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顺义区40岁及以上人群视力损害现况调查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炳震 刘瑜玲 +8 位作者 韩亮 由德勃 王婷 蒋爱民 降丽娟 吴丽波 赵一鸣 阴正勤 马志中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36-940,共5页
背景视力损害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盲和致盲性眼病的现状是做好防盲工作的基础。目的对北京市顺义区≥40岁人群进行视力损害的现况调查,为中国政府制定防盲计划提供相关... 背景视力损害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盲和致盲性眼病的现状是做好防盲工作的基础。目的对北京市顺义区≥40岁人群进行视力损害的现况调查,为中国政府制定防盲计划提供相关信息。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视力损害标准,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顺义区≥40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电脑验光、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和直接检眼镜下眼底检查。不同年龄受检人群的视力分析以10岁的间隔进行分组,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视力损害与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本研究检查人员均经过标准化培训。结果本调查共入选满足纳入条件者4549人,实际接受筛查者4167人,应答率为91.6%。受检者年龄为40~94岁,平均(56.61±11.10)岁;受检者中视力损害者161例,患病率为3.9%。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损害的患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不同年龄组视力损害发生率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487,P〈0.01);≥70岁年龄组视力损害的患病率是40~49岁年龄组的15倍(OR=0.114,95%CI:0.056~0.234)。女性视力损害患病率稍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01,95%CI:0.627~1.295)。文盲组视力损害患病率为非文盲组的5.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743,95%CI:1.830~4.111)。结论年龄的增长及低文化程度是视力损害患病率增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个体而言,文化程度的提高是防止视力损害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 患病率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泪道阻塞性疾病的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2
作者 陶海 马志中 +1 位作者 侯世科 吴海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342-346,共5页
泪道阻塞性疾病(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diseases,LDOD)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在LDOD的诊断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综述了泪道阻塞的病因、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研... 泪道阻塞性疾病(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diseases,LDOD)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在LDOD的诊断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综述了泪道阻塞的病因、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道阻塞 诊断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角膜移植术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与内皮型排斥反应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晓楠 肖格格 +2 位作者 冯云 裴涌 洪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02-1007,共6页
背景 角膜移植术后由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而导致眼组织的免疫能力下降,从而引起炎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术眼角膜内皮炎症反应,常见有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和内皮型排斥反应,二者的临床症状相似,但治疗方法和预后有所不同... 背景 角膜移植术后由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而导致眼组织的免疫能力下降,从而引起炎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术眼角膜内皮炎症反应,常见有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和内皮型排斥反应,二者的临床症状相似,但治疗方法和预后有所不同,因此二者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观察和比较角膜移植术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和内皮型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在北京大学眼科中心接受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内皮炎症反应的2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查项目包括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病毒血清学检测,并采用Goldmann眼压计测量眼压,根据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组17例和内皮型排斥反应组12例,分别行抗病毒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局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眼压升高者局部用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和/或马来酸噻吗心安滴眼液点眼,根据二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和治疗结果总结2种病变的鉴别点.