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营养风险筛查和主观整体评估在胃肠肿瘤病人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2
1
作者 刘妮 方玉 +4 位作者 李子禹 任晖 张小田 武爱文 季加孚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6-350,共5页
目的:比较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病人主观整体评估(PG-SGA)在外科胃肠肿瘤病人中应用的适应性,观察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对其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定点抽样入组方法,对符合条件的外科胃肠肿瘤病人,在入院48 h内分别采用... 目的:比较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病人主观整体评估(PG-SGA)在外科胃肠肿瘤病人中应用的适应性,观察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对其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定点抽样入组方法,对符合条件的外科胃肠肿瘤病人,在入院48 h内分别采用两种工具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并测量记录最近时点的客观营养指标,记录住院时间等结局指标。分析两种筛查评估工具的结果差异及可能原因,比较不同营养评价方法间和与客观营养指标和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共有183例手术治疗的病人入组,病人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29.5%和57.9%。NRS 2002与年龄、体重、BMI、上臂肌围(MAMC)和体重下降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与诊断、手术方式和身高存在相关性(P<0.05)。PG-SGA与诊断、体重、BMI、MAMC和体重下降存在明显相关性(P<0.01);与年龄、身高、手术方式存在相关趋势(P=0.053,0.054,0.082)。NRS 2002与PG-SGA评分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685,P<0.01)。NRS 2002评分≥3分组与<3分组的年龄、身高、体重、BMI和MAMC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G-SGA评价A、B、C三组间的年龄、体重和BMI等分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NRS 2002和PG-SGA在外科手术胃肠肿瘤病人中具有高相关性和适用性,营养风险筛查优先使用NRS 2002,结合使用PG-SGA避免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风险筛查 病人主观整体评估 胃肠肿瘤病人
原文传递
肠系膜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苗儒林 季加孚 《腹部外科》 2014年第1期4-7,共4页
肠系膜肿瘤在临床实践中属于相对少见的肿瘤类型,但多数腹部外科医生在工作中都会遇到.由于肠系膜组织结构复杂,肠系膜肿瘤组织学类型多样,而不同类型的肿瘤治疗方式又有所差异.因此,肠系膜肿瘤的诊断尤为关键.影像学评估有助于明确肿... 肠系膜肿瘤在临床实践中属于相对少见的肿瘤类型,但多数腹部外科医生在工作中都会遇到.由于肠系膜组织结构复杂,肠系膜肿瘤组织学类型多样,而不同类型的肿瘤治疗方式又有所差异.因此,肠系膜肿瘤的诊断尤为关键.影像学评估有助于明确肿瘤的性质,另外,若需手术治疗,影像学检查的另一个目的 是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组织学检查目前主要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活检进行评估.在精准诊断的基础上,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予以不同的治疗策略.在临床实践中,还要注意多学科协作在肠系膜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疾病 脂肪瘤 淋巴瘤 纤维瘤 诊断 活组织检查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胃肠肿瘤外科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调查 被引量:26
3
作者 方玉 辛晓伟 +3 位作者 王艳莉 杨锐 宗祥龙 张小田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68-371,共4页
目的了解肿瘤专科医院胃肠肿瘤择期手术患者的营养风险及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情况。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方法调查我院胃肠外科2010年5至9月新人院胃肠肿瘤择期手术患者的营养风险及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情况。结果入院时存在营养风险的患... 目的了解肿瘤专科医院胃肠肿瘤择期手术患者的营养风险及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情况。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方法调查我院胃肠外科2010年5至9月新人院胃肠肿瘤择期手术患者的营养风险及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情况。结果入院时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占43.6%(85/195),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前营养支持率为11.7%(10/85),术后营养支持率为100%(85/85)。无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前营养支持率为0,术后营养支持率为84.5%(93/110)。有营养风险与无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1%(13/68)和7.1%(9/127)(P=0.02)。结论胃肠肿瘤择期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不尽合理。入院时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要继续推广基于证据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营养风险 营养风险筛查2002 营养支持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胃肠肿瘤外科热点问题
4
作者 李浙民 李子禹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5年第7期436-438,共3页
胃肠肿瘤的治疗近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综合治疗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肿瘤治疗再也不是单一学科的事情.在综合诊治的背景下,精准医学观点的提出使制订符合个人特点的个体化治疗方式成为可能.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并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 胃肠肿瘤的治疗近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综合治疗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肿瘤治疗再也不是单一学科的事情.在综合诊治的背景下,精准医学观点的提出使制订符合个人特点的个体化治疗方式成为可能.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并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胃肠肿瘤外科的几个热点问题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外科 胃肠肿瘤 综合治疗 治疗方式 个人特点 医学观点
