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2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策略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先天性颈椎侧凸分型(PUTH-CCS分型)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宇 曹硕 +9 位作者 周非非 陈欣 刁垠泽 赵衍斌 夏天 潘胜发 张立 张凤山 王少波 李危石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年第9期702-709,共8页
目的:提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先天性颈椎侧凸分型(PUTH-CCS分型)方法,探讨其对先天性颈椎侧凸手术策略制定的指导意义。方法:根据颈椎侧凸节段中责任畸形椎的形态、责任畸形椎所在区域及其与邻近椎骨的关系,提出分型方法。回顾2009年5月至... 目的:提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先天性颈椎侧凸分型(PUTH-CCS分型)方法,探讨其对先天性颈椎侧凸手术策略制定的指导意义。方法:根据颈椎侧凸节段中责任畸形椎的形态、责任畸形椎所在区域及其与邻近椎骨的关系,提出分型方法。回顾2009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患者57例,分析每例患者的术前CT影像学资料以及采用的手术策略并总结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以上3个要素进行整合,从而建立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解剖学特征与手术策略制定之间的联系。结果:根据畸形椎骨形态,将半椎骨畸形、楔形椎畸形和不对称的蝴蝶椎畸形分别记录为Ⅰ、Ⅱ、Ⅲ型;根据畸形椎骨所在区域,将颅颈交界区(O~C2)、下颈椎区域(C2~C6)以及颈胸交界区(C6~T2)分别记录为a、b、c型;根据畸形椎骨与上下相邻椎骨的关系,按照完全分节、半分节和未分节依次记录为F、S、N。当半分节椎与上相邻椎融合时记录为SU,与下相邻椎融合时记录为SL。在凸侧切除术中,Ⅰ型采用完全切除术,Ⅱ型和Ⅲ型采用部分切除术;F型采用从椎间盘间隙进行手术操作,S型和N型需要先在阻滞椎之间截骨、再切除椎骨的楔形部分。在凹侧撑开术中,F型和SU型可在畸形椎所在间隙凹侧撑开;N型和SL型可在下方相邻椎间隙内凹侧撑开。在两种术式中,a型采用单纯后入路的手术方式,b型和c型采用前-后-前联合入路的手术方式。在下颈椎区域,多采用短节段固定;在颅颈、颈胸交界区,多采用长节段固定。结论:PUTH-CCS分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各畸形椎的临床特点,指导不同分型的畸形椎的手术治疗方式,为今后手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手术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颈椎侧凸 分型方法 影像学特征 手术策略 脊柱侧凸矫形术
下载PDF
北京冬奥会近地医院救治滑雪运动员膝关节急性损伤情况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浩然 王佳宁 +3 位作者 陈泓宇 侯谦 敖英芳 杨渝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90,共7页
为预防滑雪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和指导雪场近地医院对滑雪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对北京冬奥会期间张家口赛区近地转诊医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运动员的损伤部位、损伤原因、损伤类型、损伤性质、损伤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总共40例运动... 为预防滑雪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和指导雪场近地医院对滑雪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对北京冬奥会期间张家口赛区近地转诊医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运动员的损伤部位、损伤原因、损伤类型、损伤性质、损伤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总共40例运动损伤中,膝关节损伤为19例(47.5%),膝关节损伤的原因以摔伤(52.6%)和扭伤(31.5%)为主,主要损伤类型为韧带损伤(34.3%)、半月板损伤(28.5%)、骨挫伤(22.9%);损伤发生的主要部位为前交叉韧带(20.0%)、内侧半月板(14.3%)、内侧副韧带(11.4%),损伤性质以新发损伤(78.9%)为主,全部损伤均为急性损伤导致,损伤程度以中度(73.7%)和轻度(26.3%)损伤为主,未出现重度损伤。该结果说明:北京冬奥会期间近地转诊医院收治的受伤运动员中,因膝关节损伤到院救治的病例数占比最高;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应加强膝关节的运动控制和跌倒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各雪场近地医院应将运动损伤的救治重点放在韧带、半月板及相关联合损伤的治疗和康复上,不断改进手术术式和康复流程,以应对未来雪季可能大量出现的膝关节损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奥会 滑雪 膝关节运动损伤 近地转诊医院
下载PDF
