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9年各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快报 被引量:28
1
作者 严耕 杨志华 +6 位作者 林震 刘洋 吴明红 黄军辉 吴守蓉 樊阳程 张秀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2009年9月,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ECCI课题组经过近两年的艰苦探索,发布了中国首份综合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引起了社会广泛反响,有报道称,从此"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定量化时代"。此次发布的快报,不仅充分吸收了... 2009年9月,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ECCI课题组经过近两年的艰苦探索,发布了中国首份综合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引起了社会广泛反响,有报道称,从此"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定量化时代"。此次发布的快报,不仅充分吸收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评价体系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更是在最新权威数据的基础上,把所评价的截止年份从2007年推进至2008年。对我国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状况进行科学的量化评价,是一项社会亟需的创造性工作,对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土生态安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成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两型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刊发表此文,意在引起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为深化这一学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开拓性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2009年 评价报告 快报 “两型社会” 科学发展观 北京林业大学 国土生态安全
下载PDF
环境权:生态文明时代的标志性权利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朝霞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57-59,共3页
“文明”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先秦,如《易传·文言》:“见龙在天,天下文明。”文明经常与物质条件的进步和道德水准的提高紧密相连,总是意味着进步和光明,而与黑暗、野蛮、蒙昧、落后相对立。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 “文明”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先秦,如《易传·文言》:“见龙在天,天下文明。”文明经常与物质条件的进步和道德水准的提高紧密相连,总是意味着进步和光明,而与黑暗、野蛮、蒙昧、落后相对立。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变迁史。迄今为止,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文明形态,现在正走进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标志性 环境权 权利 人类社会 物质条件 人类文明 农业文明
下载PDF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中的生态和谐理念 被引量:6
3
作者 阎景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1-123,共3页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中储有大量有待开发的生态和谐思想,可以为当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本文从务实和务虚两个角度,初步探讨了古代园林建造活动背后的制度支撑和思想观念的主导作用。本文将表明,造园活动的首要动因是社会政...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中储有大量有待开发的生态和谐思想,可以为当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本文从务实和务虚两个角度,初步探讨了古代园林建造活动背后的制度支撑和思想观念的主导作用。本文将表明,造园活动的首要动因是社会政治生活的需要,而表面看来似乎很虚的"天人合一"思想,常常直接促成了创建"游观之所"这种官方自觉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和谐 园林 衙署 游观
下载PDF
确立“生态立国”战略推进生态法治主流化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朝霞 程侠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15年第3期54-57,共4页
当前,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中,作为核心内容之一的生态保育严重滞后,亟需确立"生态立国"战略,全面推进生态保育的主流化。为此,建议在"两型社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增列建设"生态健康型"社会的内容;在&... 当前,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中,作为核心内容之一的生态保育严重滞后,亟需确立"生态立国"战略,全面推进生态保育的主流化。为此,建议在"两型社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增列建设"生态健康型"社会的内容;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政策体系上增设"改善生态"的基本国策;在法制保障上制订"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法"、"生态保育法"和"湿地保护条例"、"生态补偿条例"等法律法规,推进法律体系的生态化;在监管体制上组建"生态建设部",革新国家生态治理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生态保育 生态立法 生态立国 生态文明
下载PDF
史学批评范畴研究的理论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罗炳良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2-178,共7页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范畴。它们既是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同时也规定着各门学科的研究类型和学术规范。目前,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对自身范畴的研究相对薄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范畴。它们既是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同时也规定着各门学科的研究类型和学术规范。目前,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对自身范畴的研究相对薄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科自身的深化和提高。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不仅对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具有学科建设意义,而且对于整个历史学的发展具有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批评范畴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 史学理论价值
