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9年各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快报 被引量:28
1
作者 严耕 杨志华 +6 位作者 林震 刘洋 吴明红 黄军辉 吴守蓉 樊阳程 张秀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2009年9月,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ECCI课题组经过近两年的艰苦探索,发布了中国首份综合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引起了社会广泛反响,有报道称,从此"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定量化时代"。此次发布的快报,不仅充分吸收了... 2009年9月,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ECCI课题组经过近两年的艰苦探索,发布了中国首份综合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引起了社会广泛反响,有报道称,从此"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定量化时代"。此次发布的快报,不仅充分吸收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评价体系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更是在最新权威数据的基础上,把所评价的截止年份从2007年推进至2008年。对我国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状况进行科学的量化评价,是一项社会亟需的创造性工作,对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土生态安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成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两型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刊发表此文,意在引起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为深化这一学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开拓性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2009年 评价报告 快报 “两型社会” 科学发展观 北京林业大学 国土生态安全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念形成的国情因素分析
2
作者 朱洪强 严耕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8-91,共4页
中国共产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体现出对自身独特国情的深刻把握。中国人口过多、出口备受"绿色壁垒"压力、经济发展过快过猛,这些挑战促使中国共产党形成生态文明理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13亿的乘法和除法 “绿色壁垒” 重化工
下载PDF
解析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3
作者 刘志博 《前线》 CSSCI 2018年第11期93-95,共3页
近期,市委书记蔡奇在基层调研时指出,浅山区是反映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晴雨表。要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让浅山区建设成为首都城市建设发展的第一道生态屏障。统筹人居环境整治与乡... 近期,市委书记蔡奇在基层调研时指出,浅山区是反映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晴雨表。要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让浅山区建设成为首都城市建设发展的第一道生态屏障。统筹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首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以城镇化为背景,是充分考虑城乡之间互动过程中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实际,谋求生产、生活中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农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生产力发展潜力与生产关系适时调整相协调的农村文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 首都 解析 生态环境建设 城市建设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 山区建设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阶段特征与推进策略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戴秀丽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62,共9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核心是走生态文明型现代化道路。利用推理演绎的方法,从现代化进程的阶段性、发展趋势、面临问题、未来突破方向等方面阐释中国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阶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核心是走生态文明型现代化道路。利用推理演绎的方法,从现代化进程的阶段性、发展趋势、面临问题、未来突破方向等方面阐释中国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阶段特征与推进策略。总结出“探索追赶”“学习追赶”“统筹提升”和“创新跨越”等现代化发展阶段特征,基于预测分析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发展“黄金期”的观点,聚焦分析了中国生态文明型现代化面临的生态文化、机制体制、发展方式、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等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型现代化发展应从现代化价值观培育、现代化发展模式、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寻找突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型现代化 和谐共生 创新变革 高质量发展 黄金期
原文传递
