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氮情景下北京地区露地甘蓝土壤氨的排放 被引量:11
1
作者 马晓燕 王军玲 +1 位作者 郭秀锐 韩玉花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40-147,共8页
以露地甘蓝土壤为试材,采用原位测定农田氨挥发的方法,研究北京地区不同施氮情景下、不同施肥阶段露地甘蓝生长过程中土壤氨挥发情况及其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甘蓝地土壤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1~3周内,基肥阶段的氨挥发主要发生... 以露地甘蓝土壤为试材,采用原位测定农田氨挥发的方法,研究北京地区不同施氮情景下、不同施肥阶段露地甘蓝生长过程中土壤氨挥发情况及其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甘蓝地土壤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1~3周内,基肥阶段的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18d,追肥阶段的氨挥发发生在施肥后7d;2)甘蓝地施用基肥至定植灌水前,各地块氨排放通量逐渐降低,尤其是第4天氨排放通量都达到最低;定植灌水后,各地块氨排放通量显著升高,且在施基肥后第5~6天(灌水后第1天)出现第一个排放峰值;3)第一次追肥(施肥与灌水同步)氨排放通量峰值出现在第1天;第二次追肥受灌溉及温度的共同影响,氨排放通量峰值出现在第3天;4)甘蓝整个生长周期内不同施氮情景下各地块土壤氨排放总量为7.789~39.324kg·hm^(-2),并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各情景的氨累计挥发率为5.62%~6.78%;5)适当施用氮肥可以提高甘蓝的产量,但是过度施用氮肥不仅不会增加甘蓝产量,还会增加氨挥发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露地甘蓝 氨挥发 氨排放通量
原文传递
2016年10~11月期间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与传输规律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晗宇 程水源 +2 位作者 姚森 王晓琦 张俊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99-2009,共11页
本研究采用气溶胶化学组分在线监测仪(ACSM)对北京地区2016年10月15日~11月15日期间非难熔性PM_1(NR-PM_1)化学组分进行实时连续在线观测,探讨了NR-PM_1化学组分的演变特征;运用潜在源贡献分析(PSCF)法和气象-空气质量模式(WRFCAMx)识... 本研究采用气溶胶化学组分在线监测仪(ACSM)对北京地区2016年10月15日~11月15日期间非难熔性PM_1(NR-PM_1)化学组分进行实时连续在线观测,探讨了NR-PM_1化学组分的演变特征;运用潜在源贡献分析(PSCF)法和气象-空气质量模式(WRFCAMx)识别了北京PM_(2. 5)潜在污染源区和传输路径,揭示了PM_(2. 5)净传输通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秋季NR-PM_1和PM_(2. 5)质量浓度分别为(59. 16±57. 05)μg·m^(-3)和(89. 82±66. 66)μg·m^(-3),其中NR-PM_1平均占PM_(2. 5)的(70. 31±22. 28)%.整个观测期间,有机物(Org)、硝酸盐(NO_3^-)、硫酸盐(SO_4^(2-))、铵盐(NH_4^+)和氯化物(Chl)分别占NR-PM_1总质量浓度的(42. 75±11. 35)%、(21. 27±7. 72)%、(19. 11±7. 08)%、(12. 19±2. 64)%和(4. 68±3. 24)%,不同化学组分的日变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对北京秋季NR-PM_1污染影响较大的潜在源区主要集中在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及山东西部,重污染期间保定、北京南部及廊坊等城市对NR-PM_1贡献较大. WRF-CAMx模拟结果表明,PM_(2. 5)总的净传输通量呈现出显著的垂直分布特征.整个观测期间,毗邻城市主要向北京输入PM_(2. 5),净通量最大出现在海拔600~1 000 m;而重污染前期外来源输送PM_(2. 5)主要位于高空,直到污染最严重的11月5日,PM_(2. 5)转为近地面传输,说明高空和近地面传输是影响北京秋季PM_(2. 5)重污染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时鉴别出了两种传输路径,即西南-东北方向(保定→北京→承德)和西北-东南方向(张家口→北京→廊坊北→天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化学组分在线监测仪(ACSM) 非难熔性PM1(NR-PM1) 化学组分 潜在源贡献分析(PSCF)法 气象-空气质量模式(WRF-CAMx) PM2. 5传输通量
原文传递
