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城市化地区海岸线分维动态演变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猷 王仰麟 +2 位作者 彭建 刘珍环 吴健生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9-433,共5页
以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为研究区域,以1978、1986、1995和2005年4期Landsat MSS/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阈值结合NDVI指数法提取海岸线,计算海岸线分维数,系统分析了深圳市多期海岸线分维变化特征,并初步揭示快速城市化地区海岸线分维变化... 以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为研究区域,以1978、1986、1995和2005年4期Landsat MSS/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阈值结合NDVI指数法提取海岸线,计算海岸线分维数,系统分析了深圳市多期海岸线分维变化特征,并初步揭示快速城市化地区海岸线分维变化机制,为进一步掌握快速城市化地区人类活动对海岸带变化影响进行了探索与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海岸的海岸线分维不同,由基岩海岸、人工海岸到淤泥质海岸递减;(2)研究时段内,深圳市东海岸海岸线分维总体降低,西海岸总体上升;(3)人类活动对海岸线分维变化影响显著。人类活动强度与海岸线分维变化程度呈正相关,人类活动方式包括滩涂围垦和填海造地对海岸线的分维变化幅度影响不同,其中滩涂围垦使海岸线分维变化幅度较小,填海造地使海岸线分维变化幅度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分维 动态演变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基于建筑能耗特征的城市建筑碳减排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爽爽 王钧 +1 位作者 许晔 曾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5-136,共12页
使用DeST模型,对深圳市典型民用建筑类型的能耗进行模拟,归纳出各类型建筑能耗的时空特征。结果显示:深圳市各类民用建筑能耗特征表现出较大的时空异质性,居住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小,但总量大;商业建筑虽然数量相对较少,但单个建筑体量大... 使用DeST模型,对深圳市典型民用建筑类型的能耗进行模拟,归纳出各类型建筑能耗的时空特征。结果显示:深圳市各类民用建筑能耗特征表现出较大的时空异质性,居住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小,但总量大;商业建筑虽然数量相对较少,但单个建筑体量大,且单位面积能耗大,因此总量不容忽视;办公建筑对模型参数变化最敏感,节能潜力大。结合深圳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对深圳市建筑碳减排策略提出以下建议:1)全面打造智慧城市,建立、健全建筑能耗监测体系,更科学地管理能耗行为;2)全面普及绿色建筑,在对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同时,重视老建筑的节能改造,根据不同类型建筑的能耗特征,分别采取部分改造、拆除重建、优化房间组合以及提高能耗效率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建筑 能耗时空特征 DeST模型 建筑碳减排
下载PDF
电-生物耦合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昌盛 薛安 赵华章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60,共5页
生物处理和电化学处理是用于污染控制的两种重要方法,二者各有其优缺点。电-生物耦合技术可充分发挥二者的优点,并弥补或克服对方的缺点,因此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和更广泛的应用。作者对电-生物耦合技术在水处理、土壤修复、微生物发酵... 生物处理和电化学处理是用于污染控制的两种重要方法,二者各有其优缺点。电-生物耦合技术可充分发挥二者的优点,并弥补或克服对方的缺点,因此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和更广泛的应用。作者对电-生物耦合技术在水处理、土壤修复、微生物发酵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电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生物处理 耦合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基于环境污染账户核算的生态足迹模型优化--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38
4
作者 白钰 曾辉 +2 位作者 魏建兵 张文娟 赵宏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89-1796,共8页
针对传统的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在账户设置中忽略对环境污染核算的缺陷,本文提出了涵盖污染账户的生态足迹模型,将污染物进行合理转化进而纳入核算账户,在生态足迹核算中增加了污染足迹的计算,在生态承载力核算中增加了环境承载力的计算,... 针对传统的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在账户设置中忽略对环境污染核算的缺陷,本文提出了涵盖污染账户的生态足迹模型,将污染物进行合理转化进而纳入核算账户,在生态足迹核算中增加了污染足迹的计算,在生态承载力核算中增加了环境承载力的计算,并通过2005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生态足迹对优化的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模型计算得出的2005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生态足迹结果与该区的实际发展特征和空间结构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说明优化的模型在内涵上为环境污染在生态足迹模型中进行了较准确的定位,使结果能更全面地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核算的完整性和客观性上均优于传统的生态足迹核算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环境污染 模型优化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城市绿色空间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5
5
作者 常青 李双成 +2 位作者 李洪远 彭建 王仰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640-1646,共7页
