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媒体技术在神经病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军梅 李桂林 +2 位作者 方静宜 杜江 徐丽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11期1744-1745,共2页
神经系统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疾病,病理是其诊断的"金标准"。21世纪随着分子医学的发展,病理学逐步从传统的形态学转化为分子病理学。神经病理医生不仅要学习分子生物学知识,还需要借助神经解剖、神经影像等其他相关知... 神经系统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疾病,病理是其诊断的"金标准"。21世纪随着分子医学的发展,病理学逐步从传统的形态学转化为分子病理学。神经病理医生不仅要学习分子生物学知识,还需要借助神经解剖、神经影像等其他相关知识。因此,培养新形势下合格的具有综合能力的病理医生不仅对患者意义重大,也是学科发展的必要保证。应用传统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临床病理教学方法,能够提高临床病理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学科发展的合格病理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神经系统 病理学 教学方法 分子病理
下载PDF
病理医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诊断能力的培养
2
作者 李桂林 徐丽 《医学教育管理》 2015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培养年轻病理医师及进修病理医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病理诊断能力,有利于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率,这对于患者预后判断和指导放化疗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培养年轻病理医师及进修病理医师采用正确的阅片方法,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运用正确的... 目的培养年轻病理医师及进修病理医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病理诊断能力,有利于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率,这对于患者预后判断和指导放化疗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培养年轻病理医师及进修病理医师采用正确的阅片方法,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运用正确的诊断思路,必要时进行鉴别诊断,最终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结果年轻病理医师及进修病理医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病理诊断能力均得到提高,能提供正确的病理诊断报告。结论培养病理医师正确的阅片方法和诊断思路,对于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率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 病理医师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病理诊断能力
下载PDF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分子诊断指标解读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幸 陈慧媛 +1 位作者 邹婉婧 李桂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51-763,共13页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简称新版肿瘤分类)在组织学诊断的基础上引入一系列分子诊断指标,形成整合诊断及分层报告体系,并新定义多种肿瘤类型和亚型,反映出目前神经肿瘤相关领域对此类疾病遗传背景和临床特征的...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简称新版肿瘤分类)在组织学诊断的基础上引入一系列分子诊断指标,形成整合诊断及分层报告体系,并新定义多种肿瘤类型和亚型,反映出目前神经肿瘤相关领域对此类疾病遗传背景和临床特征的理解。本文综述新版肿瘤分类关键的分子诊断指标及相应检测方法,旨在为临床认识疾病、管理肿瘤患者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 分子生物学 基因 突变 综述
下载PDF
改良冰冻切片HE染色方法在神经病理诊断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袁艳华 方静宜 +3 位作者 孙淑清 岳盛琳 戴珂 李敬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1-262,共2页
关键词 冰冻切片 HE染色方法 神经病理诊断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组织芯片技术在脑胶质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崔云 张伟 +1 位作者 袁芳 江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2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芯片技术在脑胶质瘤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构建包括50例人脑胶质瘤标本的组织芯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突变型P53蛋白及野生型p53基因的表达。结果 Ki-6... 目的探讨组织芯片技术在脑胶质瘤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构建包括50例人脑胶质瘤标本的组织芯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突变型P53蛋白及野生型p53基因的表达。结果 Ki-67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分级之间有关(P<0.05)。突变型P53蛋白与野生型p53 mRNA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P<0.001)。