下载PDF
应收账款多重处分优先顺位的体系释论
6
作者 张弓长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7-75,共9页
《民法典》规范体系下的应收账款多重处分优先顺位问题应当基于现行规则体系展开。应收账款多重处分包括三种情形:一般型处分、担保型处分、一般型和担保型处分的竞存。对于一般型多重处分的优先顺位,“合同编通则解释”第50条在实质上... 《民法典》规范体系下的应收账款多重处分优先顺位问题应当基于现行规则体系展开。应收账款多重处分包括三种情形:一般型处分、担保型处分、一般型和担保型处分的竞存。对于一般型多重处分的优先顺位,“合同编通则解释”第50条在实质上确立了通知的优先顺位。对于担保型多重处分的优先顺位,又可区分为三种情形:多重质押时可依据《民法典》第414条参照适用多重抵押的优先顺位规则;多重有追索权保理时,可直接适用《民法典》第768条“登记—通知—比例分配”的顺位;有追索权的保理和质押竞存时,可依据《民法典》第467条参照适用“登记—通知—比例分配”的优先顺位。对于一般型和担保型处分竞存的优先顺位,基于立法者对“担保制度解释”第66条的扩张解释,应当参照适用“登记—通知—比例分配”的优先顺位。此外,应收账款的担保型多重处分中,登记可以对抗扣押人、执行人以及破产管理人;以应收账款为公司出资后并进行其他处分行为的,适用前述不同处分类型对应的顺位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收账款 多重处分 优先顺位
下载PDF
推进法律生态化 建设生态文明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朝霞 《环境经济》 2013年第10期10-13,共4页
2012年8月底,《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在酝酿了一年半后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初次审议程序,又是近一年,草案于2013年6月底进行了二审。无论整体还是细节,二审稿与一审后向社会公开的征求意见稿和现行的环保法相比,变化都非常大。简单来... 2012年8月底,《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在酝酿了一年半后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初次审议程序,又是近一年,草案于2013年6月底进行了二审。无论整体还是细节,二审稿与一审后向社会公开的征求意见稿和现行的环保法相比,变化都非常大。简单来看,本次修改共涉及45处,主要集中在信息公开、政府责任、公益诉讼和规划环评等方面。为此,本刊邀约专家学者从法律专业的角度,对完善草案建言献策,从而引发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生态文明 法律生态化 全国人大常委会 《环境保护法》 信息公开 征求意见稿 审议程序 政府责任
下载PDF
论《周易》的“和合”生态伦理观及其现实意义
8
作者 罗美云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9-112,共4页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源头活水,它的生态伦理观主要表现出一种"和合"的精神。这种"和合"的精神对于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国和国之间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源头活水,它的生态伦理观主要表现出一种"和合"的精神。这种"和合"的精神对于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国和国之间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生态伦理观 “和合”精神 现实意义
下载PDF
生态建设应列为国家重大议程
9
作者 杨朝霞 《中国经济报告》 2015年第4期57-59,共3页
当前,最重要的是将国家林业局改组为生态建设部,由其一体化负责所有国土空间的生态用途管制和建设,从而形成由环境保护部、资源保障部和生态建设部等组成的生态文明建设机构体系有"延安的西伯利亚"之称的吴起从一个生态环境... 当前,最重要的是将国家林业局改组为生态建设部,由其一体化负责所有国土空间的生态用途管制和建设,从而形成由环境保护部、资源保障部和生态建设部等组成的生态文明建设机构体系有"延安的西伯利亚"之称的吴起从一个生态环境到了覆没边缘的"黄色吴起",被改造成了一个人与自然日益和谐的"绿色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建设 国家林业局 国土空间 生态文明 建设机构 用途管制 人与自然 资源节约 珠海经济特区 黄河中上游
下载PDF
地球异化、世界异化与生态危机-——阿伦特对现代技术的反思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煦扬 严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22-26,共5页
在将“异化”的内涵重新诠释为“脱离”的基础上,阿伦特提出了地球异化和世界异化的概念,揭示了现代技术的发展与生态危机的产生之间的一种可能的因果链条。阿伦特指出,地球异化与世界异化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的方式是不同的。这一差异... 在将“异化”的内涵重新诠释为“脱离”的基础上,阿伦特提出了地球异化和世界异化的概念,揭示了现代技术的发展与生态危机的产生之间的一种可能的因果链条。阿伦特指出,地球异化与世界异化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的方式是不同的。这一差异揭示了现代人对自然生态的矛盾态度及其背后所隐含的对人的存在条件的矛盾认识。虽然阿伦特的异化理论在揭示现代社会中的矛盾现象、阐释现代生态危机的成因方面确有其独到之处,但由于其对人的本质的否认,这一理论并不能在实践上帮助人们走出生态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异化 世界异化 自然生态 技术反思 阿伦特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观的框架和要点——兼谈环境、资源与生态的法学辨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杨朝霞 《环境保护》 CSSCI 2018年第13期47-52,共6页
当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还有诸多认识模糊乃至理解错误之处,亟待理论上能正本清源,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观。建设生态文明,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的问题,早日实现美丽中国梦;根本立场是... 当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还有诸多认识模糊乃至理解错误之处,亟待理论上能正本清源,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观。建设生态文明,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的问题,早日实现美丽中国梦;根本立场是以人为本,以公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产品需要为根本目的,并以保障公民环境权为核心,兼顾生存权和发展权;核心任务是确保生态产品在环境良好、资源永续和生态健康三个方面的持续有效供给;精髓是绿色发展,基本要求维护"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和生态生产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实现生产发达、生活幸福和生态良好的"三生共赢";主要方法是生态化,按照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的要求,对人类社会的理念和实践进行有利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调整和改造;基本途径是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政治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健全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主要法宝是法治,关键是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法》为龙头、以良法善治为追求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环境、资源和生态是人们基于自然要素所具有的环境支持、资源供给和生态服务的三大功能而对其的三种称谓,即以"用"名"体"。今后,务必以环境、资源、生态之间"一体三用"的辩证关系为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全面协调地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产品 生态化 一体三用 三种生产 复合生态系统
