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庭康复治疗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吴妍 郑美娟 +3 位作者 李娜 张荣 范常峰 乔淑冬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292-296,共5页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治疗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7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后循环脑梗死患者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3例),试验组给予脑梗死急性期常规药物+中枢性前庭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脑梗...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治疗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7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后循环脑梗死患者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3例),试验组给予脑梗死急性期常规药物+中枢性前庭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脑梗死急性期常规药物+常规运动功能训练,共治疗4周。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及Tinetti量表评估患者平衡和步态功能,采用眩晕评价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估患者主观症状,采用前庭疾病日常活动量表(vestibular disorder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VADL)评估患者日常活动参与能力,采用活动特定的平衡信心量表(activities-specific balance confidence scale,ABC)评估患者保持平衡的信心。比较两组患者平衡和步态功能、日常活动参与能力等临床疗效。结果52例患者中,男42例,女10例,年龄35~89岁,平均(61.5±10.8)岁。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BBS、Tinetti量表及AB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VADL和DH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康复治疗后试验组BBS、Tinetti量表及ABC评分高于对照组,VADL和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治疗可以改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眩晕症状,促进患者静态平衡及动态步态恢复,提高患者日常活动参与能力和平衡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康复 后循环脑梗死 临床疗效 眩晕 平衡
原文传递
2003—2012年首钢地区居民脑卒中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健松 刘海行 +6 位作者 张慧英 李红娟 张炳珍 刘小雨 吴继荣 高伟 乔淑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4470-4474,共5页
目的分析2003—2012年首钢地区(首钢总公司职工居住区)居民脑卒中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并评价首钢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效果。方法 2003—2012年首钢地区户籍人口脑卒中死亡数据和户籍人口数分别来源于石景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目的分析2003—2012年首钢地区(首钢总公司职工居住区)居民脑卒中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并评价首钢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效果。方法 2003—2012年首钢地区户籍人口脑卒中死亡数据和户籍人口数分别来源于石景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和石景山区统计局。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计算脑卒中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和年变化率。结果 2003—2012年首钢地区居民中共2 537例死于脑卒中,其中男1 474例(58.1%),女1 063例(41.9%)。2003—2012年首钢地区居民标化死亡率为59.9/10万,男性为70.5/10万,女性为49.2/10万。2003—2012年首钢地区居民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幅度为3.6%(P=0.005),女性下降幅度为4.9%(P=0.002),男性下降幅度为2.5%(P=0.075)。10年间,55~64岁组和65~74岁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b=-0.071,P=0.015;b=-0.055,P=0.002)。结论 2003—2012年首钢地区居民脑卒中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女性下降趋势明显,55岁以上居民呈下降趋势。首钢地区长期高血压管理可能是该地区脑卒中死亡率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死亡率 首钢地区
下载PDF
NR2A反义寡核苷酸对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志安 李梅 +3 位作者 张旭 滕大才 裴冬生 徐铁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24-1428,共5页
目的探讨NMDA受体亚单位2A(NR2A)反义寡核苷酸在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为研制和开发针对NR2A的特异性新药提供理论基础和形态学依据。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 目的探讨NMDA受体亚单位2A(NR2A)反义寡核苷酸在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为研制和开发针对NR2A的特异性新药提供理论基础和形态学依据。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经生理盐水、错义寡核苷酸和反义寡核苷酸预处理后,以四血管阻断法建立短暂性全脑缺血(15min)/再灌注(1、2、3和5d)动物模型。在确定的时间点进行灌注固定、取材、石蜡包埋和组织切片(片厚8μm),然后行TUNEL反应、焦油紫染色、原位杂交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I/R)3d,大鼠海马CA1区出现大量的凋亡阳性细胞;I/R5d大鼠海马CA1区细胞严重受损,与对照组相比二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NR2A反义寡核苷酸预处理后,I/R3d和I/R5d海马CA1区的细胞凋亡和细胞损伤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二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NR2A反义寡核苷酸能抑制I/R1d NR2A mRNA表达和I/R2d蛋白质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短暂性全脑缺血后,NR2A反义寡核苷酸能明显地减轻缺血诱导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和细胞损伤,且这种作用与NR2A反义寡核苷酸特异性抑制NR2A及其mRNA的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2A反义寡核苷酸 神经保护 NR2A 脑缺血 神经元损伤 大鼠 海马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以头晕起病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4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陈芸 张硕 杜汉军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191-195,共5页