突变型P53蛋白与Ki-67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大规模高效检测胶质瘤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徐丽 崔云 +1 位作者 李桂林 江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3728-3730,共3页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表达和肿瘤侵袭性对患者血浆IGFBP-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3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血浆IGFBP-2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上述患者肿瘤组织IGFBP-2和基质...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表达和肿瘤侵袭性对患者血浆IGFBP-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3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血浆IGFBP-2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上述患者肿瘤组织IGFB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情况;IGFBP-2以肿瘤细胞阳性与否分为两个水平("1"和"2"),MMP-9以肿瘤细胞阳性率"≤60%"和">60%"分为两个水平("1"和"2"),对患者血浆IGFBP-2表达水平进行2×2析因分析。结果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肿瘤组织IGFBP-2、MMP-9表达(P=0.003、P=0.014)及二者的交互效应(P=0.049)均能影响患者血浆IGFBP-2水平。结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血浆IGFBP-2水平受肿瘤组织IGFBP-2表达、肿瘤侵袭性及其交互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母细胞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中国脑胶质瘤临床样本库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实践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虞 王地 +2 位作者 李冠璋 赵征 李艺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4期152-155,共4页
近年来,我国临床样本库的构建与管理逐渐向规范化、信息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为总结分析我国临床样本库信息化建设管理的经验,本文以中国脑胶质瘤临床生物样本库的构建与管理框架为例,系统性分析该样本库的标准化建设流程、样本采集标... 近年来,我国临床样本库的构建与管理逐渐向规范化、信息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为总结分析我国临床样本库信息化建设管理的经验,本文以中国脑胶质瘤临床生物样本库的构建与管理框架为例,系统性分析该样本库的标准化建设流程、样本采集标准、信息化管理系统、临床随访资料收集及数据库科研产出等情况,发现该数据库的科研成果产出及学术影响力主要受该样本库信息化和标准化管理水平的影响,随着信息化和标准化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该数据库的科研产出和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加。结果表明信息化在临床生物样本库建设和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我国其他临床生物样本库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同时,为进一步完善临床样本库的信息化管理,总结目前临床样本库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报道的临床生物样本库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以促进我国临床生物样本库管理模式的不断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生物样本库 科技管理 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 信息化建设
下载PDF
脊髓星形细胞瘤研究进展
8
作者 庞波 王永志 柴睿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42-2149,共8页
脊髓星形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在流行病学、肿瘤临床学表型、分子遗传标记、治疗及研究方面有着独特特征。虽然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以及分子病理的发展,脑胶质瘤的研究和治疗取得较大进展,但脊髓星形细胞瘤的研究和... 脊髓星形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在流行病学、肿瘤临床学表型、分子遗传标记、治疗及研究方面有着独特特征。虽然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以及分子病理的发展,脑胶质瘤的研究和治疗取得较大进展,但脊髓星形细胞瘤的研究和治疗却发展缓慢。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临床样本较少,难以开展研究,另一方面因其分子遗传独特性,对脑胶质瘤一线化疗药替莫唑胺敏感性差。因而亟需理清脊髓星形细胞瘤的研究现状,为改善其临床疗效梳理潜在方向。基于此,本文综述脊髓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分型、分子遗传特征和当前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描绘脊髓星形细胞瘤的临床治疗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和治疗潜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星形细胞瘤 临床病理特征 动物细胞实验模型
原文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伴有多层细胞菊形团的胚胎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观察及染色体19q13.42基因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军梅 刘朝霞 +4 位作者 方静宜 陈谦 杜江 徐丽 李桂林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89-894,共6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伴有多层细胞菊形团的胚胎性肿瘤(ETMR)的临床病理特征,检测19q13.42基因改变情况。方法搜集3例ETMR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方法进行检测并观察ETMR病理特征。结果ETMR...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伴有多层细胞菊形团的胚胎性肿瘤(ETMR)的临床病理特征,检测19q13.42基因改变情况。