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个性化动态营养干预对老年肝癌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及肝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王庆梅 王学东 孟杨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目的:分析多学科的个性化动态营养干预对老年肝癌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肝癌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对患者实施多学科个性化动态营养干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 目的:分析多学科的个性化动态营养干预对老年肝癌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肝癌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对患者实施多学科个性化动态营养干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个性化动态营养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营养及肝功能指标,使用埃德蒙衰弱量表进行干预前后衰弱量表评分,采用贝克绝望量表进行干预前后绝望水平评价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早期进食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食达到目标进食量70%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7 d恢复评分,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7 d恢复评分(129.55±14.48)分,高于对照组(101.12±1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健康状况、社会支持、自制力、情绪4项指标干预后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对未来的感觉、对未来的期望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gb)、前白蛋白(PA)、血清总蛋白(TP)均高于对照组。拟胆碱酯酶(PCHE)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肝功能指标均有所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个性化动态营养干预促进老年肝癌患者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老年 多学科个性化动态营养干预 肝癌术后恢复
下载PDF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探讨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庆梅 王学东 +1 位作者 张静 崔英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7期1179-1180,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83例心脏骤停患者,均给予心肺复苏治疗和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的抢救情况及治疗效果,探讨复苏开始时间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83例心脏骤停患者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干预,心肺复苏成功...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83例心脏骤停患者,均给予心肺复苏治疗和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的抢救情况及治疗效果,探讨复苏开始时间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83例心脏骤停患者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干预,心肺复苏成功患者48例,成功率为57.8%。其中11例患者存活12-34h死亡,死于器官功能衰竭患者6例、死于继发原发病患者5例。即刻复苏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4min、4-8min、〉8min,〈4min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4-8min、〉8min,4-8min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心肺复苏的时间越早,患者预后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护理干预
下载PDF
踝臂指数在老年冠心病合并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鄂立平 李海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2969-2972,共4页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在老年冠心病合并下肢外周动脉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55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ABI及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以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为金标准,观察二者的相关性,同时对其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评估。并将冠心...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在老年冠心病合并下肢外周动脉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55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ABI及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以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为金标准,观察二者的相关性,同时对其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评估。并将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冠心病(SAP)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两组,观察ABI的差异性,同时多变量分析ABI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以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为金标准,ABI检查的敏感性为73.21%,特异性为90.39%。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与ABI呈负相关(r=-0.511,P<0.01)。冠心病两组A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I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51,P<0.01);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心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血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及ABI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P<0.05)。结论 ABI检查与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相关性好,同时其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有助于预测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且其操作简便,无创伤性,临床上尤其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老年人 踝臂指数 动脉
下载PDF
益气温阳利水方治疗老年阳气亏虚型慢性充血性心衰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鄂立平 姚计文 李海燕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19期2714-2717,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益气温阳利水方治疗阳气亏虚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阳气亏虚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中西医组和对照组各60例... 目的探讨中医益气温阳利水方治疗阳气亏虚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阳气亏虚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中西医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中西医组同时还给予益气温阳利水方辅助治疗,疗程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中西医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患者的心悸、胸闷、气短、乏力、水肿、畏冷怯风、小便清、舌淡、颈静脉怒张症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中西医组和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输出量(CO)、血清脑钠肽(BN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患者的LVEDd、LVESD、BN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CO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CO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而LVEDd、LVESD、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和BNP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益气温阳利水方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能进一步改善阳气亏虚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中医症候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益气温阳利水方 阳气亏虚型 老年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疗效