某三级医院骨科患者探视和陪住人数的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朱薇 许蕊凤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7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骨科患者探视和陪住人数的因素以及降低骨科患者探视和陪住人数的管理对策。方法: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期间在非探视时间(10∶00~15∶00)内采集骨科病房患者探视和陪住情况的资料并记录。结果:影响骨科患者探视和陪住人... 目的:探讨影响骨科患者探视和陪住人数的因素以及降低骨科患者探视和陪住人数的管理对策。方法: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期间在非探视时间(10∶00~15∶00)内采集骨科病房患者探视和陪住情况的资料并记录。结果:影响骨科患者探视和陪住人数的前3位因素分别是一级护理的人数、手术当日的人数、术后1日的人数。试行"护工大户制"及开展"护士分层使用"以后,探视和陪住率显著下降。结论:减少一级护理、手术当日及术后1日患者的探视和陪住人数是降低骨科患者探视和陪住人数的关键环节。"护工大户制"和"护士分层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骨科患者的探视和陪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视 陪住 管理
原文传递
2014~2016年北京9家医院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翻修负担的多中心调查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彭慧明 王龙超 +9 位作者 陈继营 周一新 田华 林剑浩 郭万首 林源 曲铁兵 郭艾 曹永平 翁习生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277-283,共7页
背景:假体周围感染(PJI)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THA/TKA)后一种少见但是灾难性的并发症,在中国大陆,关于PJI翻修负担的流行病学数据缺乏。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区9家医院3年间的感染翻修病例资料并计算翻修负担。方法:回顾性... 背景:假体周围感染(PJI)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THA/TKA)后一种少见但是灾难性的并发症,在中国大陆,关于PJI翻修负担的流行病学数据缺乏。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区9家医院3年间的感染翻修病例资料并计算翻修负担。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市9家三甲医院关节置换总数及PJI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患者一般资料、感染类型、主要诊断、术前合并疾病、手术方式,计算PJI翻修负担,并描述PJI处理方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此期间共实施髋膝关节置换术38319例次,髋膝关节翻修手术1222例次(总翻修负担3.1%),因PJI翻修366例次(翻修负担0.96%),且总体翻修负担呈逐年下降趋势(1.09%,0.96%,0.84%)。9家医院PJI翻修负担分别为0.78%、0.77%、0.52%、0.77%、0.55%、0.63%、1.24%、0.78%、1.71%。髋关节总体翻修负担为5.60%,其中PJI翻修负担为1.14%,PJI是髋关节翻修的第三大原因;膝关节总体翻修负担为1.77%,其中膝关节PJI翻修负担为0.85%,PJI是膝关节翻修的最常见原因;髋/膝关节PJI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中,二期翻修术分别占75.2%(髋,121/161)和69.8%(膝,143/205),一期翻修术占19.9%(髋,32/161)和6.3%(膝,13/205)、开放清创术占4.3%(髋,7/161)和22.0%(膝,45/205)。结论:2014~2016年北京市9家医院总体髋膝关节翻修负担为3.1%,髋膝关节PJI翻修负担为0.96%;二期翻修术是主要的外科治疗手段。由于随访时间短和病例流失等因素,真正PJI翻修负担可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髋膝 感染 翻修 负担
下载PDF
北京2022年冬奥会定点医院建设与服务保障实践
5
作者 刘华 吕扬 +6 位作者 单楠 刘丽英 赵凤龙 李金亮 卢苇 张莉 周方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10期233-236,共4页
为高质量完成北京冬奥会各项医疗保障任务,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延庆医院)按照《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医疗卫生保障工作规范(标准)》,以严格闭环方式开展冬奥定点医院专区建设工作,并在专区提供“一站式”医疗服... 为高质量完成北京冬奥会各项医疗保障任务,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延庆医院)按照《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医疗卫生保障工作规范(标准)》,以严格闭环方式开展冬奥定点医院专区建设工作,并在专区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圆满完成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的服务保障。本文就冬奥定点医院医疗保障专区建设管理相关工作进行简要分析探讨,为北京冬奥会和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各类国际赛事定点医院医疗保障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冬奥会 定点医院 医疗保障 一站式服务
下载PDF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调查分析
6
