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5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一流”背景下本科生实验班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茅以升班)为例
1
作者 袁亚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3期85-88,共4页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如何培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的重中之重。很多高校通过设置实验班探索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为适应新时代和当...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如何培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的重中之重。很多高校通过设置实验班探索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为适应新时代和当前国际形势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设置土木工程(茅以升班)积极探索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路径。通过梳理土木工程(茅以升班)的具体建设实践及建设反思,探索拔尖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班 培养模式 探索与实践
下载PDF
地下综合枢纽换乘空间设施布局优化设计研究——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为例
2
作者 李翔宇 潘晓嫚 +2 位作者 郎静 王子佳 许霄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随着城市交通出行需求日益增加以及对城市交通功能的再认识,多线换乘、功能复合的轨交枢纽建设进入高峰期。导向标识、商服设施、交通设施布局的合理性很大程度影响了客流组织效能和通行效率,同时枢纽空间的复杂性增大了设施布局的难度... 随着城市交通出行需求日益增加以及对城市交通功能的再认识,多线换乘、功能复合的轨交枢纽建设进入高峰期。导向标识、商服设施、交通设施布局的合理性很大程度影响了客流组织效能和通行效率,同时枢纽空间的复杂性增大了设施布局的难度。文章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为例,采用Depthmap和Anylogic双重仿真模拟的方法定性、定量分析其换乘空间设施布局和客流组织情况,针对性提出优化策略并加以验证,为地下枢纽科学合理的设施布局和发展提供解决思路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综合枢纽 换乘空间 设施布局 仿真模拟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
下载PDF
基于多重城市业态下公共停车楼设计探究——以北京农展馆停车场改造项目为例
3
作者 常宇欣 王琬月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54-56,共3页
在城市用地紧张与城市业态多元化的背景下,公共建筑具有功能复合化与集约化的趋势,以北京农业展览馆停车场改造项目为例,从设计层面出发引入复合功能并充分考虑停车需求的时间性变化,从技术层面结合空间可变性并加强施工效率,结合绿色... 在城市用地紧张与城市业态多元化的背景下,公共建筑具有功能复合化与集约化的趋势,以北京农业展览馆停车场改造项目为例,从设计层面出发引入复合功能并充分考虑停车需求的时间性变化,从技术层面结合空间可变性并加强施工效率,结合绿色建筑理论提升停车过程的综合体验感,探索当代城市复合性公共停车楼的未来范式。希望通过个体建筑的改造促进城市中被遗留区域的业态更新,弥补区域缺失功能,打造新型停车体验与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业态 公共建筑 建筑设计 停车楼 城市更新
下载PDF
城市生态韧性水平空间评估及其驱动力——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薛飞 张念慈 +4 位作者 夏楚瑜 张健 王楚玥 李淞 周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810-6823,共14页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生态系统逐渐变得脆弱不堪,增强城市生态韧性水平对城市发展起关键性作用。以韧性的核心内涵为基础评估城市生态韧性水平,探究城市防范化解生态风险能力在空间上的差异,从而制定分区生态治...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生态系统逐渐变得脆弱不堪,增强城市生态韧性水平对城市发展起关键性作用。以韧性的核心内涵为基础评估城市生态韧性水平,探究城市防范化解生态风险能力在空间上的差异,从而制定分区生态治理制度,是提升城市防范化解生态风险能力的有效办法。从抵抗力、适应力和恢复力三方面构建了城市生态韧性水平空间评估模型,以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行政边界、土地利用、重点排污单位、人口等数据为例,评估了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生态韧性空间格局,并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其分区生态治理进行研究。最后利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模型(Geographical weighted regression,GWR)进行驱动力分析,探讨社会经济层面对城市生态韧性水平空间的影响,并提出建设性建议。