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娜 孔晴宇 +3 位作者 辛毅 黄益民 张兆光 周玉杰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77-379,共3页
心肌缺血性疾病导致梗死区心肌细胞不可逆死亡,疤痕组织形成,心室重构,心功能降低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尽管现行心脏内外科治疗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然而并不能使梗死区梗死心肌细胞再生,导致心功能不可逆的降低。... 心肌缺血性疾病导致梗死区心肌细胞不可逆死亡,疤痕组织形成,心室重构,心功能降低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尽管现行心脏内外科治疗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然而并不能使梗死区梗死心肌细胞再生,导致心功能不可逆的降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来源于骨髓和脐带,可以在体外被培养扩增,具有分化多种组织细胞能力的小细胞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治疗 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性疾病
下载PDF
环孢霉素A对异体心肌诱导大鼠脾淋巴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时间窗的影响
2
作者 许秀芳 张颖 +7 位作者 辛毅 黄益民 顾云 李娜 孟旭 伍冀湘 周玉杰 张兆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507-1515,共9页
目的:体外建立异体心肌组织抗原诱导大鼠淋巴细胞表面蛋白分子及编码基因表达时间窗模型,动态观察环孢素A对表达时间窗的影响。方法:实验分4组:对照组、抗原组、环孢组和抗原+环孢组。2、6、12、24、48h和72h观察脾白细胞其表面蛋白分... 目的:体外建立异体心肌组织抗原诱导大鼠淋巴细胞表面蛋白分子及编码基因表达时间窗模型,动态观察环孢素A对表达时间窗的影响。方法:实验分4组:对照组、抗原组、环孢组和抗原+环孢组。2、6、12、24、48h和72h观察脾白细胞其表面蛋白分子及编码基因的变化。结果:4组MHC-Ⅱ、CD4、CD8分子、ICAM-1无显著差异,CD4分子环孢霉素组2~24h有一个平台期。IL-2R分子抗原组12h达高峰值,环孢素A组6h有小峰值,抗原+环孢素A组表达较平稳。P59基因对照组逐步负调,而抗原组在2h内和12~24h有2个正调表达,2~12h负调至谷底,后再正调、负调表达,环孢素A组表达较稳定,抗原+环孢素组48h达到谷底,后迅速上升。CD4基因对照组2h、抗原组6h到谷底,后迅速上升,环孢素A组48h达到峰值,抗原+环孢素A组2h内有一个峰值,2组后逐步负调。CD8基因4组均负性表达,除抗原组无谷底外,对照组加药12h出现谷底,环孢素组加药6h出现谷底,抗原+环孢素A组加药12h出现谷底,3组后迅速上升。结论:异体心肌组织抗原可在2h内引发白细胞开始释放细胞表面蛋白分子IL-2R、P59基因表达,刺激6h可以诱发CD4基因开始转录表达,环孢素A 2h开始释放ICAM-I、IL-2R分子。这些结果为更加具体的描述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时间进程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并为更深入阐述环孢素A抑制移植排斥反应的机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移植模型 CD4 CD8 ICAM-1 MHCⅡ P59 早期表达时间窗 环孢素A
下载PDF
人心肌肌球蛋白轻链基因启动子驱动的GFP和Luc报告基因在人心肌细胞系中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许秀芳 辛毅 +8 位作者 汪劲松 赵莉敏 杜兰萍 葛桂玲 李娜 张颖 王世强 黄益民 罗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22-1728,共7页
目的:构建人肌球蛋白2v基因启动子(pMLC2v)驱动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萤光素酶(Luc)报告基因慢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在人心肌细胞系(HCM)和人肺癌细胞株A549中的整合表达特征。方法:应用去毒化的人类I型免疫缺陷病毒和pMLC2v-GFP或pMLC2v-Lu... 目的:构建人肌球蛋白2v基因启动子(pMLC2v)驱动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萤光素酶(Luc)报告基因慢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在人心肌细胞系(HCM)和人肺癌细胞株A549中的整合表达特征。方法:应用去毒化的人类I型免疫缺陷病毒和pMLC2v-GFP或pMLC2v-Luc报告基因构建慢病毒示踪载体,转染HCM和A549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生物发光检测仪观察2种报告基因在不同细胞生长进程中的表达特征。非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的GFP(GFPC)和红色荧光蛋白(RFPC)报告基因作为对照。结果:2种细胞转染GFPC和RFPC后第3 d,都表达GFP和RFP;而HCM只在转染pMLC2v-GFP和pMLC2v-Luc 21 d后表达GFP和Luc,A549细胞不表达。结论:pMLC2v主要在培养21 d后新增殖的人心肌细胞中驱动GFP和Luc报告基因表达,这为监测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进程提供了可靠的病理及活体示踪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球蛋白轻链 绿色荧光蛋白 萤光素酶 心肌细胞
下载PDF
心肌肌球特定基因-肌球蛋白轻链基因可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辛毅 李娜 +6 位作者 许秀芳 崔巍 刘飒 王超 黄益民 张颖 周玉杰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8期653-658,共6页
目的:探讨人心肌肌球蛋白轻链(2v)基因启动子(p MLC2v)驱动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慢病毒载体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中的表达。方法:酶消化法原代分离培养h UCMSC,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分析... 目的:探讨人心肌肌球蛋白轻链(2v)基因启动子(p MLC2v)驱动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慢病毒载体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中的表达。