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向电泳技术分析白刺盐胁迫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建秋 陆海 +2 位作者 王智 杜希华 张玉玲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1-514,共4页
为从蛋白质分子水平上阐述白刺耐盐碱胁迫的机理,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技术和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了白刺在盐碱胁迫时特异性蛋白质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较,白刺在盐碱胁迫时,蛋白总量没有明显改变,但是特异蛋白表达有明显的变化。其... 为从蛋白质分子水平上阐述白刺耐盐碱胁迫的机理,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技术和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了白刺在盐碱胁迫时特异性蛋白质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较,白刺在盐碱胁迫时,蛋白总量没有明显改变,但是特异蛋白表达有明显的变化。其中66,60,42,33,28,23,20kD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22,16kD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该研究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白刺在盐碱胁迫时蛋白与基因表达的变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 盐碱胁迫 蛋白表达
下载PDF
微型月季离体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韩秀慧 满都拉 王华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03年第3期262-265,共4页
探讨了微型月季离体快速繁殖技术中的外植体表面灭菌方法,并运用二次回归正交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及生长素NAA对离体茎增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消毒方式采用磁力搅拌,消毒液浓度为1%,时间为15~20min,可使消毒效果达... 探讨了微型月季离体快速繁殖技术中的外植体表面灭菌方法,并运用二次回归正交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及生长素NAA对离体茎增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消毒方式采用磁力搅拌,消毒液浓度为1%,时间为15~20min,可使消毒效果达到最佳;微型月季茎段分化培养基中,激素浓度为6-BA1.93mg·L-1、NAA0.33mg·L-1时可获得最大增殖数;当培养基中6-BA的浓度控制在1.68~2.75mg·L-1范围内,NAA的浓度控制在0.07~0.54mg·L-1范围内时,接种10个芽,培养40d后,95%以上均可获得50个芽以上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月季 离体快速繁殖 组织培养 外植体表面灭菌方法 二次回归正交分析法 培养基
下载PDF
香蕉穿孔线虫双重PCR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葛建军 曹爱新 +2 位作者 周国梁 赵国柱 谢丙炎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2-478,共7页
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是国际上公认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是热带地区果树上最重要的线虫。通过设计的属水平上的特异性引物R1、R2(R1/2)和种水平上的特异性引物RS1、RS2(RS1/2)进行双重PCR扩增香蕉穿孔线虫,可扩增出长... 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是国际上公认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是热带地区果树上最重要的线虫。通过设计的属水平上的特异性引物R1、R2(R1/2)和种水平上的特异性引物RS1、RS2(RS1/2)进行双重PCR扩增香蕉穿孔线虫,可扩增出长度为362和291 bp的2个特异性片段谱带。同时分别对检测体系中反应参数进行优化,最佳延伸温度为51.4℃,引物R1/2与RS1/2最佳浓度配比为0.2μm o.lL-1/1.2μmol.L-1,并测试检测引物的灵敏度,能进行有效检测的最低起始核酸量为100 pg;同时,也能对单条线虫进行检测以及样品中线虫的检测。专化性测试证明,2对引物能有效地进行香蕉穿孔线虫的快速分子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穿孔线虫 分子检测 双重PCR
下载PDF
一种优化的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白刺盐碱胁迫表达相关基因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陆海 张建秋 +1 位作者 张玉玲 苟小军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6,共6页
mRNA差别显示PCR技术是分离、检测差异基因表达的有力工具 我们研究了存在的可能影响DDRT-PCR研究结果的因素 通过改变DDRT-PCR方法中的引物、PCR反应中的退火温度等条件,得到了一种优化的DDRT-PCR技术,运用该项技术研究了白刺盐碱胁迫... mRNA差别显示PCR技术是分离、检测差异基因表达的有力工具 我们研究了存在的可能影响DDRT-PCR研究结果的因素 通过改变DDRT-PCR方法中的引物、PCR反应中的退火温度等条件,得到了一种优化的DDRT-PCR技术,运用该项技术研究了白刺盐碱胁迫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结果发现,运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假阳性率较低,且差别条带较长,多为800bp以上,克服了DDRT-PCR技术中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差异显示技术 DDRT-PCR 白刺 盐碱胁迫 基因表达 假阳性率
