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7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化麻醉质控指标上报体系在麻醉质控管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韩彬 杜海明 +5 位作者 张静 周阳 王军 曾鸿 郭向阳 韩永正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信息化麻醉质控指标上报体系优化围术期麻醉质控管理工作,提高麻醉科医疗安全与质控管理水平。方法针对麻醉质控专员进行信息化麻醉质控指标上报系统的培训,分发调查问卷并进行分析,对质控指标实行动态管理,探讨信息化麻醉... 目的探讨运用信息化麻醉质控指标上报体系优化围术期麻醉质控管理工作,提高麻醉科医疗安全与质控管理水平。方法针对麻醉质控专员进行信息化麻醉质控指标上报系统的培训,分发调查问卷并进行分析,对质控指标实行动态管理,探讨信息化麻醉质控指标上报系统在麻醉质控管理领域的应用。结果北京市辖区内159名麻醉质控专员接受信息化麻醉质控指标上报系统的培训,共发放问卷159份,回收有效问卷157份,质控专员对系统培训相关内容满意度较高。临床麻醉质量核心控制指标由最初的17项增加至40项,使用信息化麻醉质控指标上报系统可显著提高质控数据的真实性,数据上报率显著升高。结论通过信息化质控指标上报体系的运用,有助于快速达到麻醉质控标准化管理、提高临床麻醉安全、强化医疗服务的目的,确保患者围术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质控 质控指标上报系统 质控管理
下载PDF
超声在产科椎管内麻醉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胡瑞良(综述) 王军(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2-316,共5页
随着二胎、多胎政策的放开,高龄、高危产妇越来越多,多有肥胖、饱胃、水肿等特殊和危急情况,往往影响麻醉医师产科椎管内麻醉穿刺的成功率和速度,反复的穿刺不仅给产妇带来痛苦,而且具有很高的风险。超声具有直观快速、无创、经济的特点... 随着二胎、多胎政策的放开,高龄、高危产妇越来越多,多有肥胖、饱胃、水肿等特殊和危急情况,往往影响麻醉医师产科椎管内麻醉穿刺的成功率和速度,反复的穿刺不仅给产妇带来痛苦,而且具有很高的风险。超声具有直观快速、无创、经济的特点,在产科椎管内麻醉的定位评估和引导穿刺方面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优势,在产科麻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近年来超声在产科椎管内麻醉的应用进展进行文献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产科麻醉 高危产妇 文献总结 麻醉医师 引导穿刺 饱胃 二胎
下载PDF
舒芬太尼用于小儿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关雷 汪润 李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44-646,共3页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应用于小儿神经外科麻醉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4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脑积水手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麻醉诱导:两组分别给予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丙...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应用于小儿神经外科麻醉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4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脑积水手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麻醉诱导:两组分别给予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维库溴铵;麻醉维持:瑞芬太尼持续微量泵静注复合七氟醚。术毕前10 min停七氟醚,同时两组分别给予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即刻(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2 min(T2)、5min(T3)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术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拔管时(T4)、拔管后5 min(T5)、10 min(T6)的躁动(RS)评分、Ramsay镇静(RSS)评分。结果 T2、T3时F组MA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T0时和S组(P<0.05)。两组苏醒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S评分S组低于F组,RSS评分S组高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并可以有效预防小儿神经外科手术苏醒期的躁动,在小儿神经外科麻醉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神经外科 舒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急性躁动
下载PDF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老年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研究 被引量:46
4
作者 姚东旭 魏立民 李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对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不同年龄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进行诱导和维持,观察此麻醉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60名ASAⅠ~Ⅲ级、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分为Ⅰ组(<65岁)和Ⅱ组(≥65岁),每组30例。麻醉诱导,Ⅰ组瑞芬... 目的对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不同年龄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进行诱导和维持,观察此麻醉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60名ASAⅠ~Ⅲ级、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分为Ⅰ组(<65岁)和Ⅱ组(≥65岁),每组30例。