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636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占少华 杨楠 +2 位作者 苑腾 周剑锁 崔丽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3-1022,共10页
目的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1636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提取所有患者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结果,并... 目的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1636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提取所有患者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结果,并根据性别、年龄和月份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总IgE检测值和sIgE阳性率。结果7919例患者总IgE检测值为92.4(34.8,241.0)kU/L。5495例患者利用ImmunoCAP系统对34种sIgE进行检测,总阳性率为54.23%,按高低排序依次为刺柏(43.78%)、猫皮屑(38.76%)、鸡蛋白(33.38%)、葎草(32.03%)和蒿(31.82%)。10867例患者利用EURO系统对20种sIgE进行检测,总阳性率为35.79%,按高低排序依次为艾蒿(15.86%)、尘螨组合(10.17%)、猫毛(8.32%)、屋尘(4.71%)和树组合(4.04%)。根据性别进行分组,两种检测系统男性患者过敏原阳性率都更高。根据年龄进行分组,鸡蛋白和牛奶的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在10~19岁之前逐渐升高,之后逐渐减低。根据月份进行分组,夏秋季艾蒿、树组合、矮豚草、苍耳、藜(鹅毛草)、葎草、梯牧草和杂草类混合是过敏性疾病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结论男性患者过敏原阳性率更高。鸡蛋白和牛奶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在10~19岁最高。夏秋季过敏性疾病高发主要是由于吸入性过敏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疾病 过敏原 总IGE 过敏原特异性IGE
下载PDF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医院检验科工作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天成 汪整辉 《中国医院统计》 2005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时间序列分析在检验科工作量预测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我院检验科1994年3月至2004年6月的工作量资料,采用ARIMA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一个简单实用的时间序列模型.结果1994年3月至2004年6月检验科的工作量沿逐年上升的趋势波动,该... 目的探讨时间序列分析在检验科工作量预测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我院检验科1994年3月至2004年6月的工作量资料,采用ARIMA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一个简单实用的时间序列模型.结果1994年3月至2004年6月检验科的工作量沿逐年上升的趋势波动,该模型对2004年3月到6月检验科工作量预测的相对误差为1.36%~5.17%,预测结果比较满意.结论在工作量的近期预测中应用ARIMA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方法对医院检验科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检验科 工作量 序列分析方法 2004年6月 时间序列分析 2004年3月 1994年 时间序列模型 方法建立 相对误差 指导意义 模型分析 近期预测 结果比较
下载PDF
Boston矩阵分析法在医院检验科科室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天成 《中国医院统计》 2006年第4期320-322,共3页
目的对我院检验科各专业实验室的运营状况进行对比研究,为加强检验科科室管理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以2001—2005年我院检验科生化、免疫、临检、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工作量、收入和试剂支出数据为统计指标,使用Boston矩阵分析法对... 目的对我院检验科各专业实验室的运营状况进行对比研究,为加强检验科科室管理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以2001—2005年我院检验科生化、免疫、临检、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工作量、收入和试剂支出数据为统计指标,使用Boston矩阵分析法对检验科生化、免疫、临检、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业务的相对占有率、增长率等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检验科各实验室中生化、免疫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运营情况较好。结论Boston矩阵分析法对医院检验科的科室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ston矩阵 检验科 管理
下载PDF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科医师会诊能力培训 被引量:4
4
作者 乔蕊 张云聪 张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31期7-9,共3页
会诊工作是临床检验诊断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的重要内容。临床检验诊断学专科医师会诊的主要目的是整合患者的临床实验室信息,优化患者诊治。国际上不同国家、地区和机构采取的会诊形式存在很大差异,但是根据各自特点,只要能够实... 会诊工作是临床检验诊断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的重要内容。临床检验诊断学专科医师会诊的主要目的是整合患者的临床实验室信息,优化患者诊治。国际上不同国家、地区和机构采取的会诊形式存在很大差异,但是根据各自特点,只要能够实现检验科医师参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即可。国内相关机构也根据我国国情特点,大力推动检验医师会诊和检验报告解释工作。最后笔者分享了本机构会诊工作的形式和培训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检验诊断学 专科医师培训 检验科医师 会诊 报告解释 多学科联合诊治
下载PDF
计算机管理网络在检验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小林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6-377,共2页
关键词 计算机管理网络 检验科 医院管理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工作量的时间分布规律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天成 汪整辉 +1 位作者 刘振英 张小伟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7年第2期240-241,共2页
