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反复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娟 薛建波 +1 位作者 康晓 徐涛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510-513,521,共5页
目的 检测和分析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在内窥镜治疗成功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104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过内镜治疗后发生再次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52名作为观察组,52名... 目的 检测和分析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在内窥镜治疗成功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104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过内镜治疗后发生再次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52名作为观察组,52名内镜治疗后上消化道未发生再次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相关临床检测指标以及再出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具有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溃疡大小方面,对照组溃疡大小≥2 cm的患者占44.23%,而观察组溃疡大小≥2 cm的患者占86.54%,观察组患者的溃疡面积普遍更大。在Forrest分类方面,观察组的患者入院时出血情况更严重。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方面,对照组相比于观察组有更多的患者使用了非甾体抗炎药。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和血尿素氮方面两组相互比较,观察组患者在该三个指标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溃疡大小和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情况的P<0.05。结论急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溃疡大小和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情况是急性消化性溃疡病患者反复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消化性溃疡 反复上消化道出血 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处理的临床研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孔阳 于淑霞 +2 位作者 陈娟 李鹏 张澍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年第7期804-806,共3页
目的研究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并发症率及异物取出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消化科进行内镜下异物取出术1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不同年龄段、异物滞留部位、异物类型及异... 目的研究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并发症率及异物取出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消化科进行内镜下异物取出术1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不同年龄段、异物滞留部位、异物类型及异物滞留时间在异物取出成功率、并发症率方面的差异。结果钝性异物及异物滞留时间在6h内的异物取出成功率较高,滞留时间超过24h的异物取出成功率较低(P<0.05)。尖锐异物、食管异物及滞留时间超过24h的异物并发症率较高(P<0.05)。结论内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治手段,应尽早进行内镜下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异物 内镜 异物取出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BC002811对胃癌细胞活性、细胞间质转化及p27kip1活化的影响
3
作者 陈娟 徐涛 +2 位作者 薛建波 孔阳 梅倩 《解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90-196,F0002,共8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BC002811对胃癌细胞活性、细胞间质转化及p27kip1活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原发性胃癌手术切除样本50例,采用TaqMan RNA试剂盒检测BC002811的相对表达量。将胃癌细胞株HGC-27细胞培养及转染后分为HGC...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BC002811对胃癌细胞活性、细胞间质转化及p27kip1活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原发性胃癌手术切除样本50例,采用TaqMan RNA试剂盒检测BC002811的相对表达量。将胃癌细胞株HGC-27细胞培养及转染后分为HGC-27组(无转染的HGC-27细胞)、BC002811-NC组(HGC-27细胞+BC002811 siRNA-NC)、BC002811组(HGC-27细胞+BC002811 siRNA);HGC-27组、空载体组(HGC-27细胞+p27kip1空质粒)、p27kip1组(HGC-27细胞+p27kip1质粒);HGC-27组、BC002811+空载体组(HGC-27细胞转染BC002811+p27kip1空质粒)、BC002811+p27kip1组(HGC-27细胞转染BC002811+p27kip1)。Transwell分别检测各组HGC-27细胞侵袭、转移能力,采用免疫印迹检测HGC-27细胞vimentin、E-cadherin蛋白表达,采用qRT-PCR检测HGC-27细胞BC002811、p27kip1表达。结果 :与胃癌组织比较,癌旁组织BC002811的表达显著降低。与HGC-27组比较,BC002811组HGC-27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及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vimentin表达水平升高,HGC-27组与BC002811-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HGC-27组比较,p27kip1组HGC-27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及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vimentin表达水平升高,HGC-27组与空载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HGC-27组比较,BC002811+空载体组HGC-27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及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vimentin表达水平升高;与BC002811+空载体组比较,BC002811+p27kip1组HGC-27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及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vimentin表达水平升高。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HGC-27细胞侵袭、迁移中,BC002811与vimentin水平呈负相关性,与E-cadherin水平呈正相关;vimentin与E-cadherin水平呈负相关性。结论 :在胃癌细胞中BC002811-siRNA激活p27kip1水平、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胃癌细胞间质转化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BC002811 P27KIP1 胃癌 细胞间质转化