麻醉诱导,Ⅰ组瑞芬太尼靶效应室浓度4 ng/ml,Ⅱ组瑞芬太尼靶浓度2.5 ng/ml,2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从2.0μg/ml逐渐升高至意识消失,气管插管后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靶浓度。记录患者诱导和维持阶段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浓度、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苏醒时间。结果Ⅱ组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靶血药浓度明显低于Ⅰ组[(2.5±0.4)μg/ml vs(3.2±0.5)μg/ml,t=5.988,P=0.000],维持过程中Ⅱ组平均丙泊酚靶浓度低于Ⅰ组[(2.1±0.5)μg/ml vs(2.7±0.7)μg/ml,t=3.820,P=0.000],维持过程中Ⅱ组瑞芬太尼靶浓度明显低于Ⅰ组[(0.19±0.06)ng/ml vs(0.32±0.06)ng/ml,t=8.391,P=0.000]。2组诱导后SBP明显下降,气管插管后回升,术中维持稳定。2组DBP、HR的波动无统计学意义。2组血管活性药的应用例数差异无显著性。Ⅱ组麻醉恢复时间长于Ⅰ组(P<0.05)。结论根据监测数据个体化地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靶浓度,能够使行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波动范围和麻醉深度维持在与中青年近似的水平,但老年患者苏醒时间仍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老年人 腹腔镜
下载PDF
微创外科与麻醉的变迁 被引量:21
5
作者 赵艳 郭向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期32-34,41,共4页
微创手术是医患双方的共同愿望,是医学发展的一贯宗旨。外科学从一开始就追求在切除病变组织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创伤和对机体功能的影响。而麻醉学则致力于使患者在无痛、舒适的条件下,安全地接受手术和康复。微创外科学的发展,加快... 微创手术是医患双方的共同愿望,是医学发展的一贯宗旨。外科学从一开始就追求在切除病变组织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创伤和对机体功能的影响。而麻醉学则致力于使患者在无痛、舒适的条件下,安全地接受手术和康复。微创外科学的发展,加快了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问,提高了医院的运行效率。但是,微创手术并不等于“微创”麻醉,需要优化麻醉方案,以确保微创手术安全、顺利地进行。微创手术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麻醉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进了麻醉学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医学的发展,最终造福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学 麻醉学 微创手术 变迁 医学发展 术后康复 麻醉方法 医患双方
下载PDF
有麻醉科参与的卒中单元有效救治围手术期脑卒中1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卓男 孟秀丽 +3 位作者 王军 郭向阳 韩金涛 齐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0-1094,共5页
围手术期脑梗塞指围手术期发生的缺血性脑卒中,在非心脏、非脑科手术中,其发生率大约为0.7%,但其一旦发生,病死率却高达26%-40%-([1-2]),严重影响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2015年5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一位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腰椎后... 围手术期脑梗塞指围手术期发生的缺血性脑卒中,在非心脏、非脑科手术中,其发生率大约为0.7%,但其一旦发生,病死率却高达26%-40%-([1-2]),严重影响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2015年5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一位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术毕全身麻醉清醒后2 h之内发生了脑梗塞,经麻醉医师早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卒中单元 围手术期
下载PDF
目标导向的麻醉科一线医师培训 被引量:7
7
作者 贺端端 吴长毅 +3 位作者 徐懋 李民 王军 郭向阳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期1-3,共3页
一线医师是教学基地医院麻醉科工作运转的重要力量。各类一线医师的培训处于终身医学教育体系里的不同阶段,其背景特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均存在差异,培训需求和目标也有所不同,帮助受训者认识到培训重点和阶段目标,采取相应的培训对策,... 一线医师是教学基地医院麻醉科工作运转的重要力量。各类一线医师的培训处于终身医学教育体系里的不同阶段,其背景特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均存在差异,培训需求和目标也有所不同,帮助受训者认识到培训重点和阶段目标,采取相应的培训对策,有助于提高受训者工作积极性,提升培训效率和职业能力,有利于麻醉科高效安全运转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线医师 目标导向 培训 麻醉科
下载PDF
翻转课堂结合Seminar教学在胸科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王玉洁 郭向阳 徐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比较翻转课堂结合Seminar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在规范化医师胸科麻醉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入科开始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0名麻醉科规培医师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传统组,每组20名医师。试验组采用翻转课... 目的比较翻转课堂结合Seminar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在规范化医师胸科麻醉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入科开始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0名麻醉科规培医师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传统组,每组20名医师。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结合Seminar的方法进行教学,传统组采用传统大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比较两组医师的考试成绩、综合能力及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医师的考试成绩、综合能力、对教学的满意度的得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翻转课堂结合Seminar的教学方法,对进行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进行胸科麻醉的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及比较高的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Seminar教学 住院医师 胸科麻醉 继续教育 教学方法 教育
