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0篇文章
< 1 2 1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载火箭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小龙 聂蓉梅 《宇航总体技术》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阐述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的来源和实践方法,对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 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概念及其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结合运载火箭的数字化研制进展,提出了运载火箭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设想及其可能产生的效益,分析了... 阐述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的来源和实践方法,对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 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概念及其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结合运载火箭的数字化研制进展,提出了运载火箭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设想及其可能产生的效益,分析了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工程 建模与仿真 数字化
下载PDF
面向整星隔振系统的电磁流变材料及器件研究进展
2
作者 周锋 赵佳敏 +3 位作者 马宁 钮晨光 王奇 董旭峰 《航天制造技术》 2025年第2期18-34,共17页
为促进电磁流变技术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对国内外电磁流变材料及器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从材料的类型、流变特性以及研发历程三方面对电磁流变材料进行了分类汇总;介绍了电磁流变器件的工作原理,并对电磁流变器件构造形式与参... 为促进电磁流变技术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对国内外电磁流变材料及器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从材料的类型、流变特性以及研发历程三方面对电磁流变材料进行了分类汇总;介绍了电磁流变器件的工作原理,并对电磁流变器件构造形式与参数优化方法进行了综述和比较;总结了磁流变技术在整星隔振系统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难题;指出了电流变材料及器件在整星隔振系统的应用优势和技术挑战,最后展望了电磁流变技术应用于航天隔振中的发展方向与关注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星隔振 磁流变 电流变 材料 器件
下载PDF
基于自生增压管路箱内换热的增压系统设计及试验研究
3
作者 曾兆妹 张腾 +3 位作者 王佳森 孙善秀 吴姮 马方超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4,共7页
为了提高氢氧模块运载火箭的氢自生增压技术的可靠性,解决箱内小气枕状态下氢自生增压温度过高而导致增压能力过强的问题,开展了基于箱内增压管路换热的闭式增压系统设计。为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建立了试验系统,研究了增压管在液氢和气氢... 为了提高氢氧模块运载火箭的氢自生增压技术的可靠性,解决箱内小气枕状态下氢自生增压温度过高而导致增压能力过强的问题,开展了基于箱内增压管路换热的闭式增压系统设计。为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建立了试验系统,研究了增压管在液氢和气氢两种环境下,不同增压流量和温度工况的换热性能,获得了增压介质换热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试验结果显示:在液氢环境下,增压介质换热效果明显,温度下降较大;同时在气氢环境下换热前后增压介质温度相近。利用大空间池沸腾换热模型对增压管换热进行仿真,与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自生增压管路箱内换热的增压系统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氢 沸腾换热 自生增压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基于MBSE的运载火箭供配电系统设计探索研究
4
作者 郭广鑫 周潇雅 +1 位作者 李佳 肖进 《宇航总体技术》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运载火箭的供配电系统是火箭电气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基于文档的系统设计模式难以适应当前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MBSE的运载火箭供配电系统设计模式,通过SysML语言对供配电系统功能进行设计,对设计方案功能逻辑的完备性进行... 运载火箭的供配电系统是火箭电气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基于文档的系统设计模式难以适应当前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MBSE的运载火箭供配电系统设计模式,通过SysML语言对供配电系统功能进行设计,对设计方案功能逻辑的完备性进行验证。