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骨刀联合高速气涡轮机法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效果及出血相关分析
1
作者 申林 赵娜 +2 位作者 汪婷婷 张放 汪铭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4期79-83,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骨刀联合高速气涡轮机法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效果,并对出血情况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就医并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152例患者,按术中器械使用类别不同将其... 目的:探究超声骨刀联合高速气涡轮机法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效果,并对出血情况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就医并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152例患者,按术中器械使用类别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观察组手术为超声骨刀联合高速气涡轮机法,对照组仅使用高速气涡轮机法。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估、牙槽窝受损程度、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患者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与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邻牙松动、邻牙断裂或移位、牙根折断、舌侧骨板折断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1.84%,低于对照组的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8,P<0.05)。观察组手术耗时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75、-3.222,P<0.05),牙槽窝受损程度与术后并发症患者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00,x^(2)=4.41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2,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出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6、-9.191,P<0.001);且观察组止血效果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44,P<0.001)。结论:超声骨刀联合高速气涡轮机法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手术效果较好;且其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和止血效果方面表现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骨刀 高速气涡轮机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出血分析
下载PDF
前牙修复后口腔颌面部功能和审美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苏阳 申林 付斌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52-55,共4页
目的:分析前牙修复后口腔颌面部功能(咀嚼、吞咽、言语、感觉)的影响因素,了解前牙修复后对影响人群审美评价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笔者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02例前牙修复患者的病历资料。选取150名外貌正常,具备完整审美能力的普... 目的:分析前牙修复后口腔颌面部功能(咀嚼、吞咽、言语、感觉)的影响因素,了解前牙修复后对影响人群审美评价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笔者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02例前牙修复患者的病历资料。选取150名外貌正常,具备完整审美能力的普通人作为评价者,根据李克特量表对患者形象进行评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前牙修复后口腔颌面部功能和审美评价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吸烟、不良习惯或使用不当、前伸牙合接触、菌斑指数、修复体颈缘位置均与影响前牙修复后口腔颌面部功能有关(P<0.05)。评价者年龄、学历,患者年龄、BMI、基牙着色程度、微笑位唇线的位置、牙龈缘的对称性均与审美评价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不良习惯或使用不当、前伸牙合接触、修复体颈缘位置是前牙修复后口腔颌面部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评价者年龄,患者BMI、基牙着色程度、牙龈缘的对称性均是审美评价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前牙修复后口腔颌面部功能与不良习惯或使用不当、前伸牙合接触、修复体颈缘位置有关;前牙修复后的审美评价与评价者年龄,患者BMI、基牙着色程度、牙龈缘的对称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修复 口腔颌面部功能 口腔美学 审美评价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在颌骨缺损重建手术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华蔚 毕文婷 +2 位作者 李永锋 张安东 胡敏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39-241,250,共4页
目的:探索数字化三维手术模拟结合3D打印技术在颌骨缺损重建手术中的教学应用价值。方法:以需要颌骨部分切除的患者为教学实践病例,经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计算机上建立三维数字化颌面骨模型,通过在计算机上对该模型行颌骨部分切除及重... 目的:探索数字化三维手术模拟结合3D打印技术在颌骨缺损重建手术中的教学应用价值。方法:以需要颌骨部分切除的患者为教学实践病例,经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计算机上建立三维数字化颌面骨模型,通过在计算机上对该模型行颌骨部分切除及重建手术的模拟操作;并将数据进行输出,行3D打印颌面骨模型,在模型上对手术操作进行模拟,采用数字化技术辅助教学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在教学中学生可通过计算机对三维数字化颌面骨模型的手术操作进行直观的学习,并通过3D打印颌面骨模型进一步加深印象,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结论:将数字化三维手术模拟结合3D打印技术应用于颌骨缺损重建手术教学培训,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缺损修复 3D打印 数字化技术
下载PDF
