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北京市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宇航 颜旭 +6 位作者 姜兵琦 渠晓东 张敏 张海萍 荆红卫 刘保献 彭文启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10-2021,共12页
利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评价河流生态环境状况已成为水生态健康评估和管理的重要方法。基于2020年秋季至2021年夏季对北京市五大水系115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水体理化因子以及栖息地质量4个季度的调查数据,分别构建了北京市山... 利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评价河流生态环境状况已成为水生态健康评估和管理的重要方法。基于2020年秋季至2021年夏季对北京市五大水系115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水体理化因子以及栖息地质量4个季度的调查数据,分别构建了北京市山区、平原区河流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并对其生态状况进行了评估。指标筛选结果显示:山区河流B-IBI核心指标包括总分类单元数、EPT相对丰度、BMWP指数、粘附者相对丰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原区河流B-IBI核心指标包括总分类单元数、摇蚊科相对丰度、EPTO相对丰度、耐污类群相对丰度。根据各参数值随干扰增强的变化趋势,采用比值法计算各指标的分值和评价标准。结果显示:在空间上,北京市山区河流处于良好状态,其中以潮白河水系生态状况最好,处于良好状态,蓟运河水系生态状况最差,处于很差状态;平原区河流处于中等状态,其中永定河、大清河水系处于良好状态,蓟运河、北运河以及潮白河水系均处于中等状态。在时间上,不同季节的B-IBI值无显著性差异,整体生态状况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表明构建的北京市B-IBI评价体系在时间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栖息地质量是限制北京市山区、平原区河流生态状况的主控因子,其次,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是影响平原区河流生态状况的主要因子。本研究构建的B-IBI评价体系对于北京市河流的栖息地状况和水体污染状况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参照点的B-IBI值整体上显著高于受损点,表明B-IBI评价体系在北京市河流的适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 大型底栖动物 生态状况评价 北京市
下载PDF
北京市四季典型污染过程PM_(2.5)酸度与二次硝酸盐形成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友峰 景宽 +8 位作者 沈秀娥 王琴 王陈婧 富佳明 张博韬 张健 曹阳 张珂 刘保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167-4178,共12页
基于北京市城区点位2022年观测数据,运用ISORROPIA-Ⅱ模型分析冬季霾、春季沙尘、夏季高臭氧与秋季PM_(2.5)与臭氧复合污染共4次典型污染过程PM_(2.5)的酸度特征,获得气溶胶pH值与硝酸盐快速增长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北京市气溶胶pH值... 基于北京市城区点位2022年观测数据,运用ISORROPIA-Ⅱ模型分析冬季霾、春季沙尘、夏季高臭氧与秋季PM_(2.5)与臭氧复合污染共4次典型污染过程PM_(2.5)的酸度特征,获得气溶胶pH值与硝酸盐快速增长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北京市气溶胶pH值为中度酸性,四次污染过程pH值范围分别为3.59~5.07,3.70~7.76,2.44~6.15和2.80~4.69.4次污染过程气溶胶pH值呈正态分布,pH值中位数分别为4.60、4.59、3.91和4.09.冬季霾污染过程气溶胶水含量最高,其气溶胶pH值最大.春季沙尘污染过程气溶胶pH值呈双峰分布,受到人为源与天然源共同影响.夏、秋两次污染过程PM_(2.5)酸性分别为最强和次强,可能与大气氧化性增强促进酸性气体被氧化有关.夏季气温高气溶胶pH值低,HNO_(3)倾向于向气相分配,硝酸盐占比最低(22%);秋季气溶胶pH值昼低夜高,有利于硝酸盐的夜间积累,硝酸盐占比与冬、春两次污染过程相当(27%~28%).北京大气气态NH_(3)充分富余,HNO_(3)与NH_(3)的中和(均相)反应为NO_(3)^(-)的主要生成机制,气溶胶中NH_(4)^(+)也相对富余,气溶胶中(NH_(4))_(2)SO_(4)、NH_(4)NO_(3)和NH_(4)Cl均可以充分耦合.研究显示,较高的气溶胶水含量和气溶胶pH值是污染期间硝酸盐快速增长的原因,针对气态前体物NH_(3)和NO_(x)的进一步减排是控制北京大气细颗粒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典型污染过程 ISORROPIA-Ⅱ模型 气溶胶pH值 二次硝酸盐生成机制
下载PDF
