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HP和ArcGIS的北京市农业节水区划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范海燕 朱丹阳 +3 位作者 郝仲勇 杨胜利 张娟 岳海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8-293,共6页
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农业节水分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农业生态节水发展实际,充分考虑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工程管理和社会经济状况等,构建涵盖干旱指数、地下水超采、土壤类型、节水灌溉率、农民人均收入在内的北京市农业节水... 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农业节水分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农业生态节水发展实际,充分考虑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工程管理和社会经济状况等,构建涵盖干旱指数、地下水超采、土壤类型、节水灌溉率、农民人均收入在内的北京市农业节水分区指标体系,分析各指标空间分布规律,界定各指标的分级标准,并划定相应分区。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指标分级赋值,利用ArcGIS软件中的叠加分析功能将图层按权重叠加,对分区重分类并相应赋值,将各影响因素的分值和权重相乘并求和得到最终的评分结果,按照评分结果将北京市划分为农业节水优先发展区、农业节水适宜发展区和农业节水鼓励发展区,根据分区结果提出相应工程节水及农艺节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节水分区 北京市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ARCGIS
下载PDF
北京市再生水灌区规划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潘兴瑶 吴文勇 +3 位作者 杨胜利 尹世洋 许翠平 方卫民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5-119,共5页
以北京市大兴区和通州区境内的再生水灌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灌区水文、气象、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量平衡状况、水利工程现状以及作物需水、灌溉水源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通过构建多水源联合调度模型,统筹调度再生水、地表... 以北京市大兴区和通州区境内的再生水灌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灌区水文、气象、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量平衡状况、水利工程现状以及作物需水、灌溉水源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通过构建多水源联合调度模型,统筹调度再生水、地表水、地下水等灌区内可利用水资源,使再生水灌区供水保证率得到显著提高,基本实现了地下水的采补平衡。提出了再生水灌区规划重点应围绕地表调蓄工程、田间配套工程、水网扩建工程以及灌区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工程等4项内容。研究成果提升了再生水灌区规划的科学化水平,促进再生水资源高效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供需平衡 多水源联合调度 工程规划 再生水灌区 北京
下载PDF
北京市“63·8”特大暴雨洪涝反演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永坤 杨思敏 +3 位作者 郑凡东 周星 薛志春 卢亚静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4期48-54,共7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为了深入了解极端天气事件对城市的影响,以“63·8”特大暴雨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分析历史洪涝事件,结合当前北京市基础设施和水利工程条件,采用精细化洪涝模型,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为了深入了解极端天气事件对城市的影响,以“63·8”特大暴雨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分析历史洪涝事件,结合当前北京市基础设施和水利工程条件,采用精细化洪涝模型,开展了“63·8”特大暴雨洪涝反演分析,模拟其在当前高度密集的人口和经济社会条件下可能造成的影响,以期为今后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供有益参考。结果表明:尽管近年来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有所加强,但城市极端强降雨突发性增强,人口与社会经济条件密集程度高,同等降雨条件下社会经济损失会明显增加。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城市防洪体系、治理行洪障碍物、增强公众的洪水防范意识和能力,以及推动传统防洪措施和现代科技结合的研究,以期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3·8”特大暴雨 反演分析 精细化洪涝模型 北运河流域 大清河流域 北京市
下载PDF
基于实时控制规则的洪水调度模型——以北京市城市流域为例
4
作者 李永坤 胡小红 +3 位作者 卢亚静 薛志春 杨思敏 王丽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7-763,共7页