关节腔灌洗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汪铭 朱鹏君 +1 位作者 周俊波 申林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22-225,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关节腔灌洗术联合注入玻璃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就诊的颞下颌关节滑膜炎患者2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4例),分别为单纯灌洗组与关节灌洗后注入... 目的:观察分析关节腔灌洗术联合注入玻璃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就诊的颞下颌关节滑膜炎患者2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4例),分别为单纯灌洗组与关节灌洗后注入玻璃酸钠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检测并分析两组患者关节腔滑液中炎症细胞因子IL-6、IL-8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开口度、炎症因子水平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两组组间比较,关节灌洗后注入玻璃酸钠组开口度以及炎症因子IL-6、IL-8水平的变化均明显优于单纯灌洗组。结论:单纯灌洗术与关节腔灌洗联合玻璃酸钠注射均对颞下颌关节滑膜炎有一定疗效,其中联合玻璃酸钠治疗临床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腔灌洗术 玻璃酸钠 颞下颌关节滑膜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联合六神丸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申林 刘丽琰 +2 位作者 汪婷婷 汪铭 谢慧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8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联合六神丸用于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激光+六神丸组、六神丸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激光+六神丸组给予半导体激光联合六神丸治疗,六神丸组给予单纯...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联合六神丸用于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激光+六神丸组、六神丸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激光+六神丸组给予半导体激光联合六神丸治疗,六神丸组给予单纯六神丸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碘甘油治疗。观察评估3组治疗过程中的第2 d、第6 d冠周牙龈和疼痛指数,对比治疗后1周3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第2 d,激光+六神丸组和六神丸组患者牙龈指数和疼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836,t=8.936;P<0.05);激光+六神丸组与六神丸组牙龈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疼痛指数激光+六神丸组低于六神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8,P<0.05);干预后第6 d,3组间疼痛指数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激光+六神丸组和六神丸组牙龈指数优势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16,Z=-2.665;P<0.05);激光+六神丸组与六神丸组牙龈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干预1周后,激光+六神丸组和六神丸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44,x^2=11.228;P<0.05);激光+六神丸组与六神丸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半导体激光联合六神丸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可明显减轻患者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并具备治疗的高效性与安全性,易于操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六神丸 急性智齿冠周炎 碘甘油 疼痛 疗效
下载PDF
骨转换标志物对于牙槽嵴重度吸收患者咀嚼效能与两种改良■型全口义齿戴用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申林 兰小琴 +1 位作者 汪婷婷 张红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811-814,共4页
目的 对骨转换标志物正常和升高的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分析两种改良[牙合]型(长正中[牙合]型、舌向集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戴用与咀嚼效能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全口义齿修复中[牙合]型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85例(男45例,女40... 目的 对骨转换标志物正常和升高的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分析两种改良[牙合]型(长正中[牙合]型、舌向集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戴用与咀嚼效能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全口义齿修复中[牙合]型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85例(男45例,女40例)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用两种改良[牙合]型全口义齿(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舌向集中[牙合]型全口义齿)治疗方案。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量血清中骨转换标志物——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和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的水平,分为骨转换标志物正常组及升高组。义齿戴用3个月后,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能,多因素方差分析不同骨转换标志物测量值的患者不同类型改良[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戴用与咀嚼效能的关系。结果 骨转换标志物(P1NP和CTX)正常组的患者,不同类型改良[牙合]型(长正中[牙合]型、舌向集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戴用与其咀嚼效能的关系无统计学差异。而骨转换标志物(P1NP和CTX)升高组患者,不同类型改良[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戴用与其咀嚼效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戴用舌向集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患者相比,戴用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咀嚼效能。结论 骨转换标志物较高的患者,选用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会得到相对更高的咀嚼效能。骨转换标志物有望成为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选择戴用不同改良[牙合]型全口义齿时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正中[牙合] 舌向集中[牙合] 骨转换标志物 咀嚼效能 全口义齿 无牙颌 牙槽骨吸收
