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1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外天体软着陆自主导航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翔宇 徐超 郭敏文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5,共13页
软着陆探测是重要的地外天体探测方式,制导、导航与控制(Guidance,Navigation and Control,GNC)是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的关键。首先梳理了国内外月球、火星和小天体等地外天体软着陆任务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地外天体软着陆任务典... 软着陆探测是重要的地外天体探测方式,制导、导航与控制(Guidance,Navigation and Control,GNC)是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的关键。首先梳理了国内外月球、火星和小天体等地外天体软着陆任务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地外天体软着陆任务典型GNC方案及自主导航与控制技术主要进展;最后,针对未来的地外天体精确定点软着陆任务,提出了需要重点关注和发展的自主导航与控制关键技术,为未来技术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外天体软着陆 自主导航 制导与控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位移无拖曳控制的动力学协调条件研究
2
作者 苟兴宇 王丽娇 +2 位作者 许现民 邹奎 蒋庆华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0-549,共10页
针对位移无拖曳控制的可实现性问题及避免推力饱和问题,首先基于位移无拖曳控制动力学方程,推导出位移无拖曳控制系统中连续可变推力推进子系统的最大推力需要满足的基本动力学协调条件。进一步由位移无拖曳控制动力学方程退化得到的切... 针对位移无拖曳控制的可实现性问题及避免推力饱和问题,首先基于位移无拖曳控制动力学方程,推导出位移无拖曳控制系统中连续可变推力推进子系统的最大推力需要满足的基本动力学协调条件。进一步由位移无拖曳控制动力学方程退化得到的切换动力学方程,推导出负刚度加速度函数为线性及非线性函数两种情形下的让步动力学协调条件。针对让步动力学协调条件开展了仿真比对,结果表明,强非线性情形下的让步动力学协调条件比退化的线性情形更加严苛。最后通过分析给出位移无拖曳控制避免推力饱和的、定性的动力学协调条件,并得到仿真校验,即:检验质量初始状态及指令状态应在让步动力学协调条件区域内靠近负刚度力零位,开环系统时间延迟尽可能短,并且控制带宽应折中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无拖曳控制 动力学协调条件 切换动力学方程 HAMILTON函数 检验质量状态初值
下载PDF
无陀螺偏置动量微纳卫星的姿态控制方案研究
3
作者 李明群 雷拥军 蒋庆华 《先进小卫星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4期14-20,共7页
针对低成本微纳卫星的姿态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无陀螺条件下的偏置动量姿态控制方案,控制部件仅包含磁强计、磁力矩器和一个动量轮,配置精简.使用磁强计实现了卫星姿态确定,通过磁力矩器与动量轮的组合控制实现了三轴稳定的... 针对低成本微纳卫星的姿态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无陀螺条件下的偏置动量姿态控制方案,控制部件仅包含磁强计、磁力矩器和一个动量轮,配置精简.使用磁强计实现了卫星姿态确定,通过磁力矩器与动量轮的组合控制实现了三轴稳定的对地定向姿态控制,并具备了由任意初始姿态条件恢复至三轴稳定对地定向姿态的能力.仿真结果表明:姿态确定精度优于2°,姿态控制精度优于3°,姿态稳定度优于000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卫星 磁强计 磁力矩器 姿态控制 偏置动量
下载PDF
双级磁悬浮超静载荷平台建模与指向控制研究
4
作者 惠胤豪 樊亚洪 罗睿智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1-59,共9页
随着遥感成像卫星对地观测分辨率的不断提升,光学载荷对于载荷平台的指向精度、稳定度和隔振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提出一种双级磁悬浮超静载荷平台技术方案,建立了其两级三体多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提出并设计了双级磁悬浮指向隔振... 随着遥感成像卫星对地观测分辨率的不断提升,光学载荷对于载荷平台的指向精度、稳定度和隔振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提出一种双级磁悬浮超静载荷平台技术方案,建立了其两级三体多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提出并设计了双级磁悬浮指向隔振控制方法,并进行了动力学与控制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主被动隔振平台和单级磁悬浮超静平台,双级磁悬浮超静载荷平台的指向、隔振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静卫星平台 双级磁悬浮 隔振控制 指向控制 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下载PDF
北京三号A/B卫星控制分系统设计与仿真验证
5
