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汶川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方法优化研究——以城市设计为主导的小镇设计方法评述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可石 王薇然 石悦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3年第1期212-216,共5页
汶川灾后重建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思考当今中国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新理念、新方法,其中水磨镇的规划设计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其规划设计机制对于同等规模的小镇规划设计具有启发性与借鉴意义。在灾后重建全面完成的大背景下,本文以水... 汶川灾后重建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思考当今中国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新理念、新方法,其中水磨镇的规划设计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其规划设计机制对于同等规模的小镇规划设计具有启发性与借鉴意义。在灾后重建全面完成的大背景下,本文以水磨镇为研究对象,对比传统的规划设计方法,针对其灾后重建过程中采取的"策划—概念规划—总体城市设计—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设计机制,总结以城市设计为主导的小镇设计方法,为未来小镇规划设计提供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方法优化 灾后重建 汶川水磨镇
下载PDF
西方城市规划对居住分异的影响及其启示
2
作者 刘炜 刘梦姿 +2 位作者 龚岳 阙槿楠 郭传民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5-956,共12页
针对居住分异易引发社会隔离等城市问题,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探讨和总结其对居住分异的作用。通过文献综述及案例分析,发现西方城市规划直接而显著地影响城市居住分异格局,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土地利用区划的包容性以及开发密度影响居住... 针对居住分异易引发社会隔离等城市问题,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探讨和总结其对居住分异的作用。通过文献综述及案例分析,发现西方城市规划直接而显著地影响城市居住分异格局,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土地利用区划的包容性以及开发密度影响居住分异程度;2)住房规划中的住房类型与产权多样性能缓解居住分异;3)在城市形态方面,城市规模、住区封闭性和建筑地块的面积等可能影响居住分异程度。从土地利用、住区模式和街区形态角度,对我国城市规划应对居住分异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分异 城市规划 土地利用区划 住房规划 城市形态
下载PDF
深圳大学丽湖校区校园规划设计简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巍 《城市建筑》 2020年第31期73-76,共4页
近年来,我国高校建设项目繁多,反映了社会整体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和对高级人才的需求。校园规划设计呈现的是高校人文环境、校园风貌,是高校个性的外在体现,是学生成长的物质环境。科学合理的校园规划应该尊重自然,适度开发,致使功能合理... 近年来,我国高校建设项目繁多,反映了社会整体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和对高级人才的需求。校园规划设计呈现的是高校人文环境、校园风貌,是高校个性的外在体现,是学生成长的物质环境。科学合理的校园规划应该尊重自然,适度开发,致使功能合理、安全舒适、环境优美。本文以深圳大学丽湖校区为例,简要分析当下的高校校园规划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校园 规划设计 可持续发展 深圳大学
下载PDF
包容还是新的排斥?——城市流动摊贩空间引导效应与规划研究 被引量:46
4
作者 黄耿志 李天娇 薛德升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8-83,共6页
针对广州以空间疏导治理流动摊贩的模式,以青年社区摊贩疏导区及周边流动摊贩区为例,对疏导区政策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疏导区满足了摊贩对获得安定感、改善经营环境、扩大经营规模的需求,但摊贩内含的靠近主要人流、经营空间开... 针对广州以空间疏导治理流动摊贩的模式,以青年社区摊贩疏导区及周边流动摊贩区为例,对疏导区政策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疏导区满足了摊贩对获得安定感、改善经营环境、扩大经营规模的需求,但摊贩内含的靠近主要人流、经营空间开放化、分享市场和集聚分布、灵活流动、低成本、利用社会联系等需求未能得到满足。不符合摊贩需求的疏导区可能会扼杀摊贩原有优势,使其陷入更糟的状况而倾向于重返非正规活动。据此,摊贩疏导区规划应满足摊贩特定组合的需求,以使摊贩入疏导区后能获得比入疏导区前更好的经济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规部门 摊贩 正规化 空间疏导 广州
下载PDF
城市邻里环境在儿童户外体力活动方面的可供性研究——以北京市燕东园社区为例 被引量:36
5
作者 曲琛 韩西丽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1-538,共8页
