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武汤联合血府逐瘀方加减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杨霞 张明霞 贾金 《中外医疗》 2025年第5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究真武汤联合血府逐瘀方加减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 目的探究真武汤联合血府逐瘀方加减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8例老年CHD并CHF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治疗方法分两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稳心颗粒治疗,基于此,观察组予以真武汤+血府逐瘀方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指标、心衰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气短(1.24±0.15)分、喘促(1.17±0.13)分、肢冷(1.31±0.29)分、心悸(1.05±0.11)分,均较对照组的(2.01±0.23)分、(1.95±0.26)分、(2.12±0.43)分、(1.89±0.13)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01,17.799,10.359,32.720;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脑钠肽均较对照组低,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武汤联合血府逐瘀方加减治疗CHD并CHF患者可减轻临床症状,调节心衰标志物水平,改善心功能,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慢性心力衰竭 真武汤 血府逐瘀方加减 中医证候积分 心功能 心衰标志物
下载PDF
司美格鲁肽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
作者 李莹 黄迎春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6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司美格鲁肽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司美格鲁肽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司美格鲁肽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血糖水平及血管内皮损伤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6)。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及12周后,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及12周后,两组循环血管内皮细胞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两组内皮素、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司美格鲁肽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降低血糖水平,减轻血管内皮损伤,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美格鲁肽 老年 2型糖尿病 血管内皮损伤
下载PDF
恩格列净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及动脉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莹 贾金 黄迎春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7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恩格列净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及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的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 目的 探讨恩格列净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及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的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恩格列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糖[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及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 h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血糖波动指标[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ean of daily differences,MODD)、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rgest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LAGE)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MAGE)]及动脉弹性指标(C1、C2及β)。结果 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的血糖指标、HbA1c、血糖波动指标及动脉弹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周后两组的血糖指标、HbA1c、血糖波动指标及β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C1及C2则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恩格列净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波动及改善动脉弹性,因此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列净 老年患者 2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 动脉弹性 血糖
下载PDF
基于超声影像学的针刺手法特征解析方法研究
4
作者 陈捷 赵君 +9 位作者 魏雨荷 白杨 何继宇 陈子燚 孙立明 王磊 李景利 张亚男 沈燕 宿翀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0期10-18,共9页
目的:基于针刺过程中穴区周围超声影像的分析与建模,构建一种针对针刺常用补泻手法特征的解析方法。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北京市中关村医院体检的7名健康受试者,在6个月的研究中由10名副高职称以上的针灸医师分别对7名健康... 目的:基于针刺过程中穴区周围超声影像的分析与建模,构建一种针对针刺常用补泻手法特征的解析方法。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北京市中关村医院体检的7名健康受试者,在6个月的研究中由10名副高职称以上的针灸医师分别对7名健康受试者的上臂孔最穴实施捻转补、捻转泻、提插补、提插泻等4种常见针刺手法,采用超声成像设备采集取穴点下方的肌肉与筋膜组织的影像,构建图像模型;采用虚拟针点的定义,研究针体刺入皮肤后引起的皮下组织摄动的规律。以不同标准针刺手法,分析受试者的孔最穴皮下肌肉束虚拟针点的变化规律。结果:超声影像试验数据显示,捻转类手法虚拟针点轨迹的波峰、波谷数值的平均绝对值差为0.066±0.045,且幅度均值小于提插类手法像素点均值(0.428±0.276),捻转类手法匀称,两种类型针刺手法存在差异。以计算机图形学特征量化提插补泻手法的做功效应,表征针刺手法中提插补法的“重插轻提”和提插泻法的“重提轻插”,从而区分提插补、提插泻。结论:运用超声影像学和计算机图形学能够解析针灸常用补泻手法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影像 虚拟针点 针刺手法 手法特征解析 计算机图形学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伴有2型糖尿病应用复元醒脑汤的临床干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霞 张明霞 黄迎春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20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伴有2型糖尿病应用复元醒脑汤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7月在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伴有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观察组(6...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伴有2型糖尿病应用复元醒脑汤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7月在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伴有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常规治疗联合复原醒脑汤治疗)。对比两组血糖及胰岛素指标、神经功能、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D-二聚体、内皮素-1水平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伴有2型糖尿病应用复元醒脑汤的临床干预效果显著,能调节血糖,缓解临床症状,对神经功能、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也能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2型糖尿病 复元醒脑汤 中医证候 内皮功能
下载PDF
小承气汤加减灌肠方联合电针治疗晚期恶性不全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张明霞 朱建平 +2 位作者 王建霞 李亚欣 梁超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4期750-754,共5页
目的 探讨小承气汤加减灌肠方联合电针治疗晚期恶性不全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28例晚期恶性不全性肠梗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 目的 探讨小承气汤加减灌肠方联合电针治疗晚期恶性不全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28例晚期恶性不全性肠梗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小承气汤加减灌肠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梗阻症状评分(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排便情况)、KPS(Karnofsky)评分、腹部X线梗阻阳性率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梗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梗阻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KP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部X线梗阻阳性率为12.5%(8/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3%(2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4%(54/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6%(4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肾功能、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及心电图均未发生异常。结论 小承气汤加减灌肠方联合电针治疗晚期恶性不全性肠梗阻疗效显著,能够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腹部X线梗阻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恶性不全性肠梗阻 小承气汤加减方 中药灌肠 电针 腹部X线 KPS评分