为满足新形势下洪水灾害防御预演分析要求,以北京城市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InfoWorks ICM Live实时洪涝模拟软件,引入实时控制规则策略(real-time control)设置“西蓄、东排、南北分洪”防洪调度规则,接入“睿思”实时降雨预报数据产品,... 为满足新形势下洪水灾害防御预演分析要求,以北京城市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InfoWorks ICM Live实时洪涝模拟软件,引入实时控制规则策略(real-time control)设置“西蓄、东排、南北分洪”防洪调度规则,接入“睿思”实时降雨预报数据产品,建立一套城市流域实时洪水模拟模型.可实时模拟多节点河道洪水变化过程,并对比闸坝启用前后的防洪调度效益,模型计算结果约10 min动态更新,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可达到80%,加入RTC控制后场次洪水削峰率达13%~48%.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流域防洪调度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oWork ICM Live 实时控制规则 实时洪水模拟模型
下载PDF
北京市中心城区防洪排涝格局演变及优化建议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羲月 邸苏闯 +3 位作者 王俊文 潘兴瑶 付朝臣 李永坤 《中国防汛抗旱》 2021年第3期26-31,35,共7页
北京中心城区的防洪排涝格局对首都洪涝灾害应对具有重要意义。以历史资料为基础,分析中心城防洪排涝格局的演变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了现状防洪排涝格局的运用情况和所发挥的作用。从首都发展新形势和管理需求出发,分析了目前防... 北京中心城区的防洪排涝格局对首都洪涝灾害应对具有重要意义。以历史资料为基础,分析中心城防洪排涝格局的演变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了现状防洪排涝格局的运用情况和所发挥的作用。从首都发展新形势和管理需求出发,分析了目前防洪排涝格局中存在的与城市功能协调性有待提升、局部排洪不畅、与生态蓄水矛盾突出、超标准洪水应对措施模糊等问题,并针对问题在完善分洪蓄洪工程、调整排洪途径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排涝 演变 中心城区 洪水调度 北京市
下载PDF
北京市东南郊灌区土壤和农产品酞酸酯污染风险评估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艳 刘洪禄 +3 位作者 顾华 黄权中 黄冠华 李垒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03-212,共10页
为明确北京市东南郊典型灌区土壤和作物酞酸酯PAEs含量和污染水平,2015年利用气象色谱-质谱仪检测了该灌区31个表层土壤样品和38个作物样品的6种优控PAEs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灌区表层土壤PAEs质量分数为1.8~12.2 mg/kg,均值5.1 mg/kg。... 为明确北京市东南郊典型灌区土壤和作物酞酸酯PAEs含量和污染水平,2015年利用气象色谱-质谱仪检测了该灌区31个表层土壤样品和38个作物样品的6种优控PAEs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灌区表层土壤PAEs质量分数为1.8~12.2 mg/kg,均值5.1 mg/kg。与国内外相比,该研究中土壤PAEs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土壤中邻苯二甲酸正二丁酯(Dn 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含量均值分别占PAEs总量的60.4%和35.9%。土壤样品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和Dn BP含量均超美国土壤PAEs控制标准,但总体上未超过美国土壤PAEs治理标准。冬小麦籽粒、夏玉米籽粒和果蔬可食用部位PAEs质量分数分别为2.34~3.66、1.76~3.15和2.26~3.76 mg/kg;与其他研究成果相比,该研究区农产品PAEs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污灌历史年限区域土壤和粮食作物籽粒PAEs含量均没有显著差异。冬小麦籽粒、夏玉米籽粒和果蔬中DEHP和Dn BP含量分别占总量的50.3%和30.5%、45.1%和50.2%、47.16%~63.3%和31.96%~46.36%。农产品PAEs总量及各组分含量均低于欧洲的建议标准值。粮食作物籽粒中PAEs和Dn BP含量与土壤中相应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74~0.87和0.91~0.92。该研究中农作物对PAEs的迁移系数为0.24~1.65。儿童和成人PAEs致癌风险分别为1.34×10^(-5)和3.87×10^(-5),非致癌指数分别为9.44×10^(-1)和3.83×10^(-1),均在可接受范围内;通过口-作物暴露对PAEs 2种风险贡献均最大,DEHP对人体2种风险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污染 风险评估 冬小麦 夏玉米 蔬菜 酞酸酯
下载PDF
基于MIKE BASIN模型的再生水灌区水资源配置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孟凡臣 李其军 +2 位作者 沈长松 潘兴瑶 陈建刚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3,20,共5页
以北京市东南郊再生水灌区为研究对象,根据调查研究,基于MIKE BASIN软件平台,建立了灌区多水源联合调度模型,并对现状年和规划年的丰、平、枯、特枯水年分别进行优化配置模拟。结果表明,根据模型制定的优化配置方案,现状年地表水利用率... 以北京市东南郊再生水灌区为研究对象,根据调查研究,基于MIKE BASIN软件平台,建立了灌区多水源联合调度模型,并对现状年和规划年的丰、平、枯、特枯水年分别进行优化配置模拟。结果表明,根据模型制定的优化配置方案,现状年地表水利用率由62.7%提高至90.1%,规划年丰、平、枯、特枯水年情景下,地表水利用率分别为74.3%、80.2%、84.6%、89.5%。未充分发挥灌区河道、坑塘的调蓄能力是造成灌区地下水超采和地表水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水源联合调度 MIKE BASIN模型 供需平衡 再生水灌区