在总结国内外城市绿色空间概念和类型的基础上,从城乡边缘区规划保育、自然区与乡土物种恢复保护、绿色廊道恢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绿色空间结构-功能研究和管理政策等6个方面,对近年来城市绿色空间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国... 在总结国内外城市绿色空间概念和类型的基础上,从城乡边缘区规划保育、自然区与乡土物种恢复保护、绿色廊道恢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绿色空间结构-功能研究和管理政策等6个方面,对近年来城市绿色空间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国内外城市绿色空间基础研究与实践的不同之处,并提出未来城市绿色空间研究的主要方向,以期对我国未来城市绿色空间研究与构建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色空间 城乡边缘区 自然区 绿色廊道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深圳快速城市化地区公路沿线土地利用空间集聚 被引量:16
6
作者 吕晓芳 王仰麟 +1 位作者 彭建 吴健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45-855,共11页
以2005年深圳市主要公路沿线6类城市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和空间数据挖掘(SDM)中的空间关联规则,研究不同缓冲带内其建设用地单一类型、相邻类型及组合类型的空间聚集特征。结果表明:主要公路两侧以工业用地为主,"... 以2005年深圳市主要公路沿线6类城市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和空间数据挖掘(SDM)中的空间关联规则,研究不同缓冲带内其建设用地单一类型、相邻类型及组合类型的空间聚集特征。结果表明:主要公路两侧以工业用地为主,"三来一补"、"三资"企业为主体的外向型乡镇企业加快了特区外的农村城市化进程;城市公共设施、教育和医疗卫生用地缺乏,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城市经济功能的协调;单一类型建设用地景观分异特征趋向于距公路越远,出现频率越小,且随着逐渐远离公路线出现了若干次级集中区,距公路500-1000m可作为识别该次级中心的特征带;两类建设用地之间的空间邻近分布特征表明,以各类建设用地为中心与其他类建设用地在公路线附近均表现邻近,沿线附近和较远距离上随工业用地出现峰值,同时出现其周围住宅用地的聚集,特区外该类现象尤为明显;土地利用组合特征表明各类建设用地均呈很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中以各类建设用地与工业用地的组合尤为普遍,体现了研究区尤其是特区外主要工业承载区中经济活动空间以工业区为中心的集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城市化地区 景观分异 聚集特征 邻域 土地利用组合 深圳
下载PDF
基塘-城市景观安全格局构建研究——以佛山市顺德区马岗片区为例 被引量:22
7
作者 韩西丽 俞孔坚 +1 位作者 李迪华 王思思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7-110,128,共5页
在我国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对城市边缘区基塘农业采取单纯地保护已难以奏效,附着于农业景观中的生态、文化及潜在的休闲等价值则随着城市化而消失。因此,研究如何维护和延续基塘农业景观在城市化过程中格局上的稳定性及生态服务功能... 在我国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对城市边缘区基塘农业采取单纯地保护已难以奏效,附着于农业景观中的生态、文化及潜在的休闲等价值则随着城市化而消失。因此,研究如何维护和延续基塘农业景观在城市化过程中格局上的稳定性及生态服务功能则显得尤为紧迫和现实。通过对马岗片区"基塘"农业景观在现代集约农业的推行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其形态、格局及生态服务功能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并在评价这一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构建"城市-基塘"景观安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塘 农业景观 生态服务功能 城市化 马岗
下载PDF
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建设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马强 秦佩恒 +1 位作者 白钰 曾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5期133-138,共6页
目前我国跨行政区环境问题十分突出,而传统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在解决跨行政区环境问题时产生了许多矛盾。尽管我国部分地区已认识到跨行政区环境合作的重要性,也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建立跨行政区的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研究显得... 目前我国跨行政区环境问题十分突出,而传统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在解决跨行政区环境问题时产生了许多矛盾。尽管我国部分地区已认识到跨行政区环境合作的重要性,也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建立跨行政区的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研究显得不足。本文从机构、立法和手段三个方面总结了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的现状,指出了在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支撑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体制、政策和支撑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的建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行政区 环境管理 协调机制 跨界污染
下载PDF
人造板甲醛释放影响因素的环境箱试验与模型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秦华鹏 陈晓丹 +1 位作者 张盈盈 姚婷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01-805,共5页