下载PDF
牙周内窥镜辅助超声龈下刮治对残留牙周袋临床疗效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汪婷婷 王冬青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评价牙周内窥镜下超声龈下刮治对牙周基础治疗后残留牙周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259颗经牙周基础治疗后仍残留深牙周袋的患牙,行牙周内窥镜下超声龈下刮治,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全口牙周探诊出血(BOP)和... 目的评价牙周内窥镜下超声龈下刮治对牙周基础治疗后残留牙周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259颗经牙周基础治疗后仍残留深牙周袋的患牙,行牙周内窥镜下超声龈下刮治,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全口牙周探诊出血(BOP)和牙周探诊深度(PD)的变化。结果内窥镜治疗后3个月全口平均PD值和BOP位点百分比有显著改善(P<0.001)。单根牙和多根牙的平均PD均显著降低(P<0.001),PD≥5mm位点百分比显著改善(P<0.05),其中重度牙周袋位点的改善更明显(P<0.05)。根分叉病变位点百分比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残留牙周深袋经牙周内窥镜辅助超声龈下刮治后,单根牙和多根牙都有显著治疗效果,并且单根牙重度牙周袋位点改善更明显,但是多根牙II度及以上根分叉病变位点的改善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残留牙周袋 牙周内窥镜 龈下刮治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排龈用于后牙牙体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申林 褚煜 +2 位作者 汪婷婷 张放 谢慧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6期112-117,共6页
目的:研究半导体激光排龈用于后牙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60颗患牙)行龈下边缘单冠修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半导体激光排龈,对照组采用排龈线法排龈,排龈并全冠修复后对比两... 目的:研究半导体激光排龈用于后牙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60颗患牙)行龈下边缘单冠修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半导体激光排龈,对照组采用排龈线法排龈,排龈并全冠修复后对比两种排龈方法后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排龈效果,并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排龈后7 d和3个月的牙龈指数(GI)和牙周袋深度(PD),评价牙周健康状况。结果:两组疼痛VAS评分中观察组较对照组疼痛程度更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47,P<0.05);两组患牙在牙体预备控制的准确性、模型上基牙边缘完成线以及边缘密合性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达到满意效果,但在排龈后牙龈出血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77,P<0.05);两组患牙术后7 d及3个月PD值均≤3 mm,无附着丧失。两组治疗后7 d,PD值相较于治疗前均有增长,但观察组PD值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62,P<0.05)。观察组牙龈的恢复水平更快,而两组GI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冠修复前应用半导体激光排龈较常规排龈线法排龈对组织损伤小、易操作且疼痛程度更轻,患者满意度高,可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全冠修复 排龈 半导体激光 排龈线 牙龈
下载PDF
牙槽上颌窦动脉骨孔的CBCT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程辉 张雪梅 +1 位作者 应怡倩 马攀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目的运用CBCT影像观察统计牙槽上颌窦动脉骨孔的发生率、直径,与剩余牙槽骨、上颌窦外侧壁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种植科要求行上颌后牙区种植手术的患者172名,拍摄CBCT测... 目的运用CBCT影像观察统计牙槽上颌窦动脉骨孔的发生率、直径,与剩余牙槽骨、上颌窦外侧壁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种植科要求行上颌后牙区种植手术的患者172名,拍摄CBCT测量其牙槽上颌窦动脉骨孔直径,上颌窦外侧壁的厚度,剩余牙槽嵴高度,骨孔下缘至剩余牙槽嵴顶间距,对各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选172名患者中牙槽上颌窦动脉骨孔的发现率为53.3%(112/210)。骨孔的平均直径为(1.27±0.36)mm;上颌窦外侧壁的厚度平均值为(1.81±0.55)mm;剩余牙槽嵴高度平均值为(7.85±3.09)mm;骨孔下缘距剩余牙槽嵴顶间距均值为(17.49±3.64)mm。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性别对骨孔直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槽上颌窦动脉骨孔下缘距牙槽嵴顶间距与剩余牙槽嵴高度显著正相关,牙槽上颌窦动脉骨孔直径与上颌窦外侧壁的厚度显著正相关。结论CBCT在检测牙槽上颌窦动脉具有较明显的优势,能为手术中避免血管出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牙槽上颌窦动脉 上颌窦外侧壁
下载PDF
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上颌窦底壁骨分嵴的CBCT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程辉 张雪梅 马攀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研究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上颌窦底壁骨分嵴的发生率及形态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种植中心的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在其CBCT影像上检测上颌窦底壁骨分嵴的发生率、分布、方向及高度,并... 目的:研究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上颌窦底壁骨分嵴的发生率及形态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种植中心的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在其CBCT影像上检测上颌窦底壁骨分嵴的发生率、分布、方向及高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选的患者共172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79例,上颌窦共计210个。骨分嵴的检出率约为21.9%,其中上颌窦中部占62.5%(30/48),上颌窦前部占20.8%(10/48),上颌窦后部占16.7%(8/48),骨分嵴的平均高度为(5.44±2.39)mm.骨分嵴的发生率与性别、年龄因素无明显相关性。骨分嵴方向为颊腭向42个(87.5%),近远中向6个(12.5%)。