方法搜集3例ETMR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方法进行检测并观察ETMR病理特征。结果ETMR患儿平均年龄34个月,男性2例,女性1例。CT显示类圆形不均匀等低密度或略高密度影,可见囊性区,肿瘤占位效应明显。手术治疗后2例患儿分别生存14个月和38个月,第3例术后4个月复发,后失访。组织学显示排列密集、核分裂象多见的原始神经上皮细胞和由这些细胞组成的多层细胞菊形团在细胞稀疏的神经细胞瘤样背景中呈大片状或小叶状分布,其间可见无核神经毡结构。多层未分化细胞围绕有内界膜的中央空腔放射状分布构成多层细胞菊形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分化区细胞及神经毡表达突触素等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干细胞标志物巢蛋白在细胞密集区及多层细胞菊形团呈阳性表达;NeuN散在少量神经元阳性。未分化细胞和菊形团区域Ki-67阳性指数40%~80%,而分化区Ki-67阳性指数1%~3%。CD99在其中1例的血管周围菊形团的细胞呈细胞质阳性。3例经FISH检测发现均有超过30%的肿瘤细胞染色体19q13.42位点扩增。结论ETMR具有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是独立的肿瘤实体,19q13.42特异性的基因改变对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并为今后治疗的研究提供分子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生殖细胞和胚胎性 染色体 19对 原位杂交 荧光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膜细胞瘤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方静宜 罗麟 +2 位作者 孙淑清 袁艳华 李敬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 研究脑脊膜血管外膜细胞瘤的诊断、组织来源、增殖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对5 3例肿瘤进行HE染色及 6种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下观察。结果 初发 2 7例 ,复发 2 6例 ;组织学表现为以血管为中心的血管外膜细胞增生 ,血管腔... 目的 研究脑脊膜血管外膜细胞瘤的诊断、组织来源、增殖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对5 3例肿瘤进行HE染色及 6种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下观察。结果 初发 2 7例 ,复发 2 6例 ;组织学表现为以血管为中心的血管外膜细胞增生 ,血管腔圆或裂隙样 ,肿瘤细胞圆或不规则 ,Ⅱ级 35例 ,Ⅲ级 18例 ;FⅧ 5 3例血管内皮细胞阳性及散在少许肿瘤细胞阳性 ,Vimentin 5 3例肿瘤细胞胞浆及血管内皮细胞阳性 ,PCNA LI 2 5 82 4 % ,平均值 4 8 85± 19 2 6 ,P5 3 LI 0 2 9% ,平均值 0 5 5± 0 4 8。结论 脑脊膜血管外膜细胞瘤是独立的恶性肿瘤 ;复发与其组织学分级、PCNA和P5 3表达无明显关系 ;该肿瘤可能来源于未分化间叶细胞 ,这种细胞有向血管内皮和血管外皮细胞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膜细胞瘤 复发 分级 PCNA P53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组织学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鞍区脑室外中枢神经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思源 季楠 +3 位作者 王军梅 王博 于书卿 王集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72-1274,共3页
脑室外中枢神经细胞瘤(extraventricularneurocytoma,EVN)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细胞肿瘤,发生于鞍区的EVN更为罕见,目前全世界报道仅有2例,现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例EVN,并结合文献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女,58岁,因... 脑室外中枢神经细胞瘤(extraventricularneurocytoma,EVN)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细胞肿瘤,发生于鞍区的EVN更为罕见,目前全世界报道仅有2例,现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例EVN,并结合文献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女,58岁,因左眼视力下降,复视起病。体检:左眼视力0.6,右眼视力1.0,视野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MRI示:鞍内及鞍上囊实性病变,边界清楚,鞍底下陷,蝶鞍扩大,视交叉受压上抬,左侧海绵窦受累,T1、他加权呈等信号,增强明显。影像学诊断为垂体腺瘤(图1a,b)。内分泌检查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脑室外 文献复习 鞍区 神经细胞肿瘤 北京天坛医院 右眼视力 囊实性病变
原文传递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方静宜 罗麟 +2 位作者 袁艳华 孙淑清 李敬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目的 对中枢神经细胞瘤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探讨细胞分化、组织发生及增殖潜能。方法 对 37例中枢神经细胞瘤进行HE染色及 6种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下观察。结果 血管增生 19例 ,坏死 6例 ,出血 2 7例 ,核分裂 2 ... 目的 对中枢神经细胞瘤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探讨细胞分化、组织发生及增殖潜能。方法 对 37例中枢神经细胞瘤进行HE染色及 6种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下观察。结果 血管增生 19例 ,坏死 6例 ,出血 2 7例 ,核分裂 2 3例 ,2 5例可找到神经元 ;Synaptophysin和NSE37例阳性 ,GFAP10例偶见细胞及纤维阳性 ,ChromograininA和NF全部阴性 ,PCNA LI1 95±1 77,从 0到 9 95 %。