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逐梦六十载 奋进新时代——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六十年发展侧记 被引量:1
1
作者 董龙 《混凝土世界》 2020年第1期27-36,共10页
岁月流转,山河壮阔,紧随共和国的成长步伐,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以下简称“北京建材总院”)在北京金隅集团的正确领导下,从北京市建材工业局内部实验室一路走来,60年筚路蓝缕,60年风雨兼程,从组建研究所到成立研究院,从北京市级重... 岁月流转,山河壮阔,紧随共和国的成长步伐,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以下简称“北京建材总院”)在北京金隅集团的正确领导下,从北京市建材工业局内部实验室一路走来,60年筚路蓝缕,60年风雨兼程,从组建研究所到成立研究院,从北京市级重点科研院所到产业集团技术中心、中央研究院,先后经历了从事业单位到科技型企业再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大跨度发展转型,从单一以科研为主,到科研、产业、质检三足鼎立,再到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双轨并行,薪火传承,逐步发展壮大,最终走出了一条以应用基础型研究为核心、推动建材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发展新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型企业 北京金隅集团 建筑材料科学 中央研究院 工业局 事业单位 发展转型
下载PDF
钒钛铁尾矿制备绿色建筑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田小平 王长龙 +9 位作者 Hidayati Asrah Lim Chung Han 平浩岩 齐洋 马锦涛 荆牮霖 刘治兵 郑永超 翟玉新 刘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15-124,共10页
钒钛磁铁矿是以铁、钒、钛为主的多金属元素共生的复合矿,在世界分布不均衡。中国是该矿石的主要产出国之一,该矿石分布在五个主要矿带。钒钛铁尾矿是钒钛磁铁矿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工业废弃物,是一种多金属伴生的铁尾矿。该尾矿在中... 钒钛磁铁矿是以铁、钒、钛为主的多金属元素共生的复合矿,在世界分布不均衡。中国是该矿石的主要产出国之一,该矿石分布在五个主要矿带。钒钛铁尾矿是钒钛磁铁矿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工业废弃物,是一种多金属伴生的铁尾矿。该尾矿在中国的堆存量巨大,富含很多有用化学组分,也被称为人工矿床。该尾矿以硅酸盐为主,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钙和氧化铁等,主要矿物是脉石矿物。国内外学者对其在绿色建筑材料综合利用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但总体来看,这些研究更多停留在实验室里。主要原因是(1)不同尾矿库甚至同一尾矿库的钒钛铁尾矿理化性能可能有较大差异,尾矿原料的稳定性不足;(2)受尾矿原料不稳定的理化性能影响,中试结果经常出现较大差异,难以实现规模化利用;(3)钒钛铁尾矿库大多地处偏僻,运输成本高,且缺乏高附加值的尾矿产品,规模以上企业因投入大产出小望而生畏。本文综述了钒钛铁尾矿在中国的地域分布和堆存量,重点研究了其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粒度分布和重金属浸出,分析了其作为主要原料在绿色建筑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存在问题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钒钛铁尾矿 绿色建筑材料 混凝土 矿物掺合料
下载PDF
磁铁矿尾矿砂作为建筑用砂试验研究
3
作者 李仲贤 刘奕岑 +7 位作者 米瑞宇 闵鑫 刘磊 吴小文 刘艳改 房明浩 黄朝晖 王林俊 《现代矿业》 2025年第2期212-215,共4页
为解决承德地区铁尾矿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的问题,考察了单一磁铁矿尾矿砂作为建筑用砂的可行性。将磁铁矿尾矿砂以20%、40%、60%、80%、100%不同比例替代标准砂制备水泥砂浆,分析了其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磁铁矿... 为解决承德地区铁尾矿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的问题,考察了单一磁铁矿尾矿砂作为建筑用砂的可行性。将磁铁矿尾矿砂以20%、40%、60%、80%、100%不同比例替代标准砂制备水泥砂浆,分析了其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磁铁矿尾矿砂替代比例为40%时,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最优,28 d平均抗折强度达17.78 MPa,平均抗压强度达81.10 MPa。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40%替代比例的水泥砂浆试样内部水化产物分布均匀,表现出良好的微观结构。然而,过高的替代比例会抑制水化反应,降低砂浆性能。研究还发现,7~14 d的强度增长较快,之后增速放缓。研究结果为铁尾矿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还为固废资源化和可持续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磁铁矿 尾矿砂 水泥砂浆 建筑材料