作者 陈荟竹 翟茁钰 +3 位作者 门宇琪 谷士贤 沈宁 赵旻暐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近年来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并已经成为医学生本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评估其在提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本研究就北京大学医学部2018~2021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学生6...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近年来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并已经成为医学生本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评估其在提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本研究就北京大学医学部2018~2021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学生64人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简称大创项目)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创项目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检索文献能力[39人(60.9%)]、论文写作能力[37人(57.8%)]、基础科研能力[30人(46.9%)]、临床科研能力[36人(56.3%)]和团队协作能力[42人(65.6%)]。医学生在项目中承担的工作内容比较单一,主要为检索文献[61人(95.3%)]。为此,提出优化大创项目的建议:为学生提供详细课题背景和科研内容、筛选项目并开设科研技能培训课程、结合本校培养方案调整大创项目设置、设置导师-学生双向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医科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大创项目 科研能力
原文传递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与科研诚信知识现状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钟沃权 孙垂国 +4 位作者 李危石 陈仲强 齐强 郭昭庆 曾岩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1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调查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诚信知识现状,为指导科研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7月至8月,采用医务工作者科研能力量表和研究生科研诚信知识调查问卷,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51名医学研究生进行相关调查。结果以百分制标准... 目的调查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诚信知识现状,为指导科研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7月至8月,采用医务工作者科研能力量表和研究生科研诚信知识调查问卷,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51名医学研究生进行相关调查。结果以百分制标准化分计算,研究生的医务工作者科研能力量表总分为[88(72,95)]分,科研诚信知识调查问卷总分为[84(77,88)]分;统计学知识和科研不端行为维度评分相对较低,分别为[67(50,100)]分和[81(77,88)]分。结论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科研诚信知识水平较高。建议加强统计学知识培训,注重科研实践,提高医学研究生对科研不端行为的认识,并发挥导师、培训和社会环境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 科研能力 科研诚信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急性跟腱断裂修复术后外固定与早期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曹源(综述) 吕扬 周方(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是常见的骨骼肌肉系统损伤,常见于中青年[1~3]。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如何选择尚存争议[4,5],但对于运动员、年轻人等运动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加肯定[6]。跟腱断裂...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是常见的骨骼肌肉系统损伤,常见于中青年[1~3]。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如何选择尚存争议[4,5],但对于运动员、年轻人等运动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加肯定[6]。跟腱断裂的手术方式多样,近年来出现各种微创术式[7,8]。术式以及医生经验的差异导致术后外固定佩戴时间以及早期功能锻炼计划有所不同[9,10]。传统的术后康复方案通常需要严格非负重跖屈位石膏固定6周[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肉系统 跟腱断裂 早期功能锻炼 医生经验 石膏固定 微创术式 修复术后 术后康复
下载PDF
寰枢椎脱位的诊疗现状及争议
9
作者 王圣林 李危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5-226,共2页