基于远程监测的北京市柴油车实际道路NO_(x)与CO_(2)排放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冯谦 刘保献 +5 位作者 杨妍妍 张少君 沈秀娥 卢洋 王蓬睿 吴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418-4426,共9页
采用远程在线监测技术对北京市典型柴油车的实际道路运行参数进行监测,并基于标准PEMS测试设备与远程在线监测同步对比测试,分析远程在线监测技术的数据一致性,研究建立适用于北京市柴油车的微观运行模态划分方法,并基于微观运行模态分... 采用远程在线监测技术对北京市典型柴油车的实际道路运行参数进行监测,并基于标准PEMS测试设备与远程在线监测同步对比测试,分析远程在线监测技术的数据一致性,研究建立适用于北京市柴油车的微观运行模态划分方法,并基于微观运行模态分析典型柴油车的NO_(x)和CO_(2)排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远程在线监测的柴油车NO_(x)和CO_(2)排放率与PEMS测试数据的线性拟合R^(2)均高于0.99;2)基于建立的北京市柴油车的微观运行模态划分方法,北京市柴油车的微观运行模态划分结果符合正态分布,实现将车辆微观运行工况进行均匀划分的目的;3)在不同车速范围内,不同类型车辆的NO_(x)和CO_(2)排放因子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国六排放车辆的NO_(x)排放因子普遍低于国五排放,NO_(x)综合排放因子最高的为国五重型柴油车(7.63±0.57)g/km;随着吨位增加,柴油车CO_(2)排放因子会呈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国六重型柴油车CO_(2)相对较高,主要原因可能是国六车相对复杂的后处理系统增加了燃油的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车 远程监测 微观运行模态划分 NO_(x)排放因子 CO_(2)排放因子
下载PDF
北京市东南郊区夏季低层大气臭氧浓度垂直分布特征
4
作者 王琴 景宽 +5 位作者 王陈婧 刘保献 沈秀娥 张健 刘洋 罗霄旭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6-695,共10页
为探究臭氧污染季北京市臭氧浓度垂直分布特征及对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影响,基于差分吸收臭氧激光雷达,对北京市东南郊区永乐店2019年5−9月低层大气臭氧浓度的垂直分布进行连续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①1.5 km以下,臭氧浓度随高度的增加呈先... 为探究臭氧污染季北京市臭氧浓度垂直分布特征及对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影响,基于差分吸收臭氧激光雷达,对北京市东南郊区永乐店2019年5−9月低层大气臭氧浓度的垂直分布进行连续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①1.5 km以下,臭氧浓度随高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特征,边界层中上部(0.5~0.6 km)为臭氧浓度最大区域;1.5~3 km,臭氧浓度相对稳定或随高度增加而缓慢上升.臭氧浓度最高的6月,其浓度垂直梯度变化率略小于其他月份.②边界层内臭氧浓度与近地面臭氧浓度的日变化基本一致,均呈午后单峰分布特征;但近地面的臭氧浓度波动幅度较大,具有更低的早高峰谷值和更高的午后峰值.午后峰值期间,边界层内臭氧浓度垂直分布呈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特征,体现出午后近地面光化学生成是臭氧升高的主要原因.夜间高空臭氧浓度高于近地面,可为翌日白天的臭氧浓度提供较高的背景.③典型臭氧污染过程显示,午后快速的光化学生成导致近地面和边界层中部以下臭氧浓度明显上升,部分夜间残留层可见明显的臭氧污染层,并于翌日上午向下传输;夜间低空急流、风向的切变及持续偏南风等气象条件也易导致臭氧垂直或水平传输至北京市.研究显示,应强化本地前体物控制及区域联防联控,实现边界层内臭氧浓度整体降低对臭氧污染治理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臭氧雷达 臭氧 垂直分布 臭氧污染过程
下载PDF
北京市北运河水系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5
作者 田颖 陶蕾 +4 位作者 刘保献 陈吉吉 荆红卫 常淼 马召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56-1661,共6页
采用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源解析模型对北京市北运河水系污染特征及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水系监测点位可聚为两类,A类点位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及水系上游,水环境质量状况较好;B类点位... 采用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源解析模型对北京市北运河水系污染特征及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水系监测点位可聚为两类,A类点位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及水系上游,水环境质量状况较好;B类点位水质相对较差,多分布在水系中下游和郊区。源解析结果显示,补水水源对A类点位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和总磷(TP)的贡献率分别为65.0%、66.6%、58.1%和57.1%;生活源对B类点位高锰酸盐指数、COD、氨氮和TP的贡献率分别为74.7%、55.3%、58.1%和62.1%,农业面源对氨氮和TP的贡献率也较高。为持续改善北运河水系水环境质量状况,需重点关注水系上游的补水水源和城市面源,加强中下游生活源和农业面源的有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源解析 汛期污染强度
