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T/MRI衰减校正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海鹏 樊馨 +3 位作者 贠明凯 章志明 刘宇 单保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5-299,共5页
PET/MRI是近年兴起的新型多模式成像设备。PET图像需要利用衰减图进行衰减校正,从而得到真实的放射性药物浓度的分布信息。PET/MRI利用MRI数据得到衰减图对PET进行校正,其获取衰减图的方法是PET/MRI系统的关键技术。PET/MRI衰减校正的... PET/MRI是近年兴起的新型多模式成像设备。PET图像需要利用衰减图进行衰减校正,从而得到真实的放射性药物浓度的分布信息。PET/MRI利用MRI数据得到衰减图对PET进行校正,其获取衰减图的方法是PET/MRI系统的关键技术。PET/MRI衰减校正的方法主要有分割法、地图集法和发射数据重建法。本文介绍这3种方法的原理、校正效果及优缺点,并对PET/MRI衰减校正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象术 磁共振成像 衰减校正 分割法 地图集法 发射数据重建法
下载PDF
LuAG:Ce,Mg闪烁陶瓷的X射线平板探测器成像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胡辰 刘书萍 +3 位作者 冯召东 秦秀波 石云 潘裕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4-818,共5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结合真空烧结技术制备了具有高光学质量高闪烁效率的(Lu,Ce,Mg)3Al5O12(LuAG:0.3at%Ce,0.2at%Mg)闪烁陶瓷。将20 mm×20 mm×0.05 mm的陶瓷薄片用含有石墨粉的硅胶粘接在尺寸为25 mm×25 mm×4 mm的石墨... 采用固相反应法结合真空烧结技术制备了具有高光学质量高闪烁效率的(Lu,Ce,Mg)3Al5O12(LuAG:0.3at%Ce,0.2at%Mg)闪烁陶瓷。将20 mm×20 mm×0.05 mm的陶瓷薄片用含有石墨粉的硅胶粘接在尺寸为25 mm×25 mm×4 mm的石墨基底上,再激光加工切割成50μm×50μm、间距10μm的正方形阵列,进行X射线平板探测器成像研究,并分别采用铅线对卡法和刀口法对陶瓷闪烁探测器的成像质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陶瓷闪烁体制备的平板探测器成像清晰锐利,铅线对卡法测试激光切割样品10 lp/mm下MTF可达17.5%。刀口法测试激光切割样品MTF为10%时,分辨率可达9 lp/mm。该闪烁陶瓷具有在平板探测器上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AG:Ce Mg 闪烁陶瓷 平板探测器 X射线成像
下载PDF
锥形束显微CT技术在颞骨成像中的应用及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燕芳 王杰 +1 位作者 魏存峰 魏龙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5年第6期280-283,共4页
颞骨及其内部中、内耳结构细小复杂,各种颞骨疾病如先天性中耳畸形或中耳炎症等都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认识颞骨内结构的精细解剖是疾病诊疗的第一步。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兴影像技术,分辨率达微米量级,可得到颞骨活... 颞骨及其内部中、内耳结构细小复杂,各种颞骨疾病如先天性中耳畸形或中耳炎症等都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认识颞骨内结构的精细解剖是疾病诊疗的第一步。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兴影像技术,分辨率达微米量级,可得到颞骨活体或标本的中、内耳结构,较目前临床CT观察到更加精细的中、内耳结构以及复杂的毗邻关系,尤其为认识中耳生理、病理传声机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颞骨(Temporal Bone) 显微断层成像(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
下载PDF
基于像素型CZT探测器的深度灵敏与能量校正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俊 姜小盼 +4 位作者 章志明 汪超 向宇 李岩 曾国强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0年第3期401-406,共6页
碲锌镉(TeZnCd)探测器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半导体探测器,其具有能量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便携性好、且能在室温下正常工作等优点,在现代放射性物探的γ能谱测量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但由于碲锌镉材料自身的空穴捕获效应,对高... 碲锌镉(TeZnCd)探测器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半导体探测器,其具有能量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便携性好、且能在室温下正常工作等优点,在现代放射性物探的γ能谱测量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但由于碲锌镉材料自身的空穴捕获效应,对高能伽玛射线的电荷收集不完全,制约了其在铀矿放射性勘探的应用。这里通过有限元仿真,研究CZT晶体内部的权重势分布,搭建实验平台,利用准直源射入CZT晶体内不同深度,并通过自主设计的电路读出探测器阴、阳极信号,采用C/A比值法获取探测器晶体内作用深度与电荷收集效率的关系,并基于该研究结果对137Cs能谱进行校正,校正后FWHM@662keV从4.20%提升到2.65%,极大地提升了能量分辨能力,且“低能拖尾”现象也得到了明显地改善,验证了深度灵敏技术及其应用于能谱校正的可行性,从而提高了碲锌镉探测器对高能伽玛射线的能量分辨率,使其可能应用于新型放射性物探仪器,提高对铀矿等放射性物质勘查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ZnCd 伽玛能谱 权重势 C/A比值法 电荷收集效率
