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组学数据集成分析
1
作者 吴玥 李璐 +5 位作者 张阳 王珏 冯婷婷 李依桐 王凯 孔琪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57-373,共17页
目的分析各个公共数据库中可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组学数据资源情况,包括数据分布、数据集数量、数据类型、物种、品系、研究内容等,从而深入理解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机制,为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奠定基础。... 目的分析各个公共数据库中可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组学数据资源情况,包括数据分布、数据集数量、数据类型、物种、品系、研究内容等,从而深入理解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机制,为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奠定基础。方法定义特定病毒名称、时间范围和物种等检索策略与纳入排除标准,检索GEO、ArrayExpress等大型公共组学数据库。根据不同字段类型进行二次过滤,获取更精确的数据列表。建立组学数据文本库,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构建共现网络图,分析不同研究主题、技术方法和涉及物种之间的关联强度。同时,分析研究涉及的细胞类型、器官和参与的生物途径,以进一步阐明病原体与宿主之间的致病相互作用。结果含有冠状病毒组学数据的公共数据库有20余个,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组学数据为主。常用物种为人、小鼠、仓鼠和猴,常用病毒株为Wuhan-Hu-1和USA-WA1/2020。此外,人类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气道上皮细胞和Calu-3细胞,动物模型(如小鼠、猕猴与雪貂)则多采用肺组织。表达谱数据显示感染后参与炎症、细胞因子反应、补体途径、细胞损伤、增殖和分化等通路基因显著上调。蛋白组学研究揭示,在不同感染阶段的患者样本中磷酸化蛋白质组、泛素组和全蛋白质组具有显著变化。特定蛋白质类别,包括病毒受体和蛋白酶、转录因子、细胞因子、凝血系统相关蛋白、血管生成相关蛋白及纤维化标志物等六类蛋白均在冠状病毒感染后发生改变。此外,代谢组数据提示磷酸胆碱、磷酸乙醇胺、花生四烯酸和油酸可作为潜在的代谢标志物。表观组学研究结果显示,m6A甲基化在新冠病毒复制、感染和传播过程中发挥作用,并且对宿主细胞-病毒互作产生影响。N、S、非结构蛋白2和3泛素化最为显著。微生物组学研究趋势表明,肠道和废水中的微生物群落正在成为新的研究重点。结论冠状病毒组学数据类型丰富,模型与细胞类型多样。根据不同病毒的特征,造模物种和技术方法的选择具有差异性。研究冠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多组学数据可以揭示宿主-病原体之间的关键相互作用,发现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为深入理解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感染机制提供丰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动物模型 组学数据 SARS-CoV-2 SARS-COV MERS-CoV 集成分析
下载PDF
衰老动物模型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卢延华 管博文 孟爱民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9-113,共5页
衰老是生物体的必然结局。延缓衰老延长寿命、减少老年病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一直是人们的研究热点。构建衰老动物模型,使实验动物呈现与人类相似的衰老表型,是研究人类衰老机制和研发抗衰老药物的重要手段。目前广泛应用的衰老模型,涵... 衰老是生物体的必然结局。延缓衰老延长寿命、减少老年病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一直是人们的研究热点。构建衰老动物模型,使实验动物呈现与人类相似的衰老表型,是研究人类衰老机制和研发抗衰老药物的重要手段。目前广泛应用的衰老模型,涵盖了从果蝇、线虫等无脊椎动物,到小型鱼类、啮齿动物和非人灵长类等等。近年来,各种基因修饰小鼠在研究衰老发生、发展及干预评价中起到重要作用;另外在常规模式动物之外,选用寿命不同的生物以及寿命差异较大的同一物种,进行寿命相关生物学分析也为研究衰老提供了新的手段。由于衰老是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影响因素多,只有充分进行比较医学研究才能更好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人类健康老年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动物模型 比较医学
下载PDF
心肌肥厚动物模型及代偿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梦迪 张连峰 吕丹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2-106,共5页
心肌肥厚是一种缓慢发展的有效代偿功能,主要发生在长期压力负荷的情况下,是对血流动力学或心肌损伤的适应性反应,心肌肥厚失代偿最终会增加心力衰竭和猝死的发生率,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本文就心肌肥厚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大鼠及... 心肌肥厚是一种缓慢发展的有效代偿功能,主要发生在长期压力负荷的情况下,是对血流动力学或心肌损伤的适应性反应,心肌肥厚失代偿最终会增加心力衰竭和猝死的发生率,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本文就心肌肥厚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大鼠及大型动物的制备方法及各自特点,进行总结和比较。同时对心肌肥厚经典分子信号机制,包括有丝分裂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及Ca^2+介导的信号通路等,以及心肌肥厚引发的失代偿分子机制,包括儿茶酚胺及心肌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进行的总结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动物模型 机制