下载PDF
北京市PM_(2.5)中水溶性有机碳污染特征研究
6
作者 姜洋 吴敏 +3 位作者 刘兆莹 邹本东 沈秀娥 常淼 《干旱环境监测》 2024年第2期78-83,共6页
于2019年的1月1日—12月31日采集了315个细颗粒物(PM_(2.5))样品,用于研究北京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特点和来源。结果表明:2019年北京城区WSOC平均质量浓度为4.58μg/m^(3),浓度范围为0.50~23.87μg/m^(3)。WSOC的质量浓度... 于2019年的1月1日—12月31日采集了315个细颗粒物(PM_(2.5))样品,用于研究北京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特点和来源。结果表明:2019年北京城区WSOC平均质量浓度为4.58μg/m^(3),浓度范围为0.50~23.87μg/m^(3)。WSOC的质量浓度呈现了显著的季节差异,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是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夏、秋季受到一次源和二次源的共同影响,而在春、冬季受到一次源的影响更大,在夏、秋季二次源影响高于春、冬季。在冬季WSOC受到燃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城区 水溶性有机碳 污染特征 来源分析
下载PDF
基于形态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工程生态格局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立坤 李令军 +3 位作者 赵文慧 姜磊 鹿海峰 刘保献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7-18,共12页
为了科学评估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工程的生态影响,利用高分卫星数据获取2018—2020年北京市平原区造林面积、分布及变化信息,分析了造林工程的空间格局特征,并采用形态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及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构建了北京市平原区... 为了科学评估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工程的生态影响,利用高分卫星数据获取2018—2020年北京市平原区造林面积、分布及变化信息,分析了造林工程的空间格局特征,并采用形态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及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构建了北京市平原区生态网络,通过情景模拟分析造林工程对生态源地、生态廊道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2018—2020年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工程主要沿西北东南方向实施,实现了对原有林地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的解决。热点建设区域为北部的延庆及东南部的通州、大兴,呈现由城市边界逐步向市中心蔓延的发展趋势。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的前提下,造林工程的实施使平原区林地面积增长了9.8%。通过情景模拟发现,造林工程的实施使生态网络向连通、完整、均衡方向发展。其中,生态源地面积增长了131.0 km^(2),主要生态源地连通性提升了41.1%,生态廊道的分布由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山区向西北、东南两个方向均有密集分布转变。综上,造林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显著,造林工程的实施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造林工程 空间格局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下载PDF
北京市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发展现状调查与监管建议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圆圆 邹本东 沈秀娥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45,共6页