下载PDF
透明帽辅助胃镜治疗贲门息肉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涛 于淑霞 仝建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7期722-724,共3页
目的探讨透明帽辅助胃镜治疗贲门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贲门息肉患者共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其中研究组采用透明帽辅助胃镜下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胃镜下治疗。观察并记录病变的暴露清晰度、定位难度、切除时间、并发症发... 目的探讨透明帽辅助胃镜治疗贲门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贲门息肉患者共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其中研究组采用透明帽辅助胃镜下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胃镜下治疗。观察并记录病变的暴露清晰度、定位难度、切除时间、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与总操作时间。结果研究组病人中操作暴露清晰(95.83%)与定位准确(91.66%)的比率高于对照组(79.17%,7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息肉切除所需时间(18.34±5.62 min)和总操作所需时间(33.42±9.39 min)显著低于对照组(23.45±6.12 min,41.34±10.56 min),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出现1例黏膜轻微擦伤的病人,对照组出现4例少量出血和6例黏膜轻微擦伤,两组均未出现黏膜穿孔和死亡病例。研究组发生少量出血(0)和黏膜轻微擦伤的病人比率(4.17%)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25.0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镜下透明帽辅助处理贲门息肉操作简捷、安全、疗效好,实用性强,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息肉 胃镜 透明帽
下载PDF
芥菜籽调节机体免疫系统预防实验性大鼠大肠癌的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新艳 郭文 +1 位作者 袁海锋 袁葵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25-929,共5页
目的研究芥菜籽(mustard seed,MS)对淋巴细胞的过继免疫,验证其免疫调节作用,并初步探讨免疫预防机制。方法 48只5周龄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用l,2-二甲基肼(DMH)腹腔注射诱导大鼠大肠癌模型,分离大鼠脾脏淋巴细胞过... 目的研究芥菜籽(mustard seed,MS)对淋巴细胞的过继免疫,验证其免疫调节作用,并初步探讨免疫预防机制。方法 48只5周龄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用l,2-二甲基肼(DMH)腹腔注射诱导大鼠大肠癌模型,分离大鼠脾脏淋巴细胞过继免疫对大鼠进行回输,32周实验结束时,观察记录各组大鼠有无肿瘤发生及发生数目和肿瘤大小,计算肿瘤发生率,肿瘤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并观察脾细胞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DMH成功诱导大鼠大肠癌模型,正常对照组未见肿瘤发生,二甲基肼(DMH)组,肿瘤发生率为91.7%。淋巴细胞回输组和7.5%MS组肿瘤发生率比DMH组分别降低了40%、50%,MS干预组及淋巴细胞回输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均明显大于DMH组(P<0.05),并且CD4+T细胞与CD8+T细胞比值降低(P<0.05)。结论芥菜籽可以调节机体免疫系统,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DMH诱导大肠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籽 大肠癌 过继性免疫治疗
下载PDF
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对12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娟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2期258-258,239,共2页
目的:评价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指导用药。方法:抽取我院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将其随机分为奥美拉唑治疗组与法莫替丁治疗组,对各组患者均行规范化治疗,疗程结束后行胃... 目的:评价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指导用药。方法:抽取我院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将其随机分为奥美拉唑治疗组与法莫替丁治疗组,对各组患者均行规范化治疗,疗程结束后行胃镜复查,了解溃疡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奥美拉唑组平均服药1-3d后疼痛明显减轻,而法莫替丁组约需要7d疼痛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法莫替丁组(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奥美拉唑组胃液PH值水平明显高于法莫替丁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美拉唑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具有见效快、安全性强、愈合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法莫替丁 十二指肠溃疡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8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娟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1期82-82,57,共2页
