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淡紫紫孢菌引起角膜溃疡1例
1
作者 王梦珍 曾娇 +5 位作者 李丁丁 谢秀丽 刘亚丽 李晓燕 窦红涛 徐英春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47-50,共4页
患者,男,24岁,2022年9月16日因“右眼畏光、痒、视物不清”1个月余,门诊就诊,右眼有人工晶体的植入,此次受外伤后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中央溃疡,上皮大疱样改变。角膜溃疡组织标本分离培养出丝状真菌,经质谱鉴定为淡紫紫孢菌,并经rDNA ITS... 患者,男,24岁,2022年9月16日因“右眼畏光、痒、视物不清”1个月余,门诊就诊,右眼有人工晶体的植入,此次受外伤后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中央溃疡,上皮大疱样改变。角膜溃疡组织标本分离培养出丝状真菌,经质谱鉴定为淡紫紫孢菌,并经rDNA ITS序列测定证实。予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有效,病情好转,予以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紫孢菌 角膜溃疡 伏立康唑
下载PDF
微生物培养体系预处理在MALDI-TOF MS快速鉴定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杨献飞 李晓燕 《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12-15,共4页
目的分析微生物培养仪(HB&L)微生物培养体系预处理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快速鉴定血培养阳性样本病原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实验室常规方法鉴定的120份血... 目的分析微生物培养仪(HB&L)微生物培养体系预处理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快速鉴定血培养阳性样本病原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实验室常规方法鉴定的120份血培养报警后单一细菌感染的阳性样本,所有样本均接受HB&L微生物培养体系预处理、分离胶促凝管法预处理,将传统方法的鉴定结果作为“金标准”对照,运用MALDI-TOF MS鉴定。对比HB&L微生物培养体系预处理、分离胶促凝管法预处理下MALDI-TOF MS快速鉴定的鉴定率;另外对比HB&L微生物培养体系预处理、分离胶促凝管法在不同分值下MALDI-TOF MS样本细菌菌属快速鉴定结果。结果HB&L微生物培养体系预处理下MALDI-TOF MS快速鉴定例数为116例,鉴定率为96.67%;分离胶促凝管法预处理下MALDI-TOF MS快速鉴定例数为92例,鉴定率为76.67%,两种预处理方法鉴定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000~2.300分值下HB&L微生物培养体系MALDI-TOF MS样本细菌菌属快速鉴定率均高于分离胶促凝管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299~2.000、1.999~1.700、<1.700分值下两种预处理方法菌属鉴定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L微生物培养体系是MALDI-TOF MS快速鉴定血培养阳性样本病原菌优质的预处理方法,可大幅提升鉴定率,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L微生物培养体系预处理 MALDI-TOF MS快速鉴定 阳性样本病原菌 血流感染 分离胶促凝管法预处理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应用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月娟 高玮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第9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患者应用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0例,具体的选择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将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患者,普通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尿液检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患者应用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0例,具体的选择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将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患者,普通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尿液检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检测。研究组患者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生化检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普通组检出有效的患者共32例,检出无效的患者共13例,检出有效率为71.11%;研究组检出有效的患者共40例,检出无效的患者共5例,检出有效率为88.89%,普通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5)。普通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为(9.74±1.08)mmol/L,餐后2h血糖为(11.27±0.51)mmol/L;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为(5.13±0.28)mmol/L,餐后2h血糖为(6.60±0.38)mmol/L,普通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变化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18、49.256,P<0.05)。结论生化检验作为临床新型检测方法,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检查之中,可提高检验的准确率,达到更为显著的检验效果,利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 生化检验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北京地区142家医疗机构互认实验室临床化学和临床免疫及临床检验专业室内质量控制现况调查 被引量:26
4
作者 周睿 秦妍妍 +11 位作者 郭健 何美懿 杨延敏 张瑞 张顺利 岳育红 宋智心 吴春颖 尹弘毅 梁玉芳 贾婷婷 王清涛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22-929,共8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医疗机构互认实验室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及临床检验专业的室内质量控制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使用参考方法定值的新鲜冰冻血清和全血标本,对北京地区142家互认实验室临床化学、临床免疫,...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医疗机构互认实验室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及临床检验专业的室内质量控制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使用参考方法定值的新鲜冰冻血清和全血标本,对北京地区142家互认实验室临床化学、临床免疫,临床检验专业的室内质量控制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放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和临床检验专业调查问卷各142份,分别有120、97和101家实验室回报了问卷,信息回馈率分别为84.5%、68.3%、71.1%,各专业有效回馈率均为10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各专业>50%实验室设置了质量控制目标且大多为误差检出概率(Ped)95%,假失控概率(Pfr)5%;约70%实验室不同的检测项目使用相同的质控方案;使用最多的质控规则是12 s/13 s/22 s。