下载PDF
骨科麻醉关注要点 被引量:7
9
作者 郭向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3-215,共3页
骨科麻醉涉及人体骨关节及运动系统多个部位,手术体位及麻醉方式多样,术后并发症较多,围术期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合并多器官系统疾病或功能异常的老年患者不断增多,如何优化老年患者骨科手术麻醉管... 骨科麻醉涉及人体骨关节及运动系统多个部位,手术体位及麻醉方式多样,术后并发症较多,围术期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合并多器官系统疾病或功能异常的老年患者不断增多,如何优化老年患者骨科手术麻醉管理方案,改善预后和转归是当前该领域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老年患者 术后镇痛 脊柱手术 瑞芬太尼 围术期 骨科手术 痛觉过敏 肌松药 膝关节置换手术 术前禁食 罗库溴铵 加温仪
下载PDF
减轻妇科手术创伤反应的临床麻醉方法比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俞晨 杨拔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减轻妇科盆腔手术麻醉造成的不良反应,比较减轻伤害性刺激的临床麻醉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48例妇科ASAⅠ~Ⅱ级拟行盆腔手术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例。A组,椎管内麻醉复合靶控输注咪达唑仑镇静;B... 目的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减轻妇科盆腔手术麻醉造成的不良反应,比较减轻伤害性刺激的临床麻醉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48例妇科ASAⅠ~Ⅱ级拟行盆腔手术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例。A组,椎管内麻醉复合靶控输注咪达唑仑镇静;B组,椎管内麻醉复合静脉推注咪达唑仑镇静;C组,椎管内麻醉;D组,椎管内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比较4组围术期循环、SpO2、BIS值、麻醉前及术毕血皮质醇、IL-6水平,及临床麻醉情况。结果A组患者镇静程度适宜(OAA/S3~4级,BIS值75~85),无一过性呼吸抑制。术前各组皮质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术毕-术前)/术前A组为0.43±0.18,显著低于C组0.65±0.14(q=4.061,P<0.05),A组1例术中发生牵拉不适显著低于C组7例(P=0.027)。B组患者镇静较深,可达OAA/S2级,9例发生一过性呼吸抑制,皮质醇(术毕-术前)/术前为0.62±0.23,显著高于A组0.43±0.18(q=3.508,P<0.05)。C组中患者发生牵拉不适7例显著多于A、D组(P值分别是0.027,0.005),且皮质醇(术毕-术前)/术前为0.65±0.14,变化最明显。D组患者术毕皮质醇(术毕-术前)/术前与A、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056,P>0.05;q=2.816,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复合靶控咪达唑仑镇静组手术、麻醉创伤造成的皮质醇变化较小、不良反应较轻,适合妇科手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反应:复合麻醉 咪达唑仑 镇静
下载PDF
模拟教学在麻醉学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11
作者 徐德军 吴嘉宾 张利萍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4年第5期257-259,共3页
近年来,模拟技术和模拟教学在麻醉学领域中的应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模拟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就模拟教学的特点、意义、类型及其在麻醉学科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 模拟教学 学科 教学模式 特点 类型 意义 传统 麻醉学 改变 综述
下载PDF
基层医院麻醉医师继续教育策略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贺端端 雷瑞芳 +4 位作者 刘鹏飞 刘晓燕 胥雪冬 袁逸文 吴长毅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2期3-4,共2页
麻醉安全是临床麻醉工作的核心。基层医院麻醉医师一方面受自身医学教育经历与途径、科室条件等因素影响和制约,一方面基层人民群众合并隐匿性疾病常未经诊治,增加围术期麻醉管理风险,因此从业风险更大,提高麻醉安全性的重要途径就是麻... 麻醉安全是临床麻醉工作的核心。基层医院麻醉医师一方面受自身医学教育经历与途径、科室条件等因素影响和制约,一方面基层人民群众合并隐匿性疾病常未经诊治,增加围术期麻醉管理风险,因此从业风险更大,提高麻醉安全性的重要途径就是麻醉医师的正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识别风险,控制风险的围术期麻醉管理水平。本文围绕手术患者围术期,从术前评估、工作中各环节的规范、合并常见疾病患者的麻醉评估与管理、经典病例讨论模式、可视化技术、网络资源等多个角度出发,为基层医院麻醉医师提供可参考的切实可行的途径,以提高围术期麻醉管理水平,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增强职业自信,提高麻醉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麻醉医师 规范化培训 继续教育 策略探讨
下载PDF