寰枢椎脱位的外科学分类主要用于指导治疗策略,历史上较为著名的是1968年的Greenburg分类:可复性及不可复性,即通过动力位X线片判断寰枢椎的关系[1]。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前,针对可复性寰枢椎脱位行后路固定融合,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行后... 寰枢椎脱位的外科学分类主要用于指导治疗策略,历史上较为著名的是1968年的Greenburg分类:可复性及不可复性,即通过动力位X线片判断寰枢椎的关系[1]。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前,针对可复性寰枢椎脱位行后路固定融合,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行后方骨性减压、原位固定,但临床观察发现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后方减压效果不佳。20世纪60年代我国香港方心让等及80年代Menezes等报告经口入路腹侧切骨减压,大幅提高了寰枢椎不可复性脱位的临床疗效[2、3],但此方法仍然无法实现“复位”。临床上医生们发现颅骨牵引可将某些以往判断为“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转化为“可复性”。21世纪初开始,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南部战区总医院为代表的中国学者们发表了系列文章,使用颅骨牵引下的经口松解术可以将绝大多数不可复性脱位转变为可复性脱位,并实施了解剖复位下的经口或后路固定融合[4~6]。这一由我国学者提出的“不可复性向可复性转化”理论,获得了国际承认和应用。另外,Goel[7]、Chandra等[8]及国内陈赞等[9]报告了经后路侧块关节松解术,使寰枢椎复位后行固定融合。然而后路松解无法实现前方挛缩韧带或骨性结构的松解,部分病例的复位效果不如经口松解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颅骨牵引 不可复性 骨性结构 后路固定 诊疗现状 复位效果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Krackow锁定缝合法联合改良Kessler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体部断裂
10
作者 曹源 崔增桢 +3 位作者 符玉亮 白梁宇 吕扬 周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Krackow锁定缝合法联合改良Kessler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体部断裂的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科对162例急性闭合性跟腱体部断裂采用Krackow锁定缝合法联合改良Kessler缝合法手术治疗,术后采用相同的康复计划。采用... 目的探讨Krackow锁定缝合法联合改良Kessler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体部断裂的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科对162例急性闭合性跟腱体部断裂采用Krackow锁定缝合法联合改良Kessler缝合法手术治疗,术后采用相同的康复计划。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和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chilles Tendon Total Rupture Score,ATRS)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手术时间24~40 min[(31.9±4.6)min]。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感染、腓肠神经损伤。2例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意外导致跟腱再断裂1例。踝关节屈伸活动度恢复时间为4~12周[(7.6±1.9)周],患侧单足提踵恢复时间为10~18周[(13.3±1.8)周],快走或慢跑恢复时间为14~26周[(19.1±1.8)周]。162例随访14~25个月,平均19.0月。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54.4±4.4)分提高到末次随访(98.0±4.0)分(t=-104.402,P=0.000);ATRS评分由术前(52.0±8.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91.2±2.4)分(t=-62.823,P=0.000)。结论对于急性闭合性跟腱体部断裂的中青年患者,Krackow锁定缝合法联合改良Kessler缝合法可使患者获得更佳的临床结局,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以回归工作与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体部断裂 Krackow锁定缝合法 KESSLER缝合法
下载PDF
寰枢椎难复性与骨性脱位的治疗目标及手术技术选择
11
作者 王圣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35,共3页
寰枢椎难复性脱位是指寰枢椎失去正常对合关系,在全身麻醉、充分肌松状态下大重量颅骨牵引(1/6~1/5体重)后仍然无法复位[1、2];寰枢椎骨性脱位是指寰枢椎在脱位状态下发生了骨性融合[1]。这两种情况往往是从寰枢椎失稳的早期状态(寰枢... 寰枢椎难复性脱位是指寰枢椎失去正常对合关系,在全身麻醉、充分肌松状态下大重量颅骨牵引(1/6~1/5体重)后仍然无法复位[1、2];寰枢椎骨性脱位是指寰枢椎在脱位状态下发生了骨性融合[1]。这两种情况往往是从寰枢椎失稳的早期状态(寰枢椎不稳定或可复性脱位)发展而来,属于寰枢椎脱位的疾病晚期状态。寰枢椎难复性及骨性脱位往往造成延髓受压,导致严重神经损害甚至瘫痪,疾病末期会影响呼吸功能甚至致死,故需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难复性 神经损害 疾病晚期 骨性融合 脱位 呼吸功能 全身麻醉
原文传递