现场调查结果显示,以临床化学专业为例,采用基于生物学变异的适当标准和WS/T 403-2012确定分析质量要求,发现在现有质量控制方法下,多数检测项目不能满足实验室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目标要求,即Ped 95%,Pfr 5%。结论实验室需考虑实际情况,评估自身能达到的质量水平,为实验室设置合理的质量标准,制定适宜的个性化质量控制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化学试验 免疫学试验 血液学试验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在鉴别不同类型腹泻中的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静丹 王晶 +1 位作者 宋智心 张景丹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1452-1454,145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腹泻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270例成人急性腹泻患者为观察组又分为轻度脱水组、中度脱水组及重度脱水组或细菌感染腹泻组、病毒感染腹泻组及非感染性腹泻组;行常规体检的健康成人8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于入... 目的:探讨急性腹泻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270例成人急性腹泻患者为观察组又分为轻度脱水组、中度脱水组及重度脱水组或细菌感染腹泻组、病毒感染腹泻组及非感染性腹泻组;行常规体检的健康成人8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于入院时或体检当日采集空腹静脉血并分离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CRP水平,计算CRP阳性率(血清CRP>10 mg/L),分析不同脱水程度及是否发生感染和感染类型对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程度脱水组或不同类型感染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及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脱水组与中度脱水组患者或非感染组组与病毒感染组患者的CRP水平及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脱水组与中度脱水组患者的CRP水平及阳性率高于轻度脱水组,细菌感染组患者的CRP水平及阳性率高于非感染组组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脱水腹泻患者或细菌感染性腹泻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明显,血清CRP水平可用于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腹泻 急性 脱水 感染 细菌 感染 病毒
下载PDF
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红霞 李静丹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942-945,共4页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并进一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输血不良反应患者80例(观察组)和无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8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患者输血前后血浆hs-CRP水平,分析两...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并进一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输血不良反应患者80例(观察组)和无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8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患者输血前后血浆hs-CRP水平,分析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输血后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输血前,观察组输血前后血浆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输血后血浆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制品的类型、输血次数和发血至输血时间间隔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hs-CRP水平显著提升,hs-CRP对输血不良反应有明显的预测价值,而且临床上应选择合适的输血成分、减少输血次数和控制发血至开始输血时间间隔,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输血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胰岛素释放试验在心脑血管病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景丹 田芳 王蕴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630-1632,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释放试验(IRT)结果与高血压(HT)、冠心病(CHD)和脑梗死(CI)等心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IRT指标在心脑血管病诊断、治疗监测、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葡萄糖氧化酶法(GOD)检测空腹血糖(FBG)和糖耐量(OGTT);放射免疫分析法(R... 目的探讨胰岛素释放试验(IRT)结果与高血压(HT)、冠心病(CHD)和脑梗死(CI)等心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IRT指标在心脑血管病诊断、治疗监测、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葡萄糖氧化酶法(GOD)检测空腹血糖(FBG)和糖耐量(OGTT);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胰岛素(INS)和C-肽(C-P),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比较疾病组与对照组各指标结果间的差异。结果 4组受检者FBG水平、空腹INS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餐后1hOGTT、IN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2h与3hOGTT、INS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检者ISI、C-P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死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胰岛素血症(HIS)和胰岛素抵抗(IR)。IRT可提示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死的危险程度,可作为诊疗和监测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死不可缺少的指标,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释放实验 高血压 冠状动脉硬化 脑梗死
下载PDF
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贾利敏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189-190,共2页