下载PDF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回顾和展望:从“十三五”到“十四五”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杨朝霞 王赛 林禹秋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1年第8期56-60,共5页
“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先,中共中央通过提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等改革方案、制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等党内法规的方式,大大加快了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进程。其次,... “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先,中共中央通过提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等改革方案、制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等党内法规的方式,大大加快了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进程。其次,环境法的立法专门化工作取得了里程碑式进展。一是填补立法空白,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法》等7部法律。二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修改了《森林法》等19部法律。再次,传统部门法的法律生态化工作也取得了重大飞跃。“生态文明”理念成功入宪,《民法典》就绿色原则、生态破坏侵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作出了专门规定;《刑法修正案(十一)》增加了污染环境罪的刑档,新增了破坏自然保护地罪,非法引进、释放、丢弃外来入侵物种罪等两项新罪名;《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授予了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起诉资格等。此外,生态文明地方性立法在环境权、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也作出了可圈可点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环境法 立法 “十三五”
下载PDF
我国环境立法的六大问题——基于生态文明观的检视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禹秋 杨朝霞 《环境保护》 CSSCI 2019年第15期34-38,共5页
我国的环境立法整体上是以环境保护观、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的,若以生态文明观审视之,发现尚存在如下突出问题:环境、资源、生态三大支柱的制度发展不平衡,“尊环境,重资源,轻生态”的问题较为突出;社会、文化“发展生态化”的制度建设不... 我国的环境立法整体上是以环境保护观、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的,若以生态文明观审视之,发现尚存在如下突出问题:环境、资源、生态三大支柱的制度发展不平衡,“尊环境,重资源,轻生态”的问题较为突出;社会、文化“发展生态化”的制度建设不足,“生态资本化”和“环保产业化”方面的制度发展缓慢;缺乏国土空间利用格局的理念,对生态空间的保护不力;未按照利益衡平的原则妥善处理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冲突;未对环境权进行确认,对资源权的规定还不够健全;立法体系上缺乏龙头法和基本法,法律生态化建设尚不充分等。今后,应全面树立生态文明观的指导地位,系统推进我国“第三代环境法”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立法 生态文明观 第三代环境法 环境权 利益衡平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念形成的国情因素分析
14
作者 朱洪强 严耕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8-91,共4页
中国共产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体现出对自身独特国情的深刻把握。中国人口过多、出口备受"绿色壁垒"压力、经济发展过快过猛,这些挑战促使中国共产党形成生态文明理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13亿的乘法和除法 “绿色壁垒” 重化工
下载PDF
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的理论技术体系与研究框架构建
15
作者 薛芮 阎景娟 魏玲玲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0-198,共9页
国家公园的游憩利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前提下,允许访客进入国家公园的特定区域开展游憩活动。对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的研究需要以中国时代发展背景下的现实问题为导向。通过总结国内相关研究进展、梳理国外理论技术体系可知:中国... 国家公园的游憩利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前提下,允许访客进入国家公园的特定区域开展游憩活动。对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的研究需要以中国时代发展背景下的现实问题为导向。通过总结国内相关研究进展、梳理国外理论技术体系可知:中国国家公园游憩利用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问题包括生态环境问题,游憩产品、游憩服务和游憩管理问题,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问题等,因此需要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的研究框架可从认识论维度与方法论维度来构建:在认识论维度上,是由主体到认知再到行为层面的立体结构;在方法论维度上,则是游憩利用与生态保育、经济发展、社会民生三者之间的联动发展体系。图2表2参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游憩 旅游管理 生态文明
下载PDF