下载PDF
PET中散射校正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帅鹏 赵书俊 柴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09-712,共4页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能够在分子水平检测生物组织的血流、代谢、受体分子结合等生理和生化信息,是现代高品质医学影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PET依据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原理和符合探测技术进行成像。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散射校正技术 综述
下载PDF
γ射线闪烁体探测器响应函数模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哲 张译文 +2 位作者 孙世峰 王宝义 魏龙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54-1358,共5页
建立了一种可用于γ射线能谱分析的CsI(Tl)闪烁体探测器响应函数(DRF)模型,并对0.05--1.5 MeVγ射线能谱进行了拟合。描述γ射线能谱特征的每个函数均是基于对射线作用机制的分析,采用权重最小二乘法实现了22 Na、60 Co、137 Cs、23... 建立了一种可用于γ射线能谱分析的CsI(Tl)闪烁体探测器响应函数(DRF)模型,并对0.05--1.5 MeVγ射线能谱进行了拟合。描述γ射线能谱特征的每个函数均是基于对射线作用机制的分析,采用权重最小二乘法实现了22 Na、60 Co、137 Cs、238Pu实验能谱的拟合,并同时得到了函数中与射线能量相关的非线性参数。最后利用该DRF模型对CsI(Tl)探测器测量152 Eu源的γ射线能谱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此DRF模型可较好地应用于γ射线能谱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器响应函数 CsI(Tl)探测器 γ射线能谱
下载PDF
乳腺专用CT技术的新发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哲 魏存峰 +3 位作者 朱华 王燕芳 杨志 魏龙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2期135-137,共3页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着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X射线钼靶成像是当前检查乳腺疾病的"金标准",但其只能以二维透视图像显示乳腺的三维结构,病灶的相互叠加影响了疾病的检出率,且检查时需要挤压女性乳...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着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X射线钼靶成像是当前检查乳腺疾病的"金标准",但其只能以二维透视图像显示乳腺的三维结构,病灶的相互叠加影响了疾病的检出率,且检查时需要挤压女性乳房,影响被检者的舒适性。乳腺专用CT技术仅针对乳腺结构进行断层扫描,在控制辐射剂量和保证舒适性的同时,具有三维准确立体定位的优点。基于光子计数探测器的X射线多能CT技术能够展现更为丰富的X射线衰减特性,提供更多有利于判别物质特性的信息,在剂量效率和软组织表征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乳腺专用低剂量多能CT有望成为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一种新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专用CT 多能CT 低剂量 医学影像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系统中数字化多通道时间数字转换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培林 李道武 +10 位作者 丰宝桐 帅磊 孙芸华 胡婷婷 魏书军 黄先超 廖燕飞 柴培 贠明凯 章志明 魏龙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7-640,共4页
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内部延迟链,对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系统中高精度时间数字转换(TDC)进行研究。采用粗时间和精细时间相结合的方式测量时间,粗时间利用时钟计数器实现,精细时间利用FPGA延迟链实现。测试时间测量的微分非... 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内部延迟链,对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系统中高精度时间数字转换(TDC)进行研究。采用粗时间和精细时间相结合的方式测量时间,粗时间利用时钟计数器实现,精细时间利用FPGA延迟链实现。测试时间测量的微分非线性和积分非线性,并在双探头PET实验平台上通过时间符合,对系统总体时间分辨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TDC时间分辨达79.3ps,微分非线性为-0.2LSB/0.2LSB,积分非线性为-0.2LSB/0.3LSB,双探头PET实验系统总体时间分辨达2.1ns,可满足PET系统对时间测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时间数字转换 FPGA
下载PDF
X射线成像图像质量影响因素的试验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旭 孙晋川 +2 位作者 魏存峰 刘宝东 魏龙 《无损检测》 2019年第10期6-9,14,共5页