目的:探讨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工作量的时间分布特点及规律,为加强检验科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工作量统计数据,利用圆形分布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工作量的月高峰日为8月... 目的:探讨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工作量的时间分布特点及规律,为加强检验科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工作量统计数据,利用圆形分布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工作量的月高峰日为8月9日,高峰期为5月上旬至10月下旬,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检验科管理者可根据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工作量的时间分布特点及规律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资源,妥善安排工作流程,做好人员、试剂和消耗品的调配,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化验检查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量 时间分布 管理
下载PDF
2005至2007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流感染的微生物学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宁永忠 叶红 张捷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1-166,共6页
目的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近年来血流感染的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全部血液培养检查中培养阳性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微生物学资料。成组设计资料构成比的差异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3年中... 目的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近年来血流感染的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全部血液培养检查中培养阳性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微生物学资料。成组设计资料构成比的差异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3年中共对3795例患者和5138个病程进行了血液普通细菌培养,标本共6488套。按有氧瓶统计,阳性率为9.9%。住院患者3年平均血流感染发生率为40.8/1万。共检出导致感染的菌株593株,其中医院内获得感染病原483株,占81.5%。全部菌株和院内感染菌株构成比:革兰阳性菌分别占38.5%和42.0%,革兰阴性菌分别占54.7%和49.9%,真菌(全部是假丝酵母菌)分别占6.8%和8.1%。全部菌株中,大肠埃希菌占25.3%,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8.8%,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7.1%和7.4%,肠球菌属占8.3%,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3.2%和2.2%,厌氧菌占0.7%。复数菌感染共10例,占全部感染的1.7%。院内感染中链球菌(χ^2=9.240,P=0.002)和大肠埃希菌(χ^2=23.609,P〈0.01)明显多见于非ICU病房,而假丝酵母菌则明显多见于ICU病房(χ^2=5.498,p=0.019)。人院至标本留取时间差为15.1(大肠埃希菌)~29.7d(鲍曼不动杆菌)。3年中主要菌株的耐药性无明显变化。结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患者血流感染发生率为40.8/1万。致病菌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血症 交叉感染 抗药性 微生物 革兰阴性菌感染
原文传递
200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内插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宁永忠 李晶 张捷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72-676,共5页
目的 了解200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内插管相关性感染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插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微生物学特征.结果 共送检各类插管219个.通过插管培养法确定29例定植、7例置入点感染、6例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目的 了解200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内插管相关性感染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插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微生物学特征.结果 共送检各类插管219个.通过插管培养法确定29例定植、7例置入点感染、6例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但无阳性报警时间差方式确诊的CRBSI.ICU的CRBSI的发生率为(0.99~3.03)/千插管日.定植菌株中,革兰阳性球菌为51.72%,非发酵菌为20.69%,肠杆菌为13.79%,假丝酵母菌为10.34%.1例CRBSI由肠膜明串珠菌导致.细菌类分离株多为耐药菌株.成人患者77%以上超过60岁,多有长期慢性基础性疾病.而9例新生儿患者全部是早产儿,其中7例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结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9年有一定数量的插管相关性感染发生,需要进一步加强插管相关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细菌感染 抗药性 微生物
原文传递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变迁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继军 胡凯 +6 位作者 汪整辉 王晶 景红梅 赵伟 刘彦 陈渝萍 克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031-1035,共5页
