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对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管振 孙志军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9,共11页
以往研究往往忽略了教育对人口结构的作用。将这一因素引入经济增长分析框架,在估计理论模型中相关参数的基础上,用数值模拟分析了教育对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教育通过提升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和经济... 以往研究往往忽略了教育对人口结构的作用。将这一因素引入经济增长分析框架,在估计理论模型中相关参数的基础上,用数值模拟分析了教育对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教育通过提升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和经济体技术水平,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第二,教育通过降低生育率和提升寿命,推动人口老龄化和提升人口抚养负担,并通过推迟毕业时间,降低劳动参与率;第三,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强于对劳动参与率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人均收入的增长。总而言之,教育解释了人口结构的变动,但是并未加剧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经济压力。研究结果不仅扩展了教育经济影响的分析视角,也对完善我国公共教育和生育政策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人口结构 老龄化 劳动参与率 经济增长
下载PDF
教育经济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兼评《教育与培训经济学》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娟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38,共6页
从国内外经济学期刊的发表论文数来看,教育经济学目前已经成为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最近出版的《教育与培训经济学》为基础介绍了国际上教育经济学的最新研究兴趣以及我国学者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接着探讨了教育经济学主要研究方法... 从国内外经济学期刊的发表论文数来看,教育经济学目前已经成为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最近出版的《教育与培训经济学》为基础介绍了国际上教育经济学的最新研究兴趣以及我国学者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接着探讨了教育经济学主要研究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局限性和我国学者应用这些方法的研究,最后对我国教育经济学的发展提出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经济学 研究方法 数据 教育发展
下载PDF
2006—2015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区县均衡进展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袁连生 何婷婷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0-128,共9页
2006—2015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区县间校际均衡和城乡均衡取得了显著进展。北京市区县间义务教育投入均衡进展显著,质量均衡有喜有忧。远郊区县小学生均支出已高于城区,初中生均支出已接近城区,区县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差异明显缩小,均衡水... 2006—2015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区县间校际均衡和城乡均衡取得了显著进展。北京市区县间义务教育投入均衡进展显著,质量均衡有喜有忧。远郊区县小学生均支出已高于城区,初中生均支出已接近城区,区县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差异明显缩小,均衡水平显著提高;义务教育师资出现了远郊区县比近郊区充裕,近郊区比城区充裕的较为合理状态,但初中师资存在严重过剩的现象;小学教育质量差异显著缩小,均衡水平持续提高;初中教育质量差异没有缩小,均衡水平没有提高,投入差异的缩小没有带来质量差异的缩小,实现均衡任重道远。将质量均衡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加大市级政府对教育经费和教师配置的统筹力度,放宽非户籍流动儿童就学限制,以促进北京市区县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义务教育 区县均衡 投入均衡 质量均衡
下载PDF
上大学是有价值的投资吗——中国高等教育回报率的长期变动(1988—2007) 被引量:48
4
作者 刘泽云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81,186,共17页
本文使用CHIP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中高中及以上学历个体的样本,将工具变量法与Heckman两阶段模型相结合,同时处理遗漏变量偏误和样本选择偏差问题,估计出我国高等教育回报率在1988—2007年间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988年、1995年、2002年、... 本文使用CHIP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中高中及以上学历个体的样本,将工具变量法与Heckman两阶段模型相结合,同时处理遗漏变量偏误和样本选择偏差问题,估计出我国高等教育回报率在1988—2007年间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988年、1995年、2002年、2007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回报率分别为11.72%、29.13%、42.32%和61.53%,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而且估计结果高于OLS估计值,但低于通常的Ⅳ估计值;同时,大学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的回报率都保持了增长,男性劳动者、年长的劳动者以及东部和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回报率持续提高,而女性劳动者、年轻劳动者和中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回报率在2002年之后出现了停滞或下降。研究表明,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经济持续转型的进程中,上大学对于个人而言是一项越来越有价值的投资,但也要注意到高等教育的回报及其变动趋势在群体之间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回报率 遗漏变量偏误 样本选择偏差 工具变量