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在空间结构上,通州区生态韧性低值区域最多,占比为52.80%,主要分布于通州区北部、东北部、中部偏西及东南部;高值区域最少,占比0.83%,零星分布于偏西部地区和偏南部地区。通州区由于缺乏相对适宜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使城市生态系统的循环体系受到了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东南地区抵抗力弱。同时,近年来降水点的南移使得大量水资源在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下流失,通州区东南部及通州大运河沿线区域内恢复力呈现出大范围低值水平。(2)通州区中心偏西北地区为副中心的核心地带,呈现低韧性水平-高排污企业密度的集聚分布情况,且生态韧性低值区域主要集聚于新华街、中仓街、玉桥街等区域,说明这些区域的环境生态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比较低,需要因地制宜地对生态危机做出可持续的分区生态治理,增强区域对生态风险的调节能力。(3)结合GWR模型的驱动力分析,城市生态韧性水平主要被城市功能多样性驱动,且城市功能多样性越强,城市生态韧性水平越低,在通州区西北部的城市副中心负向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为城市生态韧性水平发展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促进国土空间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城市 城市生态韧性水平 空间自相关分析 分区生态治理 人本视角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洪涝灾害链推演及时空特性解析
5
作者 王浩 杜伟 +2 位作者 刘家宏 王佳 梅超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6,共12页
城市洪涝灾害具有链式传播特性,解析城市洪涝灾害链的传递规律和时空演变特征对于阻断灾害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郑州“7·20”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中地铁5号线被淹和京广快速路隧道被淹2个事件为案例,构建知识图谱揭示灾害链传递... 城市洪涝灾害具有链式传播特性,解析城市洪涝灾害链的传递规律和时空演变特征对于阻断灾害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郑州“7·20”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中地铁5号线被淹和京广快速路隧道被淹2个事件为案例,构建知识图谱揭示灾害链传递规律。通过复盘灾害链的演变过程,从中识别灾害链中的诱发点、引爆点、扩散点以及放大点,并着重分析致灾机理以及灾害链的时空特性,以灾害曲线形式直观展示不同灾害链的影响程度。郑州“7·20”洪涝灾害典型案例解析表明,两事件存在多个灾害链阻断时机,在救灾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灾前、灾中因素的影响,果断采取断链措施,并且要充分发挥应急措施的时效性,及时阻断引爆点和扩散点,降低洪涝灾害损失。该方法能够应用于链式灾害的复盘,指导分析具体事件的致灾机理和救灾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 灾害链 知识图谱 灾害链传递 灾害链推演 时空特性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灾能力时空异质性研究
6
作者 王威 杨佩 +1 位作者 郭聪 王志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3-1152,共10页
基于2010—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调查数据,应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空间自相关模型及Dagum基尼系数,分析不同时期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灾能力时空动态演进分布格局及地区差异。结果表明:(1)在时间维度,2010—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 基于2010—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调查数据,应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空间自相关模型及Dagum基尼系数,分析不同时期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灾能力时空动态演进分布格局及地区差异。结果表明:(1)在时间维度,2010—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灾能力总体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京津冀城市群各市之间的承灾能力水平差距逐渐增大,区域整体呈现非均衡特征;(2)在空间维度,2010—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灾能力在空间分布上关联度较低,不存在显著的集聚或分散特征,但有局部地区产生聚集特点,属于“高-高”“低-低”空间聚集型城市较多,在此期间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灾能力呈现空间集聚与空间分异并存;(3)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灾能力的总体差异呈现上升趋势,北京-河北地区间差异最大,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掌握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灾能力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并制订相应的防灾策略是京津冀城市群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以及实现京津冀地区协同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京津冀城市群 承灾力 时空演化 异质性