史学批评范畴研究的理论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罗炳良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2-178,共7页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范畴。它们既是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同时也规定着各门学科的研究类型和学术规范。目前,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对自身范畴的研究相对薄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范畴。它们既是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同时也规定着各门学科的研究类型和学术规范。目前,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对自身范畴的研究相对薄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科自身的深化和提高。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不仅对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具有学科建设意义,而且对于整个历史学的发展具有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批评范畴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 史学理论价值
下载PDF
地球异化、世界异化与生态危机-——阿伦特对现代技术的反思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煦扬 严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22-26,共5页
在将“异化”的内涵重新诠释为“脱离”的基础上,阿伦特提出了地球异化和世界异化的概念,揭示了现代技术的发展与生态危机的产生之间的一种可能的因果链条。阿伦特指出,地球异化与世界异化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的方式是不同的。这一差异... 在将“异化”的内涵重新诠释为“脱离”的基础上,阿伦特提出了地球异化和世界异化的概念,揭示了现代技术的发展与生态危机的产生之间的一种可能的因果链条。阿伦特指出,地球异化与世界异化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的方式是不同的。这一差异揭示了现代人对自然生态的矛盾态度及其背后所隐含的对人的存在条件的矛盾认识。虽然阿伦特的异化理论在揭示现代社会中的矛盾现象、阐释现代生态危机的成因方面确有其独到之处,但由于其对人的本质的否认,这一理论并不能在实践上帮助人们走出生态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异化 世界异化 自然生态 技术反思 阿伦特
下载PDF
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的理论技术体系与研究框架构建
7
作者 薛芮 阎景娟 魏玲玲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0-198,共9页
国家公园的游憩利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前提下,允许访客进入国家公园的特定区域开展游憩活动。对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的研究需要以中国时代发展背景下的现实问题为导向。通过总结国内相关研究进展、梳理国外理论技术体系可知:中国... 国家公园的游憩利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前提下,允许访客进入国家公园的特定区域开展游憩活动。对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的研究需要以中国时代发展背景下的现实问题为导向。通过总结国内相关研究进展、梳理国外理论技术体系可知:中国国家公园游憩利用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问题包括生态环境问题,游憩产品、游憩服务和游憩管理问题,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问题等,因此需要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的研究框架可从认识论维度与方法论维度来构建:在认识论维度上,是由主体到认知再到行为层面的立体结构;在方法论维度上,则是游憩利用与生态保育、经济发展、社会民生三者之间的联动发展体系。图2表2参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游憩 旅游管理 生态文明
下载PDF
史学“求真”内涵的演变与历史编纂学的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罗炳良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1-213,共3页
从客观的历史,到书写的历史,历史编纂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中国史学的发达,举世无俦,而历史编纂学的发达,则是中国史学发达最集中的体现。因此,在史学理论高度发展,人们对历史认识之特点的理论探讨不断深入的今天,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从客观的历史,到书写的历史,历史编纂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中国史学的发达,举世无俦,而历史编纂学的发达,则是中国史学发达最集中的体现。因此,在史学理论高度发展,人们对历史认识之特点的理论探讨不断深入的今天,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批判地吸收相关的理论成果,在世界历史编纂学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历史编纂学之发生、发展及嬗变的历史进行动态的系统的梳理,对其所蕴涵编纂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的发掘与整理,无论是对中国传统史学遗产认识的深入,还是对我们今天的史学建设,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本期刊发的这组专题论文,首先就历史编纂与求真的问题,从理论的高度阐述中国历史编纂学的价值,期望能对发掘、继承中国历史编纂学传统有所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编纂学 史学发展 求真 演变 阶段性特征 中国传统 史学文献 外部结构
下载PDF
中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 被引量:31
9
作者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ECCI课题组 严耕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18,共6页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评价报告 中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省级 政治文明 系统工程 生态保护
原文传递
低碳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统一性
10
作者 杨志华 《绿叶》 2010年第8期71-77,共7页
低碳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目的、内涵都是相通的.都是为了克服发展过程中碰到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内容都是发展新能源、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从源头上做到节能减排。另外... 低碳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目的、内涵都是相通的.都是为了克服发展过程中碰到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内容都是发展新能源、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从源头上做到节能减排。另外,低碳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都是城市.都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都必须作为整体一盘棋来考虑。对低碳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有助于推进这些事业.但也都要符合中国国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建设 内在统一性 低碳 生产生活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 城市建设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国家公园游憩利用与社区协调的空间重构机理与联动逻辑 被引量:5
