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稀缺性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1
作者 裴厦 于倩茹 +1 位作者 刘春兰 郑方钰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24,共14页
北京市作为国际大都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呈现显著的稀缺特征。研究北京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的稀缺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合理制定城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定价策略以及优化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研究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调节... 北京市作为国际大都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呈现显著的稀缺特征。研究北京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的稀缺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合理制定城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定价策略以及优化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研究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稀缺性分析理论框架,并运用生态模型测算、空间自相关性分析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北京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相对稀缺程度的时间演变、空间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基于相对稀缺理论和空间聚集理论,以供需关系为基础可以构建城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分析理论框架。②2010−2020年,北京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稀缺程度呈现出“提升期”(2010−2015年)和“回落期”(2015−2020年)两个阶段。③北京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稀缺指数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局部空间聚类效应显著;2010−2020年,高-高聚类区(占全市面积的40%以上)先增加后减小,低-低聚类区(占全市面积的15%以上)逐渐减小。④北京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稀缺程度的影响因子(q值)按照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人口密度(0.62)、年降水量(0.41)、NDVI(0.40)、生态用地比例(0.36)和坡度(0.20)。人口密度和生态用地比例的交互影响作用(q=0.77)最大,其次为NDVI与生态用地比例的交互影响(q=0.76)。研究显示,近年来北京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稀缺程度呈逐渐优化的趋势,且演化特征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因此,建议合理控制人口分布、建设用地以及生态用地比例和质量等关键因素,进一步优化调节服务供给和需求空间结构;同时,未来可以根据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稀缺指数构建差异化的调节服务定价方法,优化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服务 稀缺性 演变特征 驱动因素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自生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2
作者 张继平 刘春兰 +3 位作者 刘晓娜 宁杨翠 朱林红 乔青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8,共10页
城市自生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直接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晰城市绿化隔离地区自生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科学开展城市绿化建设和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样线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22... 城市自生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直接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晰城市绿化隔离地区自生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科学开展城市绿化建设和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样线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22年7−9月和2023年7−9月对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明晰了研究区自生草本植物物种组成,对比了8种主要乔木树种和4种主要灌木树种林下自生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并采用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林分结构对林下自生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时段内,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调查共记录自生草本植物70科220属334种,其中菊科种数最多,达84种。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早开堇菜(Viola prionantha)和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的频度较高,分别为48.82%、48.03%和46.46%。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早开堇菜和狗尾草的多度较高,均在1000以上。②主要乔木树种中,毛白杨和侧柏林下自生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丰富,其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大于0.80。国槐和油松林下自生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偏低,其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小于0.50。