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4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临床医学战略科技力量的构建与利用: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创新发展为例
1
作者 孔菲 乔杰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61-264,I0012,共5页
本文在宏观分析我国临床医学面临"需求端"和"供给端"发展不平衡的基础上,对组成战略科技力量的主体、资源和生态的建设内涵进行阐释,提出需要扩大主体半径、畅通科技支撑体系保障链条和营造临床医学可持续发展正循... 本文在宏观分析我国临床医学面临"需求端"和"供给端"发展不平衡的基础上,对组成战略科技力量的主体、资源和生态的建设内涵进行阐释,提出需要扩大主体半径、畅通科技支撑体系保障链条和营造临床医学可持续发展正循环生态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本文聚焦我国生殖健康临床医学的起步和发展,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学科战略科技布局实践为例,系统阐释了如何在具体执行上更为有效地将战略科技力量落地,以期以小见大地为其他领域乃至我国整体临床医学科技力量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医学 临床医学 能力建设 科技进步
下载PDF
北京大学盆腔器官脱垂诊疗指南(草案) 被引量:41
2
作者 杨欣 王建六 +5 位作者 孙秀丽 苗娅莉 蒋励 陆叶 韩劲松 朱馥丽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2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POP的危险因素POP的危险因素有遗传倾向性、产次(阴道分娩)、绝经、高龄、前次盆腔手术史,结缔组织发育异常及腹压增加的因素(例如肥...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POP的危险因素POP的危险因素有遗传倾向性、产次(阴道分娩)、绝经、高龄、前次盆腔手术史,结缔组织发育异常及腹压增加的因素(例如肥胖、慢性便秘)等。二、POP术前评估1.症状评估(1)脱垂特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诊疗指南 北京大学 危险因素 症状评估 中老年女性 POP 常见疾病
下载PDF
北京大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疗指南(草案) 被引量:26
3
作者 杨欣 王建六 +5 位作者 孙秀丽 苗娅莉 蒋励 陆叶 韩劲松 朱馥丽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2年第2期158-160,共3页
一、定义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喷嚏或咳嗽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溢出。尿动力学SUI是指在充盈性膀胱测压时,在腹压增加而无逼尿肌收缩的情况下不随意漏尿。二、相关因素1.明确的相关... 一、定义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喷嚏或咳嗽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溢出。尿动力学SUI是指在充盈性膀胱测压时,在腹压增加而无逼尿肌收缩的情况下不随意漏尿。二、相关因素1.明确的相关因素:年龄、生育、盆腔器官脱垂、肥胖、种族和遗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诊疗指南 北京大学 女性 盆腔器官脱垂 相关因素 逼尿肌收缩 尿道外口
下载PDF
北京市部分二级及以上医院妇产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4
作者 张佳佳 胡鹏昀 梁华茂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4年第2期211-215,共5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2018年、2023年北京市部分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的妇产科医师2次继续医学教育的参与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今后完善妇产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规范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164名北京市妇产科医师进行问...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2018年、2023年北京市部分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的妇产科医师2次继续医学教育的参与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今后完善妇产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规范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164名北京市妇产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研究,了解继续医学教育完成情况、不完成的原因、希望完成途径及希望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方式等方面。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因疫情影响,2023年调查中有79名(48.17%)、76名(46.34%)医师通过线上或线上为主方式完成继续医学教育,且对继续医学教育满意度较2018年显著提高(P<0.05);49名(29.88%)、69名(42.07%)医师认为线上教育优于或等同于传统医学继续医学教育。时间地点灵活、节约经费是线上教育模式的主要优点;无论任何时候"希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均是妇产科医师参与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目的(124名vs.127名,75.61%vs.77.44%);"专业操作技术"和"专业领域新进展"是其最感兴趣的内容。结论妇产科医师需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的意识,相关部门应建立规范化体系、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采取灵活的教育形式和方式,特别是借助互联网便利优势,网络线上教学方式能够达到相同的教学效果,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医师 继续医学教育 现状 访谈研究
原文传递
《2022年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未足月胎膜早破的诊断与管理”指南》解读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騱遥 漆洪波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8-112,共5页