邯郸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建立及总量校验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亚林 郭秀锐 +2 位作者 程水源 姚森 段文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邯郸作为"2+26"城市主要的重工业城市之一,位于京津冀南北传输通道的核心位置,在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协同调控中处于重要地位.为改善当地空气质量,以邯郸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拉网式调查获取详细活动水平数据,结合相关排放因子,得... 邯郸作为"2+26"城市主要的重工业城市之一,位于京津冀南北传输通道的核心位置,在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协同调控中处于重要地位.为改善当地空气质量,以邯郸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拉网式调查获取详细活动水平数据,结合相关排放因子,得到2016年邯郸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采用WRF-CMAQ(气象-空气质量)数值模型,模拟了2016年典型季节代表月(1月、4月、7月、10月)的空气质量,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基于总量校验方法,反向估算了邯郸市典型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对初始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进行校验.结果表明:①2016年邯郸市SO2、NOx、TSP、PM10、PM2.5、CO、VOCs、NH3的总排放量分别为78 533、183 126、497 466、258 940、124 637、3 735 355、200 309、187 299 t.②工业源是SO2、NOx、PM2.5、CO和VOCs的主要排放源,分别占总排放量的74. 5%、54. 5%、30. 6%、76. 7%和28. 1%;无组织扬尘源对TSP、PM10、PM2.5的贡献较大,分别占总排放量的58. 5%、43. 6%、30. 3%;NH3的主要排放源为农畜氨及人体和其他氨,二者排放的NH3占总排放量的96. 9%.③总量模型估算得到邯郸市PM2.5、SO2、NO2年排放量分别为152 739、79 405、206 549 t;对比分析校验前、后典型污染物排放发现,校验前的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可能低估了PM2.5和NOx的排放量.研究显示,邯郸市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工业源为主要排放源,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工业源的管控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郸市 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 立体观测 WRF-CMAQ 校验
下载PDF
2015~2016年北京市3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PM_(2.5)成因分析及效果评估 被引量:23
4
作者 吕喆 魏巍 +2 位作者 周颖 程水源 王晓琦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分别于2015年12月7日18:00、12月18日07:00和2016年12月15日13:00发布了3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为了厘清3次红色预警的成因差异,评估应急措施在应对空气重污染的有效性,本文基于北京市环境和气象监测数据,分...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分别于2015年12月7日18:00、12月18日07:00和2016年12月15日13:00发布了3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为了厘清3次红色预警的成因差异,评估应急措施在应对空气重污染的有效性,本文基于北京市环境和气象监测数据,分析了红色预警期间PM_(2.5)浓度、气象条件、天气形势及气团传输.3次预警期间均受污染物二次转化影响,但造成高浓度PM_(2.5)的原因主要为气象条件影响.第1、第2次预警期间,地面受均压场控制,区域传输分别受西南和南部气团影响,第3次预警地面受大范围低压场控制,受西南传输及局地气团叠加影响.第3次红色预警期间北京市PM_(2.5)污染最为严重,PM_(2.5)平均小时浓度最高为273.6μg·m^(-3),是前两次预警的1.2倍和1.3倍.此外,结合各污染源减排量,采用WRF-CMAQ模式对第3次红色预警应急措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应急措施实施后,污染物日平均减排量为678.4 t,PM_(2.5)质量浓度平均下降了79.1μg·m^(-3),平均下降比例为26.9%.应急措施中增加燃煤源及加大交通源和其他源控制、预警启动时间提前及区域间联防联控有效缓解了PM_(2.5)浓度加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北京 重污染 红色预警 应急措施
原文传递
传统北京烤鸭烤制过程中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 被引量:19
5
作者 徐敏 何万清 +3 位作者 聂磊 韩力慧 潘涛 石爱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139-3145,共7页
烤鸭是具有北京特色的传统美食之一,制作过程采用果木炭火烤制方式,与其它食物烹饪过程存在明显的差异,国内还未对这类餐饮源的排放特征进行过系统研究,为掌握这类餐饮源排放特征,从而为污染控制提供技术依据,选取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烤... 烤鸭是具有北京特色的传统美食之一,制作过程采用果木炭火烤制方式,与其它食物烹饪过程存在明显的差异,国内还未对这类餐饮源的排放特征进行过系统研究,为掌握这类餐饮源排放特征,从而为污染控制提供技术依据,选取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烤鸭店,研究了其烤鸭烤制过程中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传统烤鸭烤制过程中排放的油烟、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醛酮类化合物的基准排放浓度分别为(0.74±0.45)、(15.32±7.93)、(7.60±3.41)和(1.22±0.59)mg·m^(-3);颗粒物排放浓度要远高于油烟排放浓度,VOCs组分构成相对复杂,既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等VOCs也包括醛酮类、醇类、酯类等含氧VOCs和卤代烃,其中3-甲基呋喃、乙醇和乙酸甲酯的浓度最高;醛酮类化合物的主要组分有乙醛、甲醛和丙烯醛等,其中C1~C3物质占72.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烤鸭 油烟 颗粒物 VOCS 醛酮类化合物