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我院血液科医院感染的情况,并对病原菌加以分析,研究血液病房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和变迁,探讨临床应对策略。应用回顾性调查的分析方法,对血液科病房1997-2009年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1164株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我院血液科医院感染的情况,并对病原菌加以分析,研究血液病房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和变迁,探讨临床应对策略。应用回顾性调查的分析方法,对血液科病房1997-2009年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1164株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3年间感染病原菌总体分布革兰阳性菌有逐渐上升趋势,但近4年增长不明显;革兰阴性菌呈逐渐下降趋势,近4年变化也趋于平稳;真菌呈逐年增加趋势。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感染分别为28.2%、59.8%、12.0%;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氏杆菌占12.1%,铜绿色假单胞菌占9.1%,肠杆菌属占8.4%,肺炎克雷伯氏菌占7.4%,表皮葡萄球菌占6.3%,肠球菌占6.6%。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分布有较明显的变化,但近几年趋于稳定;真菌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这与强效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有关。结论: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由于多种因素使其细菌培养阳性率低,血液肿瘤医师应研究并掌握病原菌变迁规律;在需要经验性用药时,应结合本院病原学特点合理应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医院感染 病原菌
下载PDF
呼吸科和呼吸监护病房非发酵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沈宁 姚婉贞 +3 位作者 周庆涛 陈亚红 伍蕊 刘振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研究我院呼吸科和呼吸监护病房(RICU)近5年呼吸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1—2005年我院呼吸科和RICU分离出的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对其中621株非发酵菌作体外药敏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年中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1288株... 目的研究我院呼吸科和呼吸监护病房(RICU)近5年呼吸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1—2005年我院呼吸科和RICU分离出的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对其中621株非发酵菌作体外药敏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年中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1288株,其中呼吸科907株,RICU381株。非发酵菌621株,占同期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的48.3%。其中呼吸科306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33.7%(306/907),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146株,16.1%),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19株,13.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4株,2.6%)和其他(17株,1.9%)。RICU315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82.7%(315/381),鲍曼不动杆菌最多见(134株,35.2%),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13株,29.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0株,13.1%)和其他(18株,4.7%)。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为81.3%,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较低(48.8%);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为95.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仅为40.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最高,为86.8%,其次为左氧氟沙星(78.9%),头孢他啶(72.7%),对其他抗菌药的敏感率均很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在呼吸科和RICU有显著差异,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在2个病房差异不显著。结论呼吸科中非发酵菌检出率高且耐药性强,在RICU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和流行特点选择用药,避免进一步产生耐药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科 呼吸监护病房 非发酵菌 耐药性
下载PDF
社区医院与三级综合医院MSSA与MRSA的耐药率比较 被引量:13
11
作者 马萍 张秀梅 +3 位作者 聂庆东 李洪利 宁永忠 肖秀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3期1610-1612,共3页
目的统计分析社区医院与三级综合医院MSSA与MRSA构成比及耐药率,为葡萄球菌感染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按照CLSI标准判断金黄色葡萄球菌(SA)对抗菌剂的耐药性并统计MSSA及MRSA耐药情况。结果社区医院检出74株金黄色葡萄... 目的统计分析社区医院与三级综合医院MSSA与MRSA构成比及耐药率,为葡萄球菌感染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按照CLSI标准判断金黄色葡萄球菌(SA)对抗菌剂的耐药性并统计MSSA及MRSA耐药情况。结果社区医院检出7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35株为MRSA,构成比47.3%,三级综合医院检出30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189株为MRSA,构成比为62.8%。药敏结果显示,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门诊的耐药率综合医院均比社区医院高,尤其是庆大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35.5%与5.9%;80.6%与35.3%。MSSA住院的耐药率红霉素、克林霉素及复方新诺明三类药物社区医院高于综合医院,尤其是克林霉素耐药率为68.2%与43.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综合医院与社区医院住院患者比较庆大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都增高,分别是88.0%与74.2%;92.7%与77.4%。两院均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三级综合医院MRSA占SA中的比例明显高于社区医院,MRSA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目前社区与三级综合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金黄色 甲氧西林 耐药性
下载PDF
单中心2011年至2013年度血液科院内感染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董菲 姚贝 +2 位作者 王晶 景红梅 克晓燕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9-503,共5页