原文传递
基于SWMM和LISFLOOD-FP的城市内涝耦合模型研究
7
作者 李智 张倩 兰双双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06,共5页
以柳州市箭盘山流域为例,构建SWMM一维管道模型与LISFLOOD-FP二维地面模型并将其耦合,基于实测降雨“20180818”24 h暴雨资料,将得到的暴雨内涝淹没水深和淹没面积与该场次降雨情况下记录淹没点的范围相比较,验证耦合模型具有较好的适... 以柳州市箭盘山流域为例,构建SWMM一维管道模型与LISFLOOD-FP二维地面模型并将其耦合,基于实测降雨“20180818”24 h暴雨资料,将得到的暴雨内涝淹没水深和淹没面积与该场次降雨情况下记录淹没点的范围相比较,验证耦合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进而基于耦合模型,对柳州市箭盘山流域2、5、10、20年一遇下设计降雨进行模拟,得到不同重现期下研究区的溢流节点、淹没水深和淹没面积,并于ARCGIS平台将结果可视化。结果表明,重现期由2年上升到20年过程中,溢流节点比例从9.03%增加至25.99%,溢流面积从0.473 km^(2)增加至2.114 km^(2);重点淹没区域分布在屏山大道、炮团路、西江路和东堤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MM LISFLOOD-FP 城市洪涝 耦合 箭盘山流域
原文传递
城市防疫医疗救援网络的抗毁性与鲁棒性
8
作者 王威 朱峻佚 +1 位作者 刘朝峰 王志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3-590,共8页
为研究城市防疫医疗救援系统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防灾韧性,采用复杂网络技术构建了某城市防疫医疗救援网络模型,对其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特征基本参数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攻击模型下以边和点连通度为度量指标的结构抗毁性能力;通过设定不同... 为研究城市防疫医疗救援系统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防灾韧性,采用复杂网络技术构建了某城市防疫医疗救援网络模型,对其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特征基本参数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攻击模型下以边和点连通度为度量指标的结构抗毁性能力;通过设定不同的网络冗余与网络负荷,研究网络针对确定性攻击与随机性攻击的鲁棒性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城市防疫医疗救援系统的空间优化布局和核心场所强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防疫医疗救援系统 复杂网络 网络结构特征 网络攻击 抗毁性 鲁棒性
下载PDF
超大城市外围乡村地域功能的演化路径及定位建议
9
作者 杨帆 赵之枫 胡智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6-285,共10页
掌握功能演化规律,合理确定功能定位,有助于乡村多元价值的挖掘和实现,是乡村地域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该研究以超大城市北京的外围乡村地域作为典型案例,基于乡村地域功能的内涵和分类,构建了适用于长时间序列乡村地域功能强度测度的评... 掌握功能演化规律,合理确定功能定位,有助于乡村多元价值的挖掘和实现,是乡村地域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该研究以超大城市北京的外围乡村地域作为典型案例,基于乡村地域功能的内涵和分类,构建了适用于长时间序列乡村地域功能强度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和识别了2000—2020年北京不同乡村地域的功能强度及功能结构,分析和总结了研究期间北京乡村地域的功能结构演化过程及形成路径。结果表明:1)超大城市乡村地域不同功能的强度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功能结构整体呈现从单一优势功能主导向多种优势功能主导的演化趋势;2)功能结构能够反映不同类型乡村地域发展的差异,基于功能结构的演化特征,可以将超大城市外围乡村地域的功能结构演化过程归纳为“功能强化升级式路径”、“功能调整转换式路径”“功能综合完善式路径”3类发展路径;3)强化生活服务功能是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目标下推动超大城市外围乡村地域功能多元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举措;4)通过分析优势功能及功能结构的演化过程,可以明确不同乡村地域的发展特征并指导其功能定位的制定,有利于分类推动超大城市外围乡村地域的多元化发展。研究结果丰富了乡村多功能理论的典型地域案例,可为超大城市外围乡村地域的功能定位设定及发展路径的决策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 功能评价 功能结构 演化路径 超大城市
下载PDF
研究生交通基础设施评价与养护决策课程建设及思考
10
作者 张金喜 王超 曹丹丹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期92-95,共4页