采用环境箱试验与数学模型模拟人造板中甲醛的释放过程,探讨温度、湿度、封边处理、材质等因素对甲醛释放的影响.环境箱实验表明,随环境温度增加或湿度增加,甲醛初始释放量增高;人造板封边后甲醛释放率明显减小;3种材质的人造板甲醛释... 采用环境箱试验与数学模型模拟人造板中甲醛的释放过程,探讨温度、湿度、封边处理、材质等因素对甲醛释放的影响.环境箱实验表明,随环境温度增加或湿度增加,甲醛初始释放量增高;人造板封边后甲醛释放率明显减小;3种材质的人造板甲醛释放速率依次为中密度板>刨花板>大芯板.经验衰减模型与物质传输模型的对比分析表明,物质传输模型比衰减模型更有利于解释环境箱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板 甲醛 环境箱 衰减模型 物质传输模型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市热岛空间分布及热岛强度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窦浩洋 张晶晶 赵昕奕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77,共6页
进入21世纪,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规模越来越大,研究该地区的热岛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区21世纪初自动气象站点运行趋于稳定,数据质量好,为城市气候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利用2000—2003年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自动气象站温度... 进入21世纪,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规模越来越大,研究该地区的热岛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区21世纪初自动气象站点运行趋于稳定,数据质量好,为城市气候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利用2000—2003年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自动气象站温度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统计热岛和冷岛出现的频率,总结空间分布规律,并对照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热岛区域与地表覆被的对应关系。计算每月热岛强度值,通过热岛的月际变化曲线,总结热岛的年变化规律以及昼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热岛呈现"六区两带"的空间分布格局;全年中夏季白天的热岛强度最大,并且夏季的热岛强度出现昼强夜弱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热岛强度 热岛空间分布 土地利用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基于三维景观指数的城市景观美学特征定量表达——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吴健生 袁甜 王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4519-4528,共10页
城市景观由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构成,以建筑为主体,辅以外部空间环境。对城市景观美学价值的研究有利于探讨如何提升城市形象及居民生活环境,为城市规划设计纳入了感性与理性结合的合理途径。景观美学特征以不同方式影响整体景观质量,合... 城市景观由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构成,以建筑为主体,辅以外部空间环境。对城市景观美学价值的研究有利于探讨如何提升城市形象及居民生活环境,为城市规划设计纳入了感性与理性结合的合理途径。景观美学特征以不同方式影响整体景观质量,合理运用景观指数对城市景观美学特征进行量化表达,是评估景观质量的重要前提。在整理借鉴景观美学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以城市空间内部审美者的角度将城市景观五大美学特征,包括自然性、开阔性、多样性、奇特性和协调性,转化为可定量表达的二维及三维景观指数。量化指标易使用数据进行快速评估,对于城市规划设计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美学 三维景观指数 定量表达
下载PDF
基于环境优先原则的城市协调发展评价——以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白钰 魏建兵 +1 位作者 李一静 马振邦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5-680,共6页
以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利用基于环境资源保护优先原则的协调度评价方法,对城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改进的协调度评价方法更加简捷,可操作性强,且便于理解,评价结果能够有效地揭示城市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 以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利用基于环境资源保护优先原则的协调度评价方法,对城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改进的协调度评价方法更加简捷,可操作性强,且便于理解,评价结果能够有效地揭示城市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真实状态和差异性;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协调度呈"汉堡包"式的空间分布特征,由外及内在产业功能上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在资源利用上是供给与占用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决策部门协调区域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优先 协调度 城市群 大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城市儿童户外体力活动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3
作者 韩西丽 Catharina Stemudd 赵文强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9-33,共5页
