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医学信号远程监护实验教学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水才 白燕萍 +1 位作者 杨春兰 高宏建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8年第10期59-62,共4页
为满足生物医学信号检测处理及远程监护实验教学的需要,研制了一套基于Internet网的生理参数远程监护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具有客户机/服务器(C/S)和点对点(P2P)网络工作模式,利用C/S模式学生可上传人体生理信息至服务器或从服务器... 为满足生物医学信号检测处理及远程监护实验教学的需要,研制了一套基于Internet网的生理参数远程监护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具有客户机/服务器(C/S)和点对点(P2P)网络工作模式,利用C/S模式学生可上传人体生理信息至服务器或从服务器下载人体生理信息进行诊断,利用P2P模式可实现人体生理信息的远程实时监护。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了解基于Internet网的远程监护系统的构成,掌握远程监护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信号 远程监护 实验系统
下载PDF
用双超声脉冲法测量生物介质的非线性参数B/A 被引量:2
2
作者 夏雅琴 吴水才 +1 位作者 马蓉 彭见曙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EI 2001年第4期265-267,共3页
利用生物介质的超声非线性参数B A与温度的相关性可实现超声无创测温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双超声脉冲法测量介质非线性参数B A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把探测波叠加在泵波之上 ,利用这两个波的非线性作用来测出参数B A。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切... 利用生物介质的超声非线性参数B A与温度的相关性可实现超声无创测温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双超声脉冲法测量介质非线性参数B A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把探测波叠加在泵波之上 ,利用这两个波的非线性作用来测出参数B A。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能准确地测得参数B A ,为实现高质量的超声无损伤测温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非线性参数B/A 测量方法 双超声脉冲法 生物介质
下载PDF
非线性科学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涂承媛 曾衍钧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第8期45-49,共5页
简要介绍了非线性科学中的分形维方法和信息熵方法及其用于房颤信息的处理和分析 ,计算了未房颤时P波的及房颤时f波的格子维和信息熵 ,特别是 ,比较了未房颤时和发生房颤时的相关计算结果的显著差别 。
关键词 复杂大系统 非线性 分形理论 分形维 信息熵(Shannom熵) 房颤
下载PDF
医学图像边缘快速检测的模糊集方法
4
作者 涂承媛 曾衍钧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7-651,共5页
为了简单有效地获得理想的医学图像边缘,进行医学诊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子集组合的图像边缘检测方法.由于图像边缘的模糊性,在边缘检测过程中应用了模糊集运算方法:先将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划分成相应的几个不同的子区,并对与灰度方差... 为了简单有效地获得理想的医学图像边缘,进行医学诊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子集组合的图像边缘检测方法.由于图像边缘的模糊性,在边缘检测过程中应用了模糊集运算方法:先将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划分成相应的几个不同的子区,并对与灰度方差直方图子区相应的模糊子集进行运算,综合运算结果,最终得到图像的边缘.文中实例及对几种方法的比较表明,提出的Fuzzy算子所得到的图像边缘优于Sobel算子和Prewitt算子时所得到的图像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边缘检测 模糊子集组合 灰度直方图 灰度方差直方图
下载PDF
测量生物组织热物性参数的热敏电阻探头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娜 南群 彭见曙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7-19,共3页
在介入式肝癌热疗过程中需要测量组织的热物性参数 ,因此介绍了一种用超小型热敏电阻珠构成的探头的结构特性。探头在测量时既作加热元件 ,又作感温元件 ,测量系统采用负反馈原理。为了给后期测量提供数据 ,对热敏电阻珠本身的温度 /阻... 在介入式肝癌热疗过程中需要测量组织的热物性参数 ,因此介绍了一种用超小型热敏电阻珠构成的探头的结构特性。探头在测量时既作加热元件 ,又作感温元件 ,测量系统采用负反馈原理。为了给后期测量提供数据 ,对热敏电阻珠本身的温度 /阻值特性进行了研究探索 ,得出温度 -阻值关系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组织 热物性参数 热敏电阻探头 传感器
下载PDF
脱细胞心血管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评价
6
作者 闫鹏 胡盛寿 +3 位作者 王翠萍 曾衍钧 周建业 张浩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5年第5期261-263,共3页
