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不同方法检查主导眼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可嘉 刘汉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502-503,共2页
目的:了解三种不同方法手指法、卡洞法、Worth四点仪法检查主导眼的优缺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来我院近视眼中心拟行LASIK手术的近视眼患者118例(236眼),年龄18~42(平均25.3±6.2)岁,LASIK手术前用三种不同方法手指法... 目的:了解三种不同方法手指法、卡洞法、Worth四点仪法检查主导眼的优缺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来我院近视眼中心拟行LASIK手术的近视眼患者118例(236眼),年龄18~42(平均25.3±6.2)岁,LASIK手术前用三种不同方法手指法、卡洞法、Worth四点仪法检查主导眼并记录每位患者主导眼的眼别。结果:经统计学一致性检验表明,手指法与卡洞法检查主导眼时两种方法一致性好,符合率高;Worth四点仪法与手指法和卡洞法两两比较一致性差,符合率也较低。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手指法、卡洞法、Worth四点仪法检查主导眼各有优缺点,因手指法与卡洞法两种方法一致性好、符合率高,检查简便易行可以联合起来作为临床上确定主导眼的检查方法;Worth四点仪法因本身作为融像的检查方法且受影响的因素较多,不适合作为主导眼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眼 手指法 卡洞法 Worth四点仪法
下载PDF
LASIK术后主导眼及其视力变化对视觉舒适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可嘉 刘汉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评价LASIK术前近视眼患者主导眼分布、术后主导眼及其视力变化对视觉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LASIK手术的近视眼患者118例(236眼),术前用卡洞法行主导眼检查,全部患者分别在术后2,4wk;2,3mo检查主导眼眼别及主导眼和非主导眼... 目的:评价LASIK术前近视眼患者主导眼分布、术后主导眼及其视力变化对视觉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LASIK手术的近视眼患者118例(236眼),术前用卡洞法行主导眼检查,全部患者分别在术后2,4wk;2,3mo检查主导眼眼别及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视力;术后2mo按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视力情况分4组,接受近距离工作主觉症状及远距离视疲劳症状调查表的调查。结果:LASIK术前近视眼患者主导眼分布以右眼为主(70.3%);术前主导眼眼别与最佳裸眼视力眼别一致性差(n=67,kappa值=0.148,P=0.140),两者符合率为55.2%;术前主导眼眼别与最高屈光度眼眼别一致性差(n=109,kappa值=-0.16,P=0.007),两者符合率为42.2%;118例近视眼患者LASIK术后第2,4wk;2,3mo均未出现主导眼眼别的调换;4组比较而言,LASIK术后主导眼视力变化对视觉舒适度未产生显著影响。结论:近视人群主导眼分布以右眼为主,且主导眼与性别、最佳裸眼视力眼眼别、屈光度高低无显著相关;近视眼患者LASIK术后3mo主导眼眼别未发生改变;LASIK术后部分患者主导眼与非主导眼视力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视觉舒适度未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眼 视觉舒适度 LASIK 屈光
下载PDF
超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高危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霞 张薇 《临床眼科杂志》 2010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超全视网膜光凝术(E-PRP)治疗高危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与技术选择。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间60例(95只眼)PDR进行E-PRD治疗,随诊6~30个月,对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高危PDR治疗视力提高22只眼,...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超全视网膜光凝术(E-PRP)治疗高危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与技术选择。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间60例(95只眼)PDR进行E-PRD治疗,随诊6~30个月,对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高危PDR治疗视力提高22只眼,占23.16%,视力不变53只眼,占55.79%,视力下降20只眼,占21.05%。高危PDR治疗后新生血管完全消退29只眼,占30.52%,部分消退45只眼,占47.36%,不退或增加21只眼,占22.12%,出血吸收的总有效率为79.88%。结论高危PDR必须及时行E-PRP治疗。关键在于掌握激光的范围、光斑密度,使用达到Ⅲ级光斑的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超全视网膜光凝术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屈光状态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魏航 袁梦克 畅立斌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8期3151-3152,共2页
作为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白内障主要指的是因晶状体混浊引起的视觉障碍疾病,在老年群体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多伴随营养障碍及代谢异常,致盲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近年来,电子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日趋突出,其在为人们带来... 作为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白内障主要指的是因晶状体混浊引起的视觉障碍疾病,在老年群体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多伴随营养障碍及代谢异常,致盲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近年来,电子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日趋突出,其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高度近视发生率,使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人数增多,受到了临床的高度重视。文献报道,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眼轴长、巩膜及晶状体囊薄,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容易出现前房不稳、晶状体后囊破裂等[2]。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治疗中得以应用,其能够将混浊晶体摘除,实现对屈光不正的矫治[3]。为探究其应用效果,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38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总结汇报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晶状体囊 致盲率 晶状体混浊 眼科疾病 屈光不正 营养障碍
