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赵保钢 孙智宏 +7 位作者 关永春 韩光 刘家明 付辉 贾兆坤 宋超强 冀方愿 李宝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173-174,共2页
关键词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神经外科治疗 海绵窦区 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畸形 显微 神经外科技术 血管错构瘤 引流静脉 供血动脉
下载PDF
不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宋超强 赵保钢 孙智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25-728,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老年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60例,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20例...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老年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60例,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20例(立体定向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血肿清除术),对照组140例(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脑出血量、破入脑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血压分级、高脂血症、糖尿病以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22.61±4.92)分vs(23.71±5.32)分,P=0.087)]。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NIHSS评分显著降低[(5.92±4.03)分vs(9.22±3.46)分,P=0.000;(4.51±2.52)分vs(6.51±3.05)分,P=0.000]。2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和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立体定向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血肿清除术可改善老年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回顾性研究 立体定向辅助神经内镜手术血肿清除术 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分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宝华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24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分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康复的作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康复组进行分期康复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第1、7、30天的ADL评分。结果两组第1、7天AD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 目的探讨分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康复的作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康复组进行分期康复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第1、7、30天的ADL评分。结果两组第1、7天AD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康复组第30天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期康复护理有利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分期康复护理 手术后 神经康复
下载PDF
基于Wnt通路下调微小RNA-130a对颅脑损伤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郑细良 祁占宁 +2 位作者 张亮 方治军 孙智宏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22期2694-2698,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Wnt通路下调微小RNA(miRNA)-130a对颅脑损伤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将30只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干预组(20只),正常组不给予处理,对干预组大鼠采用Feeney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法建立颅脑损伤大鼠模... 目的探究基于Wnt通路下调微小RNA(miRNA)-130a对颅脑损伤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将30只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干预组(20只),正常组不给予处理,对干预组大鼠采用Feeney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法建立颅脑损伤大鼠模型,共有19只大鼠建模成功。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和下调miRNA-130a组(10只)。下调miRNA-130a组大鼠每日给予经尾静脉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甘酯钠注射液,正常组、模型组大鼠每日给予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3组大鼠均连续注射7 d。干预7 d后,比较3组大鼠海马组织Wnt3a、β-联蛋白(β-catenin)的mRNA及miRNA-130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3组大鼠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下调miRNA-130a组海马组织Wnt3a mRNA、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水平、血清丙二醛、IL-6、TNF-α、MCP-1、NSE水平均升高,血清SOD、BDNF、NGF水平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下调miRNA-130a组海马组织Wnt3a mRNA、β-catenin mRNA及miRNA-130a相对表达水平、血清丙二醛、IL-6、TNF-α、MCP-1、NSE水平均降低,血清SOD、BDNF、NGF水平升高(均P<0.05)。结论基于Wnt通路下调miRNA-130a表达水平对颅脑损伤模型大鼠进行干预,能够降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减轻脑组织损伤,促进神经功能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神经损伤 WNT通路 微小RNA-130a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大鼠
下载PDF
外科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6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智宏 丁朝晖 +2 位作者 郑细良 付辉 赵保钢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5期1270-1271,共2页
