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当代视野的艺术学 被引量:3
1
作者 丁宁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34,共11页
本文考察艺术学的原初概念,分析个别艺术学的传统课题的症候以及艺术在当代的几种发展倾向,着重阐述艺术与审美的再认识,艺术与历史关联的当代意义,艺术与媒体、产业融合过程中的文化问题,以及艺术与教育的内在融通等,试图涉足艺... 本文考察艺术学的原初概念,分析个别艺术学的传统课题的症候以及艺术在当代的几种发展倾向,着重阐述艺术与审美的再认识,艺术与历史关联的当代意义,艺术与媒体、产业融合过程中的文化问题,以及艺术与教育的内在融通等,试图涉足艺术学当代发展的一些基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艺术学 艺术审美 媒体 产业 艺术教育
下载PDF
走向跨文化综合研究的比较艺术学 被引量:2
2
作者 彭吉象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8-120,共3页
走向跨文化综合研究的比较艺术学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教授彭吉象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自从19世纪末诞生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终于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发展与普及。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成立了比较文学学会,各重要大学均有比较文... 走向跨文化综合研究的比较艺术学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教授彭吉象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自从19世纪末诞生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终于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发展与普及。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成立了比较文学学会,各重要大学均有比较文学的系科和研究生班,国际比较文学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跨文化 比较艺术学 综合研究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平行研究 比较研究 电影观念 中外电影 中国电影
下载PDF
论艺术学的对象、方法与体系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旭光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93-97,共5页
论文在通过对艺术学研究之学术史的辨析考察的基础上 ,考察了艺术学与美学、文艺学、美术学等学科的关系 ,论述了作为人文学科的艺术学的形成和由来 ,还进一步探讨了艺术学的学科对象、研究范域、方法论等重要问题。论文还尝试从几个不... 论文在通过对艺术学研究之学术史的辨析考察的基础上 ,考察了艺术学与美学、文艺学、美术学等学科的关系 ,论述了作为人文学科的艺术学的形成和由来 ,还进一步探讨了艺术学的学科对象、研究范域、方法论等重要问题。论文还尝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切入 ,来进行不同的学科体系建构 ,从而初步提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艺术学的学科体系构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美学 艺术哲学 学科体系 研究对象 方法论
下载PDF
“后假定性”美学的崛起——试论当代影视艺术与文化的一个重要转向 被引量:30
4
作者 陈旭光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7-113,共7页
假定性是艺术的一种重要特性。影视艺术具有真实性与假定性的两面,对这两面的不同侧重代表了不同的艺术观念。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影视领域出现了一种强化假定性特征,有力冲击“真实性”原则的假定性美学潮流——一种“后假定性... 假定性是艺术的一种重要特性。影视艺术具有真实性与假定性的两面,对这两面的不同侧重代表了不同的艺术观念。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影视领域出现了一种强化假定性特征,有力冲击“真实性”原则的假定性美学潮流——一种“后假定性美学”趋向。本文总结归纳了假定性的历史与由来,认为假定性大致经历了广义假定性、现代主义假定性、后假定性等三个阶段,并通过对中国当下影视艺术现象的分析,论述了后假定性美学的种种表现。本文认为当下中国的后假定性美学是全球化语境中多元文化因素复杂制约的结果,它有一个与中华民族审美心理深层契合,以及中西文化融合、对话的广阔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定性 后假定性美学 当代影视艺术 文化传统 意识形态 审美需求
下载PDF
试论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的理论挑战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旭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6期148-154,176,共8页
十九世纪末以来 ,风起云涌、新潮叠起的现代艺术及后现代艺术对传统美学和艺术理论体系的冲击非常强大。我们应充分地考虑到艺术范畴的扩大 ,艺术学理论体系的开放和结构性调整 ,并进而对这些新的艺术现象作出或同化或顺应的接纳。本文... 十九世纪末以来 ,风起云涌、新潮叠起的现代艺术及后现代艺术对传统美学和艺术理论体系的冲击非常强大。我们应充分地考虑到艺术范畴的扩大 ,艺术学理论体系的开放和结构性调整 ,并进而对这些新的艺术现象作出或同化或顺应的接纳。本文从一个较为系统的艺术理论构架应具备的四个维度 ,即世界客体、艺术家第一主体、艺术作品本体、艺术接受第二主体入手来系统考察这种全方位冲击所带来的挑战 ,以及艺术理论应该相应作出的应对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艺术 后现代艺术 艺术理论 世界客体 艺术家 艺术作品 艺术接受 主体