下载PDF
谁在学业竞赛中领先?——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孙志军 彭顺绪 +1 位作者 王骏 原莹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51,共14页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中的性别差异会影响到未来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和工资的差异。近来,女孩在学校中的学业表现好于男孩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现象。有两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其一,除去平均意义上之外,在成绩分布上的性别差异表现...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中的性别差异会影响到未来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和工资的差异。近来,女孩在学校中的学业表现好于男孩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现象。有两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其一,除去平均意义上之外,在成绩分布上的性别差异表现出什么特征?其二,学校因素、尤其是学校按能力的分层对性别差异的影响程度有多大?文章使用一个地级市三届全部普通高中的学生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和增值模型,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在平均意义上,男生在高中理科成绩上的绝对值低于女生,而增值远高于女生,而女生在高中文科成绩的绝对值和增值上均具有绝对优势。第二,随着分位点的提高,对高中理科成绩而言,男生在学业成绩绝对值和增值上实现了对女生的赶超,而男生的高中文科成绩却在各个分位点均落后于女生。第三,家庭背景特征无法解释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但学校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种差异。高中理科成绩绝对值的性别差异主要由学校间的差异解释,而增值的差异主要由学校内部的差异解释,但学校间的差异未能解释高中文科成绩绝对值和增值的性别差异。第四,学校分层对学业成绩增值的性别差异有显著影响。男生在学业成绩增值上的优势在重点高中更为显著。学校间的质量差异越大,学业成绩增值的性别差异在学校间的差别对学生学业水平的变动就越敏感。上述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学业表现的性别差异提供了一些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改革学校教育的评价方式和资源配置模式,研究优质教育资源对不同性别群体成绩的作用机制,对于促进性别学业成绩从而人力资本积累的合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成绩 性别差异 分位数回归 增值模型 学校分层
下载PDF
增加公共教育经费有助于改善教育的代际流动性吗? 被引量:19
6
作者 杨娟 周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近年来,越来越少的农村学生能够进入我国的顶尖高校,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在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家庭背景是否仍是制约农村学生教育抉择的关键因素是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我们通过中国住... 近年来,越来越少的农村学生能够进入我国的顶尖高校,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在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家庭背景是否仍是制约农村学生教育抉择的关键因素是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我们通过中国住户收入分配数据库,分析了从1988年到2007年间家庭背景对子女上高中的影响趋势。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一系列相关变量后,家庭背景对农村子女上高中的影响程度呈现倒U型变化,在最近几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但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一直很稳定,没有显著变化。此外,将孩子分成不同年龄组的回归结果,得到了相似的结论。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阶段的教育选择模型,从教育经费的视角对此现象进行了剖析。发现当公共教育经费增加时,父母收入对孩子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会减弱,而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与公共教育经费无关。上述结论意味着,公共教育经费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家庭背景的影响,增加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但当公共教育经费增加到较高水平时,对家庭背景的影响可能会非常微弱。这些结论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我国政府在21世纪初对义务教育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经验分析的结果表明,家庭收入对孩子接受高中教育的影响在2007年左右已经不显著。分不同年龄组的回归结果显示,家庭收入对1986年以后出生的孩子的影响在显著下降,说明我国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这也隐含地表明今后的教育投入应该有所侧重,对贫困地区、中西部落后地区增加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共教育经费,可能会提高孩子的受教育程度;但对于发达地区,增加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共教育经费的效果可能会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背景 代际流动性 农村儿童 教育经费
下载PDF
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是否有利于农村初中学生?——基于J市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泽云 原莹 王骏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2,共10页