使用感知地图绘制与访谈结合的方法,以94名6~12岁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北京市燕东园社区邻里环境在儿童户外体力活动方面的可供性现状和儿童理想的邻里环境可供性进行调查,获得188份有效感知地图。研究发现:1)邻里环境在儿童户外... 使用感知地图绘制与访谈结合的方法,以94名6~12岁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北京市燕东园社区邻里环境在儿童户外体力活动方面的可供性现状和儿童理想的邻里环境可供性进行调查,获得188份有效感知地图。研究发现:1)邻里环境在儿童户外体力活动方面的可供性结构呈现被使用的可供性〉被感知的可供性〉被塑造的可供性的特征,比例为15:12:1;2)对邻里环境可供性总量贡献最大的元素是“地面”和“植物”;3)儿童理想的邻里户外活动环境中被感知的可供性提高幅度最大的环境元素是“建构筑物及园林小品”、“天气及微气候”及“水体”,被使用的可供性显著提高的环境元素为“运动与游乐设施”和“环保与服务设施”;4)“科幻”及“多媒体设施”作为理想的邻里环境元素被提出,但其可供性仅限于被感知和被使用,且数量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邻里 儿童 户外体力活动 环境可供性
下载PDF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空间设计研究——香港铜锣湾商业中心与维多利亚公园的互补模式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可石 崔翀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9-56,共8页
香港的铜锣湾商业中心区是世界上地价最高、建筑密度最大的城市商业中心之一;而位于同一地段的维多利亚公园则在这片高密度的混凝土森林中劈开一块绿洲,成为香港面积最大同时也最受市民欢迎的城市公园。两个组团占地规模相当,却一密一... 香港的铜锣湾商业中心区是世界上地价最高、建筑密度最大的城市商业中心之一;而位于同一地段的维多利亚公园则在这片高密度的混凝土森林中劈开一块绿洲,成为香港面积最大同时也最受市民欢迎的城市公园。两个组团占地规模相当,却一密一疏、一紧一弛、一商业一休闲、一资本一公共,无论在城市功能、还是空间形态等方面都完美地实现了互补。这种最初源于英国田园城市的理念,在香港的这片不足一平方公里的核心城区,率先开创了华人社区绿色高效活力动感的典范,成为亚洲拥挤文化背景下城市中心区空间设计的成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社区 高密度 城市中心区 香港 铜锣湾
下载PDF
中国城市规划中的财政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世福 刘志 +7 位作者 张勤 赵志荣 何杨 杨家文 颜燕 唐婧娴 刘威 李欣建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5-71,共7页
本次对话的主题是“中国城市规划中的财政问题”,我们特别组织了来自城市规划和城市财政两方面具有研究或实践经验的嘉宾,集中讨论在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城市开发的市场财务、城市政府的公共财政问题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本次对话的主题是“中国城市规划中的财政问题”,我们特别组织了来自城市规划和城市财政两方面具有研究或实践经验的嘉宾,集中讨论在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城市开发的市场财务、城市政府的公共财政问题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涉及宏观经济、制度环境、市场趋利、增值捕获、社会公平、开发控制、项目运营等议题,充分反映出城市规划中有关财务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基于两方面专家各自对对方领域的掌握及实务的研判,专家们各自发表了极富启发的观点,现场互动和提问讨论环节也进一步形成了相当程度的共识,即伴随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城市规划总体上缺乏系统性的财政思维,且财政学的专业知识可以解释和评估城市规划决策和实施的机制与实效,在承认各自的专业性基础上开展全面的合作有利于面对当前城市开发的困境和城市规划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公共财政 当前城市 宏观经济 财政学 专业知识 项目运营 现场互动
下载PDF
城市规划中的合约分析方法 被引量:8
8
作者 刘世定 李贵才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18-24,共7页
将城市规划视为一种制度,讨论了用合约方法研究城市规划时的若干概念。梳理了当代合约分析方法的特点,并指出合约研究方法与法律合约、社会合约、合约主义的区别。结合城市规划的特点,提出了不完整合约概念,该概念不同于被交易成本经济... 将城市规划视为一种制度,讨论了用合约方法研究城市规划时的若干概念。梳理了当代合约分析方法的特点,并指出合约研究方法与法律合约、社会合约、合约主义的区别。结合城市规划的特点,提出了不完整合约概念,该概念不同于被交易成本经济学家阐述过的不完全合约概念,还指出在城市规划的合约分析中,运用博弈论工具进行多阶段均衡分析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合约分析方法 不完整合约 不完全合约
下载PDF
旧工业区更新的城市设计研究——以德国杜伊斯堡内港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可石 杨志德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0-235,共6页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德国杜伊斯堡市内港成功的旧工业区更新实践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城市设计中空间形态、功能、交通、环境、公共空间、建筑方面更新措施的阐述,归纳出其城市设计更新的经验:保持空间形态完整;功能规划混合多样;构建...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德国杜伊斯堡市内港成功的旧工业区更新实践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城市设计中空间形态、功能、交通、环境、公共空间、建筑方面更新措施的阐述,归纳出其城市设计更新的经验:保持空间形态完整;功能规划混合多样;构建绿色可持续的环境;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倡导绿色交通;延续原有建筑文脉;设计人性化的公共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工业区 旧工业区更新 杜伊斯堡内港 城市设计
下载PDF
