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洲大学食品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1
作者 周彤 王金鹏 《中国食品》 2024年第6期64-67,共4页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食品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作为支撑这一产业的关键力量,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欧洲大学在食品专业本科教育方面,以其深厚的学术传统、创新的教学理念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食品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作为支撑这一产业的关键力量,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欧洲大学在食品专业本科教育方面,以其深厚的学术传统、创新的教学理念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模式不仅反映了欧洲高等教育的普遍价值观,也体现了对食品科学领域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察。本文旨在探讨欧洲大学食品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包括其课程结构的多元化、实践教学的强化、国际视野的拓展以及与行业需求的紧密结合,以便更好地理解欧洲食品教育的成功经验,为全球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高等教育 国际视野 食品科学 可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 行业需求 课程结构 实践教学
下载PDF
“智慧+食品监管”:发展历程、应用现状与未来方向 被引量:3
2
作者 左敏 王菲 +2 位作者 宋绍义 颜文婧 戴欣然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大食物观为食品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随着食品产业的扩大和升级,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因而带来更为艰巨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任务。只有保障业态安全,食品产业才能健康和顺利发展。当前,有限的监管资源和力量与... 大食物观为食品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随着食品产业的扩大和升级,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因而带来更为艰巨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任务。只有保障业态安全,食品产业才能健康和顺利发展。当前,有限的监管资源和力量与食品产业中繁重复杂的监管任务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传统的监管手段和方式难以满足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求。数据驱动下的计算机科学和智能技术为食品监管提供了技术切入点。在食品产业链中,实时采集各种信息形成“数据智能”,发展食品行业的智慧监管技术,有助于建设规范有序、协同高效的食品产业生态环境,为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介绍了食品产业中智慧监管从初始到繁荣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智能技术在食品全产业链和食品监管体系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指出了以安全为底线,以品质监测、营养分析、风味评估为新导向的食品智慧监管未来发展方向,探讨了食品行业智慧监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希望为食品监管的智能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食品监管 安全保障 风险防范 大食物观
下载PDF
食品中后生元的研发和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明 孙宇航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1,共13页
后生元概念将原本混乱的灭活益生菌概念进行了统一,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目前,可制备后生元的菌株仍以传统益生菌为主,但随着下一代益生菌研究的深入,符合后生元概念的菌株也不断更新。首先,介绍了后生元最主要的健康功效是改善肠道健康... 后生元概念将原本混乱的灭活益生菌概念进行了统一,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目前,可制备后生元的菌株仍以传统益生菌为主,但随着下一代益生菌研究的深入,符合后生元概念的菌株也不断更新。首先,介绍了后生元最主要的健康功效是改善肠道健康,包括缓解肠道炎症、改善肠道菌群、缓解便秘等。其次,阐释了后生元还能够作用于其他组织,发挥改善代谢异常、维护口腔健康等功能。功效因子的揭示是阐明后生元多样化功能的关键。传统认为功效组分主要是细菌结构组分,如胞外多糖、肽聚糖等,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证实短链脂肪酸、胞内蛋白、氨基酸代谢物等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后生元也被认为是多种功效组分的集合体。这也意味着它能够同时激活多类别的细胞表面受体,引发协同效应或交叉反应,从而发挥更直接、更广泛的生物活性作用。最后阐述了,从产业化角度,后生元有安全性更高、储运更方便、作用更直接等独特的优势,在功能性膳食补充剂、食品品质改良剂、防腐剂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在产业转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集中在后生元功效循证并不充分,配套的安全评估方法、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欠缺、法律法规缺乏支撑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生元 肠道健康 菌群调节 代谢异常 健康效应
下载PDF
数据挖掘与建模技术在食品嗅觉和味觉感知与情绪认知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蓓 王颖 +2 位作者 王亚东 刘帅 江滔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共13页
