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4例头癣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伍方佩 胡小平 +2 位作者 刘晓云 陈朝丰 于波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4期220-223,共4页
目的 了解近年本院头癣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本院皮肤科确诊的头癣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头癣患者中男10人,女14人,平均年龄是10岁。头癣类型中白癣占58.3%。犬小孢子菌占致病菌的29%。结... 目的 了解近年本院头癣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本院皮肤科确诊的头癣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头癣患者中男10人,女14人,平均年龄是10岁。头癣类型中白癣占58.3%。犬小孢子菌占致病菌的29%。结论 24例头癣患者以4~9岁的儿童居多,白癣是主要临床类型,犬小孢子菌是主要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癣 病原菌分析 犬小孢子菌
下载PDF
深圳地区256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星云 张杰 +2 位作者 徐宁 黄海艳 于波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353-355,共3页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变应原的特点及分布情况。方法对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皮肤科门诊2 56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按变应原种类、年龄段、疾病种类进行分...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变应原的特点及分布情况。方法对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皮肤科门诊2 56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按变应原种类、年龄段、疾病种类进行分组,并对各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 56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吸入组阳性率最高的变应原是粉尘螨(32.66%),致敏级数多为3、4级,食入组阳性率最高的变应原是小虾(5.12%),致敏级数多为1、2级。0~6岁组变应原总阳性率为73.68%,7~17岁组变应原总阳性率为64.95%,18~77岁组变应原总阳性率为42.41%,不同年龄组间变应原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中变应原总阳性率为36.94%,与女性患者的34.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特应性皮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和其他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的皮肤变应原总阳性率分别为41.06%、88.41%、46.22%和40.65%,不同皮肤病间皮肤变应原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主要的变应原有粉尘螨、小虾。青少年及幼儿皮肤点刺阳性率高,随年龄增长食入性变应原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外源性变应原致敏是特应性皮炎发病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皮肤点刺试验 变应原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博来霉素病灶内注射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施佳亮 于波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6期102-104,共3页
博来霉素族抗生素属于氨基糖肽类的一个亚家族,是一种抗肿瘤抗生素。现阶段博来霉素族抗生素临床上容易获得且最常用的是博来霉素。博来霉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DNA链切割。博来霉素在皮肤科的应用主要包括难治性跖疣和甲周疣、瘢痕疙瘩和... 博来霉素族抗生素属于氨基糖肽类的一个亚家族,是一种抗肿瘤抗生素。现阶段博来霉素族抗生素临床上容易获得且最常用的是博来霉素。博来霉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DNA链切割。博来霉素在皮肤科的应用主要包括难治性跖疣和甲周疣、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疤痕、婴儿血管瘤、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皮肤转移瘤角化棘皮瘤等。博来霉素注射后的皮肤反应包括疼痛、红斑、水肿、发黑、焦痂形成、色素改变。偶尔报告的不良反应是坏疽、甲癣、雷诺现象、硬皮病和鞭挞样红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来霉素 病灶内注射 皮肤科适应证 不良反应 禁忌证
下载PDF
肉毒毒素在皮肤科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刘兰婷 吴琳 于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3-186,共4页
肉毒毒素注射在皮肤美容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动态纹及肌肉肥大的改善等。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和其他生物学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如其他亚型肉毒毒素制剂和外用剂型等)以及其他皮肤病的治疗。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相... 肉毒毒素注射在皮肤美容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动态纹及肌肉肥大的改善等。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和其他生物学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如其他亚型肉毒毒素制剂和外用剂型等)以及其他皮肤病的治疗。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相关研究,对肉毒毒素新产品及其在皮肤科中的新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毒素 皮肤美容 应用进展
原文传递
肉毒毒素微滴注射在面部皮肤年轻化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5
作者 黄丽华 吴琳(综述) +1 位作者 于波 简杏玲(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93-196,共4页
肉毒毒素注射为治疗近年来一直最受欢迎的微创美容手段之一,这与肉毒毒素的疗效和安全性密切相关。随着就医者的诉求增加,肉毒毒素微滴注射方法在2001年被提出后得到快速发展。本文就肉毒毒素微滴注射在祛除上面部动态皱纹、改善下颌轮... 肉毒毒素注射为治疗近年来一直最受欢迎的微创美容手段之一,这与肉毒毒素的疗效和安全性密切相关。随着就医者的诉求增加,肉毒毒素微滴注射方法在2001年被提出后得到快速发展。本文就肉毒毒素微滴注射在祛除上面部动态皱纹、改善下颌轮廓、提升中下面部、嫩肤、改善肤质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毒素 微滴注射 面部年轻化 除皱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深圳人群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亚型分布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现况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29
6
作者 梁凌云 杜辉 +8 位作者 王纯 张薇 陈芸 渠新风 杨斌 吴波 吴若松 Jerome L.Belinson 吴瑞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目的:研究深圳地区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患病情况及HPV亚型与病毒载量的致病性。方法:以深圳市及周边农村地区10 000名有性生活的女性为研究对... 目的:研究深圳地区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患病情况及HPV亚型与病毒载量的致病性。方法:以深圳市及周边农村地区10 000名有性生活的女性为研究对象,以液基细胞学联合多种高危型HPV检测方法进行宫颈癌筛查,对细胞学结果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ASC-US)及以上者或任一种HPV检测结果阳性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研究人群平均年龄38.9岁,HPV感染率16.6%,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低度CIN(CIN1)现患率17.0%,55岁以后患病率明显下降;高度CIN(CIN2/3)现患率2.6%,45~59岁组患病率显著较高。高危型HPV感染与CIN患病明显相关,CIN1和CIN2/3的患病风险均随HPV病毒载量的升高而升高,但其相关的HPV高危亚型不同,CIN2/3主要为HPV-16、-58、-31、-33和-18型感染,CIN1主要为HPV-39、-58、-59、-52和-66型感染。结论:深圳地区的HPV感染率和CIN现患率处于较高水平;人群HPV感染有随年龄递增的趋势,45岁以上的人群为CIN2/3的重点监控对象;感染的高危型HPV亚型和载量均可提示CIN2/3患病机会的多少,并作为临床合理干预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皮肤萎缩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办成 涂平 +2 位作者 倪春雅 武玲慎 汪旸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80-982,共3页
