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烟与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发病风险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亭亭 向雅娟 +5 位作者 敖东慧 何洋 王阳阳 钟珊珊 武剑 刘广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598-602,共5页
研究背景既往研究提示吸烟可以增加多发性硬化发病风险,但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少见,本研究探讨吸烟与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性,以探讨吸烟是否增加上述两种疾病的发病风险。方法采用... 研究背景既往研究提示吸烟可以增加多发性硬化发病风险,但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少见,本研究探讨吸烟与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性,以探讨吸烟是否增加上述两种疾病的发病风险。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和电话随访方式记录53例多发性硬化患者、62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和85例正常对照者的吸烟暴露情况,包括开始吸烟年龄、吸烟持续时间、每日吸烟量和累积吸烟量,以及受试者配偶、父母是否吸烟,是否存在职业暴露。结果最终获得有效调查问卷和电话随访者156例(包括39例多发性硬化患者、43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和74例正常对照者),与不主动吸烟者(被动吸烟和不吸烟)相比,主动吸烟者发生多发性硬化(OR=10.800,95%CI:2.202~52.975;P=0.001)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OR=5.838,95%CI:1.123~30.357;P=0.050)的风险增加;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发生多发性硬化(OR=3.444,95%CI:1.491~7.953;P=0.003)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OR=2.370,95%CI:1.039~5.407;P=0.038)的风险增加;与男性不吸烟者相比,男性吸烟者仅多发性硬化的发病风险增加(OR=15.000,95%CI:2.239~100.483;P=0.005)。结论吸烟可以增加多发性硬化的发病风险,但是否增加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发病风险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糖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镪 马青峰 +1 位作者 宋海庆 武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血糖指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2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病例分析。终点事件包括疗效指标(如出院时良好预后定义为改良Rankin评分≤2,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血管再通)和... 目的探讨血糖指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2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病例分析。终点事件包括疗效指标(如出院时良好预后定义为改良Rankin评分≤2,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血管再通)和安全性指标(症状性脑出血和全部脑出血)。结果所纳入病例的中位年龄为61岁,其中25.2%为女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oke Scale,NIHSS)的中位评分为9分,中位发病至静脉溶栓给药(onset to needle,OTN)时间为230 min。血糖指标中,良好预后组和有血管再通组的中位空腹血糖显著升高,但在全部脑出血及症状性脑出血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在有症状性脑出血亚组显著升高,在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在所有组间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发病至静脉溶栓给药时间和NIHSS后,入院基线随机血糖是症状性脑出血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其比值比(odds ratio,OR)为1.24,对应的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03~1.50;而空腹血糖则与出院时预后良好,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和血管再通均负性相关,对应的OR及95%CI分别为0.72(0.58~0.90),0.69(0.55~0.87),和0.80(0.66~0.98)。校正混淆因素后,高空腹血糖浓度与非症状性脑出血相关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显著相关,对应的OR及95%CI为1.42(1.04~1.95)。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血糖指标可能是静脉溶栓治疗后结局终点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而空腹血糖升高很可能通过降低静脉溶栓的疗效反应而非增加症状性脑出血不良反应对功能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缺血性卒中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结局 安全性
下载PDF
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整合式精准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武剑 冯新红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1期2515-2517,共3页
神经病学本身是融合多个学科来研究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是当今最活跃的临床医学学科,因此它的发展,必将和最新的理念以及技术结合在一起。神经病学数次里程碑式的进展都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交叉融合相关,如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计... 神经病学本身是融合多个学科来研究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是当今最活跃的临床医学学科,因此它的发展,必将和最新的理念以及技术结合在一起。神经病学数次里程碑式的进展都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交叉融合相关,如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X线透射并集合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检查,使神经病学家第一次得以精确地观察到活体脑内不同部位的正常和异常形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病学家 计算机断层扫描 医疗 神经系统检查 异常形态结构 骨骼肌疾病 计算机技术
原文传递
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分布与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武剑 赵璟妍 +2 位作者 黄镪 宋晓微 李青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2396-2402,共7页
目的 探讨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脑血管狭窄部位分布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的关系.方法 利用关键词系统检索截至2014年12月以来发表的相关中文及英文文献,目标人群为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和单纯颅外... 目的 探讨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脑血管狭窄部位分布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的关系.方法 利用关键词系统检索截至2014年12月以来发表的相关中文及英文文献,目标人群为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和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例脑血管狭窄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上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利用RevMan5.2软件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经异质性检验后对计数资料分别进行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 CI)的计算,对计量资料进行均数差(MD)及95% CI的计算.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672例,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患者1 239例.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与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患者相比,前者高龄患者所占比例更小,合并OR(95%CI)值为0.48(0.28 ~0.80,P=0.005),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较颅外组更小,合并MD(95% CI)值为-4.57(-8.22~-0.91,P=0.01).同时,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吸烟患者比例更高,合并OR (95% CI)值为0.08 (0.68 ~0.93,P=0.005),但单纯颅外狭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更高,合并MD(95%CI)值分别为0.18(0.04 ~0.32,P=0.01)和0.13(0.01 ~0.25,P=0.03),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空腹血糖等危险因素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单纯颅内动脉狭窄与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患者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的比较,仅年龄及吸烟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动脉粥样硬化常见危险因素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疾病 脑梗死 颅内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