采用SysML模型驱动,生成了基于Modelica语言的系统性能模型,开展了静态特性设计分析和动态特性仿真分析,验证了设计方案性能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实现系统设计是有效的、可行的,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SE 基于模型 仿真验证 运载火箭 供配电系统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在航天产品研发中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兵 陈建伟 +1 位作者 杨亮 肖进 《宇航总体技术》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目前,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在工业界尤其在复杂装备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利用MBSE技术,发达国家在提升航天产品制造效率、生产力及装备的开发和部署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因此,深入理解MBSE概念,发展适用于我国航天工业的MBSE技术... 目前,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在工业界尤其在复杂装备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利用MBSE技术,发达国家在提升航天产品制造效率、生产力及装备的开发和部署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因此,深入理解MBSE概念,发展适用于我国航天工业的MBSE技术迫在眉睫。对MBSE概念及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初步实践经验,提出了航天MBSE技术发展方向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SE 系统工程 航天产品
下载PDF
基于PMI泡沫的可重复使用结构隔声性能研究
6
作者 秦朝红 侯传涛 +4 位作者 康军 魏龙 荣克林 郝子元 任方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50,共7页
可重复飞行器飞行过程中,面临着复杂的力、热、空间等载荷环境,对飞行器系统可靠性和结构完整性提出了需求。可重复飞行器上升、再入过程中受到严酷的气动噪声环境,噪声传到飞行器内,会对内部的设备产生影响。因此在对结构进行设计时,... 可重复飞行器飞行过程中,面临着复杂的力、热、空间等载荷环境,对飞行器系统可靠性和结构完整性提出了需求。可重复飞行器上升、再入过程中受到严酷的气动噪声环境,噪声传到飞行器内,会对内部的设备产生影响。因此在对结构进行设计时,除了轻质、承载、耐温等设计要求外,还要达到很好的隔声性能,在轨期间满足一定的空间环境要求,并可实现可重复使用。考虑到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olymethacrylimide, PMI)泡沫优异的耐热性、比强度高、轻质等特点,将PMI泡沫与复合材料蜂窝板进行复合,开展其隔声性能研究,获取了典型试验件的隔声性能。在此基础上对飞行器结构进行了设计,通过试验验证了其良好的隔声效果。开展了不同剂量的带电粒子辐照试验,对其多次、长期在轨后的隔声性能进行了评估,在30~5 000 krad(Si)粒子辐照下,不管是PMI泡沫还是PMI泡沫与蜂窝复合结构的隔声性能变化不大,满足可重复使用的隔声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复使用结构 隔声性能 空间环境 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 蜂窝结构
下载PDF
汽车磁流变油气弹簧工作原理及试验研究
7
作者 董小闵 李坪洋 +3 位作者 费振洋 申皓月 潘忠文 郭海全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41,共12页
针对目前汽车油气弹簧阻尼特性无法根据路况及行驶工况自适应调整,且难以取得更好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汽车磁流变(magnetorheological,MR)油气弹簧设计理论及方法。基于MR机理及汽车悬架阻尼减振理论,提出了一种双向阻尼... 针对目前汽车油气弹簧阻尼特性无法根据路况及行驶工况自适应调整,且难以取得更好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汽车磁流变(magnetorheological,MR)油气弹簧设计理论及方法。基于MR机理及汽车悬架阻尼减振理论,提出了一种双向阻尼力可控的新型汽车MR油气弹簧结构方案,分析了MR油气弹簧工作原理;考虑气体流体可压缩性、MR液挤压强化效应和局部损失等因素,推导了MR油气弹簧的输出阻尼力及弹性力计算公式;定性定量分析了MR阀芯长度、间隙和气体压强对MR油气弹簧输出力学性能的影响;样机测试结果表明,推导的理论力学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不同激励下MR油气弹簧的力学特性,MR油气弹簧的输出力随着激励幅值、频率、电流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为汽车MR油气弹簧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硬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MR)油气弹簧 双向阻尼力可控 挤压强化效应 输出力学性能
下载PDF
突防弹道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8