目的比较心血管组织在脱细胞前后的生物力学性质。方法分别测试脱细胞处理前后肺动脉壁和瓣叶的强度、应力-应变、应力松弛等生物力学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肺动脉壁在处理前后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瓣叶在脱细胞后其强度和应力-应变明显变化... 目的比较心血管组织在脱细胞前后的生物力学性质。方法分别测试脱细胞处理前后肺动脉壁和瓣叶的强度、应力-应变、应力松弛等生物力学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肺动脉壁在处理前后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瓣叶在脱细胞后其强度和应力-应变明显变化,应力-松弛无明显变化。结论脱细胞的心血管组织与天然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一致或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 组织工程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颈动脉分支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有军 乔爱科 +1 位作者 主海文 高松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5-480,共6页
采用有限元法数值模拟颈动脉分支的血流动力学。根据在体测量的实际尺寸来构造颈动脉分支的几何模型,以保持模型的解剖精确度;利用在体测量的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流量波形以及主颈动脉的压力波形来确定数值计算的边界条件,以保持数值计... 采用有限元法数值模拟颈动脉分支的血流动力学。根据在体测量的实际尺寸来构造颈动脉分支的几何模型,以保持模型的解剖精确度;利用在体测量的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流量波形以及主颈动脉的压力波形来确定数值计算的边界条件,以保持数值计算的生理真实性。关注的重点是颈动脉窦内的局部血流形态、二次流和壁面剪应力。在心脏收缩的减速期和舒张期的某些时刻,颈动脉窦中部外侧壁面附近产生了流动分离,形成了一个低速回流区。该流动分离是瞬态的,导致了壁面剪应力的振荡,其振荡范围在-2~6dyn/cm2之间。同时,颈动脉窦中部横截面内的二次流存在于整个心动周期,最大的二次流速度为同时刻轴向速度平均值的1/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动脉粥样硬化 壁面剪应力 有限元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分析方法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2
8
作者 柴继红 吴水才 +1 位作者 白燕萍 常晓年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4年第1期53-57,60,共6页
心率变异 (HRV)蕴涵着心血管神经及体液调节的大量信息 ,心率变异性分析是近年来心电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它对于相关疾病的无创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HRV经典分析方法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
关键词 心率变异 自主神经系统 心电图 体液调节
下载PDF
生理多参数远程实时监护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6
9
作者 吴水才 李浩敏 +1 位作者 白燕萍 杜芳芳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35-1039,共5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生理多参数远程实时监护系统。系统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硬件由PC和生理监护仪组成,可以进行多种生理参数的检测,服务器是一台较高性能的计算机,提供数据管理、索引等服务。系统运行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 设计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生理多参数远程实时监护系统。系统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硬件由PC和生理监护仪组成,可以进行多种生理参数的检测,服务器是一台较高性能的计算机,提供数据管理、索引等服务。系统运行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和P2P(点对点)混合模式,利用C/S模式实现生理数据的上传、检索和下载,利用P2P模式实现多生理参数的远程实时监护和医患视频聊天。实验结果表明,利用P2P模式能极大地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可实现多生理参数的远程实时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参数 远程监护 因特网
下载PDF
心电图自动诊断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7
10
作者 田蕴青 孙晓静 +1 位作者 郝冬梅 王青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04-206,共3页
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和波形识别技术 ,对心电图的QRS波、P波、T波的时段进行了计算机的自动检测并对室性期前收缩等 15种异常心电进行自动诊断。打印输出相应的诊断报告。为了检验本系统的稳定性和可信度 ,利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MIT BIH... 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和波形识别技术 ,对心电图的QRS波、P波、T波的时段进行了计算机的自动检测并对室性期前收缩等 15种异常心电进行自动诊断。打印输出相应的诊断报告。为了检验本系统的稳定性和可信度 ,利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MIT BIH数据库对本文所使用的方法进行了检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参数检测 自动诊断 小波分析 树判断法
下载PDF
热消融组织B超图像纹理特征参数温度相关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盛磊 周著黄 +1 位作者 吴水才 曾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75-1280,共6页