原文传递
硫化镉量子点-纳米金复合颗粒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研究DNA的损伤 被引量:4
6
作者 武静 鲁理平 +1 位作者 康天放 程水源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7-372,共6页
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研究了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对DNA的损伤。结合量子点(Quantum dots,QDs)及纳米金(Nano gold,NG)颗粒的独特性能,制备了量子点-纳米金复合颗粒。将小牛胸腺DNA(ct-DNA)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然后修饰... 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研究了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对DNA的损伤。结合量子点(Quantum dots,QDs)及纳米金(Nano gold,NG)颗粒的独特性能,制备了量子点-纳米金复合颗粒。将小牛胸腺DNA(ct-DNA)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然后修饰量子点-纳米金复合颗粒,构建了基于纳米金的量子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研究了纳米金对量子点发光强度的增强作用,并利用该传感器进一步研究了PFOA对ctDNA的损伤作用。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对修饰电极的表面形态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与单一的量子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相比,纳米金-量子点复合物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发光强度增大了近4倍。同时,ct-DNA经PFOA温浴作用后,电化学发光强度发生显著降低,表明PFOA导致了ct-DNA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电化学发光 DNA损伤 全氟辛酸
下载PDF
Pt-Ni/MWCNTs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志辉 黄鹏飞 +1 位作者 代颖 汪夏燕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97-802,共6页
采用溶液还原法将铂镍负载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制备Pt-Ni/MWCNTs复合催化剂。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对制备的复合催化剂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铂镍均匀负载到碳纳米管上,Pt-Ni粒子粒径约为2 nm。XRD分析结果表... 采用溶液还原法将铂镍负载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制备Pt-Ni/MWCNTs复合催化剂。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对制备的复合催化剂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铂镍均匀负载到碳纳米管上,Pt-Ni粒子粒径约为2 nm。XRD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是以Pt晶格为基础的固溶体结构。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在碱性条件下对Pt-Ni/MWCNTs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t-Ni/MWCNTs可直接催化葡萄糖氧化,对葡萄糖的灵敏度为571.68μA·mmol/(L·cm^2),线性范围1.0×10^(-5)~8.2×10^(-3)mol/L(R=0.999 4),检测限为0.5μmol/L(S/N=3)。此外,该电极对葡萄糖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性能,且选择性和重现性好,可有效避免抗坏血酸、尿酸和多巴胺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Ni/MWCNTs催化剂 电催化氧化 电化学 葡萄糖
原文传递
添加剂对车载制氢机制氢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纪常伟 冯雨 +3 位作者 汪硕峰 张擘 徐溥言 余梦辉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0-576,共7页