下载PDF
节水减氮对北京地区夏玉米水氮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悦 陈立欣 +2 位作者 范海燕 杨胜利 张志强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3-113,共11页
针对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短缺和农业氮肥施用过量问题,探索灌水和施氮与玉米产量、水氮利用和硝态氮积累的关系问题,可为玉米栽培的田间水肥管理提供技术参考。于2019年6—10月在北京开展田间实验和室内分析,设置4个灌水水平(W_(0):0,W_(1)... 针对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短缺和农业氮肥施用过量问题,探索灌水和施氮与玉米产量、水氮利用和硝态氮积累的关系问题,可为玉米栽培的田间水肥管理提供技术参考。于2019年6—10月在北京开展田间实验和室内分析,设置4个灌水水平(W_(0):0,W_(1):60 mm,W_(2):120 mm和W_(3):180 mm)和4个施氮水平(N_(0):0,N_(1):150 kg/hm^(2),N_(2):275 kg/hm^(2)和N_(3):400 kg/hm^(2)),采用多元回归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降水条件下灌水施氮对玉米田间耗水、产量、水氮利用效率、硝态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灌水量增加,土壤贮水消耗量占田间耗水量比例减小,W_(1)水平下,N_(1)处理土壤贮水消耗量占比较N_(0)处理提高16.99%,施氮有利于提高玉米对土壤水的利用能力;2)产量随灌水量和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W_(1)处理产量较W_(0)处理提高18.89%,N_(1)处理产量较N_(0)处理提高29.54%,W_(1)N_(1)处理在获得高产的同时提高水氮利用效率;3)灌水和施氮会促进土壤硝态氮积累和垂向运移,增加硝态氮淋失风险;4)灌水81~102 mm、施氮143~161 kg/hm^(2)时,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达到最优值的95%以上,且硝态氮积累量较低。本研究发现,在枯水年降水条件下,研究区灌水81~102 mm、施氮143~161 kg/hm^(2)可满足玉米生长,实现保障产量、提高水氮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的优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量 施氮量 夏玉米 产量 水氮利用效率 硝态氮
下载PDF
北京市通州区降雨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宝 于磊 +4 位作者 潘兴瑶 鞠琴 张宇航 赵立军 杨默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6-572,共7页
利用1973—2018年通州区17个气象站的逐日降雨数据,统计小、中、大、暴雨4个等级降雨发生频次和降雨累积值,分析不同等级降雨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百分位阈值法、滑动平均法等方法,分析极端降雨阈值及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通州区降雨95... 利用1973—2018年通州区17个气象站的逐日降雨数据,统计小、中、大、暴雨4个等级降雨发生频次和降雨累积值,分析不同等级降雨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百分位阈值法、滑动平均法等方法,分析极端降雨阈值及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通州区降雨95%阈值范围为44.1~50.2 mm,99%阈值范围为74.5~93.5 mm,99%阈值更能体现极端降雨事件.2)99%阈值的极端降雨发生在6—9月,主要在8月上旬、7月下旬、6月底7月初.宋庄镇北部和西集镇东部较易发生极端降雨事件;副中心范围内的张家湾镇北部和潞城镇西北部较易发生极端降雨事件.3)极端降雨发生的频次整体呈减小趋势,北部和东部呈上升趋势,西南地区呈下降趋势,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分界线.4)西集镇东部极端降雨频次、极端降雨量和极端降雨量贡献率不仅处于较高值,而且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应为重点关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时空特征 百分位阈值法 Mann-Kendall检验法 极端降雨
下载PDF
城市河道“一河一策”方案编制方法探讨——以北京市清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尤 邸苏闯 +4 位作者 朱永华 潘兴瑶 张博 徐袈檬 张宇航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54,共5页