结果 2个组患者接受的术式均为穿透角膜移植术,组间患者术前不同角膜原发病例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内皮型排斥反应组患者眼压为(16.00±3.19) mmHg(l mmHg=0.133 kPa),明显低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组的(34.00±3.84)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98,P=0.000);内皮型排斥反应组患者术后发病时间为(21.92±8.60)个月,明显长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组的(14.41±5.7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6,P=0.009);内皮型排斥反应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4.00±16.71)岁,明显小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组的(57.24±12.6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9,P=0.022).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眼角膜后沉着物(KP)呈色素羊脂状,排列散乱,角膜严重水肿,可累及植片和植床,朗格汉斯巨细胞分布无规律,角膜内皮细胞水肿,治疗后多不能恢复;而内皮型排斥反应组角膜后KP排列规律,角膜内皮层洁净,角膜水肿仅累及植片,朗格汉斯巨细胞分布密集且规律,角膜内皮细胞损害轻微,治疗后可恢复正常.2个组间患者血清lgG水平和性别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角膜移植术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角膜水肿、KP和炎症反应均重于内皮型排斥反应,且眼压升高主要发生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患者;发病年龄可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大于70岁的患者并发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可能性更大;角膜移植术后内皮型排斥反应发生时间晚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术前角膜原发病对二者的鉴别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角膜内皮/病理 穿透角膜移植/不良反应 抑制物排斥反应 角膜炎/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 角膜内皮炎
下载PDF
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口自体组织移植泪道再造术的临床初步报告 被引量:15
4
作者 陶海 马志中 +4 位作者 吴海洋 侯世科 王朋 王伟 韩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545-549,共5页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严重泪道阻塞的新手术,探讨经鼻内窥镜下人路的自体大隐静脉或唇粘膜移植泪湖-鼻腔泪道再造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严重泪小管阻塞并泪囊缺失或萎缩病例18例(18眼),男13例(13眼),女5例(5眼),年龄15...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严重泪道阻塞的新手术,探讨经鼻内窥镜下人路的自体大隐静脉或唇粘膜移植泪湖-鼻腔泪道再造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严重泪小管阻塞并泪囊缺失或萎缩病例18例(18眼),男13例(13眼),女5例(5眼),年龄15~47(平均34.6)岁,将18只患眼随机分成2组,每组9眼。第1组采用经鼻内窥镜造口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泪湖-鼻腔泪道再造,第2组采用经鼻内窥镜造口唇粘膜移植泪湖-鼻腔泪道再造,所造泪道均置入硅胶泪道支架管(直径为2.5mm),3mo后取除。拔管后随访3~10(平均5)MO。术后泪道通畅情况、泪溢症状改善的程度等做统计分析,对不同组织的移植材料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带管3mo期间,泪溢症状即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再造泪道的上、下口术后愈合好,均未见肉芽组织增生。拔管后第1wk,两组泪道均通畅,大隐静脉组第2wk1例出现泪道狭窄,第4wk出现1例泪道阻塞;口唇粘膜组2wk出现1例泪道狭窄,第4wk出现2例泪道阻塞,第12wk泪道的通畅情况两组均同第4wk。拔管后第12wk,泪道放射性核素^99mm锝(TcO4.)显影检查,核素入鼻时间分别为8.58±4.3min和9.16±5.8min,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检验,P〉0.05)。初步结果显示,大隐静脉组(9例)和口唇粘膜组(9例)的治愈病例分别是6例和5例,好转病例均为2例,无效病例数分别为1例和2例。结论:经鼻内窥镜下泪囊窝造口自体大隐静脉和唇粘膜移植再造泪道手术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严重泪道阻塞,且安全、有效;自体大隐静脉和唇粘膜作为移植材料各有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道阻塞 泪道再造 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口术 隐静脉 唇粘膜 移植
下载PDF
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5
作者 陶海 马志中 +1 位作者 侯世科 吴海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551-554,共4页