下载PDF
钢渣粉作辅助胶凝材料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芮雅峰 黄天勇 +1 位作者 张旋 钱春香 《新型建筑材料》 2025年第2期108-113,120,共7页
钢渣用作辅助胶凝材料时存在安定性差和活性低的应用瓶颈,主要归因于化学组成与矿物组成。一方面,钢渣中存在游离氧化钙和游离氧化镁,使其安定性较差;另一方面,钢渣中存在具有水化活性的硅酸盐矿相,但其含量较低,且水化能力相比于水泥... 钢渣用作辅助胶凝材料时存在安定性差和活性低的应用瓶颈,主要归因于化学组成与矿物组成。一方面,钢渣中存在游离氧化钙和游离氧化镁,使其安定性较差;另一方面,钢渣中存在具有水化活性的硅酸盐矿相,但其含量较低,且水化能力相比于水泥熟料中相同矿物也有不足。为应对上述难题,采用不同途径对钢渣粉进行预处理,通过消耗游离矿物降低膨胀值,通过颗粒形态效应、矿相重构、水化过程调控等增强活性。此外,还需积极探索钢渣粉新的应用领域,为钢渣粉的资源化利用拓宽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粉 辅助胶凝材料 安定性 活性 应用
下载PDF
不同木纤维对水泥基胶凝材料水化进程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张佳阳 张吉秀 +3 位作者 王猛 段赛红 高志杰 舒春雪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7期44-47,59,共5页
木纤维的加入可改善水泥基胶凝材料的抗拉强度,但只采用机械破碎及沸煮处理的木纤维对水泥基胶凝材料有缓凝、阻凝作用,阻碍了木纤维在水泥制品中的应用,为提升木质家具企业的木纤维利用率,从机械破碎的松木、杂木纤维的长径比着手,研... 木纤维的加入可改善水泥基胶凝材料的抗拉强度,但只采用机械破碎及沸煮处理的木纤维对水泥基胶凝材料有缓凝、阻凝作用,阻碍了木纤维在水泥制品中的应用,为提升木质家具企业的木纤维利用率,从机械破碎的松木、杂木纤维的长径比着手,研究经碱法预处理的木纤维对水泥基胶凝材料水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未预处理的杂木纤维只影响水泥早期水化热释放速率,对水泥水化热释放总量影响较小,未预处理的松木纤维具有明显的阻凝作用;采用Ca(OH)_(2)溶液浸泡可以有效降低木纤维对水泥水化的缓凝作用,与其他碱液浸泡相比,采用Ca(OH)_(2)浸泡可避免水泥胶凝体系引入其他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纤维 碱法处理 水泥水化热
下载PDF
工业与建筑固废高效利用混凝土及其工程结构防灾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弓扶元 曹万林 +3 位作者 王栋民 黄天勇 赵羽习 马敬友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共18页
我国工业固废与建筑拆除固废存量巨大,且固废产生量逐年增加,固废堆存造成的滑坡灾害、环境污染灾害和占用大范围场地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此外,历次大地震造成房屋倒塌也产生大量的建筑固废,如何将这些建筑固废在灾后重建中高效利... 我国工业固废与建筑拆除固废存量巨大,且固废产生量逐年增加,固废堆存造成的滑坡灾害、环境污染灾害和占用大范围场地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此外,历次大地震造成房屋倒塌也产生大量的建筑固废,如何将这些建筑固废在灾后重建中高效利用,引发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利用这些固废制备混凝土是具有重要价值和前景的方案,采用工业固废、建筑固废、工业和建筑固废制备的混凝土被统称为固废混凝土,其中利用后两者制备的混凝土也被称为再生混凝土。固废高效利用混凝土有3层含义,即固废胶凝材料和固废骨料性能提升、高固废掺量混凝土、固废混凝土在工程结构中根据受力需求合理利用。综述了不同建筑固废和工业固废的物化特性,概述了不同固废材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在归纳固废混凝土构件及结构抗震性能、抗火性能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固废混凝土结构防灾技术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混凝土 工程结构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水泥基材料无机纳米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爽 赵立革 +5 位作者 李雨洋 韩康 刘艳军 李润丰 赵宇翔 郑永超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69-6078,共10页
