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6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陆学艺先生在北京工业大学的教育实践与学术活动
1
作者 胡建国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2,共2页
2013年5月13日,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原所长、当代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三农"问题专家陆学艺先生,因突发心脏病与世长辞,享年80岁。北京工业大学... 2013年5月13日,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原所长、当代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三农"问题专家陆学艺先生,因突发心脏病与世长辞,享年80岁。北京工业大学作为传统理工科院校,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日益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2001年3月,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成立之际,时任校长左铁镛院士力邀陆学艺先生来校工作,陆先生欣然领命担任人文学院院长,由此开启了陆先生在北京工业大学长达13年的教育实践与学术活动的生涯。这13年,是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繁荣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陆先生率领团队攀登学术新高峰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工业大学 学术活动 教育实践 陆学艺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世纪90年代 人文社会科学 高山
下载PDF
“人文奥运”新内涵下的北京社会建设
2
作者 宋国恺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7-12,共6页
人文奥运是2008北京奥运的核心理念。赋予人文奥运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体现社会关怀"新内涵,是从社会学的视角对"人文奥运"丰富内涵的拓展和深化,同时也体现了当前北京社会建设的要求及北... 人文奥运是2008北京奥运的核心理念。赋予人文奥运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体现社会关怀"新内涵,是从社会学的视角对"人文奥运"丰富内涵的拓展和深化,同时也体现了当前北京社会建设的要求及北京奥运会后将留下"独一无二"的奥运遗产的要求。加强"人文奥运"新内涵的研究和认识,使"人文奥运"理念充实且可操作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奥运 新内涵 北京社会建设
下载PDF
北京社会阶层空间结构的特点、问题及优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君甫 李阿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2-79,共8页
利用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从功能区和街乡尺度分析北京社会阶层的空间分布,发现北京还未形成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四个圈层梯度分布的同心圆格局,在空间分化上表现为阶层分隔与互嵌的... 利用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从功能区和街乡尺度分析北京社会阶层的空间分布,发现北京还未形成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四个圈层梯度分布的同心圆格局,在空间分化上表现为阶层分隔与互嵌的马赛克状。研究认为,应该大幅度改革居住证制度以吸纳社会精英、推动社会下层聚居区的绅士化、率先统一城乡经济社会体制、调整超级街乡行政区划,从而优化北京社会阶层的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 社会空间 同心圆模式 城市马赛克
下载PDF
北京社会空间分化与隔离:基于社会阶层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君甫 李阿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2-19,共8页
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长表数据对北京社会阶层的区位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北京的社会空间分化为明显的中心、半边缘和边缘3个地带。从地区(街道、乡镇)尺度看,边缘地带的乡镇是底层社会空间,城区、城乡结合部和郊区的卫星城地区(... 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长表数据对北京社会阶层的区位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北京的社会空间分化为明显的中心、半边缘和边缘3个地带。从地区(街道、乡镇)尺度看,边缘地带的乡镇是底层社会空间,城区、城乡结合部和郊区的卫星城地区(街道、乡镇)都是阶层混居的社会空间,社会隔离表现为封闭的住宅小区与周边棚户区及老旧住宅并存的总体混居与局部隔离的形态;而城乡之间的社会隔离远远大于都市区内部的社会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 社会空间 社会隔离
下载PDF
科技进步与北京社会阶层结构变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东松 胡建国 +1 位作者 赵卫华 李晓婷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6-21,共6页
自工业社会以来,科技进步引发深刻的社会阶层结构变动,改变着原有的社会分层体系。伴随着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北京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迁。研究表明,这一变迁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 自工业社会以来,科技进步引发深刻的社会阶层结构变动,改变着原有的社会分层体系。伴随着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北京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迁。研究表明,这一变迁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劳动力投入,直接导致体力劳动者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规模不断减小,而脑力劳动者阶层规模不断壮大;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深刻影响着社会阶层结构中的资源配置,改变着原有的社会分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革命 高新技术产业 北京 社会阶层结构
下载PDF
流动人口的社会心态研究——基于2005年与2013年北京两次调查数据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升 黄造玉 《调研世界》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18,共7页
本文以2005年和2013年对北京流动人口的两次调查数据为基础,依照社会心态测量的4个维度"社会情绪—社会认知—社会价值观—社会行为意向",对流动人口社会心态的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社会心态呈现出"... 本文以2005年和2013年对北京流动人口的两次调查数据为基础,依照社会心态测量的4个维度"社会情绪—社会认知—社会价值观—社会行为意向",对流动人口社会心态的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社会心态呈现出"变动性—稳定性"、"积极性—消极性"、"城市性—农村性"特征并存的特点。针对流动人口社会心态的特征表现,提出应通过完善流动人口权益保障、改善流动人口社会关系等方式,培育流动人口积极的、正向的、稳定的社会心态,以促进流动人口的主体城市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社会心态 城市融入
下载PDF
专业服务与项目管理:“社区为本”的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探索——以北京市G社区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杨荣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5-139,共5页
社区是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领域,提供专业服务是社会工作获得专业发展和社会认同的重要途径。以社区为本,将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引入社区服务项目管理和实施,不仅有利于推动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而且通过为特定服务对象建立个别化服务目标体... 社区是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领域,提供专业服务是社会工作获得专业发展和社会认同的重要途径。以社区为本,将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引入社区服务项目管理和实施,不仅有利于推动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而且通过为特定服务对象建立个别化服务目标体系,有利于解决社区具体问题,提升社区服务质量,进而不断改进社区治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为本 社会工作 专业服务 项目管理