在快速城市化的当今,公共健康已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突出问题。城市人口急速增加、城市建成区快速高密度蔓延,加之汽车入侵、城市结构及居住模式的改变,供儿童日常活动的户外公共空间越来越有限,儿童体质20年来持续下降,儿童能... 在快速城市化的当今,公共健康已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突出问题。城市人口急速增加、城市建成区快速高密度蔓延,加之汽车入侵、城市结构及居住模式的改变,供儿童日常活动的户外公共空间越来越有限,儿童体质20年来持续下降,儿童能否在城市中健康成长成为维系中国家庭及整个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最具挑战的课题之一。文章对国内外户外环境中的儿童体力活动研究及实践进展进行了综述,国内外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四个方面:(1)运用多种测量方法对儿童体力活动水平进行调查研究;(2)宏观尺度的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结构空间分异研究以及儿童游戏场地设计分析;(3)具体的户外环境因子对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4)儿童对户外环境中的体力活动机会感知等四个方面。文章最后提出促进城市户外环境中的儿童体力活动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包括环境因素对体力活动类型及体力活动强度影响、户外物理环境因子如温度、风速、日照等对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儿童与父母对户外环境及活动机会感知差异以及儿童户外环境感知偏好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体力活动 户外环境 城市
下载PDF
电池企业铅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占宇 刘阳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08-1613,共6页
采用电池企业的场地土壤进行实验,研究了铅污染土壤中混合施加过磷酸钙(C)、膨润土(B)和腐殖酸(H)后对土壤中铅形态及浸出毒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相同固定剂组合中改变单一固定剂投加量对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不同配比的... 采用电池企业的场地土壤进行实验,研究了铅污染土壤中混合施加过磷酸钙(C)、膨润土(B)和腐殖酸(H)后对土壤中铅形态及浸出毒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相同固定剂组合中改变单一固定剂投加量对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不同配比的C+B、B+H、和H+C组合方式处理后,土壤中铅的有效态质量分数明显降低,而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质量分数增加。固定时间为40 d时,其修复效果优于25 d。修复后土壤的有效态铅大部分转化为有机结合态,其中经过20%B+20%H和10%H+6%C处理后,有效态铅质量分数降低幅度较大,分别从331.3 mg·kg-1降至91.8 mg·kg-1和96.57 mg·kg-1;相应地,有机结合态铅质量分数增加幅度也较大,分别从57.19 mg·kg-1升至264.28 mg·kg-1和267.99 mg·kg-1;(2)C+B组合投加处理中,土壤修复效果随膨润土投加量增加而降低,B+H组合投加处理中,土壤修复效果随着腐殖酸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H+C组合投加处理中,随过磷酸钙投加量增加,土壤修复效果也呈增加趋势。(3)经不同处理固定修复后,土壤浸出液中铅的质量浓度大幅降低,对周周水环境的风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铅污染 稳定化 修复
下载PDF
SCI检索下环境评价研究的文献计量学评估(1996-2005) 被引量:3
15
作者 侯小阁 栾胜基 杨志芃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8-43,共6页
通过对由SCI检索出的1996-2005年间所发表的1320篇以环境评价(EA)为主题词的论文文献进行计量学统计分析,探求EA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表明,近年来,EA研究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态势和对科学工作者持久的吸引力。环境科学、环境与工程是包... 通过对由SCI检索出的1996-2005年间所发表的1320篇以环境评价(EA)为主题词的论文文献进行计量学统计分析,探求EA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表明,近年来,EA研究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态势和对科学工作者持久的吸引力。环境科学、环境与工程是包括EA相关论文的主要分类目录,论文在不同期刊内呈分散分布,Environmental Management、Ecological Economic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和Assessment等是主要的研究成果发表期刊。国际间合作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合作发表的论文在数量和影响力两方面都呈增长态势。另外,研究存在着区域间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处于优势地位。不过,研究也显示了环境评价研究在获取学术资源方面有不容乐观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评估 SCI检索 环境评价 影响因子 引用率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深圳市水土流失动态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翼 李天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10,共5页
采用区域水土流失快速评估方法,通过参照点选择、参照组构建、参照组匹配、O/E计算等步骤,利用深圳市1996年、2000年、2002年、2004年和2006年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以深圳市区为基本单元,进行多时段的水土流失动态评估。结果表明:1996年... 采用区域水土流失快速评估方法,通过参照点选择、参照组构建、参照组匹配、O/E计算等步骤,利用深圳市1996年、2000年、2002年、2004年和2006年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以深圳市区为基本单元,进行多时段的水土流失动态评估。结果表明:1996年,福田区土壤侵蚀程度明显严重于其它5个区;2000年,宝安区、福田区和罗湖区的土壤侵蚀较严重;2002年、2004年和2006年,宝安区和福田区土壤侵蚀迅速加剧,南山区土壤侵蚀继续增加,龙岗区稍有减缓的趋势,罗湖区和盐田区土壤侵蚀有所改善。评估得到的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特征与研究区域的开发过程也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地利用结构 快速评估方法 深圳市
下载PDF