随着食品嗅觉和味觉感官及情绪认知相关的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和实验设备用于上述领域的研究。检测方法的多样化、全面化以及检测精度的提升,也伴随着风味感知相关数据规模的扩增。如何从食品风味仪器分析结... 随着食品嗅觉和味觉感官及情绪认知相关的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和实验设备用于上述领域的研究。检测方法的多样化、全面化以及检测精度的提升,也伴随着风味感知相关数据规模的扩增。如何从食品风味仪器分析结果以及消费者的情绪认知行为相关研究中收集的大量数据中获得关键信息,并建立数据间的关联,越来越被研究人员所关注。食品领域的数据挖掘与建模技术是利用食品生产及流通过程中获得的大量数据,实时、准确地监控食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并预测这些变化可能对消费者感官特征及情绪认知产生的影响。目前在食品嗅觉和味觉感知领域,数据挖掘与建模技术可为食品科研人员和消费者提供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本文在针对经典的机器学习方法中的有监督和无监督的数据挖掘与建模方法以及深度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食品感官属性研究以及情绪认知方面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分析,并展望数据挖掘与建模技术在食品嗅觉和味觉感知领域的应用前景,助力食品行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与建模 机器学习 风味感知 感官属性 情绪认知
下载PDF
水产预制食品品质控制及智能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赵茜 陈剑 +1 位作者 李欢 王彦波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2-318,共7页
近年来,预制菜因其食用方便、获取便捷的特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因氧化、微生物作用、内源酶降解导致的水产预制食品品质劣变问题日益凸显。随着水产预制食品产业的不断发展,调控水产预制食品品质,监测水产预制食品质量变化,对产品... 近年来,预制菜因其食用方便、获取便捷的特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因氧化、微生物作用、内源酶降解导致的水产预制食品品质劣变问题日益凸显。随着水产预制食品产业的不断发展,调控水产预制食品品质,监测水产预制食品质量变化,对产品品质保持及预制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该研究从预制工艺、包装方式、杀菌技术角度探讨了水产预制食品品质调控方式,并从检测标签、机器学习、全链条监测角度总结了水产预制食品品质智能监测方法,以期为水产预制食品品质控制、智能监测及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预制食品 品质控制 智能监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我国特种食品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6
作者 梁莉 郝利民 +2 位作者 赵金山 张玉玉 孙宝国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74,共17页
特种食品能够满足特殊环境和特殊岗位作业人群的营养健康需求,同时可以快速响应各类突发紧急事件,其产业发展关系到安全应急、国家稳定和人民健康事业。近年来,我国特种食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正逐步... 特种食品能够满足特殊环境和特殊岗位作业人群的营养健康需求,同时可以快速响应各类突发紧急事件,其产业发展关系到安全应急、国家稳定和人民健康事业。近年来,我国特种食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正逐步成为新时期食品产业发展的新动向。本文回顾国内外特种食品的发展历程及产品特点,探讨其对保障特殊环境下人体营养健康的重要作用。通过文献调研系统梳理当前特种食品产业基础研究及技术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并展望特种食品产业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特种食品研发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食品 营养 功能 产业现状 未来趋势
下载PDF
机器学习技术在食品风味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苏礼君 李健 +3 位作者 孔建磊 张青川 颜文婧 左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9-30,共12页
风味特征是影响消费者对食物的偏好和购买欲的重要因素,在食品生产以及食品科学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传统的食品风味测定方法是基于实验的感官评价、仪器分析或二者相结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高预测能力和准确性的机器学... 风味特征是影响消费者对食物的偏好和购买欲的重要因素,在食品生产以及食品科学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传统的食品风味测定方法是基于实验的感官评价、仪器分析或二者相结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高预测能力和准确性的机器学习模型已被广泛用于食物风味的分析和预测,有效克服了传统方法在食品风味评价上耗时且不能处理大量数据的局限性。本文综述了食品风味分析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在食品风味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常用的食品风味分析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系统阐述了机器学习在食品风味物质高通量筛选、食品风味感知及风味品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并对机器学习在食品风味分析和预测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为机器学习技术在预测风味形成机制、合成理想风味化合物和控制食品品质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风味分析 机器学习 高通量筛选 风味预测 品质控制
下载PDF
工业4.0时代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金鹏 曹锦轩 +2 位作者 滕雯迪 张月美 王颖 《中国食品》 2024年第2期16-19,共4页
教学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还为他们创造与行业专家和业界人士互动的机会,使其能够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通过实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 教学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还为他们创造与行业专家和业界人士互动的机会,使其能够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通过实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场所 专业素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教学实习基地 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创新能力 批判性思维 学习和发展