结论 神经细胞具有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能力 ;肿瘤可能来源于胚胎残余原始神经上皮细胞 ;核分裂阴性病例的PCNA LI<1% ,核分裂阳性的病例 (除 2例外 )PC NA LI>1% ,P =0 0 0 0 0 0 8,提示核分裂阳性的中枢神经细胞瘤较核分裂阴性肿瘤增殖倾向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细胞分化 组织发生 增殖潜能 PCNA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方静宜 岳盛琳 +1 位作者 罗麟 孙淑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组织成分、组织发生、生物学特性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28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神经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多样、核大、核仁明显,9例可见双核;胶质细...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组织成分、组织发生、生物学特性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28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神经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多样、核大、核仁明显,9例可见双核;胶质细胞多为星形细胞,6例含有少枝胶质细胞成分,9例胶质细胞分化不良;血管增生扩张、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出血、坏死、囊性变常见。突触素27例阳性,嗜酪粒蛋白A23例阳性,神经丝蛋白25例阳性,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全部阳性。结论:肿瘤分化与年龄、病程无关;缺乏双核神经元不影响诊断;该肿瘤可能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本文对该肿瘤的组织发生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 细胞胶质瘤 组织学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树脂薄切片在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淑清 曲宝清 +1 位作者 孙异临 罗麟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周围神经病变 诊断 树脂薄切片
原文传递
实验教学对医学及护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师忠芳 袁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23期2964-2965,共2页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医学及护理研究生的培养受到广泛重视。医学及护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整个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培养等在内的实验教学对医学及护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重...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医学及护理研究生的培养受到广泛重视。医学及护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整个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培养等在内的实验教学对医学及护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重要影响。其中的细胞培养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也使其认识到无菌观念的重要性,对其今后从事临床及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同时,细胞培养实验教学能提高医学及护理研究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统筹能力及协调能力等科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教育 医学 研究生 细胞培养实验 科研能力
原文传递
病理医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术中快速诊断能力的培养
16
作者 方静宜 王军梅 +1 位作者 杜江 徐丽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3年第2期207-209,共3页
培养年轻病理医师及进修病理医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术中快速诊断能力,对于决定临床手术范围、促进外检病理诊断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指导病理医师通过掌握冷冻切片制作、充分了解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所见、采用正确阅片方法、学会综合... 培养年轻病理医师及进修病理医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术中快速诊断能力,对于决定临床手术范围、促进外检病理诊断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指导病理医师通过掌握冷冻切片制作、充分了解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所见、采用正确阅片方法、学会综合分析、锻炼心理素质,最终作出准确的术中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医师培养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术中快速诊断
原文传递
1267例儿童神经系统肿瘤的流行病学 被引量:45
17
作者 周大彪 罗世祺 +4 位作者 马振宇 甲戈 罗麟 戴珂 张玉琪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神经系统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五年间,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儿童(年龄≤15岁)原发性神经系统肿瘤1267例,按照WHO2000年新分类,分析患者性别、肿瘤部位和组织学类型、分级与年龄的相关...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神经系统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五年间,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儿童(年龄≤15岁)原发性神经系统肿瘤1267例,按照WHO2000年新分类,分析患者性别、肿瘤部位和组织学类型、分级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脑和椎管肿瘤分别为1177例(92.9%)和90例(7.1%),均以低级别肿瘤为主(65.2%和76.7%),总的男女性别之比为1.6:1。脑肿瘤以幕上居多(60.4%),而750例神经上皮性脑肿瘤以幕下居多(57.3%)。常见的五类脑肿瘤是星形细胞肿瘤(29.9%)、颅咽管瘤(19.8%)、髓母细胞瘤(15.7%)、生殖细胞肿瘤(GCT)(7.5%)和室管膜肿瘤(5.9%),男性比例最高的是GCT和髓母细胞瘤。33.8%的星形细胞肿瘤发生于青春期;颅咽管瘤除婴幼儿组外,各年龄组发病几乎均等;髓母细胞瘤多见于7—9岁(33.0%),而在婴幼儿和青春期发病较低;GCT在2岁内无患病者,10—15岁占71.6%。室管膜肿瘤以幕下为主(77.1%),婴幼儿期的发生比例最高。椎管肿瘤常见的是星形细胞瘤(17.8%)、室管膜肿瘤和脂肪瘤(均为15.6%)。结论本研究基于WHO新分类,反映了国内儿童神经系统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儿童 神经系统肿瘤 WHO分类
