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搭桥在严重左心功能低下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燕君 苏丕雄 +2 位作者 张云 韩薇 刘岩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7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对28例严重左心功能低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不停跳搭桥(on-pump beating heart,OPBH)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方法2003年至2006年对28例择期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严重左心功能低下患者施行OPBH下CABG术,其中早... 目的对28例严重左心功能低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不停跳搭桥(on-pump beating heart,OPBH)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方法2003年至2006年对28例择期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严重左心功能低下患者施行OPBH下CABG术,其中早期左心功能低下行非体外循环搭桥(OPCAB)因血流动力学不能维持紧急转流OPBH6例,占同期OPCAB的6/702例(0.85%),22例常规行OPBH下CABG术,分析总结OPBH在严重左心功能低下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及体外循环管理经验。结果22例常规OPBH心脏搭桥(3.4±0.8)支,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时间(97.2±32.8)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2~24个月,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紧急转流6例,搭桥(2.8±0.4)支,ECC时间(186.0±94.9)min,术中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分别于术后1 d、23 d、30 d死于心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急性肺栓塞。结论对严重左心功能低下无相对ECC禁忌患者采用OPBH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有ECC相对禁忌患者除采用基本外科技术外,宜采用“湿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 心功能
下载PDF
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的外科处理
2
作者 苏丕雄 胡旭 +3 位作者 刘岩 顾松 颜钧 张希涛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 探讨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的手术时机及外科处理特点。方法 选择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主动脉瓣置换 (AVR)及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 2 8例 ,其中严重主动脉瓣病变 [严重狭窄或 (和 )严重关闭不全 ]合并... 目的 探讨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的手术时机及外科处理特点。方法 选择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主动脉瓣置换 (AVR)及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 2 8例 ,其中严重主动脉瓣病变 [严重狭窄或 (和 )严重关闭不全 ]合并不同程度冠心病 2 4例 ,中度主动脉瓣病变 [中度狭窄或 (和 )中度关闭不全 ]合并严重冠心病 4例。手术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 ,置换生物瓣 2 5枚 ,双叶机械瓣 3枚 ,平均搭桥 2 .3± 1.2支 ,术中放置主动脉气囊反搏 (IABP) 4例。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者 3例 ,开胸止血者 1例 ,延迟关胸者 1例。术后瓣周漏保守治疗 1例 ,其他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 6 35个月 ,心功能明显改善 ,心肌无缺血表现。术后病理诊断所有主动脉瓣均为退行性改变。结论 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有特殊的病理改变及手术处理方法 ,掌握好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时机亦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退行性 性主动 主动脉瓣病变 外科处理 严重 主动脉瓣置换 生物瓣 心肌 关闭
原文传递
左心室室壁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洋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8期497-499,共3页
关键词 左心室室壁瘤 治疗进展 充血性心力衰竭 手术治疗 几何结构 心肌梗死 外科方法 手术方式 椭圆形 收缩性
原文传递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升主动脉钙化的处理 被引量:5
4
作者 高杰 苏丕雄 +4 位作者 刘岩 张希涛 颜钧 顾松 赵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升主动脉钙化的处理方法,总结手术效果,以减少OPCAB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9月~2007年12月期间,我院连续治疗的236例伴有升主动脉钙化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升主动脉钙化的处理方法,总结手术效果,以减少OPCAB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9月~2007年12月期间,我院连续治疗的236例伴有升主动脉钙化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采用"No-touch"技术,35例采用Enclose辅助完成近端吻合,197例采用Heartstring辅助完成近端吻合。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所有移植血管桥均采用瞬时测血流量技术(TTFM)保证吻合口吻合质量。结果远端吻合口881个,近端吻合口267个,桥血管血流量16.2±18.7ml/min,弹力指数(PI)4.9±2.3,近端吻合口吻合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为:平均动脉压(MAP)78.1±10.4mmHgvs.80.9±8.1mmHg,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1.9±3.6mmHgvs.10.9±2.1mmHg,平均肺动脉压(MPAP)17.3±4.3mmHgvs.15.3±2.8mmHg,心排血量(CO)4.2±1.2L/minvs.4.5±1.6L/min,中心静脉压(CVP)9.2±2.3cmH2Ovs.9.3±1.8cmH2O,心率(HR)71.4±14.0次/分vs.73.4±16.5次/分等,其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因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死亡,4例患者术后有脑供血不足症状,经内科治疗随访2个月后好转,其余患者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等重大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10.5±4.2d。185例随访3~24个月,无心血管事件及脑血管意外,心功能改善、心绞痛缓解。结论术前及术中充分评估主动脉钙化程度,采用减少升主动脉操作的近端吻合器吻合技术,可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升主动脉钙化 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术血管吻合装置应用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洋 苏丕雄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4期310-313,共4页