本文基于我国华北J市两个县2006-2008届全体初中毕业生的数据,使用三重差分方法分析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对农村初中学生升学的影响。主要结论是:"指标到校"政策的效果取决于指标分配的具体方式。当"... 本文基于我国华北J市两个县2006-2008届全体初中毕业生的数据,使用三重差分方法分析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对农村初中学生升学的影响。主要结论是:"指标到校"政策的效果取决于指标分配的具体方式。当"指标到校"政策的指标分配明显向农村初中倾斜时,该政策有利于农村初中学生升学,表现为该政策提高了农村初中学生选择接受普通高中教育和进入优质高中学习的可能性,同时减少了农村初中学生通过择校方式进入优质高中的可能性从而减少了其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成本。但是,当指标分配向农村初中倾斜的力度不明显时,"指标到校"政策对农村初中学生升学的有利影响不复存在。研究结果表明,今后在制订相关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政策设计是否真正有利于弱势群体,否则无法保证能够实现预期的均衡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标到校”政策 教育公平 三重差分
下载PDF
重点高中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基于F县普通高中的一个断点回归设计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骏 孙志军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2-109,186,共28页
本文使用F县两届普通高中学生全样本数据,利用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方式对学生能否进入重点高中产生的外生影响,根据断点回归设计的原理,研究了重点高中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就理科生来看,重点高中学生的高考总成绩、数学和... 本文使用F县两届普通高中学生全样本数据,利用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方式对学生能否进入重点高中产生的外生影响,根据断点回归设计的原理,研究了重点高中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就理科生来看,重点高中学生的高考总成绩、数学和语文成绩都高于一般高中,但从数值上看,这一差异并不大;就文科生来看,重点高中与一般高中无显著差别。这说明,重点高中对学生学业成绩仅产生了微弱的正面影响。但由于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更愿意选择理科,重点高中对不同学科类别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反映的可能是重点高中对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业基础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不同学科对学校资源的依赖性不同、学校内部在不同学科资源配置的偏好不同也可能导致这种影响的学科差异。此外,重点高中对女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更大,对城市学生高考成绩的影响明显大于农村学生,但对农村学生数学和语文成绩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点回归设计 重点高中 学业成绩
下载PDF
普通高中政府生均投入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董俊燕 刘泽云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20,共5页
本文使用2004-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变动情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建立计量模型考察了社会经济因素、财政和教育财政因素以及人口因素对于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越... 本文使用2004-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变动情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建立计量模型考察了社会经济因素、财政和教育财政因素以及人口因素对于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府的生均投入就越高;第二,地方财政支出与政府生均投入呈现出显著正向关系;第三,政府财政支出用于教育的比例对政府生均投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第四,普通高中政府生均投入随着普通高中学生规模的扩大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中 政府投入 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 面板数据
下载PDF
教育对地区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基于地市级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泽云 赵佳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3-131,共9页
性别工资差异是各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的普遍问题,在我国也不例外。性别工资差异来源于男性和女性劳动者的禀赋差异(特别是人力资本禀赋差异)以及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已有研究使用个体层面的数据,发现教育作为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 性别工资差异是各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的普遍问题,在我国也不例外。性别工资差异来源于男性和女性劳动者的禀赋差异(特别是人力资本禀赋差异)以及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已有研究使用个体层面的数据,发现教育作为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对于缩小性别工资差异和减轻性别工资歧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还缺乏宏观层面的研究,即分析地区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对地区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个体数据基础上生成的地市级层面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和工具变量法两种方法,研究发现:(1)一个地区劳动者整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地区内的性别工资差异;(2)随着女性相对于男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地区性别工资差异趋于下降;(3)劳动者整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减轻地区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从政策含义上看,上述研究结论意味着提高劳动者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可以使得地区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程度降低,从而缩小地区内的性别工资差异;而加大对于女性的教育投资可以通过提高女性的人力资本禀赋来缩小性别工资差异。这对于缓解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性别工资差异逐步扩大的趋势,实现更大程度的性别平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性别工资差异 性别歧视