下载PDF
全麦食品真伪判别与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赵世超 王梦瑶 +2 位作者 温洋洋 李洪岩 王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96-303,共8页
全麦食品富含多种营养组分,长期摄入可有效预防慢性代谢性疾病,已成为谷物产业健康转型的趋势。然而,现阶段全麦食品标准体系的缺失导致市场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构建快速、准确的全麦食品真伪判别与定量检测方法对于规范市场秩序... 全麦食品富含多种营养组分,长期摄入可有效预防慢性代谢性疾病,已成为谷物产业健康转型的趋势。然而,现阶段全麦食品标准体系的缺失导致市场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构建快速、准确的全麦食品真伪判别与定量检测方法对于规范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简介全麦食品的定义、标准与检测现状,然后解析以全麦标记物烷基间苯二酚作为全麦食品质量评价的依据,并综述烷基间苯二酚的定量检测方法,最后展望纳米材料和仿生技术应用于全麦食品检测的前景与优势,以期为全麦食品分析检测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麦食品 烷基间苯二酚 真伪判别 检测方法 纳米技术
下载PDF
化学计量学在食品风味领域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张牵 韩颢颖 +3 位作者 孟繁宇 王亚东 王蓓 江滔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07-315,共9页
风味物质影响食品的感官属性及消费者选择,风味物质分析对食品质量改善以及新产品开发都至关重要。然而,风味物质数据庞杂、统计分析运用不恰当极大程度限制了该领域发展,因此,正确、合理地使用新型化学计量学方法,如人工智能算法获取... 风味物质影响食品的感官属性及消费者选择,风味物质分析对食品质量改善以及新产品开发都至关重要。然而,风味物质数据庞杂、统计分析运用不恰当极大程度限制了该领域发展,因此,正确、合理地使用新型化学计量学方法,如人工智能算法获取有效信息,在该领域至关重要。近年来化学计量学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研究中,除降维、分类与回归方法外,多种神经网络方法也在食品领域研究中兴起,但对其合理应用的归纳总结较少。因此,本文对可用于研究食品风味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包括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线性回归方法如偏最小二乘回归系列,及非线性方法如模糊逻辑、人工神经网络等多种神经网络方法,对其原理进行讲解并进行应用举例,旨在为化学计量学在后续食品风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 食品风味科学 感官分析 统计分析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技术经济分析与决策课程教学改革
11
作者 王金鹏 曹锦轩 +2 位作者 张月美 滕雯迪 王颖 《高教学刊》 2024年第4期148-151,共4页
食品技术经济分析与决策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项目的决策分析与评价。通过该门课程,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专业知识,还能够学习行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是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的最佳途径之一。针对国内外食品技术经济分析相关课程的... 食品技术经济分析与决策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项目的决策分析与评价。通过该门课程,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专业知识,还能够学习行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是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的最佳途径之一。针对国内外食品技术经济分析相关课程的特点以及当前的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以下教学改革。首先,结合“互联网+”和开放式教学的理念,创新教学形式;其次,采用多种形式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最后,加强交流与交换,促进工商融合的发展。食品技术经济分析与决策课程的教学改革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技术经济分析 工商融合 课程改革 新工科 决策分析与评价
下载PDF
多措并举保障食品安全 护航中高考
12
作者 本刊 马冠生 +2 位作者 王蓓 高洁 张宇 《中国食品安全》 2024年第5期28-30,共3页
中高考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关乎莘莘学子前途命运,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大事。考试期间正值炎热高温时期,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时段。为做好中高考期间食品安全工作,保障广大考生身体健康,确保中高考顺利进行,各级市场监管... 中高考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关乎莘莘学子前途命运,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大事。考试期间正值炎热高温时期,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时段。为做好中高考期间食品安全工作,保障广大考生身体健康,确保中高考顺利进行,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提高政治站位,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做细做实各项组织工作,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务保障。本文选取了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在中高考期间的食品安全相关保障措施和典型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食品安全 市场监管部门 高考 保障措施 多措并举 典型做法 责任感
下载PDF
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昱骄 杨慧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9期173-180,共8页