作者 孙瑞胜 陈洁卿 +1 位作者 陆宇 刘宣廷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反导拦截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发展有效地应对导弹防御武器的突防技术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针对威胁回避、程序机动、自主机动和饱和攻击四大突防方法对突防弹道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首先,归纳了... 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反导拦截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发展有效地应对导弹防御武器的突防技术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针对威胁回避、程序机动、自主机动和饱和攻击四大突防方法对突防弹道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首先,归纳了威胁回避突防问题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重点概述了基于凸优化的在线弹道规划求解方法。其次,给出了典型程序机动形式的数学模型和改进方向。接着,重点介绍了最优控制突防和博弈机动突防两大自主机动突防方法的数学模型和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弹群协同自主突防的建模和求解技术。然后,详细讨论了集中式和分布式协同饱和攻击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复杂通信环境下的一致性方法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突防弹道技术有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防 弹道规划 微分博弈 时间协同
下载PDF
运载火箭新一代遥测系统中FC-AE-1553总线技术应用研究
9
作者 郝现伟 王报华 +4 位作者 涂晓东 王昕 谢军 王阳硕 李明 《遥测遥控》 2024年第2期50-61,共12页
随着军用电子系统对网络实时性和确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FC-AE-1553作为一种实时性强、确定性高的基于光纤通道的命令响应网络协议,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航空电子环境的数据传输、飞行控制等领域。介绍了FC-AE-1553总线的基本特性,并... 随着军用电子系统对网络实时性和确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FC-AE-1553作为一种实时性强、确定性高的基于光纤通道的命令响应网络协议,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航空电子环境的数据传输、飞行控制等领域。介绍了FC-AE-1553总线的基本特性,并以运载火箭遥测系统为背景,构建简单星形网络拓扑,采用FC-AE-1553总线协议为通信载体,验证FC-AE-1553总线技术在运载火箭遥测系统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遥测系统 FC-AE-1553总线
下载PDF
圆轨道任务火箭推力故障下的在线任务重构研究
10
作者 马宗占 许志 +2 位作者 王传魁 唐硕 马英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81,共14页
为使圆轨道任务火箭在发生推力下降故障以至于无法完成原定任务的情况下尽可能利用剩余燃料进入降级轨道,针对两种新类型降级轨道提出了一种深度神经网络(DNN)与无损凸优化融合的任务重规划算法。首先通过对原非凸轨道规划问题进行等价... 为使圆轨道任务火箭在发生推力下降故障以至于无法完成原定任务的情况下尽可能利用剩余燃料进入降级轨道,针对两种新类型降级轨道提出了一种深度神经网络(DNN)与无损凸优化融合的任务重规划算法。首先通过对原非凸轨道规划问题进行等价转换、对约束进行无损松弛和引入附加滑行段等方式,提出了一种将问题降维求解的两层优化算法,将原问题转化成无损凸化的内层问题和单变量优化的外层问题,从而保障收敛。然后引入DNN代替外层算法输出单变量,同时保留内层无损凸优化算法以避免对DNN输出精度的依赖,实现了以最小风险提升计算效率。数值仿真证明该融合算法不仅能保障精度与最优性,还有收敛快以及性能稳定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圆轨道 任务重构 推力下降故障 无损凸优化 深度神经网络
下载PDF
星载高分宽幅Staggered SAR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11
作者 齐欣 张云 +2 位作者 刘子滔 马欣悦 姜义成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共20页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是具备高分辨率与宽测绘带成像能力,但受到最小天线面积约束的限制,高分辨率与宽测绘带之间存在着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多种先进的高分辨率、宽测绘带SAR工作体制被陆续提出。其中,Staggered ...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是具备高分辨率与宽测绘带成像能力,但受到最小天线面积约束的限制,高分辨率与宽测绘带之间存在着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多种先进的高分辨率、宽测绘带SAR工作体制被陆续提出。其中,Staggered SAR将距离多波束技术与变脉冲重频(PRF)技术相结合,成为新一代SAR体制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距离多波束技术通过宽幅照射以及距离维多通道接收回波,实现了高分辨率和宽测绘带成像;PRF技术利用变化的脉冲重复间隔(PRI)持续改变盲区的位置,克服恒定PRI导致的子测绘带之间的固定距离盲区,实现了宽幅连续成像。文中基于星载高分宽幅Staggered SAR体制,对成像模式、关键技术、衍生模式进行了论述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加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宽幅 Staggered合成孔径雷达 变脉冲重复间隔序列 多通道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原文传递
航天管路系统网套金属软管试验研究与数值计算
12
作者 王亚军 陈鼎铭 +2 位作者 贺启林 方红荣 周浩洋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7,共11页