近年来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方式、器械和材料都有重大改进,并逐步向全动脉化、微创、小切口、内窥镜和机器人辅助方向发展。因此,吻合口的完成需要有一种简单、可靠、省时、能通过小切口的新方法来替代手工缝合。另外神经系统并发症是... 近年来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方式、器械和材料都有重大改进,并逐步向全动脉化、微创、小切口、内窥镜和机器人辅助方向发展。因此,吻合口的完成需要有一种简单、可靠、省时、能通过小切口的新方法来替代手工缝合。另外神经系统并发症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包括谵妄、认知障碍和脑卒中等,可增加手术死亡,延长住院时间。Roach等报道脑卒中发生率达6%-13%,在升主动脉硬化的患者,发生率可高达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血管吻合装置 神经系统并发症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升主动脉硬化 机器人辅助 全动脉化 手工缝合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苏丕雄 杨新春 +5 位作者 高杰 刘岩 顾松 张希涛 颜钧 安向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2-373,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外科治疗。方法2002年9月至2007年2月,完成9例冠心病(CAD)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病人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术前多次心电图均为CLBBB,1例术前放置永久起搏器。体外循环下手...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外科治疗。方法2002年9月至2007年2月,完成9例冠心病(CAD)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病人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术前多次心电图均为CLBBB,1例术前放置永久起搏器。体外循环下手术2例,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下手术1例,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下手术6例。结果2例体外循环下手术者均死亡,其中1例术中心脏复跳后心率慢,各种方法治疗无效;另1例术后心室率慢,药物及起搏器治疗3 d后无效死亡。7例生存者均为不停跳手术者,术后3 d心率明显增加[(51.2±12.6)次/min到(82.5±23.8)次/min],其中1例术后随访3个月,多次心电图示CLBBB消失,转复为窦性心律,另6例仍为CLBBB;随访3~36个月均有心功能改善,射血分数(EF)术前0.58±0.17,术后0.63±0.12,心率维持在70~90次/min。结论CAD合并CLBBB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风险较大,但非手术禁忌证。正确围手术期处理,合理应用临时或永久起搏器,尽可能采用心脏不停跳手术等措施可明显降低手术风险,术后心功能改善,神经功能也有一定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冠状动脉分流术
原文传递
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中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杰 苏丕雄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血流动力学 术中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 OCTOPUS 病理生理变化 临床治疗效果 麻醉技术 手术器械
原文传递
1000例冠状动脉搭桥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苏丕雄 刘岩 +8 位作者 颜军 张希涛 孙凌波 顾松 刘永春 张云 韩薇 李燕君 杨新春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2003年第12期5-7,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1994-7-1~2002-6-10日1000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发展曲线,总结有关临床经验及体会。方法:对我院1994—7—1~2002-6-10日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1000例患者的部分资料建立数据库,并对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973例治愈出... 目的:了解我院1994-7-1~2002-6-10日1000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发展曲线,总结有关临床经验及体会。方法:对我院1994—7—1~2002-6-10日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1000例患者的部分资料建立数据库,并对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973例治愈出院,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死亡27例,死亡率2.7%。结论:通过1000例分析,我们认为:(1)CABG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可靠的方法之一;(2)中国少数医院水平已向国际水平接轨,整体水平及规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3)有条件单位宜逐步开展CABG、OPCAB及E-CABG工作;(4)应加强术后的随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 冠心病 手术方式 心功能 CABG
下载PDF
Heartstring^(TM)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的近、中期效果
9
作者 赵洋 苏丕雄 +3 位作者 颜钧 顾松 高杰 李燕君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569-570,共2页