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labour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的定义为临产前胎膜自发破裂,且发生于妊娠37周前。PPROM的发生率约为3%,在所有早产的病因中约占三分之一。在加拿大,早产的发生率为8%,在过去10年中增长了近25%。尽管PP... 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labour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的定义为临产前胎膜自发破裂,且发生于妊娠37周前。PPROM的发生率约为3%,在所有早产的病因中约占三分之一。在加拿大,早产的发生率为8%,在过去10年中增长了近25%。尽管PPROM后早产的发生率较高,但PPROM的最佳管理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这受限于证据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医师 未足月胎膜早破 周前 自发破裂 RUPTURE membranes 三分之一 早产
下载PDF
北京市区域严重产后出血分级诊疗及转诊管理的现况调查
6
作者 杨怡珂 陈欢 +1 位作者 赵扬玉 王妍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讨转诊中心与非转诊中心严重产后出血(SPPH)的救治现况,为区域内SPPH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改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北京市两区SPPH(产后出血量≥1500 ml或输血制品≥1000 ml)病例的临床资料,共纳入SPPH 201例... 目的:探讨转诊中心与非转诊中心严重产后出血(SPPH)的救治现况,为区域内SPPH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改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北京市两区SPPH(产后出血量≥1500 ml或输血制品≥1000 ml)病例的临床资料,共纳入SPPH 201例,根据其是否为市级转诊中心分为转诊中心组(125例)和非转诊中心组(76例)。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征。进一步分层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量产后出血,即产后出血量≥4000 ml,和(或)输注悬浮红细胞(RBC)>10 U和(或)输注血浆>1000 ml的危险因素。结果:对两组SPPH病例分析,转诊中心组较非转诊中心组患者的年龄大,分娩孕周小,伴有孕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诊中心组SPPH的首要原因为胎盘因素,而非转诊中心组的首要因素为子宫收缩乏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转诊中心组在剖宫产术中出血量高,采用B-Lynch缝合/血管缝扎的比例低,宫腔填塞比例高(P<0.05);非转诊中心组血浆输注量、重返手术室、剖腹探查、各种产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转诊中心组(P<0.05);非转诊中心组大量产后出血病例数显著多于转诊中心组(P<0.05)。在大量产后出血病例中,转诊中心组具有孕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者多于非转诊中心组(71.4%vs.33.3%,P<0.05),转诊中心组胎盘因素是主要出血原因(57.1%),非转诊中心组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是主要出血原因(42.9%,2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非转诊中心分娩(aOR 3.47,95%CI 1.40~9.18)、多次宫腔操作史(aOR 12.63,95%CI 1.24~131.30)是大量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区域内高危孕产妇转诊管理效果较好,加强非转诊助产机构的高危因素识别、手术缝合技术和SPPH综合管理培训,预防SPPH、大量产后出血和输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产后出血 危重孕产妇管理 转诊 剖宫产 大量输血
下载PDF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妇产科临床见习现状调查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春妤 王妍 梁华茂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9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4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妇产科学临床见习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自编问卷调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4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5名学生的妇产科学临床见习现状并对相关数...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4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妇产科学临床见习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自编问卷调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4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5名学生的妇产科学临床见习现状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57.1%(20/35)的学生认为在妇产科学见习过程中存在困难,知识点繁杂琐碎、见习时间不足、理论专业性强和患者拒绝配合是最主要的见习难点。85.7%(30/35)的学生对妇产科学见习进行了预习,94.3%(33/35)的学生会进行复习,教材或推荐读物是学生最喜欢的预习和复习形式。结论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妇产科学见习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大部分学生对利用课下时间获取知识有较高的接受度。未来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见习方式,引入线上教学模型并且适当采用模拟教学;合理利用课下时间,建立序贯课程体系,以提高妇产科学临床见习的整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妇产科 临床见习
原文传递