通过多角度调研发现,越来越多的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以下简称社会化机构)投入环境监测行业,且社会化机构的营收、数量、人均产值逐年上升,表明该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且规模效应显著,社会化机构做大做强更有利于其发展。目前,多数社会... 通过多角度调研发现,越来越多的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以下简称社会化机构)投入环境监测行业,且社会化机构的营收、数量、人均产值逐年上升,表明该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且规模效应显著,社会化机构做大做强更有利于其发展。目前,多数社会化机构属于小微企业,近3年的技术人员流动率高达50%,使得社会化机构需在人员要素上投入更多精力与成本,同时也增大了管理部门的监管难度。结合以上调查结果,提出把人员作为重要考量要素,以信息共享为前提,充分发挥联合监管的优势,对各社会化机构采取分级分类的动态监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 发展现状 监管建议
下载PDF
环境空气监测用氮中甲烷气体标准物质质量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翀 吕怡兵 +7 位作者 杨婧 谭铃 吴海 丁萌萌 杨静 王德发 李和通 马焕敏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6,共7页
为了解和掌握当前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监测所使用的氮中甲烷气体标准物质的质量状况,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开展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监测的实验室中的99家进行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共涉及35家制造商。选择其中使用占比较高的10家,另外再随机选取6... 为了解和掌握当前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监测所使用的氮中甲烷气体标准物质的质量状况,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开展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监测的实验室中的99家进行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共涉及35家制造商。选择其中使用占比较高的10家,另外再随机选取6家,通过匿名采购等方式获取31瓶氮中甲烷气体标准物质。经两家测试单位分别测试后,采用归一化偏差(E_(n))法和相对偏差法两种方法评价所选标准物质的量值准确性和监测适用性,同时依照相关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评估其证书完整性和规范性。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一致。16家制造商中,14家的27瓶气体标准物质定值准确,2家的4瓶气体标准物质定值不准确;9家证书相对完整、规范,其余7家普遍存在缺少标准物质唯一标识等问题,部分制造商甚至存在涉嫌冒用证书、证书中的定值浓度超出认定范围等问题。鉴于氮中甲烷气体标准物质是保障非甲烷总烃监测结果准确性、可比性和可溯源性的重要基础,且制造商数量众多,建议使用者加强标准物质质量评估工作,并审查其所附证书的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监测 非甲烷总烃 气体标准物质 质量评估
下载PDF
北京市PM_(2.5)水分含量及其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圆圆 李珺琪 +2 位作者 常淼 沈秀娥 刘保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6,共7页
利用卡尔费休法可直接测定PM_(2.5)水分含量,方法精密度及准确度均较好.将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市城区站点2020年全年的PM_(2.5)分析,结果显示PM_(2.5)水分浓度年均值为(5.0±4.1)μg/m^(3),在PM_(2.5)占比为(12.5±4.8)%,与PM_(2.5... 利用卡尔费休法可直接测定PM_(2.5)水分含量,方法精密度及准确度均较好.将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市城区站点2020年全年的PM_(2.5)分析,结果显示PM_(2.5)水分浓度年均值为(5.0±4.1)μg/m^(3),在PM_(2.5)占比为(12.5±4.8)%,与PM_(2.5)质量浓度呈显著相关.水分质量浓度与PM_(2.5)的质量浓度月度及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研究发现,随着空气污染加重,水分质量浓度及其在PM_(2.5)占比均呈上升趋势,二者相关性明显增强.可见污染发生时,水分增加有利于颗粒物吸湿增长从而推高污染水平,对PM_(2.5)的贡献同步增强.当沙尘污染发生时湿度处于同期较低水平,不利于细颗粒物的吸湿增长,水分质量浓度及其占比均处于较低水平.PM_(2.5)水分与二次离子及有机物均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水分为气态污染物提供非均相转化载体,促进硝酸盐、硫酸盐、有机物的进一步生成.PM_(2.5)水分与地壳物质无相关性,证实地壳元素为一次源,不受水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水分含量 水分浓度 变化特征 卡尔费休法
