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延庆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年生存率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建斌 陈少敏 +3 位作者 王立新 李富军 刘东庭 杨丽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689-693,共5页
目的调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 arction,STEMI)患者5年生存率。方法对2002年8月至2010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就诊的691例STEMI患者进行5年随访,终点事件是... 目的调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 arction,STEMI)患者5年生存率。方法对2002年8月至2010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就诊的691例STEMI患者进行5年随访,终点事件是全因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5年生存曲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5年内死亡的预测因素。结果691例患者中442例(64.0%)未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249例(36.0%)接受直接PCI。未接受直接PCI和接受直接PCI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3.8%和93.6%。未接受直接PCI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为女性、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期间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前壁心肌梗死和未接受择期PCI,而接受直接PCI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是年龄和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结论接受直接PCI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未接受直接PCI的患者。两组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预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基层医院情景模拟法结合病案在心内科教学中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祝巾玉 何晓雷 杨丽 《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3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情景模拟法教学结合病案教学方法在基层医院心内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分为授课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法两组,每组25人,医生10人,护士15人。比较两组理论考核、团队急救成绩和学生对教师满意度。结果两组在理论考核... 目的探讨应用情景模拟法教学结合病案教学方法在基层医院心内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分为授课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法两组,每组25人,医生10人,护士15人。比较两组理论考核、团队急救成绩和学生对教师满意度。结果两组在理论考核、对教师满意度调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团队急救中团队协作、医护合作、医患沟通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情景模拟法教学结合病案在心内科教学中应用取得良好教学及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情景模拟 病案 心内科 教学
下载PDF
北京市延庆地区医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刘泽 王立新 +2 位作者 杨丽 李富军 郭丽君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7期167-168,F0003,共3页
目的:调查北京市延庆地区医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认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3月5日—2022年3月18日延庆地区11家卫生机构185名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问卷测试,分析问卷测试结果,总结延庆地区医生STEMI... 目的:调查北京市延庆地区医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认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3月5日—2022年3月18日延庆地区11家卫生机构185名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问卷测试,分析问卷测试结果,总结延庆地区医生STEMI救治认知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85名医生对STEMI心电图诊断、STEMI危险分层、心电图记录时间节点、首次医疗接触至导丝通过时间节点的测试正确率较低,均<40%,其中STEMI危险分层测试正确率最低,仅为6.5%(12/185)。STEMI救治知识测试及格率为35.14%(65/185),其中学历、职称是医生STEMI救治知识测试及格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延庆地区医生STEMI救治认知水平较低,需对该地区医生,尤其是低学历、低职称医生加强STEMI救治专业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同时及时更新学习指南、规范STEMI救治流程、优化早期再灌注策略,以提高延庆地区基层医生的STEMI救治认知水平,从而提高延庆地区整体STEMI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认知现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在基层医院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何晓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2期92-95,共4页
目的分析在基层医院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于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就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7例,根据选择的抗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分为两组:替格瑞洛组(同时服用替格瑞洛和阿... 目的分析在基层医院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于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就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7例,根据选择的抗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分为两组:替格瑞洛组(同时服用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n=49)和氯吡格雷组(同时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n=48)。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风险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替格瑞洛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件发生率(2.04%)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氯吡格雷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不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有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替格瑞洛 安全性 疗效
下载PDF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0
5
作者 何晓雷 杨丽 孙稳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364-365,368,共3页
目的 对比分析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就诊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86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A组(n=43)与B组(n=43),A组患者给予替格瑞洛治疗,B组患者给予... 目的 对比分析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就诊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86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A组(n=43)与B组(n=43),A组患者给予替格瑞洛治疗,B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6.04%显著高于B组的72.09%,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ST段下降次数(36.17±4.22)次、ST段持续下降时间(120.29±13.53)s、心率(65.27±3.18)次/min、收缩压(105.44±2.17)mmHg、舒张压(63.11±3.14)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浆粘度切边率、全血粘度低切变率、全血粘度高切变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血液微循环,缓解冠心病病变引起的心肌缺血,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下载PDF