近年来,在泪道阻塞性疾病(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diseases,LDOD)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涌现出了很多新的治疗方法。我们综述了LDOD的药物治疗、泪道探通冲洗治疗、泪囊区按摩治疗、激光泪道成形治疗、高频电灼治疗、泪道支架或... 近年来,在泪道阻塞性疾病(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diseases,LDOD)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涌现出了很多新的治疗方法。我们综述了LDOD的药物治疗、泪道探通冲洗治疗、泪囊区按摩治疗、激光泪道成形治疗、高频电灼治疗、泪道支架或人工泪管、手术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道阻塞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北京市西长安街社区5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调查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欣 郝云鹤 +4 位作者 田碧琪 张昕蕾 何燕 窦宏亮 王薇 《眼科》 CAS 2010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调查北京市城市社区50岁以上人群中青光眼患病状况及其视功能损害情况。设计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社区≥50岁居民。方法共检查2410人,应答率88.06%。检查包括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检查,询问青光眼家族史... 目的调查北京市城市社区50岁以上人群中青光眼患病状况及其视功能损害情况。设计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社区≥50岁居民。方法共检查2410人,应答率88.06%。检查包括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检查,询问青光眼家族史。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测量周边前房深度,观察视盘有无青光眼性视神经改变。对已确诊为青光眼者,记录其青光眼发作史、手术史等。对高危人群及可疑青光眼患者Goldman眼压计测量眼压、前房角镜检查、激发试验、视野检查等。主要指标青光眼患病率,盲与低视力比例。结果西城区西长安街社区50岁及5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49%,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患病率分别为1.66%、0.62%、0.08%。57.89%的青光眼患者视功能有损伤,青光眼患者中双眼盲比例为7.02%,均为≥66岁的患者。单眼盲、双眼低视力和单眼低视力的比例分别为24.56%、5.26%和21.05%。结论社区居民青光眼患者中以原发性青光眼为主。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构成比较既往有增加的趋势。防治青光眼是今后社区防盲工作的重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患病率 筛查 低视力
原文传递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的因子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伍春荣 马志中 +2 位作者 胡莲娜 许樟荣 任正洪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056-1059,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全身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731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参加了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同时接受了眼科、内科和实验室检查。DR的诊断系根据散瞳眼底镜检查、眼底照相及荧光血管造影...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全身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731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参加了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同时接受了眼科、内科和实验室检查。DR的诊断系根据散瞳眼底镜检查、眼底照相及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定。采用因子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R与全身因素的关系。结果: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在原始观察指标基础上提取8个公共因子,分别代表血压、血糖、胰岛素、血脂、病程、体重指数(BMI)、肌酐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等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R与病程(OR=1.788,P<0.001)、血糖(OR=1.246,P<0.001)、血压(OR=1.223,P<0.01)、肌酐(OR=1.136,P=0.008)、UAE(OR=1.147,P=0.002)和BMI(OR=0.861,P=0.002)等因素独立相关,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与病程(OR=1.747,P<0.001)、血压(OR=1.557,P=0.001)、UAE(OR=1.255,P<0.001)和BM(IOR=0.576,P<0.001)等因素独立相关。单变量分析显示除BMI外所有相关因素因子得分均随着DR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相关因素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病程、血糖、血压、肌酐、UAE和BMI(绝对值),PDR相关因素因子得分依次为病程、UAE、BM(I绝对值)、血压和血糖。结论:DR的发生与严重程度与全身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重视对DR相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有助于DR的预防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身因素 因子分析
下载PDF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与睡眠呼吸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冬雪川 张纯 +6 位作者 黄萍 陈杰 仇福成 沈扬 古雅兰 李涛 杜晨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2-177,共6页