作者 许凡 何世民 +3 位作者 邢林峰 傅秀涛 薛超 姚宁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108,共8页
北京三号A/B卫星采用的超高敏捷、超高稳定、超高精度的三超平台对控制分系统的设计和系统验证提出更高的设计需求。文章根据三超平台的特点,对控制分系统系统组成和主要工作模式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基于传输确认机制的高可靠SpaceWire... 北京三号A/B卫星采用的超高敏捷、超高稳定、超高精度的三超平台对控制分系统的设计和系统验证提出更高的设计需求。文章根据三超平台的特点,对控制分系统系统组成和主要工作模式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基于传输确认机制的高可靠SpaceWire总线通信方法,搭建多级复合控制仿真验证平台,并详细阐述系统时间同步设计,有力保障了控制分系统指标的测试与验证,助力卫星控制分系统软件可靠稳定的在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三号A/B卫星 SpaceWire总线 仿真验证 复合控制
下载PDF
北京三号A/B卫星总体设计及技术创新 被引量:4
6
作者 杨芳 赵键 +6 位作者 姚宁 李志壮 姜海滨 王劲强 朱红 刘思远 王抒雁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5,共9页
北京三号A/B卫星是基于我国第二代敏捷卫星平台CAST3000E研制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智能敏捷卫星,具有“超敏捷、超稳定、超精度”、“智能复合控制、智能自主规划、智能图像处理”的技术特点。文章重点介绍了北京三号A/B卫星的总体设计和... 北京三号A/B卫星是基于我国第二代敏捷卫星平台CAST3000E研制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智能敏捷卫星,具有“超敏捷、超稳定、超精度”、“智能复合控制、智能自主规划、智能图像处理”的技术特点。文章重点介绍了北京三号A/B卫星的总体设计和技术创新性,包括卫星设计方案、成像模式和操控模式等,并结合在轨实际应用情况介绍了卫星的能力水平及技术指标的国际对标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捷卫星 CAST3000E平台 动中成像 技术创新
下载PDF
航天器控制软件可靠性工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奚坤 王振华 +1 位作者 蔡雨辰 陈朝晖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52,62,共6页
当前航天器控制软件的复杂度越来越高,软件的规模十分庞大,对软件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极高,因此对航天器控制软件的可靠性设计和度量具有重要意义.介绍和分析适用于航天器控制软件的可靠性设计方法,并结合某型号给出实际的软件设计以及可... 当前航天器控制软件的复杂度越来越高,软件的规模十分庞大,对软件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极高,因此对航天器控制软件的可靠性设计和度量具有重要意义.介绍和分析适用于航天器控制软件的可靠性设计方法,并结合某型号给出实际的软件设计以及可靠性度量的具体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控制软件 导航制导控制 软件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度量
下载PDF
工程实际中的控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4
8
作者 吴宏鑫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26-1631,共6页
首先分析了控制理论的研究现状,然后围绕工程实际中的控制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创立新的建模理论,引入人的智能的控制方法,建立以计算机为平台的系统设计、分析和稳定性证明的3个新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 特征模型理论 引入人的智能 基于计算机平台的设计和证明
下载PDF
基于1553B总线的大规模信息系统设计问题研究
9
作者 冯帅 牛剑 +5 位作者 李经松 董暘暘 于丹 王磊 蔡彪 张锦江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371,共8页
某大型航天器GNC系统应用1553B总线构建了其规模庞大的信息系统,在信息系统设计过程中产生了3个问题:超长总线下的稳定通信、应用层协议的设计、多条总线的管理等。对这3个问题开展研究,描述了3个问题的由来,给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法,并验... 某大型航天器GNC系统应用1553B总线构建了其规模庞大的信息系统,在信息系统设计过程中产生了3个问题:超长总线下的稳定通信、应用层协议的设计、多条总线的管理等。对这3个问题开展研究,描述了3个问题的由来,给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法,并验证了方法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总线中继的方法,有效解决了1553B总线在240 m长度下的稳定可靠通信问题;广播帧计数回传的应用层协议,节省了总线数据通讯开销、并提供了丰富的故障诊断信息;遍历寻优的总线管理策略,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多机多总线系统的容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53B总线 信息系统 总线中继器 应用层协议 总线管理 GNC