下载PDF
教育:提升人力资本还是发送信号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骏 刘泽云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37,45,共9页
文章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一个随机样本,采用相对教育位置的方法检验了在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教育提升人力资本和发送信号的功能。研究发现:在纠正了能力偏误和样本选择偏差之后,对于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男性和女性,教育... 文章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一个随机样本,采用相对教育位置的方法检验了在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教育提升人力资本和发送信号的功能。研究发现:在纠正了能力偏误和样本选择偏差之后,对于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男性和女性,教育的功能既体现为提升人力资本,也体现为发送信号,但到了职业生涯的中后期,教育对于男性仅仅体现为提升人力资本的功能;而对于女性而言,教育仍然体现为提升人力资本和发送信号的双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人力资本 信号
下载PDF
2005—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变化与启示 被引量:39
12
作者 方芳 刘泽云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85,共8页
2005—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在总量、结构和生均三个方面各有特点。在此期间经费总投入增长较快而生均投入增长相对缓慢,政府投入的主导作用较强。从2013年开始,经费总投入和生均投入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政府的投入努力程度有所... 2005—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在总量、结构和生均三个方面各有特点。在此期间经费总投入增长较快而生均投入增长相对缓慢,政府投入的主导作用较强。从2013年开始,经费总投入和生均投入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政府的投入努力程度有所减弱。应努力提高生均投入水平,加强政府投入的努力程度和主导作用,完善社会投入机制,适当提高学费水平并建立学费的动态调整机制,增强高等学校经费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经费投入 投入总量 投入结构 生均投入
原文传递
上好大学值得吗——对大学质量回报的估计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泽云 邱牧远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39,共20页
国内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大学教育数量的经济田报,较少关注大学教育质量的经济回报。由于存在不可观测的异质性和异质性回报,OLS、匹配法和工具变量法等方法都难以正确估计大学质量的回报。本文基于2004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以"211... 国内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大学教育数量的经济田报,较少关注大学教育质量的经济回报。由于存在不可观测的异质性和异质性回报,OLS、匹配法和工具变量法等方法都难以正确估计大学质量的回报。本文基于2004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以"211"大学作为中国高质量大学的标准,使用赫克曼等人建立的异质性模型,发现我国大学质量的平均回报率(ATE)为11,4%。这说明在中国,大学质量对劳动者的收入存在正面影响。研究还发现无论对于处理组还是非处理组,选择偏差均为负而分类收益均为正,表明个体基于比较优势自愿地做出了是否上"211"大学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质量 人力资本 教育回报率 异质性
下载PDF
我国初中升学率的基本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孙志军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13,共5页
本文以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研究对象,利用2003-2009年省级层面的数据,分析了初中升学率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并根据宏观教育生产函数模型,考察了教育资源投入和经济因素对初中升学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总体的初中升学率呈现逐年... 本文以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研究对象,利用2003-2009年省级层面的数据,分析了初中升学率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并根据宏观教育生产函数模型,考察了教育资源投入和经济因素对初中升学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总体的初中升学率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初中升中职学校的比例相对于升普通高中的比例还较低,在一些方面女生的升学率开始高于男生。初中教育资源投入水平而非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初中升普通高中比例有着显著的影响,而在升中职学校方面经济因素起着主要作用;各种因素对升学率的影响也表现出性别差异。这些结果对于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政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升学率 普通高中 中等职业学校 宏观教育生产函数
下载PDF
增加公共教育经费有助于改善教育的代际流动性吗?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娟 周青 《教育科学文摘》 2013年第3期16-17,共2页