下载PDF
细胞凋亡抑制家族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及其初步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路亚岚 周澧 +2 位作者 韩云林 王克维 秦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98-906,共9页
随着全球老龄化日益严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最常见类型,以进行性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和神经元及突触的凋亡缺失为主要病理特征.细胞凋亡抑制家族蛋白(inhibitor of ... 随着全球老龄化日益严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最常见类型,以进行性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和神经元及突触的凋亡缺失为主要病理特征.细胞凋亡抑制家族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family protein,IAP)是一类内源性细胞凋亡抑制蛋白,它们在AD病理进程中的功能尚未十分明确.本研究从AD患者数据库、动物模型和诱导的脑片模型分析IAPs蛋白表达,并通过EMSA和免疫印迹实验初步探索了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结果表明:存活蛋白(Survivin)在AD患者、小鼠模型以及Aβ、冈田酸和LPS诱导脑片中共同上调,同时NFκB通路被显著激活,两者变化趋势相似,可能通过NFκB-Survivin轴抵抗神经元凋亡. Survivin蛋白在AD中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将成为AD治疗和预防的重要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细胞凋亡抑制家族蛋白 APP/PS1小鼠模型 脑片 NFκB通路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宇航 管博文 +1 位作者 魏强 孟爱民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3-130,共8页
缺血性脑卒中因其高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是医药研发人员关注的重点疾病之一。但脑卒中临床前研究结果向临床转化率低,凸显了对动物模型优化的迫切需要。非人灵长类动物(nonhuman primates,NHPs)在大脑解剖和... 缺血性脑卒中因其高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是医药研发人员关注的重点疾病之一。但脑卒中临床前研究结果向临床转化率低,凸显了对动物模型优化的迫切需要。非人灵长类动物(nonhuman primates,NHPs)在大脑解剖和生理学方面与人类相似性更高,因此,利用NHPs构建模型,有望促进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前研究向临床治疗的转化。本文对脑卒中NHPs模型的建模方法和评价指标以及模型应用进展进行综述,讨论近期所用模型及评价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并对未来NHPs模型研究需要克服的困难和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非人灵长类 临床转化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主动脉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献贤 刘星 杨志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560-567,共8页
主动脉瘤是一种多因素影响、具有潜在破裂风险的主动脉病理扩张性疾病。根据发病位置主动脉瘤可分为胸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的发生与年龄和性别相关性不大,而与遗传因素高度相关;腹主动脉瘤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动脉粥样硬... 主动脉瘤是一种多因素影响、具有潜在破裂风险的主动脉病理扩张性疾病。根据发病位置主动脉瘤可分为胸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的发生与年龄和性别相关性不大,而与遗传因素高度相关;腹主动脉瘤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但与遗传关联性较弱。主动脉瘤一般具有发病隐匿和破裂致死等特征,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动脉瘤动物模型是研究人主动脉瘤的重要工具,对阐释主动脉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研发和评价主动脉瘤的治疗药物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关于腹主动脉瘤的动物模型有很多,也比较成熟,但是关于胸主动脉瘤的动物模型较少。实际上,多种方法诱导的腹主动脉瘤模型中,也会出现胸主动脉瘤,只不过发病率不同,胸主动脉瘤的发病率较低。本文将主动脉瘤动物模型归纳为非夹层主动脉瘤动物模型和夹层主动脉瘤动物模型,并简要综述这两类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表型,为人类动脉瘤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动物模型 非夹层主动脉瘤动物模型 夹层主动脉瘤动物模型
下载PDF
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姜笑雨 张连峰 吕丹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121,共6页