下载PDF
唐代墓室壁画艺术风格初探 被引量:7
6
作者 白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9-98,共10页
唐代墓室国画填补了唐画研究缺乏真迹的空白,展现了唐代绘画的创新面貌。已发现的唐代墓室壁画可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初期继承南北朝画风,疏、密二体并行,由疏简、劲健而稍有板滞向流畅、舒展而又灵动的方向转化;中期体现为几种风格... 唐代墓室国画填补了唐画研究缺乏真迹的空白,展现了唐代绘画的创新面貌。已发现的唐代墓室壁画可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初期继承南北朝画风,疏、密二体并行,由疏简、劲健而稍有板滞向流畅、舒展而又灵动的方向转化;中期体现为几种风格的融合,简快、豪放,有“吴带当风”之韵;晚期在完善中期风格的同时,又有创新,开五代细丽精巧的人物画风及工笔重彩花鸟画风之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绘画 墓室壁画 绘画艺术风格
下载PDF
重新认识艺术教育 被引量:1
7
作者 丁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6期123-129,共7页
本文从审美、历史、媒体和产业化等的层面上阐述艺术教育所面临新问题以及潜在的意义 ,同时结合教育本身探讨了艺术精神入乎其里的普适性 。
关键词 艺术教育 现代教育 原创精神 合作意识 人文理念 终身教育
下载PDF
《北京晚报反对篇》点评
8
作者 陈刚 《现代广告》 2001年第2期43-46,共4页
关键词 《北京晚报》 广告 创意 语境 传播形式 影响力
下载PDF
论艺术情节中的人物命运
9
作者 秦立莉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112-114,共3页
艺术情节中的人物命运不是自决定的艺术存在,它外受制于人物的环境关系,内受制于人物自身的性格,而达到环境主体化的性格塑造,则能把环境与性格统一在一起,令人信服地促进情节中的人物命运。这是创造感人的艺术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艺术情节 人物性格 人物命运 环境主体化 生活环境
下载PDF
艺术赞助与企业多元价值创造
10
作者 李小慧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3-46,共4页
艺术赞助在国内还是个新生事物,甚至还没有人对其概念进行过明确界定。但在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早已深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艺术赞助活动。作为企业对艺术行为主体提供物质支持的重要方式,艺术赞助不仅为艺术创作与经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艺术赞助在国内还是个新生事物,甚至还没有人对其概念进行过明确界定。但在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早已深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艺术赞助活动。作为企业对艺术行为主体提供物质支持的重要方式,艺术赞助不仅为艺术创作与经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在企业的多元价值创造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因而,艺术赞助本身已逐渐成为艺术行为主体和企业双向需求的目标。本文则试图从这种双向需求的全新角度探讨艺术赞助与企业多元价值创造之间的微妙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赞助 企业多元价值创造 双向需求
下载PDF
让心灵与肢体共舞——北京大学舞蹈教育成果介绍 被引量:5
11
作者 梁月瑛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0-12,共3页
舞蹈是肢体的语言更是心灵的诠释。本文通过在北京大学开展的舞蹈素质普及教育,阐述了文化积淀以及心灵感悟对于舞蹈艺术的重要性。作者表明:用文化作为理解内涵和肢体传情的基础,舞蹈会变得更有感染力并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喜爱。北京... 舞蹈是肢体的语言更是心灵的诠释。本文通过在北京大学开展的舞蹈素质普及教育,阐述了文化积淀以及心灵感悟对于舞蹈艺术的重要性。作者表明:用文化作为理解内涵和肢体传情的基础,舞蹈会变得更有感染力并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喜爱。北京大学艺术学系设置的舞蹈选修课根据自身特色,汲取国内舞蹈院校的相关教学经验,在深厚文化底蕴以及民族研究、民俗研究等理论成果的辅助下,以传统兼现代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由地、自主地把握舞蹈的精髓,培养出大批富有创造力、表现力及鉴赏力的业余舞蹈人才。北京大学面向全校开设的舞蹈选修课的实践、北京大学学生舞蹈团近年来在社会上取得的成绩不仅证明了高雅舞蹈艺术所拥有的广泛的民众基础,也展示了高校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的探索模式,同时更为普通高校开展艺术素质普及教育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 舞蹈教育 素质教育 校园文化 舞蹈文化 教学理论 课程设置 肢体语言
原文传递
影像与影响——“《申报》与中国电影”研究之一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道新 王培 +14 位作者 蒲波 崔腾 王玮 郑婧儒 曹疏影 刘海英 西少辉 陈希 金晓聚 章伊倩 卢慧雯 邱恒昌 梁庭嘉 安真真 冯明亮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4-75,共12页