研究了在工业X射线成像领域,放大倍数、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等参数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探讨了图像质量最优时成像参数的选取。试验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有效剂量的前提下,采用高放大倍数、低管电压、大电流,可以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
关键词 数字X射线成像 图像质量 影响因素 成像参数
下载PDF
单晶高温合金X射线衍射斑点自动识别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哲 朱锦霞 +3 位作者 庄凯 谢光 秦秀波 魏存峰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7年第4期447-455,共9页
单晶高温合金展现出优越的抗疲劳性能和高温蠕变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热端部件。但是,其制备过程中会产生晶体取向偏离、杂晶等缺陷。目前国际上已经普遍使用X射线劳埃衍射技术对单晶叶片的晶体缺陷进行无损检测,但是... 单晶高温合金展现出优越的抗疲劳性能和高温蠕变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热端部件。但是,其制备过程中会产生晶体取向偏离、杂晶等缺陷。目前国际上已经普遍使用X射线劳埃衍射技术对单晶叶片的晶体缺陷进行无损检测,但是这种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人工识别,效率低,结果可重复性差,不适合批量化检测。本文结合工程需要,提出对劳埃衍射斑点进行自动识别的算法,主要包括衍射图样的预处理、轮廓检测、轮廓形态筛选及轮廓符合检测等。该算法能够自动检测出衍射图样上的衍射斑点,并最终给出斑点的位置坐标数据及其误差。根据衍射斑点的位置,通过衍射分析算法,计算出单晶叶片上的晶体取向,并最终对叶片的晶体缺陷给出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晶体取向 X射线衍射 自动识别算法
原文传递
基于扩散张量成像的双相障碍Ⅰ型患者全脑白质完整性研究
11
作者 曹龙龙 梁胜祥 +2 位作者 郭明娟 吴大伟 聂彬彬 《四川精神卫生》 2019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比较双相情感障碍(BD)Ⅰ型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脑白质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探索BD-Ⅰ型患者的脑白质完整性。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7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BD-Ⅰ型患者2... 目的比较双相情感障碍(BD)Ⅰ型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脑白质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探索BD-Ⅰ型患者的脑白质完整性。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7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BD-Ⅰ型患者22例为患者组,同期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周边社区招募性别、年龄及受教育年限与患者组匹配的24名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所有被试的脑白质结构相数据,使用FSL、SPM完成FA参数图计算、空间标准化、高斯平滑,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患者组与对照组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FA值增高的脑区为右侧小脑后叶(P<0.01),降低的脑区包括颞上回、小脑前叶、左侧岛叶和左侧尾状核(P均<0.01)。结论 BD-Ⅰ型患者白质完整性受损,边缘系统、颞叶和小脑白质完整性受损可能与BD-Ⅰ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的分析 各向异性分数 白质
下载PDF
扩散磁共振成像纤维束追踪算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婷 赵书俊 +1 位作者 聂彬彬 单保慈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3-396,400,共5页
脑由灰质、白质、脑脊液组成,其中灰质负责脑功能信息的处理及加工,白质负责信息的传输,两者协同工作,组成了复杂的人脑功能网络。人脑白质主要由有髓神经纤维束组成。依据脑内水分子扩散的三维位移分布,扩散张量成像(DTI)能够在体、无... 脑由灰质、白质、脑脊液组成,其中灰质负责脑功能信息的处理及加工,白质负责信息的传输,两者协同工作,组成了复杂的人脑功能网络。人脑白质主要由有髓神经纤维束组成。依据脑内水分子扩散的三维位移分布,扩散张量成像(DTI)能够在体、无创地对人脑白质进行成像[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算法 综述
下载PDF
血管液态金属造影成像金属伪影校正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柴佳彬 李公平 +4 位作者 魏存峰 魏龙 于洋 王倩 刘宝东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6年第2期149-157,共9页
X射线显微CT可用于研究解剖学血管网络的可视化问题。为了突出显示血管,可向血管中注入液体金属造影剂。但是由于液体金属造影剂具有较高的线性衰减系数,会在重建图像上产生放射状的金属伪影,造成血管边界不准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 X射线显微CT可用于研究解剖学血管网络的可视化问题。为了突出显示血管,可向血管中注入液体金属造影剂。但是由于液体金属造影剂具有较高的线性衰减系数,会在重建图像上产生放射状的金属伪影,造成血管边界不准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于骨硬化校正方法,提出了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减轻离体猪肾血管造影成像的金属伪影,提高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成像 金属伪影校正 骨模型校正