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行导师制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杨蕊 甄秀梅 +7 位作者 张春妤 巴妮娜 王妍 梁华茂 李蓉 马彩虹 刘平 乔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实施导师制是否可以增强临床教学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9月~2018年9月我科接受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84人,其中有导师组54人,无导师组30人。回顾性分析评估2014年后应用导师制的教学效果。结果有导师组... 目的探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实施导师制是否可以增强临床教学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9月~2018年9月我科接受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84人,其中有导师组54人,无导师组30人。回顾性分析评估2014年后应用导师制的教学效果。结果有导师组轮转出科考核总成绩(93.5±3.0)分,显著高于无导师组(89.8±4.8)分(t=-5.922,P=0.000)。与无导师组比较,有导师组病史采集成绩[(4.4±0.6)分vs.(4.2±0.4)分,t=-2.561,P=0.011]、体格检查+病历书写成绩[(9.1±0.7)分vs.(8.4±0.9)分,t=-5.610,P=0.000]、临床思维考核成绩[(13.2±1.1)分vs.(12.0±2.2)分,t=-4.574,P=0.000]和临床技能操作成绩[(18.3±1.2)分vs.(16.4±2.1)分,t=-7.113,P=0.000]均有显著提高。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阶段通过率2015、2016年(无导师住院医师)分别为62.5%(5/8)和66.7%(8/12);2017、2018年(有导师住院医师)通过率均为100.0%(9/9)。导师制前非在读研究生住院医师发表科研文章数量为0,导师制后每年为1~2篇。结论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行导师制教学模式明显改善临床教学效果,提高出科考试成绩、一阶段临床能力考核通过率,同时增强临床科研能力和科研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导师制
下载PDF
妇产科住院医师抑郁焦虑症状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一婷 何旋 +3 位作者 魏瑗 梁华茂 黄悦勤 郭红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00-905,共6页
目的:了解影响妇产科住院医师一般心理健康状态、焦虑症状的关联因素。方法:通过在线问卷调查的形式,纳入2017-2018年在北京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妇产科住院医师126例,使用一般健康状态评分(GHQ-12)、自评焦虑量表(SAS)对不同学历、有无... 目的:了解影响妇产科住院医师一般心理健康状态、焦虑症状的关联因素。方法:通过在线问卷调查的形式,纳入2017-2018年在北京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妇产科住院医师126例,使用一般健康状态评分(GHQ-12)、自评焦虑量表(SAS)对不同学历、有无时间学习、是否通过规范化培训、所在部门等与住院医师心理健康状态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按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数据,有时间学习组一般心理健康状态不良(GHQ-12≥3分)的比例低于无时间学习组(27.9%vs.53.8%,P<0.01),有时间学习是一般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独立关联因素(OR=0.37,P<0.05)。通过规范化培训组的焦虑症状(SAS标准分≥50分)比例低于未通过规范化培训组(31.5%vs.49.4%,P<0.05)。本科学历的住院医师焦虑症状比例更高于硕士、博士学历者(56.5%vs.27.5%,31.1%,P<0.01),本科学历是焦虑症状的独立关联因素(OR=3.82,P<0.01)。结论:学历较高、平时有时间学习、通过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心理健康状态相对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 住院医师 一般心理健康状态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妇产科门诊异常宫颈涂片的管理及3233例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艳利 耿力 +6 位作者 游珂 乔杰 司盛丹 范晓红 沈晓野 姚燕君 白丽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7年第6期426-429,共4页
目的建立并完善妇产科门诊异常宫颈细胞涂片管理制度。方法对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门诊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的患者中,结果为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及以上患者3233例,依据美国阴道镜与宫颈病理... 目的建立并完善妇产科门诊异常宫颈细胞涂片管理制度。方法对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门诊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的患者中,结果为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及以上患者3233例,依据美国阴道镜与宫颈病理协会推荐的异常宫颈涂片处理指南进行处理,并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33例异常宫颈涂片患者中行阴道镜检查1275例,其中67.6%的高危型HPVDNA阳性的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68.9%的不能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72.9%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80.2%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行阴道镜检查,通过加强对异常宫颈涂片的管理,2006年比2005年有更高比例的宫颈涂片患者在本院行阴道镜检查,共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CIN2+)243例。结论加强异常宫颈细胞学涂片的管理在宫颈防癌筛查工作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防癌筛查 宫颈上皮内瘤变 细胞学
下载PDF
妇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鹭燕 高明月 +1 位作者 朱秀 郑修霞 《护理管理杂志》 2007年第5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对126名妇产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①妇产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总体得分为(2.63±0.57)分;②5个分量表得分中"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问题"和"...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对126名妇产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①妇产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总体得分为(2.63±0.57)分;②5个分量表得分中"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问题"和"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得分居前两位;③产科及门诊护士在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环境及资源、病人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4个方面的压力源得分均高于妇科护士。结论制订有效措施可降低妇产科护士压力源水平,减轻应激程度,对确保护士身心健康和良好的护理质量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 工作压力源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妇产科病房智能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晓华 贾博奇 +7 位作者 许锋 栾笑笑 李亦林 计虹 张晨 卢㛃 王爱莉 乔杰 《中国医疗设备》 2022年第2期117-120,139,共5页