关键词 中国电影史 艺术学 电影学 影像 重写 《申报》 北京大学 文学 寻找 探求
下载PDF
沦陷时期的上海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历史叙述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道新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共9页
沦陷时期的上海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历史叙述,是中国电影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无论有意的忽略还是无意的遮蔽,都不利于中国电影史学的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利用可资利用的文字资料和影片资料,在军事侵略和文化殖民的背景下重提沦陷时... 沦陷时期的上海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历史叙述,是中国电影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无论有意的忽略还是无意的遮蔽,都不利于中国电影史学的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利用可资利用的文字资料和影片资料,在军事侵略和文化殖民的背景下重提沦陷时期上海电影的多侧面及特殊性,是任何一个电影史学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责任和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沦陷时期 历史叙述 上海 中国电影史 史学工作者 重要环节 不可或缺 健康发展 影片资料 文字资料 最大限度 文化殖民 军事侵略 特殊性 利用 责任
下载PDF
阿多诺对当代美学的意义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刚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3-70,共8页
本文认为,阿多诺的美学始终在传统美学与现代艺术、反形而上学与自觉的理论建构两种张力之间运动,这是他的非同一性真理观在艺术哲学中的体现。阿多诺不是对现代主义进行简单的辩护,而是对现代主义进行深入的分析,他自觉地完成了终... 本文认为,阿多诺的美学始终在传统美学与现代艺术、反形而上学与自觉的理论建构两种张力之间运动,这是他的非同一性真理观在艺术哲学中的体现。阿多诺不是对现代主义进行简单的辩护,而是对现代主义进行深入的分析,他自觉地完成了终结现代主义的任务,并且自然地转向对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文化状态的洞见。阿多诺的美学对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多诺 当代美学 美学理论 现代艺术 理论建构 艺术哲学 文化状态 美学建设 美学史
下载PDF
“第六代”电影的青年文化性 被引量:19
15
作者 陈旭光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15,共7页
一般而言,在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中,青年都往往是一个边缘化的人群,青年文化或青年性总是与激进、标新立异的姿态、崇尚感性感觉、对现实持批判态度、理想主义等密切相关的。中国第六代导演在他们的一些电影中表现出的鲜明的青年文化性,... 一般而言,在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中,青年都往往是一个边缘化的人群,青年文化或青年性总是与激进、标新立异的姿态、崇尚感性感觉、对现实持批判态度、理想主义等密切相关的。中国第六代导演在他们的一些电影中表现出的鲜明的青年文化性,无疑表征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从一个理性文化时代向感性文化时代的转换。而中国的青春类型电影,大体走过了一条从“青春万岁”到“青春残酷”再到“青春消费”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电影 青年文化性 青春类型片 导演艺术 感性文化 影像表征 身份认同
下载PDF
电影启蒙与启蒙电影——郑正秋电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涵义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道新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25,共9页
郑正秋的电影活动得益于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和时政批评“公共空间”的存在,并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这种“公共空间”的形成。正是在中国民族电影筚路蓝缕的开拓时期,郑正秋以其丰富的电影实践和独特的电影形式,秉持着教化观念的张扬和影... 郑正秋的电影活动得益于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和时政批评“公共空间”的存在,并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这种“公共空间”的形成。正是在中国民族电影筚路蓝缕的开拓时期,郑正秋以其丰富的电影实践和独特的电影形式,秉持着教化观念的张扬和影像秩序的建立的电影启蒙姿态,完成了社会改良思想和人道关怀视野的启蒙电影伟绩;跟“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精英话语相比,郑正秋电影独具一种温情的平民色彩并得到广泛的观众认同。尤为重要的是,立足本土、诉诸大众的郑正秋电影,以其对殖民语境里民族文化的特性书写,成就了中国电影史上一种影响深远的范型、一个历久弥新的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正秋 中国 电影导演 艺术精神 文化涵义 公共空间 电影启蒙 教化观念 影像秩序 社会改良思想 人道关怀