目的: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收集164例我院明确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1例患者给予常规禁食、抑酸、抑制胰酶分泌等西医对症疗法治疗,观察组83例患者除给... 目的: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收集164例我院明确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1例患者给予常规禁食、抑酸、抑制胰酶分泌等西医对症疗法治疗,观察组83例患者除给予上述西医疗法外,还给予中医疗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13例,好转22例,有效4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治愈6例,好转20例,有效27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65.4%;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对症治疗(P<0.05);并且观察组胃肠减压时间、症状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及白细胞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人数上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克罗恩病三例报告
8
作者 龙峻标 李爱芳 +1 位作者 王 陈娟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27-427,共1页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发热 体温 尿常规 查体 潜血 压痛 大小 进食
原文传递
肥厚性胃炎一例报告
9
作者 李爱芳 于淑霞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375-375,共1页
关键词 慢性肥厚性胃炎 术后病理报告 disease 消化道症状 异常血管 炎性细胞浸润 动脉造影检查 胃大部切除术 黏膜水肿 表浅淋巴结
原文传递
颗粒蛋白前体、E-钙黏附蛋白在良恶性胃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嘉菲 田洲 +1 位作者 王蕾 陈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5期50-56,共7页
目的 探讨颗粒蛋白前体(PGRN)、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在良恶性胃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90例已确诊的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良性胃溃疡患者85例纳入良性胃溃疡组,将恶性胃溃疡患者105例纳入溃疡型胃癌组。采用... 目的 探讨颗粒蛋白前体(PGRN)、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在良恶性胃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90例已确诊的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良性胃溃疡患者85例纳入良性胃溃疡组,将恶性胃溃疡患者105例纳入溃疡型胃癌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良性胃溃疡组织和溃疡型胃癌组织中PGRN、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PGRN、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与溃疡型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PGRN、E-Cadher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PGRN、E-Cadherin mRNA表达的相关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GRN、E-Cadherin mRNA对溃疡型胃癌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溃疡型胃癌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PGRN、E-Cadherin蛋白表达与溃疡型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溃疡型胃癌组PGRN蛋白阳性表达率和PGRN mRNA表达水平高于良性胃溃疡组,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和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低于良性胃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良性胃溃疡组织、溃疡型胃癌组织中,PGRN、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均呈负相关(r=-0.529、-0.426,P<0.001);良性胃溃疡组织、溃疡型胃癌组织中,PGRN、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r=-0.441、-0.306,P<0.001)。溃疡型胃癌组织中PGRN、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P<0.05);PGRN mRNA联合E-Cadherin mRNA诊断溃疡型胃癌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大于PGRN、E-Cadherin mRNA单独诊断的AUC(Z=3.471,P<0.001;Z=0.039,P=0.01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浸润程度、PGRN蛋白表达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均为溃疡型胃癌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溃疡型胃癌组织中PGRN蛋白阳性表达、E-Cadherin蛋白阴性表达与患者3年生存预后不良相关(P<0.05)。结论 溃疡型胃癌组织中PGRN表达高于良性胃溃疡组织,E-Cadherin表达低于良性胃溃疡组织;PGRN、E-Cadherin对溃疡型胃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胃溃疡 溃疡型胃癌 颗粒蛋白前体 E-钙黏附蛋白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与《中华消化杂志》载文被引分析(2001-2010年)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东海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281-283,共3页
目的:从文献引证的角度透视《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与《中华消化杂志》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方法:依据《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hinese Medical Citation Index,CMCI),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与《中华消化杂志... 目的:从文献引证的角度透视《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与《中华消化杂志》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方法:依据《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hinese Medical Citation Index,CMCI),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与《中华消化杂志》载文被CMCI来源期刊引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所载文献被引比例为64.4%及67.7%,单篇论文平均被引频次为5.9次及6.8次,自引率分别为8.5%和2.8%。结论:《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与《中华消化杂志》所载文献质量较高。这两种核心期刊不仅是我国消化内科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信息源,也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主要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引分析 期刊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文献计量