下载PDF
嫦娥六号环月飞行双环容错姿态控制
10
作者 张洪华 关轶峰 +11 位作者 李骥 于洁 陈尧 王志文 张晓文 张录晨 李林峰 孙国健 王振华 郭敏文 李晓锋 高锡珍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2,共8页
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着上组合体)环月飞行阶段,利用安装于上升器的10 N发动机(可形成力偶控制方式)和安装于着陆器的150 N发动机进行姿态控制。根据发动机安装布局,当力偶控制方式下某10 N发动机常关故障、其配对使用的10 N... 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着上组合体)环月飞行阶段,利用安装于上升器的10 N发动机(可形成力偶控制方式)和安装于着陆器的150 N发动机进行姿态控制。根据发动机安装布局,当力偶控制方式下某10 N发动机常关故障、其配对使用的10 N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推进系统将产生与期望相反的控制力矩,导致姿态发散。为了保证在10 N发动机故障情况下着上组合体姿态稳定,给出了双环容错姿态控制策略,包括10 N发动机内环控制和150 N发动机外环控制。数学仿真结果表明,着上组合体环月飞行阶段双环容错姿态控制下,10 N发动机故障后,着上组合体姿态可以稳定在给定范围内。针对配置力偶姿控发动机和冗余发动机的探测器,采用双环容错姿态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应对力偶姿控发动机故障影响,保证探测器姿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六号 环月 发动机 容错 姿态控制 相平面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自主任务规划研究
11
作者 黄缙 蒋昱 +7 位作者 莫凡 张莎莎 姚鑫雨 张新伟 刘洁 周剑敏 刘益铭 张少雄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低轨遥感卫星往往以全球或全国范围内的特定地物为探测目标。为提高卫星在轨运行的自主性,文章提出了一种面向地物目标属性的遥感卫星自主任务规划方法。首先外推出预报点90 min后的星下点经纬度,并根据星载地图和太阳高度角,得到预报... 低轨遥感卫星往往以全球或全国范围内的特定地物为探测目标。为提高卫星在轨运行的自主性,文章提出了一种面向地物目标属性的遥感卫星自主任务规划方法。首先外推出预报点90 min后的星下点经纬度,并根据星载地图和太阳高度角,得到预报点的阳照/阴影、陆地/海洋、境内/境外属性。对地物目标属性信息进行平滑处理后,根据各载荷的地物目标属性,识别出各载荷的工作任务时间段,可实时实现提前约1个轨道圈的载荷自主任务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任务规划 地物目标属性 星载地图 太阳高度角 阳照/阴影属性 陆地/海洋属性 境内/境外属性
下载PDF
空间发动机离心喷嘴真空下脉冲工作雾化特性实验研究
12
作者 王平 姚兆普 +4 位作者 毛晓芳 刘奇优 成锦博 富庆飞 杨立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112,共7页
为得到空间双组元发动机中的液液同轴离心喷嘴在真实工作时的雾化特性,利用全透明真空舱搭建了真空喷雾实验与测量系统,对同轴离心喷嘴的脉冲雾化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入口压力1.6 MPa,开启时间分别为8 ms,20 ms和50 ms等典型工况下,... 为得到空间双组元发动机中的液液同轴离心喷嘴在真实工作时的雾化特性,利用全透明真空舱搭建了真空喷雾实验与测量系统,对同轴离心喷嘴的脉冲雾化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入口压力1.6 MPa,开启时间分别为8 ms,20 ms和50 ms等典型工况下,对比研究了真空与大气环境下离心喷嘴脉冲工作的雾化特性,测试了同轴离心喷嘴单路脉冲工作以及两路同时脉冲工作的喷雾情况,测量了索太尔平均直径SMD的动态变化,并使用高速相机拍摄了相应的喷雾场图像。真空与大气下的对比实验表明,在真空下同轴离心喷嘴单路脉冲工作稳定段的SMD明显大于在大气中的SMD,且在真空下锥形液膜比较平滑。同轴离心喷嘴两路同时工作的实验结果表明,真空下两锥形液膜不会合并,而在大气下两股液膜会完全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元发动机 离心喷嘴 脉冲喷雾 真空 雾化特性
原文传递
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控制技术发展综述
13
作者 吕楠 郭建新 +3 位作者 肖帅 林波 仲小清 周志成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共16页
自1975年至今,我国已成功发展了以东方红系列为主的多型通信卫星平台,累计发射卫星70余颗,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概述我国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平台的发展历程,梳理通信卫星控制系统发展脉络及主要特点,重点从姿态控制... 自1975年至今,我国已成功发展了以东方红系列为主的多型通信卫星平台,累计发射卫星70余颗,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概述我国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平台的发展历程,梳理通信卫星控制系统发展脉络及主要特点,重点从姿态控制、轨道控制、信息体系架构和自主健康管理4个方面阐述了通信卫星控制技术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结合空间任务需求,对通信卫星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展望,助推未来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红系列 通信卫星 姿态和轨道控制 信息体系架构 自主健康管理
