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顺义区零售生猪肉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测与病原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彦春 杨波 +4 位作者 王苗 冀国强 马红梅 李颖 张茂俊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45-949,共5页
目的获得北京市顺义区零售市场生猪肉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及病原特征。方法采集样本,应用细菌增菌培养并同时对增菌液进行荧光PCR预筛查的方法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对于鉴定阳性菌株应用传统PCR及多重荧光PCR方法分析5种毒... 目的获得北京市顺义区零售市场生猪肉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及病原特征。方法采集样本,应用细菌增菌培养并同时对增菌液进行荧光PCR预筛查的方法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对于鉴定阳性菌株应用传统PCR及多重荧光PCR方法分析5种毒力基因的分布特征。应用肉汤稀释法获得分离菌株的耐药特征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菌株分子分型。结果70份样本中19份增菌液foxA基因实时荧光PCR筛查阳性,阳性率为27.14%(19/70)。19份foxA筛查阳性标本培养获得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9株菌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头孢西丁、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97.74%、84.21%、47.39%和42.11%,其携带毒力基因特征均为ail-/ystA-/ystB+/yadA-/virF-。17株菌完成PFGE检测并被分为15种带型。结论针对增菌液进行荧光PCR预筛查,可提高食品样本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培养的检出率。菌株毒力基因的荧光PCR组合检测可快速获得分离菌株的毒力特征。本次研究中分离自本地区零售生猪肉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未发现显著遗传聚集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生猪肉 脉冲场凝胶电泳 抗生素敏感性 毒力基因
下载PDF
2022年北京市一起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病原学分析
2
作者 赵凤玲 高翔 +9 位作者 邹林 江南 罗宇馨 黄震 甄博珺 张萍 李颖 陈倩 马晓晨 张晓嫒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2-387,共6页
目的 对一起北京市某学校由产气荚膜梭菌导致的腹泻暴发事件进行病原学分析,为类似疫情的快速精准分析与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样本进行多重病原筛查;根据初筛结果进行常规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 目的 对一起北京市某学校由产气荚膜梭菌导致的腹泻暴发事件进行病原学分析,为类似疫情的快速精准分析与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样本进行多重病原筛查;根据初筛结果进行常规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质谱分析;分离到的产气荚膜梭菌进行PCR毒力基因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结果 28份病例肛拭子样本中有26份产气荚膜梭菌核酸初筛阳性,分离菌株26株;13份粪便样本有10份产气荚膜梭菌核酸初筛阳性,4份样本分离到20株产气荚膜梭菌;其他样本未检测到病原;46株菌均携带cpa基因和cpe基因,为携带肠毒素CPE基因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46株菌中41株菌集中在2个脉冲场凝胶电泳带型。结论 本次腹泻暴发事件由产气荚膜梭菌(含肠毒素)导致,分子生物学方法可用于产气荚膜梭菌暴发事件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暴发 毒力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
原文传递
北京市顺义区细菌性痢疾临床诊断病例的感染致病菌检测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杰 吕紫薇 +3 位作者 谈敦芳 冀国强 李颖 张茂俊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顺义区细菌性痢疾临床诊断病例的感染致病菌构成及病原特征,为该类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细菌性痢疾临床诊断病例44例,进行志贺菌属、弯曲菌属、沙门菌属、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小肠结肠炎... 目的分析北京市顺义区细菌性痢疾临床诊断病例的感染致病菌构成及病原特征,为该类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细菌性痢疾临床诊断病例44例,进行志贺菌属、弯曲菌属、沙门菌属、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7种常见致病菌的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分子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志贺菌属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出率为0,其他致病菌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弯曲菌属(30.00%,9/30)、沙门菌属(18.18%,8/44)、副溶血弧菌(15.91%,7/44)、致泻大肠埃希菌(4.55%,12/44)、霍乱弧菌(3.13%,1/32)。