背景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一个重要类型,非眼压依赖因素对本病的影响已受到广泛关注,而近期一些研究发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青光眼发病率较高,提示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目的探讨NTG患者睡眠呼... 背景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一个重要类型,非眼压依赖因素对本病的影响已受到广泛关注,而近期一些研究发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青光眼发病率较高,提示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目的探讨NTG患者睡眠呼吸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及其与青光眼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1—2012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就诊的NTG患者20例作为NTG组,纳入同期年龄和性别匹配的1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进行视野、海德堡共焦激光眼底断层扫描仪(HRT)检查、OCT检查以及多导睡眠监测(PSG),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之间受试者的各睡眠呼吸参数测量值的差异进行Mann—WhitneyU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对受试者睡眠呼吸事件参数测量值与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及视杯容积的关系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确定NTG患者睡眠呼吸事件与青光眼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两个组间受试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TG组受试者测量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通气指数(HI)和呼吸暂停指数(AI)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89.000,P=0.007;U=91.000,P=0.008;U=89.000,P=0.007),睡眠呼吸事件中关于时间的相关参数均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睡眠觉醒期和睡眠中动脉血氧饱和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80,P=0.001;t=-3.255,P=0.002)。两个组间受试者睡眠平均心率、睡眠最低心率、睡眠最高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33,P=0.895;t=-0.906,P=0.371;t=-0.164,P=0.871)。HRT测量的NTG患者平均RNFL厚度为(188.16±98.29)μm,与最低睡眠动脉血氧饱和度[(85.55±6.58)%]呈中度正相关(r=0.552,P=0.022),与AHI、AI均呈中度负相关(r=-0.530,P=0.019;r=-0.517,P=0.024),但HI与RNFL厚度无明显相关性(r=-0.399,P=0.091)。OCT测量的NTG患者视杯容积为(0.580±0.215)μm^3,与AHI、AI、HI均呈中度正相关(r=0.584,P=0.018;r=0.670,P=0.005;r=0.544,P=0.034),而与睡眠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间无明显相关性(r=-0.493,P=0.052)。结论NTG患者睡眠呼吸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强度均较正常人增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NTG的发病有关,同时对NTG患者的神经修复过程有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诊断 多导睡眠描记术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血气分析 体层摄影术 神经纤维 病理 视盘 病理 视野
下载PDF
应用MP-1微视野计评估开角型与闭角型青光眼早中期黄斑区视网膜功能损害 被引量:6
9
作者 王雯倩 石砚 +2 位作者 王欣 张纯 黄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9-153,共5页
背景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测量和影像学研究证实,青光眼患者早期即存在黄斑区神经纤维层结构的改变,但目前青光眼的功能检测主要依靠心理、物理学检查的自动静态视野计,不能反映病变早期相对应的损害。MP-1微视野计是一种定量评估黄斑区... 背景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测量和影像学研究证实,青光眼患者早期即存在黄斑区神经纤维层结构的改变,但目前青光眼的功能检测主要依靠心理、物理学检查的自动静态视野计,不能反映病变早期相对应的损害。MP-1微视野计是一种定量评估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S)的方法,较普通视野计更为敏感。目的采用MP-1微视野计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及正常眼的黄斑区视网膜MS进行对比研究,观察POAG患者和CACG患者早中期黄斑区视网膜的功能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患者126例126眼,其中POAG患者50眼,CACG患者23眼,正常对照眼53眼。使用MP-1微视野计进行眼底成像和微视野检查,选用Macular10°程序,检测并比较POAG、CACG和正常对照组患者黄斑中心2°、6°和10°环(内、中、外环)的视网膜MS,同时对各组受试者黄斑中心6°范围内4个象限的视网膜MS进行分析。结果POAG组患者黄斑中心2°、6°、10°范围内及全黄斑区的MS分别为(15.09±3.03)、(15.72±3.22)、(13.99±3.63)和(14.91±3.07)dB,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7.29±1.59)、(18.05±1.24)、(16.76+1.89)和(17.37±1.46)d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CACG组黄斑中心2°、6°、10°环及全黄斑区的MS分别为(16.00+2.39)、(15.83±2.63)、(14.45±3.15)和(15.42±2.54)dB,其中6°、10°环及全黄斑区的M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13、0.011)。各组黄斑中心6°环4个象限的MS分析表明,POAG、CACG组颞下象限的M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2),但POAG组和CAC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1)。POAG组鼻下象限的M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但CACG组鼻下象限MS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POAG组颞下象限MS明显低于鼻上象限和颞上象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3、0.016),CACG组4个象限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AG患者和CACG患者在患病早中期黄斑区视网膜功能已发生轻度损害,患者的视功能损害主要在颞下象限和鼻下象限,POAG患者的视功能损害较CACG患者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视野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黄斑功能