下载PDF
2019~2021年北京市PM_(2.5)及组分受风向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晨 李云婷 +7 位作者 常淼 景宽 孙峰 郭元喜 董欣 孙瑞雯 沈秀娥 刘保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261-6269,共9页
利用北京市2019~2021年的气象数据、PM_(2.5)及组分浓度数据,结合常规污染物NO_(2)浓度,分别对PM_(2.5)及组分浓度、气象参数、NO_(2)浓度和氮氧化率(NOR)大小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019~2021年三年间北京市城区PM_(2.5)浓... 利用北京市2019~2021年的气象数据、PM_(2.5)及组分浓度数据,结合常规污染物NO_(2)浓度,分别对PM_(2.5)及组分浓度、气象参数、NO_(2)浓度和氮氧化率(NOR)大小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019~2021年三年间北京市城区PM_(2.5)浓度下降14%,但NO_(3)^(-)上升12%;各风向上,北京市城区PM_(2.5)浓度大小顺序为:东北风>东风>西南风>东南风>南风>西风>北风>西北风,此外,二次无机盐组分最高浓度均出现在偏东风风向,有机物(OM)最高浓度出现在西南风;各风向年际变化上,2019~2021年,北京市PM_(2.5)、各组分及NO_(2)浓度在空间上均呈现高浓度“东移”特征,NO_(3)^(-)在东北风向上上升幅度最高,达65.7%;东北、东风及东南风风向上,相对湿度同步升高,NOR在东北、东风风向上同步升高,升高幅度达70%,由此认为,北京市NO_(3)^(-)在东北风向上的反弹与前体物浓度东移和东北风向上相对湿度的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组分浓度 风向分布 NO_(3)^(-)浓度反弹 气象条件
下载PDF
土壤监测中环境和农业行业标准分析方法的等效性评价
12
作者 赵红帅 陆勇 +3 位作者 贾秀平 夏夜 邹本东 华岚英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4年第4期87-95,共9页
为评估土壤监测过程中环境和农业行业不同标准分析方法得到监测数据的可统筹性,运用多种统计方式,对土壤pH值、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铜、锌、铅、镍、镉、铬、汞和砷共11个监测指标所采用的标准分析方法的等效性进行分析。技术规范比... 为评估土壤监测过程中环境和农业行业不同标准分析方法得到监测数据的可统筹性,运用多种统计方式,对土壤pH值、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铜、锌、铅、镍、镉、铬、汞和砷共11个监测指标所采用的标准分析方法的等效性进行分析。技术规范比对结果显示:环境和农业行业,在土壤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制备过程所采用的技术规范,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不大。方法性能指标结果显示:2类标准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除pH值和汞外,其他9个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等效性评价(等效边界为±20%)结果显示:测定pH值、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铜、锌、镍、汞和砷8个指标的2类标准分析方法是等效的,所得监测数据可以共享。方法性能评价和显著性检验无法定量给出方法间差异的范围,而双单侧检验则弥补了这种不足,还避免了因样本量不足或精密度过高而引起的显著性误判,因此可根据该研究的评价结果对环境和农业行业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进行整合管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掌握农用地土壤环境的污染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监测 行业标准 等效性评价 等效边界 双单侧检验
下载PDF
委托社会检测机构质量管理探索——以北京市“河长制”项目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安国 杨懂艳 +3 位作者 冯亚君 马秋月 刘卫红 晁晶迪 《四川环境》 2023年第6期192-196,共5页
通过北京市“河长制”项目,介绍了落实北京市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能力认定管理办法落实情况,探索了外委社会化检测机构质量管理运行模式。整个项目采用顶层设计、分段管理、平台化运行的模式,引入质控实验室管理,并编制作业指导书加以规... 通过北京市“河长制”项目,介绍了落实北京市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能力认定管理办法落实情况,探索了外委社会化检测机构质量管理运行模式。整个项目采用顶层设计、分段管理、平台化运行的模式,引入质控实验室管理,并编制作业指导书加以规范。采样工作采取精确到人、量化要求,全程序覆盖的形式;流转工作主要监控质控样发放比例,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配置不同浓度;检测工作关注实验方法操作的统一性,以问题为导向,以现场检查为抓手,着重细节管理。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跟踪标准变化情况,如有不符合情况,适时启动退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托检测 采样 流转 检测分析 质量管理