下载PDF
一种适应卫星姿态侧摆机动的混合轮系控制方法
14
作者 雷拥军 陆栋宁 +1 位作者 袁利 陈超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19,共9页
针对高稳定度轮控大型卫星因动量轮力矩小而难以满足侧摆成像任务需求问题,开展了混合轮系配置方案及控制方法研究。首先,提出常规轮系配置卫星滚动轴方向串联大力矩飞轮的混合配置方案,并设计飞轮开环前馈与常规动量轮闭环反馈相结合... 针对高稳定度轮控大型卫星因动量轮力矩小而难以满足侧摆成像任务需求问题,开展了混合轮系配置方案及控制方法研究。首先,提出常规轮系配置卫星滚动轴方向串联大力矩飞轮的混合配置方案,并设计飞轮开环前馈与常规动量轮闭环反馈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其次,设计以容许角动量最大量为权重的飞轮组前馈力矩分配律和具有角动量反馈的飞轮力矩跟踪控制方法,实现飞轮力矩合理分配及其模型不确定性导致输出力矩偏差抑制;然后,设计估计器对星体内外扰动力矩进行估计与补偿,以确保卫星高稳定度性能实现;最后,给出在轨应用情况,验证所提出方案及方法的有效性。在轨应用表明,采用该控制方法,有效缩短了整星侧摆稳定时间达100 s以上,且非机动期间姿态稳定度优于3.75×10-5(°)/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态控制 混合轮系配置 前馈控制 动量轮 大力矩飞轮
下载PDF
一种微纳卫星的姿态安全控制方案
15
作者 李明群 雷拥军 蒋庆华 《航天控制》 CSCD 2024年第4期16-21,共6页
针对微纳卫星在低冗余度下实现姿态安全控制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占用资源少的姿态安全控制方案,当诊断信息不完备时尽可能切除所有潜在故障源,仅用磁强计和磁力矩器实现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重构。所提方案可以在卫星任意初始姿态... 针对微纳卫星在低冗余度下实现姿态安全控制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占用资源少的姿态安全控制方案,当诊断信息不完备时尽可能切除所有潜在故障源,仅用磁强计和磁力矩器实现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重构。所提方案可以在卫星任意初始姿态条件下完成角速度阻尼,并可控制卫星机动至对日定向姿态,确保帆板充电效率,从而延长故障条件下的卫星寿命。数学仿真表明,在陀螺、星敏感器、动量轮和推力器等主要控制部件均不使用的条件下,所提方案仍可完成稳定的单轴对日定向安全姿态控制,姿态确定精度优于2°,对日定向精度优于5°,极大地提高了卫星在轨安全运行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卫星 磁强计 磁力矩器 姿态安全控制
原文传递
航天器在轨角动量演化及卸载策略研究
16
作者 谢军 刘新彦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减少在轨卫星的喷气卸载次数,节省推进剂,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对地球静止轨道零动量卫星和V型轮偏置动量卫星的角动量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卫星角动量累计演化特点,给出两类卫星的角动量管理方法,提出优化的喷气卸载策略.基于上... 为了减少在轨卫星的喷气卸载次数,节省推进剂,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对地球静止轨道零动量卫星和V型轮偏置动量卫星的角动量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卫星角动量累计演化特点,给出两类卫星的角动量管理方法,提出优化的喷气卸载策略.基于上述研究对在轨卫星非正常卸载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提出解决措施.在轨试验表明,基于优化的喷气卸载策略进行卫星角动量管理,可明显减少卫星的卸载次数,验证了策略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轨道 在轨 角动量演化 角动量卸载
下载PDF
临近空间星敏感器观星能力研究
17
作者 李晓 徐卿 +1 位作者 孙秀清 李林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2,共9页
临近空间飞行器对星敏感器需求日益增加,与空间应用环境相比,临近空间包含大气消光、天空背景光、高速、高温和高动态等影响星敏感器观星能力的新环境.对影响临近空间星敏感器观星能力的因素进行逐级分解,得出视场、灵敏度、星点信噪比... 临近空间飞行器对星敏感器需求日益增加,与空间应用环境相比,临近空间包含大气消光、天空背景光、高速、高温和高动态等影响星敏感器观星能力的新环境.对影响临近空间星敏感器观星能力的因素进行逐级分解,得出视场、灵敏度、星点信噪比和图像处理算法等因素对观星能力的影响机理,并针对信噪比与环境因素和设计因素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临近空间星敏感器整机参数设计方法.针对特定需求开展原理样机的设计与试验验证,试验数据验证了原理样机能够满足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星敏感器 观星能力
下载PDF
基于空间目标定向观测的飞行器导航方法研究
18