下载PDF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病因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孙嫣然 党亚龙 张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57-960,共4页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即Posner-Schlossman综合征(PSS),是一组以单眼发病、反复发作的眼压升高及轻度眼前节炎症为特征的眼科少见病.一般认为PSS具有自限性和良性的预后,但部分反复发作的患者可出现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目前该病的...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即Posner-Schlossman综合征(PSS),是一组以单眼发病、反复发作的眼压升高及轻度眼前节炎症为特征的眼科少见病.一般认为PSS具有自限性和良性的预后,但部分反复发作的患者可出现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目前该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控制眼压和减轻炎症反应,该治疗方法虽然能够缓解PSS急性发作,但并不能减少其复发.因此,研究PSS的病因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近二十年来不同的PSS病因假说——微生物感染学说、过敏学说、血管源性学说、自身免疫和内分泌学说并予以分析.目前研究最多的学说是微生物感染学说,推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作为PSS病因的可能性较小,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PSS发病及视神经病变有关,巨细胞病毒感染被认为是PSS最有可能的病因,但也存在不支持的证据.由于样本量和技术的限制,过敏学说、血管源性学说、自身免疫和内分泌学说的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任何一种学说均不能完全解释PSS的发病、转归及预后,提示可能是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外部因素、自身免疫及内分泌等机体内环境以及基因易感性等自体素质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osner—Schlossman综合征 病因学 感染 巨细胞病毒
下载PDF
青光眼动物模型DBA/2J小鼠的眼部特征及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帆 吴玲玲 +4 位作者 郭秀娟 杨丽萍 李颖 吴乐萌 王冬梅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评价不同月龄DBA/2J小鼠的眼压、眼部特征及组织学变化。方法清洁级DBA/2J小鼠36只,3、5、7、9、11、14月龄各6只,3、9、14月龄的C57BL/6J小鼠各6只为对照。分别对实验鼠行眼前节照相,前房微管法眼压测量。用尼氏染色法对鼠视网膜... 目的评价不同月龄DBA/2J小鼠的眼压、眼部特征及组织学变化。方法清洁级DBA/2J小鼠36只,3、5、7、9、11、14月龄各6只,3、9、14月龄的C57BL/6J小鼠各6只为对照。分别对实验鼠行眼前节照相,前房微管法眼压测量。用尼氏染色法对鼠视网膜切片进行染色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计数,光学显微镜下对视网膜冰冻切片行视盘的形态学观察。结果鼠眼前节检查表明,DBA/2J小鼠从5月龄始逐渐发生虹膜色素播散、虹膜萎缩,虹膜透照可见瞳孔变形。眼压从7月龄开始升高,9月龄眼压升至高峰,14月龄降至对照组水平。各月龄DBA/2J小鼠眼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600,P<0.05),各月龄C57BL/6J小鼠眼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49,P=0.781)。DBA/2J鼠RGCs数量从7月龄开始减少,9~11月龄减少明显,各月龄DBA/2J鼠RGCs计数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594,P=0.000),各月龄C57BL/6J小鼠RGCs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16,P=0.211)。DBA/2J小鼠视盘凹陷于9~14月龄开始逐渐加深,而各月龄C57BL/6J小鼠的视盘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随月龄的增长,DBA/2J小鼠眼前节病变逐渐加重,表现出继发性青光眼的相关形态学改变。DBA/2J小鼠是研究青光眼发病机制和视神经保护较好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A/2J 青光眼动物模型 高眼压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下载PDF
超声乳化术对小梁切除术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长期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洪颖 张纯 +2 位作者 李学民 王欣 王薇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63-1068,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术对小梁切除术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长期影响。方法研究为系列病例观察性研究。选取已接受小梁切除术具有功能性滤过泡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需行超声乳化术的患者19例,每例随机选择1眼进入研究...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术对小梁切除术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长期影响。方法研究为系列病例观察性研究。选取已接受小梁切除术具有功能性滤过泡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需行超声乳化术的患者19例,每例随机选择1眼进入研究。记录患者超声乳化术前,术后1、3、6个月,1年、2年的眼压和抗青光眼药物治疗情况。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2年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滤过泡和前房的生物测量值。