我国已经建设成庞大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由“建设为主”型向“建养并重”型转变,基础设施养护维修和管理将成为今后我国交通建设的主要工作,这种形势的变化为大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该文介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养... 我国已经建设成庞大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由“建设为主”型向“建养并重”型转变,基础设施养护维修和管理将成为今后我国交通建设的主要工作,这种形势的变化为大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该文介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养护管理人才培养的历史,探讨不同历史阶段交通基础设施养护管理人才培养的需求和课程建设问题,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思考。在开展长期的研究生教学和培养实践基础上,开展教材建设工作。研究表明,大学人才培养应以行业建设和国家需求为导向,适应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趋势。课程体系建设是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抓手,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的变化调整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亟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养护维修和管理领域的教材规划和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课程 教学方法 交通基础设施 养护与决策 课程体系
下载PDF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城市抗震韧性评估方法研究
11
作者 郭小东 任添翼 +1 位作者 王志涛 王雪雅 《城市与减灾》 2024年第2期42-49,共8页
“韧性城乡”是《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四大计划之一,合理可靠的城市抗震韧性评估模型是开展地震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前提。文章基于空间韧性提出了城市空间抗震韧性的理念。在明确韧性目标和特征并构建最不利灾害场景的基础上,以城市... “韧性城乡”是《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四大计划之一,合理可靠的城市抗震韧性评估模型是开展地震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前提。文章基于空间韧性提出了城市空间抗震韧性的理念。在明确韧性目标和特征并构建最不利灾害场景的基础上,以城市二级防灾分区为评估对象,从健壮性、适应性、恢复性三个维度建立了城市空间抗震韧性评估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抗震 防灾分区 GIS空间分析 恢复性 评估对象 韧性评估 健壮性 评估指标体系
下载PDF
城市群跨城通勤交通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赖见辉 吴小洁 +2 位作者 黄利华 王春松 王妍妍 《交通工程》 2024年第1期23-31,共9页
针对跨城通勤出行特征与生成机理不明,无法有效配置交通资源问题.利用贝叶斯网络模型,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通勤因素3方面,分析其对周通勤模式、交通方式、出发时间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年龄、职业、收入水平对周通勤模式选择有较... 针对跨城通勤出行特征与生成机理不明,无法有效配置交通资源问题.利用贝叶斯网络模型,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通勤因素3方面,分析其对周通勤模式、交通方式、出发时间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年龄、职业、收入水平对周通勤模式选择有较大影响,而性别和学历几乎没有影响;家庭中有孩子的城际通勤者选择周通勤的概率均减少;家庭有小汽车会促进日通勤,抑制周通勤;通勤距离越大,选择周通勤的概率越大;②职业、收入水平对周通勤交通方式选择有较大影响;公司职工更倾向于选择公共交通方式;服务类人员和公司职工在周日平峰时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火车或高铁,与周通勤者的选择相反;通勤距离对周通勤者出发时间选择具有较高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城际通勤 周通勤 贝叶斯网络
下载PDF
大兴国际机场海绵城市建设模式碳减排效果分析
13
作者 董莉榕 刘家宏 +2 位作者 梅超 周晋军 张永祥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9-45,共7页
为分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海绵城市建设模式碳减排效果,对海绵设施在特枯水年、偏枯水年、平水年、偏丰水年、特丰水年的降雨条件下的碳源和碳汇进行了核算,分析了碳减排途径与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建设模式,大兴国际机场海绵城市建设... 为分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海绵城市建设模式碳减排效果,对海绵设施在特枯水年、偏枯水年、平水年、偏丰水年、特丰水年的降雨条件下的碳源和碳汇进行了核算,分析了碳减排途径与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建设模式,大兴国际机场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全年的碳减排量为795.6~1804.0 t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平均每年减少1221.2 t;不同水文特征年,大兴国际机场的碳排放量削减率为47.5%~58.7%,海绵城市建设模式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相对传统建设模式年均减少54.9%;在一定范围内碳排放当量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降水量越多,机场海绵城市建设模式碳减排绝对减少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建设模式 碳排放量 碳减排效益 水文特征年 大兴国际机场