下载PDF
2018~2020年北京市交通监测站点大气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楚芳婕 孙爽 +1 位作者 李令军 赵文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548-5560,共13页
基于北京市34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收集的5种主要污染物浓度(NO_(2)、CO、O_(3)、PM_(2.5)、PM_(10))数据,对2018~2020年北京市5个交通站点污染物浓度进行分析,并与11个城市评价站点及2个背景点(密云水库、定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3a... 基于北京市34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收集的5种主要污染物浓度(NO_(2)、CO、O_(3)、PM_(2.5)、PM_(10))数据,对2018~2020年北京市5个交通站点污染物浓度进行分析,并与11个城市评价站点及2个背景点(密云水库、定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3a间各污染物浓度年际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除PM_(10)外,交通站点各污染物浓度降幅均大于城市评价站点.2020年交通站点NO_(2)降幅最大,比2018年下降了31.37%.除个别时期外,5种污染物浓度在交通站点比城市评价站点普遍高出3%~50%.且以NO_(2)最为突出.(2)2018~2020年各监测站点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不同.O_(3)夏季高、冬季低,最高值出现在2018年6月;其余4种污染物浓度基本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2018年3月受沙尘及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污染物浓度出现了极高值.(3)为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交通污染排放的影响,比较了5种污染物的浓度变化.与2019年同期相比,疫情后三个阶段的NO_(2)下降最为显著.交通站点NO_(2)、CO、PM_(2.5)平均降幅比城市评价站点高出了4.81%、10.21%、4.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污染 NO_(2) 周末效应 COVID-19
下载PDF
北京市冬季重污染期间PM2.5及其组分演变特征 被引量:28
15
作者 张蒙 韩力慧 +2 位作者 刘保献 王琴 曹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829-2838,共10页
通过实时在线监测了2018年11月27日~2019年1月15日北京市城区PM2.5、水溶性无机离子(Na^+、NH4^+、K^+、Mg^2+、Ca^2+、F^-、Cl^-、NO2^-、NO3^-、SO4^2-、PO4^3-)、碳质组分(有机碳OC、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以及气态污染物浓度和气象要... 通过实时在线监测了2018年11月27日~2019年1月15日北京市城区PM2.5、水溶性无机离子(Na^+、NH4^+、K^+、Mg^2+、Ca^2+、F^-、Cl^-、NO2^-、NO3^-、SO4^2-、PO4^3-)、碳质组分(有机碳OC、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以及气态污染物浓度和气象要素,收集整理了近20年北京市冬季PM2.5、主要离子组分以及碳质组分浓度,分析研究了1999~2018年北京市冬季PM2.5、离子、碳质组分的变化特征,重点探讨了监测期间清洁日与两个典型重污染事件PM2.5及其组分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PM2.5浓度为53.5μg/m^3,达到近20年北京市冬季较低值,且大气主要污染源由煤烟型污染源转变为燃煤型与机动车尾气复合型污染源.监测期间,湿度高、微弱的西南风导致重污染产生,清洁日、污染事件I与污染事件II 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32.5,138.9,146.8μg/m^3且不同时段PM2.5日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各离子浓度变化为:NO3^->NH4^+>SO4^2->Cl^->K^+>Ca^2+>Na^+>PO4^3->F^->NO2^-~Mg^2+,总水溶性离子浓度为24.6μg/m^3占PM2.5总浓度的46.0%,其中SNA浓度占总离子浓度的83.7%,是离子中最主要的组分.碳质组分浓度达到近二十年北京市冬季最低值,变化为:一次有机碳POC>EC>二次有机碳SOC,OC与EC相关系数达到0.99,一次燃烧源对污染过程有较大贡献.NH4^+在清洁日与污染II中富集,主要以(NH4)2SO4、NH4NO3和NH4Cl形式存在,在污染I中较少,仅以(NH4)2SO4和NH4NO3存在.在污染I和II期间,SO4^2-的形成昼夜均受相对湿度与NH3影响;NO3^-的形成白天受O3与NH3的影响,夜间受相对湿度和NH3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重污染 水溶性无机离子 碳质组分
