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普仁医院多学科协作拔牙门诊患者的诊疗特点
1
作者 李京荣 邢玉静 曾文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119-122,F0003,共5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普仁医院多学科协作(MDT)拔牙门诊患者诊疗特点与疗效,为医疗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30例MDT拔牙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就诊特点以及拔牙完成情况。结果调查人... 目的分析北京市普仁医院多学科协作(MDT)拔牙门诊患者诊疗特点与疗效,为医疗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30例MDT拔牙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就诊特点以及拔牙完成情况。结果调查人群平均年龄(70.1±12.4)岁,60岁以上占81.7%。牙周病、牙源性感染、无法修复的残冠残根是拔牙主要原因。全身合并症主要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心律失常,占83.6%;同时罹患两种以上合并症占比40%,复杂多样危险性大。MDT拔牙总完成率90.9%,55.9%的门诊患者3 d内、95.2%的门诊患者、81%的住院患者1周内完成拔牙,比较安全便利。结论普仁医院MDT拔牙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应充分发挥综合医院资源优势,进一步合理配置以MDT拔牙为主的牙槽外科医疗资源,积极发展专科特色,满足老龄化社会医疗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拔牙 诊疗特点 疗效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李鑫 张蔚 +1 位作者 王睿韬 顾雪村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北京市普仁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的临床治疗方法分为对...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北京市普仁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的临床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常规降脂和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两组均连续治疗14天。治疗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比较两组AIS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前后红细胞比容(HCT)、D-二聚体(D-D)水平。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5.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4.81±2.5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2±3.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CT为(0.40±0.05)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59±0.04)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D为(0.21±0.51)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61±0.5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两药合用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患者D-D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 灯盏细辛注射液
下载PDF
2003—2004年北京地区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长青 方向华 +4 位作者 刘宏军 李淑婷 李宁燕 郑颖 汤哲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57-60,共4页
目的调查社区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北京市选择约10万人口的自然人群,登记2003年1月—2004年12月该社区所有新发或复发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卒中患者... 目的调查社区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北京市选择约10万人口的自然人群,登记2003年1月—2004年12月该社区所有新发或复发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卒中患者PSD患病情况。共登记380例卒中患者,其中276例符合入选标准并有完整资料,平均年龄(67.5±8.2)岁,卒中病程中位数为11.5个月。结果PSD总患病率为65.2%(180/276),其中轻、中、重度PSD分别占45.0%、47.2%和7.8%。卒中后6个月内、6~18个月、18个月以上的PSD患病率分别是66.2%、60.2%和73.9%,卒中后6个月内重度PSD患病率最高,达12.3%。PSD患病与左利手、在区县级医院就诊、日常生活依赖、认知功能异常相关,但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卒中病程、卒中发作次数、高血压或心脏病史无显著相关性。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仅左利手与PSD患病相关。结论60%以上的社区卒中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PSD,PSD与在区县级医院就诊、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认知功能异常、左利手相关。对于有以上相关因素的卒中患者,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流行病学因素 患病率
下载PDF
基层医院在诊治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方面的差距 被引量:4
4
作者 顾莹 周丽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793-2794,共2页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与三级甲等医院在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诊治方面的差距。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10年6月因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入住北京市普仁医院(普仁医院)治疗的61例患者为病例组,按成组匹配原则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住院的12...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与三级甲等医院在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诊治方面的差距。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10年6月因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入住北京市普仁医院(普仁医院)治疗的61例患者为病例组,按成组匹配原则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住院的122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肿瘤标记物检测,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胃镜检出率、幽门螺杆菌检出率、肿瘤标记物检查率、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住院期间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便隐血阴转时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在急诊胃镜检查率、药物治疗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及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面与三级甲等医院相比均有差距,三级甲等医院患者住院期间便隐血转阴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出血 胃镜检查 治疗
下载PDF
北京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主要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裴俊 刘彦玲 林俊岭 《临床肺科杂志》 2021年第3期379-384,共6页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病人发生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8月间在北京市普仁医院及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肿瘤放化疗科收治的...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病人发生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8月间在北京市普仁医院及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肿瘤放化疗科收治的门诊及住院70例COPD合并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随机选取同医院、同时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单纯COPD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包括:一般情况、肺部疾病病史、实验室检查等)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以面访形式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并分析COPD并发肺癌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居室通风不良(OR=1.892,95%CI 1.194~2.926)、吸烟(OR=1.638,95%CI 1.279~1.756)、COPD分级(OR=1.892,95%CI 1.701~1.982)、具有肿瘤家族史(OR=4.071,95%CI 2.984~16.842)与肺癌发生显著相关,COPD患者发生肺癌的风险增加(OR>1,P<0.05);远离油烟和被动吸烟环境(OR=0.347,95%CI 0.160~0.752),营养良好(OR=0.506,95%CI 0.283~0.906),使用糖皮质激素雾化治疗(OR=0.854,95%CI 0.763~0.993)的COPD患者肺癌发生风险较低(OR<1,P<0.05)。结论居室通风不良,吸烟指数较高,身体消瘦、Ⅱ级COPD、肿瘤家族史是COPD患者发生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需警惕该类患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同时建议COPD患者注意营养支持、戒烟或远离油烟、被动吸烟等环境污染,降低肺癌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癌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