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纳米材料在促进水泥水化、提升水泥微观结构的致密性以及改善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方面表现出色,赋予水泥基材料多样功能性的同时,减少水泥的添加量。从材料的机理层面出发,将不同维... 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纳米材料在促进水泥水化、提升水泥微观结构的致密性以及改善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方面表现出色,赋予水泥基材料多样功能性的同时,减少水泥的添加量。从材料的机理层面出发,将不同维度的无机纳米材料对水泥基材料的水化、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展望了未来无机纳米材料改性水泥基材料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水泥基材料 水泥水化 力学性能 耐久性
下载PDF
纳米碳材料在水泥基材料中分散技术及表征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雨洋 赵立革 +4 位作者 刘爽 韩康 刘艳军 李润丰 郑永超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96-1811,共16页
纳米碳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能够作为增强材料改善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受到了广泛研究与关注,然而这均以纳米碳材料在水泥中能够良好分散为基础。纳米碳材料比表面积大,分子间作用力强,难以直接分散在水泥基体中,且分散效果也... 纳米碳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能够作为增强材料改善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受到了广泛研究与关注,然而这均以纳米碳材料在水泥中能够良好分散为基础。纳米碳材料比表面积大,分子间作用力强,难以直接分散在水泥基体中,且分散效果也不易判断。本文系统梳理了常见的纳米碳材料在水泥基材料中团聚的机理,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的分散技术,详细分析了各种分散方法的机理与优缺点,同时列举了纳米碳材料在水泥基材料中分散效果的表征方法。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重点开发更高效、更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分散方法,研究纳米碳材料在水泥基体中真实分散状态的评价手段,助力纳米碳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规模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材料 水泥基材料 团聚 分散 改性 表征方法
下载PDF
生态环境材料产教融合育人基地建设与实施效果
9
作者 王亚丽 崔素萍 郝利炜 《教育教学论坛》 2025年第11期5-8,共4页
北京工业大学与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携手推进材料专业产教融合,多维度拓展材料专业创新育人体系,为学校开展产学研教育提供条件。双方以培养材料专业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围绕共育材料专业人才、共创实践培养体系、共建师资... 北京工业大学与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携手推进材料专业产教融合,多维度拓展材料专业创新育人体系,为学校开展产学研教育提供条件。双方以培养材料专业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围绕共育材料专业人才、共创实践培养体系、共建师资队伍、共研实践教学项目、共享实践基地资源的“五共同”合作育人模式,建设了生态环境材料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解决了材料专业存在的厚基础、宽口径与重特色之间的矛盾。校企产教融合模式能有效助力首都区域材料产业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创新人才培养 材料专业 校企联合
下载PDF
建筑垃圾分离渣土热活化研究及其在盾构注浆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邱军付 张瑞峰 +2 位作者 章银祥 张晔 张佳阳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3期1-5,28,共6页