食品中有害化合物日益严格的检测限量、复杂多样的检测场景,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仍存在检测成本高、周期长、样本前处理复杂等问题。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一种仿生识别材料,与传统生物抗体相比,具有成本低... 食品中有害化合物日益严格的检测限量、复杂多样的检测场景,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仍存在检测成本高、周期长、样本前处理复杂等问题。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一种仿生识别材料,与传统生物抗体相比,具有成本低、制备周期短、稳定性高(可简化前处理)的优点,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应用广泛。本文首先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优势及劣势,总结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本体聚合法、原位聚合法、悬浮聚合法、溶胶-凝胶聚合法以及沉淀聚合法等制备技术,之后列举了其在检测食品中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剂、微生物及其毒素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展望了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分子印迹技术在分析检测领域的深入发展与应用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聚合物 安全检测 应用趋势
原文传递
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在食品风味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铁龙 许凌云 +2 位作者 杨冠山 王蓓 陈冬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7-43,共7页
食品风味是决定食品品质的关键指标,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向的重要属性。传统的食品风味评价方法依赖于人工感官、智能感官、仪器分析等。仪器分析技术可以定性定量检测食品中特征风味物质,但无法展示食品的味觉和嗅觉等感官信息,不能... 食品风味是决定食品品质的关键指标,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向的重要属性。传统的食品风味评价方法依赖于人工感官、智能感官、仪器分析等。仪器分析技术可以定性定量检测食品中特征风味物质,但无法展示食品的味觉和嗅觉等感官信息,不能实现综合评价食品风味品质;人工感官分析可靠性高,但易受主观性影响且再现性差;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则基于人类感官仿生技术开发,将传感器阵列与数据处理单元以及模式识别系统结合,从而对食品风味进行检测、评价,具有快速检测、操作简便、精密度高、再现性好等优势,备受研究者青睐。本文在简要介绍电子鼻、电子舌和电子眼等智能感官技术概况的基础上,综述了智能感官技术在食品风味品质评价、食品新鲜度检测、食品真实性鉴别、产地溯源检测及其他检测方面的研究现状,探究了智能感官技术结合仪器分析技术、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发展方向,以期为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在食品风味评价的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电子舌 电子眼 智能感官分析技术 食品风味
原文传递
微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东海 陈诗静 +4 位作者 郭明璋 刘慧琳 许文涛 辛秀兰 朱龙佼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07-214,共8页
微生物传感器是以活体微生物细胞为感应元件,感应需要测定的靶标物质浓度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为可识别信号的检测装置。早期的微生物传感器以微生物测定和微生物电极的形式出现,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基因工程类... 微生物传感器是以活体微生物细胞为感应元件,感应需要测定的靶标物质浓度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为可识别信号的检测装置。早期的微生物传感器以微生物测定和微生物电极的形式出现,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基因工程类微生物传感器迅速发展,并且由于其成本低、使用便捷、功能扩展性强等优势,使其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介绍了微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总结了微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品质分析、食品安全毒性评估、食品污染脱毒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微生物传感器发展趋势和当前的技术瓶颈。本综述可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和应用人员提供信息和技术参考,推动微生物传感器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传感器 食品安全 现场检测 品质分析 毒性评估
原文传递
食品挥发性风味分析技术概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焕禄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3年第4期1-6,共6页
风味是食品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新产品的开发和消费者选择。食品挥发性风味复杂,种类多样,富含多种香气化合物。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尝试运用风味化学的研究手段解析食品的风味成分特征,从而表征风味轮廓。本文从风味的定义,风味物质提... 风味是食品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新产品的开发和消费者选择。食品挥发性风味复杂,种类多样,富含多种香气化合物。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尝试运用风味化学的研究手段解析食品的风味成分特征,从而表征风味轮廓。本文从风味的定义,风味物质提取包括吹扫捕集、固相动态萃取(Solid Phase Dynamic Extraction,SPDE)、搅拌棒吸附萃取(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SBSE),风味成分的分析包括顶空分析(静态顶空、动态顶空)、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er,GC-O-MS)及可切换式全二维气相色谱-嗅闻-质谱(SGC×GC-O-MS),分子感官科学包括关键气味活性化合物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香气模型的构建、缺失实验和香气重组物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食品风味研究技术的提升和风味品质的改善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 提取 分析 分子感官科学