显微镜辅助后路微创肌间隙入路寰枢椎侧块融合术(Mis-PALF)手术教程
12
作者 王圣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0-333,共4页
治疗寰枢椎不稳定或脱位的经典方式为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是由中线切开、剥离枕颈部后方肌群显露寰枢椎椎板进行手术。该术式需要纵行切开项韧带,显露寰枢椎的椎板时需剥离多组肌肉止点(头夹肌、头后大直肌、小直肌、头下斜肌、头... 治疗寰枢椎不稳定或脱位的经典方式为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是由中线切开、剥离枕颈部后方肌群显露寰枢椎椎板进行手术。该术式需要纵行切开项韧带,显露寰枢椎的椎板时需剥离多组肌肉止点(头夹肌、头后大直肌、小直肌、头下斜肌、头半棘肌等),其缺点包括:剥离破坏后方的项韧带、肌肉,术后枕颈部疼痛发生率高;肌肉止点剥离后,对术后枕颈部活动功能造成影响;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造成的失血量较多[1~4]。近5年来,国内外多位学者借鉴腰椎Mis-TLIF技术,报道了由后路肌间隙入路实施寰枢椎固定、融合术[5~9]。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自2018年开始应用此术式(后路微创肌间隙入路寰枢椎侧块融合术Mis-posterior atlantoaxial lateral mass joint fusion,Mis-PALF),并结合显微镜实施该手术,从而达到微创、精确的固定融合。2022年本课题组首次于国内报道了显微镜下微创肌间隙寰枢侧块融合技术(Mis-PALF)与传统开放寰枢椎固定融合术的队列比较,证实该术式能显著减少围术期出血、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达到快速康复外科的目标,同时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症状,不增加并发症风险、寰枢椎融合率良好[9]。目前本术式实施已逾150例,临床应用效果安全、有效。现将该术式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寰枢椎 项韧带 融合术 枕颈部 肌间隙 失血量 直肌
原文传递
心理因素对脊柱外科患者的影响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嘉琦 曾岩 +1 位作者 李危石 陈仲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15,共5页
随着解剖入路的不断创新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逐步成熟,手术干预可显著改善脊柱疾病患者的躯体失衡状况,并对受压神经有效减压。然而相当一部分脊柱疾病患者在接受手术后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仍然较差[1]。既往研究发现,高达40%的腰... 随着解剖入路的不断创新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逐步成熟,手术干预可显著改善脊柱疾病患者的躯体失衡状况,并对受压神经有效减压。然而相当一部分脊柱疾病患者在接受手术后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仍然较差[1]。既往研究发现,高达40%的腰椎融合术后患者出现持续性疼痛、功能残疾和生活质量低下[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脊柱外科 腰椎融合术后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功能残疾 患者的影响 心理因素 持续性疼痛
原文传递
自稳式人工椎体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14
作者 胡攀攀 李彦 +3 位作者 刘啸 唐彦超 李梓赫 刘忠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66,共6页
目的:探讨自稳式人工椎体(artificial vertebral body,AVB)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融合手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的短期应用效果。方法:遵循牛津IDEAL(Idea,Development,Exploration,Assessment,and Lo... 目的:探讨自稳式人工椎体(artificial vertebral body,AVB)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融合手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的短期应用效果。方法:遵循牛津IDEAL(Idea,Development,Exploration,Assessment,and Long-term Follow-up)方法学原则,采用单臂探索型研究的方法,纳入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单节段ACCF手术,术中植入3D打印自稳式AVB,术后规律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脊髓损害评分表评估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依据术后6个月的影像学测量数据评估融合情况。结果:共纳入11例病例,随访时间均超过6个月,手术时的平均年龄(57.2±10.2)岁,平均手术时间(76.1±23.1)min,中位出血量150(100,200)mL。术后无吞咽困难、血肿形成、神经功能损伤加重等并发症出现。至末次随访,JOA评分由术前的13.2±2.2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16.3±0.8,恢复率为85.9%。假体平均沉降距离为(1.2±1.1)mm,1例假体出现超出3 mm的严重沉降(9.1%)。颈椎前凸角度较术前显著改变(P=0.013)。至术后6个月时,所有病例均实现融合。结论:自稳式AVB在单节段ACCF中的短期应用效果良好,融合率高,具有零切迹的优势,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椎体 自稳式 零切迹 3D打印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2008~2014年北医三院骨科脊柱退行性疾病的住院人群特征分析 被引量:38