目的探讨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豚鼠皮肤萎缩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方法取实验用成年豚鼠20只,于脊柱旁两侧A,B,C三处皮肤分别人工造成萎缩性瘢痕后,实验组在A处真皮层注射50μg/L的bFGF0.1mL,隔日1次,共4次;在C处真皮... 目的探讨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豚鼠皮肤萎缩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方法取实验用成年豚鼠20只,于脊柱旁两侧A,B,C三处皮肤分别人工造成萎缩性瘢痕后,实验组在A处真皮层注射50μg/L的bFGF0.1mL,隔日1次,共4次;在C处真皮层注射同剂量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B处不作任何处理做空白对照。术后第21天切取瘢痕组织行病理切片,应用鼠抗人ki-67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显微镜下计算增殖成纤维细胞所占百分率。结果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切口瘢痕增殖成纤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7.63±1.42)%,(0.98±0.33)%和(1.22±0.34)%。实验组增殖成纤维细胞百分率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FGF可以促进豚鼠皮肤萎缩性瘢痕中的成纤维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萎缩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增殖
原文传递
慢性荨麻疹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及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的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胡小平 谢谦 +4 位作者 于波 邵勇 张杰 钟绮丽 马刚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17-19,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指标分析慢性荨麻疹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关系,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作用和自体皮肤血清试验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分为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组,68例甲亢合并慢性荨麻疹患者组,单纯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组和对... 目的通过检测指标分析慢性荨麻疹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关系,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作用和自体皮肤血清试验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分为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组,68例甲亢合并慢性荨麻疹患者组,单纯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组和对照组各60例,记录分析四组人群的临床资料,检测游离甲状腺素(FT3、FT4)、高敏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自身抗体(TGAb、TPOAb、TRAb),并进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比较各组指标间的差异性。结果慢性荨麻疹组TGAb、TPOAb、TRAb和ASST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甲亢合并慢性荨麻疹组TGAb、TPOAb、TRAb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慢性荨麻疹组,两组ASST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甲亢组TGAb、TPOAb阳性率和甲亢合并慢性荨麻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Ab和ASST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荨麻疹组sTSH水平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自身抗体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ASST在甲亢合并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阳性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甲亢 甲状腺自身抗体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
下载PDF
双波长复合点阵激光治疗皮肤光老化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邹彦芬 叶庭路 +4 位作者 钟绮丽 于波 王红云 李玉红 张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501-502,共2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日益发展,人们对自身容貌的要求越来越高。皮肤光老化正日益困扰着每一个爱美人士。改善光老化的临床表现,除了对皮肤进行合理的养护外,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恢复真皮中受损的各种成分更为重要。我科从2010年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日益发展,人们对自身容貌的要求越来越高。皮肤光老化正日益困扰着每一个爱美人士。改善光老化的临床表现,除了对皮肤进行合理的养护外,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恢复真皮中受损的各种成分更为重要。我科从2010年11月~2011年4月采用双波长复合点阵激光治疗皮肤光老化,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光老化 疗效观察 激光治疗 双波长 复合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下载PDF
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胶原蛋白和蛋白多糖的代谢(英文)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刚 程滨珠 周余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9期180-181,186,F0003,共4页
背景:真皮的细胞外基质由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其他基质成份组成。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作为一种体外皮肤模型应当具有合成、分泌和分解细胞外基质功能。目的:观察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胶原蛋白和蛋白多糖的代谢。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 背景:真皮的细胞外基质由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其他基质成份组成。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作为一种体外皮肤模型应当具有合成、分泌和分解细胞外基质功能。目的:观察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胶原蛋白和蛋白多糖的代谢。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材料:转铁蛋白;胰蛋白酶;3H-脯氨酸;天狼星红等。方法:实验于2000-06/2004-12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和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完成。①参照文献进行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的制备。②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合成胶原蛋白能力,于培养第1,2和3周的人工皮肤培养板孔中,分别加入3H-脯氨酸,培养4h,并与天然皮肤做对照。