针对微波消融技术应用中的无创监测组织温度难题,通过B超原始射频信号重建B超图像,排除B超仪器的相关性,探讨了利用B超图像纹理特征实现热疗温度监测的可行性.通过水浴加热猪肝实验,采集不同温度下的猪肝B超射频信号,在此基础上重建B超... 针对微波消融技术应用中的无创监测组织温度难题,通过B超原始射频信号重建B超图像,排除B超仪器的相关性,探讨了利用B超图像纹理特征实现热疗温度监测的可行性.通过水浴加热猪肝实验,采集不同温度下的猪肝B超射频信号,在此基础上重建B超图像并分析图像纹理特征参数(灰度直方图、灰度共生矩阵与灰度梯度共生矩阵)与温度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组织B超图像纹理参数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在20~60℃范围内灰度直方图中的灰度均值,灰度共生矩阵中的熵以及灰度梯度共生矩阵中的混合熵、逆差距、相关等5个参数与组织温度间具有较高的线性相关性,利用这5个参数可实现肿瘤微波消融治疗中组织温度的无创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 原始射频信号 B超图像 纹理特征 无创测温
下载PDF
家庭心电远程监护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杨雪 吴水才 +1 位作者 张松 白燕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4392-4394,共3页
目的:介绍家庭心电远程监护系统的发展及其现状,并对未来心电监护在家庭中的应用趋势作以展望。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03/2005-12的相关文章,检索词“心电,家庭监护”,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检索IEEE/IEE Elect... 目的:介绍家庭心电远程监护系统的发展及其现状,并对未来心电监护在家庭中的应用趋势作以展望。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03/2005-12的相关文章,检索词“心电,家庭监护”,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检索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1999-01/2005-12的相关文章,检索词“ECG,homecare Monitoring”,并限定文章语言为“English”。并通过因特网进行相关资料的搜索。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家庭心电远程监护系统发展的相关文献,并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符合要求,纳入标准为:①对家庭心电监护系统的发展史有所讨论。②家庭心电监护系统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方案。③对实际应用有所探讨。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5篇关于家庭心电远程监护系统的文章,26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几篇文献中,其中有4篇的研究内容比较雷同,5篇的研究内容比较陈旧。资料综合:26篇文献分别包括心电监护的发展史,家庭心电监护的起源,家庭心电监护的类型,目前家庭心电监护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家庭心电监护的发展方向等。结论:在日益发展的现代化生活中,家庭心电监护系统显得举足轻重,其研究将朝着智能化、便携式、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心电监护系统 远程监护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主动脉弓内脉动流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7
13
作者 乔爱科 伍时桂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83-588,共6页
将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联系起来研究发展中的血液流动问题 ,给出了血液流动的理论模型、边界条件以及计算条件 ;根据生理脉动流条件 ,对狗的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内血液流动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 。
关键词 主动脉弓 脉动流 数值模拟 非线性 有限元 血液动力
下载PDF
脑缺血及再灌注对血液粘度与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丁库克 曾衍钧 +2 位作者 廖东华 胡金麟 宋欣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6-9,共4页
利用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 ,探讨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性指标 (DI)在脑缺血及再灌注情况下的变化。实验表明 :在缺血过程中 ,主要由于RBC的代偿作用 ,全血粘度减低 ,RBC变形性增强 ;在再灌注过程中 ,全血与血浆的粘度都升高 ,到再灌注... 利用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 ,探讨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性指标 (DI)在脑缺血及再灌注情况下的变化。实验表明 :在缺血过程中 ,主要由于RBC的代偿作用 ,全血粘度减低 ,RBC变形性增强 ;在再灌注过程中 ,全血与血浆的粘度都升高 ,到再灌注 1 2h发现有恢复正常的趋势 ;说明在缺血、缺氧情况下 ,三磷腺苷减少及一些化学因子的释放促使了这种改变 ,长时间的再灌注会起到修复作用。随着切变率的增加 ,同组实验组中DI的测量值均呈指数函数递增 ,对此建立该模型下的数学方程 :φ =a +b×e[-c(x-x0 ) ] ;同时对同一切变率不同实验组的RBC变形性也做了研究 ,发现DI变化不仅与缺氧及代谢性酸中毒有关 ,而且与RBC自身的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红细胞变形性 血液粘度 切变率 再灌注 脑缺血
下载PDF
双向双侧格林手术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夕 刘有军 +3 位作者 白帆 任晓辰 丁金立 王枫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8-494,共7页