下载PDF
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崔晓婷 李海燕 郑红晓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2期2252-2254,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收治的74例60岁以上心功能Ⅲ~Ⅳ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低钠血症者59例,根据血钠水平分为血清钠正常组... 目的 探讨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收治的74例60岁以上心功能Ⅲ~Ⅳ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低钠血症者59例,根据血钠水平分为血清钠正常组(135~145 mmol/L)、轻度低钠血症组(130~134 mmol/L)、中重度低钠血症组(中度120~129 mmol/L、重度<120 mmol/L)三组.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规范抗心力衰竭治疗+3%氯化钠静脉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入院时合并低钠血症患者治疗后血钠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低钠血症组病死率较血清钠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为Ⅳ级和较长时间的血钠水平低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有密切联系.结论 适度补充氯化钠可及时纠正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的低钠血症,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低钠血症 氯化钠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合并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的物质代谢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美玲 李海燕 +2 位作者 鄂立平 崔晓婷 于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提高对心血管疾病(CVD)合并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ESS)的临床特点认识,为进一步的临床干预、改善疾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9月在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43例CVD患者入院前3 d的临床资料,分为ESS组(28例... 目的提高对心血管疾病(CVD)合并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ESS)的临床特点认识,为进一步的临床干预、改善疾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9月在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43例CVD患者入院前3 d的临床资料,分为ESS组(28例)和正常甲状腺功能(EUT)组(115例),比较两组蛋白质、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炎性反应及心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 ESS组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的自然对数(lg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小于EUT组(均P<0.05);ESS组血尿素氮(BUN)、游离脂肪酸(FFA)、C反应蛋白(CRP)和B型脑钠肽(BNP)的自然对数lgBUN、lgFFA、lgCRP和lgBNP以及血白细胞(WBC)和嗜中性粒细胞(NEU)均高于EUT组(均P<0.05);两组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肌酐(Cr)、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自然对数lgCr、lgFBG和lgHb 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VD合并ESS患者存在严重代谢紊乱,包括合成代谢减低、分解代谢增强、被掩盖的胰岛素抵抗和FFA氧化增强,同时伴有严重的炎性反应和心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 低白蛋白血症 游离脂肪酸 B型脑钠肽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与贫血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鄂立平 李海燕 《中国医刊》 CAS 2009年第2期38-38,共1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发病情况。方法将210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血红蛋白指标。结果贫血发生情况与心衰严重程度相关,且LVEF与Hb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贫血在心衰患者中较常见,且与心功能严重程度相关,临床医生应予...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发病情况。方法将210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血红蛋白指标。结果贫血发生情况与心衰严重程度相关,且LVEF与Hb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贫血在心衰患者中较常见,且与心功能严重程度相关,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贫血 血红蛋白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糖耐量减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鄂立平 李海燕 《中国医刊》 CAS 2007年第4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的冠心病患者颈血管超声的特点。方法将104例冠心病患者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选为糖耐量减低(IGT)组和糖耐量正常(NGT)组,用B型超声检查2组患者双侧颈总动脉,观察内膜连续性、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等指标...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的冠心病患者颈血管超声的特点。方法将104例冠心病患者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选为糖耐量减低(IGT)组和糖耐量正常(NGT)组,用B型超声检查2组患者双侧颈总动脉,观察内膜连续性、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等指标。结果IGT组的相对胰岛素敏感性指数(R I-SI)明显低于NG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GT组的内膜连续性比NGT组明显差(P<0.05),IGT组双侧平均IMT、动脉粥样硬化(AS)积分及平均IMT异常增高发病率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但以上指标IGT组与糖尿病(DM)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与NGT人群比较,IGT人群已经存在胰岛素抵抗及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其程度与糖尿病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耐量减低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肌梗死的护理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新 张烜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期219-220,共2页
搪尿病合并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年龄因素已成为决定AMI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对我院2007~2008年住院治疗的52例老年搪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认为正确、及时、有效的做好整体护理是确保健康... 搪尿病合并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年龄因素已成为决定AMI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对我院2007~2008年住院治疗的52例老年搪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认为正确、及时、有效的做好整体护理是确保健康恢复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下载PDF
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肾功能减退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鄂立平 李海燕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471-471,共1页