11
作者 薛芮 阎景娟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03-1312,共10页
游憩活动带来的“人”与“地”的互动使国家公园原本的人地关系有了更复杂的内涵。国家公园的社区协调与游憩利用需要联动发展,其机理是当代社会由流空间与地方场所形成的空间重构。以流空间理论为基础,解析国家公园空间重构机理,构建... 游憩活动带来的“人”与“地”的互动使国家公园原本的人地关系有了更复杂的内涵。国家公园的社区协调与游憩利用需要联动发展,其机理是当代社会由流空间与地方场所形成的空间重构。以流空间理论为基础,解析国家公园空间重构机理,构建游憩利用与社区协调的空间联动逻辑模型,结果发现:1)国家公园生态空间所具有的独特资源禀赋是生活空间、生产空间、游憩空间运行发展的基础,生活、生产、游憩空间三者都影响生态空间的生态承载力。2)生活空间中原住民的地方依恋和文化认同都起源于生态空间,为游憩空间提供人文资源,通过宜居程度和生活保障的提升来促进生产空间的优化。3)生产空间也为游憩空间提供具有原真性的文化资源,通过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就业渠道的增加提高原住民的收入水平,带动生活空间的改善。4)游憩空间所产生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能够助力于生态空间的维护、助力于生活空间的改善和生产空间的优化。因此在未来的国家公园建设与发展中,一是需要根据流空间结构,推进游憩利用与社区协调的科学管理;二是基于空间重构机理,促进游憩利用与社区协调的要素流动;三是需要利用空间联动逻辑,完善游憩利用与社区协调的多元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空间重构 流空间 社区协调 游憩 原住民
下载PDF
休闲、劳动及其关系--对鲍德里亚休闲观的批判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煦扬 严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5-49,共5页
遵从西方传统休闲哲学的劳动-休闲二分模式,鲍德里亚将休闲界定为劳动以外的自由时间。在此基础上,他从消费社会的时间稀缺性出发,澄清了商品逻辑对劳动时间和休闲时间的同等支配,从而得出了休闲时间在事实上并不自由的结论,并由此陷入... 遵从西方传统休闲哲学的劳动-休闲二分模式,鲍德里亚将休闲界定为劳动以外的自由时间。在此基础上,他从消费社会的时间稀缺性出发,澄清了商品逻辑对劳动时间和休闲时间的同等支配,从而得出了休闲时间在事实上并不自由的结论,并由此陷入了对现代休闲的绝望之中。隐藏在这种悲观态度背后的是鲍德里亚对休闲和与之相对的劳动概念及两者之间关系的曲解。若要避免鲍德里亚式的休闲悲剧,则不仅需要在理论上正确认识劳动、休闲及其统一关系,更需要在实践中促成劳动与休闲的相互作用,实现二者的融合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休闲异化 鲍德里亚式休闲悲剧 劳动休闲化 休闲劳动化
下载PDF
中国环境审计师专业技术评价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兴华 林震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15年第6期10-12,共3页
一、国际环境审计师借鉴1、国际环境审计师的产生国际上环境审计师的产生,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全球经济工业化社会的迅猛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不可再生资源短缺及源于企业经营... 一、国际环境审计师借鉴1、国际环境审计师的产生国际上环境审计师的产生,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全球经济工业化社会的迅猛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不可再生资源短缺及源于企业经营活动的环境污染问题,其生存和发展都受到了极大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审计师 技术评价 师专 中国 环境污染事件 环境污染问题 企业经营活动 工业化社会
下载PDF
景观管理嵌入乡村旅游人地关系研究的应用框架建构 被引量:10
14
作者 薛芮 阎景娟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0-520,共11页
在旅游话语中,景观是旅游行为与旅游地相互作用结果的客观呈现,链接着客观存在与主观感知、过去与未来、地方与全球,可以成为管理乡村旅游人地关系问题的有力工具。论文从阐释景观概念与景观管理体系出发,对乡村旅游景观管理的本质与脉... 在旅游话语中,景观是旅游行为与旅游地相互作用结果的客观呈现,链接着客观存在与主观感知、过去与未来、地方与全球,可以成为管理乡村旅游人地关系问题的有力工具。论文从阐释景观概念与景观管理体系出发,对乡村旅游景观管理的本质与脉络、景观管理在乡村旅游人地关系上的嵌入做了系统梳理,主要结论包括:(1)乡村旅游地景观管理的价值逻辑包括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制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以及“景观”与“可持续发展”悖论的消解;(2)乡村旅游地景观管理在人文地理学角度主要以地方、空间、景观的理论范式为体系,三者是从不同角度来阐释人地关系的辩证关系概念;(3)乡村旅游景观管理的技术路线包括景观规划和景观保护2个主要阶段,在定量研究方面可以使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在定性研究方面则可以借鉴景观符号学方法;(4)乡村旅游地景观管理的研究框架是以生态性问题为核心,以主体性问题、时间性问题、空间性问题为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管理 乡村旅游 人地关系 地方 空间 景观
原文传递
积累森林史料基础数据 促进林业科技文献 保障和信息服务水平提升——“中国森林典籍志书资料整编”项目成果
15
作者 严耕 李飞 郎洁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20年第1期89-91,共3页
2014年5月,北京林业大学严耕教授承担的“中国森林典籍志书资料整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助。2015年2月,项目启动会召开,以蒋有绪院士为首的专家组充分肯定项目工作目标和研究方案,认为这是林业科学领域重要且亟待开展的... 2014年5月,北京林业大学严耕教授承担的“中国森林典籍志书资料整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助。2015年2月,项目启动会召开,以蒋有绪院士为首的专家组充分肯定项目工作目标和研究方案,认为这是林业科学领域重要且亟待开展的基础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科学 专项资助 蒋有绪 基础性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 志书资料 项目成果 整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