成分复杂、火山灰活性低是制约建筑垃圾分离渣土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原因。研究了建筑垃圾分离渣土的热活化处理及其在盾构注浆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建筑垃圾分离渣土主要由惰性水化产物、石英或方解石组成,经过热活化处理后,... 成分复杂、火山灰活性低是制约建筑垃圾分离渣土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原因。研究了建筑垃圾分离渣土的热活化处理及其在盾构注浆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建筑垃圾分离渣土主要由惰性水化产物、石英或方解石组成,经过热活化处理后,建筑垃圾分离渣土中形成了新的活性组分,部分取代粉煤灰和天然细砂后能够促进水泥基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反应。考虑活性激活效果和经济性,热活化温度500~800℃为宜。使用热活化温度为500℃的建筑垃圾分离渣土制备的盾构注浆料性能符合DB11/T 1608—2018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分离渣土 热活化 微观特性 盾构注浆料
下载PDF
搅拌加入CO_(2)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少伟 郭绍刚 +2 位作者 李宁 王卉 郑永超 《混凝土世界》 2024年第6期32-38,共7页
本文研究了在搅拌过程中分别掺入固态干冰及气态CO_(2)对水泥砂浆和净浆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利用热重和扫描电镜微观测试手段阐明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水泥拌合过程中,固态干冰和气态CO_(2)的加入均会引起水泥基材料流动性的劣化,导致... 本文研究了在搅拌过程中分别掺入固态干冰及气态CO_(2)对水泥砂浆和净浆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利用热重和扫描电镜微观测试手段阐明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水泥拌合过程中,固态干冰和气态CO_(2)的加入均会引起水泥基材料流动性的劣化,导致胶砂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降低;当胶砂比从1∶3提升到1∶2.4时,CO_(2)的水化促进作用得以体现,加入适量的CO_(2)会对水泥胶砂的力学性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当CO_(2)加入量为0.3%~0.6%时,胶砂各龄期强度均有明显的提升;当增大CO_(2)加入量时,胶砂各龄期强度的增强效果逐渐降低;添加不同量的干冰与气态CO_(2)后,水泥净浆的固碳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当CO_(2)的加入量为0.5%时,水泥净浆的净固碳量最高,之后随着CO_(2)加入量的增大,其固碳量不再提升;CO_(2)的加入会与水泥中的C_(3)S、C_(2)S等矿物生成碳酸盐晶体,形成成核点位,加快水泥的水化进程,从而提升胶砂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拌合 流动度 微观结构 碳酸钙
下载PDF
基于冶金渣的低碳胶凝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2
作者 杜惠惠 王飞 +4 位作者 齐子函 杨红军 李宁 赛音巴特尔 孟义春 《新材料·新装饰》 2024年第22期10-13,共4页
为提高冶金渣的综合利用率,减少建筑材料的碳排放,文章研究了一种以多种冶金渣为原料的新型低碳胶凝材料。基于单因素试验方法,优化了低碳胶凝材料的配合比,并讨论了不同粉磨方法对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碳胶凝材料中矿渣、... 为提高冶金渣的综合利用率,减少建筑材料的碳排放,文章研究了一种以多种冶金渣为原料的新型低碳胶凝材料。基于单因素试验方法,优化了低碳胶凝材料的配合比,并讨论了不同粉磨方法对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碳胶凝材料中矿渣、钢渣和脱硫石膏的最佳比例分别为52%、33%和15%,且以各原料单独粉磨后按比例混合的半混磨方式制备低碳胶凝材料,28 d抗压强度可达到69.00MPa。可见,新型低碳胶凝材料为建筑领域的超低碳排放和循环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渣 低碳胶凝材料 配比优化 循环利用
下载PDF
煤气化渣在水泥混凝土中的综合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林 田喜颖 +3 位作者 黄天勇 张东岩 郝晨晨 耿国安 《混凝土世界》 2025年第3期89-95,共7页
新型低碳胶凝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已成为建筑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煤气化渣与粉煤灰矿物组成类似,拥有相似的理化特性,煤气化渣用作辅助性胶凝材料替代部分水泥、骨料制备混凝土或直接制备低碳水泥已成为煤气化渣应用的主要方向。本文... 新型低碳胶凝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已成为建筑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煤气化渣与粉煤灰矿物组成类似,拥有相似的理化特性,煤气化渣用作辅助性胶凝材料替代部分水泥、骨料制备混凝土或直接制备低碳水泥已成为煤气化渣应用的主要方向。本文通过对煤气化渣在水泥混凝土中的研究与发展现状进行归纳总结,介绍了煤气化渣的基本理化性质,总结了煤气化渣对水泥混凝土的影响以及煤气化渣的活性提升方式,并提出了煤气化渣作为辅助性胶凝材料替代骨料及制备低碳水泥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煤气化渣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煤气化渣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低碳水泥 辅助胶凝材料 地质聚合物