关键词 冠心病 老年患者 血肌酐 肌酐清除率
下载PDF
入院即刻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晓婷 刘文娴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11-613,627,共4页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入院即刻血糖(admission plasma glucose,APG)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至2011年间,于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MI患者703例,测量所有患者入院时即刻血糖水平,...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入院即刻血糖(admission plasma glucose,APG)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至2011年间,于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MI患者703例,测量所有患者入院时即刻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APG≥11.1 mmol/L组(n=443)和APG<11.1mmol/L组(n=260)。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1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包括(死亡、心力衰竭、再次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结果:APG≥11.1 mmol/L组MACE的发生明显高于APG<11.1mmol/L组(16.2%vs.5.9%);随访期间APG≥11.1 mmol/L组MACE的发生明显高于APG<11.1mmol/L组(4.6%vs.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G≥11.1 mmol/L组是总MACE的危险因素(OR=1.266,P=0.005,95%CI:1.066~2.002)。结论:APG与AMI患者近期预后密切相关,是AMI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 入院即刻血糖 不良心血管事件 预后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联合华法林在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于萍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3期444-446,共3页
目的探究丹红注射液联合华法林在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对抗凝血指标、神经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被确诊为房颤合并冠心病的124例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究丹红注射液联合华法林在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对抗凝血指标、神经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被确诊为房颤合并冠心病的124例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华法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四项指标和血小板活化指标进行检测,以及随访1年后对其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调查。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血小板活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指标均一定程度上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随访1年,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华法林在对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华法林 房颤 冠心病 凝血指标
下载PDF
心踝血管指数在老年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3
作者 鄂立平 李海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0,53,共3页
目的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VI)在老年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5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131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进行CAVI检测、病史采集及常规生化指标检查,分析CAVI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CAV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目的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VI)在老年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5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131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进行CAVI检测、病史采集及常规生化指标检查,分析CAVI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CAV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VI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94,P=0.003);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AVI是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AVI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CAVI检查有助于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且其操作简便,无创伤性,临床上尤其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踝血管指数 老年 冠心病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测冠心病临床价值的探讨
14
作者 郑红晓 李海燕 《北京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125-125,共1页
研究显示,颈动脉与全身其他部位血管尤其是心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密切相关。为此,我们对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住院的97例患者同时进行冠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相关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价值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颈动脉超声检查 预测 心脑血管 冠脉造影
原文传递
高敏C反应蛋白在不稳定心绞痛危险分层中的价值
15
作者 鄂立平 肖洁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河北)》 2003年第9期15-16,共2页
目的:对不同危险分层的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进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探讨hs—CRP在UAP中的价值。方法:UAP低危患者33例,中危患者39例,高危患者58例,比较三组之间hs—CRP的差异。结果:三组UAP患者的hs—CRP随危险分层... 目的:对不同危险分层的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进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探讨hs—CRP在UAP中的价值。方法:UAP低危患者33例,中危患者39例,高危患者58例,比较三组之间hs—CRP的差异。结果:三组UAP患者的hs—CRP随危险分层的增加而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hs—CRP>3mg/L的患者3个月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s—CRP≤3mg/L的患者,P=0.001。结论:hs—CRP的增高与UAP危险分层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C反应蛋白 不稳定心绞痛 危险分层中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化瘀通脉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奚越 张颖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3期111-113,共3页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和综合组各43例。西药组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加曲美他嗪治疗,综合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化瘀通脉汤。比较2组心绞痛...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和综合组各43例。西药组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加曲美他嗪治疗,综合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化瘀通脉汤。