城市河道水文过程受人类活动严重干扰、河道岸线侵占严重加之水环境容量小而脆弱,使得水危机日趋严重。为了维持河道功能永续利用,本文以北京市清河流域为例,在系统分析河流存在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围绕水资源、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水... 城市河道水文过程受人类活动严重干扰、河道岸线侵占严重加之水环境容量小而脆弱,使得水危机日趋严重。为了维持河道功能永续利用,本文以北京市清河流域为例,在系统分析河流存在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围绕水资源、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和执法监管六大内容编制适合当地实际的"一河一策"方案,形成问题、目标、任务、项目及责任4大清单。同时对城市河道落实河长制中可能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凝练总结,提出各部门统筹协调查清问题、切合实际制定目标、量化任务指标、明晰河长任务及构建方案编制支撑体系等解决措施,供北京市及其他地区"一河(湖)一策"方案编制参考,以期为扎实推进河长制、实现江河湖库永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河一策 河长制 编制方法 北京市
下载PDF
北京市典型积水点金安桥内涝原因及治理措施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金潮森 邸苏闯 +2 位作者 刘洪禄 于凤芹 薛志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71,共13页
【目的】为了明晰内涝致灾机理,精准识别影响内涝的关键因素,诊断积水内涝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及优化比选方案,【方法】选取北京市典型积水点金安桥为研究对象,基于InfoWorks ICM构建精细化洪涝模型开展内涝模拟分析。【结果】结果显示:... 【目的】为了明晰内涝致灾机理,精准识别影响内涝的关键因素,诊断积水内涝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及优化比选方案,【方法】选取北京市典型积水点金安桥为研究对象,基于InfoWorks ICM构建精细化洪涝模型开展内涝模拟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在1 a、3 a、5 a、10 a四种设计暴雨情景下,模拟得到金安桥最大积水深度分别为0.903 m、1.317 m、1.528 m、1.660 m,在10 a一遇设计暴雨情景下桥区积水将漫溢至金安桥站地铁口,出现地铁倒灌风险。【结论】基于模型模拟诊断分析得出,金安桥片区内涝原因主要为管网排水能力不足,局部地形地势低以及规划建设因素导致。模拟分析了管网提标、地形抬填、规划建设调蓄泵站及排水渠等四种内涝治理措施,治理效果依次为:地形抬填>规划建设排水渠>管网提标>规划建设调蓄泵站,设置了4种联用组合方案模拟内涝改善效果,其中方案四(管网提标+设置调蓄泵站+设置排水渠)效果最佳,区域排水能力达10 a一遇。研究结果可为精细化、系统化治理城市内涝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内涝模拟 内涝治理 InfoWorks ICM
下载PDF
城市流域极端降雨条件下的产汇流规律——以北京市凉水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房亚军 李其军 +2 位作者 潘兴瑶 杨默远 李永坤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116,共6页
以凉水河流域为研究区,对比2012年7月21日(短历时双峰型)和2016年7月20日(长历时双峰型降雨)两场典型暴雨洪水过程,分析其降雨-径流关系。结果表明:凉水河流域上游较高的不透水面积比例,加快了区域产汇流速度,使得径流对暴雨的响应更为... 以凉水河流域为研究区,对比2012年7月21日(短历时双峰型)和2016年7月20日(长历时双峰型降雨)两场典型暴雨洪水过程,分析其降雨-径流关系。结果表明:凉水河流域上游较高的不透水面积比例,加快了区域产汇流速度,使得径流对暴雨的响应更为敏感,洪水过程随暴雨过程陡涨陡落;流域下游不透水面积比较低,汇流面积增加和河道行洪过程中的坦化综合作用削弱了降雨-径流序列的一致性。两场暴雨洪水过程上游和下游径流系数对比发现,在流域上游由于不透水面积比较高,重现期为10~20年一遇场次暴雨径流系数为0.35~0.5;而在流域下游由于降雨入渗补给条件较好,流域下游径流系数仅为上游径流系数的1/3,全流域径流系数减小为上游径流系数的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过程 洪涝灾害 极端降雨事件 凉水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高精度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星 邸苏闯 +3 位作者 潘兴瑶 郑琪 张岑 赵羲月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5-10,共6页
以北京市西北涵养区为研究对象,以高分辨率Rapid Eye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技术,解译2010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信息,所构建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包括耕地、乔木、灌木、水体、建筑物、矿石堆、砂石坑等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土... 以北京市西北涵养区为研究对象,以高分辨率Rapid Eye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技术,解译2010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信息,所构建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包括耕地、乔木、灌木、水体、建筑物、矿石堆、砂石坑等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识别涵养区受损生态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自2010年至2018年,西北涵养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其中水体增加33.06 km^2,矿石堆及砂石坑面积均有所降低。矿石堆较2010年减少约33.3%,主要转为灌木及乔木;砂石坑面积较2010年减少25.9%,转化为灌木、乔木及水体。灌木林受人类活动和植被系统演化的影响,面积减少显著,其中灌木林转换为建筑区的面积约为106 km^2,灌木林转换为乔木林的面积为566 km^2。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北京市西北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生态空间变化 生态涵养区