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之一,可影响心、脑、肾等多个重要脏器的功能,重症可危及生命,由心律失常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可占所有死亡的25%。至今,心律失常的潜在病理生理学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对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临床... 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之一,可影响心、脑、肾等多个重要脏器的功能,重症可危及生命,由心律失常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可占所有死亡的25%。至今,心律失常的潜在病理生理学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对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临床新的防治策略的研发,而精准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发病机制研究的重要基础,同时作为研究工具,可用于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措施研究的必备材料。所以本文对国内外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包括模型应用的物种特点,制备原理以及模型应用等进行总结和比较,以期为心律失常相关研究及模型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动物模型 机制
下载PDF
双光子显微镜技术下胶质瘤-壁细胞在体多荧光示踪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马铖延 杨星九 +1 位作者 史旭东 高苒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2-711,共10页
目的建立双光子显微镜下可视化胶质瘤、壁细胞和血管的活体自发荧光的基因小鼠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以PDGFRβ-Cre^(+/-):Rosa26-tdTomato+/-基因工程小鼠为观察壁细胞和血管结构的载体,接种GL261-CFP小鼠胶质瘤细胞并对颅骨进行透明化... 目的建立双光子显微镜下可视化胶质瘤、壁细胞和血管的活体自发荧光的基因小鼠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以PDGFRβ-Cre^(+/-):Rosa26-tdTomato+/-基因工程小鼠为观察壁细胞和血管结构的载体,接种GL261-CFP小鼠胶质瘤细胞并对颅骨进行透明化,通过双光子显微镜动态跟踪观察胶质瘤增殖侵袭过程中血管与壁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通过基因鉴定证实PDGFRβ-Cre^(+/-):Rosa26-tdTomato+/-基因工程小鼠成功繁育。对比C57BL/6小鼠,基因工程小鼠的形态外观和繁殖等无显著性差异,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切片分析显示脏器发育无异常。Tamoxifen诱导下基因工程小鼠的Cre重组酶活性至第7天作用完全。接种GL261-CFP后观察到胶质瘤增殖侵袭的动态过程及肿瘤内血管形态结构紊乱、游离壁细胞增多。结论成功构建了荧光可视化壁细胞的基因工程小鼠,分别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标记血管和青色荧光标记肿瘤细胞,使用玻璃圆片与固定环替代小鼠颅骨,实现了活体状态下长期稳定地动态跟踪小鼠接种脑肿瘤后血管及血管支持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为研究脑胶质瘤提供了病理可视化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子显微镜 胶质瘤 壁细胞 基因工程小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辐射损伤动物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管博文 张俊伶 孟爱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91-1104,共14页
核和辐射暴露会对受到照射的个人或者公众健康产生危害,建立动物模型对探讨辐射损伤机制、研究和评价防治措施必不可少。由于大剂量急性辐射损伤防护药物难以在临床进行有效性评价,研发与人体对辐射损伤及干预措施反应性一致的动物模型... 核和辐射暴露会对受到照射的个人或者公众健康产生危害,建立动物模型对探讨辐射损伤机制、研究和评价防治措施必不可少。由于大剂量急性辐射损伤防护药物难以在临床进行有效性评价,研发与人体对辐射损伤及干预措施反应性一致的动物模型就尤为重要。本文在介绍辐射损伤的基础上,对辐射损伤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辐射损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冠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比较转录组学数据库的建立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玥 向志光 +1 位作者 高苒 孔琪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2-99,共8页
目的构建冠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比较转录组学数据库,从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冠状病毒感染人和动物模型后的异同,为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从GEO、ArrayExpress等数据库中下载冠状病毒(以SARS-CoV、SARS-CoV-2、MERS-CoV为主)... 目的构建冠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比较转录组学数据库,从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冠状病毒感染人和动物模型后的异同,为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从GEO、ArrayExpress等数据库中下载冠状病毒(以SARS-CoV、SARS-CoV-2、MERS-CoV为主)感染动物模型与人的转录组数据,对测序数据进行质控、标准化、去除批次效应,分析不同病毒株在感染不同物种、细胞或组织后所引起的基因表达变化,构建基于Django网络应用框架的数据库,建立检索界面,提供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展示功能。结果本研究系统性整理了43套测序数据集,建立了冠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比较转录组学数据库。数据库包含3种冠状病毒、4个物种、14种组织/细胞、2373个样本。数据库展示不同基因在不同物种、不同病毒株、不同感染时间、不同滴度、不同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同时嵌入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可挖掘基因表达差异,富集差异基因的分子功能、信号通路,并预测对细胞的潜在影响。结论本文建立了冠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比较转录组学数据库。可为冠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基因表达水平研究提供数据资源和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数据库 SARS-CoV-2 动物模型 基因表达 比较分析