目的探讨头晕起病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临床特征、血管内治疗方案、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北京大学首钢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头晕起病的24例SSS患者的一般特征、临床表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头颈CT血管造影成... 目的探讨头晕起病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临床特征、血管内治疗方案、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北京大学首钢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头晕起病的24例SSS患者的一般特征、临床表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头颈CT血管造影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DSA)等相关临床资料数据及其锁骨下动脉内治疗情况,分析血管内支架置入的治疗效果。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SSS的识别及诊断治疗经验。结果24例患者中左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13例,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2例,右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9例,成功置入病变处23枚支架,术中造影可见椎动脉恢复正向血流,术后患侧上肢脉搏、血压恢复,患者头晕改善,复查TCD未再出现锁骨下动脉盗血现象。血管内治疗失败1例,究其原因与患者既往主动脉弓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相关。结论以头晕为临床表现的锁骨下动脉狭窄,常提示锁骨下动脉盗血。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治疗SSS能快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锁骨下动脉狭窄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头晕
下载PDF
丘脑底核电刺激对6-羟基多巴胺致帕金森大鼠黑质神经元线粒体神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5
作者 陈宁 隋云鹏 阎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725-729,共5页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电刺激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致帕金森大鼠黑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假刺激组及电刺激组,每组8只。模型组、假刺激组及电刺激组于左侧前脑内侧束注射6-OHDA制...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电刺激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致帕金森大鼠黑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假刺激组及电刺激组,每组8只。模型组、假刺激组及电刺激组于左侧前脑内侧束注射6-OHDA制备大鼠偏侧帕金森(PD)模型,电刺激组大鼠左侧丘脑底核区植入刺激电极进行高频电刺激,采用阿扑啡诱导旋转实验进行行为学观察,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检测大鼠黑质中TH阳性神经元数,透射电镜观察大鼠黑质神经元中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及Western blot分析大鼠黑质神经元中的凋亡相关蛋白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刺激组大鼠旋转圈数明显减少(P<0.05),并且电刺激组黑质部位的TH阳性细胞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刺激组cleaved-Caspase-3、Caspase-9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胞浆中cyto-C、AIF含量明显减少(P<0.05),线粒体中cyto-C、AIF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丘脑底核电刺激对6-OHDA致PD大鼠的黑质神经元细胞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丘脑底核电刺激通过保护线粒体来抑制黑质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底核 电刺激 帕金森 线粒体 神经保护
下载PDF
经皮神经低频电刺激治疗慢性头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6
作者 高伟 胡颖 王和平 《国际神经精神科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9-23,共5页
目的:验证经皮神经低频电刺激仪治疗慢性头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诊断患有慢性头痛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两种经皮神经低频电刺激仪进行治疗,每天一次,每次20分钟;治... 目的:验证经皮神经低频电刺激仪治疗慢性头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诊断患有慢性头痛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两种经皮神经低频电刺激仪进行治疗,每天一次,每次20分钟;治疗时间为一周。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74%和92.73%;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33%和30.51%。不良事件基本为电刺激引起的短暂轻微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刺痛、头晕和困倦。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为0.00%。结论:经皮神经低频电刺激仪可以有效地治疗慢性头痛,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头痛 电刺激 疗效
下载PDF
以发作性体位性视物双影为前期症状的后循环卒中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范常锋 黄亚平 +3 位作者 李霞 陈芸 李真 乔淑冬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2-765,共4页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头颅CT检出率低,甚至MRI检查也具有较高的假阴性率,而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极易进行性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规范的临床查体以及对后循环病变特征性症状、体征的识别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以发作性体位性视物双影...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头颅CT检出率低,甚至MRI检查也具有较高的假阴性率,而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极易进行性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规范的临床查体以及对后循环病变特征性症状、体征的识别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以发作性体位性视物双影为前期症状的后循环卒中病例罕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以发作性体位性视物双影为首发症状的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梗死病例,以期为临床上后循环缺血性卒中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视 脑梗死 耳石重力传导通路 直立仰卧试验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中责任制护理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韩冬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162-165,共4页