原文传递
多学科团队诊治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季加孚 李洁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9-481,共3页
尽管近30年来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 entero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发病率明显增加,但仍属于少见肿瘤。因此,目前对其诊治还存在许多不足。肿瘤的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对提高疾病诊断... 尽管近30年来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 entero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发病率明显增加,但仍属于少见肿瘤。因此,目前对其诊治还存在许多不足。肿瘤的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对提高疾病诊断率、完善治疗计划、改善病人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国内外在多种常见肿瘤中已广泛开展MDT,但针对GEP-NENs的MDT相对较少。因此,需要重视并规范化开展GEP-NENs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团队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
原文传递
十二指肠来源的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季加孚 李浙民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10期681-683,共3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概念最初由Mazur等于1983年提出,其发病率约为每年1.5/100000,占所有胃肠道肿瘤的1%~3%。GIST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其中十二指肠来源的GIST相对罕见,约占所有GIST的...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概念最初由Mazur等于1983年提出,其发病率约为每年1.5/100000,占所有胃肠道肿瘤的1%~3%。GIST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其中十二指肠来源的GIST相对罕见,约占所有GIST的5%,但其占原发十二指肠肿瘤的30%。尽管GIST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十二指肠GIST发病率低,研究相对较少,其解剖和生理上具有特殊性,在诊断和治疗上亦有其相应特点,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胃癌手术不应忽视肿瘤治疗的原则 被引量:21
7
作者 苏向前 杨宏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18-120,共3页
自1994年Kitano报道首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手术以来.近年在日本和韩国,腹腔镜手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淋巴结转移风险低的早期胃癌。腹腔镜胃癌手术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要以保证手术... 自1994年Kitano报道首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手术以来.近年在日本和韩国,腹腔镜手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淋巴结转移风险低的早期胃癌。腹腔镜胃癌手术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要以保证手术的根治性为前提。随着腹腔镜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目前腹腔镜胃切除术的指征已逐渐从早期胃癌扩大到进展期胃癌。但是由于缺乏长期疗效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腹腔镜手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运用尚存争议。因此,为保证腹腔镜胃癌手术获得与传统开腹手术相似的临床疗效,必须严格遵循肿瘤治疗的基本原则.诸如合适的病例选择,充分的手术切缘.规范的D2淋巴结清扫及符合无瘤原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胃切除术 治疗原则 D 淋巴结清扫 无瘤技术
原文传递
外周血循环核酸作为肿瘤标志物在胃癌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琳 张连海 季加孚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1-25,共5页
肿瘤患者外周血含有一定量的循环核酸.这些游离核酸携带了肿瘤特异的遗传信息.是非侵人胜肿瘤标志物的重要来源。可作为标志物的循环核酸主要是DNA和microRNA.常见的遗传和表观遗传改变包括DNA突变、拷贝数变异、DNA异常甲基化以及mi... 肿瘤患者外周血含有一定量的循环核酸.这些游离核酸携带了肿瘤特异的遗传信息.是非侵人胜肿瘤标志物的重要来源。可作为标志物的循环核酸主要是DNA和microRNA.常见的遗传和表观遗传改变包括DNA突变、拷贝数变异、DNA异常甲基化以及microRNA失调。这些改变能反映肿瘤组织的分子特征,为肿瘤的无创、实时和动态检测提供新的线索。本文总结了循环核酸中上述改变在胃癌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复发监测及预后判断中的研究现状.同时分析了它们作为肿瘤标志物的优势、检测技术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循环核酸 肿瘤标志物 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重视对胃癌患者进行规范性的治疗前肿瘤学评估 被引量:6
9
作者 季加孚 陕飞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4-107,共4页
随着胃癌专科的发展,多学科(MDT)的诊疗模式已被广泛接受和推行。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合理结合才能使患者真正获益,但其前提是对肿瘤进行全面而精细化的评估。因此,必须重视对胃癌进行规范性的治疗前肿瘤学评估,包括分期诊断... 随着胃癌专科的发展,多学科(MDT)的诊疗模式已被广泛接受和推行。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合理结合才能使患者真正获益,但其前提是对肿瘤进行全面而精细化的评估。因此,必须重视对胃癌进行规范性的治疗前肿瘤学评估,包括分期诊断、可切除性评估以及病理与分子特征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学评估 规范化
原文传递
胃癌新辅助化疗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8
10
作者 季加孚 季鑫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458-1461,共4页
胃癌是我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肝癌进展期胃癌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一般在20%~50%,一般小超过60%?日前在胃癌外科已经初步达成共识:单纯外科手术无法达到生物学意义上的根治。
关键词 胃癌新辅助化疗 疗效评价
下载PDF
标本资源库存储与标识规范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颖 张连海 季加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5-496,共2页