主要灌木树种中,紫丁香林下自生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丰富,其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大于0.7。山桃林下自生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偏低,其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小于0.50。不同乔木树种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灌木树种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③郁闭度、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均与林下自生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其中,郁闭度与其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559和-0.424。具有乔、草垂直结构的林下自生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水平总体优于乔、灌、草垂直结构。在乔、灌、草垂直结构中,生物多样性水平随着灌木层盖度的增加而下降。研究显示,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自生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较高,不同树种的林下自生草本植物生物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林分结构主要通过林冠层透光性对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草本植物 物种多样性 林分结构 绿化隔离地区 北京市
下载PDF
近20年北京市地表水环境演变趋势及驱动因子研究
3
作者 汪梦琦 李亚翠 +2 位作者 王恒嘉 林杨 费颖涵 《陕西水利》 2024年第5期1-3,7,共4页
根据历年环境监测数据,对近20年北京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探讨;从人口规模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用水结构变化等3个方面阐明影响北京市水环境质量的重要驱动力因子,据此提出若干调控措施,旨在为未来北京市地表水环境治理提... 根据历年环境监测数据,对近20年北京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探讨;从人口规模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用水结构变化等3个方面阐明影响北京市水环境质量的重要驱动力因子,据此提出若干调控措施,旨在为未来北京市地表水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环境 演变趋势 驱动因子 北京市
下载PDF
区县尺度下的河流健康状况综合评价研究--以北京市延庆区为例
4
作者 武亚林 凌文翠 +2 位作者 刘桂中 方瑶瑶 李焕利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11期166-171,共6页
延庆区是首都生态涵养区,开展延庆区河流健康状况综合评价,以期为延庆区水生态环境管理提升提供参考。选择延庆区妫水河、白河等5条主要河流,于2021年、2022年开展11个样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2021年和2022年11个点位均处于健康水平,且... 延庆区是首都生态涵养区,开展延庆区河流健康状况综合评价,以期为延庆区水生态环境管理提升提供参考。选择延庆区妫水河、白河等5条主要河流,于2021年、2022年开展11个样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2021年和2022年11个点位均处于健康水平,且整体上2022年较2021年有小幅提升;妫水河下游、三里河上游、蔡家河下游3个点位虽处于健康等级,但评分较低,主要制约因素为生物因素;延庆区水生态健康状况较好,但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存在短板。从优化生物群落结构、增加水生植被盖度,建立水生态监测与预警机制等角度提出延庆区水生态改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 延庆区 权重化水平 生物因素 对策
下载PDF
基于鱼类生物完整性的北京市山区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凌文翠 武亚林 +3 位作者 方瑶瑶 陈大地 刘桂中 孙长虹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42,共12页
为了掌握北京市山区河流的生态健康状况,采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sh-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F-IBI)进行了评价。于2021年8月、2022年5月、2022年10月对5条代表性山区河流的11个点位,进行了鱼类种群、水质、生境等调查。构建... 为了掌握北京市山区河流的生态健康状况,采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sh-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F-IBI)进行了评价。于2021年8月、2022年5月、2022年10月对5条代表性山区河流的11个点位,进行了鱼类种群、水质、生境等调查。构建了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确定核心指标9项,分别为鱼类总物种数(M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2)、鲤科鱼类占总物种数的百分比(M4)、鳅科鱼类占总物种数的百分比(M5)、底层鱼类百分比(M20)、杂食性鱼类数量百分比(M22)、耐受性鱼类数量百分比(M23)、黏性卵鱼类数量百分比(M26)和鱼类总个体数(M30)。采用比值法对上述核心指标进行赋分,并按照F-IBI得分将河流水生态健康状况划分为5个健康等级。结果显示研究区域河流生态健康状况良好,其中“优”、“良”点位占比为72.7%。通过分析F-IBI值与水质、生境等因素的相关性,发现全盐量、pH与F-IBI存在显著相关,而与水深、距闸坝的距离、溶解氧、透明度、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河道大量补充再生水会造成F-IBI下降,但是经过适当人工干预措施,如人工湿地,可以有效提升鱼类生物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山区河流 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 指标体系 全盐量 再生水
下载PDF
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北京市延庆区河流生态健康
6
作者 武亚林 凌文翠 +2 位作者 刘桂中 李焕利 陈大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24-1730,共7页