下载PDF
“双循环”新格局下我国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泽龙 李健 +1 位作者 王静 孙宝国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80,共9页
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构成。本文梳理了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的发展态势,分析了“双循环”新格局下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新格局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依据国家整体布局和规划,分别从立足“内... 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构成。本文梳理了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的发展态势,分析了“双循环”新格局下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新格局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依据国家整体布局和规划,分别从立足“内循环”构建基于我国国民健康基础信息的食品产业技术体系、以产业多元化发展促进“内外双循环”、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产业影响力等角度提出了突破路径。研究建议:注重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创新资源投入,加快高质量成果产出;加强政策扶植引导,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完善“产学研”协同体系,促进成果转化;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供专业人才支撑;完善行业监管体制,营造健康市场环境;加强食品营养与健康教育宣传,提升公民健康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营养与健康 产业发展 “双循环” 产业多元化
下载PDF
双一流背景下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国荣 毕爽 张敏 《中国食品工业》 2023年第17期95-99,103,共6页
本文主要以“双一流”背景下食品工业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为中心,进行相关分析与探讨。首先,明确了食品工艺学课程体系现状,其次结合实际提出切实有效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方案,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也为食品工艺学整体发展做好... 本文主要以“双一流”背景下食品工业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为中心,进行相关分析与探讨。首先,明确了食品工艺学课程体系现状,其次结合实际提出切实有效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方案,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也为食品工艺学整体发展做好充足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食品工艺学 教学改革 实践策略
下载PDF
发酵食品中生物胺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殿伟 张玉华 +4 位作者 马元辰 王胜男 廖永红 王凤寰 刘慧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40-151,共12页
生物胺作为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含氮化合物,是发酵食品中常见的代谢物之一,过量摄入会引起呼吸困难、心悸等不良反应,而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由于原料中蛋白质含量高,且发酵微生物能够产生蛋白酶和氨基酸脱羧酶等因素,导致生物胺的产... 生物胺作为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含氮化合物,是发酵食品中常见的代谢物之一,过量摄入会引起呼吸困难、心悸等不良反应,而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由于原料中蛋白质含量高,且发酵微生物能够产生蛋白酶和氨基酸脱羧酶等因素,导致生物胺的产生和积累。同时生物胺与食品腐败密切相关,其含量可作为衡量食品质量和新鲜度的指标,因此,发酵食品中生物胺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技术非常重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目前针对发酵食品中生物胺的检测技术,分析其优缺点,并探讨了生物胺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发酵食品中生物胺的检测提供技术基础和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食品 生物胺 检测技术 色谱 传感器
原文传递
合成生物学细胞传感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晓琳 刘洋儿 +2 位作者 许文涛 郭明璋 刘慧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7-149,共13页
合成生物学细胞传感技术为快速、现场检测食品污染物提供了一种新型替代方法。由于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合成生物学细胞传感器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由于细胞能够通过自我复制而实现增殖,细胞传感器在生产上具有简单、廉价、快速的特点,因... 合成生物学细胞传感技术为快速、现场检测食品污染物提供了一种新型替代方法。由于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合成生物学细胞传感器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由于细胞能够通过自我复制而实现增殖,细胞传感器在生产上具有简单、廉价、快速的特点,因此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合成生物学细胞传感器核心元件的组成、构建方法和类型,介绍了多功能细胞传感器的合成生物学基因回路,列举了细胞传感器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商业化应用前景,并阐述了细胞传感器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细胞传感器 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