目的:分析血液科住院患者细菌感染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院内感染患者的细菌菌种及其耐药性,送检标本来源为血、中段尿、咽拭子、痰等。结果:共培养菌株168株,... 目的:分析血液科住院患者细菌感染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院内感染患者的细菌菌种及其耐药性,送检标本来源为血、中段尿、咽拭子、痰等。结果:共培养菌株168株,来自痰标本最多,为72株(42.9%),其中革兰阴性菌114株(67.9%),革兰阳性菌54株(32.1%),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0.8%)、大肠埃希菌(18.5%)、金黄色葡萄球菌(17.9%)、肺炎克雷伯菌(9.5%)、表皮葡萄球菌(5.9%),其他细菌占27.4%;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吡肟、丁胺卡那及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保持极低耐药率。结论:血液病患者是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革兰阴性菌依然为主要致病菌,密切关注病原学特点才能进行有效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及控制耐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交叉感染 抗药性 微生物
下载PDF
建立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探讨 被引量:44
13
作者 王洪亚 张捷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48-550,共3页
参考区间又称参考范围。临床实验室应为各检验项目提供适合的参考区间,才能使临床医生对患者或健康普查者的检验结果做出准确判断。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e,CLSI)C28-A3就如何定义、建立和... 参考区间又称参考范围。临床实验室应为各检验项目提供适合的参考区间,才能使临床医生对患者或健康普查者的检验结果做出准确判断。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e,CLSI)C28-A3就如何定义、建立和验证临床实验室参考区间作了详尽的论述,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会遇到诸多的问题。因此,了解相关的知识,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显得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区间 参考范围 多中心实验室 转移 验证
下载PDF
2001—2005年呼吸科病房临床分离菌的变迁及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庆涛 姚婉贞 +3 位作者 陈亚红 沈宁 伍蕊 刘振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研究我院呼吸科病房临床分离菌分布和细菌耐药性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5年呼吸科病房送检的所有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每例患者只收集第1株分离菌。结果共收集分离菌87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金葡萄中MRSA达7... 目的研究我院呼吸科病房临床分离菌分布和细菌耐药性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5年呼吸科病房送检的所有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每例患者只收集第1株分离菌。结果共收集分离菌87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金葡萄中MRSA达72.4%,5年中呈增加趋势;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不敏感率为25%~66.7%,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22.2%~27.3%;肠杆菌科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产ESBL大肠埃希菌株的分离率为33.3%~38.9%,肺炎克雷伯菌为14.3%~19.2%;2005年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在70%以上的药物依次为头孢他啶87%、阿米卡星82.6%、头孢哌酮-舒巴坦78.3%、亚胺培南73.9%、哌拉西林三唑巴坦73.9%和头孢吡肟71.4%。结论呼吸科病房临床分离菌及细菌耐药性的变迁符合国内细菌耐药性变化的总体趋势,与患者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和用药史等因素有关,对抗菌药物的选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细菌耐药性 呼吸科病房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内播散和感染患者预后分析(英文)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庆涛 贺蓓 +2 位作者 姚贝 刘振英 张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21,共9页
目的: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调查其定植或感染的危险因素,评价该菌所致医疗相关性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复习病历收集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定植或感染患者的... 目的: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调查其定植或感染的危险因素,评价该菌所致医疗相关性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复习病历收集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定植或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菌株的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菌株的同源性。结果:研究期间共分离到49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其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为7型,共45株(91.8%)具有同源性。分离到菌株前患者最常见的暴露因素为住ICU、侵入性操作和低白蛋白血症,最常见的合并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和脑血管病(10例)。在这49株菌中,定植者28株,导致感染者21株,感染患者的死亡率为38.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PACHEⅡ评分是导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OR=1.7,95%CI1.12.5)。抗菌药物联合治疗的成功率高于单药治疗(11/13例,84.6%vs.3/17例,17.6%),尤其是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结论:我院自2007年出现了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院内播散,导致播散的危险因素为住ICU、侵入性操作、低白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脑血管病,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可能优于单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药物疗法 联合 抗药性 交叉感染 电泳 凝胶 脉冲场
下载PDF
医学检验中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晓舟 张捷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4-316,共3页