结论:通过CBCT检查能观察上颌窦底骨分嵴的位置,方向,高度等,有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种植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骨分嵴 上颌窦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及其对牙周学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申林 于淑玲 +2 位作者 赵娜 曾田甜 汪婷婷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6期116-119,共4页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技术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患者牙周学指标变化。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半导体激光技术进行辅助治疗,对照组...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技术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患者牙周学指标变化。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半导体激光技术进行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探测深度(PD)和临床附着丧失(CAL)等牙周学指标,以及牙菌斑指数(PLI),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牙周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BI、PD和CAL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00,t=30.115,t=12.16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LI的0级和3级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90,x^(2)=8.273;P<0.05);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8,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治疗中选用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可明显提升BI、PD、CAL以及PLI等水平,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慢性牙周炎的炎症反应,获得更理想的治疗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慢性 半导体激光 临床附着丧失(CAL) 牙周探测深度(PD)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用于绝经期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临床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汪婷婷 申林 苏阳 《中国药业》 CAS 2017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在绝经期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医院64例绝经期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牙周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六味地黄丸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雌二醇(E2)和白细...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在绝经期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医院64例绝经期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牙周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六味地黄丸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雌二醇(E2)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E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为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治疗绝经期牙周炎患者牙周,可提高患者牙周组织雌激素水平,增强免疫力,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绝经期牙周炎 牙周治疗
下载PDF
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龈壁提升后高嵌体修复的短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申林 汪婷婷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1年第2期86-91,共6页
目的:对龈壁提升术用于高嵌体修复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的效果展开探讨,为临床应用给予借鉴。方法:选取65例存在远中龈下缺损表现的第二磨牙,根管治疗完善后用树脂行龈壁提升,使远中缺损的边缘提升至龈上后铸瓷高嵌体修复,基于改良USPH... 目的:对龈壁提升术用于高嵌体修复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的效果展开探讨,为临床应用给予借鉴。方法:选取65例存在远中龈下缺损表现的第二磨牙,根管治疗完善后用树脂行龈壁提升,使远中缺损的边缘提升至龈上后铸瓷高嵌体修复,基于改良USPHS标准于修复后1周、半年、1年时开展随访观察,对于边缘密合性、牙体完整性、修复体折裂、边缘着色、牙龈健康状况、修复体固位、继发龋7个方面分A、B、C三级评价临床效果,并于修复前、修复后6、12个月检测远中牙龈的出血指数(BI)和牙周探诊深度(PD)评价牙周状况。结果:65例患牙均无失访,术后1周在上述七方面均评价为A级。术后6个月,共62例评价为A级,有2例嵌体脱落,给予再次粘固随访至今未脱落,有1例牙龈轻度炎症,患者增强自洁后恢复健康。术后12个月,共59例评价为A级,成功率为90.8%,有2例嵌体崩瓷,2例牙龈轻度炎症,边缘密合性、牙体完整性、边缘着色、修复体固位、继发龋方面表现良好。治疗前与修复后6个月、12个月BI、P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远中龈下缺损的第二磨牙,龈壁提升术用于铸瓷高嵌体修复的临床成功率高、创伤小、操作简便、对牙周健康影响小,可以作为龈下缺损不破坏生物学宽度时替代冠延长术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磨牙 龈下缺损 龈壁提升术 树脂 高嵌体
下载PDF