9株空肠弯曲菌分成9种ST型;8株沙门菌分成4种血清型,7种脉冲电场凝胶电泳带型;8株副溶血弧菌分成4种血清型,毒力基因特征均为tdh+/trh-;1株霍乱弧菌为非O1/O139血清型,毒力基因特征为ctx-/t3ss+。结论北京市顺义区细菌性痢疾临床诊断错误率较高。细菌性痢疾临床诊断病例具有较高的致病菌检出率,以弯曲菌属、沙门菌属为优势构成。志贺菌属与其他腹泻肠道致病菌的快速鉴别诊断应在临床尽快建立并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痢疾 临床诊断 志贺菌 弯曲菌 沙门菌
原文传递
一起由产气荚膜梭菌和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共感染导致的聚集性腹泻事件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爽 张巍巍 +5 位作者 李颖 马红梅 冯宝立 张茂俊 陈倩 王丽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对一起产气荚膜梭菌和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PFGE)混合感染导致的腹泻暴发事件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采集暴发事件的病例粪便样本;病原体筛查使用实时荧光PCR方法;细菌分离使用培养法;菌株毒力基因鉴定使用普通PCR方法;菌株抗生素敏感... 目的对一起产气荚膜梭菌和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PFGE)混合感染导致的腹泻暴发事件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采集暴发事件的病例粪便样本;病原体筛查使用实时荧光PCR方法;细菌分离使用培养法;菌株毒力基因鉴定使用普通PCR方法;菌株抗生素敏感性测试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菌株分子分型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结果9份粪便样本核酸中,6份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astA+(+:基因阳性),8份样本产气荚膜梭菌cpa+,5份样本同时检出2种病原体。6份粪便标本分离到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均astA+;8份粪便标本分离到产气荚膜梭菌,其中2株cpa+/cpe+,6株cpa+/β2+。6株肠聚集大肠埃希菌分为2种PFGE带型,其中5株同带型,也为同种耐药表型(AMP-CFZ);8株产气荚膜梭菌分为3种PFGE带型,其中6株cpa+/β2+的菌株同带型。结论本次腹泻暴发事件可能由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 产气荚膜梭菌 混合感染 腹泻暴发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2013-2019年北京市顺义区腹泻病例分离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耐药特征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园园 林帆 +3 位作者 王苗 康颖 李颖 马红梅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24-1330,共7页
目的对2013—2019年北京市顺义区2家哨点腹泻病例分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进行耐药特征分析。方法收集2013—2019年北京市顺义区2家哨点医院腹泻病例粪便标本,进行DEC分离培养、生化鉴定与分型鉴定,抗菌药敏感性试验使用微量肉汤法... 目的对2013—2019年北京市顺义区2家哨点腹泻病例分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进行耐药特征分析。方法收集2013—2019年北京市顺义区2家哨点医院腹泻病例粪便标本,进行DEC分离培养、生化鉴定与分型鉴定,抗菌药敏感性试验使用微量肉汤法,耐药特征分析包括耐药率、非敏感率、多重耐药率和耐药谱分析。结果腹泻病例DEC检出率为9.53%(232/2434)、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占56.47%(131/232)、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占27.16%(63/232)、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占16.38%(38/232)。DEC多重耐药率为33.19%(77/232),共有90种耐药谱型;ETEC多重耐药率为17.56%(23/131),共有36种耐药谱型;EPEC多重耐药率为58.73%(37/63),共有42种耐药谱型;EAEC多重耐药率为44.74%(17/38),共有23种耐药谱型。耐药率≥30%的抗菌药ETEC有萘啶酸(NAL)、氨苄西林(AMP),EPEC有AMP、四环素(TET)、复方新诺明(SXT)、磺胺异恶唑(Sul)、NAL,EAEC有NAL、AMP、SXT、Sul、TET。2013—2016年与2017—2019年两个时间组试验抗菌药差异性比较发现:ETEC对AMP、头孢唑啉(CFZ)、TET、头孢吡肟(FEP)、氨曲南(AZM)、氨苄西林/舒巴坦(AMS)耐药水平上升,对Sul耐药水平下降;EPEC对庆大霉素(GEN)耐药水平下降;EAEC对头孢噻肟(CTX)、GEN、多西环素(DOX)耐药水平下降。结论北京市顺义区腹泻病例中,DEC具有较高的流行强度,ETEC、EPEC和EAEC的流行与耐药均具有较为独立的特征,耐药形势依然严峻;值得应引起公共卫生和临床部门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腹泻 耐药率 多重耐药率 耐药谱