下载PDF
伏诺拉生用于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梦然 庞铭歌 翟惠虹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3-619,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伏诺拉生(VPZ)用于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Hp感染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2年7月。收集VPZ根除治... 目的系统评价伏诺拉生(VPZ)用于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Hp感染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2年7月。收集VPZ根除治疗(试验组)且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作为对照(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合计2134例患者。在意向治疗(ITT)分析和符合方案(PP)分析中,试验组患者的Hp总体根除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为87.5%vs.76.2%[RR=1.14,95%CI(1.06,1.21),P<0.001]和92.4%vs.80.5%[RR=1.11,95%CI(1.03,1.21),P<0.01]。在初始治疗亚组的ITT和PP分析中,试验组患者的Hp总体根除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为88.4%vs.76.5%[RR=1.15,95%CI(1.09,1.22),P<0.00001]和92.8%vs.80.9%[RR=1.12,95%CI(1.03,1.23),P<0.05];在补救治疗亚组的ITT和PP分析中,两组患者的Hp总体根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联疗法亚组ITT和PP分析中,试验组患者的Hp总体根除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为88.3%vs.75.6%[RR=1.16,95%CI(1.08,1.25),P<0.0001]和92.6%vs.77.6%[RR=1.15,95%CI(1.04,1.28),P<0.01];在四联疗法亚组ITT和PP分析中,两组患者的Hp总体根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为34.2%vs.40.9%[RR=0.84,95%CI(0.70,0.99),P<0.05];两组患者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PI疗法比较,含VPZ的三联治疗方案效果更优,尤其对于初治患者而言;但在补救治疗及含铋剂四联方案中,VPZ无显著优势。含VPZ抗Hp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甚至优于PP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伏诺拉生 质子泵抑制剂 根除治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牙前后血压水平与创口愈合效果的关系
7
作者 李京荣 邢玉静 曾文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0期146-149,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牙前后血压水平与创口愈合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市普仁医院收治的11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拔牙治疗。统计患者拔牙后1周创口愈合情况,并依据创口愈合情况分为愈...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牙前后血压水平与创口愈合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市普仁医院收治的11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拔牙治疗。统计患者拔牙后1周创口愈合情况,并依据创口愈合情况分为愈合不良组、愈合良好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拔牙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值;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创口愈合效果的影响因素;评估拔牙前后血压水平对创口愈合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11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牙后创口愈合良好94例,创口愈合不良21例。愈合不良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拔牙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差值高于愈合良好组(P<0.05)。IL-6、拔牙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差值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创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OR=3.080、2.954、3.350,P<0.05)。拔牙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差值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各项单独预测(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牙前后血压水平与创口愈合效果相关,且拔牙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差值联合检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创口愈合效果的预测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 拔牙 血压水平 创口愈合 预测效能
下载PDF
头颈CT血管造影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评估价值分析
8
作者 王婷 侯青 顾雪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1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2月北京市普仁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8例,均进行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2月北京市普仁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8例,均进行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并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的评估价值。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纳入的98例脑梗死患者共392处动脉,其中255处狭窄,137处正常;CTA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灵敏度为94.12%(240/255),特异度为91.24%(125/137),准确率为93.11%(365/392),Kappa值=0.849,与金标准高度一致;DSA检查结果显示,83例患者(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共有255条动脉发生不同程度的狭窄;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总准确率为94.12%,其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20%、92.62%、97.87%和100.00%;DSA检查结果显示共220处斑块,CT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诊断总准确率为91.82%,其中软斑块、混合斑块及钙化斑块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89%、93.91%、90.48%。结论:头颈CTA可准确判断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还能有效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头颈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血清前白蛋白降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 被引量:10
9