非麻醉专业外科类住院医师在麻醉科轮转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玉洁 徐懋 郭向阳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1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非麻醉专业住院医师在麻醉科轮转的现状、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采集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的外科类住院医师61人在麻醉科轮转的基本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住院医师在轮转前,对学... 目的探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非麻醉专业住院医师在麻醉科轮转的现状、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采集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的外科类住院医师61人在麻醉科轮转的基本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住院医师在轮转前,对学习麻醉实践操作的期待程度高于麻醉理论知识;在学习方式方面,大多数住院医师比较期待模拟人训练(85.2%)及基于问题式教学病例(85.1%)讨论,而所有住院医师都对手术室的见习表示很感兴趣。在轮转过程中,参与麻醉管理的手术类型较少及指导医师不固定是住院医师认为目前学习存在不足的地方。考试结果显示,所有的住院医师均达到了合格及以上的成绩。结论当前麻醉科的轮转设置基本能够满足外科类住院医师轮转阶段的学习目的及要求,但也存在一些改善及调整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麻醉专业 规范化培训 麻醉科 教学 现状调查
下载PDF
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麻醉恢复期停留时间延长的相关因素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小青 王洁初 +1 位作者 张静 李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 探讨减重患者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麻醉恢复期停留时间延长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5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88例拟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例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80例,根据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麻... 目的 探讨减重患者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麻醉恢复期停留时间延长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5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88例拟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例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80例,根据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麻醉恢复期停留时间是否延长分为2组:延长组(n=27)与对照组(n=53)。单因素分析2组年龄、性别、ASA分级、BMI、肥胖患者手术死亡风险评分(Obesity Surgery Mortality Risk Score, OS-MRS)、术前合并症、术中监测情况、出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追加镇痛药物、低氧血症及恶心呕吐等方面的差异,有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BMI、ASA分级、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OS-MRS、拔管后发生低氧血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1.216,95%CI:1.079~1.371,P=0.001)和拔管后发生低氧血症(OR=6.607,95%CI:1.284~34.001,P=0.002)是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BMI与拔除气管导管后发生低氧血症是导致减重患者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拔管后麻醉恢复期停留时间延长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 麻醉
下载PDF
《2023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神经肌肉阻滞的监测和拮抗实践指南》解读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正迁 李旭 +2 位作者 李国艳 奚春花 王天龙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64-168,共5页
肌松残留阻滞与不良预后相关,肌松监测定量评估可有效降低肌松残留阻滞的发生率。2023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神经肌肉阻滞专家组在《Anesthesiology》杂志发布了肌松监测和肌松拮抗的临床实践指南。本文从肌松监测对预后的影响、拔管指征... 肌松残留阻滞与不良预后相关,肌松监测定量评估可有效降低肌松残留阻滞的发生率。2023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神经肌肉阻滞专家组在《Anesthesiology》杂志发布了肌松监测和肌松拮抗的临床实践指南。本文从肌松监测对预后的影响、拔管指征、肌松监测技术要点及肌松药的拮抗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以提高国内临床麻醉肌松监测意识,减少术后肌松残留阻滞相关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松残留阻滞 肌松监测 肌松拮抗 指南
原文传递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外科学总论试卷麻醉学内容分析
16
作者 贺端端 吴长毅 +3 位作者 徐懋 李民 王军 郭向阳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47期154-156,共3页
为改进麻醉学教学,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近2年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外科学总论试卷中麻醉学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八年制学生总体基础知识扎实,但部分学生不重视外科总论中麻醉学部分学习,临床思维能力有待提升,因此在教学中应强调麻醉... 为改进麻醉学教学,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近2年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外科学总论试卷中麻醉学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八年制学生总体基础知识扎实,但部分学生不重视外科总论中麻醉学部分学习,临床思维能力有待提升,因此在教学中应强调麻醉学的重要性,加强临床案例分析和英语词汇的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年制医学生 外科总论 麻醉学 试卷分析