原文传递
北京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和非O1/O139霍乱弧菌共感染导致急性胃肠炎暴发事件病原检测分析
6
作者 康颖 乔胜鑫 +8 位作者 闫爱霞 赵文轩 崔尧 李首飞 王苗 王园园 王洛桐 李颖 逄波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0,共8页
目的对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和非O1/O139霍乱弧菌共感染导致急性胃肠炎暴发事件进行实验室病原学分析。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4个病例肛拭子、12件可疑污染食品和8件环境涂抹的增菌液进行多种腹泻病原检测,将副溶血性弧菌和霍乱弧菌分... 目的对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和非O1/O139霍乱弧菌共感染导致急性胃肠炎暴发事件进行实验室病原学分析。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4个病例肛拭子、12件可疑污染食品和8件环境涂抹的增菌液进行多种腹泻病原检测,将副溶血性弧菌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获取菌株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基于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构建聚类树。结果4件病例肛拭子增菌液荧光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结果均为toxRVP+/tdh+/trh-,其中2件肛拭子荧光PCR检测霍乱弧菌结果为阳性。病例肛拭子副溶血性弧菌培养法检出率为100%(4/4),分离株均为toxR_(VP)+/tdh+/trh-,血清型均为O4:KUT;病例肛拭子霍乱弧菌培养法检出率为50%(2/4),均为非O1/O139血清型,其中1分离株为toxR_(VC)+/ctx-/t3ss+。可疑污染食品副溶血性弧菌培养法检出率为66.67%(8/12),环境涂抹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2.50%(1/8),可疑污染食品和环境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均为toxR_(VP)+/tdh-/trh-;可疑污染食品霍乱弧菌检出率为25.00%(3/12),分离株均为toxR_(VC)+/ctx-/t3ss-。基于病例、可疑污染食品和环境分离副溶血性弧菌形成10个相互独立且遗传距离较远的分支,全部病例分离株处在同一分支,为高度克隆化分支。分离自2个病例和3件可疑污染食品的霍乱弧菌分离株形成5个相互独立且遗传距离较远的分支。结论本次暴发事件由副溶血性弧菌和非O1/O139霍乱弧菌共感染导致;弧菌共感染暴发事件中应加强多病原荧光PCR的辅助检测和菌株基因组特征分析,优化弧菌优化培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肠炎 暴发 副溶血性弧菌 非O1/O139霍乱弧菌 实时荧光PCR 基因组测序 食源性致病菌
原文传递
2023年北京市某区一起家庭聚集性百日咳疫情流行特征和实验室诊断
7
作者 魏蕊 王园园 +6 位作者 肖雷 刘利君 李颖 张茂俊 王海瑞 王凤双 邵祝军 《中国疫苗和免疫》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1-676,共6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某区1起家庭聚集性百日咳疫情流行特征和实验室诊断。方法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鼻咽拭子进行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Bp)核酸检测和分离培养,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多位点序列分型... 目的分析北京市某区1起家庭聚集性百日咳疫情流行特征和实验室诊断。方法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鼻咽拭子进行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Bp)核酸检测和分离培养,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多位点序列分型、毒力基因鉴定和抗生素敏感试验;采集血清标本检测百日咳毒素IgG(Pertussis toxin IgG,PT-IgG)抗体水平。结果该起聚集性疫情涉及5例百日咳病例,首发病例7月龄,极低体重早产儿,出生后反复就诊或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治疗,无百日咳成分疫苗免疫史;其他4例病例按发病时间依次为其外祖母、姐姐、母亲和父亲。第1-4例病例Bp核酸检测或分离培养阳性,且双份血清PT-IgG呈>4倍升高或阳转,判定为实验室诊断病例;第5例病例相应检测均阴性,判定为临床诊断病例。从首发病例鼻咽拭子中获得2株Bp分离株,均为ST2型和ptxP3型,均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和磺胺甲噁唑耐药。结论本起家庭聚集性百日咳疫情可能由无疫苗保护的婴儿感染后向其他家庭成员传播所致。需加强百日咳主动监测和实验室诊断,及时发现病例和采取防控措施,以避免发生聚集性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聚集 流行特征 百日咳鲍特菌 实验室诊断 抗生素耐药性
原文传递
北京市顺义区腹泻病例分离沙门氏菌耐药特征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靳红武 张赫 +3 位作者 张爽 冀国强 马红梅 李颖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5-302,共8页
