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巧克力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在股腘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褚云峰 彭艳斌 +2 位作者 陈仲 周波 叶小强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573-577,共5页
目的探讨巧克力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诊治的65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32,采用巧克力球囊)与对照... 目的探讨巧克力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诊治的65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32,采用巧克力球囊)与对照组(n=33,采用普通球囊)。比较两组患者技术成功率、治疗成功率、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术后踝肱指数(ABI)、血管通畅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技术成功率、治疗成功率为100%、93.75%,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6.97%、81.8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夹层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ABI均高于本组术前,且试验组患者ABI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巧克力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疾病的近期疗效优于普通球囊,且炎症控制较好,夹层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克力球囊 股腘动脉硬化闭塞 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疗效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大血管腔内隔绝术后重症监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周珍 何波 +1 位作者 丘汉彬 许志锋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068-1071,共4页
腔内隔绝术是通过在血管腔内导入支架从而隔绝主动脉瘤等的一种腔内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创伤少、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因此,该方法非常适用于无法耐受开放手术及高风险患者。加速... 腔内隔绝术是通过在血管腔内导入支架从而隔绝主动脉瘤等的一种腔内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创伤少、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因此,该方法非常适用于无法耐受开放手术及高风险患者。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是指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的临床路径予以优化,通过缓解患者围手术期各种应激反应,促进康复[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临床路径 循证医学证据 并发症发生率 失血量 重症监护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骨骼肌卫星细胞自体移植急性心肌梗死组织的血管新生 被引量:5
3
作者 许志锋 李敬来 +2 位作者 韩振 冯钢 任明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97-1401,共5页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骨骼肌卫星胞移植能够诱导心肌梗死区新生血管形成,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其心功能,但整体效果并不太理想。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骨骼肌卫星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区的存活及对心肌梗死区血管新生的影响...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骨骼肌卫星胞移植能够诱导心肌梗死区新生血管形成,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其心功能,但整体效果并不太理想。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骨骼肌卫星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区的存活及对心肌梗死区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对照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空白对照组只穿线,不结扎。造模成功即刻,实验组于局部梗死心肌内注射DAPI标记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悬液50μL,对照组注射等量DAPI标记的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细胞移植4周后取标本,观察心肌梗死区骨骼肌卫星细胞存活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心肌梗死区新生血管形成情况。结果与结论:(1)空白对照组未见DAPI标记的细胞,对照组及实验组缺血心肌区域均可见大量DAPI标记的骨骼肌卫星细胞,实验组还可见大量EGF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融合蛋白绿色荧光表达;(2)实验组、对照组新生微血管密度多于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微血管密度多于对照组(P<0.05);(3)结果表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饰骨骼肌卫星细胞可在急性心肌梗死区存活,促进心肌梗死区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细胞 骨骼肌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移植 基因疗法 组织工程 干细胞 移植 干细胞移植 骨骼肌卫星细胞 骨骼肌干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修饰 心肌梗死 血管生成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急性肺损伤与血管紧张素Ⅱ的相关性 被引量:5
4
作者 许志锋 韩振 +4 位作者 吴永前 冯钢 任明明 温远祥 郭荣龙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585-58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与循环血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急性主动脉夹层并行急诊手术治疗患者109例(其中Standford A型23例,Standford B型86例)。根据围术期发生ALI的情况分组:a组(13例)...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与循环血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急性主动脉夹层并行急诊手术治疗患者109例(其中Standford A型23例,Standford B型86例)。根据围术期发生ALI的情况分组:a组(13例)术前、术后均发生ALI;b组(25例)术前未发生ALI,但术后发生ALI;c组(71例)术前术后均未发生ALI。各组结果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法,AngⅡ与氧合指数(PaO2/FiO2)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术前三组Ang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3,P<0.01),a组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24、48 h AngⅡ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a组与c组、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比较:a组与c组、b组与c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gⅡ与氧合指数(PaO2/FiO2)呈负相关(r=-0.602,P<0.05)。术后有3例患者死亡,2例二次开胸探查,6例存在其他系统严重并发症。此11例患者术后均合并ALI。