下载PDF
面向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市综合防灾多道防线建设探讨
14
作者 张博骞 王威 马东辉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1-157,共7页
城市综合防灾多道防线的建设贯彻城市灾害防治的底线思维,满足建筑工程灾害抗御的刚性需求,提升城市灾后功能保障的韧性能力,是灾害治理的综合性理念,为城市综合防灾建设提供基本方向和理念指引。从概念构成、目标导向、作用效果、实施... 城市综合防灾多道防线的建设贯彻城市灾害防治的底线思维,满足建筑工程灾害抗御的刚性需求,提升城市灾后功能保障的韧性能力,是灾害治理的综合性理念,为城市综合防灾建设提供基本方向和理念指引。从概念构成、目标导向、作用效果、实施机制等方面深入分析城市防灾多道防线与综合防灾理念的多角度契合,梳理综合防灾多道防线建设、管理的关键问题。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提出综合防灾建设控制指引的定性、定量、定位、定界内容,深度融合综合防灾内容与城市规划体系,使城市综合防灾建设有平台能实现、有标准可依据、有流程可遵循、有信息可管理,为提升城市空间的灾害防治水平、强化城市空间治理与灾害综合治理能力提供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防灾 防灾多道防线 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空间 灾害治理
下载PDF
工业与建筑固废高效利用混凝土及其工程结构防灾研究
15
作者 弓扶元 曹万林 +3 位作者 王栋民 黄天勇 赵羽习 马敬友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共18页
我国工业固废与建筑拆除固废存量巨大,且固废产生量逐年增加,固废堆存造成的滑坡灾害、环境污染灾害和占用大范围场地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此外,历次大地震造成房屋倒塌也产生大量的建筑固废,如何将这些建筑固废在灾后重建中高效利... 我国工业固废与建筑拆除固废存量巨大,且固废产生量逐年增加,固废堆存造成的滑坡灾害、环境污染灾害和占用大范围场地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此外,历次大地震造成房屋倒塌也产生大量的建筑固废,如何将这些建筑固废在灾后重建中高效利用,引发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利用这些固废制备混凝土是具有重要价值和前景的方案,采用工业固废、建筑固废、工业和建筑固废制备的混凝土被统称为固废混凝土,其中利用后两者制备的混凝土也被称为再生混凝土。固废高效利用混凝土有3层含义,即固废胶凝材料和固废骨料性能提升、高固废掺量混凝土、固废混凝土在工程结构中根据受力需求合理利用。综述了不同建筑固废和工业固废的物化特性,概述了不同固废材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在归纳固废混凝土构件及结构抗震性能、抗火性能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固废混凝土结构防灾技术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混凝土 工程结构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城市内涝灾害对应急救援服务可达性的影响评估
16
作者 施加福 王昊 +2 位作者 周晋军 丁一 张树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8,共12页
【目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气候变化导致内涝积水频发,造成道路封闭和交通堵塞,给城市应急救援响应的时效性带来严重影响。为了准确评估暴雨内涝下的城市应急救援响应能力,【方法】以荔湾区为例,通过构建内涝水动力模型,模拟不同设计降... 【目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气候变化导致内涝积水频发,造成道路封闭和交通堵塞,给城市应急救援响应的时效性带来严重影响。为了准确评估暴雨内涝下的城市应急救援响应能力,【方法】以荔湾区为例,通过构建内涝水动力模型,模拟不同设计降雨情景下的内涝积水,识别道路积水风险,明确阻断道路,并结合两步移动搜寻法(2SFCA)对不同脆弱性的兴趣点(POI)的应急救援服务可达性进行评估。【结果】结果显示:随着降雨重现期从1 a一遇增大到100 a一遇,内涝积水面积增大,平均积水深度从0.08 m增大到0.20 m。受积水影响道路数量持续增加,阻断道路长度从11 km上升至49 km,增长了超过300%。随着阻断道路的增多,应急救援可达的POI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并且在不同时间阈值内平均下降40%以上,可达性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内涝模型耦合城市路网得到的道路积水可以揭示阻断道路的总体格局,可达性模型可以快速估算出应急救援的时效性。结果可为应急救援响应能力的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内涝 水力耦合模型 两步移动搜寻法(2SFCA) 应急救援 可达性 气候变化 降水 洪水
下载PDF
多情景震后城市应急医疗救援网络结构特征研究
17