应用空间相关分析和圆分布研究中国肺结核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兰小琴 申林 《传染病信息》 2021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肺结核发病的时空分布规律,为防控肺结核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7年全国各月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据进行圆分布分析,计算平均角,估计发病高峰日,并进行雷氏检验。收集2016年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肺结核报告发病率进... 目的研究中国肺结核发病的时空分布规律,为防控肺结核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7年全国各月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据进行圆分布分析,计算平均角,估计发病高峰日,并进行雷氏检验。收集2016年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肺结核报告发病率进行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和局域空间相关性分析,研究肺结核发病的空间聚集性。结果中国肺结核报告发病数存在明显的时间集中趋势,发病高峰集中在3—5月。中国肺结核报告发病数圆分布分析存在平均角,经雷氏检验Z=13004.94,P<0.05。经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肺结核发病率在我国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性,I=0.487,Z=4.278,P<0.05。经局域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我国肺结核发病率在新疆、青海、西藏及其周围存在空间上的聚集,其他区域未显示出明显的空间聚集性。结论我国肺结核发病存在时间集中趋势和空间聚集性,肺结核的时空分布特点对肺结核防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圆分布 空间聚集性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照射对正畸微种植体周围炎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薛涵 汪婷婷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101-103,119,共4页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照射预防正畸微种植体周围炎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0例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选择植入微种植体进行治疗,采取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干预组(30例)。干...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照射预防正畸微种植体周围炎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0例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选择植入微种植体进行治疗,采取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干预组(30例)。干预组采用腰腹健康宣教+半导体激光照射措施,对照组健康宣教措施。比较两组微种植体的术后周围炎率、松动率、体周组织指数与菌斑指数。结果干预组微种植体术后的合计周围炎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微种植体术后的合计松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微种植体在术后1周,1、3个月的菌斑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微种植体在术后1周,1、3个月的体周组织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中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对微种植体周围炎的预防效果显著,并且能提高种植体的稳定性,减少菌斑,改善体周组织,提升正畸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照射 预防 正畸 微种植体 周围炎
下载PDF
青少年患者隐形正畸治疗与自锁托槽正畸治疗初期疼痛的作用比照观察
16
作者 薛涵 张放 贾睿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0期115-118,共4页
目的比较隐形正畸、自锁托槽正畸于青少年牙颌畸形患者治疗中的疗效以及初期疼痛程度。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0例青少年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比较隐形正畸、自锁托槽正畸于青少年牙颌畸形患者治疗中的疗效以及初期疼痛程度。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0例青少年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自锁托槽正畸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隐形正畸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初期的疼痛症状及治疗后6个月的牙周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12、24、72 h及5、7 d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龈沟出血及菌斑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形正畸治疗的疗效同自锁托槽正畸相当,但隐形正畸治疗应用于青少年患者中,可以有效缓解初期的疼痛感,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锁托槽正畸 青少年 牙颌畸形 隐形正畸 初期疼痛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行涡轮牙钻拔除术治疗下颌阻生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于淑玲 赵娜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口腔科接受涡轮牙钻拔除术治疗下颌阻生齿患者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行涡轮牙钻拔除术的128例下颌阻生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给予对照...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口腔科接受涡轮牙钻拔除术治疗下颌阻生齿患者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行涡轮牙钻拔除术的128例下颌阻生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64例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64例患者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舒适状况、治疗总依从率及护理总满意率。结果2组患者在干预后的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4个维度评分相比于同组干预前均更高(P均<0.05),且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均更高(P均<0.05)。比较2组的治疗总依从率和护理总满意率,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均更高(P均<0.05)。结论对行涡轮牙钻拔除术治疗下颌阻生齿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服务,能够改善其舒适状况,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服务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阻生齿 涡轮牙钻拔除术 舒适护理 护理满意率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螺旋CT和锥形束CT影像学比较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华蔚 毕文婷 +3 位作者 李永锋 王家柱 王照五 胡敏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47-752,共6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螺旋CT、锥形束CT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成像中的应用,探讨锥形束CT与螺旋CT检测准确性的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并诊断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患者52例,... 