丘脑出血是脑出血常见类型之一,约占高血压脑出血的15%,特别是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如何提高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外科治疗效果一直是神经外科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关键词 外科治疗 高血压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亮 宋英 +3 位作者 付辉 赵保钢 韩光 孙智宏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9年第3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选取73例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7),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辅...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选取73例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7),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平均引流时间、再出血率、28d病死率、以及术前、术后1d、3d、7d、14d、28d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颅内压、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引流时间、再出血率和28d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d、7d、14d和28d时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d、3d、7d、14d和28d时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术前、术后1d、3d、7d、14d、28d时颅内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优于常规开颅手术,可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再出血率和28d死亡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状态,提高预后良好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性脑出血 出血性脑卒中 神经内镜 开颅手术
下载PDF
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超早期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宋英 刘健 +2 位作者 冀方愿 张亮 付辉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1091-1094,共4页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超早期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5月~2022年11月收治的35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采用超早期(发病24小时内)血管内治疗,分析临床基本信息、血管内治疗结果、临床及影像随访结果等资料。结果 动脉瘤最...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超早期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5月~2022年11月收治的35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采用超早期(发病24小时内)血管内治疗,分析临床基本信息、血管内治疗结果、临床及影像随访结果等资料。结果 动脉瘤最大径平均为(2.5±0.4)mm,血管内治疗35例责任动脉瘤,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23例(65.7%),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2例(34.3%)。术后即刻栓塞RaymondⅠ级20例(57.1%),Ⅱ级13例(37.2%),Ⅲ级2例(5.7%)。围手术期并发症4例(11.4%),包括术中破裂2例(5.7%),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5.7%),术后大面积脑梗死开颅去骨瓣减压1例,术后死亡1例。影像随访24例(68.6%),复发1例予以再治疗。临床随访33例,mRS 0~2级31例(93.9%)。结论 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超早期血管内治疗临床疗效满意,术中破裂、血栓形成为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微小 破裂 血管内治疗 超早期
原文传递
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不再“脑洞大开”
8
作者 宋超强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4年第5期28-29,共2页
近日,宁夏一对年轻夫妻带着二个月大的宝宝来到北京求诊。原来,小宝宝4天前突发右下肢抽搐,右上肢力弱,并向左侧凝视。经当地医院头部MRI检查,怀疑为左额颞部脑肿瘤或脑出血。北京的专家依据病史、当地影像资料和神经系统检查,考虑是脑... 近日,宁夏一对年轻夫妻带着二个月大的宝宝来到北京求诊。原来,小宝宝4天前突发右下肢抽搐,右上肢力弱,并向左侧凝视。经当地医院头部MRI检查,怀疑为左额颞部脑肿瘤或脑出血。北京的专家依据病史、当地影像资料和神经系统检查,考虑是脑出血。经过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明确是脑出血,出血量约36ml。这个出血量在成人也达到了手术指征,但还不到两个月大的婴儿究竟该如何是好?经过多学科会诊和精心的准备,最后医生为小宝宝施行了微创手术,首先在术前精准定位的基础上,顺利地寻找到了血肿,接着下将内镜置入血肿腔内,进行多角度观察,最终逐步彻底地清除了血肿。术后小宝宝被送入新生儿科的保温箱中,2小时便出现苏醒迹象,4小时后完全清醒,并成功拔除气管插管。24小时后的头CT复查显示,血肿已完全清除,手术痕迹几乎不可见。看着宝宝吸吮着奶嘴,向大家露出天使般的微笑,孩子的父母终于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科 血肿腔 多学科会诊 微创手术 脑出血 脑肿瘤 影像资料 保温箱
下载PDF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T、MRI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35
9
作者 宋英 孙智宏 +1 位作者 韩光 赵保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6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T、MRI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的8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CT和MRI诊断,分别对12h,24h,72h内的患者进行CT、MRI检查,比较CT和MRI检查的检出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随着时间的延...