迈向“正气候”目标的中国城市规划建设路径图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祖达 《南方建筑》 2017年第2期34-39,共6页
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于2016年3月17日发布,其中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内容包括具体任务如"推进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支持优化开发区域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深化各类低碳试点,... 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于2016年3月17日发布,其中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内容包括具体任务如"推进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支持优化开发区域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深化各类低碳试点,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我们要从城区空间与多元化手段整合的要求上,通过创新规划、设计、运营路径达到零碳排放的整体净效应。我们需要提出"正气候"的城市项目发展模式,作为未来我国城市通过城区建设更新带来的机遇,迈向零碳排放的手段。正气候发展模式一方面要求把未来新建城区的碳排放量最少化,同时也要把握城区发展和更新的机遇,使周边地区碳排放量减低的正外部性(如城市空间(如土地-交通)结构重组、推动绿色建筑、周边社区减碳项目的投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动市场手段与体制改革等,最后使在运营阶段达到"净负排放"整体效果。这就是"正气候"效果。迈向正气候的城区发展模式,需要在目前我国法定城市规划与建设流程上提出创新体制,引入"场地内"与"场地外"的减缓碳排放机制,编制正气候城区建设路径图,在建设全生命周期内保障减碳排放目标能够被贯彻,于项目完成后在运营阶段达到正气候效果。正气候城区建设模式是我国未来迈向近零碳排放区建设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零碳排放社区 零排放建筑 正气候发展 低碳城市 绿色生态城区
下载PDF
城市评比表彰是否推动了工业用地绿色配置?——来自全国文明城市评比的证据
11
作者 黄志基 余姝瑾 +1 位作者 易成栋 袁佳丽 《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40,共22页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通过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实现绿色发展,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全国文明城市”评比为例,利用2004—2019年的土地出让数据,运用多期PSM-DID方法评估了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是否能...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通过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实现绿色发展,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全国文明城市”评比为例,利用2004—2019年的土地出让数据,运用多期PSM-DID方法评估了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是否能够有效促进工业用地绿色配置,并深入探究了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全国文明城市评比表彰显著提升了地方政府工业用地配置给低污染企业的比例,并且这种影响在资源型城市、规模较大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城市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影响机制方面,全国文明城市评比表彰能够提升绿色发展的关注度和环境保护的财政支持度,使得地方政府引进更加绿色环保的企业。本文揭示了评比表彰是否有助于地方政府转变行为并促进城市绿色转型,并深刻探究了地方政府配置资源时所面临的激励与利益权衡,为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更好地提高绿色经济效率,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比表彰 全国文明城市评比 工业用地绿色配置 地方政府激励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活力空间特征及建成环境对其影响机制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42
12
作者 王娜 吴健生 +2 位作者 李胜 王宏亮 彭子凤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80-1291,共12页
采用城市POI、手机信令数据及夜间灯光遥感数据,以深圳市为例,构建城市活力度量指标分析城市活力的空间特征。构建“5D”指标体系度量城市建成环境,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建成环境对城市活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深圳市城市综合活力... 采用城市POI、手机信令数据及夜间灯光遥感数据,以深圳市为例,构建城市活力度量指标分析城市活力的空间特征。构建“5D”指标体系度量城市建成环境,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建成环境对城市活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深圳市城市综合活力显示出“南强北弱,西强东弱”的空间分异特征,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城市综合活力最主要反映的是社会活力。2)城市综合活力、经济活力、社会活力、文化活力均受到建成环境的显著影响。高POI密度、高建筑密度、高平均建筑层数和高土地利用混合度对城市活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3)居住人口密度与路网密度、土地利用混合度与路网密度等交互作用对城市活力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4)在影响机制中,建筑密度、平均建筑层数为底层支撑因素,POI密度、土地利用混合度为直接驱动因素,居住人口密度为诱发因素,距行政区中心距离、交叉口密度、路网密度、地铁站点密度和公交站点密度为调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城市活力 建成环境 影响机制 深圳市