目的探讨评价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28例可疑为DVT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水平。结果128例疑似DVT患者中有23例患者血浆D-... 目的探讨评价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28例可疑为DVT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水平。结果128例疑似DVT患者中有23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临界值,105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临界值,后者经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为DVT患者61例,D-二聚体检测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分别为100%、52.17%、58.1%、1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可以作为DVT诊断的首选排除试验,血浆D-二聚体检测具有快速、阳性率高、经济、无创、可动态监测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检验中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深静脉血栓形成 免疫比浊法 静脉造影术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形态学鉴别诊断 被引量:2
9
作者 贾利敏 史惠琳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6期665-666,共2页
目的通过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血象、骨髓象的形态学分析,以提高对MDS与MA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和水平。方法对51例MDS和43例MA患者血象及骨髓象形态学改变的资料进行细致分析。结果MDS以红系奇数核和巨大... 目的通过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血象、骨髓象的形态学分析,以提高对MDS与MA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和水平。方法对51例MDS和43例MA患者血象及骨髓象形态学改变的资料进行细致分析。结果MDS以红系奇数核和巨大红细胞、淋巴样小巨核最有诊断意义;MA骨髓细胞呈"核幼质老"改变以红系为明显,粒系中幼粒以下各阶段细胞巨幼样变。结论奇数核细胞、淋巴样小巨核是MDS的主要特征;MA骨髓细胞呈"核幼质老"并以红系为明显,必要时可行其他辅助实验室检查,提高MDS和MA鉴别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形态学
下载PDF
常见心肌损伤诊断中三种实验指标的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景丹 王蕴慧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21期2993-,共1页
关键词 心肌钙蛋白T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技术和方法
下载PDF
胰岛素释放实验与血管性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景丹 田芳 白凤莲 《中外医疗》 2008年第31期137-137,共1页
目的通过对血管性疾病的检测,探讨其相应指标与疾病间的关系。方法分别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和糖耐量;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胰岛素和C—肽,并通过计算求得胰岛素敏感指数,各组间比较差异性。结果3种疾病组较正常对照组比较,... 目的通过对血管性疾病的检测,探讨其相应指标与疾病间的关系。方法分别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和糖耐量;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胰岛素和C—肽,并通过计算求得胰岛素敏感指数,各组间比较差异性。结果3种疾病组较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变化。结论血管性疾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及ISI降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故胰岛素释放实验(IRT)可作为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等血管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作为其诊疗监测的实验室指标,应引起临床的重视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释放实验 高血压 冠心病 脑梗死
下载PDF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血清Hcy水平和MCV监测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智心 张景丹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5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0年4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120例(糖尿病组),依据有无微血管病变分为糖尿病...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0年4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120例(糖尿病组),依据有无微血管病变分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60例和单纯糖尿病6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健康对照组)。对各组血清Hcy水平和MCV进行测定。结果糖尿病组血清Hcy水平增高,MCV明显增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血清Hcy、MCV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Hcy水平和MCV对于监测糖尿病微血管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病变 同型半胱氨酸 平均红细胞体积
下载PDF
EDTA-K2抗凝剂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1例
13
作者 孙玉荣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1期166-168,共3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4岁。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喘并进行性加重、喘憋明显、伴有双下肢水肿。夜间尚能平卧,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发热等症状,于2010年10月28日来我院急诊检查。患者主诉:慢性咳嗽咳痰喘10余年,加重2d。既往史:高...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4岁。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喘并进行性加重、喘憋明显、伴有双下肢水肿。夜间尚能平卧,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发热等症状,于2010年10月28日来我院急诊检查。患者主诉:慢性咳嗽咳痰喘10余年,加重2d。既往史:高血压病史约30余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K2抗凝剂 血小板假性减少 阵发性呼吸困难 慢性咳嗽 进行性加重 双下肢水肿 高血压病史 临床资料
下载PDF
非甲状腺疾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14
作者 张景丹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2年第3期300-300,共1页
关键词 非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激素 血清诊断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血脂分析的临床价值
15
作者 张景丹 《中华今日医学杂志》 2003年第15期13-13,共1页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血脂水平,提高对糖尿病人体内糖和脂肪代谢的认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法:采用酶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了52例健康人和38例糖尿病人的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血脂水平,提高对糖尿病人体内糖和脂肪代谢的认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法:采用酶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了52例健康人和38例糖尿病人的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方法),载脂蛋白Al(apoAl)和栽脂蛋白B(apoB)含量。结果:经过t检验,健康人组和糖尿病人组间的六项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血脂变化反映出糖代谢的紊乱直接影响着脂代谢,并可继发性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脂 血清 并发症 检测 总胆固醇 甘油三脂