神经系统并发症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包括谵妄、认知障碍和脑卒中等.可增加手术死亡率.延长住院时间。本病多因升主动脉操作造成内膜斑块脱落而引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中应用Heartstring... 神经系统并发症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包括谵妄、认知障碍和脑卒中等.可增加手术死亡率.延长住院时间。本病多因升主动脉操作造成内膜斑块脱落而引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中应用Heartstring^TM(Guidant Corp.Santa Clara.Calif)行近端吻合避免部分阻断升主动脉,降低内膜斑块脱落的可能。我们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对术前评估为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高危患者应用Heartstring^TM行近端吻合.对其近、中期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对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高危患者选择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中期效果 术中应用 神经系统并发症 升主动脉 高危患者 临床效果 手术死亡率
原文传递
伴有升主动脉硬化患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0
作者 赵洋 苏丕雄 +1 位作者 颜钧 顾松 《北京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306-307,共2页
总结我院2004年9月至2006年2月收治的48例伴升主动脉硬化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升主动脉硬化 非体外循环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75岁以上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术24例报告
11
作者 孙凌波 苏丕雄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2年第4期158-160,共3页
关键词 临床资料 心血管疾病 75岁以上高龄患者 冠状动脉旁路术
下载PDF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随访 被引量:16
12
作者 于易通 任心爽 +5 位作者 尹卫华 安云强 李海彬 马亚南 陈远 吕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30-1137,共8页
目的:了解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及长期变化趋势。方法:连续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0~2019年经CT确诊为B型主动脉夹层的933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并总结十年期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在933例B型主动脉夹... 目的:了解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及长期变化趋势。方法:连续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0~2019年经CT确诊为B型主动脉夹层的933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并总结十年期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在933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男性762例(81.7%),平均年龄(50.78±11.81)岁,平均体重指数(26.23±3.95)kg/m2,788例(84.5%)有高血压;男性患者中高血压(86.6%vs.74.9%)、吸烟(56.8%vs.5.3%)较女性患者更常见,而马凡综合征(0.5%vs.4.1%)较少见(P均<0.01)。673例(72.1%)患者就诊时处于急性期,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879例,94.2%)。CT显示,146例(15.6%)患者主动脉弓部受累,507例(54.3%)假腔血栓化,253例(27.1%)肾灌注缺损,心包、胸腔积血及纵隔、腹腔血肿等主动脉破裂征象占比均<2.0%;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肾动脉受累比例均<10.0%;男性患者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髂动脉受累比例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分别为:6.8%vs.1.8%;8.7%vs.3.5%;62.6%vs.50.9%;P均<0.05)。不同疾病分期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方式均以腔内介入治疗为主。2010~2019年十年期间,有高血压病史及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呈增多趋势(P均<0.01)。急性期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2.8%vs.2.5%,P=0.003)。结论: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高血压、吸烟更常见,夹层累及范围更广。2010~2019年十年期间,有高血压病史及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呈增多趋势。与药物保守治疗相比,B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临床特点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队列研究
下载PDF
瞬时测血流量技术在冠脉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苏丕雄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瞬时测血流量技术 冠脉外科 应用
原文传递
前降支弥漫病变27例的外科处理
14
作者 苏丕雄 刘岩 +3 位作者 张希涛 颜钧 顾松 杨新春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J001-J001,共1页
关键词 前降支弥漫病变 外科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全身麻醉 体外循环
原文传递
MicroRNA在心房颤动的心房重构过程中的作用
15
作者 王建龙 苏丕雄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6-188,共3页
阵发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常常会发展成为持续性房颤,其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越晚,转复的难度越大。1995年,Wijffels等验证了房颤本身能引起心房电生理机制改变的假说,并提出房颤引起房颤(AFbegetsAF)的理论。... 阵发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常常会发展成为持续性房颤,其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越晚,转复的难度越大。1995年,Wijffels等验证了房颤本身能引起心房电生理机制改变的假说,并提出房颤引起房颤(AFbegetsAF)的理论。自此,AF时心房的重构过程成为AF研究的热点,但AF时心房重构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现就microRNA与AF的心房重构过程的关系做一综述,以期对以后的研究有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房重构 MICRORNA MICRORNA 持续性房颤 电生理机制 窦性心律 AF
原文传递