明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要义 推动我国林草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朝霞 《绿色中国》 2022年第15期46-53,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经验、顺应人类文明历史潮流、响应中国人民时代愿望,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系列新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经验、顺应人类文明历史潮流、响应中国人民时代愿望,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和推进我国林草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可借鉴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做法,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阐释为如下“十二个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精髓 建设生态文明 林草 十二个 党的十八大以来 创新和实践 核心要义 上新台阶
下载PDF
解析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17
作者 刘志博 《前线》 CSSCI 2018年第11期93-95,共3页
近期,市委书记蔡奇在基层调研时指出,浅山区是反映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晴雨表。要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让浅山区建设成为首都城市建设发展的第一道生态屏障。统筹人居环境整治与乡... 近期,市委书记蔡奇在基层调研时指出,浅山区是反映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晴雨表。要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让浅山区建设成为首都城市建设发展的第一道生态屏障。统筹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首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以城镇化为背景,是充分考虑城乡之间互动过程中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实际,谋求生产、生活中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农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生产力发展潜力与生产关系适时调整相协调的农村文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 首都 解析 生态环境建设 城市建设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 山区建设
下载PDF
新《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解读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朝霞 秦炳南 林禹秋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3年第16期37-41,共5页
最新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立足野生动物的生态属性,以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三个层面的保护为进路,通过扩大物种保护范围、加大栖息地保护力度、紧缩野味禁食制度、补强收容救护体系、增设名... 最新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立足野生动物的生态属性,以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三个层面的保护为进路,通过扩大物种保护范围、加大栖息地保护力度、紧缩野味禁食制度、补强收容救护体系、增设名录动态调整机制、健全种群调控体系、强化外来物种防控措施等手段,完善了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制度体系。本次修订尊重和正视野生动物的资源、生命、风险等其他属性,通过推进狩猎专业化改革、深化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差异化管理、添设野生动物致害紧急避险制度、扩大致害补偿肇事动物范围、保留食用性利用空间等方式,进一步规范了野生动物开发利用活动。新法还从权力(权利)义务、责任的横向维度入手,在明晰市场、邮政等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添加查封、扣押等行政手段,建立联合执法协调机制和行刑衔接机制,加大行政处罚力度,规定公益诉讼引致条款等方面,进行了诸多体制机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三代环境法 生物多样性 收容救护 生态文明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结合多光谱遥感数据用于立地质量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巩垠熙 何诚 +5 位作者 闫飞 冯仲科 曹孟磊 高原 苗婕 赵金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815-2822,共8页
多光谱遥感数据蕴含着大量的地表立地信息,而传统立地质量评价体系主要使用了人工地面调查数据。为了建立一套有效的立地质量评价体系,以内蒙古赤峰市旺业甸林场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域的多光谱遥感数据结合地面小班调查数据,采用一种... 多光谱遥感数据蕴含着大量的地表立地信息,而传统立地质量评价体系主要使用了人工地面调查数据。为了建立一套有效的立地质量评价体系,以内蒙古赤峰市旺业甸林场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域的多光谱遥感数据结合地面小班调查数据,采用一种改进的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ANN)模型,以落叶松为例,建立了遥感光谱因子结合立地因子与地位指数关系的神经网络模型,对研究区域的小班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研究。通过训练数据集的敏感度分析剔除弱相关或不相关的因子,简化了神经网络的规模,提高了网络的训练效率,得到了最优的地位指数预测模型,模型的预测精度达到95.36%,与使用传统小班调查数据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精度提高了9.83%,说明使用多光谱遥感数据+小班调查数据确定的落叶松地位指数预测模型具有最高的预测精度。多光谱遥感数据十分适用于森林立地质量评价,改进BP神经网络具有理想的预测精度,充分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地质量 多光谱遥感 神经网络
下载PDF
环境权的理论辨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杨朝霞 《环境保护》 CSSCI 2015年第24期50-53,共4页
环境权即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如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采光权、通风权、安宁权和景观权等。环境权既不包括资源权、排污权等与环境有关的实体性权利,也不包括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和环境监督权等程序性权利。环境权的权利对象是环境... 环境权即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如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采光权、通风权、安宁权和景观权等。环境权既不包括资源权、排污权等与环境有关的实体性权利,也不包括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和环境监督权等程序性权利。环境权的权利对象是环境而非生态,故不能称为生态权。环境权是国际人权发展史上的第三代人权,是生态文明时代的标志性权利,是环境公益诉讼最为重要的权利基础,是助推环境司法走出当前困境的主要法宝。今后,我国应将确认和保障环境权作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权 环境司法 环境侵权 人权 生态文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