标本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涉及到很多领域的技术和规范。标本资源库的储存容器与相应的标识方法因所储存标本的不同而不同,本文将就存储方式以及标识方面有共性的规范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正在建设及完善标本资源库的同道们... 标本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涉及到很多领域的技术和规范。标本资源库的储存容器与相应的标识方法因所储存标本的不同而不同,本文将就存储方式以及标识方面有共性的规范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正在建设及完善标本资源库的同道们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肿瘤学 生物标本库 管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腹腔镜胃肠外科在优化和创新中不断前行 被引量:4
12
作者 苏向前 杨宏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8期741-746,共6页
随着腹腔镜手术流程的不断优化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腹腔镜胃肠外科在过去的20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当代外科实践和患者术后恢复带来了许多重要改变。各种新型微创外科技术包括全腹腔镜、单孔腹腔镜和经自然腔道标本取出技术的涌现,... 随着腹腔镜手术流程的不断优化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腹腔镜胃肠外科在过去的20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当代外科实践和患者术后恢复带来了许多重要改变。各种新型微创外科技术包括全腹腔镜、单孔腹腔镜和经自然腔道标本取出技术的涌现,极大地减轻了术后患者的疼痛并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然而,这些技术的确切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证实。目前,国际上已有多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实,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无论在近期还是远期疗效方面都是安全的;但腹腔镜应用于胃癌手术是否可获得与开腹手术相似的远期疗效,目前仍缺乏高水平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外科 结直肠外科 流程优化 新技术
原文传递
胃癌根治术后再手术的认识 被引量:5
13
作者 季加孚 季鑫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4期2-3,15,共3页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病死率高居恶性肿瘤第2位。根治胃癌的唯一手段是进行原发灶的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随着手术技巧、麻醉技术、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水平的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有所上升。但是,胃癌根治手术仍存在...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病死率高居恶性肿瘤第2位。根治胃癌的唯一手段是进行原发灶的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随着手术技巧、麻醉技术、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水平的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有所上升。但是,胃癌根治手术仍存在一些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术后死亡的情况。西方国家报道,胃癌行肿瘤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46%,术后病死率4%~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根治 术后再手术 并发症发生率 淋巴结清扫 术后病死率 恶性肿瘤 抗感染治疗 手术技巧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3
14
作者 季加孚 季鑫 步召德 《临床外科杂志》 2014年第10期715-717,共3页
在全球范围内,胃癌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第四位,每年新发病例近百万人;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每年因胃癌死亡人数超过七十万人[1]。而我国又是一个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地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胃癌根治手术 围手术期化疗 围手术期放疗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胃癌的腹腔镜治疗 被引量:4
15
作者 苏向前 杨宏 《医学与哲学(B)》 2016年第4期14-16,共3页
随着腹腔镜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腹腔镜手术目前已成为早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之一,而在进展期胃癌的适用性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已有证据表明腹腔镜手术应用于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均可获得与传统开腹手术相似的近期... 随着腹腔镜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腹腔镜手术目前已成为早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之一,而在进展期胃癌的适用性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已有证据表明腹腔镜手术应用于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均可获得与传统开腹手术相似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然而这些结果仍有待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腹腔镜手术必将在胃癌外科治疗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微创手术 腹腔镜胃切除术
下载PDF
围手术期伊马替尼治疗在可切除原发中高危胃肠间质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双喜 李子禹 +7 位作者 张连海 步召德 武爱文 吴晓江 宗祥龙 陕飞 季鑫 季加孚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伊马替尼对可切除原发中高危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凡切除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12年2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诊断为可切除中高危GIST、并进行手术切除加围手术期伊马替尼治疗的48例患者的...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伊马替尼对可切除原发中高危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凡切除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12年2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诊断为可切除中高危GIST、并进行手术切除加围手术期伊马替尼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伊马替尼治疗方式分为新辅助治疗组(术前加术后伊马替尼治疗,15例)及辅助治疗组(术后伊马替尼治疗,33例)。