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76篇文章
< 1 2 2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期于必达 月异岁新 与时俱进——纪念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15周年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占安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年第8期60-64,共5页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15周年,从发展上讲,应该肯定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闯新路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有新设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要出新举措;学院上下和谐向上要开新局面。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要以研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为基础——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中期考核改革纪实
2
作者 孙蚌珠 程美东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6年第6期6-12,共7页
从2014年7月开始,以于鸿君为院长的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就开始酝酿研究生中期考核的方法、步骤,力图用更高的标准、更科学的方法来加强博士生的中期考核。北大马院明确规定博士生入学两年内只确定联系导师,不确定论文导师;制定... 从2014年7月开始,以于鸿君为院长的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就开始酝酿研究生中期考核的方法、步骤,力图用更高的标准、更科学的方法来加强博士生的中期考核。北大马院明确规定博士生入学两年内只确定联系导师,不确定论文导师;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生、博士生必读经典书目;采取课程教学、举办专题辅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读等,多方式、多渠道来落实围绕马列必读经典著作的研读工作。2016年5月22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了北京高校、科研院所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界20位专家为本院20位二年级博士生进行了严格的中期考核,北大马院在岗教师一律不参加考核,考核成绩完全依据专家独立的打分结果而得出。结果有85%同学通过考核。该考核举措的科学性、客观性、学术性都得到了学界一些人士的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才培养 经典著作 研究生考核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中国改革开放——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客座教授肖恩·塞耶斯
3
作者 崔琳菲 《前线》 CSSCI 2018年第6期8-9,共2页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种视角崔琳菲(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采编记者,以下简称大会记者):塞耶斯教授您好,作为当代国际知名新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能谈谈您关注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思想...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种视角崔琳菲(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采编记者,以下简称大会记者):塞耶斯教授您好,作为当代国际知名新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能谈谈您关注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思想关系的原因吗?肖恩·塞耶斯教授(以下简称塞耶斯):因为最近几十年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占主流的是那些否认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中有黑格尔基础的学派,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在英语国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 客座教授 改革开放 新黑格尔主义 马克思主义学者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中国
下载PDF
关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问题——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建宁教授
4
作者 郭建宁 本刊编辑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6年第2期15-21,共7页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社会共识,汇聚强大力量。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社会共识,汇聚强大力量。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和谐文化
下载PDF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0年回顾与展望
5
作者 陈占安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2年第5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年回顾 展望 成就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百年:回顾与思考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郭建宁教授 被引量:1
6
作者 本刊记者 郭建宁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7,共5页
2015年是新文化运动100周年。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时为《青年杂志》)为标志,高扬科学、民主的旗帜,倡导思想启蒙、个性解放,对此后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文化运动 博士生导师 教授 《青年杂志》 《新青年》 思想启蒙 个性解放
原文传递
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中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要义——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顾海良教授
7
作者 本刊记者 顾海良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2,共10页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回顾了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总结了这一光辉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提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前进的目标要求。为了深入阐释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回顾了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总结了这一光辉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提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前进的目标要求。为了深入阐释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的一些重要论断中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问题,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顾海良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理论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顾海良 经验 改革开放 著名经济学家 光辉历程 习近平
原文传递
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庆祝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20周年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占安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2-125,共4页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20年前成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经过20年的奋斗,学院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锐意改革,艰辛探索,在课程建设、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二级机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面对着新的形势变化,马克...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20年前成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经过20年的奋斗,学院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锐意改革,艰辛探索,在课程建设、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二级机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面对着新的形势变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前景美好,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扬 马克思主义 旗帜 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文传递