针对掺氢汽油机汽车使用的车载制氢机效率偏低问题,在制氢机性能实验台上研究加入添加剂对制氢机效率的影响。在电解电流为40 A,初始温度为23.7℃,初始压力为0.1 MPa条件下,对电解质量分数分别为20%、30%和40%的KOH溶液与其对应单位体... 针对掺氢汽油机汽车使用的车载制氢机效率偏低问题,在制氢机性能实验台上研究加入添加剂对制氢机效率的影响。在电解电流为40 A,初始温度为23.7℃,初始压力为0.1 MPa条件下,对电解质量分数分别为20%、30%和40%的KOH溶液与其对应单位体积中含有0.3 g重铬酸钾KOH溶液的电解电压与制氢效率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分别为20%、30%和40%KOH溶液中加入重铬酸钾电解电压分别降低0.16 V、0.19 V和0.09 V,制氢效率分别提高2.14%、2.78%和1.46%,制氢效率比分别提高5.23%、6.71%和3.47%;在质量分数为30%KOH溶液中加入重铬酸钾效果最好,可以有效提高制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车载制氢机 氢氧化钾 添加剂 制氢效率 重铬酸钾
下载PDF
氨排放对华北典型地区冬季二次无机盐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陈东升 杨楠 +2 位作者 周颖 郎建垒 王小桐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29-1135,共7页
为研究氨排放对冬季PM_(2.5)中二次无机盐的影响,设置不同排放情景,应用CMAQ模式对华北地区典型城市——保定冬季无机盐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将氨气在模式中排放置零的情景下,无机盐质量浓度降低了67.08%;氨排放削减与二次无机盐... 为研究氨排放对冬季PM_(2.5)中二次无机盐的影响,设置不同排放情景,应用CMAQ模式对华北地区典型城市——保定冬季无机盐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将氨气在模式中排放置零的情景下,无机盐质量浓度降低了67.08%;氨排放削减与二次无机盐生成呈非线性关系,大气呈"氨限制"状态;氨排放削减能够有效抑制二次无机盐的生成,当削减幅度为50%时无机盐总体降幅达29.89%,其中硝酸盐、铵盐和硫酸盐降幅分别为53.78%、27.87%和5.64%;氨排放对重污染时段二次无机盐的生成贡献较高,当氨削减幅度为50%时无机盐总体降低40.58%;在当前大气环境下,氨排放削减是保定市冬季控制二次无机盐污染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二次无机盐 氨排放 重污染 CMAQ模型
原文传递
掺混氢气对乙醇燃烧的化学作用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纪常伟 王杜 +2 位作者 杨金鑫 汪硕峰 王兵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68-1274,共7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掺入氢气对乙醇燃烧时的作用机理,利用CHEMKIN PRO程序,对稀燃工况下的乙醇/氢气预混层流燃烧进行了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采用一种辨识方法,对不同掺氢体积分数下,掺氢对乙醇燃烧的主要产物和中间产物的化学作用及热/稀释... 为了更好地了解掺入氢气对乙醇燃烧时的作用机理,利用CHEMKIN PRO程序,对稀燃工况下的乙醇/氢气预混层流燃烧进行了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采用一种辨识方法,对不同掺氢体积分数下,掺氢对乙醇燃烧的主要产物和中间产物的化学作用及热/稀释作用进行了区分、研究和讨论.结果表明:氢气的化学作用会促进乙醇消耗和中间组分的生成,并使其反应摩尔分数分布曲线向反应上游移动,增加反应速率;而热/稀释作用会抑制组分的生成,使反应摩尔分数分布曲线向下游移动,减缓反应速率;综合作用会使掺氢后的化学反应提前发生,并对有害污染物甲醛的产生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氢气 化学作用 反应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二甲醚对乙醇内燃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纪常伟 石磊 +3 位作者 张擘 汪硕峰 苏腾 从骁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3-768,共6页
对乙醇掺二甲醚点燃式内燃机的性能进行研究.试验在加装了电控二甲醚喷射系统的内燃机上进行,从而保证乙醇与二甲醚能同时喷入进气道.在转速为1 800 r/min、进气道绝对压力为61.5 kPa、过量空气系数分别为1.0及1.1的条件下,通过逐渐增... 对乙醇掺二甲醚点燃式内燃机的性能进行研究.试验在加装了电控二甲醚喷射系统的内燃机上进行,从而保证乙醇与二甲醚能同时喷入进气道.在转速为1 800 r/min、进气道绝对压力为61.5 kPa、过量空气系数分别为1.0及1.1的条件下,通过逐渐增加二甲醚的喷射脉宽,使二甲醚占进气的体积分数从0加至3%.结果表明:随掺二甲醚体积分数的增加,内燃机指示热效率提高,循环变动降低,CO、HC排放降低,但NO_x略有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乙醇 二甲醚 燃烧 排放
下载PDF
点火角对氢内燃机冷起动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纪常伟 白晓鑫 +3 位作者 汪硕峰 徐溥言 苏腾 从骁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11-917,共7页