目的对北京市顺义区腹泻病例分离的沙门氏菌进行耐药特征分析。方法 2个收集2013—2018年北京市顺义区腹泻病例粪便标本,对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使用微量肉汤法对分离的沙门氏菌菌株进行2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目的对北京市顺义区腹泻病例分离的沙门氏菌进行耐药特征分析。方法 2个收集2013—2018年北京市顺义区腹泻病例粪便标本,对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使用微量肉汤法对分离的沙门氏菌菌株进行2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开展耐药率、非敏感率、多重耐药率和耐药谱分析。结果腹泻病例沙门氏菌检出率为5.44%(113/2 076),包含26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氏菌构成比为32.46%(37/114),鼠伤寒沙门氏菌构成比为27.19%(31/114)。沙门氏菌多重耐药率为44.74%(51/114),分布62种耐药谱;肠炎沙门氏菌多重耐药率为67.57%(25/37),分布29种耐药谱。鼠伤寒沙门氏菌多重耐药率为45.16%(14/31),分布20种耐药谱。结论北京市顺义区分离自腹泻病例的沙门氏菌耐药状况较为严重,耐药谱分布呈现多样性。应持续开展沙门氏菌病原学监测,为沙门菌感染的科学防控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腹泻病例 肠炎沙门氏菌 鼠伤寒沙门氏菌 耐药
原文传递
北京市顺义区市售生鲜整鸡中弓形杆菌流行状况及耐药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园园 李颖 +6 位作者 杨杰 张彦春 张爽 张赫 王苗 马红梅 张茂俊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7-301,共5页
目的了解顺义区市售生鲜整鸡中弓形杆菌的污染状况及耐药特征。方法在顺义区农贸市场、超市随机采集零售生鲜整鸡样品60份,应用滤膜法对样品进行弓形杆菌的分离培养,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目的了解顺义区市售生鲜整鸡中弓形杆菌的污染状况及耐药特征。方法在顺义区农贸市场、超市随机采集零售生鲜整鸡样品60份,应用滤膜法对样品进行弓形杆菌的分离培养,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及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菌株鉴定,并将菌株的质谱图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弓形杆菌分离株进行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检测。结果60份市售生鲜整鸡样品中弓形杆菌的检出率为26.67%(16/60),且均为布氏弓形杆菌。6月、7月弓形杆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5月。16株弓形杆菌分离株经MALDI-TOF MS聚类,以相对距离1000为节点分为两个簇群,相对距离与菌株相似性呈负相关,聚类图对样品地域来源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弓形杆菌分离株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严重,对萘啶酸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1.25%和43.75%;对庆大霉素(12.50%)、红霉素(12.50%)、阿奇霉素(12.50%)、泰利霉素(12.50%)、链霉素(6.25%)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顺义区零售生鲜整鸡中弓形杆菌的检出率较高,应警惕因未烧熟煮透和交叉污染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杆菌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 生鲜整鸡 耐药
原文传递
2013—2019年北京市某区儿童感染A组溶血性链球菌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美娟 刘彤 +6 位作者 康颖 闫爱霞 荆红波 王凤双 李颖 逄波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45-549,共5页
目的分析2013—2019年北京市某区儿童感染A组溶血性链球菌抗生素敏感性及分子遗传特征。方法使用儿童感染A组溶血性链球菌病原学监测中获得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获得菌株多位点序列分型,描述不同年度优势序列型(sequence type,ST),使用... 目的分析2013—2019年北京市某区儿童感染A组溶血性链球菌抗生素敏感性及分子遗传特征。方法使用儿童感染A组溶血性链球菌病原学监测中获得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获得菌株多位点序列分型,描述不同年度优势序列型(sequence type,ST),使用resfinder利用基因组数据检测耐药基因,研究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在234株A组溶血性链球菌中鉴定到7种ST,ST36和ST28构成比分别为48.72%和46.15%;优势耐药基因为ermB(97.44%)、tetM(92.31%),优势耐药基因谱为ermB+tetM共同携带。结论本地区儿童感染A组溶血性链球菌以ST36和ST28为主,其他ST少量分散分布;菌株耐药基因型与耐药表型分布特征一致性好,可以通过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预测耐药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组溶血性链球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耐药基因 全基因组测序