下载PDF
基于水影响评价的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磊 潘兴瑶 +3 位作者 杨默远 来海亮 蔡殿卿 张书函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7-62,共6页
基于对北京市现有雨水管控体系的梳理,从内涵、内容及指标三个方面探讨了海绵城市与水影响评价的关系.结合当前营商环境改革要求,分析了基于水影响评价制度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管控的可行性.提出:将年降雨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物总量削... 基于对北京市现有雨水管控体系的梳理,从内涵、内容及指标三个方面探讨了海绵城市与水影响评价的关系.结合当前营商环境改革要求,分析了基于水影响评价制度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管控的可行性.提出:将年降雨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物总量削减率、雨水资源利用率纳入水影响评价审批指标中,其中雨水资源利用率指标又以"灰绿比值"作为是否执行的依据,临界点值为1;结合水影响评价项目分类,建立海绵城市豁免清单,仅对建筑与小区、农林生态环境、市政工程、线性工程共四类建设项目进行管控,并将海绵建设内容纳入验收环节;结合北京国家海绵试点区实际情况,明确了基于水影响评价的海绵城市管控机制的近期和远期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水影响评价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雨水资源利用率 灰绿比
下载PDF
基于SDA的北京市顺义区用水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可 范海燕 +2 位作者 潘兴瑶 刘娣 杨默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6-60,共5页
为判断顺义区节水所处阶段、指导未来节水方向,在SDA的使用中不引入投入产出表,从产业用水和家庭用水两方面,采用两极分解法分解顺义区2010~2019年的用水情况,并得到顺义区用水驱动因素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两极分解法比初始分解法得出... 为判断顺义区节水所处阶段、指导未来节水方向,在SDA的使用中不引入投入产出表,从产业用水和家庭用水两方面,采用两极分解法分解顺义区2010~2019年的用水情况,并得到顺义区用水驱动因素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两极分解法比初始分解法得出的结果稳定性更高,可解决SDA分解路径不唯一的问题;顺义区产业节水主要驱动力已由结构调整逐渐转向技术提升,结构效应节水潜力较小,产业节水应继续侧重行业用水效率提升。农村人均家庭用水量增长较快,未来需加强农村节水意识、节水器具的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A 两极分解法 用水驱动因素 顺义区
原文传递
北京市东南郊灌区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含量水平评估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艳 刘洪禄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0年第4期25-34,共10页
为明确北京东南郊典型灌区土壤和作物重金属含量和污染水平,2015年对该灌区31个监测点位土壤样品和62个作物样品的6种重金属进行了检测,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评估法对土壤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 为明确北京东南郊典型灌区土壤和作物重金属含量和污染水平,2015年对该灌区31个监测点位土壤样品和62个作物样品的6种重金属进行了检测,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评估法对土壤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地统计学分析对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灌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属于安全级别,潜在生态风险较低,农产品重金属含量满足国家食品标准,灌区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是农业施肥、污水灌溉和大气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冬小麦 夏玉米 蔬菜 土壤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北京市平谷区海绵生态敏感性评估 被引量:2
17
作者 卢亚静 于磊 潘兴瑶 《建设科技》 2019年第7期40-44,共5页
生态敏感性评估是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基础,也是进行海绵城市格局划分的依据。本文基于北京市平谷区土地利用、高程、水系等基本信息,借助ArcGIS平台,对平谷区"山、水、林、田、湖"等海绵基础条件进行了梳理,采用层次分析法... 生态敏感性评估是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基础,也是进行海绵城市格局划分的依据。本文基于北京市平谷区土地利用、高程、水系等基本信息,借助ArcGIS平台,对平谷区"山、水、林、田、湖"等海绵基础条件进行了梳理,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对水敏感因子、地质敏感因子、生物敏感因子赋予权重,综合得出平谷全区敏感性,并划分出低—高五级生态敏感性分区,其中低敏感性区主要位于平原区,较低敏感性区主要位于平原区和浅山区交界处,中敏感性区主要位于浅山区,较高敏感性区主要位于浅山区和深山区交界处,高敏感性区域主要位于深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生态敏感性 北京市平谷区 评估