下载PDF
北京牡荆属增补 被引量:1
5
作者 曲红 路端正 王百田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5-46,共2页
北京现在已经调查到的牡荆属(VitexLinn.)植物为1种、4变种,在《北京植物志》(1)的基础上增补1种、3变种。其中黄荆(V.negundo)为新记录种。牡荆(V.negundovar.cannabifolia)、小叶荆(V.negundovar.microphylla)为新记录变种。妙峰山荆... 北京现在已经调查到的牡荆属(VitexLinn.)植物为1种、4变种,在《北京植物志》(1)的基础上增补1种、3变种。其中黄荆(V.negundo)为新记录种。牡荆(V.negundovar.cannabifolia)、小叶荆(V.negundovar.microphylla)为新记录变种。妙峰山荆条(V.negundovar.lobata)是已经发表的以北京为模式产地的新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牡荆属 新记录
下载PDF
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展望(综述)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兴友 王同坤 +2 位作者 郭学民 王华芳 尹伟伦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68-71,共4页
从传统生物技术、近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三个阶段综述了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生物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中国
下载PDF
植物组织中糖与糖醇乙酰化及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胡磊 郭蓓 +3 位作者 陆海 邹祥旺 李悦 蒋湘宁 《植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9-699,共11页
介绍了一种用1-甲基咪唑为溶剂和催化剂、盐酸羟胺和乙酸酐为肟化和乙酰化试剂,对植物样品中糖与糖醇进行乙酰化衍生化后的气相色谱分离和质谱鉴定的分析方法。并对糖与糖醇乙酰化影响较大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组成和反应物浓... 介绍了一种用1-甲基咪唑为溶剂和催化剂、盐酸羟胺和乙酸酐为肟化和乙酰化试剂,对植物样品中糖与糖醇进行乙酰化衍生化后的气相色谱分离和质谱鉴定的分析方法。并对糖与糖醇乙酰化影响较大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组成和反应物浓度等条件进行了比较研究,确定了糖与糖醇乙酰化各步反应的最佳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析了各组分间相互作用及其用量对衍生化效率的影响。对多种糖与糖醇乙酰化产物进行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FID检测及GC-MS结构鉴定。研究证明,在合适条件下应用此方法对糖与糖醇进行乙酰化,反应完全,产物单一,能得到理想的分离、检测和定量分析效果。适用于微量植物组织中多种单糖、双糖及其糖醇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化 糖醇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肟化 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 甲基 分离 影响 结构鉴定
下载PDF
损伤与邻近健康复叶槭植株内脱落酸和茉莉酸含量变化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迪 李庆 +3 位作者 胡增辉 赵玲 沈应柏 陈华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38,共4页
 该研究以复叶槭 (Acernegundo)为材料 ,用GC MS检测了人为机械损伤 2、3、5、9、2 4、4 8h后损伤叶片、同株未受损伤叶片、邻近健康植株上的叶片中脱落酸 (ABA)及茉莉酸 (JA)的含量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损伤均可引起 3种叶片中ABA、J...  该研究以复叶槭 (Acernegundo)为材料 ,用GC MS检测了人为机械损伤 2、3、5、9、2 4、4 8h后损伤叶片、同株未受损伤叶片、邻近健康植株上的叶片中脱落酸 (ABA)及茉莉酸 (JA)的含量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损伤均可引起 3种叶片中ABA、JA含量增加 ,证明植物体受伤后 ,在损伤部位产生的某种原初信号分子启动了体内的防御系统 .这种防御反应不仅在受损伤的植株体内发挥作用 ,而且可通过空气中的某种物质传递到邻近的健康植株 ,引起邻近植物产生抗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落酸 茉莉酸 信号转导 植物通讯 植物创伤诱导挥发物
下载PDF
富含多糖多酚的侧柏叶片总RNA提取方法 被引量:28
9
作者 王暑辉 徐倩 +1 位作者 徐筱 徐吉臣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6-80,89,共6页
以侧柏叶片为试验材料,利用Trizol法、CTAB法、SDS酚法和改进的SDS酚法提取RNA,结果表明:Tri-zol法和CTAB法都不能提出侧柏叶片总RNA;SDS酚法提取,提取物中含有大量多糖,提取的RNA质量少,不足以用于后续的研究;改进的SDS酚法提取的RNA... 以侧柏叶片为试验材料,利用Trizol法、CTAB法、SDS酚法和改进的SDS酚法提取RNA,结果表明:Tri-zol法和CTAB法都不能提出侧柏叶片总RNA;SDS酚法提取,提取物中含有大量多糖,提取的RNA质量少,不足以用于后续的研究;改进的SDS酚法提取的RNA纯度高,电泳效果好。进一步通过反转录和特异引物扩增试验发现:利用改进的SDS酚法提取的RNA反转录效果好,能扩增出预期的基因片段,可很好地应用于基因克隆与基因表达分析等分子生物学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 RNA 多糖 多酚 改进的SDS酚法
下载PDF
