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促炎因子的调控和预警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庞晓文 刘芳 +3 位作者 张萍 刘雯 林凯 朱赛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3,共5页
银屑病在临床上常合并关节炎、代谢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其他免疫炎症性疾病^([1-2]),应激、创伤、感染的触发作用以及其他免疫炎症性疾病的高共患率均提示银屑病也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炎症性疾病。从病理生理学角度看,银屑病是一种以皮肤... 银屑病在临床上常合并关节炎、代谢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其他免疫炎症性疾病^([1-2]),应激、创伤、感染的触发作用以及其他免疫炎症性疾病的高共患率均提示银屑病也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炎症性疾病。从病理生理学角度看,银屑病是一种以皮肤局部和全身炎症为特征的免疫介导性疾病,在细胞水平主要表现为免疫炎性细胞趋化、游走、聚集浸润以及活化,在分子水平则主要是表达细胞因子的基因激活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异常^([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白细胞 促炎因子
原文传递
多普勒引导下骶髂关节腔注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蒋峰 梅艳 +4 位作者 费忆力 邵立民 姚晨 邵永良 史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索多普勒引导下骶髂关节腔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的技术,治疗Ⅱ-Ⅲ级骶髂关节炎的可行性、安全性,并进行疗效对比研究。方法:71例骶髂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多普勒组(DP组)24例,CT组23例,对照组24例。按不同的引导方式对骶髂关节... 目的:探索多普勒引导下骶髂关节腔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的技术,治疗Ⅱ-Ⅲ级骶髂关节炎的可行性、安全性,并进行疗效对比研究。方法:71例骶髂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多普勒组(DP组)24例,CT组23例,对照组24例。按不同的引导方式对骶髂关节进行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7 mg/mL)治疗,并与同期非注射治疗组进行90 d随访观察。观察内容:Bath疾病活动指数(DAS-DAI)、脊柱活动度测量学指数(BASMI)、功能指数(BASFI),同时测量指地距、4字试验(Patrick test)和骶髂关节压迫试验的目测模拟疼痛标尺(VAS)评分。结果:DP、CT组与对照组比较,DASDAI、BAS-MI、BASFI及4字试验、骶髂关节压迫试验在治疗后1、7、3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73、0 d指地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d随访观察中DP组与CT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穿刺治疗的47例中,DP组2例、CT组1例穿刺失败,发生率分别为8.3%和4.6%(P≥0.05);CT组、对照组各1例复查实验室异常中止观察;DP组、CT组各1例,对照组2例失访。结论:骶髂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是治疗Ⅱ-Ⅲ组骶髂关节炎的可行方法,具有安全性好、起效时间短、疗效确切的优点。多普勒引导与CT引导比较,具有简便、廉价的特点,适合基层医院及贫困患者的应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骶髂关节 多普勒 治疗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血清IL-6、IL-25、IL-3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刘芳 庞晓文 +3 位作者 张萍 刘雯 林凯 朱赛楠 《中国临床医学》 2022年第6期987-991,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6、IL-25、IL-31在银屑病免疫炎症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门诊就诊的70例银屑病患者和7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流式血细...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6、IL-25、IL-31在银屑病免疫炎症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门诊就诊的70例银屑病患者和7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流式血细胞分析仪测定银屑病患者外周静脉血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采用Luminex 200液相芯片检测系统,检测70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6、IL-25、IL-31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结果银屑病组NL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疾病进行期升高更明显(P<0.01)。寻常型银屑病患者NLR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特殊型银屑病患者NLR较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NLR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指数(PASI)正相关(P<0.01)。银屑病组血清IL-6、IL-25、IL-31水平未见异常。特殊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6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0.05),与NLR正相关(P<0.05);特殊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25、IL-31水平较寻常型患者下降(P<0.05),与PASI负相关(P<0.05),与NLR均负相关(P<0.01)。结论银屑病作为T细胞介导的全身性免疫炎症反应,涉及多种Th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其中NLR能反映银屑病全身免疫炎症严重程度,而Th2细胞可能通过IL-6、IL-25、IL-31在银屑病Th免疫偏移中发挥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 细胞因子 免疫 炎症
下载PDF
有呼吸道相关症状而通气功能正常患者的支气管舒张试验 被引量:6
4
作者 阙呈立 罗义萍 +1 位作者 李小玲 李雪迎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76-777,共2页