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T、MRI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的8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CT和MRI诊断,分别对12h,24h,72h内的患者进行CT、MRI检查,比较CT和MRI检查的检出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CT检查的患者脑组织水肿逐渐加重,梗死区域脑组织密度不断下降;MRI检查的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MRI的总检出率(97.7%)明显高于CT(7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入院后患者12h,24h的的检出率(90.9%,100.0%)明显高于CT(45.5%,6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在72小时检出率均为100%,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MRI检查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明显比CT高,可以准确的判定患者的发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CT MRI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探讨引发颅脑损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后预测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宋超强 赵保钢 孙智宏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4期465-468,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血清S-100B蛋白、正五聚体蛋白3(pentraxin 3,PTX3)、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方...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血清S-100B蛋白、正五聚体蛋白3(pentraxin 3,PTX3)、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确诊为颅内损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43例,按照其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颅内感染组202例和未感染组24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数据,检测患者血清S-100B蛋白、PTX3、NLRP3指标。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比两组患者血清S-100B蛋白、PTX3、NLRP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血清S-100B蛋白、PTX3、NLRP3指标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术前GCS评分结果、手术用时、伤口性质、脑脊液情况、脑室外引流等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术前GCS评分<8分、手术用时>4h、脑室外引流、脑脊液漏、开发性伤口均是造成患者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颅内感染组血清S-100B蛋白、PTX3、NLRP3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100B蛋白、PTX3、NLRP3指标预测患者术后颅脑损伤的诊断效能较高,但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更高(P<0.05)。结论年龄≥60岁、术前GCS评分<8分、手术用时>4h、脑室外引流、脑脊液漏、开发性伤口是造成患者并发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且血清S-100B蛋白、PTX3、NLRP3指标对预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具有一定效能,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模式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感染 S-100B蛋白 正五聚体蛋白3 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下载PDF
PICC穿刺后输液不畅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宝华 徐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16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PICC穿刺后输液不畅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临床一线护士发放自制的PICC通路使用调查表,并对专科护士的置管档案、维护记录、会诊记录和护理记录进行汇总。结果:PICC置管后输液不畅与血管痉挛、导管扭曲、导管反折、静脉血... 目的:探讨PICC穿刺后输液不畅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临床一线护士发放自制的PICC通路使用调查表,并对专科护士的置管档案、维护记录、会诊记录和护理记录进行汇总。结果:PICC置管后输液不畅与血管痉挛、导管扭曲、导管反折、静脉血栓、冲封管不规范等因素有关。结论:做好操作前评估、选择适当部位、熟练掌握插管技术、妥善固定、规范化维护、专业培训、健康宣教是保证PICC正常使用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护理对策 输液不畅
下载PDF
脑膜瘤术后并发脑梗死5例病因探讨
12
作者 赵保钢 关永春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6年第7期661-662,F0004,共3页
关键词 脑膜瘤术后 脑梗死 显微外科
下载PDF
大型嗅沟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其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亮 付辉 +3 位作者 赵保钢 孙智宏 韩光 刘家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2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大型嗅沟脑膜瘤的效果及其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大型嗅沟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入路分为A、B两:A组54例采用单侧额下入路手术、B组46例采用双...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大型嗅沟脑膜瘤的效果及其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大型嗅沟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入路分为A、B两:A组54例采用单侧额下入路手术、B组46例采用双侧额下入路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Simpson切除程度分级、术后不同时间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Simpson切除程度分级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两组患者的GC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4周,A组的GCS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8.70%,低于B组患者的23.9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额下入路与双侧额下入路手术切除大型嗅沟脑膜瘤效果均较好,但是前者术后并发症更少、神经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外科学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改良叩背法辅助替考拉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MRSA肺炎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侯岩 方治军 +1 位作者 孙智宏 张影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42-1344,I0001,共4页