比较2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B型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 (cTnI)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综合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97.8%,对照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8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综合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93.0%,西药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7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BNP及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BNP及cTnI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综合组BNP及cTnI水平均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西药组出现轻度恶心呕吐2例,胃肠道不适1例,综合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化瘀通脉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比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好,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中西医结合疗法 化瘀通脉汤 疗效 B型脑钠肽(BNP) 肌钙蛋白I(cTnI)
原文传递
浅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期194-194,共1页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临床表现为持续而剧烈的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衰、休克、心电图特征性动态改变和血清心肌酶增高等。...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临床表现为持续而剧烈的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衰、休克、心电图特征性动态改变和血清心肌酶增高等。心肌梗死多在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生气、情绪激动时诱发。患病后,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压抑等不良的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又可使正常的脑整合作用破坏,加重病情恶化。所以了解掌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特点,并予针对性护理,使患者保持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对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早日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理特点 心理护理
下载PDF
基于NF-κB与NRF2/ARE通路探索紫杉醇-比伐卢定介入涂层抗血管再狭窄的有效性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红梅 王婷 李海燕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5-143,共9页
目的明确紫杉醇-比伐卢定介入涂层(Luo Fengning,LFN)对管腔再狭窄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内动物实验分组:WT假手术组、WT血管拉伤组、NRF2-/-血管拉伤组、NF-κB-/-血管拉伤组、WT血管拉伤+LFN干预组、NRF2-/-血管拉伤+LFN干预组、NF... 目的明确紫杉醇-比伐卢定介入涂层(Luo Fengning,LFN)对管腔再狭窄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内动物实验分组:WT假手术组、WT血管拉伤组、NRF2-/-血管拉伤组、NF-κB-/-血管拉伤组、WT血管拉伤+LFN干预组、NRF2-/-血管拉伤+LFN干预组、NF-κB-/-血管拉伤+LFN干预组;体外细胞实验分组:第一批分组:Control组、LPS造模组、LPS+LFN组、LPS+LFN+NF-κB敲减组、LPS+LFN+IκB敲减组、LPS+LFN+NF-κB过表达组、LPS+LFN+IκB过表达组。第二批分组:Control组、LPS造模组、LPS+LFN组、LPS+LFN+NRF2敲减组、LPS+LFN+Keap1敲减组、LPS+LFN+NRF2过表达组、LPS+LFN+Keap1过表达组。采用HE染色法检测血管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血管组织增殖活性、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Q-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血管组织和细胞中NF-κB与NRF2/ARE通路关键靶标及配体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LFN对血管拉伤模型大鼠的血管内膜增生过程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在有效阻断管腔再狭窄的同时拮抗血栓形成。与WT血管拉伤组相比,LFN干预后可上调IκB、NRF2、NQO-1和HO-1基因与蛋白表达(P<0.05,P<0.01),下调Keap-1基因和蛋白表达量(P<0.05,P<0.01),此调控作用在NRF2-/-突变型大鼠中可被逆转。NF-κB、NRF2及其配体敲减或过表达可影响LFN对HCASMC模型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拮抗作用,并可不同程度削弱其对细胞内NF-κB与NRF2/ARE通路关键蛋白和基因表达的调控能力。结论LFN抗血管再狭窄具备体内应用有效性,该效应的部分机制是LFN通过对NF-κB和NRF2/ARE通路上核转录因子及其关键配体的表达进行双通道正反两个方向的统一调控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 介入器械涂层 再狭窄 NF-κB与NRF2/ARE通路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章次公治疗胸痹医案3则
19
作者 任国维 《光明中医》 2024年第24期5003-5006,共4页
章次公亲炙于丁甘仁、曹颖甫2位医学大家,受孟河医派学术思想的深刻影响,早年提出“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主张,积极探索中医革新之路,终成一代临床大家。章老在学术上不持门户之见,临床治疗中融汇经方与时方,兼容各家,吸纳西医对疾病... 章次公亲炙于丁甘仁、曹颖甫2位医学大家,受孟河医派学术思想的深刻影响,早年提出“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主张,积极探索中医革新之路,终成一代临床大家。章老在学术上不持门户之见,临床治疗中融汇经方与时方,兼容各家,吸纳西医对疾病的诊断、病理、生理等理念,临证中诊疗疾病形成了独有的“双重诊断,一重治疗”理论及方法。文章撷取章老治疗胸痹医案3则,探析其诊断及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及用药经验,以期启发中医、中西结合临床医生。同时对章次公学术理念及医学成长之路进行回顾和学习,希望能给当代中医人才的成长及培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章次公 医案 中西医汇通
下载PDF
胰激肽原酶联合地尔硫卓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疗效观察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于萍 郑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7期647-650,共4页
目的 探讨胰激肽原酶联合地尔硫卓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CSF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地尔硫卓片,一次30 m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 探讨胰激肽原酶联合地尔硫卓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CSF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地尔硫卓片,一次30 m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一次120U,每日3次,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校正的血流分级计数(CTFC)及下降程度的变化,CSF临床症状改善效果,血清内皮素1 (ET-1)、超敏C蛋白(hs-CRP)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TIMI血流计数分别为(36.53±9.21比35.35±8.71),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TIMI分别为(23.47±7.75比21.59±7.58),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32例(80.0%),对照组有效22例(55.0%),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ET-1和hs-CRP分别为[(22.45±3.68)pg/ml比(21.67±3.47)pg/ml,(4.25±1.41)mg/L比(4.16±2.02)mg/L],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ET-1和hs-CRP分别为[(19.33±5.14)pg/ml比(14.33±4.29)pg/ml,(1.97±0.78)mg/L比(1.57±0.64)mg/L],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ET-1和hs-CRP水平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改善效果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激肽原酶联合地尔硫卓,可显著改善CSF患者临床症状,降低CTFC,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胰激肽原酶 地尔硫卓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