按照常规,具有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样症状时应先行通气功能检查,如果有气流阻塞才行支气管舒张试验,以和其他气流阻塞性疾病相鉴别(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果通气功能正常,应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如果阴性,则可排除哮喘的诊断;如果阳性,... 按照常规,具有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样症状时应先行通气功能检查,如果有气流阻塞才行支气管舒张试验,以和其他气流阻塞性疾病相鉴别(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果通气功能正常,应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如果阴性,则可排除哮喘的诊断;如果阳性,在排除其他呼吸道疾病以后可以诊断为哮喘。已有许多文献报道,有部分正常人通气功能正常,但支气管舒张试验也可出现阳性,这是因为其支气管基础张力较高,其中是否也混有哮喘患者是本研究探讨的问题。在此种情况,笔者认为在有症状的情况下仍有必要先做支气管舒张试验,必要时进一步做支气管激发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舒张试验 呼吸道疾病 通气功能 相关症状 气流阻塞性疾病 支气管激发试验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原文传递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闫俊 张鸿燕 +11 位作者 舒良 李华芳 顾牛范 王刚 蔡焯基 肖卫东 王高华 谢世平 张心保 李婷 马崔 姚晨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方法。2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120例,剂量10-30mg/d;利培酮组120例,剂量2-6mg/d。疗程6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方法。2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120例,剂量10-30mg/d;利培酮组120例,剂量2-6mg/d。疗程6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变化和有效率为疗效指标。结果治疗第6周末,阿立哌唑组PANSS总分从基线的85.12分降至52.26分,平均减分32.86分;利培酮组从基线的86.89分降至50.30分,平均减分36.58分;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1,P=0.206)。阿立哌唑组有效率为64.3%,利培酮组为68.9%,两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1.00,P=0.316)。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5.0%和73.3%。阿立哌唑组对体质量(F=4.535,P=0.034)和血清催乳素(F=33.576,P=0.000)的影响较利培酮组小。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不良反应相似;但阿立哌唑较少引起患者体质量增加,对血清催乳素水平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利哌立酮 阿立哌唑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YH-16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5
6
作者 杨林 王金万 +9 位作者 孙燕 朱允中 刘晓晴 李维廉 邸立军 李佩文 王友良 宋恕平 姚晨 游丽芬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YH-16治疗复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肿瘤进展时间(TTP)、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并为临床确定合适的用药剂量。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多中心试验。患者随机分为7.5mg/m2或15mg/m2两个剂量组,...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YH-16治疗复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肿瘤进展时间(TTP)、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并为临床确定合适的用药剂量。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多中心试验。患者随机分为7.5mg/m2或15mg/m2两个剂量组,均采用静脉滴注YH-163h,每天1次,连续给药28d。结果共入组68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60例。7.5mg/m2剂量组和15mg/m2剂量组有效率均为3.0%(P>0.05);中位TTP在意向治疗(ITT)人群分别为60d和71d(P>0.05),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8.6%和38.7%(P>0.05)。无预期以外的不良事件发生。结论YH-16对多程化疗后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较好,临床受益率高;建议采用7.5mg/m2作为临床常规使用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YH-16 非小细胞肺癌
原文传递
老年患者住院和出院时营养风险和应用量表的营养不良检出率多中心对比调查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潘洁 崔红元 +10 位作者 朱明炜 陈伟 杨鑫 张片红 梁晓宇 孙建琴 石燕 张红雨 高艳艳 朱赛楠 韦军民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主观全面营养评定(SGA)等工具,对比观察三甲医院老年患者住院和出院时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4年9月9家三甲医院的消化内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老年科、胸外科、神经内科、骨科和肿瘤内...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主观全面营养评定(SGA)等工具,对比观察三甲医院老年患者住院和出院时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4年9月9家三甲医院的消化内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老年科、胸外科、神经内科、骨科和肿瘤内科等多个临床科室收治的住院时间在7~30 d、年龄≥65岁的住院患者,于入院和出院24 h内记录其临床资料、进行人体物理指标测量和实验室检查,应用NRS 2002和SGA;记录住院期间营养支持情况和临床结局指标,描述其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2558例≥65岁老年患者进入本研究;与入院时的检查相比,患者在出院时的握力、上臂围和小腿围均显著降低(P<0.05);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入院时营养风险(NRS 2002≥3分)发生率为51.1%,营养不良(SGA B+C)的发生率32.6%,出院前的营养风险发生率53.0%和营养不良发生率35.6%,高于入院时;入院时合并营养不良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花费高于营养支持者,出院时营养状态与住院时间和医疗花费成负相关;住院期间61.3%存在营养风险患者未接受营养支持,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患者中,肠外营养使用率(19.6%)高于肠内营养(11.9%)。结论老年患者入院时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出院时上述指标没有显著改善,应重视住院期间老年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价,规范营养干预,改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出院患者营养状态 营养风险筛查 主观全面营养评定
原文传递
老年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营养状态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艳 许静涌 +3 位作者 崔红元 朱赛楠 朱明炜 韦军民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3期209-214,共6页