15
作者 吴云霞 刘忠军 +3 位作者 刘晓光 孙宇 陈仲强 党耕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0-76,共7页
目的:探讨人口学特征与脊柱退行性疾病(spinal degenerative diseases,SDD)的相关性,为脊柱退行性疾病的预防和诊疗、降低患病率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根据2008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电子病历数据,纳入年龄≥1... 目的:探讨人口学特征与脊柱退行性疾病(spinal degenerative diseases,SDD)的相关性,为脊柱退行性疾病的预防和诊疗、降低患病率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根据2008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电子病历数据,纳入年龄≥18岁首次手术治疗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分析其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出生地、民族以及伴随疾病)与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卡方检验。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SDD患者22951例,男性12838例(55.9%),女性10113例(44.1%)。平均年龄52.4±11.6岁(18~86岁)。其中颈椎退行性疾病(CDD)10941例(47.7%),胸椎退行性疾病(TDD)588例(2.6%),腰椎退行性疾病(LDD)11422例(49.8%);不同部位SDD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及地区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民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DD患者中,以男性(55.9%)、50~54岁(18.2%)、办公室人员(22.2%)占比高;在TDD患者中,以男性(57.5%)、农民(26.5%)占比高;在〈45岁的LDD患者中,男性占比高(χ~2=66.56,P〈0.001),特别是在18~29岁年龄组中,男性占比明显增高(8.7%∶3.2%);然而,在〉45岁的LDD患者中,女性占比高(χ~2=17.50,P〈0.05)。有伴随疾病者8160例,其中伴有骨质疏松(404例)和伴有膝关节炎(210例)的SDD患者以LDD占比最高,分别为86.1%(348/404)和70.0%(147/210);伴有韧带肥厚/骨化(2645例)的SDD患者以CDD占比最高,为79.9%(2114/2645)。伴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的SDD患者占比分别为20.8%(4749/22951)和9.7%(2230/22951)。结论 :SDD有着明显的人口学特征,在不同部位发病的人群特征不同。男性、50~54岁、办公室人员是CDD的高发人群;男性、农民是TDD的高发人群;〈45岁的男性,特别是18~29岁的男性以及〉45岁的女性是LDD的高发人群。此外,伴有骨质疏松或伴有膝关节炎是LDD的危险因素,伴有韧带肥厚/骨化是CDD的危险因素。针对上述高危人群进行有重点的干预和宣教可能是降低SDD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退行性疾病 颈椎退行性变 胸椎退行性变 腰椎退行性变 住院人群 人口学特征
原文传递
早期强化康复在颈椎后路术后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中的应用:一项混合方法研究
16
作者 张之良 褚红玲 +2 位作者 刘小燮 周谋望 周非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8-478,共11页
目的采用混合方法探讨颈椎后路手术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中纳入术后早期强化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定量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根据术后康复方案分为强化康复组41例和骨科治疗组33例。两组均按照... 目的采用混合方法探讨颈椎后路手术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中纳入术后早期强化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定量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根据术后康复方案分为强化康复组41例和骨科治疗组33例。两组均按照ERAS模式进行围手术期管理,强化康复组术后在康复专业团队指导下进行7 d住院强化康复治疗,骨科治疗组术后由骨科医师及护士进行常规宣教指导后于家中自行锻炼。术前和术后(90±14)d,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SF-36进行评定。定性研究另选取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两组患者各12例,术后(7±2)d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中相同维度结果进行比较与整合分析。结果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无C5神经根麻痹患者,两组术后90 d时VAS评分、mJOA评分、ND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U>0.140,P>0.05),SF-36评分的生理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U=2.031,P<0.05)。