下载PDF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推注式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霞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及推注式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术效果。方法采用上方3.2mm阶梯状透明角膜切口,对420例(589眼)老年性、并发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晶状体乳化吸出,并用推注器植入亲水性丙烯酸酯可...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及推注式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术效果。方法采用上方3.2mm阶梯状透明角膜切口,对420例(589眼)老年性、并发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晶状体乳化吸出,并用推注器植入亲水性丙烯酸酯可折叠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1d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占89.64%;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分别占92.70%,97.28%和98.47%。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0.84±0.69)D,比术前增加0.10D,(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平均散光为(0.88±0.53)D和(0.85±0.56)D,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后囊浑浊发生率为1.36%。结论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乳化吸出并推注式亲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早期恢复视力、散光稳定快和后囊浑浊发生率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乳化吸出术 人工晶状体 推注式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生物胶植入术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霞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凝胶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30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凝胶植入手术,术后观察视力、视野、眼压、房角、滤过泡形态。结果术后视力、视野较术前无变化...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凝胶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30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凝胶植入手术,术后观察视力、视野、眼压、房角、滤过泡形态。结果术后视力、视野较术前无变化或略有提高,术后平均眼压为(13.97±4.81)mmHg(1 mmHg=0.133kPa),较术前平均降低18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功能性滤过泡为96.67%,术后前房角镜下可见下梁网后有一减压室存在。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生物凝胶植入手术具有术后眼压控制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跟 非穿透性 小粱手术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盘小凹性黄斑区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袁梦克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8期988-990,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盘小凹性黄斑区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燕化医院收治的视盘小凹伴有黄斑区视网膜脱离20例患者(20只眼)眼部情况。其中男8例(8只眼),女12例(12只眼)。所有治疗眼...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盘小凹性黄斑区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燕化医院收治的视盘小凹伴有黄斑区视网膜脱离20例患者(20只眼)眼部情况。其中男8例(8只眼),女12例(12只眼)。所有治疗眼治疗前后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彩色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并且所有治疗眼均接受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5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12%C_(3)F_(8)惰性气体充填手术,手术后至少随访12个月。结果20只眼手术前和治疗后12个月BCVA分别为0.22±0.16和0.30±0.1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2.637,P=0.015)。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平均厚度分别为(667.9±167.5)μm和(193.2±76.8)μm,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4.683,P<0.001)。视盘小凹在视盘上的位置以颞侧为主,当中15只眼以颞下方多见(75%),视盘颞侧中线小凹占4只眼(20%),1只眼小凹位于视盘上方中线处(5%),其中,正视眼15只(75%),低度和中度近视眼5只(2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可有效治疗视盘小凹性黄斑区视网膜脱离,使脱离的黄斑部视网膜达到解剖复位并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盘小凹 黄斑区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 疗效
下载PDF
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王霞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6期536-537,共2页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三联术 )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4 0例 (4 6只眼 )不同类型的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视力 0 .5...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三联术 )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4 0例 (4 6只眼 )不同类型的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视力 0 .5以上者 4 2只眼 ,占 91.3% ,术后平均眼压 (2 .13± 0 .6 4 ) k Pa,较术前降低 3.5 4 k Pa,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功能性滤过泡为 93.4 8%。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眼压控制好、术后视力恢复满意、并发症少的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联合手术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青光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