结论急性夹层围术期合并ALI的患者,循环血中均有一个较高的AngⅡ水平,而且AngⅡ与PaO2/FiO2呈负相关性;术后发生ALI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与ICU停留时间显著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性肺损伤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ABCA1基因多态性及血清FABP3水平联合检测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欧阳春 韩振 +1 位作者 叶小强 黄磊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5,11,共6页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TP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A member 1, ABCA1)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3(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 3, FABP3)联合检测在评估冠心病患者多支血管病变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TP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A member 1, ABCA1)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3(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 3, FABP3)联合检测在评估冠心病患者多支血管病变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23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单支病变组101例和多支病变组136例,采用PCR方法检测患者ABCA1基因相应片段的多态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分析ABCA1基因多态性和FABP3对多支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多支病变组患者血清FABP3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支病变组患者ABCA1基因rs363717位点G的突变频率低于单支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FABP3水平及ABCA1基因rs363717位点的A等位基因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BCA1基因rs363717位点检测联合血清FABP3对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价值,多支血管病变与rs363717位点多态性及血清FABP3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 脂肪酸结合蛋白3
下载PDF
经皮穿刺预缝合技术在体外膜肺氧合快速建立血管通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冯钢 许志锋 +6 位作者 韩振 吴永前 任明明 欧阳春 叶小强 黄磊 温远祥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455-145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预缝合技术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快速建立血管通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经皮穿刺置管并应用Proglide血管缝合器行动脉预缝合建立血管通路行ECMO支持的12例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预缝合技术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快速建立血管通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经皮穿刺置管并应用Proglide血管缝合器行动脉预缝合建立血管通路行ECMO支持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经皮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切口出血、切口感染、远端肢体缺血情况以及拔管后穿刺口出血情况。结果经皮穿刺股动静脉置管成功率为100%,平均置管时间为(8.2±2.7)min,切口出血发生率为0(0/12),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0/12),下肢缺血发生率为8.3%(1/12),拔管后穿刺口出血率为0(0/12)。结论经皮穿刺可以快速建立血管通路,可以有效避免切口出血、感染以及避免远端肢体缺血,动脉预缝合技术可以保证拔管后穿刺口的安全止血,经皮穿刺预缝合技术在体外膜肺氧合快速建立血管通路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置管 血管预缝合 血管通路建立 体外膜肺氧合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功能紊乱与急性肺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许志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204-207,共4页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AD)是在主动脉中层的退化、变性及坏死等结构异常基础上,内膜撕裂,血液从撕裂破口灌注入动脉壁内,造成内膜与中层和外膜之间隔离形成真假腔,并有一个或数个破口相通,可以顺向或逆向扩展至主动脉各个分...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AD)是在主动脉中层的退化、变性及坏死等结构异常基础上,内膜撕裂,血液从撕裂破口灌注入动脉壁内,造成内膜与中层和外膜之间隔离形成真假腔,并有一个或数个破口相通,可以顺向或逆向扩展至主动脉各个分支而出现相应脏器的灌注不足、填塞或者瓣叶关闭不全等的一种急性病理过程.主动脉夹层患者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40%的患者迅速死亡,此后每小时1%患者死亡,5%-20%的患者手术期间或手术后不久死亡[ 1 ].急性肺损伤(ALI)是导致该类患者围术期不良结局的主要原因之一,ALI相关病死率占总体病死率的30%-55%[ 2-4 ].虽然急性主动脉夹层总是伴随着低氧血症或肺损伤,但其潜在的分子学和细胞学的机制仍有大量未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急性肺损伤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8
作者 乔建华 冯钢 +3 位作者 杨桂英 任明明 李敬来 陈立波 《罕少疾病杂志》 2006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回顾117例合并有严重肺动脉高压,早期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总结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的改进及围术期处理。结果存活11... 目的探讨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回顾117例合并有严重肺动脉高压,早期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总结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的改进及围术期处理。结果存活116例,死亡1例。提示术前经治疗和吸氧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低于9Kp(a67.5mmHg)为手术禁忌;9Kpa~11Kpa之间(67.5~82.5mmHg)可施术,但有一定风险;超过11Kpa(82.5mmHg)则可安全施行手术。结论某些伴有严重肺动脉高压或早期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先心病患者并不是绝对手术禁忌症,经过特殊的围术期综合治疗及改进的手术技术,大多数患者是可以通过手术得到救治的,而且远期疗效满意,更长时间的远期疗效,还在临床随访观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艾森曼格综合征 先天性 心脏病 外科治疗
下载PDF
QC活动在心外科围手术期健康知识普及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桂琴 甘喆 +1 位作者 胡本玲 白雪 《现代护理》 2007年第05X期1432-1433,共2页