比较两组患者R。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病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结果新辅助治疗组的肿瘤最大径(11.2cm)和平均径(9.1em)均明显大于辅助治疗组(7.7cm和6.2cm,P.0.005和P=0.014)。新辅助治疗组术前治疗疾病控制率为93.3%(14/15)。新辅助治疗组和辅助治疗组患者R0切除率分别为86.7%(13/15)和84.8%(28/33)(P=1.00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2/15)和9.1%(3/33)(P=-0.642)。两组患者术后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5%和41%,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3%和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35,P=0.766)。结论对于可切除的原发中高危GIST,围手术期应用伊马替尼的治疗模式具有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伊马替尼 新辅助治疗 术前治疗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CLASSIC研究(胃癌D2切除术后XELOX辅助化疗)中国亚组报告 被引量:25
17
作者 季加孚 梁寒 +8 位作者 詹友庆 刘云鹏 何裕隆 叶颖江 孙益红 黄昌明 燕敏 师英强 武爱文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目的探讨CLASSIC研究即胃癌D:根治术后XELOX方案(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联合应用)辅助化疗对中国胃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CLASSIC研究是一项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亚太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本研究是CLASSIC研究的中国亚组分析... 目的探讨CLASSIC研究即胃癌D:根治术后XELOX方案(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联合应用)辅助化疗对中国胃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CLASSIC研究是一项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亚太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本研究是CLASSIC研究的中国亚组分析。中国亚组于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共在中国大陆招募了100例胃癌D2根治术后患者,并以I:I的比例完全随机分配至XELOX组(术后口服卡培他滨联合静脉滴注奥沙利铂方案化疗)或对照组(单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年无疾病生存及总生存情况。结果截至2012年11月22日,中国亚组分析结果显示.XELOX组和对照组3年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78%和56%,XELOX治疗组的复发风险比对照组降低了59%(HR=0.41,95%CI:0.20—0.85,P=0.013);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8%和66%,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HR=0.55,95%CI:0.26—1.16,P=0.110)。结论胃癌D:根治术后辅以XELOX方案化疗可明显改善中国胃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D2根治术 辅助化疗 卡培他滨 奥沙利铂
原文传递
胃癌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与评价 被引量:40
18
作者 季加孚 陕飞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3-197,共5页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新增胃癌患者约934000例,因胃癌病死的患者约734000例,我国与日本约占其中的56%[1]。尽管外科手术仍然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总体治疗模式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已经从以解剖...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新增胃癌患者约934000例,因胃癌病死的患者约734000例,我国与日本约占其中的56%[1]。尽管外科手术仍然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总体治疗模式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已经从以解剖学为基础的手术治疗走向以解剖学、肿瘤生物学及免疫学为基础的联合规范化手术和围手术期辅助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现将近年来胃癌综合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概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治疗模式 胃癌患者 外科手术 肿瘤生物学 恶性肿瘤 手术治疗 辅助治疗 围手术期
原文传递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6
19
作者 季加孚 季鑫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84,共4页
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基石。由于肿瘤位于食管和胃的结合部,所以对其定义、分型、分期和手术方式都还存在一些争议。Siewert分型是目前认可程度最高的... 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基石。由于肿瘤位于食管和胃的结合部,所以对其定义、分型、分期和手术方式都还存在一些争议。Siewert分型是目前认可程度最高的分型方法。对于进展期SiewertⅠ型食管胃结合部癌,其生物学特性和外科治疗方案更接近于食管癌;对于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外科治疗方案更接近于胃癌。而对于早期食管胃结合部癌,可以采用内镜切除或者缩小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胃肠间质瘤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季鑫 季加孚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92-296,共5页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来源肿瘤。大部分患者存在c-kit或PDGFRa基因突变。手术根治性切除是治疗胃肠间质瘤的基石,但是术后复发率较高。近年来,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靶向治疗大大提高了GIST治疗效果。对于手术可以切...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来源肿瘤。大部分患者存在c-kit或PDGFRa基因突变。手术根治性切除是治疗胃肠间质瘤的基石,但是术后复发率较高。近年来,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靶向治疗大大提高了GIST治疗效果。对于手术可以切除的患者,手术切除联合新辅助或辅助治疗改善了高危患者的预后:对于手术不可切除的患者,靶向治疗也有效地抑制、延缓了病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手术切除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