原文传递
2012-2019年北京市顺义区猩红热病原学监测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美娟 康颖 +2 位作者 杨杰 荆红波 李颖 《医学信息》 2022年第4期146-149,共4页
目的分析2012-2019年顺义区猩红热病原学监测结果,以期为开展猩红热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顺义区妇幼保健院2012-2019年儿科门诊诊断为猩红热或链球菌感染/扁桃体炎/咽峡炎的1205例患儿的咽拭子,均进行A组溶血性链球菌(GAS)的分离... 目的分析2012-2019年顺义区猩红热病原学监测结果,以期为开展猩红热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顺义区妇幼保健院2012-2019年儿科门诊诊断为猩红热或链球菌感染/扁桃体炎/咽峡炎的1205例患儿的咽拭子,均进行A组溶血性链球菌(GAS)的分离培养鉴定,结合监测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9年从1205件咽拭子中共检出GAS 275株,检出率为22.82%,其中2014年和2017年GAS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4.15%和34.64%;猩红热临床诊断病例共29例,诊断率为2.41%,其中2017年最高,为6.54%;猩红热临床诊断率低于GAS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户籍GAS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服用抗生素间GAS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为猩红热和链球菌感染的患者中GAS检出率高于诊断为扁桃体炎和咽颊炎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诊断为猩红热和链球菌感染、扁桃体炎和咽颊炎患者中GAS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症状中扁桃体肿大、咽颊红肿、口腔黏膜充血、草莓舌、杨梅舌、皮疹和指压痕阳性的GAS检出率高于猩红热临床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临床症状中口周苍白圈或巴氏线的猩红热临床诊断率和GAS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猩红热发病呈波动性,猩红热临床诊断率低于其病原菌的检出率,应提升医护人员对猩红热的诊断水平,同时加强猩红热病原学监测,为临床诊断和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猩红热 A组溶血性链球菌 病原学监测
下载PDF
北京市某区2021年5—9月生鲜蔬菜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情况和耐药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全菲 付诗琪 +5 位作者 康颖 闫爱霞 王园园 李首飞 朱玥 李颖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对生鲜蔬菜中蜡样芽胞杆菌的分布和耐药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采集北京市顺义区2021年5—9月生鲜蔬菜样本120份,对样本进行蜡样芽胞杆菌平板计数检测、增菌培养及增菌液呕吐毒素基因(ces)、蜡样芽胞杆菌16S r DNA基因实时荧光PCR检测,... 目的对生鲜蔬菜中蜡样芽胞杆菌的分布和耐药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采集北京市顺义区2021年5—9月生鲜蔬菜样本120份,对样本进行蜡样芽胞杆菌平板计数检测、增菌培养及增菌液呕吐毒素基因(ces)、蜡样芽胞杆菌16S r DNA基因实时荧光PCR检测,对分离株进行14种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生鲜蔬菜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84.17%(101/120)。根茎类和叶菜类生鲜蔬菜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81,P_(校正)=0.000);超市、农贸市场和农户菜地3类采集地点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50,P=0.004),基于样本增菌液的ces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Fisher)=0.001)。12件ces+的生鲜蔬菜增菌液检测蜡样芽胞杆菌16S rDNA基因和ces基因Ct值均值分别为19.96和31.80,但均未能分离到ces+蜡样芽胞杆菌菌落。蜡样芽胞杆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复方磺胺耐药率分别为100%、99.01%、61.39%;分布5种耐药谱,优势耐药谱为氨苄西林+青霉素+复方磺胺(59.41%);耐3类及3类以上抗生素多重耐药率为0.99%(1/101)。结论蜡样芽胞杆菌以及呕吐毒素基因在本地生鲜蔬菜中广泛分布,分离株依然处于较低的多重耐药水平。单份生鲜蔬菜样本中ces+菌株在污染的全部蜡样芽胞杆菌中“低丰度”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胞杆菌 生鲜蔬菜 呕吐毒素 耐药性 食源性致病菌 顺义区
原文传递
2021-2023北京市某区748例腹泻病例中弓形杆菌病原特征分析
13
作者 李颖 周贵兰 +7 位作者 刘雨薇 王苗 闫爱霞 李首飞 王园园 王海瑞 彭涛 张茂俊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2-737,共6页