目的研究实施QC活动对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健康知识普及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成立QC活动小组,按照QC活动程序实施PDCA循环,针对心脏病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缺乏和需求,制定对策,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结果手术患者围术期健康知识的重视和掌... 目的研究实施QC活动对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健康知识普及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成立QC活动小组,按照QC活动程序实施PDCA循环,针对心脏病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缺乏和需求,制定对策,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结果手术患者围术期健康知识的重视和掌握程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护理人员专科素质同期提高。结论QC活动能持续有效地提高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健康知识的普及率,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心脏外科 健康教育 持续质量改进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范文斌 乔建华 《罕少疾病杂志》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先天性心脏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7%-0.8%,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约15万人。肺动脉高压是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围术期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一旦发展到重度肺动脉高压,临床处理就有一定的难度,严重影响患者的治... 先天性心脏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7%-0.8%,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约15万人。肺动脉高压是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围术期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一旦发展到重度肺动脉高压,临床处理就有一定的难度,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尽早手术是彻底纠正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外科治疗
下载PDF
专科ICU护士主导的围术期访视对心脏大血管术后患者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晶晶 吴桂琴 +4 位作者 张萍珍 周锦玲 刘春燕 金晶 邓小梅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3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专科ICU护士主导的围术期访视对心脏大血管术后患者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10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全麻开胸心脏大血管手术的7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全麻开胸心脏大血管手... 目的探讨专科ICU护士主导的围术期访视对心脏大血管术后患者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10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全麻开胸心脏大血管手术的7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全麻开胸心脏大血管手术的7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专科ICU护士主导的围术期访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和术后谵妄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心脏大血管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谵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ICU护士主导的围术期访视应用于全麻开胸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中,可降低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缩短谵妄持续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访视 心脏大血管手术 术后谵妄 专科ICU护士
下载PDF
硝酸甘油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外周血管阻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鹿春节 陈立波 《罕少疾病杂志》 2014年第2期15-17,49,共4页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外周血管阻力(SVR)的变化规律,研究并探讨硝酸甘油对其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外科心脏瓣膜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术中及术后经中心静脉持续泵入硝酸甘油)及对照组,应用...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外周血管阻力(SVR)的变化规律,研究并探讨硝酸甘油对其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外科心脏瓣膜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术中及术后经中心静脉持续泵入硝酸甘油)及对照组,应用连续多普勒血流动力学监测仪(USCOM)测定患者术前、麻醉后、心脏复跳后、术后30min、2h、4h、6h等时相外周血管阻力数值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SVR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心脏术后SVR显著升高,以心脏复跳即刻SVR值为最大,心脏复跳后外周血管阻力随时间推移缓慢下降至正常水平。实验组SVR值在不同时相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降低,并较对照组较早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因经受麻醉、低温、非生理性灌注及手术应激等因素影响,外周血管阻力增高,组织恢复生理灌注后,外周血管管阻力可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CPB期间应用硝酸甘油可部分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SVR,改善组织血供,减轻组织缺血、缺氧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外周血管阻力 心脏手术 硝酸甘油
下载PDF
心血管跨尺度机制研究与生物力学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东良 任明明 +1 位作者 欧阳昆富 谭文长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心血管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具有多尺度特点,其中微观机制决定着微观结构并最终影响宏观功能。目前,心血管系统研究在各个尺度上均有一定进展,但各维度的整合与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结合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技术、多组学技术、小动... 心血管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具有多尺度特点,其中微观机制决定着微观结构并最终影响宏观功能。目前,心血管系统研究在各个尺度上均有一定进展,但各维度的整合与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结合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技术、多组学技术、小动物模型构建技术、多尺度成像与功能检测技术以及计算机建模技术,将不同尺度实验数据进行整合,可以更好地理解心血管生理与病理特征。这种研究模式已在心肌钙信号、心脏与血管重塑、血流动力学、心脏动力学等研究中得到应用,为相关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并有望在分子到生理水平上实现对心血管系统的虚拟仿真,从而为特异性心血管疾病诊断、手术方案设计、非侵入性精准诊断、预测评估等提供新方法和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生物力学 血流动力学 心肌力学 多尺度建模
原文传递
老年人肌肉减少症与心房颤动之间因果关联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14
作者 申涛 黄璨 +3 位作者 陈泽娥 欧阳昆富 葛建军 韩振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2期290-296,共7页