探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责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拟选取近3年来接受rt- PA静脉溶栓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1组为常规护理(n=50),给予常规护理干预;2组为责任护理(n=50),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探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责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拟选取近3年来接受rt- PA静脉溶栓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1组为常规护理(n=50),给予常规护理干预;2组为责任护理(n=50),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责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责任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2/4),而常规护理组的2.6%(2/4)明显降低,P<0.05。实施干预后,责任护理组的 ADL得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 责任护理组干预能有效地减少rt-PA静脉溶栓后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 RT-PA 早期 静脉溶栓 责任制护理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乔淑冬 刘娜 +2 位作者 高晓红 樊东升 周建文 《北京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283-285,共3页
目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90例,分为伴HHe组329例,不伴HHe组361例,调查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吸烟饮酒史,是否伴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目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90例,分为伴HHe组329例,不伴HHe组361例,调查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吸烟饮酒史,是否伴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浓度。用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性别、年龄、吸烟指数、叶酸、维生素B12浓度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OR=2.279(95%CI1.498~3.524),OR=1.039(95%CI1.022~1.056),OR=1.001(95%CI1.000~1.001),OR=0.830(95%CI0.786~0.876),OR=0.998(95%CI0.997~0.999)]。结论男性、老龄、吸烟及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的降低为缺血性卒中患者HHe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危险因素 脑缺血
原文传递
乌灵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立斌 张雷 +2 位作者 吴妍 李影 王培蕊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5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疗效,以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104例,根据乱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疗效,以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104例,根据乱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乌灵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结果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5%(P <0.05);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白天功能障碍、催眠药物、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7个因子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 <0.05);两组患者的血清5-HT和BDNF水平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5.38%比11.54%,P> 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升高血清5-HT和BDNF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灵胶囊 右佐匹克隆 脑卒中 失眠 疗效 5-羟色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Hcy、Hs-CRP及Fg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亚型间的差异 被引量:9
11
作者 乔淑冬 高晓红 +2 位作者 刘娜 樊东升 邓敏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21-42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在不同缺血性脑卒中亚型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555例40岁以上急性动脉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象学资料,参考TOAST分型标准将其分为小动脉病变...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在不同缺血性脑卒中亚型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555例40岁以上急性动脉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象学资料,参考TOAST分型标准将其分为小动脉病变组(187例)和大动脉病变组(36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Hc y、Hs-CRP、Fg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大动脉病变组患者Hcy、Hs-CRP水平(分别为15.9μmol/L、2.05mmol/L)高于小动脉病变组患者(分别为13.45 μmol/L、1.24 mmol/L)(均P<0.01);大动脉病变组Fg水平(393 mg/d)亦高于小动脉病变组(363 mg/d)(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大动脉硬化性卒中患者Hcy、Hs-CRP、Fg水平高于小动脉硬化性卒中患者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与脑血管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霞 乔淑冬 范常锋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12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TOAST病因亚型中,进展性脑卒中与脑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于本院住院的急性大脑半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9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4小时内入院,并根据斯堪的纳维亚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进展性脑卒中... 目的探讨不同TOAST病因亚型中,进展性脑卒中与脑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于本院住院的急性大脑半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9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4小时内入院,并根据斯堪的纳维亚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进展性脑卒中和非进展性脑卒中,记录患者入院后头颅MRI、头颈CT血管造影及TOAST病因分型。结果入组209例患者,发生进展性脑卒中49例(23.4%)。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在心源性栓塞型最高,为36.4%,其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30%),小动脉闭塞型为(15.9%)。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中伴有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最高为46.4%,其次为伴有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26.9%),发生率最低者为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中度狭窄患者,为15.4%(P<0.05)。而对于小动脉闭塞型,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率与大动脉狭窄无关(P>0.05)。结论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与大动脉狭窄程度和部位有关;而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的进展与大动脉狭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TOAST病因分型 脑血管狭窄