目的为进一步改善患者住院体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升病房内医护患三者沟通时效,实现医护患之间信息高度交互与共享。方法以妇产科为试点,应用信息技术及相关智能硬件设备,对传统病房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 目的为进一步改善患者住院体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升病房内医护患三者沟通时效,实现医护患之间信息高度交互与共享。方法以妇产科为试点,应用信息技术及相关智能硬件设备,对传统病房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患者病情早期预警评估功能,将医疗信息通过床旁、护士站及医生智能终端进行互联互通,并实现医护一键紧急呼叫。结果通过智能交互信息系统,实现了将医疗数据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从而实现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 Formation System,HIS)向病房的扩展和延伸,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使用本系统后,护士查抄及核对医嘱所用时间、床位信息数据更新所需时间以及呼叫启动时间均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升了医院病房的综合服务水平,提高患者住院体验,兼具创新性和可操作性,推动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医院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互 早期预警系统 早期评估 一键呼叫
下载PDF
多站考核在妇产科护士考核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卢宋 东红 +5 位作者 胡家颖 张妍红 倪胜莲 张虹燕 刘鹭燕 葛霖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11期38-40,共3页
目的:评价真实案例引导的多站考核在妇产科护士考核中的效果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对51名妇产科护士分别进行多站考核,并在考核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评价其效果;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护士工作年限与临床患者管理考站和综合... 目的:评价真实案例引导的多站考核在妇产科护士考核中的效果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对51名妇产科护士分别进行多站考核,并在考核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评价其效果;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护士工作年限与临床患者管理考站和综合技能考分的相关性。结果 :个人素质考站、临床患者管理考站、突发事件应对考站、纠纷应对考站的得分分别为(88.6±8.7)分、(81.8±10.9)分、(79.5±9.1)分和(79.5+12.3)分。47.1%的护士认为多站案例考核较传统考核的压力增加,但96.1%的护士仍然希望选择此种考核模式。相关分析显示工作年限和临床患者管理考站得分呈正相关,ROC曲线显示工作年限4.5年是影响护士临床患者管理得分的分界点;个人素质考站得分与临床患者管理考站和护士综合技能得分呈正相关。结论:多站案例考核不仅利于临床妇产科护士的培养,同时可帮助管理者发现培训中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站考核 临床案例 临床护士考核
原文传递
影响超早产儿不良结局的产科因素分析
14
作者 甄世萍 赵扬玉 +1 位作者 郭晓玥 石慧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72-676,共5页
目的:探讨超早产儿不良结局的产科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住院分娩,分娩孕周24^(+0)~27^(+6)周,复苏后转入本院新生儿科积极救治的超早产儿共196例,按照是否存活和有无严重并发... 目的:探讨超早产儿不良结局的产科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住院分娩,分娩孕周24^(+0)~27^(+6)周,复苏后转入本院新生儿科积极救治的超早产儿共196例,按照是否存活和有无严重并发症分为不良结局组(n=154)和非不良结局组(n=42),比较两组孕妇临床资料的组间差异,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分娩孕周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选取临界值,转换为二分类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超早产儿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显示孕妇肥胖、产前出血、双胎妊娠、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分钟Apgar评分≤7分及新生儿血pH值<7.2与超早产儿的不良结局有关(P<0.05)。②ROC曲线分析,取约登指数最大时分娩孕周26.93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865 g作为临界值将其转为二分类变量。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早产儿发生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双胎妊娠、新生儿出生体质量<865 g、1分钟Apgar评分≤7分。结论:妊娠24~27周因母儿因素需终止妊娠时,应尽可能延长孕周。双胎妊娠、新生儿出生体质量<865 g及低Apgar评分的超早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应充分告知病情,给予积极复苏,做好产房过渡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产儿 不良结局 产科因素
下载PDF
不同类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病例特点与诊治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超 侯征 +2 位作者 李华军 李蓉 乔杰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75-1479,1486,共6页