③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观察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合成、分泌胶原蛋白的功能;AB-PAS染色测定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合成、分泌蛋白多糖功能;均于培养第1,2,3,4和6周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合成、分泌蛋白多糖测定结果。②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合成、分泌胶原蛋白的功能。③3H-脯氨酸掺入实验结果。结果:①培养第7,14天的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3H-脯氨酸掺入值与天然皮肤相近,培养第21天的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3H-脯氨酸掺入值明显高于天然皮肤。②培养的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到有成束的红色双折光物质和细的绿色双折光物质。单纯基质网架只见到红色双折光物质。③培养第1,2周的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Ab-PAS染色阴性,单纯网架Ab-PAS染色呈阴性,培养第3~6周的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Ab-PAS染色阳性。结论:构建的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具有合成、分泌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和蛋白多糖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皮肤 胶原 蛋白聚糖类
下载PDF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检测皮肤癌p16、p53基因突变 被引量:2
11
作者 钟绮丽 于波 +1 位作者 程滨珠 廖康煌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 : 探讨p16、p5 3基因突变在皮肤癌发生中的作用并比较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SSCP)检测基因突变的敏感性。方法 : 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DGGE和PCR-SSCP ,对 4 0例皮肤癌患者手术切除组织的p16基... 目的 : 探讨p16、p5 3基因突变在皮肤癌发生中的作用并比较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SSCP)检测基因突变的敏感性。方法 : 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DGGE和PCR-SSCP ,对 4 0例皮肤癌患者手术切除组织的p16基因 1、2外显子和p5 3基因 5~ 8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 仅 2例鳞状细胞癌 (SCC)出现p16基因外显子 2突变 ,皮肤癌p16基因 1、2外显子的突变率为5 %。p5 3基因 5~ 8外显子的突变率为 35 % ,其中SCC的突变率为 36 % ,基底细胞癌 (BCC)为 33% ,采用DGGE检测的突变率为 33% ,SSCP检测的突变率为 2 5 %。结论 : p16、p5 3基因突变参与皮肤癌的发病机制 ;p16基因的突变率低于p5 3基因 ;DGGE检测基因突变的敏感性高于SSC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单链构象多态性 检测 皮肤癌 P16 P53 基因突变
下载PDF
深圳地区3643例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瑕 周静 +3 位作者 窦侠 杨虹 邵勇 于波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第7期428-430,共3页
本研究对我院3643例吸入性过敏原sIgE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了解本地区过敏原分布情况。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均来自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检验科进行吸入性过敏原检查的患者,共3643例,其中男1418例,女2225例,年龄3个月... 本研究对我院3643例吸入性过敏原sIgE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了解本地区过敏原分布情况。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均来自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检验科进行吸入性过敏原检查的患者,共3643例,其中男1418例,女2225例,年龄3个月至84岁,平均(29.29±15.89)岁。根据年龄可分组如下:0~6岁412例,7~17岁395例,18~84岁283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特异性IGE 吸入性 临床研究 深圳地区 过敏原sIgE 过敏原检查 检测结果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导向性心理干预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熊维 朱亦男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15期195-196,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导向性心理干预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8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导向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讨导向性心理干预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8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导向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向性心理干预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导向性心理干预 临床治疗
下载PDF
RNAi抑制皮肤鳞癌A431细胞EGFR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波 郑锦芬 +2 位作者 余振东 江智茂 马刚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64-1067,共4页
目的:研究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对皮肤鳞癌A431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对A43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制备两对针对EGFR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A431人皮肤鳞癌... 目的:研究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对皮肤鳞癌A431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对A43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制备两对针对EGFR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A431人皮肤鳞癌细胞株,采用RT-PCR法检测EGFR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EGFR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siRNA2干扰后EGFR mRNA与蛋白的表达强度分别为(16.5±1.6)%和(11.1±1.6)%,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EGFR表达受到抑制的同时,转染后的A431胞生长速度明显变慢;A431细胞的凋亡率为(12.6±1.4)%,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iRNA2能有效抑制皮肤鳞癌细胞EGFR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鳞状细胞癌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深圳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IgE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薇 党妮 +1 位作者 张银汉 叶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诱发哮喘、皮炎、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疾患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总IgE抗体和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其中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10项,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10项。结果...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诱发哮喘、皮炎、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疾患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总IgE抗体和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其中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10项,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10项。结果20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中接受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的患者中,至少有一项过敏原阳性者占82.5%(170/206);接受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浸6的患者中,至少有一项过敏原阳性者占86.4%(178/206)。结论用ELISA法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结果与临床诊断之间的符合率较高。应针对深圳地区常见吸入性(屋尘、羽毛类)及食入性(鸡蛋、芝麻类)过敏原,做好血清过敏原IgE抗体的检测,提高过敏原IgE抗体检测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过敏性疾病 特异性IGE 过敏原