下载PDF
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霞 杜汉军 +1 位作者 乔淑冬 范常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观察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率,并探讨IS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8年1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行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患者84例,随访时间20.67(6~36)个月。依据头颈CT血... 目的观察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率,并探讨IS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8年1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行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患者84例,随访时间20.67(6~36)个月。依据头颈CT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是否发生ISR(狭窄率≥50%),并将患者分为ISR组22例和无ISR组62例。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支架置入术后ISR发生率为26.2%。ISR组椎动脉原始管径和支架管径均小于无ISR组[(3.92±0.54)mmvs (4.47±0.51)mm,P=0.000;(4.02±0.52)mmvs (4.43±0.59)mm,P=0.004];ISR组吸烟率高于无ISR组(77.3%vs 48.4%,P=0.036)。Cox回归分析显示,椎动脉原始管径是影响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HR=0.243,95%CI:0.106~0.555,P=0.001)。结论椎动脉起始段支架术后ISR发生率高,椎动脉原始管径小是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支架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与帕罗西汀治疗以躯体化表现就诊的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旭 高伟 +4 位作者 王慧芳 隋伟 陈颖 宋雪利 刘力学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年第9期816-818,共3页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与帕罗西汀治疗以躯体化表现就诊的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以躯体化表现就诊的考虑焦虑/抑郁可能的患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与帕罗西汀治疗以躯体化表现就诊的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以躯体化表现就诊的考虑焦虑/抑郁可能的患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分析,对确诊的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或者帕罗西汀治疗;并于治疗后第1、4周复测HAMD-17、HAMA。结果:经统计,确诊患者中有76.9%为反复就诊患者,经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或者帕罗西汀治疗第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1),而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1周后复测HAMD-17、HAMA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而帕罗西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长者疗效欠佳。结论:以躯体化表现就诊的焦虑/抑郁患者在神经内科就诊比例较高,应对其早期识别,及时使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或者帕罗西汀治疗干预可有效的缓解患者躯体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此外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起效较帕罗西汀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抑郁状态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帕罗西汀
下载PDF
刺五加注射液联合氟西汀治疗老年性痴呆伴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锦红 邱劲松 +1 位作者 吴妍 杜宇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刺五加注射液联合氟西汀对老年性痴呆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84例老年痴呆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酸氟西汀胶囊治疗,每次20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刺五加注射液,静脉滴注,500mg... 目的探讨刺五加注射液联合氟西汀对老年性痴呆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84例老年痴呆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酸氟西汀胶囊治疗,每次20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刺五加注射液,静脉滴注,500mg/次,1次/d。连续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显著改善。对照组ADL评分良30例,中44例,差26例;观察组良32例,中44例,差16例。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AMD评分为26.41±2.96分,观察组HAMD评分为22.18±2.85分,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65例,总有效率为29.35%;观察组痊愈11例,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46例,总有效率为50%,观察组抗抑郁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TE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6%(11/9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1%(7/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用刺五加注射液并未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结论刺五加注射液联合氟西汀治疗老年性痴呆合并抑郁症效果显著,治疗安全性高,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抑郁症 刺五加注射液 氟西汀
下载PDF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范常锋 杜汉军 +3 位作者 刘文宏 张学频 乔淑冬 周建文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217-217,220,共2页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发病时多表现为头晕、视力障碍、一过性意识障碍等症状,往往得不到患者及家属重视,易延误病情。本病易反复发作,死亡率较高。现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及北京世纪坛医院自2005年1月至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发病时多表现为头晕、视力障碍、一过性意识障碍等症状,往往得不到患者及家属重视,易延误病情。本病易反复发作,死亡率较高。现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及北京世纪坛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34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影像资料 临床 一过性意识障碍 首钢医院 北京大学 影像学资料 视力障碍
