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助产机构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现状和防治能力 被引量:2
1
作者 石慧峰 尹韶华 +5 位作者 吴天晨 陈练 王晓霞 魏瑗 乔杰 赵扬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9-185,共7页
目的:分析我国严重产后出血(SPPH)发生现状、变化趋势和机构变异,以评估我国助产机构SPPH防治能力。方法:研究利用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NCIS)全国助产机构上报的2018~2022年历年医院水平汇总数据。研究纳入上报了2018~2022年... 目的:分析我国严重产后出血(SPPH)发生现状、变化趋势和机构变异,以评估我国助产机构SPPH防治能力。方法:研究利用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NCIS)全国助产机构上报的2018~2022年历年医院水平汇总数据。研究纳入上报了2018~2022年产科指标完整数据的助产机构3871、4034、4028、4683和5277家。计算历年全国及不同地区和类别助产机构SPPH(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1000 ml)率、SPPH并输血率、妊娠相关子宫切除率。利用2022年数据,用P 5和P 95之差描述助产机构上述指标发生率在地区和机构间的变异程度。结果:在纳入的助产机构中,SPPH率、妊娠相关子宫切除率从2018年(0.95%、35.91/10万)到2019年(0.94%、34.18/10万)下降,SPPH并输血率基本平稳(2018年和2019年都为0.62%),但在2020年SPPH率、SPPH并输血率、妊娠相关子宫切除率(0.99%、0.67%、36.34/10万)都上升;随后2021年(0.93%、0.62%、29.00/10万)和2022年(0.90%、0.59%、27.34/10万)3项指标连续两年下降,且都低于2018年水平。2022年数据显示三级(2.86%、1.92%)和二级(2.55%、1.65%)公立综合医院机构间SPPH率、SPPH并输血率变异程度(P 5和P 95之差)最大,西南地区SPPH率(1.30%)、SPPH并输血率(0.73%)、妊娠子宫切除率(39.89/10万)均呈最高水平。结论:我国助产机构SPPH防治能力持续提高,但仍需进一步促进地区和机构间的同质化发展,特别是聚焦西部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未来仍需探索SPPH防治的综合管理策略,并在我国孕产妇死亡从产科直接原因逐渐转为产科间接原因为主之际,实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系统性措施,以保障孕产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子宫切除 输血率 医疗质量 中国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心脏功能异常围产结局预测
2
作者 张晗 魏瑗 赵扬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7-553,共7页
目的:分析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心脏功能异常的特点,并基于信息量法选择以超声指标为主的相关评价指标以建立预测MCDA胎儿围产结局的模型。方法:筛选出双胎妊娠孕妇中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心脏异常者104例,根据其绒毛膜性和胎儿心脏... 目的:分析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心脏功能异常的特点,并基于信息量法选择以超声指标为主的相关评价指标以建立预测MCDA胎儿围产结局的模型。方法:筛选出双胎妊娠孕妇中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心脏异常者104例,根据其绒毛膜性和胎儿心脏异常情况分为:MCDA功能异常组(61例)、MCDA结构异常组(23例)及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CDA)结构异常组(20例),分析比较3组临床特征的差异并随访临床结局至产后3年。引入信息量法,选择MCDA功能异常组的全部超声异常指标(7类),再加入3项常见临床指标,纳入信息量模型计算,建立胎儿心脏功能异常的围产结局预测模型,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预留病例(5例)检验两种方法评估模型预测的有效性。结果:①与MCDA结构异常组比较,MCDA功能异常组双胎特有并发症的比例更高、分期更重;3组围产结局中活产与未活产所占比率、不同的活产结局间和不同的未活产结局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发现MCDA功能异常组活产儿大部分(22/24)心脏功能自行恢复正常。②信息量模型预测结果示,胎儿心脏功能异常的不良围产结局或风险(I)划分标准:当I>1.0时,胎儿死亡风险高;当-1.0<I≤1.0时,胎儿死亡风险中等;当I≤-1.0时,胎儿死亡风险低。③ROC曲线验证结果示,AUC为0.864(95%CI 0.767~0.961);预留病例检验验证结果示,与实际临床结局吻合程度较高。结论:基于信息量法的结局预测模型与胎儿心脏功能异常的血流动力学机制有一定关联性,对预测MCDA心脏功能异常胎儿死亡风险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超声心动图 心脏功能异常 信息量模型 单绒毛膜双胎妊娠 围产结局
下载PDF
双胎妊娠孕妇妊娠晚期引产102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郭晓玥 原鹏波 +1 位作者 魏瑗 赵扬玉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孕妇引产的临床特点和引产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引产的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临产分为成功组(引产临产者,72例)和失败组(引产未临产者,30例),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孕妇引产的临床特点和引产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引产的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临产分为成功组(引产临产者,72例)和失败组(引产未临产者,30例),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特征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双胎妊娠孕妇引产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失败组双胎妊娠引产孕妇的产次、子宫颈Bishop评分显著低于成功组,而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占比、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和子宫颈Bishop评分<6分的比例,产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成功组( P均<0.05)。