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izarov技术在矫形外科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3
1
作者 秦泗河 孙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95-298,共4页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矫形外科 应用进展 肢体延长
下载PDF
勤奋创业 执着追求——记矫形外科专家秦泗河主任医师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M004-M004,共1页
关键词 矫形外科 秦泗河 主任医师 生物学 骨科学
下载PDF
膝关节屈曲挛缩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建文 秦泗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7期1339-1341,共3页
关键词 膝关节屈曲挛缩 治疗 外科手术 分类 病理机理
下载PDF
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建文 王义生 秦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3期1880-1882,共3页
关键词 脊柱侧凸 神经肌肉 外科治疗 脊柱畸形 发病 致病原因 周围神经 基本特征 共同点 比特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在上肢矫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蔡刚 秦泗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01-604,共4页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上肢畸形 骨外固定器 矫形 三维空间结构 旋转功能 畸形矫正 功能重建
下载PDF
12840例小儿麻痹后遗症外科治疗统计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秦泗河 陈建文 +2 位作者 郑学建 王振军 焦绍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7期1296-1300,共5页
目的 :探讨我国现存小儿麻痹后遗症病人的年龄结构、医疗需求、手术类别及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 ,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85年 9月~ 2 0 0 3年 5月之间手术治疗的小儿麻痹后遗症 12 840例 ,实施手术 3 15 62次... 目的 :探讨我国现存小儿麻痹后遗症病人的年龄结构、医疗需求、手术类别及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 ,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85年 9月~ 2 0 0 3年 5月之间手术治疗的小儿麻痹后遗症 12 840例 ,实施手术 3 15 62次。从病人初次手术年龄、手术部位、下肢瘫痪情况、步态及手术类别进行统计归类。结果 :首次手术年龄 2 5岁以下者 1172 1例 ,占同期病例总数的 91 2 9% ,其中下肢髋部手术占总手术的 15 2 8% ,膝部占 3 0 19% ,踝足占 48 73 % ,下肢均衡术占5 14 % ,上肢手术占 0 5 %。结论 :现存的小儿麻痹后遗症 70 %以上年龄 <3 5岁 ,5 0 %以上的农村患者既往未实施过正确的矫形手术治疗。对中国遗留的百万小儿麻痹后遗症进行系统的现代矫形外科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麻痹后遗症 年龄结构 外科治疗 手术类别 统计分析
下载PDF
成年人小腿外旋畸形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7
作者 秦泗河 孙磊 +1 位作者 李丰才 郑学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 :探讨成年人小腿外旋畸形的成因、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8例 14 4条腿 ,平均年龄 2 9.3岁。小儿麻痹后遗症 116例 ,其它原因 2 2例 ,其中 130例合并髋、膝关节和踝足关节的多种畸形 2 0 9个。术前小腿外旋平均 4... 目的 :探讨成年人小腿外旋畸形的成因、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8例 14 4条腿 ,平均年龄 2 9.3岁。小儿麻痹后遗症 116例 ,其它原因 2 2例 ,其中 130例合并髋、膝关节和踝足关节的多种畸形 2 0 9个。术前小腿外旋平均 43° ,手术先截断腓骨 ,在胫骨结节下杵臼形截骨 ,远端内旋至中立位 ,测量棘、髌、踝力线正常 ,合并膝内翻、轻度屈膝和膝反屈畸形者同时矫正 ,截骨端以外固定器或钢针交叉加石膏外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 14个月 ,12 8例小腿外旋畸形完全矫正 ,10例部分矫正。结论 :小腿外旋是渐进发生的常见畸形 ,胫骨结节下内旋截骨是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合并髋、膝、踝关节畸形者尽可能同期手术矫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小腿外旋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重度膝外翻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8
作者 秦泗河 王明新 王振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20-322,共3页
