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眼相关外科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向东 陈新军 张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0年第2期79-82,共4页
由于鼻部与眼部解剖关系密切,在很多疾病如外伤、炎症以及肿物等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方面有着紧密联系,随着影像学和鼻内镜外科技术的进步,鼻科医师开始尝试经鼻解决一些眼部疾病。本文简要介绍了鼻眼相关外科的解剖学,并就鼻内镜下经鼻... 由于鼻部与眼部解剖关系密切,在很多疾病如外伤、炎症以及肿物等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方面有着紧密联系,随着影像学和鼻内镜外科技术的进步,鼻科医师开始尝试经鼻解决一些眼部疾病。本文简要介绍了鼻眼相关外科的解剖学,并就鼻内镜下经鼻视神经减压术、泪囊鼻腔吻合术、眶减压术、眶内异物取出术及肿物切除术等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Endoscopy) 泪囊鼻腔吻合术(Dacryocystorhinostomy) 减压术 外科(Decompression Surgical) 鼻眼相关外科(nose-eye related surgery)
下载PDF
骨性鼻泪管中下段与上颌窦前壁的毗邻解剖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新军 王向东 +1 位作者 王成硕 张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6年第4期188-191,共4页
目的采用鼻窦CT研究骨性鼻泪管中下段与上颌窦前壁的毗邻解剖关系。方法收集206例无明显上颌窦病变的鼻窦CT,观察骨性鼻泪管中下段与上颌窦前壁的关系,将鼻泪管中下段与上颌窦前壁的毗邻关系分为融合型和分离型,上颌窦前壁内侧壁夹角相... 目的采用鼻窦CT研究骨性鼻泪管中下段与上颌窦前壁的毗邻解剖关系。方法收集206例无明显上颌窦病变的鼻窦CT,观察骨性鼻泪管中下段与上颌窦前壁的关系,将鼻泪管中下段与上颌窦前壁的毗邻关系分为融合型和分离型,上颌窦前壁内侧壁夹角相对于鼻泪管的位置分为前方型和外侧型。结果骨性鼻泪管中下段与上颌窦前壁的关系融合型占40.05%,分离型占59.95%。男女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左右侧不一致率为16.02%。上颌窦前壁内侧壁夹角前方型64.08%,外侧型35.92%。融合型中前方型15.76%,外侧型84.24%,分离型中前方型97.17%,外侧型2.92%。结论骨性鼻泪管中下段与上颌窦前壁的毗邻关系表现为不同类型,对选择手术方案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泪管 上颌窦 解剖 内窥镜检查 上颌窦前壁 鼻腔外侧壁切开
下载PDF
侵犯眼眶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和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储杨 刘红刚 于振坤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3年第8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侵犯眼眶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及生存率。方法收集1997年7月~2007年6月共93例侵犯眼眶的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统计其症状、原发部位、组织学类型、复发率和治疗方法。结果总生存率67.7%(63/93... 目的探讨侵犯眼眶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及生存率。方法收集1997年7月~2007年6月共93例侵犯眼眶的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统计其症状、原发部位、组织学类型、复发率和治疗方法。结果总生存率67.7%(63/93),3年内无瘤生存率40.9%(38/93),组织学类型及构成比分别为鳞状细胞癌最多44.1%(41/93)、其次为神经外胚层肿瘤14.0%(13/93),横纹肌肉瘤11.8%(11/93)。鳞状细胞癌和神经外胚叶肿瘤预后较好,横纹肌肉瘤预后最差,鳞状细胞癌和横纹肌肉瘤更易侵犯眼眶。结论侵犯眼眶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行眶内容物剜除和术后的修复要慎重考虑,手术切除加术后放射治疗仍是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肿瘤 鼻腔 眼眶 预后
下载PDF
鼻内镜下经鼻造袋术治疗上颌骨囊肿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新军 李刚 +3 位作者 郝蕴 王月 王向东 张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1年第11期705-707,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位置上颌骨囊肿分型及采取鼻内镜下经鼻造袋术的疗效。方法收集9例上颌骨囊肿病例,根据囊肿与鼻中隔、鼻腔外侧壁的关系分为鼻底型、鼻腔外侧壁型、上颌窦型。鼻内镜下根据不同分型分别采用鼻底径路、鼻腔外侧壁径路和鼻泪... 目的研究不同位置上颌骨囊肿分型及采取鼻内镜下经鼻造袋术的疗效。方法收集9例上颌骨囊肿病例,根据囊肿与鼻中隔、鼻腔外侧壁的关系分为鼻底型、鼻腔外侧壁型、上颌窦型。鼻内镜下根据不同分型分别采用鼻底径路、鼻腔外侧壁径路和鼻泪管前径路行造袋术。结果9例囊肿术后均无复发,无牙痛、流涕等症状。结论鼻内镜下造袋术是治疗上颌骨囊肿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上颌骨 囊肿 造袋术
下载PDF