针对广泛应用于航天管路系统中的金属软管静力学特性,使用试验方法和有限元仿真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对软管进行了无内压和内压0.5 MPa状态下的轴向拉压刚度试验、横向弯曲刚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金属软管轴向拉压刚度、横向弯曲刚度具有... 针对广泛应用于航天管路系统中的金属软管静力学特性,使用试验方法和有限元仿真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对软管进行了无内压和内压0.5 MPa状态下的轴向拉压刚度试验、横向弯曲刚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金属软管轴向拉压刚度、横向弯曲刚度具有非线性特性,且其力学特性与内压状态有关。根据软管中网套的非线性轴向力-位移关系,在有限元仿真软件中建立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弹簧系统的等效模型。数值结果表明,该模型中的分配系数Ca取0.95时,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该模型能够有效复现金属软管静力学变形的非线性特性,为进一步静动力学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软管 静力学试验 刚度非线性 有限元方法 钢丝网套
下载PDF
液体火箭输送系统非对称出流稳定性研究
13
作者 马方超 孙善秀 +2 位作者 吴姮 丁蕾 张腾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18,共5页
为防止大型液体运载火箭推进剂出流塌陷,减少推进剂剩余量,对多台发动机并联的非对称出流装置进行优化研究。建立了出流口及盖板结构流场理论分析模型,开展了流场仿真分析,获得了不同出流结构的推进剂剩余量。对称结构推进剂剩余1341 m^... 为防止大型液体运载火箭推进剂出流塌陷,减少推进剂剩余量,对多台发动机并联的非对称出流装置进行优化研究。建立了出流口及盖板结构流场理论分析模型,开展了流场仿真分析,获得了不同出流结构的推进剂剩余量。对称结构推进剂剩余1341 m^(3),非对称结构推进剂剩余量约1712 m^(3)。结果表明:采用圆形盖板方案能够显著降低液体剩余量;非对称出流口构型与对称构型相比,液体剩余量显著增大,在布置密集的位置推进剂夹气更早出现;非对称布置时应留有足够的通流面积,以降低局部流速,延迟夹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流装置 非对称 剩余量 圆形盖板
下载PDF
跨/超临界条件流体流动与喷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姜冠宇 闻浩诚 +2 位作者 代雯 师迎晨 王兵 《实验流体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70,共17页
航空煤油作为先进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冷却介质时,在发动机特定工况下处于接近临界点的亚临界状态或超临界状态,因此,针对喷嘴流道流动及喷射掺混等流体物理规律的研究对于发动机燃烧室设计十分重要。本文围绕跨/超临界条件流体的流动... 航空煤油作为先进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冷却介质时,在发动机特定工况下处于接近临界点的亚临界状态或超临界状态,因此,针对喷嘴流道流动及喷射掺混等流体物理规律的研究对于发动机燃烧室设计十分重要。本文围绕跨/超临界条件流体的流动特性及喷射掺混规律进行了文献综述。文献表明,现有跨/超临界条件流体内流道的流动特性研究多局限于小分子、单质流体,流体相变条件取决于入口参数和流道几何特性,流道类型多局限于简单几何流道,而相关研究则多局限于较为狭窄的参数范围。以小分子流体作为研究介质的喷射掺混特性研究表明,跨/超临界条件下的流体喷射掺混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流体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特别是在改变喷嘴几何构型时,超临界流体射流形态及喷射掺混评价模型与方法尚未获得一致的研究结论。对于跨/超临界条件下大分子碳氢燃料(航空煤油)在收缩喷嘴流道等复杂几何流道中的流动规律以及复杂喷嘴构型喷射掺混特性的研究,尚有待深入开展。一方面,需准确建立航空煤油在超临界条件下的热力学模型,另一方面,需揭示喷射流体界面变形、破碎机理及规律,以先进光学诊断手段捕获流体掺混行为,总结描述掺混特性参数及其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超临界条件 航空煤油 内流动 射流 综述
下载PDF
大型低温火箭交会对接任务发射窗口拓展技术研究
15
作者 李茂 周亚强 +1 位作者 李东 娄路亮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0,共6页
发射近地轨道空间站舱段并完成在轨组装需要火箭具备零窗口发射能力,而大型低温火箭发射子样少、射前流程复杂、箭地协同关系多,实现该目标难度非常大。针对大型低温火箭执行空间站交会对接任务,采用发射窗口拓展的方法,包括射前关键动... 发射近地轨道空间站舱段并完成在轨组装需要火箭具备零窗口发射能力,而大型低温火箭发射子样少、射前流程复杂、箭地协同关系多,实现该目标难度非常大。针对大型低温火箭执行空间站交会对接任务,采用发射窗口拓展的方法,包括射前关键动作前移、系统间逻辑关系解耦以及充分利用火箭富余运载能力进行起飞偏差修正等方法。一方面确保了火箭能够在窗口前沿具备点火条件;另一方面,拓展了火箭的发射窗口,实现了大型低温运载火箭零窗口发射目标,确保CZ-5B火箭圆满完成了空间站工程的多个发射任务。实践证明:发射窗口拓展技术能够在保证火箭入轨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交会对接任务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火箭 交会对接 流程优化 发射窗口
下载PDF
面向时变模态仅输出辨识的递推动态模式分解方法研究
16
作者 范霆威 马志赛 +2 位作者 丁千 祁峰 王檑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686,共10页