下载PDF
国家动物模型资源共享信息平台的建立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玥 薛婧 +3 位作者 魏强 向志光 陈禹保 孔琪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80-1086,共7页
目的为推动我国实验动物领域资源共享,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研究目的的需求,建立国家动物模型资源共享信息平台。方法发布实验动物及动物模型资源征集函,广泛收集实验动物及动物模型资源,并从文献与公共数据库补充相关资源信息。结果国家... 目的为推动我国实验动物领域资源共享,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研究目的的需求,建立国家动物模型资源共享信息平台。方法发布实验动物及动物模型资源征集函,广泛收集实验动物及动物模型资源,并从文献与公共数据库补充相关资源信息。结果国家动物模型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对实验动物资源、动物模型及相关产品资源信息进行系统采集和整理,涵盖实验动物资源、动物模型资源的研发、鉴定、评价和应用,以及实验动物专属试剂和仪器设备、基于实验动物的科技外包服务等。通过网络平台推动资源共享,为开展药物筛选和治疗等提供平台与数据支撑。结论本研究团队建立了国家动物模型资源共享信息平台,提供实验动物、动物模型及相关资源数据查询、供求单位需求信息发布和详细资料展示等一站式服务,为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实验动物与动物模型资源共享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 资源共享 信息平台 数据库
下载PDF
基于动物模型的药物筛选数据库的建立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玥 王珏 +11 位作者 冯婷婷 李依桐 薛婧 郭建国 向志光 何君 王凯 张阳 李璐 高虹 魏强 孔琪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8-786,共9页
目的 系统梳理并整合基于细胞/动物模型开展的药物筛选(简称药筛)和药物评价相关文献,提取关键字段,构建动物模型药筛数据库。方法 制定动物模型药筛数据采集表及采集规范,按照检索策略检索动物模型药筛文献,提取关键文字及数据信息,对... 目的 系统梳理并整合基于细胞/动物模型开展的药物筛选(简称药筛)和药物评价相关文献,提取关键字段,构建动物模型药筛数据库。方法 制定动物模型药筛数据采集表及采集规范,按照检索策略检索动物模型药筛文献,提取关键文字及数据信息,对药筛实验数据进行预处理、整合、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结果 动物模型药筛数据库以基于细胞/动物模型的药物评价实验为主,涵盖基本信息、实验分组、实验方法、动物表型及药物评价信息,并对表型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共获得691套动物模型药筛实验数据,可实现动物模型药筛实验数据的集成共享。结论 构建以细胞/动物水平实验数据为主的动物模型药筛数据库,为药物筛选提供数据支持,促进数据驱动下的生物医药创新研究与新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药物筛选 动物模型 数据库
下载PDF
心脏病动物模型比较转录组学数据库的构建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玥 王珏 +3 位作者 薛婧 魏强 杨志伟 孔琪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5-81,共7页
目的整合心脏病动物模型与心脏病患者基因表达谱,系统表征基因表达差异,筛选差异基因,分析基因表达异同,为动物实验与比较医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公共数据库下载心脏病动物模型与患者的基因芯片、转录组数据。按照物种、病种、病程等... 目的整合心脏病动物模型与心脏病患者基因表达谱,系统表征基因表达差异,筛选差异基因,分析基因表达异同,为动物实验与比较医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公共数据库下载心脏病动物模型与患者的基因芯片、转录组数据。按照物种、病种、病程等对数据进行整理、标准化处理、批次校正,转换为数据库可用格式,搭建在线数据库。结果心脏病动物模型比较转录组学数据库实现基因、功能通路全局检索查询,分析基因在不同物种(人与小鼠)、不同病种、不同组织、不同病程的表达。交互式展示样品表达谱,可视化基因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在线差异基因挖掘,功能通路富集鉴定,探索差异、易感基因参与调控的生物过程,解释易感机制,提供在线数据分析。结论本文建立了心脏病动物模型比较转录组学数据库,为心脏病基因水平研究提供数据资源与在线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数据库 动物模型 基因表达 比较分析
下载PDF
类器官和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模型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宏飞 陈晓红 +1 位作者 黄志刚 高苒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3-108,122,共7页
人源性类器官(patient-derived organoids,PDOs)和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s,PDXs)作为新型肿瘤研究模型,能够高度模拟原位组织的生理结构及特性,为患者制定合适的用药方案,实现个体化治疗,是基础科研成果快... 人源性类器官(patient-derived organoids,PDOs)和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s,PDXs)作为新型肿瘤研究模型,能够高度模拟原位组织的生理结构及特性,为患者制定合适的用药方案,实现个体化治疗,是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的必经之路。此外,还能够利用PDOs和PDXs模型进行肿瘤克隆演化、肿瘤致病机制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PDOs和PDXs模型在肿瘤临床前和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 肿瘤研究