作者 郝咏刚 翟英慧 +1 位作者 尤小凡 胡文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18-920,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血清生化及血常规指标与住院期间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72 h内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9例,根据出院时存活状态分为死亡组(36例)和存活组(1053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首次静脉血清生化指标(...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血清生化及血常规指标与住院期间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72 h内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9例,根据出院时存活状态分为死亡组(36例)和存活组(1053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首次静脉血清生化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肌酐)和血常规指标(血球压积,血红蛋白)。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肌酐水平明显增高,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球压积和血红蛋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白蛋白水平降低,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前白蛋白水平降低,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住院期间死亡与血清前白蛋白(OR=1.276,95%CI:1.196~1.361,P<0.01)以及肌酐(OR=0.991,95% CI:0.987~0.995,P<0.01)密切相关。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下降可以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前白蛋白 死亡 血清白蛋白 肌酸酐
下载PDF
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 被引量:51
10
作者 张长青 方向华 +3 位作者 刘宏军 王蔚华 张新卿 李宁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研究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PSD)与卒中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40例经CT/MR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其中169例抑郁自评量表指数大于或等于0.5者为PSD组,采用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PSD与卒中部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 目的研究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PSD)与卒中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40例经CT/MR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其中169例抑郁自评量表指数大于或等于0.5者为PSD组,采用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PSD与卒中部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PSD的患病率为49.7%(169/340),其中额叶卒中患者PSD的患病率为66.7%,其他部位卒中患者PSD患病率为47.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1,P=0.02)。分层及回归分析显示额叶卒中是卒中6个月内PS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年龄、文化程度、梗死类型、患高血压、患心脏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认知功能后,额叶卒中患者PSD的患病风险是其他部位卒中患者的2.42倍(P=0.02,RR=2.42,95%C I:1.17-5.03)。结论脑梗死患者PSD的患病率较高,额叶卒中患者在卒中后6个月内有更高的PSD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卒中后抑郁 患病率 卒中部位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及对QTd和血浆NT-proBNP水平 被引量:30
11
作者 曾文军 李海涛 高彦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829-832,共4页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配合西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对血浆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及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心内科诊治的96例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配合西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对血浆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及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心内科诊治的96例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据就诊号分为中西医组、西医组各48例,2组患者均给予胺碘酮治疗,中西医组服用参松养心胶囊,2组患者连续治疗2个月,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组的动态心电图心跳次数、早搏次数、血浆NTpro BNP及心电图QTd均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的室性早搏Lown氏分级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的愈显率64.58%高于西医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配合西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优于单用西药,能更显著的降低血浆NT-pro BNP及心电图QTd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QT离散度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6
12
作者 邹文 李海涛 +2 位作者 翟英惠 安萍 尹伟 《中国医刊》 CAS 2014年第2期39-41,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阿托伐他汀钙20mg/d)和大剂量组(阿托伐他汀钙40mg/d)各6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阿托伐他汀钙20mg/d)和大剂量组(阿托伐他汀钙40mg/d)各6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OX40配体(sOX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和随访3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TG、TC、LDL-C、hs-CRP、sOX40L及MMP-9水平与各自治疗前的水平相比,均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性。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相比,其血清TG、TC、LDL-C、hs-CRP、sOX40L、MMP-9水平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大剂量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小剂量组。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应用阿托伐他汀40mg/d,降脂、抗炎效果更为显著,并且能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阿莫西林联合铋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17及胃蛋白酶原水平影响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王雪萍 徐耀华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联合铋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17及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联合铋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17及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铋剂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血清G-17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水平较高(P<0.05)。结论阿莫西林联合铋剂能够显著提高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G-17、PGⅠ水平,改善患者病情,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莫西林 铋剂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泌素-17 胃蛋白酶原
下载PDF
64排冠脉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4
作者 曾文军 候青 高彦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6115-6117,共3页