下载PDF
环境空气应急监测的多技术手段与典型案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崔彤 李金香 +4 位作者 邹本东 杨妍妍 郑海涛 王欣 姜磊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3年第5期1-4,8,共5页
通过调研2003—2018年全国189起突发环境空气事件,分析事件特征和现场应急监测存在的问题,结合新修订发布的环境应急监测标准和文件,以2019年某火灾事件应急监测为案例,探讨基于多技术手段联用的监测布点方案、应急监测技术和监测方式... 通过调研2003—2018年全国189起突发环境空气事件,分析事件特征和现场应急监测存在的问题,结合新修订发布的环境应急监测标准和文件,以2019年某火灾事件应急监测为案例,探讨基于多技术手段联用的监测布点方案、应急监测技术和监测方式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成效。实践表明,采用多来源监测资源与新发展监测技术联合应用的新型环境空气应急监测模式,可实现多技术部门协作及现场应急多元监测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突发环境空气事件的应急监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监测 突发环境空气事件 多技术手段联用
下载PDF
北京市传统春节假期空气质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章 刘保献 +5 位作者 安欣欣 董欣 王琴 姚欢 孙瑞雯 李云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利用2013~2020年北京市传统春节假期期间主要污染物浓度、PM2.5主要离子组分浓度及气象数据,研究近年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自2018年北京市加强对烟花爆竹燃放的管控后,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其中2019年传统春节... 利用2013~2020年北京市传统春节假期期间主要污染物浓度、PM2.5主要离子组分浓度及气象数据,研究近年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自2018年北京市加强对烟花爆竹燃放的管控后,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其中2019年传统春节假期中共7个优良天,占比达87.5%,且未出现中度及以上级别污染天;近3年除夕期间的PM2.5峰值浓度显著降低,与近8年最高值相比(2016年699μg/m^3),降幅分别为61.1%、74.7%和71.4%.此外,一方面,近年除夕期间SO2、PM10和PM2.5浓度突增倍数显著降低,由2013年的1.31、1.37和0.92降低至2020年的0.08、0.14和0.02.另一方面,与烟花爆竹相关的一次离子组分浓度增长倍数及对PM2.5及其组分的贡献率逐年降低,说明近年烟花爆竹的集中燃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缩减明显.2020年传统春节假期期间,不利的气象条件使烟花爆竹燃放污染无法完全消散,同时加剧本地污染物积累和区域污染物输送,导致出现连续3d的重污染过程.因此,严苛的禁限放措施、有利的气象条件、低水平的周边区域污染物浓度对北京市传统春节假期的空气质量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春节假期 烟花爆竹燃放 气象条件 区域污染物输送 PM2.5
下载PDF
北京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及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蔷 李令军 +4 位作者 陈韵如 鹿海峰 刘保献 赵文慧 苏日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80-5191,共12页
为了解温带次生林物种多样性、生物量特征及其相关关系,本研究以北京山地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布设151块样地进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1)森林群落151块样地中共出现植物399种,隶属于228属91科,菊科、蔷薇科和禾本科等为优势科.(2)森林群... 为了解温带次生林物种多样性、生物量特征及其相关关系,本研究以北京山地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布设151块样地进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1)森林群落151块样地中共出现植物399种,隶属于228属91科,菊科、蔷薇科和禾本科等为优势科.(2)森林群落垂直结构分层明显,不同层片间物种多样性表现为乔木层最低,灌木层和草本层较高.(3)在9个森林群落类型中,山杨林、核桃楸林、黑桦林和华北落叶松林物种丰富度较高,样地平均物种数在36种以上;其次是白桦林和蒙古栎林;油松林、栓皮栎林和蒙椴林较低,平均物种数在22~29之间.