作者 张博骞 王威 +1 位作者 马东辉 朱峻佚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26,共7页
城市应急医疗服务设施系统在震时发挥重要的医疗救援作用,是驱动城市防灾韧性的重要因素。为了保障强震后的城市应急医疗救援,强化网络关键节点、优化网络空间布局。基于建筑物、应急医疗设施和道路网络等城市系统的模拟仿真,构建不同... 城市应急医疗服务设施系统在震时发挥重要的医疗救援作用,是驱动城市防灾韧性的重要因素。为了保障强震后的城市应急医疗救援,强化网络关键节点、优化网络空间布局。基于建筑物、应急医疗设施和道路网络等城市系统的模拟仿真,构建不同地震灾害强度下城市应急医疗救援的供需场景。该文采用复杂网络技术构建城市应急医疗救援网络模型,分析多情景震后网络社团结构与特征参数。以某城市应急医疗服务设施系统为例进行实例分析,表征多情景地震灾害对应急医疗救援网络结构的具体影响,为优化城市应急医疗救援网络的结构鲁棒性和网络抗毁性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医疗服务设施 多情景地震 地震模拟 网络结构特征
下载PDF
基于OpenStreetMap的城市公交专用道设置优化
18
作者 刘月 薛运强 孙立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6-1223,共8页
为合理设置公交专用道,通过OpenStreetMap(OSM)提取可设置公交专用道的路网,采用Stroke道路表示法将OSM路网与百度路网进行融合,结合百度地图实时交通数据实现交通态势可视化,从而准确直观地识别出公交专用道的设置路段。通过构建公交... 为合理设置公交专用道,通过OpenStreetMap(OSM)提取可设置公交专用道的路网,采用Stroke道路表示法将OSM路网与百度路网进行融合,结合百度地图实时交通数据实现交通态势可视化,从而准确直观地识别出公交专用道的设置路段。通过构建公交路阻函数模型,计算设置公交专用道前后的时间效益差,确定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方案。最后以南昌市部分路网为例,通过SUMO软件仿真结果表明:在青山南路设置公交专用道可以使公交车辆延误降低19.6%;社会车辆延误降低10.8%。实例验证所提出的设置优化方法有利于减少交通延误,为合理设置公交专用道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交专用道 OSM 交通态势分析 路阻函数
下载PDF
基于人群活力的北京市延庆区城市公园风环境评价
19
作者 齐羚 董文辉 +1 位作者 龙欣雨 刘欣婷 《风景园林》 2023年第8期89-96,共8页
【目的】已有风环境研究多从单一条件对城市空间风环境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策略,忽略了人群有效活动空间的影响,以简化体块代替公园物理环境部分要素,一定程度影响了风环境模拟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方法】以占北京市风力资源70%的延庆区... 【目的】已有风环境研究多从单一条件对城市空间风环境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策略,忽略了人群有效活动空间的影响,以简化体块代替公园物理环境部分要素,一定程度影响了风环境模拟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方法】以占北京市风力资源70%的延庆区4个典型城市公园为对象,从公园人群游憩活力视角,结合场景建模技术、通讯探针和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确定公园游客活动范围,以此作为公园风环境评价的研究区域;利用不同季节风速、风压和涡旋分布等评价要素量化评价公园风环境质量,并以公园风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来表征公园现状风环境质量优劣程度;以公园风环境质量评分方式相关性评价来表征公园进行风环境适应性改造的难易程度。【结果】结果表明:百泉公园现状风环境质量最差,且评分随季节变化呈现出明显差异性和不规律性;集贤城市森林公园风环境质量评分随季节变化有规律地逐渐减小,且进行风环境适应性改造难度最小。【结论】研究建立了全面的公园风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对延庆区城市公园建设和管理具有应用价值,为华北地区城市公园风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公园 风环境 人群活力 质量评价体系 延庆区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绿色智慧工地建设
20
作者 张传君 莫言迟 +2 位作者 李文元 刘占省 马自峰 《建筑技术》 2024年第5期547-551,共5页
随着全球制造业、运输业以及建筑业等领域对信息科学技术强化应用,我国对于建造行业的建设要求也逐步由工业高效提升到了绿色智能,这就导致了现阶段建造行业集中全力完成从信息化时代到智能化时代的更迭。虽然建造行业的智慧化转型需求... 随着全球制造业、运输业以及建筑业等领域对信息科学技术强化应用,我国对于建造行业的建设要求也逐步由工业高效提升到了绿色智能,这就导致了现阶段建造行业集中全力完成从信息化时代到智能化时代的更迭。虽然建造行业的智慧化转型需求为绿色工地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对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应用却标准不一且水平参差不齐。拟展现一个以BIM和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打造的绿色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在实际施工当中的应用,从节约材料、能源、水电、人力以及土地资源的角度阐述平台的应用过程及效果,真正做到将高效施工与绿色施工相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施工 智能建造 数字工地 信息赋能 产业升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