研读经典文献 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
9
作者 孙蚌珠 程美东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年决定对博士研究生实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为重要内容的中期考核制度,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学院确定必读文献,采取课程教学、举办专题辅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读等多方式、多渠道帮助学生掌握经典文献。201...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年决定对博士研究生实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为重要内容的中期考核制度,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学院确定必读文献,采取课程教学、举办专题辅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读等多方式、多渠道帮助学生掌握经典文献。2016年精心组织了对2014级博士研究生的考核,结果表明这种考核方式行之有效,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才培养 经典著作 研究生中期考核
原文传递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战线上的守正创新者——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蚌珠教授
10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5,共2页
真心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 孙蚌珠教授从1988年1月开始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现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国家精品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主持人。
关键词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战线 教授 创新者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教育教学
原文传递
知教之兴 乐师之道——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宇文利教授
11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6,共3页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6年度影响力人物”推选活动中,宇文利等10位教师荣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6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称号。本期集中刊登10位标兵人物的先进事迹,希望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他们为榜样,恪守立德...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6年度影响力人物”推选活动中,宇文利等10位教师荣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6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称号。本期集中刊登10位标兵人物的先进事迹,希望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他们为榜样,恪守立德树人的崇高职责,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为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做出更大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教师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先进事迹 影响力 人物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授
原文传递
完善学科建设 推进教学创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20周年庆典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综述
12
作者 汪漭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2012年第5期108-111,共4页
2012年4月27—28日,为庆祝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院20周年,“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在北京大学成功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近百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和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以“推进马克思主义... 2012年4月27—28日,为庆祝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院20周年,“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在北京大学成功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近百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和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水准”为主题,对学科前沿问题进行了共同探究和热烈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20周年庆典 院长 高校 教学创新 论坛 综述
原文传递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3
作者 《中华魂》 2021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北京大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源地,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活动基地,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诞生地。学院成立于1992年,是全国第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进入新时代,学院确立了"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建设原则和具有"北大气派、... 北京大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源地,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活动基地,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诞生地。学院成立于1992年,是全国第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进入新时代,学院确立了"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建设原则和具有"北大气派、中国特色、世界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目标,2016年入选全国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入选全国双一流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学院 中国共产党 北大 诞生地 发源地
原文传递
贝克莱的困境与马克思主义对观念来源的破解
14
作者 林锋 王先鹏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6,共7页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一命题具有二重性。从积极的、肯定性的意义来说,它标志贝克莱破解以洛克为代表的早期经验论哲学知识论之矛盾的开端;从消极的、否定性的意义来说,它产生了“自我中心困境”的新问题,无益于问题的彻底解决。出于摆...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一命题具有二重性。从积极的、肯定性的意义来说,它标志贝克莱破解以洛克为代表的早期经验论哲学知识论之矛盾的开端;从消极的、否定性的意义来说,它产生了“自我中心困境”的新问题,无益于问题的彻底解决。出于摆脱困境的实用考虑,贝克莱转而求助于先验、神秘的上帝,将其视作观念的终极来源,由此背离经验论哲学的基本走向,向中世纪神学独断论复归。通过确立“人是物质世界演化的产物”“观念是人脑的产物”“观念的内容来源于物质世界”三个核心命题,传统唯物主义将观念的来源归之于经验的、可感的物质世界,初步超越了贝克莱哲学。但由于在物质与观念作用机制问题上存在含糊性,传统唯物主义对观念来源问题无法给出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在继承、发展传统唯物论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被传统唯物论忽视的“实践”概念进行了彻底的唯物主义改造,将之作为沟通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桥梁与中介,揭示了人的观念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并接受实践检验的认识论规律,从而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全面破解了观念来源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克莱 观念来源论 传统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15
作者 闫志民 《人民周刊》 2024年第8期70-73,共4页