目的叩背辅助排痰是重症患者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探讨临床护理的改良叩背法辅助糖肽类抗生素替考拉宁在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合并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 目的叩背辅助排痰是重症患者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探讨临床护理的改良叩背法辅助糖肽类抗生素替考拉宁在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合并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医院神经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的88例sTBI合并医院获得性MRSA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替考拉宁抗感染联合改良叩背法治疗肺部感染,对照组给予替考拉宁并实行基础护理措施治疗肺部感染。治疗前及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临床指标和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在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sTBI合并医院获得性MRSA肺炎的患者,辅助用改良叩背法排痰后肺功能改善明显,表现为观察组的24 h排痰量、PaO_(2)和SaO_(2)显著高于对照组(P=0);而PaCO_(2)、每日咳嗽次数、肺部感染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叩背法辅助糖肽类抗生素替考拉宁治疗sTBI合并医院获得性MRSA肺炎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缓解肺部感染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医院获得性肺炎 替考拉宁 改良叩背法 MRSA
下载PDF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血运重建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侯岩 李宝华 赵东红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9期718-719,共2页
目的总结脑底异常血管网病(MMD)颅内外血运重建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9行颅内外血运重建术治疗的827例MMD的临床资料。采取直接血运重建术323例,间接血运重建术376例,联合血运重建术128例。结果术后切口感... 目的总结脑底异常血管网病(MMD)颅内外血运重建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9行颅内外血运重建术治疗的827例MMD的临床资料。采取直接血运重建术323例,间接血运重建术376例,联合血运重建术128例。结果术后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11例(1.3%),癫痫21例(2.5%),高灌注综合征34例(4.1%),脑梗死61例(7.4%),颅内出血13例(1.6%)。经及时采取针对性处置,均恢复良好。结论MMD病人颅内外血运重建术后并发症复杂多样,若不及时处理,影响病人恢复。临床护理要做到提前预防,尽早发现,及时并有针对性的干预,以减轻术后并发症的危害并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烟雾病 血运重建术 术后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侯岩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S1期0511-0512,共2页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出现为患者带来了很大便利,但是同时也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PICC 相关性血栓会威胁患者的健康安全,影响疾病预后,分析导管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单分析了 PICC 相关性血栓的...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出现为患者带来了很大便利,但是同时也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PICC 相关性血栓会威胁患者的健康安全,影响疾病预后,分析导管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单分析了 PICC 相关性血栓的影响因素,探究预防相关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 危险因素 预防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星辉 赵保钢 +1 位作者 付辉 马国佛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0年第7期481-485,共5页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0例,均经CT证实为幕上血肿。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40例患者分为神经内镜血...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0例,均经CT证实为幕上血肿。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40例患者分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组(16例)和开颅血肿清除组(24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血肿量、出血部位、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发病至手术治疗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以及治疗前与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等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40例患者中,基底节区血肿32例,皮质下血肿4例,丘脑出血4例。两组间性别、出血部位、年龄、血肿量、术前GC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神经内镜血肿清除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开颅血肿清除组[2(1,3)h比3(3,4)h;Z=76.5,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颅血肿清除组[100.0(62.5,137.5)ml比500.0(300.0,600.0)ml;Z=33.0,P<0.0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内镜血肿清除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开颅血肿清除组[83.84(75.54,88.89)%比58.91(15.27,84.23)%;Z=21.0,P=0.02]。神经内镜血肿清除组入院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高于开颅血肿清除组[35.0(30.0,35.0)比25.0(20.0,30.0);Z=23.0,P=0.03],出院GCS评分高于开颅血肿清除组[15.0(7.0,15.0)比8.5(5.0,12.0);Z=42.0,P=0.0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开颅血肿清除组术后肺炎发生患者明显多于神经内镜血肿清除组(9/24比1/16,χ^2=5.00,P=0.03)。结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在改善患者近期预后方面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可尝试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清除 开颅手术 神经内镜手术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透明隔囊肿合并韦尔加腔的临床预后评价研究