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杨丽 王芸 +4 位作者 隗祎 韩智红 梁卓 宋秀顺 任学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分析永久起搏器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双腔起搏器置入术的患者,对其长期随访。随访终点包括是否发生新发心房颤动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结果:共... 目的:分析永久起搏器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双腔起搏器置入术的患者,对其长期随访。随访终点包括是否发生新发心房颤动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结果:共入选198例患者,42例(21.2%)在随访过程中检测到新发心房颤动,平均25.12个月,范围3~47个月,新发心房颤动患者的CHADS2评分[(2.05±1.08)vs.(1.28±1.12),P<0.001]和CHA_2DS_2-VASc评分[(3.59±1.54)vs.(2.74±1.44),P=0.001]显著高于未发生新发心房颤动患者,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主要是年龄(P=0.005)、左心房增大(P=0.00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新发心房颤动组的心力衰竭住院率(RR=4.697,P=0.005)、脑卒中发生率(RR=5.114,P=0.033)高于未发生新发心房颤动组。结论:年龄和左心房扩大是永久起搏器置入患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新发心房颤动可增加患者的心力衰竭和脑卒中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影响因素 临床预后 起搏器
下载PDF
经胸床旁超声心动图在急性胸痛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何晓雷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7期116-117,共2页
目的:分析经胸床旁超声心动图在急性胸痛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9月收治急性胸痛患者19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胸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经胸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断... 目的:分析经胸床旁超声心动图在急性胸痛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9月收治急性胸痛患者19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胸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经胸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与心电图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床旁超声检查误诊为冠心病的误诊率明显低于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床旁超声心动图能够对急性胸痛进行诊断,并对急性胸痛的病因进行鉴别诊断,尤其在肺栓塞与主动脉夹层等非冠脉病变心源性诊断中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床旁超声心动图 急性胸痛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Seminar结合CBL教学法在冠心病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泽 王立新 +3 位作者 赵宇 杨丽 刘东庭 祝巾玉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787-791,共5页
目的探讨专题讨论课(Seminar)结合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法在冠心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内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乡医定向班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专题讨论课(Seminar)结合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法在冠心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内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乡医定向班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观察组采用Seminar结合CBL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操作成绩、教学满意度和教学效果。结果共纳入80名学生,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名。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90.24±5.26 vs.86.31±3.52,P<0.001)、技能操作成绩(81.06±4.53 vs.74.85±4.89,P<0.001)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87.50%vs.70.00%,P=0.026);观察组教学效果六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minar结合CBL教学法在冠心病教学中优势明显,学生教学满意度高,且有助于提高冠心病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题讨论课 案例教学法 冠心病 教学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泽 王乐丰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1145-1149,共5页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呈现上升趋势,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缩短介入治疗时间在临床工作中具有可控性,对限制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ST段抬高型心肌...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呈现上升趋势,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缩短介入治疗时间在临床工作中具有可控性,对限制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救治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救治时间
下载PDF
运动平板试验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10
作者 孟焕枝 李华 王瑞利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6期51-54,共4页
目的探究运动平板试验(TET)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9年2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3 d内行TET试验,并于TET检查后7 d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TET检... 目的探究运动平板试验(TET)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9年2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3 d内行TET试验,并于TET检查后7 d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TET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析TET检查在不同病变血管数目中的阳性检出率;对比单支与多支病变血管的相关运动参数;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ET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并计算TET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一致性.结果88例疑似患者中,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共检出阳性67例,阴性21例;TET检出阳性65例,阴性23例.TET阳性中的三支病变检出率高于双支病变及单支病变.多支病变血管患者的峰值心率低于单支病变血管患者,运动时间、ST段下移出现时间均短于单支病变血管患者,ST段下移持续时间长于单支病变血管患者,ST段下移幅度大于单支病变血管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灵敏度为89.55%,特异度为76.19%,准确度为86.36%,阳性预测值为92.31%,阴性预测值为69.57%.kappa检验显示:TET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一致性尚可(kappa=0.637,P=0.000).