成功组孕妇人工破膜 ±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的比例为72.2%(52/72),显著高于失败组(46.7%,14/30;P=0.030)。成功组与失败组孕妇的分娩孕周,严重产后出血、输血的发生率,产后出血量、两胎儿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新生儿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比例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所有引产孕妇均无严重会阴裂伤、均未切除子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产妇( OR=3.064,95% CI为1.112~8.443;P=0.030)和子宫颈Bishop评分<6分( OR=5.208,95% CI为2.008~13.508;P=0.001)是影响双胎妊娠孕妇引产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双胎妊娠孕妇择期引产是安全可行的;严格把握终止妊娠时机和指征,根据子宫颈条件选择合适的引产方法,积极促使子宫颈成熟,有利于提高引产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双胎 妊娠末期 引产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子痫前期与一碳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宫晓丽 李晓娜 +2 位作者 杜雨峰 赵扬玉 魏瑗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42-848,共7页
目的:探索一碳代谢中甲硫氨酸循环相关代谢物胆碱、甜菜碱、二甲基甘氨酸、甲硫氨酸和氧化三甲胺与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CDA)双胎妊娠子痫前期(P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建档,规律产检的双胎妊娠孕妇... 目的:探索一碳代谢中甲硫氨酸循环相关代谢物胆碱、甜菜碱、二甲基甘氨酸、甲硫氨酸和氧化三甲胺与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CDA)双胎妊娠子痫前期(P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建档,规律产检的双胎妊娠孕妇1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E,分为非PE组(138例)和PE组(37例)。采集孕妇孕中期空腹时外周血,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HPLC-QqQ MS)进行代谢物定量分析。比较PE组与非PE组的基本特征和血浆代谢物浓度的差异。采用Poisson回归分析血浆代谢物相关的PE相对危险度(RR)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PE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①与非PE组比较,PE组高龄孕妇比率较高,甜菜碱浓度较低,胆碱浓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oisson回归分析示,在校正全部混杂因素的模型中,孕妇胆碱水平与PE风险均呈正相关(RR>1,P<0.05),随胆碱水平的增加,PE发生风险呈上升趋势(P trend<0.05);甜菜碱水平与PE风险呈负相关(RR<1,P<0.05),随甜菜碱水平增加,PE发生风险呈下降趋势(P trend<0.05)。血浆二甲基甘氨酸、甲硫氨酸和氧化三甲胺水平与PE发生风险无相关性。③Poisson回归分析示,血浆甜菜碱/胆碱比值最高时,PE发生的相对风险最低(RR 0.32,95%CI 0.14~0.75)。二甲基甘氨酸/甜菜碱比值在第三分位时,孕妇发生PE的风险升高(RR 2.53,95%CI 1.01~6.32)。④PE预测方面,联合一般危险因素和甲硫氨酸代谢物的AUC为0.80。结论:孕中期母体胆碱和甜菜碱水平与DCDA双胎妊娠PE的发生有关,为早期预测及干预PE提供了新思路,但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并探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子痫前期 一碳代谢 队列研究
下载PDF
产前胎儿监测和评估方法临床应用再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练 魏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7-801,共5页
产前胎儿监测评估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死胎率,及时干预高风险胎儿以减少不良产科结局的发生。目前的方法包括胎动计数、电子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尽管这些方法被广泛应用,但其有效性缺乏高级别证据。因此,需要重新思考这些监测方法的临床意... 产前胎儿监测评估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死胎率,及时干预高风险胎儿以减少不良产科结局的发生。目前的方法包括胎动计数、电子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尽管这些方法被广泛应用,但其有效性缺乏高级别证据。因此,需要重新思考这些监测方法的临床意义和有效性,以指导其合理使用。文章阐述了产前胎儿监测各种方法及其有效性的相关证据,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胎儿监测 胎动计数 胎心监护 多普勒血流测定
原文传递
残角子宫妊娠12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明媚 葛逸盟 +2 位作者 杨硕 杨蕊 李蓉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5,共7页