下载PDF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小城市居民出行时空特征研究——以铜仁市为例
13
作者 赵鹏军 刘文洲 +4 位作者 余玲 王浩 赵东一 张浩然 李玲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5-161,共7页
居民出行特征与交通设施建设、居民生活质量、疫情防控等密切相关,是城市规划领域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当前居民出行特征研究主要集中于特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基于2019年5月、2019年11月、2020年... 居民出行特征与交通设施建设、居民生活质量、疫情防控等密切相关,是城市规划领域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当前居民出行特征研究主要集中于特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基于2019年5月、2019年11月、2020年5月三个时段,61543902条铜仁市常住人口出行OD手机信令数据,对小城市居民出行的规模、时耗、距离、分布空间与网络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一、小城市出行规模在一天中有3-4个高峰,大城市则仅有2个高峰,小城市高峰出行量占比在冬季更高;2020年初新冠疫情后,铜仁市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县内部出行比例上升。二、铜仁市的区县内部每次出行平均时耗与人口规模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三、铜仁市每次出行距离分布在群体层面上服从幂律分布;且冬季的区县内长距离出行的次数衰减较快。四、小城市居民出行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向心性,大城市向心性相对较弱。五、铜仁市城镇化率较高地区在出行网络中的重要程度在冬季往往上升。研究结论进一步认识了小城市居民出行特征,为交通规划和交通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行行为 小城市 手机信令数据 复杂网络 铜仁市
下载PDF
地域性视角下的西藏小城镇设计研究——以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可石 李丽 卓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9-395,共7页
在西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作为经济增长极的特色小镇快速发展.引入地域性理念,以小城镇为整体,从生态和文化维度构建地域性城市设计要素,从生态格局、城市肌理、传统元素、生活模式这四个层面提取“地域基因”,提出传统模式与现代城镇融... 在西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作为经济增长极的特色小镇快速发展.引入地域性理念,以小城镇为整体,从生态和文化维度构建地域性城市设计要素,从生态格局、城市肌理、传统元素、生活模式这四个层面提取“地域基因”,提出传统模式与现代城镇融合的小城镇理性扩张策略,并结合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总体设计实践具体阐释,以期为其他小城镇地域特色打造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性 西藏小城镇 城市设计 鲁朗
下载PDF
超大城市城中村外来人口归属感研究——以深圳上步村为例 被引量:21
15
作者 陈凯仁 龙茂乾 李贵才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68,74,共6页
以超大城市深圳为例,基于1 800多份上步村外来人口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超大城市城中村外来人口的社区归属感和城市归属感,探讨外来人口归属感强弱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中村42%的外来人口对城中村和城市有归属感,归属感强弱的群体特征... 以超大城市深圳为例,基于1 800多份上步村外来人口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超大城市城中村外来人口的社区归属感和城市归属感,探讨外来人口归属感强弱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中村42%的外来人口对城中村和城市有归属感,归属感强弱的群体特征差异明显。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水平、来深圳年数、自我评价、职业、居住条件、房东评价、邻里关系、歧视情况、安全性评价、社区设施评价和社区工作站是否提供了帮助等个体因素、社区因素和居住环境因素均显著影响城中村外来人口的社区归属感和城市归属感。城市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改进服务方式和制定相应政策增强外来人口的归属感,使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城中村 外来人口 归属感 社区 深圳市
下载PDF
租隙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城市更新模式研究——基于深圳市的实证 被引量:16
16
作者 阴劼 司南 张文佳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45,共7页