为了解决氢内燃机浓燃起动时由于润滑油进入燃烧室而造成的HC、CO排放较高问题,进一步优化氢内燃机冷起动性能,在一台经改装的1. 6 L四缸进气道燃料喷射氢内燃机上,试验研究了浓燃条件下点火角对氢内燃机冷起动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试... 为了解决氢内燃机浓燃起动时由于润滑油进入燃烧室而造成的HC、CO排放较高问题,进一步优化氢内燃机冷起动性能,在一台经改装的1. 6 L四缸进气道燃料喷射氢内燃机上,试验研究了浓燃条件下点火角对氢内燃机冷起动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中,将氢内燃机冷却水及机油温度控制在(24±0. 5)℃,点火角由25°BTDC逐渐推迟至10°ATDC.试验结果表明:在过量空气系数为0. 7条件下,随着点火角的逐渐推迟,氢内燃机冷起动转速与首循环缸内压力峰值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起动成功时间呈现先缩短后延长的变化趋势.其中当点火角为15°BTDC时,氢内燃机成功起动时间最短,首循环缸内压力峰值最大;随点火角的推迟,氢内燃机冷起动前50个循环火焰发展期平均值先缩短后有所延长,而快速燃烧持续期逐渐延长;由于蒸发的润滑油进入气缸内而导致排放中出现一部分HC和CO污染物.当点火角由25°BTDC推迟至10°ATDC时,氢内燃机冷起动前6 s内NOx、HC及CO排放平均值分别降低约84. 9%、33. 6%和23. 8%.由此可见,推迟点火角有利于降低纯氢内燃机冷起动过程中NOx、HC及C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燃烧 排放 氢气 冷起动 点火角
下载PDF
动态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莎 孙中梅 +2 位作者 李素梅 刘影影 石晓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764-4771,共8页
生命周期评价(LCA)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清单和评价方法缺乏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主要表现为缺乏对产品能源系统随时间变化的考虑,使用静态的过时的清单数据而非基于时间的动态生命周期清单数据,以及影响评价方面缺乏... 生命周期评价(LCA)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清单和评价方法缺乏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主要表现为缺乏对产品能源系统随时间变化的考虑,使用静态的过时的清单数据而非基于时间的动态生命周期清单数据,以及影响评价方面缺乏动态特征因子的选择和计算方法.动态生命周期评价(DLCA)是针对工业和环境系统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动态建模过程的评价方法,可大大提高传统生命周期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文从3个方面对动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进行总结和评述,即将时间信息作为不确定因素的动态建模分析;生产过程或污染物排放的实时数据的获取;基于时间分化的动态特征因子的影响评价方法.通过目前的动态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现状来看,其方法框架并不统一,另外缺乏科学的时间分化的LCI计算的数学模型和软件以及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的建模解决方案.因此,本文对DLCA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LCA方法的研究、应用、发展和完善提供更多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生命周期评价 时间信息 动态建模 动态数据 动态评价
下载PDF
进气氧气体积分数对搭载制氢机的内燃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纪常伟 余梦辉 +3 位作者 汪硕峰 王杜 从骁宇 徐溥言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47-1453,共7页
为了探究搭载制氢机后进气氧气体积分数对内燃机性能的影响,对北汽A151内燃机进行了改造,在节气门后加装了氧气喷嘴引入氧气,开发了一套电控氧气喷射系统实现进气氧气体积分数的精准控制.试验选取汽车在市区道路运行中4个常见的内燃机工... 为了探究搭载制氢机后进气氧气体积分数对内燃机性能的影响,对北汽A151内燃机进行了改造,在节气门后加装了氧气喷嘴引入氧气,开发了一套电控氧气喷射系统实现进气氧气体积分数的精准控制.试验选取汽车在市区道路运行中4个常见的内燃机工况,分别为:转速1 500 r/min,进气道绝对压力42 k Pa;转速1 500 r/min,进气道绝对压力68 k Pa;转速2 000 r/min,进气道绝对压力42 k Pa;转速2 000 r/min,进气道绝对压力68 k Pa.通过控制氧气喷射量改变进气氧气体积分数,研究了不同进气氧气体积分数对内燃机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及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进气氧气体积分数能够强化燃烧,提高内燃机的动力性,转矩最多可提高50%;部分工况下经济性得到改善,比油耗最多可降低18. 6%; HC排放降低63. 15%;但在全部工况下NOx排放均有所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氢机 燃烧 动力性 经济性 排放性
下载PDF
规整形貌和多孔催化剂对挥发性有机物氧化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戴洪兴 侯志全 +1 位作者 张兴 张昆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95-1114,共20页