小桐子繁育系统与传粉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李昆 尹伟伦 罗长维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5-781,共7页
在野外定位观测小桐子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开花动态、传粉方式,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分别测定小桐子的繁育系统。结果显示:(1)小桐子是单性花,雌雄同株同序。雄花单花期2 d,雌花单花... 在野外定位观测小桐子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开花动态、传粉方式,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分别测定小桐子的繁育系统。结果显示:(1)小桐子是单性花,雌雄同株同序。雄花单花期2 d,雌花单花期5-8 d,雌花直径略大于雄花。(2)雄花开花后9 h内花粉活力较高,24 h后花粉活力明显降低,48 h后花粉基本散失活力;雌花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4 d内最强,5-8 d可授性开始降低,第9天基本失去可授性。(3)传粉方式以虫媒传粉为主,为虫媒植物。(4)繁育系统检测结果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桐子 繁育系统 传粉生态 开花特性 杂交指数 花粉/胚珠比
下载PDF
三倍体毛白杨速生林土壤养分因子及pH值动态变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雪梅 孙向阳 +2 位作者 王海燕 田赟 康向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3414-3423,共10页
通过连续4a测定2年生三倍体毛白杨(B304)及其对照二倍体(1319)林地内0-20cm、20-40cm和40-60cm土层中土壤理化指标(包括pH值、有机质、全N、碱解N、全P、有效P、全K和速效K含量),以明确三倍体毛白杨种植对土壤养分及其理化性质的影响。... 通过连续4a测定2年生三倍体毛白杨(B304)及其对照二倍体(1319)林地内0-20cm、20-40cm和40-60cm土层中土壤理化指标(包括pH值、有机质、全N、碱解N、全P、有效P、全K和速效K含量),以明确三倍体毛白杨种植对土壤养分及其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在4a生长期内林地土壤的pH值呈现碱性增强变化;B304的平均pH值由8.13升至8.43,1319由8.12升至8.78,虽然二者没有显著差异,但三倍体对林地的pH值影响相对较小,更利于土壤酸碱平衡及土壤缓冲力的稳定性;(2)土壤中有机质及碱解N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特点,品种间差异不显著;(3)在2006年,毛白杨林地土壤中有效P和速效K含量显著下降,降幅均为0-20cm>20-40cm>40-60cm;(4)年份、土层及年份和土层的交互作用对毛白杨土壤pH值及所测定的全部养分因子影响均达显著水平(P<0.05);而品种、年份、土层三者的交互效应对土壤pH值、有机质、全N、全P和速效K的含量影响也达到了显著性水平。体现了三倍体毛白杨速生林种植对当地不同土层理化性质和养分因子影响的时间效应,生产中应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或减缓土壤环境恶化,促进林木更好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三倍体 PH值 土壤养分 动态变化
下载PDF
脂氧合酶、脱落酸与茉莉酸在合作杨损伤信号传递中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可文 安钰 +2 位作者 胡增辉 杨迪 沈应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0-304,共5页
以合作杨为实验材料,检测了人为机械损伤后2、4、8、12、24、48h损伤叶片与邻近健康植株叶片内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活性、脱落酸(ABA)、茉莉酸(JA)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人为损伤不但引起损伤植株体内ABA、JA含量及Lox活... 以合作杨为实验材料,检测了人为机械损伤后2、4、8、12、24、48h损伤叶片与邻近健康植株叶片内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活性、脱落酸(ABA)、茉莉酸(JA)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人为损伤不但引起损伤植株体内ABA、JA含量及Lox活性的升高,而且健康植株体内该三种物质的变化与之有相同的升高趋势,表明植物体受伤后,在体内迅速合成信号物质发生防御反应,这种防御反应不仅在受损伤的植株体内发挥作用,还可以释放某种挥发性物质并通过空气传递到邻近健康植株,诱导邻近植株产生抗性;(2)在ABA、JA积累的同时,Lox的活性也升高且趋势一致,Lox与ABA、JA的合成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杨 脂氧合酶 脱落酸 茉莉酸 信号转导 诱导抗性
下载PDF
圈养和放归成年雌性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夏季昼间的摄食行为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金良 胡德夫 +3 位作者 李凯 曹杰 孟玉萍 崔媛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04-1108,共5页
2005至2006年的6-8月间,在新疆普氏野马饲养与繁殖研究中心和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目标动物取样法相结合,研究了圈养和放归成年雌性普氏野马夏季昼间的摄食行为。结果表明,两组个体在摄食行为类型上存在一定... 2005至2006年的6-8月间,在新疆普氏野马饲养与繁殖研究中心和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目标动物取样法相结合,研究了圈养和放归成年雌性普氏野马夏季昼间的摄食行为。结果表明,两组个体在摄食行为类型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圈养个体普遍具有舔盐和食粪行为,而放归个体不存在此类行为。经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两组个体的摄食和站立行为的时间分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站息、卧息、运动和其它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上,两组普氏野马的摄食行为所占时间最多。圈养个体昼间具有3个摄食高峰(8:00-10:00、13:00-15:00、19:30-20:00),与人工投食时间相一致,而放归个体摄食高峰并不明显,仅在13:00-15:00之间出现一个明显的摄食低谷,表现出自然的摄食节律及对放归地夏季自然条件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野马 摄食行为 饮水 舔盐行为 食粪