背景现行剖宫产瘢痕妊娠(CSP)分型依据仅参照超声影像特点,目前尚缺乏该分型标准下不同类型CSP病例临床特点的分析总结。目的探讨不同类型CSP的病例特点及诊治差异。方法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2014年7月—2022年6月收治的CSP患者共... 背景现行剖宫产瘢痕妊娠(CSP)分型依据仅参照超声影像特点,目前尚缺乏该分型标准下不同类型CSP病例临床特点的分析总结。目的探讨不同类型CSP的病例特点及诊治差异。方法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2014年7月—2022年6月收治的CSP患者共8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分型标准分为Ⅰ型、Ⅱ型、Ⅲ型组,并对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CSP患者中Ⅰ型组占36.5%(315/862),Ⅱ型组占53.1%(458/862),Ⅲ型组占10.3%(89/862)。3组患者的年龄、孕产史、既往宫腔手术史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SP患者中腹痛发生率为24.2%(209/862),阴道出血发生率为65.0%(560/862)。3组CSP患者腹痛及阴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61、0.062)。Ⅲ型组患者诊断时停经时间为55(46,64)d,妊娠物中位径线长29.6(19.1,43.3)mm,术前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为60673(17164,122203)mU/mL,需辅助药物杀胚治疗、腹腔镜监视下手术、子宫动脉阻断率分别为27.0%(24/89)、33.7%(30/89)、32.6%(29/89),手术时长101(67,125)min,住院时间4(3,7)d,治疗花费11933.7(8760.7,15250.6)元,术后24 h累计出血量、出血≥200 mL发生率及输血率分别为83(33,178)mL、24.7%(22/89)、7.9%(7/89),均高于其他两组(P<0.001)。所有患者持续性CSP发生率为3.1%(27/862),3组持续性CS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53,P=0.187)。结论不同类型CSP患者的年龄、孕产史、既往宫腔手术史及腹痛、阴道出血等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异。Ⅰ型和Ⅱ型患者治疗侵入性较小,Ⅲ型患者的医疗资源消耗较多,对多学科团队及个体化管理有较高要求。不同类型患者经规范管理,其治疗预后均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瘢痕妊娠 体征和症状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自体腘绳肌腱植入手术治疗重度阴道前壁脱垂的中期疗效
16
作者 姚颖 王一婷 +4 位作者 杨俊芳 管祎琪 梅宇 韩劲松 张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1-277,共7页
目的探讨自体腘绳肌腱植入治疗重度阴道前壁脱垂的安全性和中期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臂临床试验,2021年5月开始纳入有症状、要求手术治疗的以阴道前壁重度脱垂为主的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经患者充分知情,自愿... 目的探讨自体腘绳肌腱植入治疗重度阴道前壁脱垂的安全性和中期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臂临床试验,2021年5月开始纳入有症状、要求手术治疗的以阴道前壁重度脱垂为主的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经患者充分知情,自愿选择自体腘绳肌腱添加修补,同时行双侧高位骶韧带悬吊。术后随访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评分(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术后满意度评分、患者整体印象改善评分(Patient Global Impression of Improvement,PGI-I)。观察术后取腱侧下肢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处理、再手术情况。结果取腱手术时间(19.7±8.3)min,盆底手术时间(122.1±37.8)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70 ml(50~400 ml),无术中副损伤和术后病率。12例随访(26.4±2.5)月。Aa、Ba、C术前分别为3(-1~3)、5(2~10)、4(-1~10),术后24个月分别为-3(-3~3)、-3(-3~3)、-6(-6~3),差异有显著性(P<0.05)。12例术前、术后24个月PFDI-20评分分别为88.0(16.7~204.2)、8.3(0~32.3)分,差异有显著性(Z=-2.803,P=0.005);PGI-I问卷11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有改善。术后6、24个月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8±0.4)分和(4.6±0.7)分。1例术后12个月自感阴道脱出物,阴道前壁及顶端脱垂Ⅲ度,复发率8.3%(1/12)。2例分别术后9 d、2周肺栓塞,Clavien-Dindo外科手术并发症分级分别为Ⅱ、Ⅲ级,分别门诊和住院治疗后痊愈。1例阴道顶端局部筋膜暴露,药物治疗好转。所有患者取腱部位切口愈合良好,肌力、下肢活动均正常。无因复发和筋膜条并发症再次手术。结论自体腘绳肌腱植入治疗重度阴道前壁脱垂手术安全,中期疗效满意。术前需向患者宣教下肢锻炼预防静脉血栓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筋膜 腘绳肌腱 重度阴道前壁脱垂
下载PDF
产后出血输血和液体复苏
17
作者 于洋 张龑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73,共4页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呈逐年上升趋势,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在实施各种止血手段的同时进行紧急的液体复苏已成共识。近年各国妇产科学会和麻醉学会均更新了相关指南[1~3],强调应尽早容量复苏和成分输血,避免因...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呈逐年上升趋势,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在实施各种止血手段的同时进行紧急的液体复苏已成共识。近年各国妇产科学会和麻醉学会均更新了相关指南[1~3],强调应尽早容量复苏和成分输血,避免因错过抢救时机而发生孕产妇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因此,发生严重产后出血(SPPH)时如何提高液体复苏的及时性、安全性、有效性,降低PPH导致的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是临床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幼健康 液体复苏 诊治策略 孕产妇死亡 临床救治 产后出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预测预警