目的 :报道 18例重度膝外翻的外科治疗 ,作者对重度膝外翻的畸形成因、截骨平面选择和固定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18例病人男 7例 ,女 11例 ,年龄 12~ 3 4岁 ,双侧者 16例 ,共 3 4个膝。术前膝外翻畸形平均 42° ,立位双踝之间的距... 目的 :报道 18例重度膝外翻的外科治疗 ,作者对重度膝外翻的畸形成因、截骨平面选择和固定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18例病人男 7例 ,女 11例 ,年龄 12~ 3 4岁 ,双侧者 16例 ,共 3 4个膝。术前膝外翻畸形平均 42° ,立位双踝之间的距离最多者 5 5cm。手术方法 :单纯实施股骨髁上截骨者 16膝 ,股骨髁上 +胫骨结节下双截骨 18膝。结果 :2 7膝平均随访 16个月 ,畸形完全矫正无并发症者 2 3膝 ,大部矫正者 3膝 ,并发 8°膝内翻者 1膝。结论 :术前精密的手术设计、正确的手术操作、用骨外固定器固定截骨段 ,对不同类型的重度膝外翻可达良好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外翻 截骨 骨外固定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脊髓灰质炎后遗成年人爬行—蹲移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秦泗河 肖善文 +1 位作者 张雪华 陈建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灰质炎后遗成年人爬行——蹲移型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治疗14例爬行蹲移患者,男5例,女9例,平均年龄27.5岁。双下肢肌肉重度瘫痪伴多关节畸形,无站立行走功能。术前设计正确的手术方案,应用组合性手术,一期恢复一侧下肢的... 目的:探讨脊髓灰质炎后遗成年人爬行——蹲移型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治疗14例爬行蹲移患者,男5例,女9例,平均年龄27.5岁。双下肢肌肉重度瘫痪伴多关节畸形,无站立行走功能。术前设计正确的手术方案,应用组合性手术,一期恢复一侧下肢的持重力线,获得良好康复后再实施二期或三期手术治疗。本组病人平均每例实施3人次手术,共实施手术75术次。结果:14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年4个月,全部达到站力行走,其中2例达到徒手短距离行走,12例扶拐行走,全部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脊髓灰质炎后遗成年人爬行——蹲移患者,只要手术适应证选择得当,整体手术方案制定正确,应用组合性手术,可以获得站立行走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成年人 爬行-蹲移 外科治疗
下载PDF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不等长外科治疗策略(附1582例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秦泗河 陈建文 周育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9期1463-1467,共5页
目的 :探讨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不等长外科治疗策略 ,介绍胫骨延长的新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5年 9月~ 2 0 0 3年 5月共收治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不等长 15 82例 ,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下肢短缩的不同类型 ,应用 10种下肢均衡术 ... 目的 :探讨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不等长外科治疗策略 ,介绍胫骨延长的新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5年 9月~ 2 0 0 3年 5月共收治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不等长 15 82例 ,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下肢短缩的不同类型 ,应用 10种下肢均衡术 ,研制了复合式小腿延长器。结果 :15 2 9例术后获得了 3个月以上随访 ,下肢均衡最少1cm ,最多 11 3cm。未发生 1例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根据下肢短缩的不同类型 ,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方能获得优良效果 ,新研制的复合式小腿延长器 ,能一期矫正小腿短缩和足踝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下肢短缩 下肢延长 手术策略
下载PDF
微创—微创外科—微创技术的探索 被引量:13
11
作者 秦泗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05-806,共2页
用尽可能小的创伤技术,使病人获得同样良好的治疗效果,是医学的永恒追求。微创外科与外科微创化这一医学理念的诞生,是外科技术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它代表了现代高科技和医学科学综合发展的主流方向,是历史对医学提出的人性化要求。在... 用尽可能小的创伤技术,使病人获得同样良好的治疗效果,是医学的永恒追求。微创外科与外科微创化这一医学理念的诞生,是外科技术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它代表了现代高科技和医学科学综合发展的主流方向,是历史对医学提出的人性化要求。在治愈疾病的同时尚能保留外表完整、美观的躯体,恢复人体的生理功能,这显然符合病人的最高利益,也满足了外科医生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追求境界。当前或以后,微创外科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已经是衡量现代大医院整体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本文作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通过大量文献复习和思考以自己独到的见解从微创观念的诞生、微创概念、微创与医学模式、微创技术评价、微创外科与循证医学、微创技术与传统手术、微创技术与外科医生的手术风格与手术技巧、微创外科医生的培养、微创骨科、微创外科展望等10个方面提出了当前微创外科发展必须关注和探索的相关问题,对从事微创外科工作的医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在此我们推荐每位读者认真阅读,用开拓创新的思维活动,共同推动微创外科不断实践、进步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 微创技术 腹腔镜 医学模式 手术适应证
下载PDF
论手术时间与外科医生的手术风格 被引量:9
12
作者 秦泗河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5期23-24,共2页