硝酸酯类药物耐受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氧亚硝酸阴离子机制
16
作者 李方旭 苏丕雄 范谦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4-426,共3页
硝酸酯类药物是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连续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后(一般为24~48h),出现机体对其敏感性降低的现象称为耐受。临床表现为抗心绞痛效果、血流动力学效应及抗血小板聚集效应明显降低,或加大硝酸酯类药... 硝酸酯类药物是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连续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后(一般为24~48h),出现机体对其敏感性降低的现象称为耐受。临床表现为抗心绞痛效果、血流动力学效应及抗血小板聚集效应明显降低,或加大硝酸酯类药物剂量才可维持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酯类药物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药物耐受 离子机制 亚硝酸 血流动力学效应 抗血小板聚集 敏感性降低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瞬时测血流量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苏丕雄 刘岩 +3 位作者 李燕君 张希涛 颜钧 顾松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 总结瞬时测血流量 (TTFM)技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中的应用经验 ,探讨异常血管桥瞬时血流量技术参数特点、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2 0 0 1年 9月至 2 0 0 2年 5月 ,连续对5 0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及 40例常规体... 目的 总结瞬时测血流量 (TTFM)技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中的应用经验 ,探讨异常血管桥瞬时血流量技术参数特点、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2 0 0 1年 9月至 2 0 0 2年 5月 ,连续对5 0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及 40例常规体外循环下旁路移植者进行血管桥血流量测定 ,随机 30例进行左侧乳内动脉 (LIMA)血流量测定。结果  30例LIMA离断后TTFM参数 :平均血流 (42 9± 33 0 )ml min ,弹力指数 (PI)值 1 0 0± 0 6 4,波形曲线为收缩期、舒张期双向血流 ,收缩期为主 ,实际平均血流为(37 4± 2 8 8)ml min ,相关系数为 0 98。 9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TTFM参数 :LIMA到左前降支 (LAD)平均流量 (2 9 9± 9 5 )ml min ,平均PI值 2 47± 0 88。大隐静脉或桡动脉到回旋支系统平均流量 (33 7±17 5 )ml min ,PI值 4 0± 1 9;到右冠状动脉系统 ,平均流量 (31 5± 19 2 )ml min ,PI值 2 6± 1 3 ;到前降支及回旋支系统为双向血流 ,血流以舒张期为主 ,收缩期可形成负值 ;到右冠状动脉系统 ,收缩及舒张期为双向灌注 ,较少出现负值。TTFM技术提示 ,2 87支血管桥中有质量问题血管桥 6支 ,均手术证实并加以矫正。 90例病人均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及其它严重并发症 ,无死亡。随访 2~ 10个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分流术 瞬时血流测量
原文传递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冠状动脉旁路血管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苏丕雄 刘文超 +4 位作者 高杰 刘岩 张希涛 颜钧 顾松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前、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各心动周期血流量变化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IABP增加CABG术后旁路血管血流及心肌灌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06年9月至2008年3月,302例CABG中22例术前或术中置入I...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前、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各心动周期血流量变化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IABP增加CABG术后旁路血管血流及心肌灌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06年9月至2008年3月,302例CABG中22例术前或术中置入IABP,置入者均有明显应用IABP指征,共做旁路血管52支,其中动脉旁路血管24支,静脉旁路血管28支。52支旁路血管均在鱼精蛋白中合肝素后应用瞬时血流测量技术(TTEM)记录IABP起搏前、后各心动周期即心脏收缩期、舒张期、全心动周期血流变化指标:血流波形、平均血流量(vrnean)、每分钟速度时间积分(v11)、弹力指数(PI值),同时记录桡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结果52支旁路血管均通畅,与不用IABP相比舒张期平均血流量[(58.05±29.10)ml/min对(46.14±40.48)ml/min,P〈0.05]、每分钟速度时间积分[(34.54±14.25)ml对(27.44±14.25)ml,P〈0.05]均明显增加;收缩期平均血流量[(31.58±18.94)ml/min到(23.52±19.9)ml/min,P〈0.05],收缩期每分钟速度时间积分[(12.09±6.71)ml到(8.25±5.44)ml,P〈0.05]下降;整个心动周期的平均血流量[(40.85±4.17)ml/min对(39.36±4.00)ml/min,P〉0.05]、每分钟速度时间积分[(42.77±22.25)ml对(39.65±20.03)ml,P〉0.05]没有明显变化;PI值没有明显变化(2.78±1.37对3.21±2.82,P〉0.05)。IABP应用前后心率[(83±13)次/min对(86±11)次/min,P〉0.05]、桡动脉收缩压[(91.124-11.73)mmHg(1mmHg:0.133kPa)对(88.23±15.47)mMHg,P〉0.05]、桡动脉舒张压[(56.33±9.25)mmHg对(52.81±10.11)mmHg,P〉0.05]无明显变化。结论IABP不能明显增加旁路血管总的血流量,但心动周期各时期血流分布有较大变化,IABP增加旁路血管血流量主要是心脏舒张期,而心脏收缩期旁路血管血流量有一定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 主动脉内气囊泵 瞬时血流测量技术
原文传递
Heartstring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端吻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洋 苏丕雄 顾松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97-797,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吻合辅助装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