结果共15例患者完成2年的随访,纳入的患者中2例因死亡、另2例因依从性差而失访。超声乳化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眼压为(13.5±2.9)、(12.8±2.9)、(12.9±2.7)、(13.0±3.5)、(13.4±3.6)、(12.7±2.9)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43,P=0.817)。超声乳化术后2年滤过泡的累积成功率为100%,绝对成功率为87%。UBM测量结果显示,术后前房深度加深,房角进一步开放的象限数量增加,滤过泡的高度下降,三者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11,P=0.001;χ2=8.775,P=0.006;Z=-2.927,P=0.003),但滤过泡的反射率及滤过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和术后2年的形态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随访显示,小梁切除术后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术眼压控制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滤过泡 眼压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胚胎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远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13
作者 齐虹 刘卫华 +1 位作者 杜仪琴 张纯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异体人胚胎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原发性进行期翼状胬肉 3 2例 (3 2眼 )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6例 (16眼 )。实验组行翼状胬肉切除 +以羊膜为载体的体外培养的异体人胚胎角膜干...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异体人胚胎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原发性进行期翼状胬肉 3 2例 (3 2眼 )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6例 (16眼 )。实验组行翼状胬肉切除 +以羊膜为载体的体外培养的异体人胚胎角膜干细胞移植术 ;对照组行翼状胬肉切除巩膜暴露术。术后随访 3年。手术由同一人操作。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角膜上皮愈合快。实验组 1眼术后 3月内翼状胬肉复发 (复发率 6.2 5 %)。对照组 7眼术后不等时间翼状胬肉复发 (复发率43 .75 %)。实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法检验结果P =0 .0 186<0 .0 5 )。实验组所有病例均未见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应用以保存羊膜为载体的体外培养的异体人胚胎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胚胎 角膜 干细胞 羊膜
下载PDF
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岩秀 郝燕生 王薇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76-779,共4页
目的观察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效果,并与同轴冷超声乳化术以及传统同轴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比较。方法56例(8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行双手微切口冷超声乳化术,B组行同轴冷超声乳化术,C组行传统超声乳化术... 目的观察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效果,并与同轴冷超声乳化术以及传统同轴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比较。方法56例(8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行双手微切口冷超声乳化术,B组行同轴冷超声乳化术,C组行传统超声乳化术。术后1d、1周和3个月随访,比较超声能量、手术造成的散光改变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改变。结果术后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8,P>0.05);A组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最短,A、B组与C组之间EP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7,P<0.05);三组的平均超声乳化能量分别为6.42%、6.0%和15%(F=43.36,P<0.05);手术造成的散光改变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冷超声乳化术与传统超声乳化术相比,所需能量和EPT更少。双手微切口手术与同轴手术相比没有造成更多的角膜灼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手微切口 超声乳化 冷超声 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
下载PDF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前术后心理特征变化 被引量:18
15
作者 曲建梅 侯建萍 +2 位作者 唐桂兰 张纯 安翠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前术后心理特征的变化。方法:原发性青光眼患者62例,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4例,术前、术后2d及术后1mo,分别用汉米尔顿(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同时附自评量表STAI)、汉... 目的:探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前术后心理特征的变化。方法:原发性青光眼患者62例,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4例,术前、术后2d及术后1mo,分别用汉米尔顿(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同时附自评量表STAI)、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RSD)(同时设抑郁自评量表SDS)、燥狂评定量表(MRS)进行测评。