延庆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立足北京市延庆区河流特点,于2022年6—10月开展11个典型调查点的3次底栖动物调查,选择反映物种丰富度、物种组成、生物耐污能力的28项候选指标,通过筛选分析,确定总分类单元数、Shannon-Wiener多样... 延庆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立足北京市延庆区河流特点,于2022年6—10月开展11个典型调查点的3次底栖动物调查,选择反映物种丰富度、物种组成、生物耐污能力的28项候选指标,通过筛选分析,确定总分类单元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百分比模式相似性指数、科级水平生物指数这4项核心指标构建研究区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评价体系,运用比值法统一量纲计算B-IBI分值,并将所有调查点B-IBI分值的95%分位数作为健康阈值,以此确定河流健康分级标准,将河流健康划分成极好、好、一般、差和极差5个等级。结果表明:(1)研究区河流生态健康状况整体上较好且呈现空间分异特点,处于好及以上等级的调查点占72.7%,潮白河水系优于永定河水系,永定河水系上游优于下游。(2)研究区河流生态健康状况仍较脆弱,B-IBI易受多种环境因子胁迫。该评价体系可作为延庆区河流生态健康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指导研究区河流进行可持续科学管理,也为其他区域河流生态健康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 北京市延庆区 生态健康评价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空气负离子供给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晓娜 张继平 +1 位作者 乔青 杨宁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04-2213,共10页
为探析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简称“绿隔地区”)空气负离子的供给时空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植被生长季空气负离子监测数据定量评估了绿隔地区空气负离子供给能力,并分析了气象因子、植物群落因子对其供给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绿隔... 为探析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简称“绿隔地区”)空气负离子的供给时空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植被生长季空气负离子监测数据定量评估了绿隔地区空气负离子供给能力,并分析了气象因子、植物群落因子对其供给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绿隔地区植被生长季空气负离子浓度呈先降后升再降的日变化特征,在14:00左右达到峰值。2022年绿隔地区森林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供给量为3.02×10^(21)个,供给能力为0.51×10^(16)个/m^(2),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简称“二绿地区”)空气负离子供给能力和供给量均明显优于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简称“一绿地区”),主要与森林面积比例、植物群落因子差异有关。②空气负离子浓度主要受温度影响,并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二绿地区对温度响应更显著,但相对湿度对其影响不显著。③空气负离子浓度受植物群落因子影响显著,植被覆盖度、林分阶段、群落结构为主要影响因子,并均与空气负离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植物群落因子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差异明显,在林分阶段上表现为近自然林>人工林,在林分类型上表现为混交林>纯林,在群落类型上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在群落结构上表现为乔灌草>乔灌>乔木>乔草。研究显示,乔灌草结构的针阔混交林的空气负离子供给能力最高,而乔草结构的针叶林供给能力最低,未来应重点加强近自然林营建,构建混交、复层、异龄、多功能森林群落,其中,一绿地区应重点进行林分类型和群落结构调整,二绿地区应重点关注群落类型和群落结构优化以及植被覆盖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负离子 供给能力 植物群落 气象因子 城市森林 绿化隔离地区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关系时空演变特征的生态功能分区研究:以潮白河流域为例
8
作者 张继平 刘春兰 +2 位作者 王辉 裴厦 乔青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1,共11页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关系的时空分布模式进行生态功能区划,能够满足特定区域协调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现实需求,有助于明晰差异化的管控策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潮白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遥感/GIS技术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关系的时空分布模式进行生态功能区划,能够满足特定区域协调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现实需求,有助于明晰差异化的管控策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潮白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遥感/GIS技术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研究区2000—2020年粮食生产、水源涵养和娱乐休闲3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相关性系数、权衡协同度及均方根偏差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明确权衡与协同关系的强度及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关系及权衡强度进行生态功能分区,并提出针对性的生态系统服务优化调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娱乐休闲及粮食生产服务呈增加趋势,水源涵养呈波动增加趋势。(2)水源涵养分别与粮食生产、娱乐休闲服务之间均表现为权衡关系,粮食生产和娱乐休闲服务之间表现为协同关系。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类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3)水源涵养与粮食生产之间的权衡强度最大,娱乐休闲与水源涵养之间的权衡强度次之,粮食生产与娱乐休闲之间的权衡强度最弱,3者的权衡强度随时间推移均呈增加趋势。(4)将潮白河流域划分为农业核心生产区、农业生态发展区、水源涵养核心保育区和水源涵养生态发展区4个生态功能区,并提出了差异化的管控建议。研究结果可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及国土空间管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与协同关系 生态功能分区 潮白河流域
下载PDF