原文传递
双平板多功能核医学成像系统几何校正方法研究
14
作者 尚雷敏 田丽霞 +4 位作者 贠明凯 戴朝成 李琳 黄先超 魏存峰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7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双平板多功能核医学成像系统是一套既能够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PET)又可以进行单光子发射成像(γ相机)的"一机多用"设备。该系统采用平行双平板结构,通过可移动式准直器组合实现PET模式和γ相机模式的切换。鉴于这一... 双平板多功能核医学成像系统是一套既能够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PET)又可以进行单光子发射成像(γ相机)的"一机多用"设备。该系统采用平行双平板结构,通过可移动式准直器组合实现PET模式和γ相机模式的切换。鉴于这一工作模式需求,同时考虑到设备装配过程中的机械精度等因素,系统的几何结构参数校准及与成像过程配套的几何校正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双平板多功能核医学成像系统,研究系统几何偏移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并对这些误差因素进行参数化表征,建立一套几何参数校正方法。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数据的验证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流程简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平板 多功能核医学成像 几何校正
原文传递
基于XRT的晶圆检测技术进展
15
作者 卢嘉倩 魏存峰 +1 位作者 王哲 刘宝东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22年第2期156-168,共13页
随着晶体管和激光器的发明和发展,工业上对高质量单晶体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单个集成电路中器件密度在逐渐增加,需要晶圆在组成、组分和晶体结构上高度均匀。X射线形貌术(XRT)是一种能够对完整晶圆的表面及内部进行无损检测的技术,从2... 随着晶体管和激光器的发明和发展,工业上对高质量单晶体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单个集成电路中器件密度在逐渐增加,需要晶圆在组成、组分和晶体结构上高度均匀。X射线形貌术(XRT)是一种能够对完整晶圆的表面及内部进行无损检测的技术,从20世纪中后期就开始用于硅等传统半导体材料生产的质检环节中,并在近年来初步应用在碳化硅、氮化镓等新一代半导体晶圆的检测。同时,XRT在X光管、准直系统和探测器技术以及仿真方法上取得了许多进步和突破。本文旨在介绍近年来基于XRT的晶圆检测原理方法、技术进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形貌术 晶圆检测 XRT设备 XRT仿真
原文传递
中枢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格 杨文江 刘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70,共17页
中枢多巴胺系统与多种神经行为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有关。一直以来,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成像在研究活体大脑中多巴胺生物化学过程上有着重要价值。PET成像的基础是^(11)C、^(18)F等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 中枢多巴胺系统与多种神经行为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有关。一直以来,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成像在研究活体大脑中多巴胺生物化学过程上有着重要价值。PET成像的基础是^(11)C、^(18)F等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这些显像剂通过与多巴胺神经系统不同的靶点特异性结合从而反映多巴胺合成、囊泡储存、突触释放和受体结合以及再摄取过程,推动神经病学、精神病学、药物滥用和成瘾以及药物开发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以氨基酸脱羧酶、多巴胺转运体、多巴胺受体以及囊泡单胺转运体为靶点的^(11)C、^(18)F标记的PET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放射性显像剂 多巴胺系统 多巴胺受体 转运体
下载PDF
GAGG∶Ce闪烁晶体光输出的温度特性研究
17
作者 万前银 王强 +6 位作者 刘双全 黄先超 肖雄 宋宝林 蒋赟睿 陶祖才 丁雨憧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73-2078,共6页
闪烁晶体的光输出性能会受到晶体温度的影响。掺铈钆镓铝石榴石(Gd_(3)(Ga,Al)_(5)O_(12)∶Ce,GAGG∶Ce)闪烁晶体在医学成像、辐射监测、高能物理等领域应用广泛。为研究GAGG∶Ce晶体光输出的温度特性,本文设计了晶体温度为单一变量的实... 闪烁晶体的光输出性能会受到晶体温度的影响。掺铈钆镓铝石榴石(Gd_(3)(Ga,Al)_(5)O_(12)∶Ce,GAGG∶Ce)闪烁晶体在医学成像、辐射监测、高能物理等领域应用广泛。为研究GAGG∶Ce晶体光输出的温度特性,本文设计了晶体温度为单一变量的实验,测量了GAGG∶Ce晶体在-30~60℃、121.8~1112.1 keV的7个能量γ射线的全能峰峰位随温度的变化,得到了GAGG∶Ce晶体光输出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并分析了晶体光输出与温度的线性关系;采用一次函数拟合了不同温度下121.8~1112.1 keV的7个能量与γ谱线相应道址的能量线性,其线性拟合的决定系数R^(2)大于0.9999,证明了GAGG∶Ce晶体具备良好的能量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烁晶体 GAGG∶Ce 温度响应 光输出 能量线性