内镜下三线减张法与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矫正鼻中隔偏曲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春雨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3年第12期655-655,共1页
三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为2009年3月韩德民等[1]根据鼻中隔偏曲产生的生物力学原理,通过解除核心区域的张力,形成新的张力纠正鼻中隔偏曲,即三线减张法。笔者所在科室于2011年4月~2013年10月行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70例,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Endoscopy) 鼻中隔(Nasal Septum) 鼻中隔偏曲(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三线减张(three high tension lines resection)
下载PDF
鼻内镜下两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新军 左尔东 李刚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第5期75-77,共3页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主要发病原因有鼻部发育异常、外伤,如在生长发育和骨化过程中骨与骨之间或者软骨与骨之间生长发育不均衡,形成偏曲[1],可以导致鼻塞、鼻出血、头痛、头昏等临床症状,临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目前,采用...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主要发病原因有鼻部发育异常、外伤,如在生长发育和骨化过程中骨与骨之间或者软骨与骨之间生长发育不均衡,形成偏曲[1],可以导致鼻塞、鼻出血、头痛、头昏等临床症状,临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目前,采用韩德民描述的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2]为主。我科采用鼻内镜下改良两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并发症少,疗效满意。2008年1月~2018年3月我科收治17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与两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对两种方法的疗效、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矫正术 鼻中隔偏曲 主要发病原因 耳鼻咽喉科 鼻内镜下 韩德民 减张 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下载PDF
北京浅山区疑诊过敏性疾病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左尔东 李刚 陈新军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第8期76-80,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北京浅山区(门头沟地区)可疑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sIgE)分布情况,为本地区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2月1日~2023年2月1日就诊于我院的北京门头沟地区怀疑过敏性疾病的患者2066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北京浅山区(门头沟地区)可疑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sIgE)分布情况,为本地区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2月1日~2023年2月1日就诊于我院的北京门头沟地区怀疑过敏性疾病的患者2066例,采用免疫印迹法对患者血清进行变应原sIgE检测。结果2066例患者中至少1项变应原检测阳性者912例,阳性率为44.14%。检出变应原前5位分别为蒿(366例,17.72%)、户尘螨(246例,11.91%)、念珠菌/点青霉/分枝孢霉/交链孢霉/黑曲霉(210例,10.16%)、葎草(158例,7.65%)、刺柏/桦(154例,7.45%)。蒿、葎草5级、6级占比高。男性总阳性率为38.72%,女性总阳性率为4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sIgE阳性受试者中,单一sIgE阳性占比最高,为49.56%,>75岁受试组1种sIgE阳性占比最高(71.43%)。动物类sIgE阳性率在<30岁人群中较高,植物类sIgE阳性率在<45岁人群中较高,动物类和植物类sIgE阳性率呈现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霉菌类sIgE阳性率在<18岁和>75岁人群中阳性率较高,随年龄增加呈“V”型趋势。结论北京门头沟地区常见吸入性变应原为蒿、户尘螨、念珠菌/点青霉/分枝孢霉/交链孢霉/黑曲霉、葎草、刺柏/桦,不同年龄组的变应原种数和种类分布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疾病 变应原 特异性IGE
下载PDF