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探究肌肉减少症与心房颤动发病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为老年人心房颤动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全基因关联研究数据,以肌肉减少症的特征指标左手握力、右手握力和四肢肌肉质量(... 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探究肌肉减少症与心房颤动发病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为老年人心房颤动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全基因关联研究数据,以肌肉减少症的特征指标左手握力、右手握力和四肢肌肉质量(appendicular lean mass,ALM)为暴露因素,AF为结局,通过MR评估左手握力、右手握力和ALM对AF的因果效应。结果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结果显示,左手握力(OR=0.782、95%CI:0.6770.904、P<0.001)、右手握力(OR=0.646、95%CI:0.5580.748、P<0.001)和ALM(OR=0.769、95%CI:0.7390.799、P<0.001)与心房颤动的发病风险降低相关,且结果无异质性和多效性。结论左手握力、右手握力和ALM增加可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减少症 心房颤动 孟德尔随机化 衰老
下载PDF
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 被引量:9
15
作者 许志锋 凌云鹏 +5 位作者 崔仲奇 赵鸿 宫一辰 傅元豪 杨航 万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3-869,共7页
目的:评估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CS CABG)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 目的:评估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CS CABG)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的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术患者作为实验组(MICS CABG组),同期收集接受常规正中开胸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off-pump coronary aortic bypass grafting,OPCABG)患者,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照年龄、性别、左心室射血分数、体重指数、冠脉血管病变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史、慢性阻塞性肺病史与接受MICS CABG的患者进行1∶1配对作为对照组(OPCABG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临床资料及近中期随访结果。结果:MICS CABG组共入选85例患者,其中男性68例(80.0%),女性17例(20%),平均年龄(63.8±8.7)岁;OPCABG病例451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出85例作为对照组(OPCABG组),匹配后两组基线水平一致(P均>0.05)。MICS CABG组平均搭桥(2.35±0.83)支/例,对照组平均(2.48±0.72)支/例(P=0.284),MICS CABG组无中转正中开胸者,两组均无中转体外循环手术。MICS CABG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率[1.17%(1/85)vs.3.52%(3/85)]、二次手术率[2.34%(2/85)vs.3.52%(3/85)]、术后新发心房纤颤率[4.70%(4/85)vs.3.52%(3/85)]及新发肾功能不全率[1.17%(1/85)vs.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ICS CABG组手术时间较OPCABG组长[(282.8±55.8)min vs.(246.8±56.9)min,P<0.05],但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16.9±7.8)h vs.(29.6±15.9)h]、术后监护病房住院时间[(29.3±20.8)h vs.(51.5±48.3)h]及住院时间[(18.3±3.2)d vs.(25.7±4.2)d]均较短(均P<0.05)。术后冠脉造影检查,MICS CABG组总体桥血管通畅率(A+B级)为96.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MACCE累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1/85)vs.3.61%(3/83),P>0.05]。结论:经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可行,近中期随访结果良好,MICS CABG出院更早,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胸前外侧小切口 微创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脉多支病变 疗效结果
下载PDF
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合并瓣膜性心脏病房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任明明 韩振 +3 位作者 冯钢 许志锋 吴永前 欧阳春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5期2212-2214,共3页
目的观察行瓣膜置换术同期配合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合并瓣膜性心脏病房颤的效果,并分析其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合并瓣膜性心脏病房颤患者113例。其中63例患者选择瓣膜置换同期进行消融手术的配合... 目的观察行瓣膜置换术同期配合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合并瓣膜性心脏病房颤的效果,并分析其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合并瓣膜性心脏病房颤患者113例。其中63例患者选择瓣膜置换同期进行消融手术的配合治疗,记为观察组。另外有50例患者未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后的转复率以及并发症比例。根据是否转复将观察组分为康复组和未康复组,对比两组的相关指标。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观察组手术效果的因素。结果术后观察组转复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观察组心功能Ⅲ~Ⅳ所占比例少于对照组,而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性分析,得到3个影响观察组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即房颤病程、左心房内径(LAD)以及是否为风湿性瓣膜病变等。结论应用射频消融手术在房颤治疗中能高效提高转复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房颤病程长、LAD长以及风湿性心脏病变的患者手术成功的概率相对更低,需要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手术 瓣膜置换术 瓣膜性心脏病房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多指标评估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肌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任明明 韩振 +4 位作者 欧阳淑园 冯钢 许志锋 吴永前 欧阳春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3期4641-4643,共3页
目的通过多指标评估对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心肌损伤程度。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选取CABG和OPCABG患者各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 目的通过多指标评估对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心肌损伤程度。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选取CABG和OPCABG患者各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行CABG记为对照组,行OPCABG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麻醉诱导5min后(T0)、术后1d(T1)及2d(T2)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氨基酸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浓度及IL-6水平。并计算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统计对比术后24h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AP)。