(4)森林群落乔木地表生物量介于3.00~25.00kg/m^(2)之间,平均值为12.73kg/m^(2),针叶林生物量密度高于阔叶林,森林年龄结构以中龄林为主,未来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5)回归分析显示北京森林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但是物种多样性对生物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与物种特性和环境因素的共同效应起作用,其对生物量的独立解释度非常微弱.由于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很可能会被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强烈影响所掩盖,建议未来的研究中应全面考虑环境因素、物种特性及管理措施等方面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温带次生林 北京山地 植物群落
下载PDF
2018年11-12月北京市重污染天气过程数值预报能力评估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锦秀 李云婷 +2 位作者 刘保献 李倩 张章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37,共9页
2018年11—12月北京市发生了4次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气过程,为了分析数值模型对4次重污染过程的预报能力,将CMAQ模式提前1~7 d对北京市PM2.5的小时预报结果与观测结果对比,分别从离散统计和分类统计2个方面评估CMAQ模式对4次... 2018年11—12月北京市发生了4次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气过程,为了分析数值模型对4次重污染过程的预报能力,将CMAQ模式提前1~7 d对北京市PM2.5的小时预报结果与观测结果对比,分别从离散统计和分类统计2个方面评估CMAQ模式对4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预报效果,并简要分析了偏差产生的气象方面原因。结果表明:CMAQ模式提前1~6 d对重污染天气过程的预报显示出良好的性能,为日常业务预报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信息,可较好地预报出PM2.5小时浓度变化趋势和浓度水平,离散统计结果显示提前1~4 d的预报结果好于提前5~7 d,相关系数r基本大于0.8,但有一定程度的低估趋势;分类统计结果显示不同预报时效预报准确率大于70%,探测准确率高于55%,部分时段可以达到80%~90%,对人工预报起到了良好的参考作用;输入的气象场的变化及其偏差对于重污染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及清除时间有一定的影响,对相对湿度预报偏小和风速预报偏大是造成CMAQ模式低估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重污染 数值预报 预报准确率 探测准确率
下载PDF
北京市一次先PM_(2.5)后沙尘污染过程特征及预报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锦秀 刘保献 +5 位作者 安欣欣 李云婷 孙峰 郭元喜 张章 王莉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9-115,共7页
该文利用韩国天气图、中国气象局气象要素、PM_(2.5)和PM_(2.5)质量浓度及NAQPM_(2.5)S模式模拟资料对2021年3月8-17日的一次先PM_(2.5)污染后沙尘传输作用的污染过程对空气质量影响、形成原因及数值模型预报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 该文利用韩国天气图、中国气象局气象要素、PM_(2.5)和PM_(2.5)质量浓度及NAQPM_(2.5)S模式模拟资料对2021年3月8-17日的一次先PM_(2.5)污染后沙尘传输作用的污染过程对空气质量影响、形成原因及数值模型预报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造成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10 d超标,污染过程主要经历2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为以PM_(2.5)为首污阶段(8-14日):不利的大气扩散条件叠加区域传输影响,导致北京市持续68 h空气重污染,PM_(2.5)峰值浓度达到264μg/m^(3);第二阶段为沙尘影响阶段,前期受上游强沙尘影响而形成的PM_(2.5)峰值浓度超过7 000μg/m^(3)的严重污染过程,后期在西南风作用下受沙尘回流影响。此次污染过程的成因PM_(2.5)污染时段为静稳、高湿度、偏南风的不利大气扩散条件影响,数值模式结果表明区域传输达到69%;沙尘污染时段随着蒙古气旋的发展引起冷空气南下造成华北地区、华中、华东等地大面积的沙尘天气,而后暖空气盛行的一支南风造成沙尘回流重新影响华北地区。NAQPM_(2.5)S模式对PM_(2.5)污染阶段预报效果较好,而受本身技术机制、污染源清单准确性等因素影响对沙尘过程导致漏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PM_(2.5) 沙尘 静稳天气 回流 NAQPM_(2.5)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