目的探讨冠脉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冠脉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参照标准,对比两次检查结果,分析冠脉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结果 80例患者共计955个节段纳... 目的探讨冠脉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冠脉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参照标准,对比两次检查结果,分析冠脉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结果 80例患者共计955个节段纳入检查(其中CAG检查出闭塞排除5个节段),CAG发现狭窄节段179个,其中轻度狭窄25个,中度狭窄86个,重度狭窄68个。冠脉CT发现狭窄节段151个,轻度狭窄28个,中度狭窄76个,重度狭窄47个。冠脉CT诊断冠脉狭窄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比为94.06%,93.0%、94.6%、94.7%、93.7%,与CAG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冠脉CT对冠状动脉近段和中段的诊断效果较好,对远段的诊断效果较差。此外,冠脉CT还能够准确显示粥样斑块的病理性质,判断斑块的稳定性。结论冠脉CT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冠状动脉的病变诊断比较准确,可以作为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无创性筛查和诊断冠心病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CT 冠心病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动脉压迫止血器在脑血管造影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21
15
作者 刘楠 张广平 李慎茂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93-596,共4页
目的评价动脉止血压迫器在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经股动脉途径行脑血管造影术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3例术后采用天津怡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B组48例采用传... 目的评价动脉止血压迫器在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经股动脉途径行脑血管造影术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3例术后采用天津怡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B组48例采用传统人工手法压迫止血法:C组59例先采用手法压迫20 min,再结合动脉止血压迫器压迫止血。3组术后抗凝、抗血小板、降脂等其他常规处置相同。比较3组术后止血效果、制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止血方法进行比较,其中止血时间A组为(2.19±1.5)min,B组为(3.81±2.5)min,C组为(3.69±1.7)min,A组比其他两组略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下肢制动时间A组为(8.2±2.1)h,B组为(23.6±23)h,C组为(7.5±1.6)h,B组明显长于另两组;止血成功率3组分别为97.8%、97.9%、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高于其他2组,C组最少。结论单纯应用压迫器止血虽卧床时间减少,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为高;手法压迫并发症少,但是卧床时间长,患者耐受程度低;手法压迫联合压迫器压迫止血的效果好,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止血压迫器 手法压迫 脑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血管内自膨式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广平 刘楠 +2 位作者 李慎茂 陆伯华 宋福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7-39,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引发缺血性卒中常见的病因。有研究显示,亚洲人以颅内动脉狭窄为多见^[1],我国大概每年有40-50万新发作的卒中与颅内动脉狭窄有关^[2]。尽管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导致...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引发缺血性卒中常见的病因。有研究显示,亚洲人以颅内动脉狭窄为多见^[1],我国大概每年有40-50万新发作的卒中与颅内动脉狭窄有关^[2]。尽管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导致缺血性卒中的年发生率仍高达10%-24%^[3]。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支架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楠 张广平 +1 位作者 李慎茂 陆伯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483-485,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1]。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对预防卒中的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缩窄 病理性 颅内动脉疾病 支架 血管成形术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分析(附41例报告)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梦然 庞铭歌 张玫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8期60-66,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临床、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经内镜或手术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41例PGIL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病变部位依次为胃(73.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临床、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经内镜或手术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41例PGIL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病变部位依次为胃(73.2%)、小肠(12.2%)、结肠(9.8%)和直肠(4.8%)。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食欲减退和消瘦等。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61.0%),其次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34.2%)。胃淋巴瘤肉眼形态以溃决型最多(36.7%),其次为隆起型、表层型和溃疡型等;小肠淋巴瘤肉眼形态以溃疡型最多(60.0%),其次为隆起型和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MLP)型;大肠淋巴瘤肉眼形态以隆起型最多(83.3%)。结论PGIL好发于老年患者,女性略多于男性,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腹痛和腹胀为最常见症状。内镜下病灶形态多样,肉眼形态和病变部位与病理类型相关。其中,DLBCL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 临床特点 内镜特点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结肠镜检查前不同时间点服用西甲硅油对肠道清洁程度和息肉检出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翟春颖 柯小丽 +2 位作者 徐耀华 程晓荷 邱宇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50-52,56,共4页
目的 研究结肠镜检查前不同时间点服用西甲硅油对肠道清洁程度与肠道息肉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6月在北京市普仁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A组(n=70)、B组(n=65)和C组(n=65)。A组于... 目的 研究结肠镜检查前不同时间点服用西甲硅油对肠道清洁程度与肠道息肉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6月在北京市普仁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A组(n=70)、B组(n=65)和C组(n=65)。A组于结肠镜检查前2 h服用西甲硅油,B组于检查前1 h服用西甲硅油,C组于检查前0.5 h服用西甲硅油。比较三组患者检查前肠道清洁程度、肠道息肉检出率及肠道气泡情况差异。结果三组患者的肠道清洁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0.5 cm肠道息肉检出率、肠道息肉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0.5 cm肠道息肉检出率高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肠道气泡评分高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镜检查前不同时间点服用西甲硅油对肠道清洁程度无影响,但检查前1 h服用西甲硅油能提升细小息肉检出率,更加有效地抑制肠道气泡产生,具有积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 西甲硅油 服用时间 肠道清洁 息肉检出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