北京市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和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双 瞿艳芝 +3 位作者 俞珊 牟洁 刘桐珅 张增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62,共8页
文章对北京市2010-2020年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趋势进行了分析,采用协同效应系数评估了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并利用LMDI模型探究了影响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北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均有所下降,并呈... 文章对北京市2010-2020年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趋势进行了分析,采用协同效应系数评估了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并利用LMDI模型探究了影响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北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均有所下降,并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2)已实施的减排措施基本具有协同效应,对大气污染物的减排作用普遍大于CO_(2),且“十二五”时期的协同效果总体好于“十三五”时期;(3)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对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有正向驱动影响,能耗强度降低和能源结构优化对排放有较显著的负向驱动影响,且两者的协同减排综合驱动影响“十二五”时期高于“十三五”时期。最后,从能耗强度降低、能源结构优化和减污降碳技术研发应用等角度提出了北京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协同效应 驱动因素 北京市
原文传递
基于COPERT模型北京市机动车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沈岩 武彤冉 +8 位作者 闫静 李韧菲 崔阳阳 刘欣宇 樊守彬 翟冀飞 曹西子 万芸菲 薛亦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75-1082,共8页
机动车大气污染物及CO_(2)减排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和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综合利用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道路行驶工况、气象、燃料组分及燃料消耗量等数据,应用COPERT模型计算得到北京市机动车主要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量,并识... 机动车大气污染物及CO_(2)减排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和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综合利用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道路行驶工况、气象、燃料组分及燃料消耗量等数据,应用COPERT模型计算得到北京市机动车主要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量,并识别其污染排放特征和不同车型、排放标准等级车辆的排放贡献,采用ADMS-Urban模型模拟了机动车污染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年北京市机动车4项主要大气污染物CO、NO_(x)、PM_(2.5)和VOCs排放量分别为12.15万、4.06万、0.18万和2.57万t。车辆结构得到优化,国四及以上排放标准车辆占比达86.97%,数量占4%的柴油客货车排放贡献大,分别占机动车NO_(x)和PM_(2.5)排放总量的84%和60%;非末端排放占机动车VOCs排放量的20%,需要引起关注。机动车尾气排放对5个交通监测站点贡献的NO_(2)平均浓度为15.7μg/m^(3),其对环境质量影响较大;机动车CO_(2)排放量为1683万t,其中柴油车排放贡献约21%。对北京市机动车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需要进一步协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ERT模型 北京市 机动车 大气污染 二氧化碳
下载PDF
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聚集污染影响--基于EG指数与AERMOD模型情景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旭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25-1329,1408,共6页
基于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生产活动水平数据与第二次污染源普查产排污系数核算结果,引入EG指数分析产业聚集度,通过AERMOD模型设置低聚集、中度聚集、高度聚集情景预测,研究产业聚集与大气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挥发性有机物... 基于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生产活动水平数据与第二次污染源普查产排污系数核算结果,引入EG指数分析产业聚集度,通过AERMOD模型设置低聚集、中度聚集、高度聚集情景预测,研究产业聚集与大气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源空间分布聚集程度的提高,区域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和区域TVOC平均浓度升高,排放源可通过空间聚集影响区域大气环境质量。(2)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VOCs排放在街乡镇层面已呈现出高程度聚集。(3)医药健康产业空间集群带来VOCs聚集排放的大气环境问题不容忽视,需采取多措施以降低产业聚集对周边带来的环境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健康 产业聚集 模型情景 EG指数
下载PDF
基于北京市制造产业聚集形势变化与管理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旭 周震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2年第8期10-14,共5页
为研究北京市制造业产业聚集空间变化情况,基于北京市第一、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对比2007年与2017年全市制造业污染源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北京市制造业产业空间分布明显由市区东部与东南部向多个郊区组团迁移,产业聚集重心呈现出多... 为研究北京市制造业产业聚集空间变化情况,基于北京市第一、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对比2007年与2017年全市制造业污染源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北京市制造业产业空间分布明显由市区东部与东南部向多个郊区组团迁移,产业聚集重心呈现出多极化且非均质化的趋势。结合制造业空间布局重心转移的变化形势,提出全市产业园区集中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联动、“三线一单”管控单元污染物总量估算等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聚集 区域空间管控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PDF