下载PDF
北京建材总院成功研发出强度超130兆帕的现浇超高性能混凝土
14
作者 《混凝土世界》 2024年第12期2-2,共1页
近日,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建材总院”)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研发出强度超130 MPa的UHPC,这一强度是普通混凝土的4倍,并顺利应用于承平高速扩改建工程,实现了UHPC生产应用的新突破。
关键词 UHPC 建筑材料科学 建材 普通混凝土 重大进展
下载PDF
C-S-H纳米晶核对矿物掺合料复合胶凝材料水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坤 刘凤东 +3 位作者 杨飞华 吕民望 杨露 王发洲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52-2359,共8页
水泥中掺入大量矿物掺合料易造成其早期强度低、施工周期长等问题。本文研究了C-S-H晶核对含矿物掺合料的复合胶凝材料体系水化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热力学计算阐述了C-S-H晶核降低水化产物成核势垒的机理,并通过离子溶出与沉积探讨大掺... 水泥中掺入大量矿物掺合料易造成其早期强度低、施工周期长等问题。本文研究了C-S-H晶核对含矿物掺合料的复合胶凝材料体系水化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热力学计算阐述了C-S-H晶核降低水化产物成核势垒的机理,并通过离子溶出与沉积探讨大掺量矿物掺合料胶凝体系水化机理。结果表明:矿物掺合料复合胶凝材料体系水化能力较弱,这是由于Ca^(2+)溶出受到制约,C_(3)S的水化反应缓慢;当加入晶核后,水泥中硅酸盐相溶解-结晶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使得矿物掺合料水泥体系的水化反应活性接近纯水泥体系。研究表明,C-S-H晶核可解决大掺量矿物掺合料胶凝体系所带来的水化能力严重不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掺合料 C-S-H纳米晶核 成核势垒 水化性能 离子溶出 水化产物
下载PDF
吸水性微胶囊界面修饰提高水泥基材料抗渗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璐 毛倩瑾 +4 位作者 伍文文 李润丰 韩磊 王子明 崔素萍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663-2671,共9页
在自修复水泥基材料中,微胶囊与水泥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决定着微胶囊被裂缝触发的概率,从而影响自修复效果。本文针对吸水性微胶囊的界面结合问题,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修饰环氧/海藻酸钙微胶囊表面,以改善其与水泥基体间的界面结合情况。... 在自修复水泥基材料中,微胶囊与水泥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决定着微胶囊被裂缝触发的概率,从而影响自修复效果。本文针对吸水性微胶囊的界面结合问题,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修饰环氧/海藻酸钙微胶囊表面,以改善其与水泥基体间的界面结合情况。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表征硅烷偶联剂在微胶囊表面的键合状况,利用压汞法分析水泥基材料的孔结构,并测试水泥基材料的抗渗性与自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能够与微胶囊外壁的海藻酸钙发生化学键合,微胶囊与水泥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得到有效改善,水泥基体中有害孔数量减少,无害孔和少害孔数量增加,水泥基材料的抗渗性和自修复效果获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材料 自修复 吸水性微胶囊 硅烷偶联剂 界面修饰 环氧/海藻酸钙微胶囊
下载PDF
改性建筑垃圾作为橡胶填料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程海丽 杨飞华 张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29,35,共4页