目的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左上腔静脉与肺动脉的连接位置改变对双向双侧格林(BBDG)手术的影响。方法首先,根据拥有左上腔静脉的单心室心脏缺陷综合征病人的医学图像重建出三维几何模型。其次,基于力反馈器创建其他数值模拟所需的模型,... 目的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左上腔静脉与肺动脉的连接位置改变对双向双侧格林(BBDG)手术的影响。方法首先,根据拥有左上腔静脉的单心室心脏缺陷综合征病人的医学图像重建出三维几何模型。其次,基于力反馈器创建其他数值模拟所需的模型,并利用有限体积法进行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最后,分析与评估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血液在左、右上腔静脉与肺主动脉中进行再循环。左上腔静脉到右上腔静脉之间的距离由右上腔静脉直径的2倍逐渐变化到右上腔静脉直径的3.5倍,发现当距离为3倍直径时,能量损失最少,而距离为2倍时,能量损失最大。血液分流比(左肺动脉流量/右肺动脉流量)的计算结果范围为0.65~1.11。结论在BBDG手术的治疗中,左、右上腔静脉之间距离太近会导致不适宜的分流比以及消耗更多的能量。本研究结果对于评价伴随有左上腔静脉的单心室心脏缺陷综合征的治疗手术是非常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双侧格林手术 数值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基于ARM的心电采集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0
16
作者 侯立亚 李艳峥 +2 位作者 吴水才 张松 白燕萍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6年第1期1-2,共2页
介绍了嵌入式心电监护仪中心电采集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以ARM处理器S3C44BOX为核心,在嵌入式操作系统 uC/OS-Ⅱ下实现了心电信号的数据采集与显示。详细阐述了基于ARM的程控心电放大电路的设计和采集程序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 ARM 心电信号 采集系统
下载PDF
弯曲动脉内脉动流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乔爱科 伍时桂 刘有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0-246,共7页
给出了主动脉弓内的血液流动的理论模型、边界条件;根据生理脉动流条件,对主动脉弓内血液流动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计算结果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流体动力学机理.
关键词 动脉 生理脉动流 有限元分析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静电和疏水效应对胰岛素二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晓慧 陈慰祖 +4 位作者 庄彦 王存新 侯廷军 乔学兵 徐筱杰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29-336,共8页
从猪胰岛素二聚体的结构出发 ,着重研究了胰岛素二聚体单体之间的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 ,用连续介质模型的有限差分方法计算得到胰岛素二聚体的静电势 ,用溶剂可接近表面 (ASA)模型分析了分子表面积及疏水性 ,还考察了不同pH值对胰岛素二... 从猪胰岛素二聚体的结构出发 ,着重研究了胰岛素二聚体单体之间的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 ,用连续介质模型的有限差分方法计算得到胰岛素二聚体的静电势 ,用溶剂可接近表面 (ASA)模型分析了分子表面积及疏水性 ,还考察了不同pH值对胰岛素二聚体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 ,当pH值处于弱酸弱碱范围内时 (4.6 -8.5) ,静电相互作用能和疏水自由能都呈现出较小的值 ,当pH为6.2时 ,疏水性出现一个明显的峰值 ,这与猪胰岛素二聚体结晶的实验条件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二体 分子表面 静电作用 疏水作用 稳定性
下载PDF
微循环容积脉搏血流特征信息的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罗志昌 张松 +1 位作者 杨益民 李旭雯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EI 2001年第2期98-101,共4页
首先比较了脉搏压力和容积脉搏血流两者之间的关系 ,借助微循环模型详细分析了容积脉搏血流的信息特征 ,它包含直流和脉动分量两部分。其中 ,直流分量给出有关总的脉搏血流的信息 ,而与心率同步的脉动分量与微循环有关。研究结果对开发... 首先比较了脉搏压力和容积脉搏血流两者之间的关系 ,借助微循环模型详细分析了容积脉搏血流的信息特征 ,它包含直流和脉动分量两部分。其中 ,直流分量给出有关总的脉搏血流的信息 ,而与心率同步的脉动分量与微循环有关。研究结果对开发新型心血管血流参数无创检测与监护仪器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 容积脉搏血流 脉搏压力 光电容积脉搏描记法
下载PDF
一种基于Internet的多生理参数远程监护系统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杜芳芳 吴水才 +1 位作者 白燕萍 张松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5年第12期10-12,共3页
介绍一种新的基于Internet的家庭多生理参数远程监护系统。该系统由多生理信号采集器、PC机、中央服务器组成,系统运行采用客户/服务器(C/S)模式结合对等网络(P2P)模式的混合模式。运用本系统可以对人体多种生理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分... 介绍一种新的基于Internet的家庭多生理参数远程监护系统。该系统由多生理信号采集器、PC机、中央服务器组成,系统运行采用客户/服务器(C/S)模式结合对等网络(P2P)模式的混合模式。运用本系统可以对人体多种生理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与监护,并可以进行远程实时传输,实现远程监护与诊断功能,适合于社区和家庭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多参数 远程监护 INTERNE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