针对工程结构的激励难以测量、时变模态辨识计算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模式分解(DMD)的时变模态仅输出递推辨识方法。借鉴投影近似子空间跟踪算法和滑动窗思想对现有DMD方法进行理论拓展,提出DMD方法的递推格式,能够对系统... 针对工程结构的激励难以测量、时变模态辨识计算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模式分解(DMD)的时变模态仅输出递推辨识方法。借鉴投影近似子空间跟踪算法和滑动窗思想对现有DMD方法进行理论拓展,提出DMD方法的递推格式,能够对系统矩阵和本征正交分解基进行递推更新,可用于时变模态的仅输出递推辨识。设计时变质量三自由度结构系统数值算例,搭建变质量充液筒结构系统实验平台,分别对所提递推DMD方法进行数值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递推DMD方法能够仅基于结构系统的振动响应数据准确辨识得到其时变模态,具备良好的仅输出递推辨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系统 模态辨识 动态模式分解 仅输出递推辨识
下载PDF
低温贮箱热力学排气系统两相换热器参数分析
17
作者 朱仁烁 刘欣 杨勇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2,共7页
为提升热力学排气系统(TVS)的控压性能,建立了两相换热器的数值模型,分析了两相换热器管长和内外管直径对吸冷量、出口干度和出口温度的影响,提出了两相换热器进一步优化设计的目标和方向。研究表明:两相换热器的设计应该兼顾排气冷量... 为提升热力学排气系统(TVS)的控压性能,建立了两相换热器的数值模型,分析了两相换热器管长和内外管直径对吸冷量、出口干度和出口温度的影响,提出了两相换热器进一步优化设计的目标和方向。研究表明:两相换热器的设计应该兼顾排气冷量的利用以及循环流体的降温降压效果,以内管循环流体吸冷量作为优化目标;换热过程中,内管对流传热系数远大于外管对流传热系数,强化外管对流换热对增强换热贡献更大;延长管长和改变内外管径均能改善外管冷却流体冷量的利用,且改变内管直径的综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排气系统 两相换热器 参数分析
下载PDF
航天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初探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建荣 刘均华 《航天工业管理》 2013年第7期8-11,共4页
目前,我国航天企业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随着市场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型号研制过程中暴露出的经费水平与技术方案、研制进度及质量要求脱节,以及由此造成的管理和技术分线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当前,各类航天型号的管理均... 目前,我国航天企业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随着市场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型号研制过程中暴露出的经费水平与技术方案、研制进度及质量要求脱节,以及由此造成的管理和技术分线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当前,各类航天型号的管理均采用相同的管理体系,既无法体现型号研制目标和研制流程的差异,又存在大量的物力和人力资源浪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管理 航天系统工程 现代企业制度 航天型号 航天企业 研制过程 管理体系 研制流程
下载PDF
运载火箭电磁阀漏磁特性量化研究与极性检测系统设计
19
作者 徐文晓 卢頔 +1 位作者 李璨 张学英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6期7-13,共7页
传统的运载火箭电磁阀极性测试往往通过“耳听手摸”的方式,故存在漏检误检、测试记录不可量化及数据追溯、无法精准判读、测试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对运载火箭典型姿控电磁阀开展了漏磁性能的测量与量化分析,掌握阀体各部位漏磁场分布规... 传统的运载火箭电磁阀极性测试往往通过“耳听手摸”的方式,故存在漏检误检、测试记录不可量化及数据追溯、无法精准判读、测试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对运载火箭典型姿控电磁阀开展了漏磁性能的测量与量化分析,掌握阀体各部位漏磁场分布规律、漏磁场随距离衰减变化规律、电磁阀之间漏磁场相互影响情况,并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的可视化电磁阀极性检测系统设计方法,采用三冗余敏感探头采编设计保证极性检测准确性,经试验测试验证,实现了无需精确安装即可100%检测电磁阀动作及时序动作精准判读,提升了电磁阀极性检测能力和测试效率;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大型运载火箭的总装测试流程中,对于提升运载火箭自动化测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电磁阀 漏磁性能 极性检测
下载PDF
考虑推进剂影响的增压输送系统管路结构湿模态分析方法研究
20
作者 贾鹏飞 姜海坚 +2 位作者 赵东伟 梁景媛 陈鼎铭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49,86,共8页
针对运载火箭增压输送系统输送管结构,通过引入声学单元模型,建立了考虑推进剂影响的管路有限元模型,开展结构湿模态分析。基于Abaqus详细描述了含介质输送管湿模态仿真建模流程,并开展了某型号运载火箭增压输送系统大口径波纹管充水、... 针对运载火箭增压输送系统输送管结构,通过引入声学单元模型,建立了考虑推进剂影响的管路有限元模型,开展结构湿模态分析。基于Abaqus详细描述了含介质输送管湿模态仿真建模流程,并开展了某型号运载火箭增压输送系统大口径波纹管充水、不充水工况下随机振动试验。通过试验、仿真结果对比分析,发现结构各阶受激发模态频率仿真偏差在6%以内,其中横向1阶模态偏差小于1%,从而验证了声学单元方法有效性,得到液体介质对波纹管类结构横向模态频率影响大于对轴向模态频率影响的结论。研究可为后续各领域湿模态仿真工作提供了详细的方法论述和操作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输送系统 声学单元 湿模态 波纹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