将废旧混凝土和废粘土砖经湿式表面改性后作为橡胶填料,辅以配合剂与丁苯橡胶进行混炼、硫化制得橡胶组合物,并将其与以等量轻质碳酸钙作为填料,按相同配比混炼、硫化制得的橡胶组合物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将加工成微米级别(0.5~1... 将废旧混凝土和废粘土砖经湿式表面改性后作为橡胶填料,辅以配合剂与丁苯橡胶进行混炼、硫化制得橡胶组合物,并将其与以等量轻质碳酸钙作为填料,按相同配比混炼、硫化制得的橡胶组合物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将加工成微米级别(0.5~12.0μm)的建筑垃圾(废旧混凝土或废粘土砖)经水解双(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KH-845-4)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一定的时间下进行有机改性,以改性废旧混凝土(或废粘土砖)为填料的非硫化胶与以轻质碳酸钙为填料的非硫化胶的加工生产效率、可工性相当,但前者的贮存稳定性更好;从技术性能角度看,改性废旧混凝土(或废粘土砖)可作为轻质碳酸钙的替代品用于橡胶制品生产中;将建筑垃圾改性后代替天然矿物材料应用于橡胶制品中不仅可减少建筑垃圾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而且可节约不可再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改性 橡胶填料
下载PDF
Cu_2S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立信 王成 +3 位作者 叶明富 陈国昌 储向峰 孔祥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44,62,共6页
综述了纳米Cu2S的制备方法,包括水热法、溶剂热法、热注入法、前驱体法等,以及纳米Cu2S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催化剂、太阳能电池、场发射、锂离子电池、生物传感器等。阐述了相关制备方法的实验机理,并对Cu2S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 综述了纳米Cu2S的制备方法,包括水热法、溶剂热法、热注入法、前驱体法等,以及纳米Cu2S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催化剂、太阳能电池、场发射、锂离子电池、生物传感器等。阐述了相关制备方法的实验机理,并对Cu2S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亚铜 制备方法 催化剂 太阳能电池
下载PDF
典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废弃物处置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德安 和盛鑫 +3 位作者 杨飞华 李彬 顾一帆 吴玉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8-519,527,共13页
本文综述了玻璃钢、风力发电复合材料、废弃印刷线路板三大典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特性,其中废弃印刷线路板极具代表性,是回收价值最高、处置最难、污染最重的部分,其处置技术备受关注。以废弃印刷线路为例分别综述了机械分离法、火法和... 本文综述了玻璃钢、风力发电复合材料、废弃印刷线路板三大典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特性,其中废弃印刷线路板极具代表性,是回收价值最高、处置最难、污染最重的部分,其处置技术备受关注。以废弃印刷线路为例分别综述了机械分离法、火法和湿法冶金、热解法、超临界流体法以及微生物法等六种处置方法,认为热解法和火法冶炼是未来此类材料回收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废线路板与低值废玻璃钢和废风机叶片协同规模生产状况下,能有效减容、有价物质回收及降低治理成本、提高回收工艺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玻璃钢 风力叶片 印刷线路板 处置技术
下载PDF
装配式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量模型建立与现浇建筑对比评价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铁柱 张佳阳 +2 位作者 赵炜璇 杨飞华 章银祥 《新型建筑材料》 2022年第10期88-91,共4页
以某装配式建筑项目工程为例,对装配式建筑物化阶段建立计算评价模型,与现浇建筑进行碳排放分析对比,并针对装配式生产阶段进一步提出碳减排途径,对减排途径进行计算,确定减排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浇建筑,装配式建筑在建筑物化阶段... 以某装配式建筑项目工程为例,对装配式建筑物化阶段建立计算评价模型,与现浇建筑进行碳排放分析对比,并针对装配式生产阶段进一步提出碳减排途径,对减排途径进行计算,确定减排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浇建筑,装配式建筑在建筑物化阶段可减少碳排放量2.65 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碳减排 计算模型 建筑节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