结果:术前与术后2d比较: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中的躯体性焦虑因子(A2)得分结果(t=1.576,P>0.05)、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RSD)中的认识障碍因子(B3)得分结果(t=1.788,P>0.05)、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RSD)中的迟缓因子(B4)得分结果(t=1.880,P>0.05)、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RSD)中的睡眠障碍因子(B5)得分结果(t=1.727,P>0.05)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与术后1mo比较: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中的躯体性焦虑因子(A2)得分结果(t=1.972,P>0.05)、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RSD)中的认识障碍因子(B3)得分结果(t=0.382)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了青光眼患者术前与术后的心理特征有较明显的变化;术后2d与术后1mo组比较: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RSD)中的总分(B)(t=2.499,P<0.05)、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RSD)中的体重因子(B2)得分结果(t=2.257,P<0.05)、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RSD)中的睡眠障碍因子(B5)得分结果(t=3.131,P<0.05)、燥狂评定量表(MRS)总分(C)(t=5.515,P<0.05)、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E)(t=3.788,P<0.05)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特征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术后随病情好转,其情绪也将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手术 心理特征
下载PDF
前节OCT对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植床和植片位置关系的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欣 洪晶 +4 位作者 刘峰 杨艳芳 丁爱华 任婧 昝丹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应用前节OCT(AS—OCT)对角膜内皮移植术(EK)术后植床和植片的位置关系进行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09年4月北京大学眼科中心行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的患者42例(44眼),其中男30例,女1... 目的应用前节OCT(AS—OCT)对角膜内皮移植术(EK)术后植床和植片的位置关系进行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09年4月北京大学眼科中心行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的患者42例(44眼),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15~83岁。术前术后分别行裂隙灯显微镜和AS-OCT检查,对比观察DSAEK术后植片与植床间的位置关系。结果28例患者在裂隙灯显微镜和AS—OCT检查均可清晰地显示植片贴附于角膜后表面、植片位置居中;术后不同时间植片、植床的厚度处于动态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植床水肿逐渐消退,植片和植床越来越稳定,贴附得更紧密,厚度变得更薄,角膜透明度增加;早期植片完全脱位者5例,占11.36%;植片部分脱位者2例,占4.55%;植片中央贴附良好,周围卷边者1例,占2.27%;植片偏位者8例,占18.18%。结论AS-OCT是评价EK术后植床和植片位置关系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节OCT 角膜内皮移植 植床 受体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高危真菌性角膜溃疡36例:同期非对照随访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桂秋 姜楠 +2 位作者 杜兆东 梁涛 杨姗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3457-3460,共4页
背景:单纯药物治疗高危真菌性角膜溃疡效果不佳,目前穿透性角膜移植已是挽救眼球和视力的主要手段。目的: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高危真菌性角膜溃疡的随访结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0-01/2005-0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 背景:单纯药物治疗高危真菌性角膜溃疡效果不佳,目前穿透性角膜移植已是挽救眼球和视力的主要手段。目的: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高危真菌性角膜溃疡的随访结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0-01/2005-0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完成。对象:选择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的高危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36例(36眼),其中9例穿孔,前房积脓25例,术前合并白内障6例,合并青光眼3例。方法:移植前给予抗真菌联合抗细菌治疗,36例患者均在入院4d内完成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局部和全身给予抗炎和抗真菌药物治疗,随访6~24个月。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移植后视力变化和真菌复发、植片排斥、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36例患者中13例随访6~12个月,17例随访13~18个月,6例随访19~24个月。②35例患者(97%)成功地保存了眼球,34例(94%)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③移植后4例患者(11%)真菌复发,其中3例药物治疗后治愈,1例摘除眼球;13例患者(36%)植片发生排斥,其中10例经抗排斥治疗植片转为透明,3例因药物治疗无效而行二次穿透性角膜移植术;3例患者(8%)植片发生溃疡,其中2例治愈,1例因合并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而行再次穿透性角膜移植;5例患者(14%)继发青光眼,眼压均得到成功控制;4例患者(11%)发生并发性白内障,其中2例行白内障摘除。其余患者移植后随访期间眼部情况稳定,植片保持透明。最终随访时,32例患者(89%)角膜植片透明。结论: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高危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穿透性角膜移植是挽救眼球和视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角膜溃疡 真菌病