为积极践行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人民日报出版社坚持为人民选好文、出好书,组织、策划“人民文选”系列图书,精选各学科、各领域德高望重、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的文章,打造代表国家水准、产生重大影响... 为积极践行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人民日报出版社坚持为人民选好文、出好书,组织、策划“人民文选”系列图书,精选各学科、各领域德高望重、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的文章,打造代表国家水准、产生重大影响、具有长远意义的精品力作,记录学术研究成果,赓续学科文脉基因,传承思想文化精髓,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建设话语体系、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绵薄之力。“人民文选”系列图书所选文章既反映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思想观点,也对当下学术研究具有指导、借鉴作用。本刊特开设“治学之道”专栏,展示这些学术大家蕴玉怀珠的治学理念,并精选刊发部分文章,以期广大读者从中得到思想启发,修身养志,增长才干。本期选取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闫志民的相关文章,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使命 治学理念 治学之道 学术研究成果 精神文化需求 人民日报 现代文明 建设文化强国
下载PDF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16
作者 闫志民 《人民周刊》 2024年第8期73-76,共4页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后,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当时党内许多领导干部和党员都以为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就会像俄国一样很快取得胜利。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后,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当时党内许多领导干部和党员都以为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就会像俄国一样很快取得胜利。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一度取得了重大胜利,但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的背叛,革命不到三年时间就遭遇失败,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倒在了血泊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指导思想 共产党员 蒋介石 革命 理论指导
下载PDF
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七年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传播的多维透析——以北京大学为个案 被引量:1
17
作者 裴植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8-81,共14页
1927年至1937年马克思主义在北大等国内各高校的传播,是在国民党以"整顿学风"为由展开意识形态高压、强力推行党化教育和三民主义进高校的背景下实现的。因而较之过去,它面临的形势更复杂,遭遇的困难更多,取得的成绩也更值得... 1927年至1937年马克思主义在北大等国内各高校的传播,是在国民党以"整顿学风"为由展开意识形态高压、强力推行党化教育和三民主义进高校的背景下实现的。因而较之过去,它面临的形势更复杂,遭遇的困难更多,取得的成绩也更值得珍视。其间,北大开设的马克思主义课程至少有21门,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举办的学术讲演达数十场。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北大的传播之所以会取得不俗的成绩,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北大马克思主义者的薪火相传、中共党组织的有效推动、北大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在北大的传播是当年其在国内高校中传播的一个缩影,生动地彰显了其理论对高校师生的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高校 传播
下载PDF
究竟有没有绝对真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真理观的再考察
18
作者 陈培永 翁乐苗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0,158,共9页
绝对真理的问题,不是脱离了社会历史的人直观或理念化外在于自己的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乎认识世界、洞察时代进而改变世界、引领时代的问题。绝对真理不是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而是处于无限发展过程中的体现思维至上性的正确性认识,它是“... 绝对真理的问题,不是脱离了社会历史的人直观或理念化外在于自己的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乎认识世界、洞察时代进而改变世界、引领时代的问题。绝对真理不是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而是处于无限发展过程中的体现思维至上性的正确性认识,它是“这样或那样地”被承认的客观真理,是对于客观真理能否完全表现客观实在的确证,同时表征着人的思维把握世界的现实性能力。从人类社会的特定历史阶段看,每一个真理都具有绝对性与相对性双重属性,只要是真理,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不变的情况下,它就是绝对真理,而在时间和空间改变的情况下,它就是相对真理。从人类社会整体的历史进程看,绝对真理由相对真理构成,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发展进程中的特定存在状态。相信绝对真理意味着相信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以及思维的现实力量,相信人能够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并不断改变世界。离开对世界的改变,就没有探讨绝对真理的价值,也正是服务于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改变世界,绝对真理才需要被确认,才因此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绝对真理 永恒真理 客观真理 主观真理
下载PDF
《资本论》第一卷序言和跋中的马克思主义治学方法探析
19
作者 林修能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长期以来,学界将《资本论》第一卷序言和跋视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对《资本论》第一卷本身的导论与介绍,未能充分重视其独立的学术价值。这些文本蕴含着对马克思主义治学方法的系统概括,展示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对于阅读方法、写作方法与研究... 长期以来,学界将《资本论》第一卷序言和跋视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对《资本论》第一卷本身的导论与介绍,未能充分重视其独立的学术价值。这些文本蕴含着对马克思主义治学方法的系统概括,展示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对于阅读方法、写作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科学思考。文章旨在对这些序言和跋进行深度剖析,勾勒出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治学方法的精髓。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阅读方法上,将文本结论与论证过程相结合、将文本思想与现实需要相结合、将理解作品逻辑与还原研究过程相结合,突出理解作品对现实历史的反映、突出理解作品所使用的思想方法。其次在写作方法上,以清晰的概念呈现独立的思维见解、以术语革命引领思想革命,坚持抓住本质、呈现一般、保持客观的叙述方法,做严谨、扎实的引用,并在作品初步完成后以提升表述清晰度、严谨性、增强材料说服力为目标不断进行修改。最后在研究方法上,通过多方比对、力求完整地占有材料以完善作品,以最典型的东西为参照、从最基本的东西切入,将具体与抽象相结合、采取能够反映事物真实联系的理论建构方法。马克思主义治学方法的精髓在今天仍然具有启示,对于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起到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阅读方法 写作方法 研究方法
下载PDF
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境界
20
作者 宋朝龙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7-44,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种以公有制为主导、具有避免西方金融资本主义现代化陷阱能力的新型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曲折探索过程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在世界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为推动...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种以公有制为主导、具有避免西方金融资本主义现代化陷阱能力的新型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曲折探索过程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在世界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为推动全球化继续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文明融合和创新的引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21世纪 马克思主义 新境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