下载PDF
核安全中的辐射成像方法与智能化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龙 孔令钦 +4 位作者 帅磊 梁秀佐 胡选侯 张译文 王晓明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8,共15页
辐射成像是核辐射测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辐射安全领域中典型的辐射成像方法主要包括针孔成像、(空间)编码孔径成像、时间编码成像和康普顿散射成像等,各有其优缺点与适用场景。基于现有成像技术方法上的积累以及先进成像设备研制经验,... 辐射成像是核辐射测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辐射安全领域中典型的辐射成像方法主要包括针孔成像、(空间)编码孔径成像、时间编码成像和康普顿散射成像等,各有其优缺点与适用场景。基于现有成像技术方法上的积累以及先进成像设备研制经验,针对在“更快速、更准确、更大范围内”进行辐射探测(成像)的实际需要,本研究探讨了对辐射热点进行三维定位的三种可行性方案、人工智能在辐射热点动态成像、核素识别方面的应用以及辐射成像智能化平台。在辐射热点三维定位的研究方面,通过四目立体成像系统实现了远距离成像场景中放射源100 m距离下小于20%的测距精度,在室内场景中通过三维场景建模和辐射场构建实现了4枚放射源的三维定位。在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方面,实现了移动辐射热点的实时定位,可对25 m远处以36 km/h速度移动的14 mCi^(137)Cs放射源进行动态定位追踪。在神经网络核素识别算法研究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能量信息的特征增强卷积神经网络,可在低计数和多核素混合的环境下,实现核素的快速识别。在辐射成像智能化平台研制方面,研制了可实现辐射热点检测的加速器隧道环境巡检机器人,并开发了一套车载式辐射应急监测平台,搭载有无人机载、车载、便携式γ相机等多个探测终端,可在辐射应急情况下实现城市区域的快速机动测量。本文所给出的诸多辐射成像智能化技术使得人们可以更快、更精确地获取放射源的空间三维分布与核素信息,为辐射环境评估、辐射防护、核应急演练和决策提供了先进高效的辐射探测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安全 辐射成像 智能化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地表水中OCPs和PCBs的污染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邵阳 杨国胜 +4 位作者 刘韦华 马玲玲 罗敏 韩深 徐殿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06-2613,共8页
在夏、冬两季对北京地区密云,潮白河,玉渊潭和通惠河等地表水中17种有机氯农药(OCPs)和84种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及来源解析.实验结果表明,OCPs总量在7.86~53.1ng/L之间,平均值为(16.9±14.6)ng/L.PCBs总量在2.99~32.7ng/... 在夏、冬两季对北京地区密云,潮白河,玉渊潭和通惠河等地表水中17种有机氯农药(OCPs)和84种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及来源解析.实验结果表明,OCPs总量在7.86~53.1ng/L之间,平均值为(16.9±14.6)ng/L.PCBs总量在2.99~32.7ng/L之间,平均浓度为(10.9±10.4)ng/L.HCHs,硫丹,DDTs和HCB是主要的OCPs污染物,其含量分别为(13.9±11.5)ng/L,(2.20±2.01)ng/L,(0.63±1.51)ng/L和(0.12±0.14)ng/L.α-HCH/γ-HCH平均比值为1.53,小于工业HCH中比值4~7,表明北京地区地表水中存在林丹的使用.而DDT/(DDD+DDE)比值<1.22,表明北京地区并无新的DDTs污染源输入环境.PCBs以低氯代联苯为主,其中二氯,三氯,四氯和五氯联苯总和占Σ84PCBs总量的79.2%.北京地区地表水中不同氯取代数PCBs组成与我国历史PCB产品组成相符,均以低氯代联苯为主,表明北京地区地表水中PCBs污染来源为历史使用.相比于国内其他区域水质而言,北京地区地表水OCPs和PCBs污染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多氯联苯 北京 加速溶剂萃取 地表水
下载PDF
基于不完备投影数据重建的四种迭代算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阙介民 王燕芳 +3 位作者 孙翠丽 魏存峰 史戎坚 魏龙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2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在发射成像和穿透成像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投影数据不完备,若仍采用传统解析方法重建出的图像会产生伪影,而迭代算法则可以很好地改善图像质量。本文应用不同的迭代算法分别就真实标准线对测试卡的稀疏投影数据和有限角度投影数... 在发射成像和穿透成像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投影数据不完备,若仍采用传统解析方法重建出的图像会产生伪影,而迭代算法则可以很好地改善图像质量。本文应用不同的迭代算法分别就真实标准线对测试卡的稀疏投影数据和有限角度投影数据进行重建,定量分析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为几种迭代算法的工程或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投影 有限角投影 迭代算法 图像总变差 MA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