目的:探讨残角子宫妊娠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选择及手术治疗后生育力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12例残角子宫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所有残角子宫妊娠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诊... 目的:探讨残角子宫妊娠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选择及手术治疗后生育力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12例残角子宫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所有残角子宫妊娠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诊治经过及手术后妊娠情况。结果:12例残角子宫妊娠患者的年龄中位数为29岁(范围:24~37岁);8例残角子宫妊娠发生于Ⅰ型残角子宫,4例残角子宫发生于Ⅱ型残角子宫;其中5例术前超声检查误诊。所有患者均行残角子宫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9例患者有妊娠需求,5例成功受孕。5例再次妊娠者中,3例自然妊娠,2例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成功妊娠;4例剖宫产术活产分娩,1例孕早期自然流产;均未发生子宫破裂或异位妊娠。结论:残角子宫妊娠患者可通过超声检查进行早期诊断,但超声检查存在一定的误诊率,临床医师需根据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并决策,一旦确诊积极手术治疗,必要时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探查。对手术后不孕的患者可积极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并警惕子宫破裂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选择剖宫产术终止妊娠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异位 早期诊断 妇科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宫腔镜检查 残角子宫
原文传递
双胎妊娠孕妇血浆甲基供体及相关代谢物水平与胎儿生长的关系研究
7
作者 宫晓丽 杜雨峰 +4 位作者 赵扬玉 吴天晨 石慧峰 王晓莉 魏瑗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74-782,共9页
目的研究双胎妊娠孕妇血浆甲基供体及相关代谢物(胆碱、甜菜碱、蛋氨酸、二甲基甘氨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胎儿生长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队列研究,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双胎妊娠孕妇92例... 目的研究双胎妊娠孕妇血浆甲基供体及相关代谢物(胆碱、甜菜碱、蛋氨酸、二甲基甘氨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胎儿生长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队列研究,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双胎妊娠孕妇92例及其胎儿的临床资料,采集双胎妊娠孕妇的空腹血(采血孕周中位数为18.9周),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质谱仪对血浆中的甲基供体及相关代谢物水平进行定量分析。使用广义估计模型分析孕妇血浆甲基供体及相关代谢物水平与双胎新生儿结局之间的关系,使用广义可加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孕妇血浆甲基供体及相关代谢物水平与胎儿生长超声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92例双胎妊娠孕妇中,66例(72%)为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绒双羊)双胎妊娠,26例(28%)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单绒双羊)双胎妊娠。5种血浆甲基供体及相关代谢物水平在各基本特征分层的双胎妊娠孕妇中的比较显示,≥35岁孕妇的血浆胆碱和甜菜碱水平均较高,与<35岁的孕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双胎妊娠孕妇血浆甲基供体及相关代谢物水平与新生儿生长指标的相关性:校正混杂因素后,双胎妊娠孕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显著负相关(β=-47.9,95%CI为-94.3~-1.6;P=0.043);蛋氨酸水平升高与小于胎龄儿(SGA;OR=0.5,95%CI为0.3~0.9;P=0.021)以及低出生体重儿(OR=0.6,95%CI为0.4~0.9;P=0.020)的风险降低显著相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SGA(OR=1.5,95%CI为1.0~2.2;P=0.029)和双胎儿生长不一致(OR=1.9,95%CI为1.0~3.7;P=0.049)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3)双胎妊娠孕妇血浆甲基供体及相关代谢物水平与双胎儿宫内生长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双胎妊娠孕妇血浆胆碱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妊娠中期胎儿的头围、腹围、股骨长和估测胎儿体重分别增加1.9 mm、2.6 mm、0.5 mm和20.1 g;妊娠晚期胎儿双顶径、腹围和估测胎儿体重分别增加0.7 mm,3.0 mm和38.4 g,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孕妇血浆甲基供体及相关代谢物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的关系:孕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负相关关系主要存在于双绒双羊双胎妊娠孕妇(β=-65.9,95%CI为-110.6~-21.1;P=0.004);单绒双羊双胎妊娠孕妇血浆中胆碱、甜菜碱和二甲基甘氨酸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均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双胎妊娠孕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双胎儿低出生体重有关,蛋氨酸与SGA的风险降低有关,胆碱与妊娠中、晚期的胎儿生长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双胎 胎儿发育 DNA甲基化 胆碱 高半胱氨酸 甲硫氨酸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电子胎心监护在胎儿生长受限监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欣悦 刘欣童 王妍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286,共3页