目的观察并比较螺旋CT、锥形束CT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成像中的应用,探讨锥形束CT与螺旋CT检测准确性的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并诊断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患者5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38.6岁(21~70岁)。所有患者均经过螺旋CT和锥形束CT检查,由2名口腔放射科医师及2名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分别对每侧颞下颌关节的关节间隙、髁突的骨质病变进行测量评估。根据有无骨关节病将患者的104侧关节分为骨关节病侧(92侧)和正常侧(12侧),比较2组关节的间隙大小及病变检出率,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螺旋CT组与锥形束CT组在关节各间隙大小及关节位置测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关节病侧的前间隙大小及髁突后位比例均大于正常侧,髁突在关节窝内相对位置指数小于正常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表面缺损破坏是最常见的类型,螺旋CT对髁突骨质病变[表面缺损破坏(85.6%,89/104)、磨平变短(82.7%,86/104)、髁突骨质硬化(40.4%,42/104)、骨赘(40.4%,42/104)及囊性变(11.5%,12/104)]的检出率与锥形束CT[表面缺损破坏(88.5%,92/104)、磨平变短(86.5%,90/104)、髁突骨质硬化(35.6%,37/104)、骨赘(41.3%,43/104)、囊性变(11.5%,12/1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和锥形束CT对显示颞下颌关节骨质改变均显示了良好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两者重建的关节各间隙大小基本一致,均可作为临床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常规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病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原文传递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通过激活NLRP3小体诱导牙周膜细胞炎症反应及凋亡效应 被引量:4
19
作者 苏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通过激活含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小体诱导人牙周膜细胞(hPDLCs)炎症反应及凋亡的效应。方法取健康前磨牙样本并分离培养hPDLCs,分为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的感染组和常规处理的对照组,检测细胞中NLRP3小体... 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通过激活含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小体诱导人牙周膜细胞(hPDLCs)炎症反应及凋亡的效应。方法取健康前磨牙样本并分离培养hPDLCs,分为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的感染组和常规处理的对照组,检测细胞中NLRP3小体[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1]、凋亡基因[自杀相关因子(Fas)、Fas配体(FasL)、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Caspase-3]的表达量及培养基中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感染组hPDLCs中NLRP3、ASC、Caspase-1、Fas、FasL、Bax、Caspase-3的表达量及培养基中IL-1β、IL-18、TNF-α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中Bcl-2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能够诱导hPDLCs的炎症反应及凋亡且该作用与NLRP3小体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牙周膜细胞 NLRP3小体 炎症反应 凋亡
原文传递
前磨牙不同类型缺损应用嵌体修复与桩核冠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申林 汪婷婷 于淑玲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295-29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缺损的前磨牙应用嵌体修复与桩核冠修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修复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前磨牙牙体缺损患者11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40颗患牙)。根据前磨牙修复方法的不同将...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缺损的前磨牙应用嵌体修复与桩核冠修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修复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前磨牙牙体缺损患者11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40颗患牙)。根据前磨牙修复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共72颗患牙,采用嵌体修复;B组共68颗患牙,采用桩核冠修复。修复完成后每年随访,记录复查结果,通过有无松动或者脱落,与邻牙接触关系是否紧密等方面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的失败率和成功率差别。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嵌体修复对Ⅰ类、Ⅱ类患牙有较好的的治疗效果,修复成功率高于B组桩核冠修复,B组桩核冠修复对Ⅲ类、Ⅳ类患牙的治疗效果明显,但两种修复方法效果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发现,A组嵌体修复72颗患牙,修复成功68颗,成功率为94.44%,失败例数中,1例牙根折断,1例冠部牙体折断,2例嵌体脱落;B组桩核冠修复68颗患牙,修复成功62颗,成功率为91.18%,失败例数中3例牙根折断,2例冠部牙体折断,1例冠脱落。两组的修复方法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对于修复后失败情况两种修复方法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若前磨牙是Ⅰ、Ⅱ类缺损可使用嵌体修复,Ⅲ、Ⅳ类缺损可选择桩核冠修复。两种修复方式对前磨牙牙体缺损修复效果无统计学差异,均可有效地保存残冠,恢复患者患牙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磨牙 牙体缺损 嵌体修复 桩核冠修复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