作者 熊凯 周鹏 魏春岭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2,共12页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定向观测星相机和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信息融合的飞行器高精度导航方法.在已有导航方式中,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N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定向观测星相机和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信息融合的飞行器高精度导航方法.在已有导航方式中,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N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组合导航在无线电信号拒止环境中存在性能下降的风险,传统INS/天文导航系统(celestial navigation system, CNS)组合导航能够抑制惯性测量单元中的陀螺漂移,但不能有效消除加速度计零偏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间目标定向观测的飞行器自主导航新方法,在飞行器上配置星相机对星历已知的空间目标和背景恒星的视线方向(line-of-sight, LOS)进行观测,利用IMU进行状态预测,通过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xtended Kalman filter, EKF)获得载体位置、速度和姿态的估计值,同时,对惯性器件测量偏差进行校准.设计了基于克拉美劳下界(Cramer-Rao lower bound, CRLB)的观测目标优化选取策略,通过空间目标可见性分析、导航系统可观度分析以及导航滤波器数学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 导航 空间目标 优化选取 卡尔曼滤波器
下载PDF
航天器威胁规避智能自主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8
19
作者 袁利 姜甜甜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9-245,共17页
当前,轨道空间日益拥挤、太空竞争不断加剧,对航天器执行既定任务时的轨道威胁自主应对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使得航天器智能自主控制技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调研分析了轨道威胁感知、自主决策规划、规避机动动作执行、自主控制系统架构... 当前,轨道空间日益拥挤、太空竞争不断加剧,对航天器执行既定任务时的轨道威胁自主应对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使得航天器智能自主控制技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调研分析了轨道威胁感知、自主决策规划、规避机动动作执行、自主控制系统架构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威胁规避智能自主控制面临的主要瓶颈问题,并分析指出发展“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控制是破解瓶颈难题的有效手段,最后从一体化控制系统建模、设计、分析与验证多方面,系统讨论了威胁规避智能自主控制需要重点关注的若干基础问题,为未来航天器智能自主控制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发展提供启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威胁感知 自主决策规划 “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 航天器智能自主控制
下载PDF
基于新型非线性函数的动能拦截器自抗扰姿态跟踪控制
20
作者 张亮 鄢杰 +1 位作者 张哲 黄盘兴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5,共11页
针对动能拦截器在开展空间拦截任务时,对姿态控制系统快速性、准确性和鲁棒性的极高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自抗扰控制方法.建立了动能拦截器姿态动力学模型,并将其转换为姿态跟踪误差二阶状态方程;基于自抗扰控制器中小误差大增益、大误... 针对动能拦截器在开展空间拦截任务时,对姿态控制系统快速性、准确性和鲁棒性的极高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自抗扰控制方法.建立了动能拦截器姿态动力学模型,并将其转换为姿态跟踪误差二阶状态方程;基于自抗扰控制器中小误差大增益、大误差小增益的思想,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非线性函数;基于该非线性函数,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跟踪微分器,并且优化了扩张状态观测器和非线性控制器.将指定时间收敛的预设性能函数作为跟踪微分器的期望信号,可实现姿态误差按照预设性能函数收敛到期望值,且收敛时间可预先确定.利用伪速率(pseudo rate,PSR)脉冲调制器对连续控制力矩进行脉冲调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控制方法具有较高的姿态控制精度,在面临环境扰动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能拦截器 非线性函数 自抗扰控制 脉冲调制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