下载PDF
北京市社会组织的发展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晓壮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47,共5页
社会组织作为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并列的第三部门,是各类组织中最基本、最广泛、最活跃的一支社会力量,是社会建设的有效载体,是连接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本文概括了北京市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存在的问... 社会组织作为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并列的第三部门,是各类组织中最基本、最广泛、最活跃的一支社会力量,是社会建设的有效载体,是连接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本文概括了北京市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对其功能实现的路径进行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社会建设 政府 市场 社会
下载PDF
孙本文社会建设思想述评 被引量:14
9
作者 鞠春彦 《学习与实践》 2008年第8期124-129,共6页
现阶段,人们对于"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的话题越来越关切,社会建设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人们对于"社会建设"的概念与内涵等学理问题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学界对于"社会建设... 现阶段,人们对于"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的话题越来越关切,社会建设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人们对于"社会建设"的概念与内涵等学理问题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学界对于"社会建设"也曾有过热切的关注,作为中国社会学奠基人之一的孙本文先生当时对"社会建设"有过系统的阐述。本文将对孙本文先生的社会建设思想进行初步介绍与评述,希望以此为我们当前进行的"社会建设"的理论探讨提供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设 孙本文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
原文传递
大学教师的收入公平感研究——基于北京地区18所大学的调查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君甫 武斌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41,共4页
为了了解高校收入分配状况和公平感,课题组对清华大学等北京地区18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文章考察了北京高校教师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程度,揭示了高校教师的不公平感和对分配公平的愿望,分析了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机制,讨论了高校收入分配... 为了了解高校收入分配状况和公平感,课题组对清华大学等北京地区18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文章考察了北京高校教师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程度,揭示了高校教师的不公平感和对分配公平的愿望,分析了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机制,讨论了高校收入分配不公对高等教育发展可能产生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收入分配 公平感
下载PDF
北京市社会阶层结构状况与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卫华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7,39,共6页
北京市社会阶层结构正在由传统的“金字塔型”结构向现代的“橄榄型”阶层结构方向发展,其较低阶层的比例远远小于全国的比例,社会中间阶层正在形成。具体地看有以下几个特点:1.阶层结构在向现代社会阶层结构转变;2.农民工构成了较低职... 北京市社会阶层结构正在由传统的“金字塔型”结构向现代的“橄榄型”阶层结构方向发展,其较低阶层的比例远远小于全国的比例,社会中间阶层正在形成。具体地看有以下几个特点:1.阶层结构在向现代社会阶层结构转变;2.农民工构成了较低职业阶层的主体;3.城市户籍人口中间阶层化;4.外来人口是一个异质性很强的群体,也呈现阶层分化的态势。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农业劳动者阶层将继续缩小,商业服务业人员、个体私营企业主以及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阶层还将继续扩大,逐渐演变为一个以社会中间阶层为主的现代化阶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 状况 特点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现状与社会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晓婷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76-82,共7页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形式总结了当代大学毕业生失业的4种情况,指出求职性失业、频繁失业、二级劳动力市场失业是大学毕业生失业的特点,而造成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原因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大学毕业生失业容易造成大学生失业群...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形式总结了当代大学毕业生失业的4种情况,指出求职性失业、频繁失业、二级劳动力市场失业是大学毕业生失业的特点,而造成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原因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大学毕业生失业容易造成大学生失业群体与社会的隔离、心理危机的加剧,并且会在社会上兴起"读书无用论"。大学毕业生失业群体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失业 就业 社会影响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本质理论的科学把握——对“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再解读 被引量:2
13
作者 常宗耀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4-107,共4页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则。这种发展观是以人民为最高的价值主体,以人民群众的实践及利益实现程度为价值评价的基本标准。本文以唯物史观关于“人”的问题为根据,再次解读了“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社...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则。这种发展观是以人民为最高的价值主体,以人民群众的实践及利益实现程度为价值评价的基本标准。本文以唯物史观关于“人”的问题为根据,再次解读了“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本质理论的科学把握,即首先从主体和客体的双重视角考察了这一发展原则的深刻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这一发展原则的现实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主体 客体 现实根据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党的社会进步理论的重大创新 被引量:2
14
作者 常宗耀 《学习与实践》 2008年第1期62-65,共4页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社会进步理论的重大创新。主要表现在:从主体、客体和主客体相互统一的高度进一步突出了人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和最终力量的社会进步理论;突出强调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社会进步理论的重大创新。主要表现在:从主体、客体和主客体相互统一的高度进一步突出了人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和最终力量的社会进步理论;突出强调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人本关怀、文明进步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实现了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社会进步辩证法的内在统一。党的社会进步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新探索和新概括,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主客体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原文传递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中的公平范畴——兼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常宗耀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3-9,共7页