泪囊窝与毗邻结构解剖关系的CT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新军 王向东 +2 位作者 王月 郝蕴 张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0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研究泪囊窝与毗邻结构的解剖学关系。方法收集79例泪道阻塞患者的鼻窦CT,在中鼻甲前端鼻腔外侧壁附着处最低点水平位,测量泪囊窝泪前后嵴的距离,测量泪囊窝内侧壁上颌骨额突的厚度,观察泪囊窝上颌骨额突的走形。在中鼻甲前端鼻腔外... 目的研究泪囊窝与毗邻结构的解剖学关系。方法收集79例泪道阻塞患者的鼻窦CT,在中鼻甲前端鼻腔外侧壁附着处最低点水平位,测量泪囊窝泪前后嵴的距离,测量泪囊窝内侧壁上颌骨额突的厚度,观察泪囊窝上颌骨额突的走形。在中鼻甲前端鼻腔外侧壁附着处以下平面,观察钩突与泪囊窝鼻腔外侧壁投影的关系。结果发现泪囊窝泪前后脊距离为3.5~13.1 mm[(7.84±1.78)mm],泪囊窝内侧壁上额骨额突厚度为0.4~8.8 mm[(2.57±1.30)mm],上颂骨额突向内型占49.48%,向外型占50.52%。中鼻甲前端鼻腔外侧壁附着以下平面,钩突附着处位于泪囊窝鼻腔外侧壁投影后方者占6.98%;位于泪囊窝鼻腔外侧壁投影之中者占89.53%;前方者3例占3.49%。结论术前通过鼻窦CT可以准确定位泪囊在鼻腔的投影,选择合适的鼻黏膜切口位置,判断手术难易,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囊鼻腔吻合术 鼻泪管 内窥镜检查 泪囊窝 泪囊 阻塞
下载PDF
改良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刚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70-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因软腭肥厚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3年4月~2014年4月对65例软腭肥厚腭咽平面狭窄的中重度OSAHS患者行软腭正中切开联合改良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因软腭肥厚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3年4月~2014年4月对65例软腭肥厚腭咽平面狭窄的中重度OSAHS患者行软腭正中切开联合改良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术前及术后行上气道CT等相关检查,分析65例患者手术后的疗效及各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65例患者手术后1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由(42.58±5.66)次/h降低至(15.26±3.39)次/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由0.743±0.063提高至0.8613±0.0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pworth嗜睡量表4个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65例患者中治愈31例(47.7%),显效30例(46.2%),有效3例(4.6%),无效1例(1.5%)。3例患者术后3个月有轻微吞咽障碍及咽痛,2例患者术后7 d出现扁桃体窝出血,局部压迫后止血。结论改良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式相对简单,主观疗效较好,且并发症较少,临床可选择性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软腭正中切开术 Pillar软腭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不同分度扁桃体肿大及重度OSAHS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刚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比较Z型腭咽成形术(Z-uppp)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对不同分度扁桃体肿大及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选择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有不同分度扁桃体肿大及重度OSAHS患者8... 目的比较Z型腭咽成形术(Z-uppp)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对不同分度扁桃体肿大及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选择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有不同分度扁桃体肿大及重度OSAHS患者82例,随机或按患者要求分成两组,其中40例患者采用Z-uppp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42例患者采用H-uppp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全部病例术后随访1年,比较其疗效。结果术后1年,38例Ⅰ度扁桃体肿大、重度OSAHS患者Z-uppp术后总有效率为76.5%,H-uppp术后总有效率为35.5%,前者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后者,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44例Ⅱ度及Ⅲ度扁桃体肿大、重度OSAHS患者Z-uppp术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6.7%、82.9%,H-uppp术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8.9%、75.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Ⅰ度扁桃体肿大、重度OSAHS患者Z-uppp术式长期效果好于H-uppp,而Ⅱ、Ⅲ度扁桃体肿大、重度OSAHS患者两种术式长期效果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H—uppp Z—uppp 扁桃体