目的调查老年慢性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评估其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前瞻、平行、多中心横断面调查,2012年4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期间,在北京医院、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开... 目的调查老年慢性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评估其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前瞻、平行、多中心横断面调查,2012年4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期间,在北京医院、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开医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年龄≥65岁的老年慢性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收集患者人体测量指标和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并应用微型营养评定精法(MNA-SF),了解其营养状态,记录住院期间病死率、感染性并发症、住院时间等临床结局指标,并分析不同营养状态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对数据行χ~2检验、方差分析、t检验。结果本研究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2 093例,年龄(75.2±6.9)岁,体重指数(24.2±3.7)kg/m2,握力(18.2±11.8)kg,上臂围(26.6±3.5)cm;白蛋白(35.81±10.51)g/L;总蛋白(65.19±7.79)g/L;前清蛋白(182.8±104.1)mg/L;甘油三酯(1.46±1.12)mmol/L;血浆总胆固醇(4.16±1.49)mmol/L;血红蛋白(126.7±18.1)g/L;1 993例患者完成了MNA-SF,顺应性95.22%;其中5.77%(115/1 993)存在营养不良,28.50%(568/1 993)有营养不良风险;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肌病、心瓣膜等疾病的营养不良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总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4.92%,其中营养正常患者为3.36%,营养不良风险患者为6.51%,营养不良患者为1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9,P<0.05);总住院时间为(10.94±7.60)d,营养正常患者住院时间为(10.10±6.97)d,营养不良风险患者为(12.25±8.16)d,营养不良患者为(14.94±9.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480,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有一定的营养不良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且营养不良风险及营养不良与不良临床结局正相关,应重视其住院期间的营养状态的评估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老年人 营养状况 营养评价 微型营养评定精法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恶性肿瘤患者住院期间营养风险变化的动态调查 被引量:43
9
作者 朱明炜 韦军民 +34 位作者 陈伟 杨鑫 崔红元 朱赛楠 张片红 熊剑 郑堵奋 宋洪江 梁晓宇 张丽 许武英 王鸿波 苏国强 冯丽君 陈婷 吴咏冬 李卉 孙建琴 石燕 童本德 周苏明 王新颖 黄乙欢 张博淼 徐键 张红雨 常桂林 贾震易 陈胜芳 胡景 张晓伟 王慧 李占东 高艳艳 桂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093-1098,共6页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工具,前瞻性动态调查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住院期间营养状态变化,分析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在2014年6—9月期间,对国内30家大医院进行前瞻、平行和多中心的调查研究;在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肿瘤内...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工具,前瞻性动态调查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住院期间营养状态变化,分析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在2014年6—9月期间,对国内30家大医院进行前瞻、平行和多中心的调查研究;在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肿瘤内科、普通外科、胸外科和老年科等多个临床科室,研究对象为各种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住院时间在7~30d,年龄≥18岁,于人院和出院24h内记录其临床资料、进行人体物理指标测量和实验室检查,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工具;记录住院期间营养支持情况和临床结局指标,分析住院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有2402例恶性肿瘤患者进人本研究,淘汰74例没有完成NRS2002的患者,最终纳入2328例;其主要疾病诊断病例数居前五位的包括结直肠肿瘤587例、肺肿瘤567例、胃肿瘤564例、食管肿瘤146例、肝肿瘤119例;与入院时的检查相比,患者在出院时的体质指数(BMI)、体重、握力和小腿围均显著降低(P〈0.05);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本组2328例患者入院时完成了营养风险筛查,其中入院时营养不足发生率为11.1%(BMI≤18.5,258/2328例);出院时营养不足发生率为10.9%(BMI≤18.5,254/2328例),前后结果相似(X2=0.0197,P=0.888)。入院时NRS2002评分≥3分(存在营养风险)有1204例(51.7%);出院时NRS2002评分≥3分有1352例(58.1%),前后比较x2值=49.9,P〈0.001;其中结直肠、胃、肺等肿瘤患者出院时的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高于入院时(P〈0.05);入院时和出院时存在营养风险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其感染并发症和其他并发症明显多于没有营养风险者;与没有营养风险者比较,入院时存在营养风险者,其ICU住院时问显著增加(P=0.042)相关;出院时存在营养风险者,其住院费用显著增多(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入院时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与不良临床结局相关;合理进行营养干预,预防体重丢失可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动态营养调查 出院患者营养状态 营养风险筛查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失语患者听理解中的特殊范畴语义障碍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素荣 孙可淳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0-332,共3页
目的 探讨失语患者听理解中特殊范畴语义障碍特点。方法  (1 )用汉语失语检查法(ABC)检查 42例卒中后失语患者 ,其中 ,Broca失语 (BA) 8例 ,Wernicke失语 (WA) 5例 ,传导性失语(CA) 1 1例 ,经皮质运动性失语 (TCM) 8例 ,经皮质感觉性... 目的 探讨失语患者听理解中特殊范畴语义障碍特点。方法  (1 )用汉语失语检查法(ABC)检查 42例卒中后失语患者 ,其中 ,Broca失语 (BA) 8例 ,Wernicke失语 (WA) 5例 ,传导性失语(CA) 1 1例 ,经皮质运动性失语 (TCM) 8例 ,经皮质感觉性失语 (TCS) 7例 ,命名性失语 (AA) 3例 ;(2 )分别统计各型失语患者ABC中听辨认 9项的得分 ,并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1 )BA、TCM和AA患者听辨认 9项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2 )WA、CA、TCS患者对 9个项目的听辨认存在不同程度困难 ;物品和动作听理解障碍的程度较轻 ,而颜色和 /或身体部位的听理解障碍较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的 (P <0 0 5)是 :WA患者在物品 (M =4分 )、物品图 (M =4分 )、动作图 (M =4分 )与颜色(M =0分 )、家具 (M =0分 )及身体部位 (高、低频和左 /右 ) (M =2 ,0 ,0分 )间 ,几何图 (M =4分 )与物品图及身体部位 (低频 )间 ;CA患者在物品 (M =1 0分 )、物品图 (M =1 0分 )、动作图 (M =1 0分 )与身体部位 (高、低频和左 /右 ) (M =9,8,4分 )间 ,几何图 (M =9分 )与物品图间 ,颜色 (M =1 0分 )、家具 (M =1 0分 )与身体部位 (低频 )间 ;TCS患者在物品 (M =1 0分 )与家具 (M =5分 )和身体部位 (低频 ) (M =6分 )间 ,动作图 (M =1 0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语 听理解 语义障碍 语言障碍