下载PDF
荸荠中硒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驰 刘信平 +3 位作者 周大寨 唐巧玉 朱玉昌 孙甜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3-96,共4页
研究了湖北恩施所购买的荸荠中硒的赋存形态、分布及含硒大分子的提取分离技术。采用不同的浸提液提取荸荠中的蛋白质,水提取荸荠中的多糖,并测定它们的含量,用微波消化法消化,原子吸收分光法测各组分中的含硒量。结果表明,蛋白硒是荸... 研究了湖北恩施所购买的荸荠中硒的赋存形态、分布及含硒大分子的提取分离技术。采用不同的浸提液提取荸荠中的蛋白质,水提取荸荠中的多糖,并测定它们的含量,用微波消化法消化,原子吸收分光法测各组分中的含硒量。结果表明,蛋白硒是荸荠中硒的主要赋存形态,其占总硒含量的50.45%;蛋白质组分中,以醇溶性蛋白质结合的硒量最多,占总硒含量的38.66%;也有部分硒和多糖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蛋白硒 多糖硒 赋存形态
下载PDF
蒙古野驴昼间行为的时间分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毕俊怀 胡德夫 +2 位作者 丁英 司晓艳 蒋志刚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56,共6页
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研究了内蒙古中部中蒙边境地区蒙古野驴(Eqqus hemionus hemionus)的昼间行为及时间分配,并建立了蒙古野驴的昼间行为谱。统计分析表明,蒙古野驴用于取食的时间最多,平均超过50%,其次是站立。蒙古野驴在冬春季节(1... 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研究了内蒙古中部中蒙边境地区蒙古野驴(Eqqus hemionus hemionus)的昼间行为及时间分配,并建立了蒙古野驴的昼间行为谱。统计分析表明,蒙古野驴用于取食的时间最多,平均超过50%,其次是站立。蒙古野驴在冬春季节(11月至次年4月)取食时间明显长于夏秋季(5~10月)。蒙古野驴一天中7:00~10:00时和16:00~18:00时为取食高峰期,11:00~14:00时为其站立和休息高峰,蒙古野驴的其他行为没有明显的高峰期。雌雄蒙古野驴昼间行为时间分配的统计分析表明,取食、运动、卧息和站立凝视无显著的性别差异,而争斗和其他行为两性的差异显著。蒙古野驴昼间用于取食的时间最长,冬春季取食时间(53·95%)多于夏秋季(48·92%)。冬春季,蒙古野驴减少了运动和站立的时间,用于卧息的时间略有增加,中午前后两个取食高峰的间隔时间明显短于夏秋季。蒙古野驴通常在草原的开阔区域取食和移动,在背风和较为隐蔽处卧息。作者进行野外观察时,蒙古野驴对观察者表现出高度的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野驴 行为 时间分配 活动规律
下载PDF
短轮伐期毛白杨不同密度林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动态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雪梅 孙向阳 +1 位作者 康向阳 王海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4714-4721,共8页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于2005—2008年连续4年测定了不同造林密度(2 m×2 m、2 m×3 m、2 m×3.5 m、2 m×4 m、2 m×5 m、3 m×3 m、3 m×4 m)下2年生三倍体毛白杨(B304)和对照二倍体(1319)人工林土壤有机碳...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于2005—2008年连续4年测定了不同造林密度(2 m×2 m、2 m×3 m、2 m×3.5 m、2 m×4 m、2 m×5 m、3 m×3 m、3 m×4 m)下2年生三倍体毛白杨(B304)和对照二倍体(1319)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以明确不同密度林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受造林密度、生长时间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4年生长期内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先降后升的变化特点。其中,2008年B304在2 m×3 m造林密度下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年份,说明此造林密度有利于发挥三倍体毛白杨林土壤固碳的生态功能。(2)4年生长期内,土壤全N含量受生长时间及其与造林密度的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在3 m×3 m造林密度下,二倍体毛白杨林地土壤全N含量逐年降低,而三倍体毛白杨2007年的土壤全N含量显著增加,该造林密度利于三倍体毛白杨林地土壤N的积累。(3)土壤有机碳/全氮比值变化与有机碳含量变化规律一致,且均在2006年达到最低值。(4)在2008年,三倍体毛白杨在2 m×3 m和2 m×3.5 m造林密度下土壤有机碳与全N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而2 m×5 m造林密度下的二倍体毛白杨林地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体现了毛白杨林地土壤有机碳与全N含量复杂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倍体毛白杨 造林密度 有机碳 全氮 C N比 生态功能
下载PDF