下载PDF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减胎术后胎儿生长规律及围产结局分析
18
作者 原鹏波 周文君 +4 位作者 吴天晨 尹韶华 杨静 魏瑗 赵扬玉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年第2期115-121,共7页
目的评价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妊娠减胎术后的胎儿生长规律和围产结局。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选择性减胎术的MCDA双胎妊娠孕妇85例作为MCDA双胎减胎组,利用一般资料匹配同期171例单胎及165例MCDA未... 目的评价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妊娠减胎术后的胎儿生长规律和围产结局。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选择性减胎术的MCDA双胎妊娠孕妇85例作为MCDA双胎减胎组,利用一般资料匹配同期171例单胎及165例MCDA未干预双胎孕妇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三组间胎儿宫内发育及围产结局。结果单胎对照组的EFW、AC、FL、BPD及HC均大于MCDA双胎减胎组和双胎对照组,MCDA双胎减胎组的AC大于双胎对照组,其余指标与双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MCDA双胎减胎组的剖宫产比例(52.9%)显著低于双胎对照组(86.1%),与单胎对照组(39.2%)相比无统计学差异。MCDA双胎减胎组的分娩孕周为(37.1±2.7)周,早于单胎对照组(38.8±2.2)周而晚于双胎对照组(34.0±2.8)周,在32周和34周之前的早产比例(5.9%和11.8%)均低于双胎对照组(21.8%和46.7%),但与单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在37周前的早产比例(30.6%)低于双胎对照组(78.8%)而高于单胎对照组(7.6%)。结论减胎术后保留胎儿的生长趋势同未减胎的MCDA双胎无明显差异,其围产结局主要与是否发生胎膜早破、早产有关。与未减胎的MCDA双胎孕妇相比,减胎术后存活新生儿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和转NICU比例有一定程度降低,但与普通单胎相比仍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 选择性减胎术 胎儿生长规律 围产期结局
下载PDF
单胎脐带过度扭转产时胎心监护特征及围产结局
19
作者 刘春雨 郭薇 张龑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 探讨脐带过度扭转的产妇在产时胎心监护图形特点、分娩方式及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某三甲医院产科住院分娩时发现脐带过度扭转的单胎孕妇122例(扭转组),... 目的 探讨脐带过度扭转的产妇在产时胎心监护图形特点、分娩方式及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某三甲医院产科住院分娩时发现脐带过度扭转的单胎孕妇122例(扭转组),同期住院的无脐带过度扭转136例产妇(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分娩方式、围产儿结局,及不同程度脐带过度扭转的胎心监护特征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扭转组与对照组间产妇的平均孕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娩方式(剖宫产或阴道顺产)、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脐带长度、胎儿窘迫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扭转组的Ⅱ类、Ⅲ类胎心监护图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脐带重度扭转与轻度扭转相比,更易发生胎儿窘迫、出现Ⅱ类、Ⅲ类监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带过度扭转存在一定的孕期高危因素,增加了剖宫产和阴道助产的机会,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增加,其大部分监护图形正常,但Ⅱ类,Ⅲ类图形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心监护 脐带过度扭转 脐带扭转指数 围产结局
下载PDF
妇产科规范化培训医师工作压力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20
作者 刘春雨 张龑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调查妇产科规范化培训医师工作压力现状,分析影响其工作压力的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规范化培训基地的住院医师232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专业、学历、工作经... 目的调查妇产科规范化培训医师工作压力现状,分析影响其工作压力的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规范化培训基地的住院医师232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专业、学历、工作经历、规培时间、收入满意度和对规培必要性的认同度。通过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压力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其中工作压力源量表得分越低,反映其压力越大。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妇产科规培医师工作压力总分在所有科室中偏低(67.02±12.65)分(P<0.001),其中"工作量及时间分配"(7.11±2.42)分、"工作环境及资源"(7.21±2.34)分、"管理及人际关系"(15.66±3.69)分为主要压力源,与其他各科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收入满意度之间工作压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合多重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收入满意度不同的妇产科规培医师在"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和"工作环境及资源"3方面压力源总分随满意度下降,得分越低压力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6、0.008、0.012)。而涉及"病人诊疗"和"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收入满意度不同的规培医师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67和0.057)。结论妇产科规培医师压力普遍偏大,来自临床与医疗相关的事务是其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而收入满意度是其工作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压力源 规范化培训医师 妇产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