术后90 d的VAS评分(ρ_(1)=-0.522,ρ_(2)=-0.334,P<0.05)、NDI评分(ρ1=-0.681,ρ2=-0.590,P<0.05)与SF-36躯体健康和精神健康评分呈负相关,mJOA评分(ρ_(1)=0.408,ρ_(2)=0.304,P<0.05)与SF-36躯体健康和精神健康评分呈正相关。定性研究中,强化康复组在术后7 d时疼痛、颈椎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的改善均优于骨科治疗组。结论术后早期强化康复治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术后早期功能改善。对于无C5神经根麻痹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强化康复治疗可提高其术后90 d时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管扩大成形术 加速康复外科 强化康复
下载PDF
两种翻修术式治疗寰枢椎后路复位不足病例的临床疗效比较
17
作者 孙庆海 王超 +4 位作者 闫明 许南方 田英轮 王圣林 李危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6-274,共9页
目的:研究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irreducible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IAAD)患者因寰枢椎术后复位不足而进行翻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2021年8月因寰枢椎复位不足产生神经压迫症状而接受翻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研究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irreducible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IAAD)患者因寰枢椎术后复位不足而进行翻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2021年8月因寰枢椎复位不足产生神经压迫症状而接受翻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翻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经口齿状突切除术)和B组(“后前后”联合入路,即后路内固定拆除及植骨块截骨、前路经口咽寰枢松解复位、再次后路固定融合术)。研究本组病例手术前后的脊髓功能的变化、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手术过程有无并发症及并发症的种类和数量,手术前后延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的大小。其中脊髓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脊髓功能的改善率(JOA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7-治疗前评分)]×100%。寰枢关节脱位的影像学改善率用延脊髓角改善率[CMA改善率=(术后角度-术前角度)/术前角度×100%]表示,并在组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2例因寰枢椎复位不足行翻修术的IAAD患者术前均存在脊髓病,其中A组14例,B组18例。A组术前JOA评分13.00±1.96分,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15.54±1.08分,术前CMA 132.66°±9.36°,术后末次随访CMA 144.74°±11.18°,住院时间21.93±14.07d,手术时间211.43±92.64min,术中出血量279.29±345.17mL。B组术前脊髓功能JOA评分11.78±3.23分,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14.97±1.47分,术前CMA 126.28°±11.06°,术后末次随访CMA 154.71°±6.50°,住院时间35.83±26.19d,手术时间368.83±118.55min,出血量534.50±324.66mL。A组翻修手术并发症率为57.1%,JOA改善率为(68.00±15.16)%,CMA改善率为(9.23±6.23)%;B组翻修手术并发症率为33.3%,JOA改善率(63.59±10.89)%,延脊髓角改善率(23.21±9.83)%。A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B组,而两组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性。B组的CMA改善率显著优于A组,而两组的脊髓病改善率(JOA改善率)及翻修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寰枢椎后路复位不足病例的翻修术并发症较高、临床疗效较差。后前后联合手术相对于经口齿状突切除术的CMA改善率较优,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解除脊髓压迫的同时可完全恢复颈椎力线。初次手术应做到寰枢解剖复位,尽量避免在寰枢复位不足状态下实行固定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修手术 寰枢关节脱位后入路手术 骨性脱位经口松解
原文传递
3D打印假体在上肢围关节骨缺损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高倚天 刘冰川 +3 位作者 周方 郑玉峰 温鹏 田耘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65-70,76,共7页