下载PDF
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独特处境及历史命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道新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5-88,共4页
本文从好莱坞电影历史叙述与中国电影历史叙述、中美两国电影文化交流状况及其正常对话、中国民族电影及其本土化立场、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策略及运作特点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研究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独特处境及历史命运的学术价值、现实意... 本文从好莱坞电影历史叙述与中国电影历史叙述、中美两国电影文化交流状况及其正常对话、中国民族电影及其本土化立场、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策略及运作特点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研究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独特处境及历史命运的学术价值、现实意义与基本结论;并根据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实际演进历程,将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独特处境及历史命运划分为全面占领(1896-1932)、遭遇抵抗(1932-1937)、偏安一隅(1937-1945)、文化检讨(1945-1949)、政治批判(1949-1966)、彻底清除(1966-1976)、逐渐复兴(1976-1989)与强劲攻势(1989-1999)等八个阶段;最后呼唤好莱坞电影与中国民族电影平等“对话”及“双赢”时代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莱坞电影 电影文化 独特 中国电影 叙事策略 政治批判 演进历程 处境 历史叙述 遭遇
下载PDF
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道新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50,共9页
本文在对《中国电影发展史》(程季华主编)和《世界电影史》(乔治·萨杜尔著)这两部“经典”电影史著进行分析批评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中国电影史研究和世界电影史研究的发展历史和基本状况,得出如下结论:综合与比较研究,是中国电影... 本文在对《中国电影发展史》(程季华主编)和《世界电影史》(乔治·萨杜尔著)这两部“经典”电影史著进行分析批评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中国电影史研究和世界电影史研究的发展历史和基本状况,得出如下结论:综合与比较研究,是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必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史 “经典” 发展史 必然 综合 史著 主编 批评
下载PDF
民国报纸与中国早期电影的历史叙述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李道新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4-32,共9页
民国报纸不仅是研究民国政治史、军事史、经济史尤其社会生活史和日常风俗史的必由之路,而且是重写中国早期电影史的重要依据。民国报纸里的电影信息,包括电影新闻、电影论评和电影广告在内,为笔者反思中国早期电影的历史叙述建立了一... 民国报纸不仅是研究民国政治史、军事史、经济史尤其社会生活史和日常风俗史的必由之路,而且是重写中国早期电影史的重要依据。民国报纸里的电影信息,包括电影新闻、电影论评和电影广告在内,为笔者反思中国早期电影的历史叙述建立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参照系。事实上,正是在以《申报》、《晨报》、《大公报》、《民国日报》、《中央日报》和《广州民国日报》等为代表的民国大报里,充满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汗牛充栋的各种电影信息,潜隐着一段久经湮埋、未被阐发的中国电影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报纸 中国早期电影 历史叙述 电影信息
下载PDF
消费逻辑的建立与贺岁电影的进路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道新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1,共7页
贺岁电影的出现,是21世纪前后中国电影面临票房困境和市场压力的无奈选择,也是中国喜剧电影寻求观念突破与整体超越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即便是票房鼎盛、口碑甚佳的冯小刚贺岁片,也存在着“深度”的执迷与“作者”的误区,这... 贺岁电影的出现,是21世纪前后中国电影面临票房困境和市场压力的无奈选择,也是中国喜剧电影寻求观念突破与整体超越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即便是票房鼎盛、口碑甚佳的冯小刚贺岁片,也存在着“深度”的执迷与“作者”的误区,这是悖逆消费文化逻辑、阻碍贺岁电影发展的主要症结。笔者以为,只有消除传统的“深刻”的价值观、放弃个性的“作者”的预期,在贺岁片的“符号”与“意义”之间寻求开放性的阐释,才能建立正常的文化消费逻辑,打通贺岁电影的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逻辑 市场压力 中国电影 21世纪 重要环节 喜剧电影 “深度” 文化逻辑 “意义” 贺岁片 冯小刚 价值观 开放性 票房 作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