下载PDF
局部岛状皮瓣在复杂咽瘘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左尔东 陈晓红 周晶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1年第9期534-537,共4页
目的分析局部岛状皮瓣修复复杂咽瘘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11例咽瘘患者,共计12个局部岛状皮瓣修复复杂咽瘘缺损的病历资料,1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0~68岁,中位年龄63.5岁,... 目的分析局部岛状皮瓣修复复杂咽瘘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11例咽瘘患者,共计12个局部岛状皮瓣修复复杂咽瘘缺损的病历资料,1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0~68岁,中位年龄63.5岁,颈部放疗史7例,局部皮瓣修复史2例,咽瘘病程1个月~3年,缺损范围1.0 cm×1.5 cm~5 cm×6 cm。随访时间4~20个月。结果Ⅰ期愈合7例,Ⅱ期愈合2例,咽瘘未愈合或复发3例。Ⅱ期愈合的患者在术后出现局部感染,局部吻合口形成瘘口,给予换药、清创缝合后愈合。结论局部岛状皮瓣适用于修复合并颈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复杂咽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皮下潜行分离引线减张缝合法修复颌面部缺损31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德森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999年第3期181-181,共1页
因肿物切除或外伤、感染造成鼻、口、眼、耳周围较大圆形创面的处理较困难。以前常用游离植皮、转移皮瓣等方法因不对称、皮肤颜色不一致或留下疤痕给病人带来一定烦恼。作者近年来随机选择31例患者,应用皮下潜行分离引线减张缝合法... 因肿物切除或外伤、感染造成鼻、口、眼、耳周围较大圆形创面的处理较困难。以前常用游离植皮、转移皮瓣等方法因不对称、皮肤颜色不一致或留下疤痕给病人带来一定烦恼。作者近年来随机选择31例患者,应用皮下潜行分离引线减张缝合法,修复面部缺损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缺陷 皮下潜行分离 引线减张缝合
下载PDF
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对不同原因泪道阻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向东 陈新军 +5 位作者 郝蕴 王月 赵金铭 孙华 郑铭 张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77-682,共6页
目的:观察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对不同原因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收集80眼泪道阻塞患者,行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同时矫正鼻腔结构异常,处理鼻腔鼻窦病变。术后随访10个月~8年。结果:一期治愈率为78.8%,有效率为17.5%,无效率为3.8%... 目的:观察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对不同原因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收集80眼泪道阻塞患者,行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同时矫正鼻腔结构异常,处理鼻腔鼻窦病变。术后随访10个月~8年。结果:一期治愈率为78.8%,有效率为17.5%,无效率为3.8%,一期成功率为96.2%。一期手术无效3眼中,2眼再次手术后治愈,总成功率为98.8%。结论: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泪道阻塞,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可作为常规术式,术中可同时处理鼻腔鼻窦结构异常和病变,结合术后治疗和随访,可获得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泪管 泪道阻塞 泪囊鼻腔吻合术 内镜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四步法”改良紧急环甲膜切开术的技术要领
14
作者 陈晓红 陈新军 +1 位作者 左尔东 李婷婷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环甲膜切开是临床气道急救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之一。在气道急性梗阻,特别是喉梗阻的危急情况下,无法经口插管或者不能顺利完成常规气管切开时,环甲膜切开成为快速开放气道最有效的急救办法。笔者总结目前对环甲膜切开术的认识误... 环甲膜切开是临床气道急救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之一。在气道急性梗阻,特别是喉梗阻的危急情况下,无法经口插管或者不能顺利完成常规气管切开时,环甲膜切开成为快速开放气道最有效的急救办法。笔者总结目前对环甲膜切开术的认识误区,对传统环甲膜切开术步骤进行技术改良,提出“四步法”快速环甲膜切开术,由单人或双人10?20秒内完成紧急下气道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甲膜切开术 喉梗阻 气道开放 四步法 技术改良 技术要领 经口插管 操作技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