从新马克思主义租隙理论出发,构建中国模式城市更新的分析框架。以深圳为例,发现土地性质和实施主体对租隙产生了差异化的影响。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正规用地和非国企主导的更新中租隙的变化规律更符合自由市场理论;在非正规用地和国企主... 从新马克思主义租隙理论出发,构建中国模式城市更新的分析框架。以深圳为例,发现土地性质和实施主体对租隙产生了差异化的影响。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正规用地和非国企主导的更新中租隙的变化规律更符合自由市场理论;在非正规用地和国企主导的更新中,政府的影响更显著。通过政府与国企之间的内部协调与外部平衡机制,国有企业可以承担在一定区位上的租隙损失,帮助政府实现所需要的城市更新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租隙理论 城市更新 土地性质 实施主体 深圳
下载PDF
存量发展阶段城市更新模式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基于深圳样本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司南 朱永 阴劼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59-965,共7页
聚焦城市的商品住房市场,通过对竞标地租模型的推演,尝试解释城市更新模式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机制。以深圳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实证住宅价格的影响要素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的土地开发模式会造成商品住宅的价格差异;2... 聚焦城市的商品住房市场,通过对竞标地租模型的推演,尝试解释城市更新模式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机制。以深圳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实证住宅价格的影响要素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的土地开发模式会造成商品住宅的价格差异;2)相对于土地出让模式,城市更新会降低商品住宅价格,抑制住宅因区位变化对价格产生的影响;3)随着存量发展的不断深入,城市更新模式将会重构城市商品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模式 商品住宅价格 影响要素 深圳
下载PDF
浅谈城市经济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璠 《城市建筑》 2020年第4期69-70,89,共3页
文章首先阐述了城市经济学的概念,并对城市经济学的起源做了简单介绍,其次对城市经济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分四方面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城市经济学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影响城市规划的。
关键词 城市经济学 城市规划 应用
下载PDF
实施效用导向的城市总体规划制度改革研究思路
19
作者 赵颖 《城市建筑》 2019年第29期19-20,共2页
21世纪是城市世纪,是人类发展史上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取代工业时代"物质经济"为标志的第三次城市革命。因此,必须加快效用导向城市规划制度创新,以迎接新城市时代的来临。现代化效用导向的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趋... 21世纪是城市世纪,是人类发展史上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取代工业时代"物质经济"为标志的第三次城市革命。因此,必须加快效用导向城市规划制度创新,以迎接新城市时代的来临。现代化效用导向的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趋向是依法管理,结合制度创新,从法律制度和行政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一套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效用导向的城市规划制度,使城市在科学有效的效用导向规划管理制度的管理下,健康蓬勃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总体规划 制度
下载PDF
面向行为尺度的城市绿地格局公平性评价及其优化策略——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25
20
作者 周详 张晓刚 +1 位作者 何龙斌 曾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2-898,共7页
应用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提出城市绿地格局公平性概念,探讨面向行为尺度的城市绿地格局公平性评价方法。以深圳市为例,利用ArcGIS中邻域分析方法,对4种情景的绿地格局公平性进行评价,并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深圳... 应用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提出城市绿地格局公平性概念,探讨面向行为尺度的城市绿地格局公平性评价方法。以深圳市为例,利用ArcGIS中邻域分析方法,对4种情景的绿地格局公平性进行评价,并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深圳市绿地公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2)绿地格局的绝对公平性(E)与相对公平性(E*)差异明显,居住用地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市绿地格局的公平性;3)不同行为尺度下的公平性差异明显,出行距离会对城市绿地格局公平性产生影响;4)公平性评价结果可以用于指导绿地格局优化设计,进而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格局公平性 行为尺度 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 格局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