目的基于腹泻病原学监测进行弓形杆菌分离和病原特征分析,为该病原导致腹泻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2021—2023年北京市某区腹泻患者基础信息和临床症状信息,采集患者粪便标本进行弓形杆菌培养并使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 目的基于腹泻病原学监测进行弓形杆菌分离和病原特征分析,为该病原导致腹泻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2021—2023年北京市某区腹泻患者基础信息和临床症状信息,采集患者粪便标本进行弓形杆菌培养并使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进行鉴定。分离弓形杆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和全基因组测序并基于序列进行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分析、毒力基因分析和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2021—2023年腹泻患者粪便弓形杆菌检出率为0.80%(6/748),2017年在北京某区腹泻监测中检出2株弓形杆菌,荧光PCR鉴定结果均为布氏弓形杆菌。本地区分离到弓形杆菌的8例腹泻患者中的5例同时分离到其他肠道致病菌。从8例腹泻患者中分离的8株弓形杆菌对不同抗生素耐药株数分别为耐四环素7株、耐氟苯尼考6株、耐链霉素6株、耐阿奇霉素5株、耐克林霉素5株,6株菌耐3类或3类以上抗生素;基于基因组序列的ANI分析确定8株菌均为布氏弓形杆菌。结论北京市某区腹泻患者中分离弓形杆菌以布氏弓形杆菌为优势种,弓形杆菌感染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分离菌株的病原特异性需要增加菌株数量后继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杆菌 腹泻 全基因组测序 抗生素敏感性
原文传递
2018-2021年北京市某区腹泻病例中沙门菌主要型别与耐药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会波 张爽 +4 位作者 李颖 康颖 闫爱霞 王凤双 彭涛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53-656,共4页
目的 分析北京市某区腹泻病例分离沙门菌主要型别与耐药特征。方法 收集2018—2021年北京市某区腹泻病例粪便样本并进行沙门菌培养、鉴定和血清分型,同时进行14种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2018—2021年该区腹泻病例中沙门菌检出率为4.96%(... 目的 分析北京市某区腹泻病例分离沙门菌主要型别与耐药特征。方法 收集2018—2021年北京市某区腹泻病例粪便样本并进行沙门菌培养、鉴定和血清分型,同时进行14种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2018—2021年该区腹泻病例中沙门菌检出率为4.96%(54/1 089),共分离出55株沙门菌,包括19种血清型,构成比最高为肠炎沙门菌(45.45%,25/55)。55株沙门菌对链霉素、氨苄西林、萘啶酸耐药率分别为60.00%、58.18%、58.18%;25株肠炎沙门菌对萘啶酸、链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96.00%、80.00%、76.00%。结论 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血清型变化和耐药表型特征发生变化,沙门菌对亚胺培南中介耐药率的提高,提示本地区应加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规范使用和院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腹泻 培养法 血清型 抗生素耐药
原文传递
一起GⅠ型诺如病毒混合感染多克隆蜡样芽胞杆菌致急性胃肠炎暴发事件实验室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甄国新 范佳欣 +10 位作者 袁凯丽 林帆 李颖 王苗 康颖 闫爱霞 张爽 荆红波 马红梅 王园园 张茂俊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45-850,共6页
目的通过一起急性胃肠炎暴发事件的实验室检测,分析暴发相关病原特征。方法对患者粪便、呕吐物标本以及可疑污染食品样本进行相关病原及毒力基因的实时荧光PCR筛查以及阳性菌的培养检测,对分离菌株进一步进行毒力基因分布分析和脉冲肠... 目的通过一起急性胃肠炎暴发事件的实验室检测,分析暴发相关病原特征。方法对患者粪便、呕吐物标本以及可疑污染食品样本进行相关病原及毒力基因的实时荧光PCR筛查以及阳性菌的培养检测,对分离菌株进一步进行毒力基因分布分析和脉冲肠凝胶电泳分型分析。结果25例患者的粪便标本诺如病毒荧光PCR阳性,检出率为71.43%(25/35),均为GⅠ型;5例患者的6份标本中蜡样芽胞杆菌荧光PCR和病原培养均为阳性,1名厨师粪便标本蜡样芽胞杆菌荧光PCR和培养结果均为阳性。7件可疑食品样本中4件检出蜡样芽胞杆菌,其中5份食品样本ces基因阳性。19株蜡样芽胞杆菌分离株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为14种带型,5例患者分离株中有2株PFGE带型相同且与厨师来源菌株分型一致,相同食品来源分离株的PFGE带型不完全一致。19株分离株均不携带ces基因。结论诺如病毒和蜡样芽胞杆菌可能是导致本次急性胃肠炎暴发事件重要病原,以多病原快速筛查为指导的实验室检测对于病原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蜡样芽胞杆菌 急性胃肠炎 暴发
原文传递