北京市河流不同水期水质特征及汛期水质改善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武亚林 凌文翠 刘桂中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9期83-87,共5页
分析北京市河流不同水期水质特征,提出汛期水质改善对策,为北京市水环境持续改善提供支撑。基于北京市2020年汛期、2021年汛期、2022年全年104条段典型河流的水质数据,从不同时空尺度对水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汛期较非汛期... 分析北京市河流不同水期水质特征,提出汛期水质改善对策,为北京市水环境持续改善提供支撑。基于北京市2020年汛期、2021年汛期、2022年全年104条段典型河流的水质数据,从不同时空尺度对水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汛期较非汛期水质有所变差,近三年来汛期水质整体呈现向好态势;就五大水系而言,北运河水系劣Ⅴ断面居多;从五大区域上看,非汛期平原新城的劣Ⅴ断面最多,汛期除核心区外,均存在劣Ⅴ断面,中心城区的最多。此外,为保障汛期水质达标,从短期和长期手段上提出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 五大流域 五大区域 对策
下载PDF
基于“三水统筹”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预警——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凌文翠 王灏 +3 位作者 孙浩 李桐楠 郭楠 刘桂中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3年第1期35-40,共6页
构建“三水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北京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了水环境承载力大小的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密云区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密云区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等... 构建“三水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北京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了水环境承载力大小的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密云区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密云区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等级为高承载,在北京市处于较高水平;但是水资源与水生态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单项指标评价结果显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河流连通性分别为中承载、低承载状态,是影响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提升密云区水环境承载力,提出应通过节水和河流水生态修复等措施,全面改善密云区水资源和水生态状况。同时,应建立完善的水环境承载力监控预警机制,包括定期更新承载力评价结果等,为密云区发展提供应有的指导和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承载力 层次分析法 评价 密云区
下载PDF
北京市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精细化管控技术研究
15
作者 王萌 姚震 +1 位作者 郝润 王海林 《中国环保产业》 2023年第11期29-32,共4页
针对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管控面临的挑战,本研究在现有园区管控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精细化、科技化手段,提出了基于“源头VOCs含量监管+过程用能监管+末端技术帮扶”的企业全过程、精细化管控模式以及工业园区层面的“VOCs走航... 针对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管控面临的挑战,本研究在现有园区管控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精细化、科技化手段,提出了基于“源头VOCs含量监管+过程用能监管+末端技术帮扶”的企业全过程、精细化管控模式以及工业园区层面的“VOCs走航+红外遥测”的VOCs全方位、全天候监管模式,为工业园区VOCs管控提供参考路径和技术方法,有望促进北京市工业园区VOCs实现进一步深度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园区 挥发性有机物 精细化管控
下载PDF
北京市机动车排放趋势与协同控制情景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贺勇 樊守彬 +2 位作者 李婷婷 王亚洲 龙腾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54-1463,共10页
为了分析北京市长时间尺度的机动车尾气排放趋势,研究机动车排放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协同控制效应。应用COPERT 5模型构建2005—2020年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CO、NO_(x)、VOCs、PM_(2.5)和CO_(2)、CH_(4)、N_(2)O的排放清单,以2020年为... 为了分析北京市长时间尺度的机动车尾气排放趋势,研究机动车排放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协同控制效应。应用COPERT 5模型构建2005—2020年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CO、NO_(x)、VOCs、PM_(2.5)和CO_(2)、CH_(4)、N_(2)O的排放清单,以2020年为基准年,设置5种减排情景评估2025年各情景下的机动车污染物减排效果,并利用协同减排弹性系数法和坐标系法分别分析了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CO_(2)排放增长趋势显著,相比2005年,2020年其排放增长率达到85.25%,而其他污染物相比2005年均呈下降趋势。不同控制情景下,北京市机动车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相比于基准情景(BAU)均具有减排效果,综合控制情景(RIS)减排效果最好。从协同减排弹性系数法和坐标系法分析结果看,不同控制情景下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均具有协同效应,且RIS下协同效应最优。未来北京市应积极采取综合控制对策,兼顾统筹各种减排措施,为尽快实现降碳减污协同治理和绿色低碳经济社会转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清单 排放趋势 情景分析 减排效果 协同效应