大部分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身健康,严格控制VOCs的排放迫在眉睫.催化氧化是消除VOCs的有效途径,关键在于研发新型高效催化剂.简要综述了近年来笔者课题组在规整形貌过渡金属氧化物、介孔... 大部分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身健康,严格控制VOCs的排放迫在眉睫.催化氧化是消除VOCs的有效途径,关键在于研发新型高效催化剂.简要综述了近年来笔者课题组在规整形貌过渡金属氧化物、介孔金属氧化物、大孔金属氧化物、大孔复合金属氧化物及其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和贵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VOCs氧化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与其比表面积、孔结构、粒子分散度、粒径、吸附氧物种浓度、低温还原性、反应物活化能力、金属氧化物或贵金属(合金)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此外,还展望了此类研究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规整形貌 多孔金属氧化物 大孔复合金属氧化物 负载贵金属催化剂 催化氧化
下载PDF
掺氢汽油机燃烧过程的准维模型构建
16
作者 纪常伟 高彬彬 +2 位作者 刘晓龙 汪硕峰 杨金鑫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63-1868,共6页
为研究不同工况下掺氢汽油机燃烧特性,构建并验证了用于计算掺氢汽油机缸内燃烧过程的准维模型.模型基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质量守恒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双区热力学微分方程组,通过湍流卷吸模型确定燃烧放热率,通过掺氢汽油层流... 为研究不同工况下掺氢汽油机燃烧特性,构建并验证了用于计算掺氢汽油机缸内燃烧过程的准维模型.模型基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质量守恒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双区热力学微分方程组,通过湍流卷吸模型确定燃烧放热率,通过掺氢汽油层流火焰速率关联式反映掺氢对混合气火焰特征的影响规律,并利用MATLAB数值分析软件完成方程组的求解过程.结合内燃机台架试验,对不同掺氢体积分数、混合气当量比、进气道压力条件下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准确地反映不同运行条件下掺氢汽油机的燃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氢气 准维模型 内燃机 燃烧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对车载制氢机制氢效率的影响
17
作者 纪常伟 冯雨 +1 位作者 汪硕峰 徐溥言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95-1900,共6页
针对向车载制氢机加水带入的金属离子导致制氢效率偏低的问题,在制氢测试系统实验台上研究加入含不同Zn^(2+)、Fe^(3+)和Cu^(2+)质量浓度的溶液对制氢效率的影响.在电解电流为30 A,初始温度为19.7℃,压力恒为0.1MPa条件下,电解2 L质量... 针对向车载制氢机加水带入的金属离子导致制氢效率偏低的问题,在制氢测试系统实验台上研究加入含不同Zn^(2+)、Fe^(3+)和Cu^(2+)质量浓度的溶液对制氢效率的影响.在电解电流为30 A,初始温度为19.7℃,压力恒为0.1MPa条件下,电解2 L质量分数为30%的KOH溶液与其对应加入50 m L含不同金属离子质量浓度溶液做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电解的进行,加入溶液所含的金属离子质量浓度越高,KOH溶液的电解电压越高,制氢速率越低,制氢效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制氢机 金属离子 氢氧化钾 制氢效率
下载PDF
基于Ru@SiO_2的微囊藻毒素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玲 康天放 +2 位作者 张晶晶 鲁理平 程水源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2-557,共6页
本研究在玻碳电极(GCE)表面电沉积金纳米粒子(Au NPs),通过化学吸附将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MC-LR)的单克隆抗体(anti-MC-LR)固定在电沉积了Au NPs的玻碳电极表面,以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非特异性吸附位点,制得免疫... 本研究在玻碳电极(GCE)表面电沉积金纳米粒子(Au NPs),通过化学吸附将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MC-LR)的单克隆抗体(anti-MC-LR)固定在电沉积了Au NPs的玻碳电极表面,以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非特异性吸附位点,制得免疫电极anti-MC-LR/Au NPs/GCE。采用微乳化法制备了掺杂三(2,2'-联二吡啶)钌(Ⅱ)配合物离子(Ru(bpy)2+3)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Ru@SiO2),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所制备的纳米粒子进行表征。