234株儿童感染A组溶血性链球菌耐药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美娟 袁凯丽 +3 位作者 荆红波 张赫 杨杰 李颖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9-723,共5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顺义区儿童呼吸道感染A组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i,GAS)的耐药特征。方法收集顺义区妇幼保健院2013—2019年间就诊的猩红热或细菌性咽扁桃体炎患儿咽拭子,分离鉴定出234株GAS,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GAS对青霉... 目的分析北京市顺义区儿童呼吸道感染A组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i,GAS)的耐药特征。方法收集顺义区妇幼保健院2013—2019年间就诊的猩红热或细菌性咽扁桃体炎患儿咽拭子,分离鉴定出234株GAS,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GAS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氯霉素、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四环素、万古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噻肟、美罗培南、利奈唑胺12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234株GAS对青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噻肟、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利奈唑胺均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8.29%、97.01%、93.16%;对氧氟沙星、左氧沙星、氯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56%、0.43%、0.43%;本研究结果显示共分布8种耐药谱,优势耐药谱为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联合耐药,占89.74%(210/234),多重耐药率为92.74%(217/234)。结论北京市顺义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GAS对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高,多重耐药严重,对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仍敏感。GAS的监测及耐药性分析仍需持续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组链球菌 大环内酯类 耐药
原文传递
羊粪便中克罗诺菌分离与种鉴定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颖 王海瑞 +8 位作者 王鹏 康颖 闫爱霞 王园园 李首飞 王苗 王凤双 彭涛 张茂俊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9-544,共6页
目的分析散养羊粪便中克罗诺菌的分离与种鉴定,为克罗诺菌相关风险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集北京市某区农村地区散养羊粪便标本,参考GB 4789.40-2016标准进行克罗诺菌分离培养;对疑似菌株进行全自动生化鉴定、16S RNA全长序列比对分析以... 目的分析散养羊粪便中克罗诺菌的分离与种鉴定,为克罗诺菌相关风险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集北京市某区农村地区散养羊粪便标本,参考GB 4789.40-2016标准进行克罗诺菌分离培养;对疑似菌株进行全自动生化鉴定、16S RNA全长序列比对分析以及菌株基因组测序。基于基因组序列,进行菌株基于基因组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分析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对核实鉴定后的克罗诺菌使用肉汤稀释法进行15种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共采集129件羊粪便标本,其中获得26株疑似菌株。不同鉴定方法鉴定结果不完全一致。ANI分析结果显示26株菌中14株菌为克罗诺菌,分别属于4个菌种(阪崎克罗诺菌、丙二酸盐克罗诺菌、苏黎世克罗诺菌、都柏林克罗诺菌),14株克罗诺菌中8株为苏黎世克罗诺菌,样本克罗诺菌的检出率为10.85%(14/129)。1株阪崎克罗诺菌的分型为ST40,2株丙二酸盐克罗诺菌的分型分别为ST7和ST201,3株都柏林克罗诺菌分为2个亚型,其ST型别分别为ST809、ST810和ST666。8株苏黎世克罗诺菌分别为ST25(3株)、ST811、ST813、ST814(2株)和ST815。14株克罗诺菌对检测的抗生素均为敏感。结论本地区散养羊携带阪崎克罗诺菌及其它克罗诺菌菌种病原菌。全自动生化鉴定及基于16Sr RNA序列分析鉴定对于克罗诺菌的鉴定可能存在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诺菌 菌种鉴定 基因组测序 平均核苷酸一致性 分子分型 抗生素敏感性
下载PDF
顺义区2018年腹泻病例粪便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杰 李文 +4 位作者 冀国强 马红梅 张爽 张赫 李颖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386-389,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顺义地区2018年腹泻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耐药状况。方法:收集北京顺义区2018年腹泻病例粪便标本,分离并鉴定5种DEC,使用肉汤稀释法测定DEC对20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多... 目的了解北京顺义地区2018年腹泻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耐药状况。