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是围产儿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且可能对其远期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对FGR胎儿的监测,及时发现胎儿异常并采取处理措施十分重要。电子胎心监护是判断是否存在胎儿缺氧的有效手段。... 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是围产儿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且可能对其远期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对FGR胎儿的监测,及时发现胎儿异常并采取处理措施十分重要。电子胎心监护是判断是否存在胎儿缺氧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为胎心监护的判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本文从传统方法和人工智能两个方面综述电子胎心监护在FGR监测的应用,讨论其现状、问题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生长受限 电子胎心监护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二次剖宫产史再妊娠孕期管理和分娩方式选择 被引量:5
9
作者 史晓明 赵扬玉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4-588,共5页
中国“三孩”政策实施后,二次剖宫产史女性再妊娠人数逐渐增加,其妊娠风险明显升高。孕前充分咨询,加强妊娠期及分娩期规范化管理,是保障母儿安全,改善母婴结局的关键。
关键词 二次剖宫产史 妊娠期管理 分娩方式
原文传递
双胎妊娠延迟分娩6例临床报道
10
作者 刘源瀛 魏瑗 王永清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3年第8期101-105,109,共6页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延迟分娩(delayed interval delivery of the twin,DIDT)的临床处理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6例多胎妊娠延迟分娩病例,分析相关临床处理及母婴结局。结果6例患者中有1例...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延迟分娩(delayed interval delivery of the twin,DIDT)的临床处理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6例多胎妊娠延迟分娩病例,分析相关临床处理及母婴结局。结果6例患者中有1例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5例为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2例患者在一胎儿娩出前已行宫颈环扎,一胎儿娩出后均未行宫颈环扎术。延迟分娩胎儿6例,存活5例。母体均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出血及宫颈撕裂等并发症。结论DIDT能延长孕周,在延迟分娩过程中需动态监测母儿情况及感染指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个体化选择抑制宫缩、促胎肺成熟及宫颈环扎等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时间因素 延迟分娩 母婴结局
原文传递
孕早期双胎妊娠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静 王海宁 +2 位作者 曾琳 赵扬玉 王妍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2022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孕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双胎孕妇1 203例,按早孕期TSH水平根据双胎TSH的参考范围分为TSH正常组(0.01≤TSH≤3.35 mIU/L)、TSH>3.35组(3.35<TSH≤4.0 mIU/L)及TSH>4组(TSH>4.0 mI...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孕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双胎孕妇1 203例,按早孕期TSH水平根据双胎TSH的参考范围分为TSH正常组(0.01≤TSH≤3.35 mIU/L)、TSH>3.35组(3.35<TSH≤4.0 mIU/L)及TSH>4组(TSH>4.0 mIU/L),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提示,在调整年龄、孕前BMI、ART受孕、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及孕期使用左旋甲状腺素类药物治疗等因素后,孕早期TSH>4 mIU/L是双胎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8,95%CI 1.27~9.55)。结论 双胎妊娠孕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可能存在关系,TSH> 4 mIU/L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早孕期 甲状腺功能减退 促甲状腺激素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