原文传递
脑胶质瘤术前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分级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子孝 戴建平 +3 位作者 江涛 李少武 李桂林 王拥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01-2204,共4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FA)参数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脑胶质瘤患者的DTI、ADC和FA参数图,测量瘤实体感兴趣区的ADC和FA值,并与WH...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FA)参数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脑胶质瘤患者的DTI、ADC和FA参数图,测量瘤实体感兴趣区的ADC和FA值,并与WHO分级进行比较。结果104例幕上脑胶质瘤患者中:WHOⅡ级58例,Ⅲ级25例,Ⅳ级21例。Ⅳ级的ADC值(0.81±0.20)×10-3mm2/s显著低于Ⅲ级(1.05±0.30)×10-3mm2/s或Ⅱ级(1.26±0.32)×10-3mm2/s(P=0.008,P<0.001),WHOⅢ级ADC值显著低于Ⅱ级(P=0.003)。WHOⅣ级FA值0.18±0.06显著高于Ⅱ级(0.15±0.06)(P=0.046),Ⅳ级与Ⅲ级(0.15±0.10)、Ⅱ级与Ⅲ级间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TI获得的脑胶质瘤实体区ADC和FA的值能在术前区分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将有助于术前优化脑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方案和对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诊断显像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椎管内原发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四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亮 张俊廷 +4 位作者 杨俊 李桂林 唐铠 郝淑煜 周大彪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 探讨椎管内原发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本科室自2006年11月至2010年3月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椎管内原发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4例,通过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女=1∶3,发病... 目的 探讨椎管内原发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本科室自2006年11月至2010年3月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椎管内原发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4例,通过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女=1∶3,发病年龄在4 ~ 20岁之间,多以颈部疼痛作为首发症状,病情进展迅速.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1例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术后均经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4例均得到随访,2例死亡,2例存活.结论 椎管内原发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罕见,多见于青年人,临床上起病急、症状重,确诊需依据病理学表现,CD99染色阳性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治疗应以手术联合放、化疗为首选,本病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胚瘤 原始 脊髓肿瘤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癫痫病人脑棘波灶轴突、突触和树突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桂林 孙淑清 李敬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研究癫痫病人脑棘波灶内轴突、突触和树突的病理学变化。方法癫痫患者29例,手术治疗时在皮层电图监测下取棘波灶大脑皮质,用βAPP、突触素和MAP2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对轴突、突触和树突的病理变化进行研究,并对突触做了电镜观察。结... 目的研究癫痫病人脑棘波灶内轴突、突触和树突的病理学变化。方法癫痫患者29例,手术治疗时在皮层电图监测下取棘波灶大脑皮质,用βAPP、突触素和MAP2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对轴突、突触和树突的病理变化进行研究,并对突触做了电镜观察。结果棘波灶内轴突病变不明显;突触分布不均,或密集成片,或稀疏淡染,电镜下轴棘非对称性突触前轴突末梢水肿,突触小泡减少或消失;树突屈曲变形,病变严重者树突变得粗细不均,或变成串珠状,多数树突失去分枝,血管周围树突排列紊乱。此外,在5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癫痫的病例,观察到白质内神经细胞异位。结论癫痫棘波灶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突触和树突,突触的增多、重组和丢失,以及白质神经细胞异位可能是癫痫异常放电的病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轴突 突触 树突 病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