方法:收集北京顺义区2018年腹泻病例粪便标本,分离并鉴定5种DEC,使用肉汤稀释法测定DEC对20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多重耐药率和耐药谱。结果:腹泻病例粪便中DEC检出率10.19%(37/363),其中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构成比最高,为59.46%(22/37)。DEC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包括氨苄西林(62.16%)、萘啶酸(59.46%)、复方新诺明(35.14%)、磺胺异噁唑(32.43%)、四环素(24.32%),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中介率分别达到48.65%和24.32%。DEC优势耐药谱为萘啶酸+氨苄西林,多重耐药率为24.32%(9/37)。结论腹泻病例中DEC耐药形势较为严峻,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仍然是临床治疗DEC感染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泻大肠埃希菌 耐药 腹泻
原文传递
北京某区一起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分析
19
作者 李湛 黄振洲 +8 位作者 李首飞 康颖 闫爱霞 王苗 王园园 王洛桐 张茂俊 王凤双 李颖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0-915,共6页
目的 通过实验室检测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s)中毒,为应对此类食源性暴发事件提供经验。方法 采集可疑受污染食品、病例肛拭子和环境涂抹样本,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肠毒素(SEA、SEB、SEC、SED、SEE)的酶联免... 目的 通过实验室检测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s)中毒,为应对此类食源性暴发事件提供经验。方法 采集可疑受污染食品、病例肛拭子和环境涂抹样本,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肠毒素(SEA、SEB、SEC、SED、SEE)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及肠毒素基因(sea、seb、sec、sed、see)荧光PCR方法检测;对分离株进行耐药表型检测和全基因组测序并构建进化树。结果 3件可疑受污染的食品未检出SEs。荧光PCR检测3件可疑污染食品的增菌液结果都为nuc+/seb+。从3件可疑受污染食品中共分离到9株seb+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从食品1中分离到2株t78型和1株t437型,食品2和食品3中分离到的菌株均为t437型,同一spa分型菌株具有相同耐药表型。从1件环境涂抹中分离出2株5种肠毒素基因均为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t571型。由9株食品分离株和2株环境分离株构建cgSNP进化树,显示形成3个独立且遗传关系较远分支。9株食品分离株产毒培养后ELISA肠毒素检测结果为SEB阳性。结论 本起事件为可疑SEB中毒事件,全基因组测序可提供较为全面的生物信息数据以应对此类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金黄色葡萄球肠毒素 全基因组测序 荧光PCR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原文传递
一起空肠弯曲菌导致急性胃肠炎暴发事件的病原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邹林 李颖 +9 位作者 周贵兰 甄博珺 张萍 江南 赵凤玲 王建国 李洪军 王艳春 张国峰 张茂俊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92-1696,共5页
目的对一起急性胃肠炎暴发事件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方法对暴发事件中采集的病例粪便标本、厨师粪便标本、环境涂抹、食品原材料等样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和细菌分离培养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PFGE分型分析并对病例分离株进行抗生... 目的对一起急性胃肠炎暴发事件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方法对暴发事件中采集的病例粪便标本、厨师粪便标本、环境涂抹、食品原材料等样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和细菌分离培养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PFGE分型分析并对病例分离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4例病例粪便标本空肠弯曲菌核酸检测阳性,其中1例未服用抗生素的病例分离到空肠弯曲菌;从4份生鸡样本中获得12个空肠弯曲菌单菌落和7个结肠弯曲菌单菌落。病例分离株对萘啶酸、环丙沙星、氯霉素、氟苯尼考和四环素耐药;基因组测序分析确定该菌株为ST10075型,并确定其染色体上含有cmeABCR、tetO/M和blaOXA-61等耐药元件,而23S rRNA的2074和2075位点均未发生突变,gyrA基因的257位点发生了C-T的突变。结论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空肠弯曲菌的感染可能是导致此次急性胃肠炎暴发的主要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肠炎 病原筛查 空肠弯曲菌 遗传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