公平问题,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各个社会阶层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我国农村居民而言,上大学几乎是走出农村、改变社会身份和地位的唯一出路。然而,近些年来这条被视为唯一的出路变得越来越狭窄,越来越少的农... 公平问题,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各个社会阶层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我国农村居民而言,上大学几乎是走出农村、改变社会身份和地位的唯一出路。然而,近些年来这条被视为唯一的出路变得越来越狭窄,越来越少的农村学生能够进入我国的顶尖高校,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来,大部分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等教育扩张的教育不公平上,并将高中阶段看作是初中教育的延伸,很少有学者对高中阶段的教育不公平问题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教育经费 流动性 教育公平问题 代际 社会阶层 农村居民 高中阶段 教育不公平
下载PDF
流动儿童同伴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基于北京市三个区的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泽云 郭睿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4-76,86,共14页
在我国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人口流动频繁,大量流动儿童在流入地接受教育。学校中流动儿童的聚集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是一个有价值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基于2016-2017年对北京市流动人口聚集的三个区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调查数据,使... 在我国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人口流动频繁,大量流动儿童在流入地接受教育。学校中流动儿童的聚集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是一个有价值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基于2016-2017年对北京市流动人口聚集的三个区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调查数据,使用学校固定效应模型和似不相关回归方法,分析了班级中流动儿童比例对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班级中流动儿童比例不影响本地儿童的成绩;第二,班级中流动儿童比例对流动儿童的成绩存在微弱的负向影响,而且在不同学生群体间有着明显的异质性;第三,这种负向影响可能源于教师对流动儿童负面的价值判断以及流动儿童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第四,班级中流动儿童比例的上升不会导致学生不良行为的增加。因此,人口流入地政府不必担心流动儿童的聚集会对本地儿童造成不良影响,不应该限制流动儿童在本地学校就读;同时,在教育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应该对流动儿童较多的学校有所倾斜,并努力消除教师对流动儿童的刻板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本地儿童 学习成绩 同伴效应 教育生产函数
下载PDF
我国教育经济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善迈 《教育经济评论》 2017年第6期3-9,共7页
本文以笔者所见所闻,提出和探讨了教育经济研究中的某些问题,包括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研究问题的选择、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
关键词 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 研究问题 研究方法 理论创新
原文传递
《教育经济评论》创刊暨“十三五”期间教育经济与教育发展重大问题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曼 杨娟 《教育经济评论》 2016年第2期126-128,共3页
2016年6月5日上午,《教育经济评论》创刊暨“十三五”期间教育经济与教育发展重大问题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领导、专家和学者,以及新华社、中国教育... 2016年6月5日上午,《教育经济评论》创刊暨“十三五”期间教育经济与教育发展重大问题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领导、专家和学者,以及新华社、中国教育报刊社、《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多家报刊的媒体代表参会。与会专家首先对《教育经济评论》的创刊表示热烈的祝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研讨会 教育经济 《新华文摘》 报刊社 中国教育 中国社会科学院 科研单位 教育质量 教育学院 学术杂志
原文传递
教育补习会影响小学生体质健康吗?--基于北京市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泽云 李杨 王骏 《教育经济评论》 2018年第5期95-113,共19页
本文基于2016-2017年北京市部分区县小学四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和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使用控制学生基期的体质健康和班级固定效应的回归方法,分析了小学生参加教育补习对其体质健康的影响。主要发现有:第一,参加学术类补习和其他类补... 本文基于2016-2017年北京市部分区县小学四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和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使用控制学生基期的体质健康和班级固定效应的回归方法,分析了小学生参加教育补习对其体质健康的影响。主要发现有:第一,参加学术类补习和其他类补习不影响小学生的体质健康,但参加体育类补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第二,教育补习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不存在性别差异,但体质健康状况越好的小学生从参加体育类补习中的获益越大。第三,校内补习和校外补习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不存在差异。研究表明,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参加体育活动,并额外关注男生和体质健康状况较差的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补习 体质健康 小学 教育生产函数
原文传递
经世致用,教育情怀——王善迈教育经济思想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育红 袁连生 《教育经济评论》 2018年第1期3-11,共9页
本文从学科奠基、学术研究以及学科发展等三个方面,对王善迈先生的教育经济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 教育经济学 学科奠基 学术研究 学科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