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视域中考察马克思的公平范畴,可以看到,公平的实现前提是和消灭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雇佣劳动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根本基础的所有制形式是人类实现公平的经济基础;生产力的高度... 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视域中考察马克思的公平范畴,可以看到,公平的实现前提是和消灭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雇佣劳动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根本基础的所有制形式是人类实现公平的经济基础;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又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我们今天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还有很大的差距,情况也更复杂。但马克思这些论述中所贯穿的基本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我们应该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的公平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国内高校MSW《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基于12所大学的调研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爽 《高教学刊》 2020年第11期14-19,共6页
当前我国MSW《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主要包括六种教学模式:讲授式、探究式、体验/参与式、案例式、现象分析式、自学-辅导式。调研发现,当前课程教学存在三方面的主要问题:讲授式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案例教学模式案例... 当前我国MSW《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主要包括六种教学模式:讲授式、探究式、体验/参与式、案例式、现象分析式、自学-辅导式。调研发现,当前课程教学存在三方面的主要问题:讲授式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案例教学模式案例的遴选与设计问题;体验/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角色定位与专业伦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要整合多种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教学模式的选择要考虑教师的驾驭能力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时时评估教学效果,及时修正教学模式;要加大案例教学和体验/参与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要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领域教学模式的好经验、好做法,提升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 《高级社会工作实务》 教学模式
下载PDF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中的公平观--兼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17
作者 常宗耀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2期13-19,共7页
从科学社会主义视域考察马克思的公平观可以看到,公平的实现是与消灭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雇佣劳动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但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也只是历史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更不是绝... 从科学社会主义视域考察马克思的公平观可以看到,公平的实现是与消灭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雇佣劳动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但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也只是历史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更不是绝对平均主义。这一理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下载PDF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中的公平观——兼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18
作者 常宗耀 《唯实》 2008年第2期31-36,共6页
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中考察马克思的公平观,可以看到,公平的实现是和消灭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雇佣劳动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但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也只是历史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中考察马克思的公平观,可以看到,公平的实现是和消灭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雇佣劳动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但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也只是历史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更不是绝对平均主义。这一理论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下载PDF
社会治安机制建设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北京为例
19
作者 张荆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08-111,共4页
以2008年举办奥运会和2009年举办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为契机,北京市的社会治安机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犯罪立案数连续2年下降,其成就的取得源于扎实的社会治安基层基础建设、科技强警和对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等。不过,离长治久安的... 以2008年举办奥运会和2009年举办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为契机,北京市的社会治安机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犯罪立案数连续2年下降,其成就的取得源于扎实的社会治安基层基础建设、科技强警和对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等。不过,离长治久安的社会治安机制建设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需从户籍制度改革、改善流动人口的生存环境、扩大社会福利的辐射面、创立起新型的"群防群治"体系、加强社区警务和家庭机体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机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安机制 基层基础建设 科技强警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主义观创新
20
作者 常宗耀 《宁夏党校学报》 2008年第2期15-18,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新时期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观的重大创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观创新方面有着很多突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历史方位观的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新时期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观的重大创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观创新方面有着很多突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历史方位观的创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观的创新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观 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