方法:酶消化法原代分离培养h UCMSC,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分析其细胞表面标记物及检测体外向成骨细胞、成脂细胞、内皮细胞诱导分化潜能;经5-氮杂胞苷(5-Aza)诱导h UCMSC定向分化成心肌样细胞;诱导细胞并同时转染p MLC2v-GFP,于d3,d7,d10,d14,d17及d21时间点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阳性率;用生物发光检测仪检测相同时间点的萤光素酶(p MLC2v-Luc)报告基因慢病毒载体转染分化细胞发光特征;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p MLC2v-GFP及红色荧光蛋白(RFP)共转染诱导21d后分化细胞蛋白的表达分布状况;与鼠心肌细胞作为对照,脉冲电流激发细胞收缩和细胞内及细胞间的钙离子流,以检测诱导分化细胞"兴奋-收缩"偶联功能;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分化细胞p MLC2v蛋白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的P3 h UCMSC,经FCM检测CD90、CD105及CD73阳性率均为99%以上为高表达;获得的细胞分别经体外诱导能够向成骨细胞、成脂细胞、成内皮细胞分化;经5-氮杂胞苷(5-Aza)诱导h UCMSC同时并转染p MLC2v GFP,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用流式仪检测GFP表达阳性细胞数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生物发光检测仪检测诱导细胞p MLC2v-Luc表达同样呈阳性递增;p MLC2v GFP及RFPC共转染诱导21d后分化的细胞,细胞浆内形成较清晰的与细胞长轴平行的肌束样结构;诱导后的细胞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无细胞内及细胞间的钙离子流动;随诱导时间的延长p MLC2v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h UCMSC体外诱导形成心肌样细胞过程中,p MLC2v基因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而表达增加,为监测干细胞的移植在心肌疾病治疗中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胶样组织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样细胞 肌球蛋白轻链 荧光素酶 绿色荧光蛋白
下载PDF
器官移植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子表达
5
作者 许秀芳 辛毅 +5 位作者 张颖 黄益民 顾云 李娜 周玉杰 张兆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41-1045,1050,共6页
目的:比较移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不同基因表达时相与病理改变时相,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子的表达与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通过对9例脏器移植的观察,系统比较了移植器官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P56、P59编... 目的:比较移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不同基因表达时相与病理改变时相,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子的表达与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通过对9例脏器移植的观察,系统比较了移植器官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P56、P59编码基因表达时相改变、荧光差异显示技术检测差异基因表达时相及其与脏器功能、病理改变时相的关系。结果:免疫抑制剂不能完全阻断脏器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移植术后24 h内,9例患者荧光差异显示-PCR技术外周血淋巴细胞P59、酪氨酸磷酸酶的基因表达上调,24~48 h PKC-θ、CD4等基因表达上调;肾移植和心脏移植术后PKC-θ、MHC-Ⅱ、丝/苏氨酸激酶和酪氨酸磷酸酯酶及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凝血因子VIII、干扰素诱导蛋白、HLA-DR-H基因较术前有3倍以上升高。P59编码基因表达水平于移植后24 h内保持基本平稳,此后持续负调表达直到第10天达低谷。P56和CD8基因于移植后72 h内表现为持续负调表达,此后正调表达并于第5天时达到移植后的第一个峰值。CD4编码基因于移植后24 h内首先表现为负调表达,此后开始正调表达并于48 h达到移植后的第一个峰值。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的监测可能有助于临床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器移植 外周血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基因表达 时相
原文传递
多次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Th1和Th2比值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娜 辛毅 +5 位作者 林筝 孔晴宇 张颖 周玉杰 黄益民 张兆光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789-793,共5页
目的:观察多次静脉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对大鼠Th1和Th2轴的影响.方法:①体外培养HU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第4代hUMSCs表面抗原的表达;特异性诱导染色并鉴定第4代HUMSCs分化脂肪... 目的:观察多次静脉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对大鼠Th1和Th2轴的影响.方法:①体外培养HU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第4代hUMSCs表面抗原的表达;特异性诱导染色并鉴定第4代HUMSCs分化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的潜能;②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182~203g,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0.9%氯化钠液组;干细胞移植组,每组10只.干细胞移植组:1次/w经尾静脉注射3.5×107/kg的HUMSCs,连续3次.第三次移植HUMSCs后11d,各组经腹主动脉取血,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的IFN-γ和IL-4阳性率.结果:3次注射干细胞后实验动物全部存活,干细胞组的Th1、Th2阳性率较0.9%氯化钠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1/Th2比值、血清IFN-γ和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细胞组的心、脑、肺、肝及肾等脏器未发生病理改变.利用红色荧光蛋白转染的HUMSCs示踪,发现移植的HUMSCs大部分归巢于骨髓中.结论:多次尾静脉注射HUMSCs,未引起大鼠Th1、Th2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系统的变化,Th1/Th2轴无明显改变.移植的HUMSCs能较长时间的存活于大鼠骨髓内,具有较好的免疫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胶样组织间充质干细胞 异种移植 免疫反应 动物实验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