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进一步与Ru@SiO2反应,制得氨基功能化的Ru@SiO2,通过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活化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MC-LR(HRP-MC-LR),并使其与氨基功能化的Ru@SiO2偶联,制得MC-LR-Ru@SiO2。采用直接竞争模式,在标记物MC-LR-Ru@SiO2存在下,以三丙胺作为共反应物,利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测定溶液中的微囊藻毒素,免疫反应完成后,电化学发光强度(I)随着MC-LR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在0.100~100μg/L范围内,电化学发光强度差值(ΔI)与游离的MC-LR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7μg/L。对实际水样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95.5%~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iO2 纳米粒子 微囊藻毒素 免疫传感器 电化学发光
下载PDF
民用燃料燃烧碳质组分及VOCs排放特征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亚男 钟连红 +2 位作者 闫静 韩力慧 薛陈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12-1418,共7页
选取北京市地区典型生物质燃料(玉米芯、玉米秆、黄豆秆、草梗、松木、栗树枝、桃树枝)以及民用煤(烟煤、蜂窝煤)在实验室内进行了模拟燃烧实验,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及气体样品进行采集,采用Model 2001A热/光碳分析仪对不同粒径段颗粒物... 选取北京市地区典型生物质燃料(玉米芯、玉米秆、黄豆秆、草梗、松木、栗树枝、桃树枝)以及民用煤(烟煤、蜂窝煤)在实验室内进行了模拟燃烧实验,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及气体样品进行采集,采用Model 2001A热/光碳分析仪对不同粒径段颗粒物中的有机碳、元素碳进行测定,采用Agilent GC-MS5977/7890B气质联用仪对燃烧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除蜂窝煤OC、EC的排放因子在2.5~10μm粒径范围内达到最大,其他8种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OC、EC的排放因子最大值均在0~2.5μm粒径范围内.薪柴(栗树枝、桃树枝、松木)、秸秆(玉米芯、玉米秆、黄豆秆、草梗)和民用煤(蜂窝煤、烟煤)3类物质燃烧排放VOCs的物种分类差异较大.薪柴和民用煤燃烧排放的卤代烃以及含氧有机物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秸秆的质量分数;在同一类别中VOCs物质分布趋势一致.3种薪柴平均总VOCs的排放系数为2.02g/kg,4种秸秆平均总VOCs的排放系数为6.89g/kg,2种民用煤平均总VOCs的排放系数为2.03g/kg,秸秆类的排放因子最大.玉米芯、玉米秆、黄豆秆和草梗的臭氧生成潜势较高,而栗树枝、桃树枝、松木、烟煤以及蜂窝煤的臭氧生成潜势较低,且分布类似.烯烃类、烷烃类、芳香烃类是固体燃料燃烧臭氧生成潜势贡献较大的VOCs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元素碳 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因子 臭氧生成潜势
下载PDF
五种新合成酯基取代的咪唑类离子液体电导率的测定与分析
20
作者 冯路 王小逸 +1 位作者 刘潮清 陈慧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466-472,共7页
离子液体的电导率性质反映了离子液体的导电性能,与溶剂中的电离度以及离子的溶剂化能力密切相关。为了研究本实验室合成的5种酯基取代的离子液体的电导率,用DDS307电导率仪测定1-乙酸甲酯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MIMCH2COOCH... 离子液体的电导率性质反映了离子液体的导电性能,与溶剂中的电离度以及离子的溶剂化能力密切相关。为了研究本实验室合成的5种酯基取代的离子液体的电导率,用DDS307电导率仪测定1-乙酸甲酯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MIMCH2COOCH3]NTf2)、1-乙酸乙酯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MIMCH2COOCH2CH3]NTf2)、1-乙酸正丙酯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MIMCH2COOCH2CH2CH3]NTf2)、1-对甲基苯甲酸甲酯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MIMCH2C6H4COOCH3]NTf2)和1-对甲基苯甲酸乙酯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MIMCH2C6H4COOCH2CH3]NTf2)在二甲基亚砜、甲醇、乙腈和乙酸乙酯中的电导率数据。结果表明,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离子液体的电导率随着其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离子液体电导率增大;4种溶剂相比电导率从小到大顺序依次为乙酸乙酯、二甲基亚砜、甲醇、乙腈,反映了带酯基的5种离子液体与乙酸乙酯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电化学 咪唑类 酯基取代 电导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