下载PDF
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与视神经损伤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萍 齐越 +1 位作者 徐永胜 张纯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4-457,共4页
目的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sIL-2R、IL-2、IL-4、IL-6、IL-12、IFNγ(interferon-gamma)的水平差异;观察这些细胞因子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损伤不同阶段浓度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目的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sIL-2R、IL-2、IL-4、IL-6、IL-12、IFNγ(interferon-gamma)的水平差异;观察这些细胞因子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损伤不同阶段浓度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外周血中sIL-2R、IL-2、IL-4、IL-6、IL-12、IFNγ质量浓度水平。青光眼组患者损伤较重眼,共82眼按视野损伤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比较各细胞因子在三组间质量浓度的差异。结果青光眼组患者血清中sIL-2R和IL-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5,P=0.030);IL-6和IL-1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P=0.000);IL-2和IFNγ的血清水平在青光眼和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6,P=0.138)。轻度视神经损伤组sIL-2R的血清浓度(69.519±25.557)显著低于重度损伤组(89.462±24.051)(P=0.018);而IL-12的血清浓度(113.097±43.309)显著高于重度损伤组(81.816±43.814)(P=0.02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机体内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因子水平不同于正常人,且有些细胞因子质量浓度与视神经损伤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神经病变 细胞因子
下载PDF
RetcamⅡ小儿视网膜检查系统在婴幼儿眼底病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布娟 林淑芳 +2 位作者 庞宏蕾 李静 王乐今 《临床眼科杂志》 2010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评价RetCamⅡ小儿视网膜检查系统在婴幼儿眼底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568例(1136只眼)婴幼儿患者,进行眼底筛查,将RetCamⅡ小儿视网膜检查系统的眼底检查结果与间接检眼镜确诊结果相比较。结果 RetCamⅡ小儿视网膜检查系统... 目的评价RetCamⅡ小儿视网膜检查系统在婴幼儿眼底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568例(1136只眼)婴幼儿患者,进行眼底筛查,将RetCamⅡ小儿视网膜检查系统的眼底检查结果与间接检眼镜确诊结果相比较。结果 RetCamⅡ小儿视网膜检查系统检查发现有较大临床意义的眼底病变56例(98只眼),间接检眼镜检查确诊眼底病变56例(96只眼)。1例患者,RetCamⅡ诊断为2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被间接检眼镜证实为3期ROP。RetCamⅡ对眼底疾病筛查的敏感度达到100%,特异度达97.9%。结论 RetCamⅡ为婴幼儿眼底疾病的筛查提供了一条简便、高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CamⅡ小儿视网膜检查系统 间接检眼镜 眼底检查
下载PDF
PDR、PVR增生膜组织超微结构及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生物学特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艺民 冯云 +2 位作者 马志中 王常观 冯学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PVR及PDR增生膜组织超微结构与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生物学特点。方法PVR、PDR增生膜组织标本29例,通过电镜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研究PVR与PDR增生膜组织超微结构、细胞膜上TGFβR1和EGF受体表达的... 目的比较研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PVR及PDR增生膜组织超微结构与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生物学特点。方法PVR、PDR增生膜组织标本29例,通过电镜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研究PVR与PDR增生膜组织超微结构、细胞膜上TGFβR1和EGF受体表达的生物学特点。结果(1)PVR、PDR增生膜中细胞类型主要是RPE细胞、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和巨噬细胞;PVR与PDR膜组织超微结构不同。(2)TGFβR1受体在PDR增生膜组织中的表达,其平均光强度(P<0.01)与平均阳性面积(P<0.05)均强于PVR增生膜组织,EGF受体在PDR增生膜组织中(13/14,92.8%)表达较PVR增生膜组织中(3/15,20%)明显(P<0.05)。(3)无论PDR、PVR增生膜组织TGFBRI受体在病程>6个月的增生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小于6个月的标本(P=0.002),而EGF受体在病程2-6个月的膜组织中表达平均面积(P=0.024)明显小于其他病程的膜组织。结论PDR、PVR增生膜组织,其超微结构与生长因子表达的生物学特点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膜 超微结构 生长因子 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