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误诊分析
1
作者 王媛媛 朱丽 丁秀婷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诊治措施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AIH误诊为病毒性肝炎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主要症状为食欲缺乏、乏力、黄疸、发热,伴腹胀12例,恶心5例,胸闷和胸痛4例,呕吐...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诊治措施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AIH误诊为病毒性肝炎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主要症状为食欲缺乏、乏力、黄疸、发热,伴腹胀12例,恶心5例,胸闷和胸痛4例,呕吐及关节痛各3例。体形消瘦,巩膜及皮肤黏膜黄染明显。查血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7例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碱性磷酸酶和总胆红素升高各6例。腹部B超检查示肝大18例,肝内回声不均。初期外院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予相应治疗15 d无好转,遂转我院。查血抗平滑肌抗体(SMA)、抗核抗体(ANA)阳性,血γ-球蛋白、IgG升高,结合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阴性及相关病史,遂明确诊断为AIH。误诊时间18~21 d。确诊后,18例予泼尼松单独治疗,3例予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治疗1年后随访,患者病情稳定,无复发。结论AIH发病较隐匿,以年轻女性高发,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易误诊为病毒性肝炎,行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及ANA、SMA、抗肝肾微粒体、免疫球蛋白或肝组织病理检查可区分二者,确诊后应及时予有效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误诊 肝炎 病毒性 抗平滑肌抗体 抗核抗体 γ-球蛋白 IGG 肝炎病毒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