关键词 串联质谱 液相色谱 医学检验 液质联用技术 分析技术 质谱技术 MASS 临床检验 质谱学
下载PDF
北京地区汉族人群缺血修饰白蛋白参考范围的建立 被引量:10
17
作者 崔丽艳 李晶 张捷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6期6301-6303,共3页
目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建立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生物学参考范围。方法:在Hitachi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设计合理参数,采用白蛋白钴结合(ACB)试验测定IMA,测定561例健康人群血清IMA含量,建立健康人群IMA参考范围。结果:健康人群... 目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建立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生物学参考范围。方法:在Hitachi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设计合理参数,采用白蛋白钴结合(ACB)试验测定IMA,测定561例健康人群血清IMA含量,建立健康人群IMA参考范围。结果:健康人群中小于30岁人群的5%参考下限为67 U/ml,>30岁人群的5%参考下限为64 U/ml。结论: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建立ACB方法测定的IMA参考范围,有助于临床对心肌缺血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白蛋白/分析 北京 汉族 参考值 人类
下载PDF
教学式深度帮扶助力国家级贫困县医院医疗水平提升的调查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志伶 孟超 +5 位作者 雷瑞芳 么改琦 张云峰 王攀峰 李振荣 苏春燕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评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对基层医院教学式深度帮扶的效果.方法2018年10月北医三院派驻高级职称临床专家担任受援医院山西省大宁县人民医院的行政职务,从管理角度进行教学式深度帮扶,规范诊疗流程,建立质量管理月报,组织开... 目的评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对基层医院教学式深度帮扶的效果.方法2018年10月北医三院派驻高级职称临床专家担任受援医院山西省大宁县人民医院的行政职务,从管理角度进行教学式深度帮扶,规范诊疗流程,建立质量管理月报,组织开展国家级学习班授课、理论授课、临床技能指导、教学查房等多种帮扶方式.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大宁县人民医院职工对教学式深度帮扶效果的主观评价、最受欢迎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比较帮扶措施落实前(2018年1月至12月)和帮扶措施落实后(2019年1月至12月)医院门诊患者数、手术患者数等客观数据,评估教学式深度帮扶的效果.结果共109名医务人员和43名管理层人员接受问卷调查,认为深度帮扶对临床工作帮助很大、帮助还可以的人员比例明显高于认为没有帮助、有一点帮助的人员比例〔39.4%(43/109)、56.0%(61/109)比0.9%(1/109)、3.7%(4/109),均P<0.05〕;认为深度帮扶对学科发展帮助很大的人员比例明显高于认为没有帮助、有一点帮助的人员比例〔51.2%(22/43)比2.3%(1/43)、11.6%(5/43),均P<0.05〕;认为深度帮扶对管理水平帮助很大的人员比例明显高于认为没有帮助、有一点帮助及帮助还可以的人员比例〔53.5%(23/43)比0%(0/43)、25.6%(11/43)、20.9%(9/43),均P<0.05〕;帮扶后认为诊疗流程不规范的人员比例明显低于帮扶前〔7.0%(3/43)比32.6%(14/43),P<0.05〕.深度帮扶后,大宁县人民医院年门诊患者数和年手术量均较帮扶前有所增加〔年门诊患者数(例次):59685比54206,年手术量(例次):778比405〕.调查显示,医务人员需求最高的教学方式为临床技能培训〔72.5%(79/109)〕,其次为专题学习班授课〔61.5%(67/109)〕,教学查房的需求比例较低〔28.4%(31/109)〕;医务人员对教学内容需求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培养临床思维〔56.9%(62/109)〕、学习最新医疗技术〔55.0%(60/109)〕、规范诊疗流程〔52.3%(57/109)〕、传授手术和其他操作技能〔41.3%(45/109)〕及加强医疗质量控制〔35.8%(39/109)〕.结论培养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是国家级贫困县医院培训的重点,规范诊疗流程、建立质量月报是加强医院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实现临床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双突破,才能使贫困县医院获得持久长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深度帮扶 质量管理 国家级贫困县 县医院
下载PDF
北京地区患者沙眼衣原体、淋球菌及解脲脲原体感染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姚贝 刘德风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分析门急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及解脲脲原体(UU)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23 847例门急诊就诊患者的CT、NG和UU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结果及相应临床诊断信息进行回... 目的分析门急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及解脲脲原体(UU)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23 847例门急诊就诊患者的CT、NG和UU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结果及相应临床诊断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 847例患者中,22 953例男性患者CT、NG、UU的检出率分别为5.0%、2.0%与22.6%;894例女性患者CT、NG、UU的检出率分别为7.9%、1.9%与48.9%。女性患者CT、UU检出率均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NG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8)。按年龄段分层,各性别中CT、NG最高检出年龄段均为≤20岁年龄段。临床诊断明确的男性患者中,CT检出最高为附睾炎(27.4%)人群,NG检出率则以尿道炎患者(16.7%)最高,UU检出率最高为不育症患者(32.6%)。结论女性患者CT检出率高于男性,男性附睾炎患者应注意筛查CT、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淋球菌 解脲脲原体
下载PDF
中国检验医师培养现状浅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乔蕊 张捷 《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1期5-7,共3页
规范化检验医师培养在中国已开启10余年,但检验医师在执业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尴尬。从中国检验医师的数量、培养方式和岗位职责等方面分析检验医师的执业现状,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医学检验学 检验医师 住院医师培养 继续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