因传统的骨缺损治疗手段在围关节区应用受限,肿瘤、创伤、感染和翻修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上肢围关节骨缺损的临床处理是骨科医生面临的棘手难题。应用3D打印假体植入直接修复骨缺损的治疗方法已在临床逐渐获得接受与推广,然而目前多数研究... 因传统的骨缺损治疗手段在围关节区应用受限,肿瘤、创伤、感染和翻修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上肢围关节骨缺损的临床处理是骨科医生面临的棘手难题。应用3D打印假体植入直接修复骨缺损的治疗方法已在临床逐渐获得接受与推广,然而目前多数研究停留于病例报告,缺少相关综述报道。本文于国内外数据库检索和收集2010—2022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汇集3D打印假体治疗上肢围关节骨缺损的相关临床研究,从假体结构、重建解剖部位、临床应用背景及临床疗效等角度进行综述分析,旨在总结3D打印假体在上肢围关节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并明确该治疗方法的优势及不足,为未来的3D打印骨科材料及临床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多孔假体 上肢 围关节骨缺损 肢体重建
下载PDF
寰枢椎畸形与体节发育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洪甘霖 高国栋 +4 位作者 范东伟 薛士麟 许南方 田英轮 王圣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6-311,共6页
寰枢椎畸形表现复杂多样且患病率不低[1],国外报道在普通人群中寰椎枕化的患病率约为0.08%~2.79%[2],寰椎后弓不连为1%~4.3%[3],颈椎融合为0.58%[4];也有数据显示C2~3节段融合占先天性颈椎融合的比例为74.1%[5]。由于该病通常合并神经... 寰枢椎畸形表现复杂多样且患病率不低[1],国外报道在普通人群中寰椎枕化的患病率约为0.08%~2.79%[2],寰椎后弓不连为1%~4.3%[3],颈椎融合为0.58%[4];也有数据显示C2~3节段融合占先天性颈椎融合的比例为74.1%[5]。由于该病通常合并神经系统损害且位于颅底与脊柱交界处,骨畸形通常较严重、并伴有血管畸形[1],致死、致残率高,给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由于病因不清,目前尚无寰枢椎畸形病因层面的干预措施;同时也缺乏早期预测手段,患者多在出现外观畸形或者神经损害时才引起重视。目前临床上没有可靠的内科治疗方法,而外科治疗手术风险很高[6]。因此,研究寰枢椎畸形早期诊断和可靠的病因学干预靶点是目前脊柱外科的研究热点。寰枢椎在胚胎起源上来自于中胚层形成的体节,故而寰枢椎先天性畸形发生早期与胚胎体节发育密切相关,体节发育成为研究寰枢椎畸形的关键线索。笔者就体节发育及其在寰枢椎畸形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体节发育遗传基因突变与该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损害 脊柱外科 寰枢椎 内科治疗方法 颈椎融合 先天性畸形 血管畸形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胸腰椎肿瘤整块切除的围术期并发症及危险因素
20
作者 唐彦超 刘杉杉 +5 位作者 刘家诚 李浩正 周华 韦峰 刘晓光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肿瘤整块切除术后手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胸腰椎肿瘤就诊于我科并行整块切除和前柱重建手术的患者资料。2016年5月~2022年10月,有90例连续患者在我科根据Weinstein-Boriani-Biagini外... 目的:探讨胸腰椎肿瘤整块切除术后手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胸腰椎肿瘤就诊于我科并行整块切除和前柱重建手术的患者资料。2016年5月~2022年10月,有90例连续患者在我科根据Weinstein-Boriani-Biagini外科分期系统进行整块切除,使用3D打印人工椎体进行前柱重建。收集这些患者的人口学、肿瘤学和手术学数据,依据并发症对康复过程的影响将术中及术后3个月内发生的并发症分为严重并发症和轻微并发症(严重并发症指任何会显著改变患者的预期恢复过程的并发症,余为轻微并发症);依据既往手术史将所有患者分为初术组(n=67)和翻修组(n=23)。比较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累及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和围术期并发症等上的区别,并进行回归分析,探索严重和轻微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了整块切除手术,其中全椎切除77例,矢状切除12例,椎体切除1例;平均手术时间553.4min(210~1208min),术中失血1534.1mL(260~5500mL)。共65例(72.2%)患者发生129例次围术期并发症,其中21例(23.3%)患者发生29例严重并发症,2例(2.2%)患者死亡。翻修组比初术组的多节段受累更多(P=0.000),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更高(P=0.038)。在单变量回归分析中,联合入路(OR=14.778,P=0.001)、总失血量(OR=1.004,P=0.004)、分期手术(OR=5.250,P=0.008)、既往手术史(OR=2.946,P=0.043)、肿瘤累及节段数(OR=1.607,P=0.023)和腰椎肿瘤(OR=3.509,P=0.015)是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联合入路(OR=6.375,P=0.036)是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胸腰椎肿瘤进行整块切除和前柱重建有很高的并发症风险,尤其是需要联合入路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胸腰椎 整块切除 前柱重建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