下载PDF
S1S2和S1S2S3两种程控刺激模式诱发猪心室颤动模型的效果
7
作者 武军元 李志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039-1043,共5页
目的评价S1S2S3(300/200/190 ms)程控刺激模式诱发心室颤动(VF)的效果。方法本实验研究选取16头雄性家猪随机分为两组:S1S2组(n=8)和S1S2S3组(n=8)。分别经右心室内膜给予40 V、8∶1、步长-10 ms的S1S2(300/200 ms)或S1S2S3(300/200/190... 目的评价S1S2S3(300/200/190 ms)程控刺激模式诱发心室颤动(VF)的效果。方法本实验研究选取16头雄性家猪随机分为两组:S1S2组(n=8)和S1S2S3组(n=8)。分别经右心室内膜给予40 V、8∶1、步长-10 ms的S1S2(300/200 ms)或S1S2S3(300/200/190 ms)程控刺激。比较两种程控刺激模式诱发VF的效果和除颤成功率。结果两组家猪均诱发VF成功。S1S2组诱发VF的S2配对间期主要集中在160~190 ms(6/8),S1S2S3组诱发VF的S3配对间期也集中在160~190 ms(7/8)。S1S2组诱发VF程控刺激的次数明显多于S1S2S3组[9.5(4.0,17.5)vs.3.0(1.3,6.3),P=0.040]。S1S2组诱发VF所消耗时间(s)也明显长于S1S2S3组[71.0(27.0,132.8)vs.19.5(5.0,45.5),P=0.046]。经过VF 4 min后两组猪均复苏成功。S1S2组和S1S2S3组的除颤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5 vs.1.8±0.9,P=0.506)。结论应用程控刺激方法诱发VF猪模型是稳定、可靠的。S1S2S3模式比S1S2模式诱发VF需要程控刺激的次数更少,耗时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CA) 心室颤动(VF) 程控刺激模式
下载PDF
宣肺止嗽合剂治疗风邪犯肺型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5
8
作者 孙宁 李倩 +2 位作者 石磊 杨洋 宋敏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9期126-129,共4页
目的观察宣肺止嗽合剂治疗感染后咳嗽(风邪犯肺型)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102例感染后咳嗽(风邪犯肺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 目的观察宣肺止嗽合剂治疗感染后咳嗽(风邪犯肺型)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102例感染后咳嗽(风邪犯肺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口服苏黄止咳胶囊,观察组口服宣肺止嗽合剂,均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痰液中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各中医症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咳嗽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呛咳阵作,咽痒、痒时即咳,咳嗽遇风加剧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IL-8、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RP、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宣肺止嗽合剂治疗感染后咳嗽(风邪犯肺型)安全且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肺止嗽合剂 风邪犯肺 感染后咳嗽 疗效 炎症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选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方案对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黄迎春 贾金 +1 位作者 姜燕 张明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患者临床治疗中选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方案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诊治的188例慢性心衰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患者94例,行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94例...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患者临床治疗中选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方案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诊治的188例慢性心衰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患者94例,行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94例,行常规西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观察患者BNP及其他指标、心功能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NP、Gal-3、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参照组,HO-1水平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参照组,LVEDV、LVESV及LVMI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0.85%、95.74%,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相关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6.60%、21.2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药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方案用于慢性心衰患者治疗,可提高BNP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的调节效果,促进患者心功能更好改善,有助于提高临床总体疗效,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治疗 美托洛尔 芪苈强心胶囊 心功能
下载PDF
两种不同抗菌药物治疗非重症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金 张明霞 +2 位作者 李莹 张晓月 黄迎春 《世界临床药物》 2022年第5期576-581,共6页
目的对比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非重症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op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196例HAP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98例患... 目的对比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非重症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op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196例HAP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98例患者,A组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B组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61%、77.5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57%、88.03%,两组比较未见差异(P>0.05);两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肺部阴影消散时间比较均未见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炎性指标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均未见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差异(P>0.05);A组成本最低,B组与A组比较每增加1个单位的总有效率,费用增加105.16元。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非重症老年HAP临床疗效未见差异,前者成本效果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老年患者 抗菌药物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探究
11
作者 贾金 张晓月 +2 位作者 李莹 姜燕 黄迎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39-41,共3页
研究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并与特布他林(terbutaline)进行联合后的效果,并分析对血气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共有患者92例参与本次研究,均来自本院诊断和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选取时间为2021年... 研究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并与特布他林(terbutaline)进行联合后的效果,并分析对血气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共有患者92例参与本次研究,均来自本院诊断和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选取时间为2021年8月—2022年12月。将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入两个不同治疗方法的研究小组中,一组为T组(应用特布他林),一组为G&T组(应用糖皮质激素与特布他林联合)。结果:治疗前的PaO2、PaCO2、pH、FVC、FEV1、FVC/FEV1、PEF、CRP、IL-6、TNF-α组间横向对比,P>0.05。治疗前后的PaO2、pH、FVC、FEV1、FVC/FEV1、PEF组内纵向对比,P<0.05,治疗后较高。治疗前后的PaCO2、CRP、IL-6、TNF-α组内纵向对比,P<0.05,治疗后较低。治疗后的PaO2、pH、FVC、FEV1、FVC/FEV1、PEF组间横向对比,P<0.05,G&T组较高。治疗后的PaCO2、CRP、IL-6、TNF-α组间横向对比,P<0.05,G&T组较低。结论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气指标具有积极的影响,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特布他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血气指标 肺功能 炎性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