18
作者 李星辉 马国佛 +2 位作者 乔宁 赵澎 桂松柏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1年第4期271-275,共5页
目的通过构建透明隔囊肿合并韦尔加腔患者临床症状评价体系以及术前、术后囊肿体积变化,找出可以定量预测透明隔囊肿合并韦尔加腔患者术后预后的评价指标。方法纳入9例经MRI确诊的透明隔囊肿合并韦尔加腔患者,首先通过术前术后磁共振影... 目的通过构建透明隔囊肿合并韦尔加腔患者临床症状评价体系以及术前、术后囊肿体积变化,找出可以定量预测透明隔囊肿合并韦尔加腔患者术后预后的评价指标。方法纳入9例经MRI确诊的透明隔囊肿合并韦尔加腔患者,首先通过术前术后磁共振影像资料,计算患者囊肿缩小率;其次,通过患者临床症状特点,对各项临床症状予评分,建立临床症状评分体系;最后找出临床症状与囊肿客观影像学定量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术后临床症状评分、囊肿体积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6、5.06,均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术前患儿囊肿体积与术前临床症状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018,P>0.05),术后患儿临床症状评分与术后囊肿体积大小无明显相关性(r=0.520,P>0.05);术后临床症状评分改善与囊肿体积缩小率呈正相关(r=0.843,P=0.009),术后临床症状评分改善与术后囊肿体积呈负相关关系(r=-0.738,P=0.037)。结论神经内镜手术作为症状性透明隔囊肿合并韦尔加腔的手术方式之一,其术后症状改善效果明显。其中,术后囊肿缩小率及术后囊肿体积可以作为症状性透明隔囊肿合并韦尔加腔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定量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隔囊肿 韦尔加腔 内镜手术策略 临床症状评分 囊肿缩小率
原文传递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微小RNA-12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水平及预后预测价值
19
作者 宋英 付辉 +2 位作者 孙智宏 韩光 刘健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5年第4期494-497,共4页
目的 探究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微小RNA-124(miRNA-12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1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TBI患者及同期36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 目的 探究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微小RNA-124(miRNA-12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1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TBI患者及同期36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C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检测不同损伤程度患者血清miRNA-124及MMP-2水平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TBI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颅脑损伤组的miRNA-124和MMP-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6.120、14.380,均P<0.05);重度组的miRNA-124和MMP-2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中度组的miRNA-124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t=66.297、129.491,均P<0.001),两组的MMP-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4 h和3 d的miRNA-124和MMP-2水平显著降低(t=29.9、173.9,均P<0.05);预后不良组的GC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而受伤至住院时间、miRNA-124和MMP-2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t=4.158、2.125、2.526、4.233,均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miRNA-124(95%CI:0.787~0.824)、MMP-2(95%CI:0.711~0.838)水平以及GCS评分(95%CI:0.698%~0.802)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且三者水平联合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5,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0.895和0.916。结论 TBI患者血清miRNA-124和MMP-2表达水平较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GCS评分、血清miRNA-124和MMP-2水平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对TBI患者预后不良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微小RNA-124 影响因素 预后
下载PDF
鞍内鞍上型垂体腺瘤、颅咽管瘤、Rathke囊肿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宋超强 任晓辉 +2 位作者 隋大立 林松 张岩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5期3610-3613,共4页
目的 探讨对同时累及鞍内、鞍上的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和Rathke囊肿三者的影像学差异.方法 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北京市天坛医院经病理证实的同时累及鞍内、鞍上的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和Rathke囊肿共99例患者.其中垂体腺瘤40例、颅... 目的 探讨对同时累及鞍内、鞍上的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和Rathke囊肿三者的影像学差异.方法 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北京市天坛医院经病理证实的同时累及鞍内、鞍上的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和Rathke囊肿共99例患者.其中垂体腺瘤40例、颅咽管瘤35例、Rathke囊肿24例.评估以下影像学特征:(1)CT上有无钙化及肿瘤密度;(2)MRI上肿瘤形状、大小(以肿瘤最大直径为标准)、边界范围、构成特征、T2像实性部分的信号强度、T1像囊性部分的信号强度、肿瘤实性部分和囊壁增强的特征及有无伴发脑积水等.利用χ2检验对比3者的差异,构筑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流程图.结果 垂体腺瘤多实性,呈"雪人征",实性部分均质增强.颅咽管瘤多呈分叶状囊实性特征,挤压三室底、实性部分网状增强、CT上钙化多见并伴发脑积水.Rathke囊肿多呈卵圆形囊性特征,体积小、囊壁薄且无增强.结论 上述影像学特征有助于对同时累及鞍内、鞍上的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和Rathke囊肿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垂体腺瘤 RATHKE囊肿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