下载PDF
两款糖化血红蛋白床旁分析仪的正确性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尉 郑华荣 +1 位作者 周睿 宋智心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5期871-873,共3页
目的借助二级参考测量程序(SRMP),探讨两款床旁(point-of-care testing,POCT)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析仪的正确性。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2选取40份临床EDTA抗凝静脉全血样本,用比对的方式,分别评价两款POCT Hb... 目的借助二级参考测量程序(SRMP),探讨两款床旁(point-of-care testing,POCT)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析仪的正确性。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2选取40份临床EDTA抗凝静脉全血样本,用比对的方式,分别评价两款POCT HbA1c分析仪与SRMP间的偏倚。结果POCT-1和POCT-2相关方程分别为,Y=1.0424X-0.3144和Y=1.0054X-0.2242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59和0.9469。临床各诊断切点处,偏倚小于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NGSP)和美国病理家协会(CAP)的要求(±6%)。结论两款POCTHbA1c分析仪与溯源到IFCC参考方法的SRMP比对具有良好的正确性,可以满足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下载PDF
锌原卟啉测定及对铁缺乏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金苹 丁学勤 +4 位作者 张美玉 王慧兰 刘盛辉 崔京宁 郑秀华 《中国小儿血液》 2001年第6期261-263,共3页
关键词 铁缺乏症 锌原卟啉 测定 FEP 诊断 儿童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预防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同花 贾铁钢 李静丹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7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10月在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行剖宫产的280名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40)和对照组(n=140)。对照组孕产妇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10月在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行剖宫产的280名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40)和对照组(n=140)。对照组孕产妇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应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产妇的术中、术后2 h和术后24 h出血量,术前、术后24 h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和红细胞压积(HCT)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出血量少于术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 h出血量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 RBC、HGB和HC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RBC、HGB和HCT低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量,减少其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剖宫产 预防 产后出血
下载PDF
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周D-二聚体浓度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影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年第11期18-18,共1页
正常妊娠妇女随着孕期的发展,各种凝血因子水平升高.并可激活纤溶系统使D-二聚体浓度增加。Boischail等认为D-二聚体是唯一直接反映凝血酶和纤溶酶的理想指标。D-二聚体含量对预测或监控产妇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DIC的形成有所帮助目... 正常妊娠妇女随着孕期的发展,各种凝血因子水平升高.并可激活纤溶系统使D-二聚体浓度增加。Boischail等认为D-二聚体是唯一直接反映凝血酶和纤溶酶的理想指标。D-二聚体含量对预测或监控产妇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DIC的形成有所帮助目。因此,对妊娠妇女进行D-二聚体的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妊娠期间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降低产科DIC的发生率。本研究测定了正常妊娠妇女在不同孕期及健康非妊娠妇女的D-二聚体的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妊娠妇女 D-二聚体 浓度检测 产科DIC 孕周 非妊娠妇女 纤溶系统 凝血因子
下载PDF
维生素A、D及CRP、PCT水平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3期2184-2187,共4页
目的:研究维生素A、D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RRI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纳入RRI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儿童作... 目的:研究维生素A、D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RRI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纳入RRI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两组均行血液检测,并比较其炎症因子水平(CRP、PCT)、维生素水平(维生素A、维生素D),利用ROC分析维生素A、维生素D、CRP、PCT预测患儿发生RRI的价值,给予RRI组患儿维生素AD滴剂干预,比较该组患儿治疗前后维生素及炎症因子水平差异,通过Spearman系数分析RRI患儿维生素A、维生素D与CRP、PCT的相关性。结果:RRI组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CRP、PCT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A、维生素D、CRP、PCT预测患儿发生RR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3、0.829、0.906、0.820。RRI组治疗后维生素A、维生素D显著高于治疗前,CRP、PCT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A、维生素D与CRP、PCT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维生素A、D及炎症因子CRP、PCT与患儿RRI的发生密切相关,且通过补充维生素AD滴剂能显著改善其炎症因子水平,需引起临床医师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炎症因子 维生素 维生素AD滴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