结论TET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依据各运动参数水平变化判断患者的心脏情况,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更适用于不具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医院,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运动平板试验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孟鲁司特与硫酸镁联合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康 赵宇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10期1137-1142,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孟鲁司特与硫酸镁联合治疗哮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NKI、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1月,收集孟鲁司特与硫酸镁联合治疗成人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 目的系统评价孟鲁司特与硫酸镁联合治疗哮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NKI、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1月,收集孟鲁司特与硫酸镁联合治疗成人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由2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RCT,1 99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硫酸镁联合孟鲁司特可有效提高哮喘临床体征的缓解率(OR=5.50,95%CI=3.73~8.11,P<0.01);显著性降低咳嗽(SMD=-1.66,95%CI=-1.92^-1.40),P<0.01)、喘息(SMD=-1.42,95%CI=-1.68^-1.16,P<0.01)、胸闷(SMD=-1.54,95%CI=-1.73^-1.34),P<0.01)的缓解时间;明显降低哮喘的复发率(OR=0.26,95%CI=0.15~0.43,P<0.01);明显改善肺功能指标呼气峰流速(PEF)(SMD=0.85,95%CI=0.11~1.59,P<0.01)、FEV1%(SMD=7.65,95%CI=2.60~12.71,P<0.01)、FEV1/FVC%(SMD=6.31,95%CI=5.47~7.14,P<0.01);硫酸镁与孟鲁司特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相对于对照组更高(OR=4.43,95%CI=1.87~10.49,P<0.01)。临床体征缓解率的漏斗图显示不对称,提示纳入评价的文献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硫酸镁联合孟鲁司特可明显改善哮喘患者的临床体征、肺功能、复发率,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RCT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孟鲁司特 硫酸镁 META分析
下载PDF
行为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祝巾玉 杨利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825-827,共3页
目的:评价行为护理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96例的临床资料,采取平行对照分析法分为2组,各48例,A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B组术后在常规护理同时加强病人... 目的:评价行为护理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96例的临床资料,采取平行对照分析法分为2组,各48例,A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B组术后在常规护理同时加强病人的行为护理,比较2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B组术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健康行为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0.01),B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1),但2组在护理期间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行为护理的应用能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病人的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行为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3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晓雷 王建斌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3-195,共3页
1病例资料例1男,52岁。因"发作性胸痛20d余,再发加重2h"于2015-07-09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余,有头痛史1年余。体征:心音低钝,余无阳性体征。心电图: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于急诊科就诊时发生心室颤动,给予非同步电复律成... 1病例资料例1男,52岁。因"发作性胸痛20d余,再发加重2h"于2015-07-09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余,有头痛史1年余。体征:心音低钝,余无阳性体征。心电图: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于急诊科就诊时发生心室颤动,给予非同步电复律成功。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示: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急性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社区与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农村地区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探索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富军 杨利娟 +4 位作者 黄晓鸥 刘丽英 康林 赵宇 王立新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8期1360-1362,共3页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以助理全科医师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患者家庭对冠心病出院患者进行连续性管理,适合现阶段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条件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新模式。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北京市延庆区医院确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以助理全科医师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患者家庭对冠心病出院患者进行连续性管理,适合现阶段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条件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新模式。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北京市延庆区医院确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纳入"社区与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并随访12个月,回顾前1年(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北京市延庆区医院确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效果为对照组,就2组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循证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家属对患者服药种类及次数进行记录)、冠心病危险因素(每3个月测量1次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及戒烟率)的控制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社区与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患者,对冠心病知识掌握率为74%(对照组为38%)、服药依从性为88%(对照组为46%)均明显提高(均P<0.05);吸烟、控制体重等不良生活方式改善不明显(P>0.05),低密度脂蛋白、血压、血糖等指标较入院时显著改善(均P<0.05),2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与家庭一体化管理"冠心病二级预防模式保障了对出院患者的连续性管理,明显提升冠心病患者对所患疾病的认识,有效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提高循症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师 “社区与家庭”模式 冠心病二级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