下载PDF
基于可变集理论的北京市洪涝易损性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薛志春 邸苏闯 +2 位作者 李永坤 霍风霖 张东 《中国防汛抗旱》 2021年第9期37-42,61,共7页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安全、生态、环境等的需求也在持续提高,防洪安全作为城市安全领域中最重要一环,对于城市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历经多年规划建设,大部分城市都具备了基本的防洪能力,同时也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安全、生态、环境等的需求也在持续提高,防洪安全作为城市安全领域中最重要一环,对于城市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历经多年规划建设,大部分城市都具备了基本的防洪能力,同时也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如人口密度大、资产集中度高、基础设施差等,均导致在面临洪涝灾害时会发生不可避免的损失。通过城市洪涝易损性评价,可以对城市防洪的薄弱区域、环节开展针对性防治措施。运用陈守煜教授等人提出的可变集理论及其洪涝易损性评价方法,构建适合于北京地区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对北京市16个行政区开展评价,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集 城市洪涝 易损性 评价
下载PDF
基于DSSAT模型的增温对温室番茄生长影响的研究
19
作者 陈军伟 董建舒 +3 位作者 司转运 衣若晨 张凯 范海燕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2-89,共8页
运用农业技术转移决策支持系统(DSSAT)模型分析华北地区未来气温变化对温室番茄生产潜力的影响,为番茄种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以华北地区田间试验数据为基础,验证DSSAT模型的适用性,模拟在气温升高条件下温室番茄的生长发育,并... 运用农业技术转移决策支持系统(DSSAT)模型分析华北地区未来气温变化对温室番茄生产潜力的影响,为番茄种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以华北地区田间试验数据为基础,验证DSSAT模型的适用性,模拟在气温升高条件下温室番茄的生长发育,并分析了气温变化对番茄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经过品种参数调试校正,模型的模拟值与试验的实测值吻合度较高,可用于华北地区温室番茄的研究。模拟结果得出,随着气温升高,番茄的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下降趋势,气温升高对番茄生长不利。当气温增加1℃时,需要增加5%~20%的水氮用量才能基本达到原有番茄产量;当气温增加2℃时,需要增加10%~25%的水氮用量才能达到原有产量;当气温增加3℃时,需要增加15%~25%的水氮用量才能达到原有产量。同时,增加灌溉定额和氮肥用量超过一定程度会对番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气温升高对华北地区温室番茄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华北地区温室番茄生产提供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SAT-CROPGRO-Tomato模型 番茄 气温 产量 情景模拟
下载PDF
无土栽培基质物理特性及鸟巢蕨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福生 刘洪禄 +1 位作者 吴文勇 杨胜利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51-54,共4页
以混合草炭(国产草炭+珍珠岩+蛭石)、水苔、PINDSTRUP基质(丹麦泥炭+珍珠岩)3种生产基质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3种基质的空隙结构、气水比、容重等物理特性,并进行了鸟巢蕨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混合草炭、PINDSTRUP基质和水苔的干容重依... 以混合草炭(国产草炭+珍珠岩+蛭石)、水苔、PINDSTRUP基质(丹麦泥炭+珍珠岩)3种生产基质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3种基质的空隙结构、气水比、容重等物理特性,并进行了鸟巢蕨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混合草炭、PINDSTRUP基质和水苔的干容重依次显著升高(P<0.05),总孔隙度差异不显著;混合草炭和PINDSTRUP基质的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和气水比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二者的通气孔隙度和气水比显著低于水苔、持水孔隙度显著高于水苔(P<0.05)。不同栽培基质和灌水处理条件下,供试鸟巢蕨的叶片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日变化过程一致,灌水定额和基质类型对鸟巢蕨叶片生理有交互影响。PINDSTRUP基质栽培的鸟巢长势最好、水苔次之、国产草炭混合基质长势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巢蕨 无土栽培 基质 容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