原文传递
无症状体检者859例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涛 李巍 +2 位作者 于淑霞 仝建军 朱彦贺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224-225,共2页
目的分析859例无症状体检者结肠镜检查对结肠病变的检出情况,评价无症状体检者结肠镜检查的意义及必要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自愿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无症状体检者859例。统计受检者性别、年龄、结肠... 目的分析859例无症状体检者结肠镜检查对结肠病变的检出情况,评价无症状体检者结肠镜检查的意义及必要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自愿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无症状体检者859例。统计受检者性别、年龄、结肠镜表现等,并分析肠道检出病变与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859例被检者中男333例,女526例;平均年龄(54.0±8.11)岁;检出结肠息肉215例(25.O%),共333枚息肉,其中管状腺瘤195枚(58.6%),炎性息肉100枚(30.O%),增生性息肉35枚(10.1%),锯齿状腺瘤1枚(O.3%),绒毛状管状腺瘤2枚(O.6%);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枚(O.6%)。结直肠癌8例(O.9%)。其他异常表现有结直肠炎症27例(3.1%),结肠憩室14例(1.6%),直肠类癌2例(O.2%)。男性结直肠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结肠息肉患病率逐渐升高,40岁以上患病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215例病例中共检出息肉333枚,以管状腺瘤居多,部位以远段结肠为主。结论结肠镜检查是筛查健康体检人群结直肠病变的有效手段,重视体检人群的结肠镜检查有助于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体检者 结肠镜 结肠息肉 结直肠癌
原文传递
超声内镜对食管早癌浸润深度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涛 王拥军 张澍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6-132,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内镜对食管早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计算机在Pubmed、万方、CNKI数据库中检索国内外有关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及Tla、Tlb分期的研究,经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后保留的文献纳入Meta分析,计算合并灵...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内镜对食管早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计算机在Pubmed、万方、CNKI数据库中检索国内外有关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及Tla、Tlb分期的研究,经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后保留的文献纳入Meta分析,计算合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优势,并绘制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共20篇文献1336例病例纳入最终的Meta分析。超声内镜判断食管黏膜内癌T1m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是0.86(95%CI:0.83-0.88)、0.81(95%CI:0.78-0.85)、4.92(95%CI:3.02-8.00)、0.19(95%CI:0.14-0.27),诊断优势比为32.54(95%CI:15.52—68.25),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3。超声内镜判断食管黏膜下癌T1sm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另4是0.81(95%CI:0.78-0.85)、0.86(95%CI:0.83—0.88)、5,17(95%CI:3.66-7.32)、0.20(95%CI:0.13-0.33),诊断优势比为32.02(95%CI:15.31-66.99),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2。结论超声内镜用于食管早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好,其判断早期食管癌Tim及T1sm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食管早癌 浸润深度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TNF-α和TIPE2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田洲 王嘉菲 +1 位作者 李萌 陈娟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742-746,共5页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AP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A...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AP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AP亚特兰大共识将患者分为轻症组(68例)和重症组(56例),并应用Balthazar CT严重指数(CTSI)评分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受试者血清TNF-α、TIPE2 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TNF-α、TIPE2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TNF-α、TIPE2、CTSI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P患者CTSI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症组和重症组TNF-αmRNA及血清水平依次升高(P<0.05),TIPE2 mRNA及血清水平依次降低(P<0.05)。Pearson法分析显示,TNF-α与TIPE2呈负相关(r=-0.612,P<0.05);TNF-α与CTSI呈正相关(r=0.662,P<0.05);TIPE2与CTSI呈负相关(r=-0.63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F-α水平及CTSI评分偏高、TIPE2水平偏低是影响AP患者发生重症AP的危险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NF-α、TIPE2对CTSI评分值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患者TNF-αmRNA及血清表达水平升高,TIPE2 mRNA及血清表达水平降低,与AP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