下载PDF
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雪 荆降龙 李国傲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0-283,共4页
数据质量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全面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首要职责。影响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检验检测等过程操作、实验室的资源状况以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手段等。为此,设计开发了实验室信息... 数据质量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全面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首要职责。影响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检验检测等过程操作、实验室的资源状况以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手段等。为此,设计开发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将环境监测的重点过程及其资源情况有机结合至系统中进行管理和有效控制。该系统具备操作流程管理、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和数据查询统计功能,其中资源管理包含人员管理、仪器管理、方法管理和物料管理4个部分,实现过程操作自动化和资源管理动态化,同时加强质量控制。该系统的建立,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工作效率,降低安全风险,提升实验室的综合管理水平,可以在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进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管理系统 生态环境监测 自动化 动态管理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土壤中苯并[a]芘生态毒性及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18
作者 宋金梅 蒋宝 +2 位作者 李艳丹 蔡敏琦 张丹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1-717,共7页
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治理措施,以其固碳减碳、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基于苯并[a]芘(Ba P)植物敏感性低且富集能力强的生态毒性特征,比较了不同植物种类的修复效率,梳理了当前现有... 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治理措施,以其固碳减碳、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基于苯并[a]芘(Ba P)植物敏感性低且富集能力强的生态毒性特征,比较了不同植物种类的修复效率,梳理了当前现有植物修复技术的机理,归纳了植物修复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植物类别、污染物特征和土壤性质对植物修复的影响,提出可通过添加土壤改良剂、接种植物内生菌等强化措施提高植物修复效率,进而实现土壤中BaP污染修复技术的“零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BAP 生态毒性 植物修复
下载PDF
北京市农业减污降碳协同管控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
19
作者 韩玉花 杨帆 +1 位作者 隗潇 夏天翔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3年第14期54-58,共5页
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是关系首都民生的重要产业,也是北京市氨等大气污染物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和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双重背景下,本文梳理了北京市近... 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是关系首都民生的重要产业,也是北京市氨等大气污染物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和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双重背景下,本文梳理了北京市近年来农业绿色发展的成效,测算了农业减污协同降碳的效益,分析了种植业、养殖业、环境监管领域存在的问题,结合“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和环境保护要求,提出深化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加快设施农业低碳升级、提升畜禽养殖业绿色低碳水平、强化减污降碳协同监管和保障能力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协同 农药化肥减量 农业绿色发展 农业污染防治 粪污资源化
下载PDF
北京市大气污染物与CO_(2)协同控制效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俞珊 牟洁 张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7-94,共8页
该文以产业、能源、交通、城市建设为研究重点领域,运用协同控制效益分级指数法和协同减排当量法对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主要大气污染物和CO_(2)的协同控制效益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各项措施均对NO_(x)、PM10、VOCs和CO_(2)具有协... 该文以产业、能源、交通、城市建设为研究重点领域,运用协同控制效益分级指数法和协同减排当量法对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主要大气污染物和CO_(2)的协同控制效益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各项措施均对NO_(x)、PM10、VOCs和CO_(2)具有协同控制效益。从协同控制效益分级评估结果来看,绿色生产水平提升、高排放车淘汰分别对于PM10和CO_(2)、SO_(2)和CO_(2)的协同控制效益最好,高精尖产业发展、控制传统行业产能、小客车总量控制、新能源车推广、装配式建筑推广对于NO_(x)、VOCs与CO_(2)的协同控制效益均较好。从协同减排当量评估结果来看,绿色生产水平提升、控制传统行业产能、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的协同控制效益较好,协同减排当量值占比分别为27.5%、18.8%和13.5%,产业领域是大气污染物和CO_(2)协同控制的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二氧化碳 协同控制 效益分析 北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