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价值、内容与路径:关于国际理解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考 |
王远美
尚九宾
廖明华
王振先
|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
2013 |
0 |
|
2
|
“大河”文学“重读”的空间与可能 |
霍俊明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3
|
从一条河流开始的文学地理——读杨立元的《滦河作家论》 |
霍俊明
|
《唐山学院学报》
|
2012 |
0 |
|
4
|
在历史现场打开一代人的诗歌卷宗——关于《尴尬的一代——中国70后先锋诗歌》的对话 |
霍俊明
杨庆祥
|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5
|
并未消失的单行道——新世纪十年诗歌批评的问题与考察 |
霍俊明
|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6
|
变奏的风景:新世纪十年女性诗歌 |
霍俊明
|
《理论与创作》
CSSCI
|
2010 |
4
|
|
7
|
1989~2009:中国女性诗歌的家族叙写 |
霍俊明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8
|
新诗史叙事场阈中的十七年诗歌 |
霍俊明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9
|
《周易》中的乾坤与男女——从《彖传》《象传》以及《文言》《系辞》论乾坤两卦 |
石双华
|
《衡水学院学报》
|
2017 |
1
|
|
10
|
当代诗歌:困境及其可能性 |
霍俊明
徐志伟
|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1
|
社会转型时期的“南方”诗学——江苏新世纪十年诗歌的一个侧面 |
霍俊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2
|
“中年”诗学与生存“暗箱”——论子川近期诗歌 |
霍俊明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13
|
在个人与文化的圆融中接续伟大的诗歌星空——汤松波《东方星座》对“主流诗学”的拓展与创设 |
霍俊明
|
《理论与创作》
CSSCI
|
2010 |
0 |
|
14
|
“重写”的空间与“颂诗”的可能 |
霍俊明
|
《理论与创作》
CSSCI
|
2011 |
0 |
|
15
|
李绿园诗歌艺术摭拾 |
张亚新
|
《殷都学刊》
|
2012 |
0 |
|
16
|
“坚持”与“变奏”的不断再出发——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综述 |
霍俊明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17
|
重叙当代诗歌语言的“惯性”机制——以“地下”诗歌、“今天”诗歌和“第三代”诗歌为例 |
霍俊明
|
《文学与文化》
|
2011 |
0 |
|
18
|
不断压低声响的河流——胡弦诗歌读记 |
霍俊明
|
《扬子江(评论)》
|
2011 |
0 |
|
19
|
来自澳大利亚的课堂观察 |
卢杨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20
|
朦胧诗之后:错乱的新诗史命名 |
霍俊明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