下载PDF
肝细胞癌原位与皮下PDX模型的方法学比较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瑞敏 李宝亮 +5 位作者 路亚岚 詹相文 刘益豪 韩云林 秦川 高苒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2-518,共7页
目的构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原位与皮下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s,PDX)模型,并比较分析两者生长和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肝癌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接种肝和皮下组织,比较分析两者生长特性、病理... 目的构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原位与皮下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s,PDX)模型,并比较分析两者生长和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肝癌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接种肝和皮下组织,比较分析两者生长特性、病理特征、成瘤率和成瘤时间。结果本次研究成功构建肝癌原位和皮下PDX模型,两者与患者原发肿瘤病理特征一致,其中原位和皮下综合成瘤率分别为50%(3/6)和20%(3/15),平均成瘤时间为30 d和68 d。结论肝癌原位PDX模型成瘤率高,对于难生长肿瘤提供了一个新的建模方法,皮下成瘤操作和观察较为简单,在具体科研实践中应根据情况使用合适方法。它们为深入探索HCC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筛选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 原位移植 皮下移植
下载PDF
一种啮齿类动物脑内微透析记录的清醒活动装置的设计和应用研究
16
作者 张钰 周澧 +3 位作者 张玲 孙秀萍 李祥磊 秦川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0-357,共8页
目的通过自行设计制作啮齿动物脑内微透析记录的清醒活动装置,并进行小鼠清醒活动的脑内微透析采样应用和验证。方法设计并利用相关材料自行制作啮齿动物脑内微透析记录的清醒活动装置,并通过小鼠黑质-纹状体神经环路的多巴胺相关神经... 目的通过自行设计制作啮齿动物脑内微透析记录的清醒活动装置,并进行小鼠清醒活动的脑内微透析采样应用和验证。方法设计并利用相关材料自行制作啮齿动物脑内微透析记录的清醒活动装置,并通过小鼠黑质-纹状体神经环路的多巴胺相关神经递质进行测定和验证。向C57BL/6小鼠的黑质、纹状体埋置微透析探针,手术7 d后进行小鼠清醒活动下的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DA)及其代谢中间产物二羟基苯乙酸(DOPAC)两种神经递质的微透析采样。微透析流速为2μL/min,每20 min收集一管样品,共收集200 min,分析两种化学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1)啮齿动物脑内微透析记录的清醒活动装置可保证动物在装置内清醒活动的同时可顺利进行微透析采样。(2)啮齿动物脑内样品的可检测到稳定的神经递质含量,样品测得小鼠的多巴胺浓度为黑质(0.11±0.01)nmol/L,纹状体(0.22±0.05)nmol/L;小鼠的DOPAC浓度为黑质(3.38±0.59)nmol/L,纹状体(20.35±6.87)nmol/L。各记录时段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啮齿动物脑内微透析记录的清醒活动装置设计实用、稳定,具有较好的时间、空间应用效果。已申请并授权获批国家专利两项:发明专利(202110525342.5),实用新型专利(20212102724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递质 微透析 清醒活动装置 多巴胺 纹状体 黑质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小鼠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路亚岚 石桂英 +1 位作者 王克维 白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2-127,共6页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类以认知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AD的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但药物治疗仅能改善症状,不能有效阻止疾病进展,且对中晚期患者疗效欠佳。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在AD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类以认知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AD的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但药物治疗仅能改善症状,不能有效阻止疾病进展,且对中晚期患者疗效欠佳。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在AD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作为最早发现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方便,易于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和纯化;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潜能;其分泌因子具有免疫调控和微环境重塑的能力,因此在AD的临床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BM-MSCs治疗AD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BM-MSCs直接移植,基因修饰后BM-MSCs移植以及BM-MSCs源外泌体移植治疗,深入讨论BM-MSCs治疗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小鼠的效果、机理及其优缺点,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临床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阿尔兹海默病 模型小鼠 基因修饰 外泌体