德州市农村居民对周边水环境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阳 杨小柳 +1 位作者 冯喆 蔡运龙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51,共5页
农村居民是农业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与基本的决策单位,其对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认知理解是农村水环境变化的直接影响因素。选取德州市农村地区为案例区,采用抽样问卷、χ2检验法及对应分析方法,对2007年德州市1区8县2市农村居民水资源认... 农村居民是农业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与基本的决策单位,其对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认知理解是农村水环境变化的直接影响因素。选取德州市农村地区为案例区,采用抽样问卷、χ2检验法及对应分析方法,对2007年德州市1区8县2市农村居民水资源认知、水污染认知及节水意识与其居住地间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居住地在水环境认知方面有显著差异。调查结果与实际水环境状况比较,德州市6个县(市、区)对其周边水资源认知准确、2个对其周边水污染认知准确、9个属"想"节水群体。11个县(市、区)可分为认知模糊意愿明确、认知乐观意愿明确、认知悲观意愿明确及认知清晰意愿模糊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环境 χ2检验 对应分析 德州市
下载PDF
深圳市主要道路交通碳排放特征与低碳交通发展情景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许晔 王钧 +2 位作者 刘爽爽 曾辉 黄练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应用国际机动车排放模型(IVE)和实地观测数据,计算深圳市3种类型机动车的碳排放因子和主要道路的碳排放强度,得到深圳市主要道路交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并应用情景分析法,定量化地比对各种低碳交通发展模式。结果表明:1)深圳市交通碳排... 应用国际机动车排放模型(IVE)和实地观测数据,计算深圳市3种类型机动车的碳排放因子和主要道路的碳排放强度,得到深圳市主要道路交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并应用情景分析法,定量化地比对各种低碳交通发展模式。结果表明:1)深圳市交通碳排放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市中心区主要干道的碳排放强度显著高于中心区外围路段,连接城市组团干道的碳排放强度显著高于组团内道路;2)深圳市交通碳排放日变化趋势主要有4种类型(单峰型、双峰型、波动型和均衡型),工作日早晚高峰碳排放量最高;3)对比高、中、低3种程度低碳交通模式,发现中度严格的减碳模式符合深圳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碳排放 交通碳排放清单 时空特征 低碳交通 情景分析
下载PDF
城市化背景下中国虚拟水流动空间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杜依杭 王钧 +2 位作者 鲁顺子 李婧贤 蔡爱玲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1-1151,共11页
为了解决日益增涨的水资源需求导致的缺水问题,从投入产出视角进行合理的虚拟水调动已成为缓解地区水资源压力的新途径。基于1997年与2010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以及水资源公报数据,构建虚拟水多区域投入产出计算模型,并细化用水产业,计算... 为了解决日益增涨的水资源需求导致的缺水问题,从投入产出视角进行合理的虚拟水调动已成为缓解地区水资源压力的新途径。基于1997年与2010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以及水资源公报数据,构建虚拟水多区域投入产出计算模型,并细化用水产业,计算得出区域间虚拟水相互交换关系与转移量。同时,将区域虚拟水空间流动量与区域间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特征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虚拟水主要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输送,且区域间人口迁移特征与虚拟水空间转移特征的关联性很强。人口流动带动消费品转移,进而引起虚拟水流动,产业空间转移通过生产要素的空间转移与聚集,持续影响虚拟水的流动量和流动方向。因此,基于中国城市化特征,未来区域发展应考虑结合实体水调动以及虚拟水流动与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的关联关系,保证经济活动密集区域的水资源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空间流动 投入产出分析 人口迁移 产业转移 中国城市化
下载PDF
深圳市城区VOCs对PM2.5和O3耦合生成影响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冯凝 唐梦雪 +4 位作者 李孟林 陈瑶 曹礼明 何凌燕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7,共7页
为了探究珠江三角洲城市大气PM2.5和O3的协同污染特征,在深圳市大学城开展了秋季光化学反应活跃季大气污染加强观测.发现O3日最大8h平均值(O3_8h)和PM2.5在日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且O3_8h与典型挥发性有机物(VOCs)甲醛的相关性显著高... 为了探究珠江三角洲城市大气PM2.5和O3的协同污染特征,在深圳市大学城开展了秋季光化学反应活跃季大气污染加强观测.发现O3日最大8h平均值(O3_8h)和PM2.5在日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且O3_8h与典型挥发性有机物(VOCs)甲醛的相关性显著高于NO2.利用气溶胶质谱仪在线测量了亚微米气溶胶化学组成,并利用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对其中有机气溶胶进行来源解析,解析出5类因子,其中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占总有机物浓度的50%.通过对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O3_8h和SO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与硝酸盐(NO3-)未表现出相关性,说明VOCs在深圳城区大气PM2.5和O3耦合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比NOx明显,VOCs减排是深圳市协同控制PM2.5和O3污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3) 细颗粒物(PM2.5) 挥发性有机物(VOCs)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