下载PDF
非心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室发生高血压危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韩彬 鲍林 +1 位作者 贾茜茜 郭向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0-185,共6页
目的探讨非心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室发生高血压危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行非心脏择期手术,入手术室发生高血压危象(血压超过180/110 mm Hg),导致择期手术延迟的患者为病例组。采用1∶3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 目的探讨非心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室发生高血压危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行非心脏择期手术,入手术室发生高血压危象(血压超过180/110 mm Hg),导致择期手术延迟的患者为病例组。采用1∶3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同期未发生入手术室高血压危象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手术室发生围术期高血压危象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BMI、术前高血压分级、高血压危险分层、低密度脂蛋白、脑血管疾病史差异有显著性(P<0.05)。将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2级高血压(OR=39.316,P=0.031)、3级高血压(OR=102.042,P=0.008)、脑血管疾病史(OR=3.482,P=0.015)、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OR=1.504,P=0.007)是入手术室发生高血压危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患者术前较高的高血压分级(2级或3级)、脑血管疾病史、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是非心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入手术室发生高血压危象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分级 脑血管病 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电子追踪系统在麻醉科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郝艳妮 姚瑶 李琳 《护理学报》 2018年第9期29-30,共2页
目的通过资产定位管理系统平台的搭建,建立麻醉科仪器设备的电子追踪系统,实现固定设备的实时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保障手术室设备使用效率,保障患者的围术期安全。方法依托固定资产管理定位系统,建立包括定位跟踪、定位查找、轨迹... 目的通过资产定位管理系统平台的搭建,建立麻醉科仪器设备的电子追踪系统,实现固定设备的实时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保障手术室设备使用效率,保障患者的围术期安全。方法依托固定资产管理定位系统,建立包括定位跟踪、定位查找、轨迹回放、出口报警、移动设备清点及定位对象维护的6个功能模块,总务护士随时利用信息平台对设备状态进行动态管理。结果我科2017年电子追踪系统对中心手术室2层、3层共计18个手术间及麻醉恢复室使用的麻醉相关仪器设备共粘贴电子定位标签135个,标签分类16项;全年利用电子追踪系统登记外出仪器设备41项,其中维修登记26次,仪器外借及带入各分部使用登记15次。结论通过固定设备电子追踪系统的建设和管理,规范了麻醉设备的日常使用,提高麻醉科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电子追踪系统的建立提高了麻醉医师的工作效率,促进了麻醉科设备管理数字化的建设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追踪系统 麻醉设备 质量控制
下载PDF
靶控输注在鼻科等手术麻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朋仙 赵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36-839,共4页
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是静脉给药新技术。本文对开放环路TCI在鼻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闭合环路TCI在其他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对鼻科手术麻醉的启示,以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综述。
关键词 靶控输注 鼻内镜 耳鼻咽喉科手术 麻醉
下载PDF
麻醉科疫情防控质量与体系建设的体会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云飞 徐晨 +2 位作者 郭向阳 李天佐 米卫东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0年第2期66-69,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突发的新型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由于起病隐匿,传染性强,对我国公共卫生系统提出了严峻挑战。麻醉科如何做好COVID-19疫情下感染控制工作,保障患者安全并预防医务人员感染,是参与抗击疫情的前提和保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突发的新型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由于起病隐匿,传染性强,对我国公共卫生系统提出了严峻挑战。麻醉科如何做好COVID-19疫情下感染控制工作,保障患者安全并预防医务人员感染,是参与抗击疫情的前提和保障。结合本科室在2003年应对SARS及针对COVID-19患者手术应急预案制定中的经验,本文对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建立完备的科室麻醉感染控制体系,做好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不仅可为战胜此次疫情奠定基础,而且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感染 应急预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