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人工林林地土壤养分消耗与林木生长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雪梅 王海燕 +2 位作者 孙向阳 邹妍 康向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9-423,共5页
Split-plot field experiment with 2-year-old triploid Populus tomentosa clone S1,S6,S8 and S11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and diploid clone S10 as control was carried out in Wei County,Xintai City,Heibei Province.Annual... Split-plot field experiment with 2-year-old triploid Populus tomentosa clone S1,S6,S8 and S11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and diploid clone S10 as control was carried out in Wei County,Xintai City,Heibei Province.Annual change of soil nutrients in different plantation and tree growth indices of height,DBH and volume were determi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pH increased and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decreased obviously in a year.Total N,available N,total P,available P,and total K decreased to some extents,while no regulation was found for available K.Different clone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decline of the soil nutrien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S10,the triploid Populus tomentosa grew much better and took up more soil nutrients,with S8 as the best and followed by S1 and S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倍体毛白杨 土壤养分 地力衰退 林木生长
下载PDF
天然沸石在土壤改良和肥料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姜新福 孙向阳 关裕宓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8-51,共4页
叙述了天然沸石作为土壤改良剂添加剂对于土壤改良的特殊功效 ;作为吸附剂将它应用到复合肥料的生产中 ,对于肥料缓释性的提高作用。着重列举和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天然沸石在植物栽培和肥料生产上的特殊功效。对未来天然沸石的应用... 叙述了天然沸石作为土壤改良剂添加剂对于土壤改良的特殊功效 ;作为吸附剂将它应用到复合肥料的生产中 ,对于肥料缓释性的提高作用。着重列举和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天然沸石在植物栽培和肥料生产上的特殊功效。对未来天然沸石的应用研究工作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沸石 土壤改良 肥料 添加剂 吸附剂 缓释性
下载PDF
复合酶法提取黑木耳多糖方法优化 被引量:19
19
作者 郑钧予 丑建栋 +3 位作者 彭晓龙 何媛媛 席丽琴 张柏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183-185,199,共4页
[目的]优化黑木耳多糖酶法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复合酶法提取木耳多糖,以多糖的提取率为指标,考察了酶解温度、酶解溶液p H、浸提料液比以及酶解时间对黑木耳多糖提取效率的影响,并采用TLC薄层色谱层析法分析提取出的黑木耳多糖... [目的]优化黑木耳多糖酶法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复合酶法提取木耳多糖,以多糖的提取率为指标,考察了酶解温度、酶解溶液p H、浸提料液比以及酶解时间对黑木耳多糖提取效率的影响,并采用TLC薄层色谱层析法分析提取出的黑木耳多糖的成分。[结果]试验确定了复合酶酶解提取黑木耳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浸提料液比1∶40 g/ml,酶解溶液p H 7.0,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3.0h。在此条件下,黑木耳多糖的提取率为4.353%,所含有的单糖为D-葡萄糖。[结论]研究可为黑木耳多糖的提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多糖 复合酶解 薄层层析
下载PDF
菌核病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牛伯庆 汪文静 谢响明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37-541,共5页
菌核病是一种寄主种类广泛的重大植物病害,可侵染450多种重要作物和草类,在我国每年给油菜、大豆以及多种蔬菜带来10~30亿元的损失.介绍了菌核病的症状、危害以及致病机理等,概述了主要的防治措施,并报道了国内外在关于菌核病生物防治... 菌核病是一种寄主种类广泛的重大植物病害,可侵染450多种重要作物和草类,在我国每年给油菜、大豆以及多种蔬菜带来10~30亿元的损失.介绍了菌核病的症状、危害以及致病机理等,概述了主要的防治措施,并报道了国内外在关于菌核病生物防治、转基因育种、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核病 生物防治 转基因育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