下载PDF
利用InSyTe FLECT/CT成像技术动态观察急性肺结核小鼠感染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军丽 石亚男 占玲俊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第6期55-60,65,共7页
目的构建可应用于活体成像的近红外荧光减毒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并利用三维荧光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InSyTe FLECT/CT)成像技术动态观察不同感染途径下急性肺结核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方法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将近红外荧光蛋白(near-infrare... 目的构建可应用于活体成像的近红外荧光减毒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并利用三维荧光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InSyTe FLECT/CT)成像技术动态观察不同感染途径下急性肺结核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方法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将近红外荧光蛋白(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protein,iRFP)基因iRFP720插入到游离型载体pMV261质粒,将携带iRFP720基因的质粒转染至Mycobacterium bovis BCG str.Pasteur 1173P2(简称BCG)中,筛选出稳定表达iRFP720荧光蛋白的单克隆菌株Mycobacterium bovis BCG str.Pasteur 1173P2::pMV261-iRFP720(简称BCG-iRFP720)。体外传代扩增后分别经腹腔和尾静脉接种途径感染C57BL/6N小鼠,建立可视化急性肺结核小鼠感染模型,通过InSyTe FLECT/CT成像技术动态观察荧光菌株在小鼠体内分布情况。结果获得了高水平稳定表达近红外荧光蛋白的BCG-iRFP720荧光菌株。该荧光菌株体外多次传代后在细胞水平和动物体内水平均能被激发出明显红色荧光,将稳定表达荧光蛋白的单克隆菌株分别经腹腔和尾静脉接种途径感染小鼠,InSyTe FLECT/CT活体成像发现,腹腔注射感染后第5天可见小鼠肺部红色荧光出现,而尾静脉注射感染后第1天即可见小鼠肺部红色荧光出现。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近红外荧光蛋白的减毒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菌株。采用InSyTe FLECT/CT成像技术构建的可视化急性肺结核小鼠感染模型是拓展分枝杆菌在体内生长、转移及治疗相关研究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荧光成像 减毒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荧光菌株 InSyTe FLECT/CT
下载PDF
单细胞测序和基因编辑技术在造血干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19
作者 李博 马元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24-1032,共9页
造血干细胞对血液系统稳态维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自我更新以维持自身不被耗竭,同时通过定向分化,补充各类功能血液细胞。当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出现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造血系统疾病,例如髓系白血病、淋系白血病和... 造血干细胞对血液系统稳态维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自我更新以维持自身不被耗竭,同时通过定向分化,补充各类功能血液细胞。当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出现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造血系统疾病,例如髓系白血病、淋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性疾病等。关于造血干细胞的衰老和疾病变迁的调控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作为异质性细胞群,造血干细胞命运受到细胞内调控因子、细胞外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蛋白等多种因素调控,这是一个高度复杂且精确的调控过程。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可以在单细胞水平从基因组、转录组、表观遗传组和蛋白质组等方面了解造血干细胞的命运调控网络。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建立多种基因修饰动物模型,不仅可以用于基因功能研究,也可以用于评价造血干细胞的安全性。此外,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结合单细胞测序技术,还能对造血干细胞实现命运示踪和调控分析。单细胞测序和基因编辑等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造血干细胞相关研究的进展。本文将从这些新技术在造血干细胞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方便大家了解这些技术的优缺点,以便在以后的应用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单细胞测序 基因编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