原文传递
45~64岁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惠芳 高伟 +1 位作者 宋雪利 张秀滨 《中国医刊》 CAS 2012年第7期48-51,共4页
目的了解45~64岁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及特点。方法通过前瞻性登记方法连续收集294例首次缺血性卒中年龄45~64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收集同科室同时期所有65岁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66例的同等资料。结果 45~64岁组与65岁以上组... 目的了解45~64岁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及特点。方法通过前瞻性登记方法连续收集294例首次缺血性卒中年龄45~64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收集同科室同时期所有65岁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66例的同等资料。结果 45~64岁组与65岁以上组患者比较:前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后者男女比例相近;前者的高血压病史、卒中家族史、中重度饮酒、脂代谢紊乱、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等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后者;人均可控危险因素个数前者亦明显多于后者。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年数、吸烟总量、糖尿病是否规律服药、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及叶酸是否正常与发病年龄相关,其中最密切的是吸烟年数。45~64岁组72.4%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平均病程10年,47.8%的患者规律服药。26.5%患者主诉有糖尿病病史,平均病程8年。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异常者41.8%。有糖尿病病史者51.9%规律服药,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为12%。85.7%患者主诉无高脂血症或不详者,住院后化验发现脂代谢异常者84.7%。76.5%患者吸烟,人均吸烟30年,平均吸烟20支/天。36.8%患者中重度饮酒。73.2%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58.5%患者叶酸降低。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线性相关。结论 45~64岁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多项危险因素,尤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高血压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NMDA受体亚单位2A在大鼠海马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旭 滕大才 +2 位作者 高伟 刘志安 徐铁军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495-499,共5页
目的观察NMDA受体亚单位2A(NR2A)特异性反义寡核苷酸阻断大鼠海马CA1区NR2A表达后在缺血性脑损伤中产生的变化,以揭示NR2A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分别经反义寡核苷... 目的观察NMDA受体亚单位2A(NR2A)特异性反义寡核苷酸阻断大鼠海马CA1区NR2A表达后在缺血性脑损伤中产生的变化,以揭示NR2A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分别经反义寡核苷酸、正义寡核苷酸、生理盐水对照和空白对照预处理后,以四血管阻断法建立短暂性前脑缺血(15min)/再灌注(24h和48h)动物模型。在确定的时间内进行灌注固定、取材、石蜡包埋和组织切片(片厚8μm),然后行原位杂交染色、TUNEL染色和焦油紫染色。结果缺血/再灌注早期(24h)大鼠海马CA1区NR2A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经反义寡核苷酸预处理后,大鼠海马CA1区NR2A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同时TUNEL染色显示,在缺血/再灌注24h和48h凋亡阳性细胞的数量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短暂性前脑缺血后,NR2AmRNA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凋亡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有一致性,提示NR2A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受体亚单位2A(NR2A) 脑缺血 细胞凋亡 海马 大鼠
下载PDF
误诊为大脑半球病变的脑桥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晓红 王悦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96-97,共2页
以往,对脑桥梗死的临床定位诊断多依据有无神经核团损伤和交叉瘫等特异性症状及综合征进行鉴别诊断。容易误诊。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逐渐认识到,部分脑桥梗死患者在临床上可表现为一侧中枢性轻偏瘫、单纯中枢性面瘫或一侧肢体瘫... 以往,对脑桥梗死的临床定位诊断多依据有无神经核团损伤和交叉瘫等特异性症状及综合征进行鉴别诊断。容易误诊。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逐渐认识到,部分脑桥梗死患者在临床上可表现为一侧中枢性轻偏瘫、单纯中枢性面瘫或一侧肢体瘫痪等对侧大脑半球病变的体征。我院自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共治疗首发脑梗死患者226例,其中16例脑桥梗死患者被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半球病变 脑桥梗死 临床分析 误诊 影像学检查技术 中枢性面瘫 侧肢体瘫痪 脑梗死患者
下载PDF
单侧颈动脉阻塞性病变时侧支循环募集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惠芳 赵长坡 +2 位作者 史震涛 宋雪利 高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0-523,共4页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检查方法,分析单侧颈动脉阻塞性病变时侧支循环的募集特征。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1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科DSA检查患者336例,观察每位患者的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程度、Willis环组成及其他侧支循环出...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检查方法,分析单侧颈动脉阻塞性病变时侧支循环的募集特征。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1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科DSA检查患者336例,观察每位患者的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程度、Willis环组成及其他侧支循环出现情况。结果 (1)颈动脉狭窄程度与COW各段的完整性均不相关。(2)颈动脉狭窄率≤85%者均未见有代偿侧支。颈动脉86%~99%狭窄者85.7%患者代偿侧支有ACOA和PCA经软脑膜动脉通路,未见PCOA和OA通路;闭塞组则4条通路都有开放,最多是ACOA通路(92.3%),其次是PCA和OA通路(46.2%)。就代偿程度而言,ACOA通路代偿较充分,级别较高。(3)相关分析显示,各代偿通路开放与否及代偿程度均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其中ACOA通路、总的侧支通路数和代偿级别与之重度相关。结论 Willis环各段不因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发展而改变;侧支循环只出现于颈动脉≥86%狭窄者,各侧支通路开放与否及侧支代偿程度均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单侧颈动脉狭窄后,ACOA是最重要的侧支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阻塞性病变 侧支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