原文传递
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慧 郭芳 +3 位作者 魏来 朱赛楠 孙焱 王豪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21-24,共4页
目的分析 HBeAg 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死亡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地观察166例 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51例 HBeAg 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死亡情况,同时对 HBeAg 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性别、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目的分析 HBeAg 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死亡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地观察166例 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51例 HBeAg 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死亡情况,同时对 HBeAg 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性别、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动形式、HBV DNA 定量、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 分级与死亡的关系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在 HBeAg 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P=0.042);死亡组平均年龄高于存活组(P=0.011);MELD 评分≥18分组病死率(30.95%)高于 MELD 评分<18分组(P=0.007);Child C 组病死率(46.34%)>ChildB 组(19.75%)>Child A 组(P<0.01)。在 HBeAg 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MELD 评分≥18分组病死率高于 MELD<18分组(P=0.04)。Child A 患者组其病死率明显低于 Child C 患者组(P=0.021)。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高 Child-Pugh 分级、ALT 持续升高是 HBeAg 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 HBeAg 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高龄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可能比女性死亡危险大;Child-Pugh 分级越低,预后越好,相对于 Child A 及 B,Child C 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更高的MELD 评分的患者其死亡危险性高于低 MELD 评分患者;相对于 ALT 长期正常患者,ALT 持续升高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 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病死率 预测因素
原文传递
分泌性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豪 王勤环 +3 位作者 王慧芬 贾继东 谢雯 秦小琦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589-592,共4页
目的 观察国产分泌性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对照、多中心的研究方法,以国产普通干扰素作为对照药物,观察分泌性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个月,停药随访6个月的疗效与安全性。 结果 分泌性干扰素... 目的 观察国产分泌性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对照、多中心的研究方法,以国产普通干扰素作为对照药物,观察分泌性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个月,停药随访6个月的疗效与安全性。 结果 分泌性干扰素在治疗24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为48.3%,优于对照组(35.7%),但随访结束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分泌性干扰素组的HBV DNA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但转阴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结束时分泌性干扰素组与对照组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分别为26.5%和19.4%,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3.5%和12.0%;随访结束时两组的HBeAg转阴率继续增加,分别为32.5%与27.2%,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9.0%和18.4%。两种干扰素的安全性良好。 结论 分泌性干扰素治疗结束时在ALT复常率、HBV DNA 下降幅度方面优于普通干扰素,随访结束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在HBc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方面两种干扰素差异无显著性。两种干扰素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 干扰素 治疗 转阴 随访 HBEAG血清转换 对照组 显著性 差异 结论
原文传递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思路与实施过程解读 被引量:12
13
作者 白春学 姚晨 +3 位作者 商洪才 于学忠 于凯江 姚咏明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11-814,共4页
按照国际临床试验标准开展多中心盲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在严格的质量控制条件下评价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通过对血必净注射液治疗SCAP疗效的RCT设计思路及实施过程重点内容进行解读,围绕... 按照国际临床试验标准开展多中心盲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在严格的质量控制条件下评价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通过对血必净注射液治疗SCAP疗效的RCT设计思路及实施过程重点内容进行解读,围绕研究对象选择、研究设计、研究实施以及对研究设计与实施的思考等内容进行阐述,与呼吸及危重病专业同道分享研究经验,以期为危重病领域的未来临床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