结果两组患者T0时刻的cTnI、CK-MB、NT-proBNP及任何时刻的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1、T2时刻的cTnI、CK-MB、NT-proBN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评分为(1.90±0.2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0.31)分,观察组SBP、DBP及MAP等血压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术后对心肌损伤程度小于CABG,并且OPCABG术后患者恢复更快,临床上利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心肌损伤 体外循环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脑氧供需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任明明 韩振 +1 位作者 冯钢 许志锋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55-756,共2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脑氧供需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于该院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24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的2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脑氧供需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于该院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24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的2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肝素化前、术后即刻、术后1、6h的脑氧供需及凝血纤溶系统指标。结果观察组肝素化前、术后即刻、术后1、6h的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g)均高于对照组,CD62p则低于对照组;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高于对照组,脑氧摄取率(CER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Ca-jO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患者的脑氧供需及凝血指标均较好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其可有效控制出血及降低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手术期间 氧需求 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凝固 体外循环
下载PDF
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19
作者 欧阳春 黄磊 +2 位作者 叶小强 冯钢 韩振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502-507,共6页
目的 探讨并建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heart valve replacement,HVR)后患者预后风险模型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外科2015年2月到2021年2月收治的26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取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通... 目的 探讨并建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heart valve replacement,HVR)后患者预后风险模型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外科2015年2月到2021年2月收治的26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取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重症HVR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R软件建立相应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与验证。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805,95%CI:1.865~12.381)、术前心功能分级(OR=4.632,95%CI:1.887~11.373)、主动脉阻断时间(OR=1.920,95%CI:1.323~2.787)、体外循环时间(OR=1.822,95%CI:1.105~3.004)、抗凝不当(OR=3.373,95%CI:1.623~8.607)为患者术后发生死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基于该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评估。结果显示,本研究中建模集和验证集的C-index指数分别为0.957(95%CI:0.865~1.049)和0.983(95%CI:0.934~1.032),校正曲线拟合较好,两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57和0.983,提示本次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准度。结论 影响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HVR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很多,本研究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医护人员可根据预测模型给予高风险人群相应的预防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重症 预后 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体外膜氧合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及持续肾替代治疗在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许志锋 韩振 +4 位作者 吴永前 冯钢 任明明 郭荣龙 温远详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0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总结及评估体外膜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及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在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同时接受ECMO与IABP及CRRT一体化治疗8例患者资料,收集患... 目的总结及评估体外膜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及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在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同时接受ECMO与IABP及CRRT一体化治疗8例患者资料,收集患者临床特征基线资料、血流动力学指标、重要脏器功能等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生存出院率,ECMO脱离成功率以及辅助循环主要并发症;按患者是否存活出院分存活出院组及院内死亡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代谢指标、重要脏器功能等指标。结果共8例患者接受ECMO与IABP及CRRT一体化治疗,其中男性4例。平均年龄(63.95±6.58)岁;其中瓣膜置换术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型1例,Bentall+半弓置换1例。ECMO辅助平均时间(16.4±4.2) d,脱机成功5例,生存出院4例;出现并发症患者5例,其中血行感染3例,下肢血管并发症1例,ECMO后引流增多进行二次手术1例次。生存出院组与院内死亡组比较,其中IABP与ECMO同期安装比例更高(4∶1);停ECMO前左心射血分数较高[(45.4±6.8)μmol/L vs.(30.2±5.3)μmol/L(P=0.010)];血乳酸[(1.05±0.30) mmol/L vs.(4.23±1.20) mmol/L(P=0.011)]及B型钠尿肽[(1 198.0±393.0) ng/L vs.(3 873.3±453.2) ng/L(P=0.001)]水平更低。结论 ECMO联合IABP及CRRT一体化治疗可以为心脏外科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提供有效的辅助支持;加强抗感染治疗以及出血的预防与控制、乳酸等代谢产物水平的监测及管理,有利于提高此类患者脱机成功率及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术后 体外膜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 心源性休克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