手术操作时间的长短是衡量外科医生手术技能的重要指标 ,作者根据自己实施 2万多例矫形外科手术的体会 ,试论手术速度与外科医生的性格特征、工作态度、手术风格及综合能力的关系。提出了要成为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技能... 手术操作时间的长短是衡量外科医生手术技能的重要指标 ,作者根据自己实施 2万多例矫形外科手术的体会 ,试论手术速度与外科医生的性格特征、工作态度、手术风格及综合能力的关系。提出了要成为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技能训练和学习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速度 外科医生 技能 手术风格
下载PDF
微创—微创外科—微创技术的探索(二)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泗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85-886,共2页
关键词 微创技术 微创外科 传统手术 手术操作 手术方式 手术特点 操作步骤 技术要求 手术视野 绿色通道 内镜技术 外科疾病 人体组织 科学性 实用性 小切口 显露
下载PDF
我国足踝外科的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秦泗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7-327,共1页
关键词 外科 足踝 临床研究 骨科专业
下载PDF
对外科医生手术技能成长规律的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泗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27-629,共3页
关键词 外科医生 手术技能 成长规律 手术操作 高新设备 基本功训练 现代外科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俄罗斯国家Ilizarov创伤修复与矫形科学重建中心简介 被引量:1
16
作者 秦泗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40-640,F0003,共2页
关键词 ILIZAROV 俄罗斯 创伤修复 实验动物饲养 动物实验室 科学 矫形 骨外固定器
下载PDF
麻痹性马蹄后屈足的外科治疗5例报告
17
作者 秦泗河 滕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19-319,共1页
关键词 麻痹性马蹄后屈足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首届Ilizarov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研讨推广会议在北京召开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5-175,共1页
关键词 ILIZAROV 生物学理论 会议 北京 外固定治疗器
下载PDF
我国肢体残疾病人矫形治疗的现状分析
19
作者 秦泗河 《医学与哲学(B)》 2007年第5期6-8,共3页
我国肢体残疾病人的发病率、病种分类、病情特点、医疗需求的实际情况如何?矫形外科医生队伍的建设与学术研究现状怎样?众多的肢体残疾者是否得到正确的矫形外科治疗?骨科学术界缺乏这样的分析。作者实施了2万多例各种肢体残疾的矫形手... 我国肢体残疾病人的发病率、病种分类、病情特点、医疗需求的实际情况如何?矫形外科医生队伍的建设与学术研究现状怎样?众多的肢体残疾者是否得到正确的矫形外科治疗?骨科学术界缺乏这样的分析。作者实施了2万多例各种肢体残疾的矫形手术,对其中16678例病人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近10余年来我国大医院进入以市场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外科治疗下肢畸形与残疾的矫形外科专业,由于缺乏强大的市场推动、治疗过程较复杂等原因,而被忽视。我国矫形外科医师严重缺乏,某些下肢残缺的矫形手术治疗甚至人才断档。从而出现数以百万计的各种肢体残疾病人,因为缺少经济能力和矫形外科医师,没有得到正确的矫形外科治疗。作者分析了我国肢体残疾病人的发生率、病种、病情特点、年龄分布、经济状况和医疗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残疾病人 现状分析 矫形外科治疗 对策
下载PDF
矮身材和侏儒症的双下肢内外结合延长术(附638例报告) 被引量:9
20
作者 夏和桃 彭爱民 +2 位作者 韩义连 秦泗河 石文元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285-1288,共4页
[目的]为低于身高均值2个标准差以下的成人矮身材、侏儒症、有增高愿望的志愿者实施双下肢延长术,满足患者对合理身高的追求,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和融入社会(求职、婚姻等)的机遇.[方法]根据Ilizarov提出的牵拉成骨技术(distraction osteog... [目的]为低于身高均值2个标准差以下的成人矮身材、侏儒症、有增高愿望的志愿者实施双下肢延长术,满足患者对合理身高的追求,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和融入社会(求职、婚姻等)的机遇.[方法]根据Ilizarov提出的牵拉成骨技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应用自行研制的带锁髓内钉与外固定延长器系统[1](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with external fixator for limbs lengthening,IEFL),为638例矮身材和侏儒症实施双下肢延长术.术后第8d始,以0.5~1.0 mm/d的速度延长,达到所需增加高长度后,插入髓内钉远端锁钉,拆除延长器.在延长期和骨功能重建期内,增加应力刺激,进行规范有益的功能训练,促进骨和肢体功能恢复.[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2.5~8a,平均4 a,增加身高8~26 cm,平均9.6 cm.根据客观、功能、主观、症状4个指标评分评定,优99.53%,良0.31%,差0.16%.发生并发症48例(56个肢体),占7.52%,其中轻度5.96%,中度1.09%,重度0.47%,至今尚未发现后遗症.[结论]IEFL技术是在Ilizarov生物学理论、技术和器械基础上的重大创新与完善,是进行大幅度(>10%)肢体延长(增高)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对伴有膝内翻者还能同期矫正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身材 侏儒症 双下肢延长 带锁髓内钉 外固定延长器 双下肢延长术 内外结合 ILIZAROV 肢体功能恢复 身高均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