下载PDF
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的细胞外基质功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刚 程滨珠 杨同书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的细胞外基质(ECM)功能。方法:3H-脯氨酸掺入实验,天狼星红染色,AB-PAS染色。结果: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天狼星红染色和AB-PAS染色阳性,3H-脯氨酸掺入值增高。结论:这种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可以合成、分泌细胞...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的细胞外基质(ECM)功能。方法:3H-脯氨酸掺入实验,天狼星红染色,AB-PAS染色。结果: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天狼星红染色和AB-PAS染色阳性,3H-脯氨酸掺入值增高。结论:这种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可以合成、分泌细胞外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化 人工皮肤 功能研究 细胞外基质(ECM) ^3H-脯氨酸 分泌细胞外基质 PAS染色 天狼星红 AB
下载PDF
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的胶原蛋白代谢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刚 陈(土並)成 +2 位作者 江智茂 程滨珠 周余来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检测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的细胞外基质成分——胶原蛋白的合成和含量的动态变化,为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的研究提供生物化学依据。方法利用壳多糖作为基质网架制备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用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胶原蛋白合成,Woessner法测... 目的检测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的细胞外基质成分——胶原蛋白的合成和含量的动态变化,为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的研究提供生物化学依据。方法利用壳多糖作为基质网架制备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用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胶原蛋白合成,Woessner法测定胶原蛋白含量。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胶原蛋白含量和合成能力呈上升的趋势。结论利用壳多糖作为基质网架制备的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具有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多糖 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 胶原蛋白
下载PDF
维纳斯激光治疗色素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蓉 马刚 +1 位作者 何眯眯 李玉红 《中外医疗》 2009年第15期191-191,共1页
目的观察维纳斯激光治疗色素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使用维纳斯激光的不同波长及剂量,针对性地治疗262例色素性皮肤病,观察治疗后的变化、预后及恢复情况。结果使用维纳斯激光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总有效率可达97.72%,不良反... 目的观察维纳斯激光治疗色素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使用维纳斯激光的不同波长及剂量,针对性地治疗262例色素性皮肤病,观察治疗后的变化、预后及恢复情况。结果使用维纳斯激光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总有效率可达97.72%,不良反应少。结论维纳斯激光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疗效较好,是安全便捷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纳斯激光 色素性皮肤病 疗效
下载PDF
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儿童细菌性皮肤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叶蓉 钟绮丽 +1 位作者 张杰 朱亦男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9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观察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儿童细菌性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4例儿童细菌性皮肤病采用夫西地酸乳膏局部外用治疗,并与34例莫匹罗星软膏组作对照,均每天2次,疗程7天。结果: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儿童细菌性皮肤病有效率为91.17%,与... 目的:观察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儿童细菌性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4例儿童细菌性皮肤病采用夫西地酸乳膏局部外用治疗,并与34例莫匹罗星软膏组作对照,均每天2次,疗程7天。结果: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儿童细菌性皮肤病有效率为91.17%,与莫匹罗星软膏的有效率(88.2%)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中都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儿童细菌性皮肤病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细菌性皮肤病 莫匹罗星软膏 夫西地酸乳膏
下载PDF
皮肤恶性肿瘤的DNA异常甲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办成 万峻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0年第1期78-80,共3页
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除了基因突变之外,表观遗传改变也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肿瘤表观遗传的改变以DNA的异常甲基化为主,其主要的机制是由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引起基因沉默。DNA的异常甲基化几乎存在于任何类型的人类... 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除了基因突变之外,表观遗传改变也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肿瘤表观遗传的改变以DNA的异常甲基化为主,其主要的机制是由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引起基因沉默。DNA的异常甲基化几乎存在于任何类型的人类肿瘤中,包括皮肤恶性肿瘤。现对DNA甲基化、DNA甲基化与肿瘤、DNA甲基化在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和皮肤淋巴瘤等皮肤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表观遗传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黑色素瘤 皮肤淋巴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